高二生物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 体内都含有大批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构成及互相关系内环境 :为了差异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 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 尿素 尿酸乳酸等气体:O 2、 CO 2 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邻近,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好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应了生命发源于大海,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观点,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血浆蛋白 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而血红蛋白 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 4)血液中的物质不必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含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5)不一样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浸透压,酸碱度,温度)(1)浸透压:分为离子浸透压和胶体浸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浸透压越高,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浸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浸透压。

功能:是保持细胞构造和功能的重要要素。

(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3)温度:有三种丈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一样.温度主要影响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痕(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八(存在于细胞内.釣占23)L体液J 「血浆"细胞外疲=内环境(細胞直接主活的环境)彳蛆织液屮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M)L淋巴等"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細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W徘巴(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02、CO2等匚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O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 / NaHCo3 NaH2PO4∕Na2HPO4∣CO2+H2O^=→H2CO3 ⅜ ---- k H--HCO3-(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7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7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目录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三节神经调节与液体调节的关系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三节种群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人体生命活动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生物必修ⅲ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必修ⅲ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笔记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二、体温调节1.体温维持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体温调节过程(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炎热↓↓皮肤冷觉感受器皮肤温觉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热量来源:细胞呼吸有机物氧化放能(部位主要是骨肌和肝脏) 冷觉与温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温觉或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感受器接受起刺激是温度变化三、水平衡调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1、水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过程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 合成抗利尿激素↓释放↓(+).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3.水分的吸收和排除途径①吸收途径:饮水、食物、细胞代谢产生的水 ②排除途径:尿液、汗液、呼吸、以消化酶形式 4.无机盐的排除途径:尿液、汗液5.Na+、K+的作用:Na+维持细胞外爷的渗透压 K+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6.醛固酮:促进Na+的吸收,排除K+(保钠排钾)四、血糖平衡调节(神经___体液调节) 主要激素调节1 血糖正常浓度:0.8—1.2g/L (80—120mg/L) 2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出现糖尿神经—体液调节3 血糖三条来源和去路①来源:食物消化吸收②去路: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4 调节过程5 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6 存在反馈调节7 糖尿病类型及症状Ⅰ型:缺乏胰岛素Ⅱ型: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正常)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体重轻(三多一少)缺乏能量排尿多尿中有糖五、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神经内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有能分泌激素2 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3 作为神经中枢:①体温调节中枢②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4 作为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5 作为效应器:合成抗利尿激素人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肠道吸收水、无机盐、营养物质能力减弱。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内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g/L:低血糖症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清单-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清单-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

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③主要决定因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在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离子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①大小: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②稳定因素: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参与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三、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5.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知识拓展】题型一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判断1.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2.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3个“必须认准”(1)必须认准2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 记忆T细胞
增殖分化 侵入细胞的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 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 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 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 (溶菌酶)、吞噬细胞 15、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 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突起树突轴突神经纤维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人体稳态的调节一、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内环境: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

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淋巴银子、神经递质、极速、CO2、尿素等。

2.存在于内环境的分子、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酸碱缓冲对(H2CO3/NaHCO3等)对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下丘脑:1.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

4.下丘脑还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1)血糖调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为协同作用。

2)体温调节3) 渗透压调节4) 免疫调节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抗原;吞噬细胞无特异性,但能识别抗原;浆细胞有特异性,但不能识别抗原。

抗体又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① 体液免疫(针对外毒素)② 细胞免疫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下图:3.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是机体感觉形成的部位。

4.运动性书写中枢——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细胞外液的成分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注意:(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3之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梳理

必修3《稳态与环境》复习学问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其次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干脆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③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整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整机制经典说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

组织液 血浆 淋巴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液 (内环境)(3)调整途径反馈调整: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加的调整。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整。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肯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特殊提示】①稳态不是肯定稳定,而是相对稳定。

②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整,体液调整起协助作用,另外,免疫调整也起作用。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实力是有肯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改变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的调整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二、体温调整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高二生物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

高二生物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
调节》知识点归纳
1.稳态的生理意义
什么是人体内环境?
拓展:①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血红蛋白、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激素、消化酶
说出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联系?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是什么?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人体钠和钾的主要和排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人体内钠、钾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由哪种腺体分泌和释放?
胰岛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血糖调节的方式是什么?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含量的?
低温和夏季酷暑季节的体温调节方式有什么不同?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必修三《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
调节》知识点归纳
1.稳态的生理意义
什么是人体内环境?
拓展:①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液、血浆、淋巴、唾液、汗液、
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血红蛋白、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激素、消化酶
说出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神经、体液调节在稳态中的作用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联系?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是什么?人体水分排出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人体钠和钾的主要和排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人体内钠、钾代谢的特点是什么?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什么?由哪种腺体分泌和释放?
胰岛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血糖调节的方式是什么?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含量的?
低温和夏季酷暑季节的体温调节方式有什么不同?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