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版教材(含笔记)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笔记-1总论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第一章总论一、内容提要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等内容。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知识点:1.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2.资产、收入、利得和损失的实务辨认;3.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二、历年试题分析三、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区别: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界定了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
分为年度和中期(月度、季度、半年度)。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企业的经济活动应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相区分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C.会计主体可以是盈利组织,也可以是非盈利组织D.会计主体必须要有独立的资金,并独立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报送【参考答案】D【中华会计网校答案解析】该题针对“会计主体”知识点进行考核。
选项D,当某一会计主体不能独立对外时,如独立核算的销售部门等,则无须对外报送独立的财务报告。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重点)1.可比性(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内容提要:12月15日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相关考试负责人针对考生对新的考试教材部分疑惑问题,分别对“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科目答疑”。
以下是《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的具体内容。
2011年度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一)1、第144页【例9-7】中,在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数额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考虑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影响?解答:【例9-7】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期末公允价值-期末摊余成本余额-期初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金额,考虑到了摊余成本的影响。
2、第298页“(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属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差额则应计入资本公积”。
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的规定是否冲突?请老师解释。
解答:正如你注意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而教材298页“(3)”中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的汇兑差额会计处理的描述,两者并不冲突。
2011年度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答疑(二)1、第15页倒数第3段第3行“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请问在实际编制分录时这里的“当期损益”是指哪一个“会计科目”?解答:第15页倒数第3段上述这段话中的“当期损益”是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笔记
中级会计实务章节笔记一、第一章:总论1. 会计的定义和职能会计呢,就像是企业的大管家,管着钱啊、物啊、账啊这些东西。
它有两个基本职能,一个是核算,就是把企业发生的那些事儿都记下来,像今天卖了多少货,花了多少钱这些。
另一个是监督,就好比是一个监督者,看看前面记的那些账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人乱花钱之类的。
2.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就是会计要管的那些东西,其实就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啦。
会计要素就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就是企业拥有的那些能赚钱或者有用的东西,像厂房、机器设备之类的。
负债呢,就是企业欠别人的钱,比如说欠银行的贷款。
所有者权益就是企业的老板们对企业资产享有的权益,简单说就是资产减去负债剩下的那部分。
收入就是企业卖东西或者提供服务赚的钱,费用就是为了赚钱花出去的钱,利润就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结果。
二、第二章:存货1. 存货的定义和范围存货就是企业为了卖或者生产产品而持有的东西。
像超市里那些准备卖给顾客的商品就是存货,还有工厂里的原材料,用来生产产品的,也是存货。
但是要注意哦,那些为了建造固定资产而购买的材料就不是存货啦,因为它们是用来盖房子或者造机器的,不是用来卖的。
2. 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的初始计量就是刚买回来或者生产出来的时候怎么算它的值。
如果是外购的存货,成本包括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等。
要是自己生产的存货呢,成本就包括原材料、人工还有制造费用这些。
比如说一个工厂生产一个杯子,买原材料花了1元,工人加工的工资是0.5元,制造费用平摊下来是0.3元,那这个杯子的初始成本就是1 + 0.5+0.3 = 1.8元啦。
三、第三章:固定资产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比如说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这些。
确认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和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另一个是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
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一、经济法基础会计职称中级考试中,经济法基础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
经济法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制度,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调整和保障的法律制度。
学习经济法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技能。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熟悉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经营。
1.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经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规范经济行为,保障正常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法律规范。
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并适用的一种法律体系,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法律制度。
2.经济法规的分类经济法规以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规。
3.经济法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在会计实务中,经济法的知识非常重要。
会计人员需要遵守合同法规定,保护公司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了解担保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会计从业伦理会计职称中级考试中,会计从业伦理是另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会计从业伦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当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遵守会计从业伦理,有助于维护会计职业的声誉,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1.会计职业操守会计人员应该以诚实守信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坚持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维护公司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得为了私利而损害他人的权益。
2.会计信息保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财务信息,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泄露给不相关的人员或单位,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会计职业发展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提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会计职称中级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会计实务中的基础知识。
财务会计是指企业为了管理和监督财务活动而开展的会计工作,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章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五)第六章无形资产●考情分析本章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题型出现,但作为基础知识也可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在主观题中出现。
一般来说,每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的分值不大。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一、无形资产的特征及确认条件(一)特征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3、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4、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二)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1、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2、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通常应当按照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确认为无形资产。
但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会计处理。
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土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进行摊销和计提折旧。
但下列情况除外:1.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筑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2.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价值的,应当对实际支付的价款按照合理的方法(例如,公允价值相对比例)在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如果确实无法在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二、内部研发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考题解析·单选题】(2008年)甲公司2007年1月10日开始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12月31日达到预定用途。
其中,研究阶段发生职工薪酬30万元、计提专用设备折旧40万元;进入开发阶段后,相关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职工薪酬30万元、计提专用设备折旧3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职工薪酬100万元、计提专用设备折旧200万元。
中级会计重点笔记
中级会计重点笔记一、中级会计实务1. 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其中,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3.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等直接支出确定。
二、中级财务管理1. 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合理经营财务活动,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2. 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数据之间的差异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趋势分析法则是通过连续若干期财务报表的数据比较,分析各项目的变化情况。
3. 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石,其主要思想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组合时应该考虑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在相同风险水平下,投资者应该选择收益率最高的投资组合;在相同收益率水平下,投资者应该选择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
三、中级经济法1. 公司法基础知识公司法是规定公司法律地位、调整公司组织关系、规范公司在设立、变更与终止过程中的组织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11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变化情况.doc
2011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变化情况(1)2011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变化情况(2)2011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变化情况(3)2011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变化情况(4)2011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变化情况(5)附表1:表9-3 单位:元*尾数调整1 260 000+0-1 190 281=69 719(元)**尾数调整1 250 000+59 000-1 190 281=118 719(元)***尾数调整 1 260 000-1 260 000-9 719=-9 719(元)*尾数调整1 260 000+0-1 414 173.45=-154 173.45,**尾数调整1 250 000+295 000-1 414 173.45=130 826.55,***尾数调整 1 260 000-1 260 000-(-214 173.45)=214 173.45附表2附表3表9-6 单位:元*尾数调整1 260 000+0-1 190 281=69 719,**尾数调整1 250 000+59 000-1 190 281=118 719,***尾数调整1 260 000-1 260 000-9 719=-9 719附件4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01章总论(第01讲)
各位学员,大家好。
欢迎各位学习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精讲班课程。
考期越来越近,希望各位学员要抓紧时间,更加刻苦地学习,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一、《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题型、题量本课程在近年的考试中,包括五个题型:单项选择题15道题(15分);多项选择题10道题(20分);判断题10道题(10分);计算分析题2道题(22分);综合题2道题(33分)。
由于大纲没变,教材改动也很小,估计2011年考试的题型、题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二、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共20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 会计基本理论;第二部分: 会计要素的核算(主要是资产、收入、长期负债和借款费用的核算);第三部分: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股份支付、所得税、外币折算等);第四部分:财务报告(主要是合并财务报表)第五部分: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一章总论[基本要求](一)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二)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四)熟悉财务报告目标(五)了解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二、收入与利得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利得是指企业由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利得。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的公允价值上升。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利得。
例如,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等。
【例题1·单选题】下列项目中,属于利得的是()。
A.销售商品流入的经济利益B.技术服务流入的经济利益C.贷款流入的经济利益D.出售无形资产流入的经济利益『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ABC属于企业的收入。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4)章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三)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考情分析本章内容在考试中主要可能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以及判断题这些客观题题型中,在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可能出现。
一般来说,每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的分值约3分左右。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主要考点1.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3.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及其会计处理4.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及其会计处理具体知识点总结: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1.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不包括闲置的土地)(3)已出租的建筑物(2)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注:企业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宿舍,即使按照市场价格收取租金,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它具有自用房地产的性质。
【例题·多选题】(2009年)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
A.已出租的建筑物B.待出租的建筑物C.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后再转租的建筑物『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投资性房地产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
所以选项B,待出租的建筑物不选;选项D,不属于企业自己持有的资产,不选。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原则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注意教材提到的极少数情况。
【例题·多选题】(2008年)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不同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B.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C.同一企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D.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同一企业不得同时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1)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1)第一章总论1.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给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3.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4.会计信息质量八大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5.负债现时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另除现时义务外还有潜在义务之分。
6.会计要素五大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2)第二章存货1.存货概念:产成品、商品、在产品、原材料。
2.存货的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3.存货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4.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不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5.委加收回后直接销售的货物计入委加货物成本,委加收回后继续加工的不计入委加货物成本。
6.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发生货物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7.消费税=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8.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分类计提、单项计提、总和计提9.存货期末计提原则: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
即A:存货实际成本价B:估计售价减去加工费、税费等后的余额。
两者的差价计入存货跌价准备。
10.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确凿证据、持有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1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有合同的以合同价为计量基础,没有合同的,以市场价为计量基础。
如合同标的物未生产出来,以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作为计量基础。
12.计提存货跌价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存准备,转回时作相反分录。
13.存货跌价准备结转分录: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3)第三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1.概念: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仅限于经营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3)章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二)第三章固定资产●考情分析本章同属于基础性章节,难度不大,知识点较多但综合性不强。
在历年的考试中,本章内容主要出现在客观题中,但作为基础知识,也常与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日后事项、会计差错、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出现在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中。
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重点内容是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后续支出及处置,这些内容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
本章尽管在前期考试中也单独考核过计算题,但总体难度不大,基本为上述重要知识点的串联。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0%且≤95%)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各自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由此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此时,企业应将其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例题·判断题】(2006年)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应当将各组成部分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正确答案』√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重要内容:1.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后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完工时暂估的价值和竣工决算的价值有差异的,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追溯调整),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3.企业为建造固定资产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1)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1)第一章总论1.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息给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3.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4.会计信息质量八大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5.负债现时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另除现时义务外还有潜在义务之分。
6.会计要素五大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2)第二章存货1.存货概念:产成品、商品、在产品、原材料。
2.存货的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3.存货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4.可以抵扣的增值税不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5.委加收回后直接销售的货物计入委加货物成本,委加收回后继续加工的不计入委加货物成本。
6.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发生货物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7.消费税=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8.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分类计提、单项计提、总和计提9.存货期末计提原则: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
即A:存货实际成本价B:估计售价减去加工费、税费等后的余额。
两者的差价计入存货跌价准备。
10.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确凿证据、持有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1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有合同的以合同价为计量基础,没有合同的,以市场价为计量基础。
如合同标的物未生产出来,以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作为计量基础。
12.计提存货跌价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存准备,转回时作相反分录。
13.存货跌价准备结转分录: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借:主营业务成本存货跌价准备贷:库存商品2011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基础笔记(3)第三章固定资产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1.概念: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仅限于经营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5)章
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重要知识点总结(四)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考情分析本章是历年考试中的重点章节,其内容在考题中各题型均可能出现。
考试的时候往往与合并报表结合在一起考察。
从考试内容上来看,重点是三个内容:一个是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特别是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其次是后续计量,包含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特别是权益法的核算;第三就是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应特别注意。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注:2009年考了一个长期股权投资与抵销分录相结合的综合题,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占2分左右)一、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成本法: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权益法: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权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总结:二、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处理(一)初始投资时点差额的调整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如果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的,应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定。
(二)顺流交易、逆流交易的调整逆流交易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存货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调整分录: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投资收益(1)逆流交易时分录的理解:在个别报表中做分录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抵销了内部未实现的损益,所以少确认了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是将投资单位和其子公司看作是一个整体,所以原来抵销的内部未实现损益就不应该抵销了,此时就应该重新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全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全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管理会计采用将来时态。
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财务会计采用过去时态。
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事业单位则采用预算会计和权责发生制。
非营利组织也采用权责发生制。
二、财务目标财务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决策。
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前者更强调可靠性,按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而后者更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使用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___)和社会公众。
三、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确认是指确定认可收入,计量是指计算和量化,报告是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
基本假设包括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投资者),空间范围,具体内容,会计主体“人”,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固定资产进行历史成本和折旧的基础,以及附注说明持续经营能力。
会计年度为一年,会计中期为小于一年。
记账本位币通常为人民币,而外币则是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四、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和重置成本。
会计计量基础包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计量基础含义通常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所需发生的各项支出(实际成本),如固定资产购进时买价及相关杂费作为入账价值。
重置成本是指按当前条件重新取得同样资产所需支出(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变现后获得的净价值,如存货盘盈和固定资产盘盈。
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价值,如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和资产减值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和生物资产。
债的增加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核心科目,其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最实用的笔记讲义。
一、存货存货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的初始计量需要考虑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存货的期末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如果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应当按照成本进行。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通常按照实际成本进行。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无形资产的摊销应当根据其使用寿命进行。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四、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
2011-1-9中级会计实务笔记
2011-1-9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一.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一)合并形成1. 同一控制借:长期股权投资 A(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之和)资本公积-溢价/股本-溢价(差额)A-B盈余公积(差额)A-B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差额)A-B贷:投出资产,承担负债账面价值 B或股本(发行股票面值*股数) B资本公积-溢价/股本-溢价(差额)A-B备注:差额冲减顺序: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审计费等相关费用-“管理费用”净资产之和=所有者权益之和书P56 5-12. 非同一控制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投出资产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合并费用+预计负债)转让损溢(损失)(投出资产,承担负债差价=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贷:投出资产,承担负债账面价值转让损溢(收益)(投出资产,承担负债差价=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银行存款预计负债书P57 5-2备注:合并发生费用:评估,审计,手续费等发行股票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发行股票差额=股本总额-发行价总额,计“资本公积-溢价”发行费不包含在股本中例如:借:长期股权投资 3.00贷:股本 1.00资本公积-溢价 2.00股票发行费:通过银行发行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00贷:银行存款 3.00补充资料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置义务等产生的预计负债。
1.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重组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借:营业外支出贷:预计负债(预计担保损失、预计未决诉讼损失、预计重组损失)2.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借:销售费用贷:预计负债(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3.根据固定资产准则或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确认的由弃置义务产生的预计负债借:固定资产/ 油气资产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用)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弃置费用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贷: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用)4.企业合并确认的预计负债借:有关科目贷:预计负债5.合同-投资位出现超额亏损,先冲“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及相关长期权益账面价值均减记至零的后下,仍然需要承担损失借:投资收益贷:预计负债6.清偿预计负债时借:预计负债贷:银行存款3. 多次交易形成合并了解原理合并前采用成本法15%+40%=55%原始股份+追加股份=最终股份成本法=成本法将"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余额之和为初始计量A B子1 子2 子3 子4合并前采用权益法30%+25%=55%原始股份+追加股份=最终股份权益法=成本法先将权益法还原成本法例如:2004年A对B控股30%,采用权益法,当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W A公司: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W贷:投资收益30W2007年A对B 控股增加到55%采用权益法A公司:30%权益法还原成本法2005年的投资收益则相当于07年的净利润(留存收益)10%法定盈余公积9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借:盈余公积30W*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W*90%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W后期A公司按照成本法备注:成本法: >50%或<=20%权益法: 50%=<X<20%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成本法:初始计量按帐面价值,不调整帐面权益法:初始计量按投资成本,同投资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同增同减书P57 5-3东奥P63 单4 / P64 例54. 非合并形成<=50%1.以现金取得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投出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税费)贷:现金非现金资产(帐面价值)当期损益(公允价-帐面价)银行存款(税费)非现金资产应包括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其中,存货与固定资产被合称为实物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一、财务报告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向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
承担这一信息载体和功能的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结果,是沟通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十分重要。
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应当向谁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护谁的经济利益,这是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出发点;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决定着财务报告所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决定着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和灵魂。
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
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将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显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决策无关,那么财务报告就失去了其编制的意义。
根据投资者决策有用目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反映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对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以及经济资源及其要求权的变化情况;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收入、费用、利润和损失的金额及其变动情况;如实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等,从而有助于现在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效率等;有助于投资者根据相关会计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有助于投资者评估与投资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风险等。
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
由于投资者是企业资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况下,如果财务报告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会计信息需求,也可以满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二、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于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例如,企业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
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二)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
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
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
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仍按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和方法,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三)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孕育出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
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三、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货支付的现金及其时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就会对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损失。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告中。
(2) 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
(3) 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
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
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
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想让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就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在强调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经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
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如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