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合集下载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标准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标准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标准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手部清洁和消毒措施来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举措。

为了监测手卫生效果是否达到标准,制定了相应的监测标准。

以下是手卫生效果监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1.手卫生环境监测标准:为确保手卫生环境的卫生状况符合要求,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手卫生设施的布局合理性和功能完善性:检查手卫生设施是否设置在便利顾客和员工使用的位置,设施是否完备,是否满足卫生要求。

(2)清洁与消毒情况:检查手卫生设施和工具的清洁与消毒情况,包括水槽、洗手液、纸巾等是否干净卫生,是否有明显污染和异味等。

(3)废弃物处理情况:监测废弃物箱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废弃物处理是否及时、无异味和细菌滋生。

2.手卫生操作监测标准:为确保手卫生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手部清洁步骤和方法:监测员工是否按照规定的步骤、方法进行手部清洁,如湿润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搓手指缝等。

(2)水温与时间控制:监测手洗水温是否在适宜范围内,时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以确保清洗彻底且有效杀灭细菌。

(3)手部清洁频率:监测员工进行手卫生操作的频率是否达到要求,例如在关键环节、进食前后等及时进行手部清洁。

3.手卫生效果评估监测标准:为确保手卫生效果达到标准,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使用荧光染料:通过涂抹荧光染料,检测员工的手部清洁程度,观察是否有染料残留,从而评估手卫生效果。

(2)细菌培养:取样员工的手部细菌培养,检测细菌数量,评估手卫生效果。

(3)问卷调查:向员工和顾客发放问卷,调查手卫生操作的自觉性和满意度,以了解手卫生效果。

在监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评估,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结果可作为改进手卫生措施、提高卫生水平的依据,从而为预防疾病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手卫生工作有所帮助,提供指导和参考。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检查。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1、通用要求(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2、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①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②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①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②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

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物体表面及手的检测

物体表面及手的检测

物品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1、采样方法(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医疗操作前。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小于100cm²,时,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大于等于100cm²时,取100cm²。

(3)采样方法:将5cm×5cm 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棉试子一只,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和剂+洗脱液)的试管内,在试管上标明科室、检品所在房间和物品或物体表面的名称及采样面积,立即送至检验科细菌室。

若采样面积大于等于100cm²,应连续采样四个点(即采样100cm²)。

2、检验方法(1)细菌总数检测〔cfu /cm²〕:将试管内的棉试子用力振打80次,无菌操作吸取1。

0ml 接种于灭菌平皿内,加入溶化冷至45一48℃的营养琼脂15一18ml,边倒入边摇匀,待凝固后放入 37℃培养箱培养 48h ,计数菌落数 cfu / cm²。

计算:cfu/cm²=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²) ,不规则物品或物体表面报告单位为 cfu/件。

(2)致病菌检测①检测原则:致病菌的检测依据污染情况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取采样液1.0ml ,接种于 5ml SCDLP 液体培养基中→36℃±1℃增菌 24h→取1白金耳环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培养24h→观察菌落特征→鉴定→报告。

③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取样品1.0ml,接种于1%葡萄糖肉汤→37℃增菌24h→取1白金耳环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观察菌落→鉴定→报告。

④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非发酵菌群等致病菌的检测参照相关检测方法。

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1.评价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

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二、监测时机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三、采集方法i.被检人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3。

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拭子,并浸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4.取_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予;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予涂擦另一只手。

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ra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四、标本检测(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1.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左右。

2.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lmJ待检样品接种于2个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中。

3.再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将平皿置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5.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cm2)(二)细菌种类鉴定1.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

2.若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浑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3.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

六、注意事项1.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应≤5cfu/cm2。

2.应根据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3.倾注时温度必须控制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4,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监测目的在于考察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

院感消毒监测制度

院感消毒监测制度

院感消毒监测制度一、目的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保障医疗安全,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消毒灭菌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完善的消毒监测制度至关重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及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室、口腔科、导管室、透析室、血透室、内窥镜室、布类洗涤、污水处等。

三、监测内容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以评估消毒设备的运行效果和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包括诊疗台、床栏、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清洁与消毒效果。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包括手部卫生情况及手部细菌含量的监测,以确保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

消毒剂浓度监测:定期监测各类消毒剂的有效浓度,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对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四、监测频次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每日进行一次日常监测,每月进行一次定期监测。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手部细菌含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手部卫生情况检查。

消毒剂浓度监测:每周进行一次有效浓度的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每次使用前进行抽样检测。

五、责任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定和完善院感消毒监测制度,并监督执行。

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消毒工作,并配合完成相关监测任务。

护理部门负责监督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抽查和定期监测。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和使用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

六、监测方法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或浮游法进行采样,根据细菌菌落总数及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用棉拭子涂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根据细菌菌落总数及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对手部进行采样,根据细菌菌落总数及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手卫生是预防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尤其在医疗机构和食品行业等敏感环境中更为重要。

为了评估手卫生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监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卫生效果监测方法。

1.可见性监测:可见性监测方法通过观察手部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来评估手卫生的效果。

监测者可以使用肉眼检查或放大镜来观察手部,判断是否有污垢、血迹或其他可见的污染。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监测者主观判断的影响。

2.转移试验法:转移试验法是一种常用的手卫生效果监测方法。

在进行该方法时,监测者会将特定的标记物(如生物指示剂、荧光染料等)施加在手部或物体表面上,然后观察标记物是否转移到其他物体或手部上,来评估手卫生的效果。

例如,可以在手部或物品表面涂抹荧光剂,然后使用紫外线灯观察是否有荧光物质转移。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客观性较强,但需要使用特殊的标记物。

3.超光谱成像:超光谱成像是一种通过录制可见光及近红外光谱图像来评估手卫生效果的方法。

手部在清洁前和清洁后分别进行超光谱成像,然后对比两次成像的差异,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来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4.测定细菌菌落计数:这种方法通过测定手部细菌菌落的数量来评估手卫生的效果。

监测者会用适当的采样方法收集手部细菌样本,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计算细菌菌落的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微生物实验室设备和技术,相对较为复杂和耗时,但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理化指标的监测:还可以通过监测手部的物理和化学指标来评估手卫生的效果。

例如,可以测量手部的湿度、PH值、温度等物理指标,以及皮肤的酸碱度、脂质含量等化学指标。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仪器和技术,较为复杂,但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评估。

总结起来,手卫生效果的监测可以采用可见性监测、转移试验法、超光谱成像、测定细菌菌落计数以及理化指标的监测等方法。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需要考虑实际应用场景、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

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

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二、检测方法1.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普通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等。

2.将待检测的人员手部表面样本用无菌的棉签或拭子进行采样,并将样本划线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3.将涂有样本的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一般为37℃,48小时。

4.增殖细菌产生的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可见的斑点,根据不同菌种的特征进行鉴别。

三、检测记录内容及要求1.检测日期和时间:记录检测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进行跟踪和分析。

2.检测人员信息:包括被检测人员的姓名、岗位、工号等,以便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对照比较。

3.检测部位:明确检测的手部具体部位,如掌心、指尖、指甲等,以便了解不同部位的细菌状况。

4.检测结果:记录菌落的数量和类型,根据不同细菌数量的阈值进行评估。

5.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卫生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6.采取措施: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如加强手部卫生教育、定期检测等。

7.复查记录:记录对纠正措施的复查结果,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四、检测结果及分析根据人员手细菌检测记录的评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1.低污染:手部细菌数量在较低水平,表明手部卫生状况较好,但仍需要保持卫生习惯和定期检测。

2.中等污染:手部细菌数量在适中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建议加强手部卫生教育和培训,并定期进行检测。

3.高污染:手部细菌数量超过阈值,存在显著的卫生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加强卫生管理,避免传播疾病。

五、改进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是必要的。

一些常见的改进措施包括:1.提供良好的手部卫生设施,如洗手液、干燥器等,方便员工进行手卫生。

2.加强员工的手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定期进行人员手细菌检测,持续关注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或100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无菌器械消毒液必须无菌。

4.污物处理卫生标准污染物品无论是回收再使用的物品,或是废弃的物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在可疑污染情况下,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5.污水排放标准按GHJ48(试行)执行。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流程)(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医疗活动前。

2、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采样点设置:(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m2,在对线上设里、中、外3点.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米;室内面>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米。

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2) 、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50333—2002.采样点暴露30分钟后送检培养。

4、采样注意事项:(1)、采样人员注意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进入清洁房间采样必须穿洁净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icu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标准

icu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标准

icu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标准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ICU医务人员手部的清洁与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二、检测方法本标准采用细菌菌落总数作为衡量医务人员手部清洁与消毒效果的主要指标。

细菌菌落总数是指一定条件下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的数量。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 采样时间:在医务人员完成手部清洁与消毒后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采用涂抹法进行采样。

将无菌棉拭子涂抹在医务人员的手部,包括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等部位,然后剪去棉拭子上的部分,将其投入无菌试管中。

3. 培养基: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将其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4. 计数方法:将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计算每平方厘米的菌落总数。

三、检测标准根据相关规定,ICU医务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以下标准:1. 普通洁净区域:手部细菌菌落总数≤5cfu/cm²。

2. 洁净手术室:手部细菌菌落总数≤2cfu/cm²。

3. 重症监护病房(ICU):手部细菌菌落总数≤3cfu/cm²。

四、细菌菌落总数定义细菌菌落总数是指一定条件下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的数量,是衡量物体表面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医疗领域,细菌菌落总数常用于评估医务人员手部清洁与消毒效果,以及环境卫生状况。

五、采样方法为了确保采样方法的准确性,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采样:1. 准备采样工具:包括无菌棉拭子、无菌试管、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2. 选择采样时间:在医务人员完成手部清洁与消毒后进行采样,以确保手部卫生状况得到真实反映。

3. 采样部位:包括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等部位,要全面覆盖手部。

4. 采样方法:将无菌棉拭子涂抹在医务人员的手部,轻轻涂抹均匀,然后剪去棉拭子上的部分,将其投入无菌试管中。

要注意不要触碰试管口和棉拭子接触部位,避免污染。

5. 培养基接种: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放入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充分混匀,然后将其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1.目的
为了规范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3.定义:
物体表面包括:墙面/地面/工作台面/机器表面等,物体表面污染与空气污染不同,为不均匀性污染。

4.操作步骤
4.1样品采集
物体表面:将经灭菌的内径为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一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工人手部: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4.2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将已采集的样品在6h内送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 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35℃±2℃培养48 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4.3 计算方法
y2= A
×10 S2
y3= A
×10 S3
式中:y2――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
S2――平板面积,cm2;
y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只手。

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

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

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卫生手消毒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人员进行手部卫生处理,以减少和消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为了确保卫生手消毒的效果,微生物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

微生物监测是指通过对卫生手消毒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来评估卫生手消毒的有效性。

常见的微生物监测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首先,细菌总数是微生物监测中的一个基本指标。

细菌总数反映了手上的细菌污染程度。

根据国际标准,手部表面的细菌总数应小于10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L。

在监测细菌总数时,可以采用分别对手部内侧表面和指尖进行悬浮液培养,然后对培养液进行计数的方法。

其次,大肠菌群是卫生手消毒中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大肠菌群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潜在致病菌。

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如用大肠培养基(MacConkey培养基)筛选出大肠菌属的菌落,再通过进一步鉴定来确定是否为大肠菌群。

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卫生手消毒中需要监测的微生物之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较大,常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可以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进行。

除了以上常见的微生物监测指标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需要进行其他指标的监测,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这些监测指标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卫生手消毒场景和风险评估来确定。

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标准包括了监测的目标微生物和监测方法等。

在监测目标微生物方面,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指标。

监测方法包括培养方法(如分别对手部内侧表面和指尖进行悬浮液培养)和鉴定方法(如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等)。

另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监测指标。

总之,卫生手消毒的微生物监测是确保卫生手消毒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评估卫生手消毒的有效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保障卫生手消毒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常规检测时被采面积<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对于平面的物体,用5cm*5cm大小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酸冲液或0.9%氯化钠采样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五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放入装有10mL 采样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对于门把手、金属、玻璃等曲面的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2.压印法采用以直径为5.6cm(面积约为25平法厘米)的消毒平皿,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高出平皿口1~2mm,凝固后置4摄氏度冰箱保存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培养基表面压贴在物体上10~20秒,送检。

4、结果判定环境类别范围标准值菌落总数(CFU/cm2)Ⅰ类洁净手术室;其他洁净场所≤5Ⅱ类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血液≤5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10 Ⅲ类母婴同室;血液透析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器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10 Ⅳ类普通门诊及其他检查、治疗(注射、换药等)室;感染性门诊和病区5、注意事项1、.采取的标本要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且具有代表性。

如层流洁净手术室,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地点,每个房间每种(如手术台、桌、灯等)表面不少于2点。

2.、采样时,棉拭子处于湿润状态,如处于饱和状态可将多余的采样液在采样管壁上挤压去除。

禁止使用干棉拭子采样。

3.、棉拭子采样时,培养皿在接种前于37摄氏度温箱中烤30分钟。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SOP一、监测适用范围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区、器官移植病房、ICU, NICU, 专科ICU、血透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门诊、急诊科、母婴同室、供应室、检验科等感染高风险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二、检测时机日常常规检测时可在消毒后采样;重点科室进行物业搬家式大清洁之后一天内进行采样;怀疑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污染时,应随机采样。

三、送检时间采样后立即送检,常温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保存于0~4℃的样品,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四、采样方法(一)确定采样面积:被采物体表面积<100cm2时,应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积≥100cm2时,采样应取100cm2;门把手等小型物体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全部表面。

(二)采样前准备1、采样用物品准备:灭菌规格板数个,含5ml无菌采样液(生理盐水、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相应中和剂)的试管、酒精灯,手消毒剂,无菌棉拭子,规范填写的采样申请单等。

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2、采样人员准备:采样者着装规范,佩戴帽子口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采样操作(1)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口,旋转消毒;(2)取无菌棉拭子蘸取试管中的采样液,注意不要将手指伸入试管中(可适当倾斜试管);(3)用5cm×5cm的灭菌标准规格板放置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同一支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4)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用无菌剪刀减去棉拭子手接触部分后将棉拭子投入试管中;(5)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和试管塞后盖上瓶塞;(6)人员洗手或卫生手消毒;(7)样本及时送检。

五、检测方法充分振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空白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计数细菌菌落数。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判断标准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判断标准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判断标准一、监测方法1.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应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2.监测过程中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指标1.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革兰氏阴性菌数、革兰氏阳性菌数、大肠菌群数等。

2.化学指标:包括有效成分含量、pH值等。

3.消毒时间:手消毒剂作用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4.手消毒剂使用量: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适量的手消毒剂。

5.手部皮肤刺激性:手部皮肤应无刺激性反应。

三、监测频率1.日常监测:每班至少进行一次手部微生物监测,以确保手部清洁消毒效果。

2.定期监测:每月进行一次手部微生物及化学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手消毒剂的效果及安全性。

3.针对性监测: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及重点人群的手部进行微生物监测。

四、监测记录1.每次监测均应详细记录手部微生物监测结果、手消毒剂使用量、作用时间、手部皮肤刺激性等信息。

2.监测记录应保存完好,以便于追踪溯源及改进措施的实施。

五、监测结果分析1.根据监测结果,对不合格的手部微生物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2.对手消毒剂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确保手消毒效果及安全性符合标准要求。

3.根据监测结果,对现有的手部清洁消毒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手部清洁消毒效果。

六、监测结果报告1.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以便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向使用手消毒剂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反馈,提高手部清洁消毒意识和技能。

七、监测设备维护1.对用于手部微生物监测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

八、手消毒剂评估1.对使用的手消毒剂进行评估,确保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对手消毒剂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清洁和消毒手部。

手卫生监测标准

手卫生监测标准

手卫生监测标准手卫生监测是确保医护人员手部清洁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监测方法和标准对于评估手卫生设施和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手卫生监测的标准和方法:一、监测对象手卫生监测应针对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清洁工等。

这些人员都可能成为携带病原体的潜在传播者,因此需要对他们的手部进行定期监测。

二、监测时间手卫生监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在每月或季度进行一次。

在重大疫情或特殊情况下,应增加监测频率。

三、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采用棉拭子法或培养基法进行采样。

将采样棉拭子或培养基放在医护人员的手部表面,轻轻擦拭,然后进行细菌培养或微生物检测。

2.细菌培养: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或培养基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手部细菌种类和数量是否符合标准。

3.微生物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或基因测序,对采样后的棉拭子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四、监测标准1.细菌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数量应不超过100cfu/cm²。

在疫情期间,对于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应降低监测标准至50cfu/cm²。

2.细菌种类:手部细菌种类应尽量减少,以减少潜在的病原体传播风险。

监测时应关注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否存在。

3.消毒剂残留:手部消毒剂残留量应符合相关标准,以避免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监测时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等,对消毒剂残留进行检测。

4.手部皮肤pH值:手部皮肤pH值应保持在适宜范围,以减少病原体生长和皮肤疾病的风险。

监测时可采用pH试纸或数字pH计进行测量。

5.手部皮肤干燥度:手部皮肤干燥度应适度,以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风险。

监测时可采用皮肤水分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五、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手卫生培训、改进手卫生设施等。

物表细菌检测的方法

物表细菌检测的方法

物表细菌检测的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表细菌检测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重视,对日常生活中细菌的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物表细菌检测方面,它涉及到我们经常接触的各种表面,如桌子、手机、键盘等。

这些物表可能潜藏着各种细菌,有些对人体有害,需要及时检测并采取措施进行消毒和清洁。

为了保障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物表细菌检测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物表细菌检测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培养法培养法是最常见的物表细菌检测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将表面上采集到的细菌样本置于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让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殖,最终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颜色和数量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培养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提供准确、有效的结果,但缺点是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有时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2.快速检测法为了解决培养法时间长、操作繁琐的问题,快速检测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物表细菌检测中。

这种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检测表面上的DNA、RNA或蛋白质等来快速准确地识别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相比培养法,快速检测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是目前物表细菌检测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3.PCR法4.光谱法物表细菌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卫生安全工作,对保障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物表细菌检测方法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

无论是培养法、快速检测法、PCR法还是光谱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表面上潜在的细菌威胁。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物表细菌检测工作,保障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字数:532】第二篇示例:物表细菌检测是一种用来检测物体表面是否存在细菌的方法,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生长繁殖,而物表细菌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表面的卫生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细菌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院感项目与抽样方法

院感项目与抽样方法
采集使用中的消毒液>1ml,直接加入中和盐水管中送检
六、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
类别 I类区域 II类区域 III类区域
范围
空气 Cfu/皿
物体表面 Cfu/cm2
洁净手术室或层流手术室(分为特别洁净,标准洁净,一般洁净, 准洁净四个等级)。
≤4(30min)
≤5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消 毒供应中心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
≤4(15min) ≤5
血透室、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 消毒供应中心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普通病房等。
≤4(5min) ≤10
手卫生 cfu/cm2
卫生手消毒: ≤10cfu/cm2
外科手消毒: ≤5cfu/cm2
IV类区域 感染性疾病科及病房。
消毒液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计数:0 cfu/ml; 皮肤黏膜消毒液菌落计数应符合相应标准; 其它使用中消毒液菌落计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③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的检测,不能及时送检时可保存 在0-4℃,不超过24小时。
谢谢!
医疗用品 无菌医疗用品,无菌或0; ( Cfu/g 接触粘膜医疗用品≤20,不得检出致性微生物; 或100cm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触皮肤医疗用品≤200。
≤4(5min) ≤10
注意事项
①客户收到本中心发配的耗材(琼脂平板、盐水管等)后,可保 存在2-8℃环境下,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
②采集样品前,先将耗材在室温中平行20-30分钟,观察耗材表面 是否有破损或其它状态的改变后再使用,如有问题不可使用。
临床常用微生物检测 项目与抽样方法
一、采样物品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1.目的
为了规范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物体表面与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3.定义:
物体表面包括:墙面/地面/工作台面/机器表面等,物体表面污染与空气污染不同,为不均匀性污染。

4.操作步骤
4.1样品采集
物体表面:将经灭菌的内径为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一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工人手部:被检人五指并拢,用一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4.2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将已采集的样品在6h内送实验室,每支采样管充分混匀后取1mL 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每个样品平行接种两块平皿,置35℃±2℃培养48 h,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

4.3 计算方法
y2= A
×10 S2
y3= A
×10 S3
式中:y2――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A――平板上平均细菌菌落数;
S2――平板面积,cm2;
y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只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