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2020年九月整理).doc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对地籍调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规定和程序。
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状况、界址、权属等进行调查和确认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确保地籍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保障土地权属的合法性和权益的保护。
一、调查范围地籍调查检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使用状况的调查,包括土地的利用类型、用途、面积等;2. 界址的调查,包括土地的界线、界桩、界碑等;3. 权属的调查,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4. 地籍档案的调查,包括地籍图件、权籍证明等。
二、调查方法地籍调查检查应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1. 实地勘察:调查人员应亲临现场,对土地使用状况、界址、权属等进行实地勘察和测量;2. 调查问卷: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向相关当事人采集土地使用状况、界址、权属等信息;3. 文献资料: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土地权属证明、地籍图件等;4. 技术手段: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进行地籍调查和检查。
三、调查记录地籍调查检查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调查时间:记录地籍调查检查的具体时间,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2. 调查人员:记录参预地籍调查检查的人员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3. 调查地点:记录地籍调查检查的具体地点,包括行政区划、具体地址等;4. 调查内容:详细记录地籍调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土地使用状况、界址、权属等;5. 调查结果:准确记录地籍调查检查的结果,包括调查发现的问题、存在的矛盾和争议等;6. 备注:可以对地籍调查检查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意见和建议进行备注。
四、调查报告地籍调查检查应根据调查记录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调查目的:明确地籍调查检查的目的和任务;2. 调查方法:详细描述地籍调查检查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3. 调查结果:准确陈述地籍调查检查的结果,包括土地使用状况、界址、权属等;4. 问题分析:分析地籍调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和争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5. 意见建议:根据地籍调查检查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6. 结论:对地籍调查检查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二O O五年二月九日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容及检查方法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权、土地性质、土地界址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为了规范地籍调查工作,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准确性,提高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制定的。
二、调查范围1. 土地使用权: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性质、来源、权利人等情况;2. 土地性质:调查土地的用途、等级、面积等情况;3. 土地界址:调查土地的界址、界碑、地界标志等情况。
三、调查方法1. 实地调查:调查员根据调查任务,实地勘察土地情况,包括土地的位置、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2. 文献调查:调查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土地的历史、权属等信息;3. 询问调查:调查员与相关当事人进行交流,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权属变更等情况;4. 技术手段:调查员可以利用测绘仪器、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土地的地理信息。
四、调查内容1. 土地使用权调查:-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如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等;-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来源,如出让、划拨、租赁等;-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如个人、企事业单位等;-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期限,如永久、有限期限等。
2. 土地性质调查:- 调查土地的用途,如农用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等;- 调查土地的等级,如一级、二级、三级等;- 调查土地的面积,如总面积、净面积等。
3. 土地界址调查:- 调查土地的界址,如东、南、西、北等方位;- 调查土地的界碑,如界碑编号、位置等;- 调查土地的地界标志,如地界标志的种类、数量等。
五、调查报告1. 报告内容:- 调查任务的背景和目的;- 调查范围和方法;- 调查结果和发现;- 调查员的意见和建议。
2. 报告格式:- 报告应采用标准的文本格式,包括标题、摘要、正文、结论等部分;- 报告应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报告应附上相关的调查数据和图表,以支持调查结果和发现。
六、调查结果的应用1. 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对土地使用权进行登记、备案等管理工作;2. 土地交易中介机构可以根据调查结果,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促进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3. 土地权益相关方可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土地的权属、使用情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引言概述: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等进行调查,以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在地籍调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五个方面内容。
一、调查范围1.1 地籍调查的对象:包括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城市土地等各类土地。
1.2 地籍调查的内容:涉及土地权属、土地界址、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方面的调查。
1.3 地籍调查的时机:应在土地权属转移、土地使用权变更、土地纠纷解决等情况下进行地籍调查。
二、调查方法2.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勘测、测量等手段获取土地的详细信息。
2.2 资料调查:查阅相关土地权属证书、土地使用证明、土地规划等资料,获取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2.3 问询调查:与土地权属人、土地使用人、相关部门等进行交流,了解土地的具体情况。
三、调查流程3.1 确定调查目标: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制定调查计划。
3.2 实地调查:进行现场勘测、测量,获取土地的准确信息。
3.3 资料整理:整理和核对调查所得的资料,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3.4 调查报告:编制地籍调查报告,详细记录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等信息。
3.5 审核验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验收,确保地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四、调查要求4.1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地籍调查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性。
4.2 数据准确性:调查所得的土地信息必须准确无误,避免浮现错误和遗漏。
4.3 保护隐私权:在调查过程中,应尊重土地权属人的隐私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五、调查结果应用5.1 土地权属确认:通过地籍调查,确认土地的权属归属,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
5.2 土地纠纷解决:地籍调查结果可作为解决土地纠纷的依据,确保土地纠纷的公正和合理。
5.3 土地管理规划:地籍调查结果可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用于土地规划和管理。
总结: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确保土地权益合法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程序。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对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相关权益进行调查和检查的一种规范化操作方法。
地籍调查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维护土地管理秩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下是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标准格式文本:一、目的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适用范围地籍调查检查办法适用于对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相关权益进行调查和检查的工作。
三、调查范围地籍调查检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土地使用权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 房屋所有权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 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使用情况;4. 房屋所有权的实际权益;5.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转让、变更等情况。
四、调查方法地籍调查检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实地调查:对相关土地和房屋进行实地勘察,确认其实际情况;2. 文书调查:查阅土地使用权证书、房屋所有权证书等相关文书,核实其真实性和合法性;3. 询问调查: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具体情况;4. 数据比对:对已有的土地信息和房屋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差异并进行核实。
五、检查要点地籍调查检查的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2.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权益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3.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转让、变更等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4.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抵押、租赁等情况是否合法有效;5.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纠纷和争议情况。
六、调查报告地籍调查检查完成后,应编制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基本情况介绍;2.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调查过程和方法;3.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评估;4. 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问题和建议。
七、调查结果处理根据地籍调查检查的结果,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 如发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证书存在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进一步核实和处理;2. 如发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权益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及时调整权益关系,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3. 如发现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存在纠纷和争议,应及时介入调解和解决。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对土地的权属、界址、面积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检查的一项工作。
其目的是确保土地权属的合法性,保护土地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管理的秩序和稳定。
一、调查范围和内容地籍调查检查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土地权属调查:调查土地的所有权归属,确认土地权属人的身份和权益;2. 土地界址调查:调查土地的界址位置,确定土地的具体范围和边界;3. 土地面积调查:测量土地的面积,确保土地面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4. 土地使用情况调查:了解土地的具体用途和使用情况,确认土地是否符合规划和法律的要求;5. 土地权属证明调查:核实土地权属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土地权属证明的伪造和篡改。
二、调查方法和工具地籍调查检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1. 实地调查:派遣调查人员到具体的土地现场进行调查,通过测量、勘察和拍照等方式获取土地信息;2. 文献调查:查阅相关的土地档案、地籍资料和权属证明等文献资料,获取土地的历史信息和权属变更情况;3. 技术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工具,辅助进行土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三、调查流程和程序地籍调查检查的流程和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根据具体的调查任务和要求,确定调查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调查的目标和要求;2. 编制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调查人员、调查方法和工具等,确保调查工作的有序进行;3. 实施调查工作:按照调查计划,派遣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文献调查和技术手段的应用,获取土地信息和数据;4.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调查获取的土地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编制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土地权属、界址、面积和使用情况等内容,提出调查结论和建议;6. 审核和备案:经过审核,将调查报告进行备案,确保调查结果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检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土地界址等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土地权属的准确性,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用和管理。
二、调查检查范围1. 土地使用权调查检查: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信息的调查核实。
2. 土地所有权调查检查:包括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权属证明文件、土地面积等信息的调查核实。
3. 土地界址调查检查:包括土地界址标志的设置、界址点的位置、界址线的走向等信息的调查核实。
三、调查检查方法1. 实地勘查:调查人员应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查,核实土地的实际情况和界址标志的设置情况。
2. 资料查阅:调查人员应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地籍图、测量报告等,以核实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3. 问询调查:调查人员可以与土地使用权人、土地所有权人、邻近地块的权属人等进行问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四、调查检查内容1. 土地使用权调查检查内容:a)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出让、划拨、出租等;b)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范围,包括用途、面积等;c) 调查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期限,包括起始日期、终止日期等。
2. 土地所有权调查检查内容:a) 调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证件号码等;b) 调查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证明文件,包括土地证、房产证等;c) 调查土地所有权的面积,包括总面积、建造面积等。
3. 土地界址调查检查内容:a) 调查土地界址标志的设置情况,包括界桩、界碑等;b) 调查界址点的位置,包括坐标、地理位置等;c) 调查界址线的走向,包括长度、方向等。
五、调查检查结果1. 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编制《地籍调查检查报告》,详细记录调查过程、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等。
2. 若发现土地权属存在问题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调查检查的意义1. 维护土地权属的准确性,确保土地资源的合法利用和管理。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地形地籍测量是指对地面地貌、地形起伏、地物格局等进行测量和记录,确定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为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土地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的工作。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旨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地形地籍测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1.测量勘界标志的设置情况:包括测界点、角点和边界标志等的设置情况,检查其位置、标记是否清晰等。
2.测试勘界方案的准确性:对勘界方案中规定的测量要素和测量方法进行检查,确认测量方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测量点地貌特征的记录情况:对测量点的地貌特征进行记录,包括地面起伏、坡度、直线程度、地物特征等。
4.现场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情况:检查控制点的布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检查测量仪器和仪器的检定情况,确认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数据记录和计算的准确性:检查测量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是否准确无误,包括角度、距离和高差等的测量数据。
6.地籍记录和测量证明材料的准确性:对地籍记录和测量证明材料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地形地籍测量检查方法1.预先会议:在测量工作开始之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议,明确测量任务、要求和方法,并对检查内容进行说明。
2.现场检查:对地形地籍测量的相关内容进行现场检查,包括测界标志、勘界方案、地貌特征记录、现场控制点布设和数据记录等。
3.数据核对:对测量数据进行核对,包括测量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数据的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仪器检查: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检定,包括仪器的精确度、漂移等性能指标的检测,以确保仪器的测量准确性。
6.委托检查:对地形地籍测量进行委托检查,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测量数据和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地形地籍测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测量勘界标志、测量方案、地貌记录、控制点布设、数据记录和计算以及地籍记录和测量证明材料的检查,可以确保地形地籍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土地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引言概述:地籍调查检查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土地管理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五个部份,包括调查前的准备工作、调查范围和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数据的处理和整理、以及调查结果的应用。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1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目的、范围和时间计划,明确调查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1.2 调查人员的培训和配备:对参预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合理配置调查人员的数量和分工。
1.3 调查工具和设备的准备: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测量仪器、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2.1 土地权属调查:调查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明确土地的归属。
2.2 土地界址调查:调查土地的界址状况,包括界址标志的设置、界址线的勘测和界址点的测量等,确保土地界线的清晰和准确。
2.3 土地利用调查: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的类型、用途和利用状况等,了解土地的功能和价值,为土地管理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和技术3.1 野外调查方法:采用现场勘测和测量的方法,结合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3.2 遥感影像技术: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土地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情况等,辅助调查工作,提高调查效率和准确性。
3.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实现地籍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四、调查数据的处理和整理4.1 数据的整理和归档:对采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4.2 数据的质量控制:对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等方面的检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4.3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利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引言概述: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权属关系等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在地籍调查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和检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调查范围1.1 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具体调查目的和要求,确定调查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权属关系、土地面积等内容。
1.2 划定调查区域:根据地籍图件和相关资料,划定调查区域的范围,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3 梳理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梳理,包括土地性质、地块编号、权利人信息等,确保调查工作有针对性。
二、调查方法2.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和勘察,对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核实,了解土地的实际状况。
2.2 资料核对:对地籍档案和相关资料进行核对,比对实地情况和档案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3 技术手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等,辅助进行调查和核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三、调查记录3.1 记录方式:对调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人员等相关信息。
3.2 数据整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形成清晰的调查记录和报告,便于后续分析和利用。
3.3 审核确认:对调查记录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错误信息导致的后续问题。
四、问题处理4.1 发现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土地权属纠纷、土地面积不符等问题,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4.2 协调解决: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4.3 监督检查:对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避免问题再次浮现。
五、质量评估5.1 质量评估标准:制定地籍调查检查的质量评估标准,对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2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相关权益进行调查和检查的一种规范化操作方法。
地籍调查检查工作是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维护土地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一、调查范围和内容地籍调查检查的范围包括土地的基本情况、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土地变更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土地基本情况:包括土地位置、面积、形状、地形地貌等基本特征。
2. 土地权属调查:调查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相关权益情况,核实土地权属登记簿册和土地证书的准确性。
3. 土地利用调查:调查土地的规划用途、实际用途、建造物、设施等情况,核实土地利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 土地变更调查:调查土地的变更情况,包括土地的划拨、转让、抵押等变更,核实变更手续是否合法有效。
二、调查方法和技术地籍调查检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调查、文献调查、遥感影像解译等。
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1. 实地调查:调查人员到实地进行勘测和测量,获取土地的实际情况和特征。
2. 文献调查:调查人员查阅相关文件、档案和资料,获取土地的历史和现状信息。
3.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航空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影像等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取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
4. 数据对照验证:将实地调查数据、文献调查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对照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报告和结果地籍调查检查完成后,需要编制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管理。
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调查范围和内容的描述:明确调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所调查的土地的基本情况、权属情况、利用情况和变更情况等。
2. 调查方法和技术的说明:详细描述采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调查、文献调查、遥感影像解译等。
3. 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土地的权属状况、利用状况和变更状况等,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土地界址等进行调查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为了规范地籍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结果准确可靠,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而制定的。
二、调查范围地籍调查检查办法适合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查工作,包括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的调查。
三、调查内容1.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1)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调查,包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2)调查土地利用方式,如耕地、园地、牧地等;(3)记录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的种植作物、建造物、植被等。
2. 土地权属调查:(1)调查土地权属人,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2)核实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如土地承包合同、土地证、房产证等;(3)记录土地权属的变更情况,包括土地的转让、抵押、租赁等。
3. 土地界址调查:(1)调查土地界址标志,如界碑、界桩等;(2)测量土地界址线,确定土地的边界;(3)记录土地界址的争议情况,如邻地纠纷等。
四、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1)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实地勘察,记录土地利用状况、权属情况和界址信息;(2)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土地界址测量,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3)与相关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土地利用、权属和界址的情况。
2. 数据核实:(1)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核实,比对相关资料和证明文件;(2)与土地管理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等进行数据对照和核实。
3. 调查报告:(1)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地籍调查报告,包括土地利用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界址调查的详细内容;(2)报告中应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人员、调查方法等信息;(3)报告应具备可读性和可审查性,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调查责任1. 地方政府:(1)负责组织地籍调查工作,制定地籍调查计划和安排调查人员;(2)提供调查所需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3)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认定。
2. 土地管理部门:(1)协助地方政府组织地籍调查工作;(2)提供土地利用、权属和界址的相关数据和资料;(3)对地籍调查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在土地登记管理工作中,对地籍调查的具体操作和要求进行规范和规定的文件。
地籍调查是指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以确定土地的边界、面积、权属关系等信息,为土地登记和土地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地籍调查的范围包括城市、农村以及其他各类土地使用区域。
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宅基地、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各类土地。
二、调查内容和要求1. 边界测量:对每一块土地的边界进行测量和标示,确保边界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面积测算:对每一块土地的面积进行测算,确保面积数据的准确性。
3. 土地权属调查:对每一块土地的权属进行调查,包括土地使用权、地役权等,确保土地权属的明确和合法性。
4. 地类调查:对每一块土地的地类进行调查,包括宅基地、农田、林地、草地等,确保土地的分类准确性。
5.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对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土地的利用方式、建造物、设施等,确保土地利用信息的准确性。
6. 地籍档案整理:对调查所得的地籍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完善的地籍档案管理系统。
三、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1. 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精确度高、测量速度快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 等。
2. 测量精度要求:测量精度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要求边界测量误差不超过1厘米,面积测算误差不超过0.5%。
3. 数据采集和处理:采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调查人员要求:调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技能,且具有一定的地理学和土地管理知识。
四、调查报告和成果提交1. 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数据处理过程等。
2. 调查成果提交:将调查所得的地籍数据和成果提交给相关部门,用于土地登记和土地管理工作。
五、质量控制和监督1. 质量控制:对地籍调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对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在地籍调查工作中,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方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一、调查前准备1.1 确定调查区域:在进行地籍调查前,首先需要确定调查的具体区域范围。
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地图和土地档案资料来确定。
1.2 采集相关资料:在调查前,需要采集和整理相关的土地档案资料,包括土地权属证明、土地使用证明、土地规划等资料,以便于后续的调查工作。
1.3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调查区域的具体情况和调查目的,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等。
二、调查方法2.1 实地勘察:地籍调查的核心工作是实地勘察,通过对土地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测量,获取准确的地籍信息。
在实地勘察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2.2 调查记录:在实地勘察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这包括土地的地貌特征、土地的使用状况、土地的边界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拍摄照片或者制作草图,作为调查结果的依据。
2.3 数据处理:在完成实地勘察后,需要对采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这包括数据的归档、数据的分析和数据的绘图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调查结果分析和利用。
三、调查结果分析3.1 地籍图绘制: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和相关的资料,可以进行地籍图的绘制。
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反映了土地的实际状况和权属关系。
3.2 地籍档案整理:在完成地籍图绘制后,需要对相关的地籍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包括对地籍档案的分类、编制目录和建立档案库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利用。
3.3 调查结果报告:根据地籍调查的结果,可以编制调查结果报告,对土地的实际情况和权属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这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调查结果的利用4.1 土地管理:地籍调查的结果对于土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地籍测绘成果的检查
地籍测绘成果的检查地籍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图和宗地图。
1.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地籍控制测量的质量主要包括数据质量、点位质量和资料质量等方面,其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数据质量①起算数据:检查起算点坐标的正确性和相关控制资料的可靠性。
②数学精度:检查基本控制点精度的符合性。
③观测质量:检查仪器检验项目的齐全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方法的正确性;各种记录的规整性;成果取舍和重测的正确性、合理性;各项观测误差的符合性。
④计算质量:检查平差计算的正确性。
(2)点位质量①选点质量:检查控制网布设合理性;点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点之记内容的齐全性、清晰性。
②埋设质量:检查标石类型的正确性;标志设置的规范性和标石埋设的规整性。
(3)资料质量①整饰质量: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技术总结和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技术总结内容和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2.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检查地籍细部测量成果的质量主要包括界址点测量、地物点测量和资料质量等方面,其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界址点测量①观测质量: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界址点测量方法的正确性;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正确性。
②数学精度:检查界址点相对位置精度;界址点绝对位置精度;宗地面积量算精度。
(2)地物点测量①观测质量:检查测量方法的正确性;观测手簿记录、属性记录和草图绘制的正确性、完整性;地物、地类测量精度;各项观测误差与限差的符合情况。
②数学精度:检查地物点相对位置精度和地物点绝对位置精度。
(3)资料质量①整饰质量:检查观测和计算资料整饰的规整性;成果资料整饰和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的规整性。
②资料完整性:检查成果资料的完整性;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3.地籍图的检查地籍图的质量主要包括数学精度、要素质量和资料质量等方面,其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权益进行调查,以确定土地的合法性和权属关系。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为了规范地籍调查工作,保障土地权益的合法性和稳定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二、调查范围1. 土地权属调查: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等权益进行调查,包括土地的原始权属、转让、继承、出租等情况。
2. 土地界址调查:确定土地的界址,包括界桩、界碑等标志物的查找和确认。
3. 土地利用调查:调查土地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的用途、建筑物、耕地面积等情况。
4.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对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查,包括相关当事人的申诉、证据收集等工作。
三、调查程序1. 确定调查目标: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明确调查的目标和范围。
2. 调查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权证、地籍档案、相关法律法规等。
3. 地面调查:实地勘察,包括查找界桩、界碑、测量土地面积等。
4. 资料整理:整理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地籍图等。
5. 结果确认:将调查结果与相关当事人核对,确保准确性和合法性。
6. 报告编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调查报告,明确土地的权属和使用情况。
7. 结果公示:将调查结果进行公示,给予相关当事人合法的申诉和异议的机会。
8. 结果审定:由相关部门对调查结果进行审定,确认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四、调查要求1.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地籍调查必须依法进行,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
2. 保护隐私权和商业秘密:在调查过程中,要保护相关当事人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确保调查结果的保密性。
3. 调查数据准确性:调查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包括土地面积、权属情况等。
4. 调查报告完整性:调查报告必须完整,包括调查目的、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
5. 结果公正公平:调查结果必须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并给予相关当事人合法的申诉和异议的机会。
五、调查工具与技术1. GPS定位仪:用于确定地点坐标,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2. 遥感影像: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检查办法是指为了确保土地登记和管理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对地籍调查工作进行规范和监督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地籍调查是指对土地的权属、面积、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实的工作。
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制定旨在提高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二、目的与意义1. 确保土地权属的准确性:通过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可以对土地的权属进行核实和确认,防止土地权属纠纷的发生,维护土地权益的合法性。
2. 保障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可以对土地的利用方式、用途等进行核实和审查,确保土地的合法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通过规范的地籍调查检查办法,可以加强对土地管理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减少管理成本和资源浪费。
三、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主要内容1. 调查范围与目标:明确地籍调查的范围和目标,包括调查的地区、土地类型、调查的内容等。
2. 调查方法与技术:确定地籍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3. 调查人员与资质:确定地籍调查的人员配备和资质要求,包括调查人员的专业背景、培训要求等。
4. 调查数据与信息管理:明确地籍调查的数据采集、整理和管理要求,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5. 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制定地籍调查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检查、验收等环节,同时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对地籍调查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6. 监督与处罚:建立地籍调查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的职责和程序,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
四、地籍调查检查办法的实施步骤1. 制定地籍调查计划:根据调查范围和目标,制定地籍调查的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安排。
2. 调查准备工作:包括调查人员的培训和装备准备,调查区域的准备工作等。
3. 调查实施:按照制定的地籍调查方法和技术,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二O O五年二月九日地形地籍测量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一、首级控制(平面、高程控制)测量1.1.仪器设备检查情况1.1.1 仪器检定项目是否齐全,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检验资料是否齐全。
1.1.2 水准仪i角有无检查记录,精度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1.1.3 用于等级水准测量的水准标尺,有无检查标尺零点差及有关的真长改正值。
1.2. 控制网布设1.2.1 所布设的首级控制点是否满足测区要求,特别是测区边缘能否控制,是否能满足下一级控制发展的需要。
1.2.2 所布设的控制点是否逐级发展,有无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现象,无特殊情况,不能先布低等级控制后布设高等级控制;如有先布设低等级控制,再布设高等级控制时,低等级的控制网与高等级控制网的联测方法及平差方法是否正确;闭合导线的联测及检查是否正确,能否保证控制点点位的精度。
1.2.3 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下一级控制的发展,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是否按原设计方案布点,改变部分是否报总工室审批,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1.2.4 埋石:a、控制点能否便于较长时间保存。
B、埋石点的标石规格和中心标志是否符合设计书的要求,标石是否规整光滑,字体是否字模压印或锯刻,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要求。
C、凿(锯)石点的框边深度、中心钉、字体、朝向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D、点之记(Ⅳ等点从上等级)或点位说明(5秒点)是否符合要求,点位略图、交通线路说明是否清楚,点位说明是否清楚。
1.2.5 起算数据:起算点等级、精度、坐标系统及投影面和投影带是否符合本测区的要求,高程系统是否正确,平面坐标和高程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高程导线起闭点是否经相应等级水准联测。
1.2.6 联测略图:a、联测的方法、方向是否正确,与观测记录是否一致。
b 、平面、高程的联测是否标明,起始方向点有无标注。
C、图例是否齐全,是否与计算机上的文件内容一致。
1.2.7 观测记录手簿:(1) 普通记录手簿的封面、封底是否按规定填写:等级、测区、统一编号、日期、测量单位。
(2) 电子记录手簿有无按照封面,检查记录,目录,说明(包括记录软件的基本功能及符号的含义、仪器型号、加常数、乘常数、观测记录员等),记录软件在作业前有无进行检验。
注意有无用手工记录,然后输入计算机打印成观测记录手簿等转抄现象。
(3) 观测者、记录者、日期、仪器、气象等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4) 第一、第二检查者有无检查和签名。
(5) 归零差、2C变化(互差) 、半测回差、测回互差、指标差有无超限,测回数、度盘配置是否正确,测边测回数是否正确。
(6) 秒数读数、仪器高、觇标高有无改动,零方向不能改。
(7) 记录格式是否正确,字体是否正确,有无连环划改或擦改。
(8) 划改有无注明划改原因,划改方法是否符合要求。
须重测、补测的成果有无注明补在那一本那一页;电子记录手簿中,不能将补测成果替补在原不符的观测成果栏,将不符合要求的观测记录删除后再打印,应保留原观测数据,用斜线划去注明原因及补测的相关页码。
(9) 重测、补测成果是否符合要求,特别注意有无伪造成果现象。
(10) 分组观测是否符合要求,7个以上方向才需要分组观测,7个以下方向不能分组观测,有无同一组观测拆成若个观测站记录数据,4个以上方向要归零。
(11) 水准仪观测前有无检查i角,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规定,水准观测的误差是否符合限差规定,是否能三丝读数。
1.2.8 计算手簿:(1) 手簿的装钉是否按规定:封面、计算说明、检查者记录、目录、略图、起算点数据成果表、平差计算顺序装钉,填写是否清楚,检查者有无签名。
(2) 计算使用的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验算,使用的计算软件是否说明。
(3) 测边成果有无做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平、测区高程投影、高斯投影等改正,8″、图根点不必投影改正。
(4) 各项误差是否符合相应等级限差规定;导线总长、平均边长、边数、测角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各项闭合差、往返测高差的较差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 起算点数据输入、观测数据输入、总点数、点号或点名输入是否正确,先验值输入是否合理,各项限差值输入是否符合相应等级要求。
(6) 取位是否符合要求(四舍五进原则:小于五时舍去,大于五时进位,正好为五时则偶进奇不进,即进位后为双数则进,否则不进。
(7) 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1.3. 导线测量相关精度要求1.4 图根控制1.4.1 在首级平面控制、高程控制基础上发展图根控制,点位布设是否均匀合理,是否便于设站,视野是否良好,能否满足二个以上通视方向的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
1.4.2 支站点一般不能作为图根点,在支点上摆脚架,有观测记录和有计算资料的可作为图根点,但不能再发展。
1.4.3 支导线不能大于三条边,角度观测要观测左、右角,即对后视方向为零方向测左角,再对准前视方向为零方向测右角,左、右角相加应为360度,误差要进行配赋,闭合差允许为±40″;边长应往、返测取平均值。
1.4.4 埋、凿石点的规格、点位密度、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书的要求。
二、地形测量2.1 野外地形地物数据采集2.1.1 采集地表面的所有地物点,如房屋、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地下电缆桩、检修井(特别是通讯检修井,表面盖是方形或长方形防的为手孔,表面盖是园形的为人孔)、雨水井、污水井、水蓖、桥梁、涵洞等采集是否齐全,位置、形状是否正确,有无变形。
2.1.2 地形地貌采集是否正确,地形特征点: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凹地、陡坎顶、坎底、斜坡顶及坡脚等有无采集高程,高程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一般地形每10cm×10cm方格内测注高程点不能少于9个,坎上坎下和坡顶坡脚均应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中间,图上相隔约10厘米应测注一个高程点,变坡的高低处也应测注相应的高程点。
2.1.3 道路、水域数据采集是否正确。
道路应根据相应比例尺测定单线路还是双线道路,是大车路还是等级公路,应测注路面高程和铺装材料,有名称的应标注名称;街道有渠边石(即路边与人行道之间高出约15cm的砌石)的应测定街边线,否则不必表示街边线;村庄内不必绘大车路符号,非等级的水泥路,应测水泥路面宽度,加注“水泥”二字即可,不必绘大车路符号。
河流测注相应的水涯线和高程,河滩应测注高程点;双线沟两边陡坎较宽时,应用斜坡表示;沟宽应以常有水域范围表示,并应测注沟底高程,注意流向的观察和表示;鱼塘有斜坡时应测注水涯线,水库边沿应测注水涯线,各种水涯线的属性不能混淆。
2.1.4植被范围数据采集是否正确。
植被范围较大时,应注意测定地类界线和植被的种类,另星植被应测注在相应位置,花圃应实测范围,工厂内或门前等地人工种植的草地,如配种有相应的花丛时,可用花圃符号表示,无花丛时配草地符号加注“草坪”字样,不能用改良草地符号;果树不成果园时不注果树品种名称。
2.1.5外业数据采集前及结束工作时,应注意测站点的检查,以免造成错误和不必要的返工、补测。
2.2. 图面室内检查2.2.1 图廓外注记是否按规定注记,有无错漏,图名在图内有无此单位名称注记,该图名是否合理,一个单位占几幅图时,应以占图幅面积较大的部分起图名,测量日期是否按实际作业时间注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等有关内容注记是否正确。
2.2.2 平板测图时,图廓点、坐标格网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机绘图时,应检查其绘出的坐标格网是否符合要求,所绘的格网有无变形超限。
2.2.3平板测图时控制点展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该图幅控制点密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满足测图需要,每幅图应不少于8个图根控制点(包括等级控制点)。
2.2.4 埋石点数是否符合规定(居民区一般为4个以上,非居民区一般为3个以上,分布是否合理,能否相互通视。
2.2.5 地形图检查:图式符号表示是否正确、清晰,注记是否正确,相关有无矛盾,房屋结构,层次有无错、漏,地物名称是否注记齐全。
高程数量是否满足每格不少于9—10个高程点注记;地形特征点、堤、路中等高程点注记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即是变坡的最低处、最高处、鞍部有无高程点注记;街道交叉处、街道中心有无高程,道路中心、道路交叉中心、堤交叉中心、堤顶有无高程,空旷地有无高程,坎上、坎下有无高程或比高。
高程比例尺是否正确,线型表示是否正确,等高线是否圆滑,间距是否合理,点线有无矛盾。
铺装路面有无注记路面材料,流向有无标注符号,流向是否正确等。
2.2.6 地理名称注记是否齐全,机关、学校、道路名称、街巷、山谷、厂矿等单位及地理名称。
河流名称注记字体、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各类地形地物属性是否正确,。
2.2.7 修、补测图应检查旧图中所表示的符号、线型、注记是否己修改完善,有无错、漏;新修测图与旧图接合有无矛盾。
2.3 .野外地形图的检查野外检查要做到四到:即走到、想到、看到、量到。
2.3.1 野外巡视检查:野外巡视检查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够站得住,主要是检查所测的地形图的图面与实地地形地物进行对照,看有无差、错、漏,表示是否齐全、合理。
如房屋结构注记是否正确,房屋相互关系及与周围的地形地物的关系是否正确,有无移位变形,飘楼、阳台有无分开表示,大、小是否与实地相符;注记的高程点高程与实地相关地形地貌比较有无变形,是否正确;地类、植被表示是否正确,道路、水系是否表示齐全,地理名称是否正确,图式符号表示与实地相关地物是否一致等所有规范和设计书规定的应该表示的内容是否正确、齐全,要特别注意所绘制的山的形状,是否与实地相符,内业检查等高线走向有怀疑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2.3.2 修、补测地形图时应注意:新修测的或新补测的地形地物与旧图接合处的地形地物有无矛盾,新测地物与旧图所测的地物关系有无明显矛盾,新测地物与旧图地物的相关误差是否符合有关的限差要求,接边处是否修改完善。
2.3.3 设站检查:检查地形地物平面、高程精度。
每幅设5个站左右,应注意多方面的检查,即房屋密集和不密集、其他地物点、高程点等均应有相应的检查量,全面反映测图精度情况,注意薄弱地方检查。
2.3.4 量边检查:全幅内各处量取50条边以上,注意薄弱地方。
2.3.5 检查比例:小组、队级100%检查,院质检科抽查10%以上,(一个测区原则上每个作业组都应抽查)。
过5%,大于5%为不合格。
中误差计算公式:高精度检查的计算公式为:中误差计算m0=±√[ΔΔ]/ n同等精度检查的计算公式:中误差计算m0=±√[ΔΔ]/ 2n2.4. 地籍测量2.4.1 地籍测量与地形测量所采集的要素基本相同,目前地籍调查测量分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先进行地籍调查,即有现势性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城镇,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在地籍调查过程中除调查权属来源、权属性质、土地使用者、土地位置、土地利用类别、批准使用面积等,同时在实地的每宗地的界址点位置上标有该宗地的界址点符号、宗地编号和界址点编号,在调查工作底图上用红色标注界址点和界址线以及门牌号、宗地编号、权利人姓名、界址点编号等,测量数据采集时,除采集地形地物点外,同时测定界址点位置,输入宗地编号和界址点编号;另一种方法是没有现势性较好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城镇,先进行地形图测量,利用新测地形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再进行地籍调查,调查内容相同,宗地位置及相关内容均标注在地形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