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和__广域网__。
(2)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通信子网和__资源__子网。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2.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单机系统:在单处理机联机网络中,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被称为第一代网络。
多机系统:将多个单处理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以多处理机为中心的网络,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了以通信子网为核心的第二代网络,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使用,逐渐形成了以遵守网络体系结构的第三代网络。
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典型的实例,该网络的发展也促使新的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又提高了网络的发展。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主要功能:1. 数据交换和通信:在计算机之间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2. 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减轻任务负荷过重的单台主机。
(3)计算机网络分为哪些子网?各个子网都包括哪些设备,各有什么特点?答: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主机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为本地用户和网络中远程用户访问网络其他主机设备与资源提供服务。
网络基础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
网络基础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是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的一种机制。
同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防止数据丢失、乱序和重复,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时钟同步和序列控制。
时钟同步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时钟保持同步。
计算机的时钟控制着数据的传输速度和数据发送的时间间隔。
如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不同步,就会导致数据传输速度不一致,从而引起数据的丢失或乱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网络中引入了物理时钟,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
而在现代的网络中,通常使用网络时间协议(NTP)来实现时钟同步,NTP通过参考时钟源与多个NTP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使得网络中的各个主机具有相同的时钟。
序列控制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包的顺序控制。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延迟、拥塞等原因,数据包可能不会按照发送顺序到达接收方。
为了保证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组成数据流,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序列控制机制。
常用的序列控制方法有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中,发送方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包后,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如果没有收到确认,则会重新发送数据包。
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接收方按照顺序确认收到的数据包,并通知发送方可以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除了时钟同步和序列控制,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还包括其他的同步机制。
例如,流量控制可以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流量,防止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大量数据而导致数据丢失。
差错控制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总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数据可靠传输。
时钟同步和序列控制是实现数据同步的主要手段,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其他同步机制也对数据传输起到重要的作用。
can总线的位同步中重同步的基本原理_概述说明
can总线的位同步中重同步的基本原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的自动控制系统中,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作为一种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CAN总线具有可靠、高效和实时性强的特点,因此受到了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青睐。
然而,在CAN总线中,位同步与重同步是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重点阐述CAN总线的位同步中重同步的基本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会对CAN总线进行简单介绍,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应用领域;随后,将详细解释CAN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
接下来,会对位同步与重同步进行概述,并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内容将集中在第四部分,我们会深入探讨重同步的基本原理,包括时钟同步机制、帧定界机制以及错误检测与恢复机制在重同步中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回顾,并提出问题存在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详细介绍CAN总线的位同步中重同步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CAN总线的工作原理和重同步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提高读者对于CAN总线通信协议的理解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这篇文章将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CAN总线位同步中重同步的基本原理,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指明道路。
2. CAN总线简介2.1 CAN总线的定义与特点CAN总线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它是一种高度可靠性、实时性强的串行通信协议。
CAN总线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其特点包括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支持多节点连接等。
2.2 CAN总线的应用领域CAN总线在汽车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发动机控制、车身电子系统、空调系统等。
此外,CAN总线也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包括机器人控制系统、传感器网络等。
2.3 CAN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CAN总线采用了一种分布式通信架构,在该架构下,多个节点可以同时进行数据传输。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知识网络是知识参与者之间的社会网络。
能够实现个人、组织与组织外部的知识创造与传递,人们透过知识网络进行信息合作与交流。
目标是把技术与人连接起来,实现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的有效结合。
可分为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前者强调组织内部员工间与组织间的知识交流,后者强调组织外部的知识来源,包括社区、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竞争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一)1.计算机科学基础1.1数制及其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1.2数据的表示·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1.3算术运算·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2.1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PU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存储器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I/O接口、I/O设备和通信设备2.2软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类型、配置·操作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1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信号、信道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的构成·数据传输基础知识·数据编码的分类和基本原理·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3.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构成·协议的概念,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结构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概念及IP数据报的格式、IP地址、子网掩码和域名·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媒介的性能特点·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主要功能和特点·PSTN、N(B)-ISDN、X.25、DDN、FRN、ATM、xDSL、VSAT等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的性能特点3.3局域网技术基础·IEEE802参考模型·局域网拓扑结构·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以太网的分类及各种以太网的性能特点·以太网技术基础、IEEE802.3帧结构、以太网跨距·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4.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4.1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因特网的概念、起源和提供的基本服务,以及我国的因特网现状·通过PSTN、ISDN、ADSL和局域网接入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特性·WWW、主页、超级链接、HTML的概念及应用·电子邮件、FTP、T elnet、BBS、ICQ、网络新闻组、网络传真、网络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应用4.2网络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应用·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基本应用、KDE环境和Linux操作命令4.3应用服务器基础知识·DNS服务的基本原理·WWW服务的基本原理·FTP服务的基本原理·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原理5.网络管理基础知识5.1网络管理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概念、功能、网络管理标准和网络管理模型·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概述、管理信息库、SNMP操作5.2网络管理系统基础知识·网络管理系统概念·Sniffer的功能和特点6.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网络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控制技术·防火墙基本原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CA中心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容灾系统·应急处理常用方法和技术7.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机构·常用的国内外IT标准8.信息化基本知识·信息化概念·有关的法律、法规9.与网络系统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概念·无线个人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广域网的标准·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和扩频技术,IEEE802.11·新一代网络管理系统·新一代网络技术(Ipv6,3G)·网络10.专业英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英文词汇·能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11.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组网设计·组网技术选择·组网设备选择及部署·设备配置和管理·划分VLAN12.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概念、组成、设计及依据的标准·综合布线基础环境准备·线缆及相关硬件的选择与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流程13.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配置·DNS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FTP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代理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14.Web网站的建立、管理维护以及网页制作·Web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使用HTML和相关软件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如选用Photoshop、Flash、Fireworks或Dreamweaver等)·JSP、ASP、XML等动态网页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15.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的配置、安全、性能、故障、计费进行监督和管理·简单网络故障的分析、定位、诊断和排除·小型网络的维护策略、计划和实施·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系统性能分析,系统潜在问题分析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二)一最主要的三种网络(1)电信网络(电话网),负责话音通信,也就是打电话、接听电话。
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综合练习题附解析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X.25和FR分别表示( )。
A.企业内部网和帧中继网B.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数字数据网C.帧中继网和企业内部网D.公用分组交换网和帧中继网2.调制解调技术主要用于( )的通信方式中。
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3.关于调制解调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接收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发送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B.“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C.调制解调器必须通过申请才能由ISP发放D.调制解调器的调制技术只有频移键控和相移键控两种4.帧中继技术本质上是( )交换技术。
A.报文B.线路C.信元D.分组5.下列交换方法中,( )的传输延迟最小。
A.报文交换B.线路交换C.分组交换D.上述所有的6.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C.频分多路复用D.波分多路复用7.下列有关数据通信的说法中,( )是不正确的。
A.基带传输是将模拟信号调制成数字信号后发送和传输B.频带传输是把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后发送和传输C.异步传输可以在任何时刻向信道发送信号D.同步传输是以报文或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8.下列关于电路交换说法正确的是( )。
A.线路利用率高B.电路交换中的节点对传输的信号不做任何处理C.信道的通信速率低当内前D.通信双方不必同时工作9.在( )传输中,一组比特同时发送,每个比特都在一条独立的线路上。
A.异步串行B.同步串行C.并行D.以上都是10.信道上可传送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为( )。
A.波特率B.比特率C.吞吐量D.信道带宽11.Internet中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是( )。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12在通信系统中,把来自许多信号源的信号组合起来,再通过一条传输线路同时发送的技术称为( )。
通信基础知识题库
通信基础知识题库通信与网络技术基础题库1.填空题:1.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分别指两个数据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和方式。
2.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分别指数据在信道上传输的方式。
3.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是根据数据是否进行调制来区分数据传输方式。
4.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是根据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来区分数据传输方式。
5.频带传输系统与基带传输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调制解调器,以完成信号频谱的搬移。
6.MODEM主要功能是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间的相互转换。
7.多路复用的理论依据是信号的分割原理,目的是减少各子频带间信号的串扰。
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的区别在于采用的分配技术。
8.106bit数据传输中出错1位,误码率为10-6.9.RS-232C规定使用的标准连接器为25芯。
10.监督码元越多,码的纠、检错能力越强。
奇偶校验码能检测出奇数个错。
11.存储转发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不能实现异构终端间的相互通信。
12.计算机网络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可分为以太网、令牌环网和令牌总线网等。
13.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常采用CSMA/CD算法,应遵循相关标准。
14.常见网卡接口类型包括RJ-45接口、BNC接口和AUI接口,用于接双绞线的是RJ-45接口。
常见网卡总线类型包括PCI总线和ISA总线,用于插主板上白色插槽的是PCI总线。
15.常见集线器按延扩方式分为级联和堆叠二类。
16.VLAN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不必要的广播,防止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划分VLAN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端口、MAC地址、协议和IP地址四种。
不同的VLAN间不能直接相互通信,应遵循相关标准。
17.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DI采用反向双环结构的网络。
2.改写后的文章:通信与网络技术基础题库包括填空题,涵盖了多种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各题的答案和相关解释:1.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分别指在两个数据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和方式。
数据同步原理
数据同步原理
数据同步原理是指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保持一致性的操作过程。
数据同步旨在确保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或数据库之间共享的数据在不同地方保持同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数据同步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数据更新、数据传输和数据一致性等。
具体的原理如下:
1. 数据更新:数据同步的基础是对数据的更新。
当一个数据源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将这些变化同步到其他数据源中。
常见的数据更新操作包括插入、更新和删除等。
2. 数据传输:数据同步需要将数据从一个数据源传输到另一个数据源。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常见的方式有FTP、HTTP、TCP/IP等。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的效率。
3. 数据一致性:数据同步的目的是确保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保持一致性。
在数据同步过程中,需要解决数据冲突和数据丢失等问题。
数据冲突是指在多个数据源中同时更新同一数据导致的不一致性,可以通过锁机制或者时间戳等方式来解决。
数据丢失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失败导致的数据不一致性,可以通过备份和重传等方式来解决。
数据同步原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设计数据同步系统时,需要考虑数据量、数据变化频率、网络带宽等因素,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安
全性和可靠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故障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数据丢失。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简述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标准化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它共有7层,从下到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层的主要功能分别如下: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数据的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原始的、肯定会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关心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协议数据单元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
4)运输层:建立一个端到端的连接,为上层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透明优化的数据传输任务。
网络基础习题答案第2章习题答案
网络基础习题答案第2章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电视频道的带宽是6MHz,假定没有热噪声,如果数字信号取4种离散值,那么可获得的最大数据率是 C 。
A.6Mbit/s A.2个B.12Mbit/s B.4个C.24Mbit/s C.8个D.48Mbit/s D.16个2.如果一个码元所载的信息是两位,则一码元可以表示的状态为 B 。
3.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 C 。
A.模拟信号的放大 B.数字信号的整形 C.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D.数字信号的编码 4.基带系统是使用 C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B.多信道模拟信号 D.多路数字信号 C.1/2倍D.1倍C.数字信号 A.2倍5.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数字信道,其数据传输速率为波特率的 C 。
B.4倍6.PCM是 A 的编码。
A.数字信号传输模拟数据 C.模拟信号传输数字数据 A.ASK A.单工B.数字信号传输数字数据 D.模拟数据传输模拟数据 C.PSK C.全双工C.80%D.QAM7.在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中, A 编码技术受噪声影响最大。
B.FSK8.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B.半双工 B.70%D.上述三种均不是 D.20% D.无9.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信效率为B 。
A.30%10.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场合,适合的技术是 A 。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11.将物理信道总频带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就是D 。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空分多路复用 D.频分多路复用D.无线介质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A.双绞线12.在下列传输介质中, C 传输介质的抗电磁干扰性最好。
B.同轴电缆C.光缆13.在电缆中屏蔽的好处是 B 。
(1)减少信号衰减(3)减少物理损坏A.仅(1) A.双绞线二、填空题(2)减少电磁干扰辐射和对外界干扰的灵敏度(4)减少电磁的阻抗C.(1),(2) C.光纤D.(2),(4) D.自由空间B.仅(2) B.同轴电缆14.下列传输介质中,保密性最好的是 C 。
网络基础题
网络基础题一选择题:1) 数据分段是OSI七层模型中的(C )完成的A. 物理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接入层E. 分发层F. 数据链路层2) 在OSI协议模型中,可以完成加密功能的是(D )A. 物理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3) 在传输层采用了以下哪个方法来保证接收缓冲区不溢出(C)A. 数据分段B. 确认机制C. 滑动窗口D. 数据包分片4)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C )A. 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送机制B. 负责错误检测和信息的重发机制C. 负责用户设备和网络端设备之间的物理和电气接口D. 建立和清除两个传输协议实体之间网络范围的连接5) 本地网络上的主机通过下列所述的那种方式查找其它的网络设备?(B )A. 端口号B. 硬件地址C. 默认网关D. 逻辑网络地址6) 帧中继协议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B )A. 物理层和应用层B.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和表示层7) 当数据在网络层时,我们称之为( B)A. 段B. 包C. 位D. 帧8) 能正确描述了数据封装的过程的是( D)A. 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流->数据B. 数据流->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C. 数据->数据包->数据段->数据帧->数据流D. 数据->数据段(传输层)->数据包(网络层)->数据帧->数据流9) 子网掩码255.255.192.0 的二进制表示为( C)A. 11111111 11110000 00000000 00000000B. 11111111 11111111 00001111 00000000C.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D.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10) 当数据接受者不能处理更多数据时,哪一层发出停止信息给发送者(B )A. 物理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11) 要从一台主机远程登录到另一台主机,使用的应用程序为( C)A. HTTPB. PINGC. TELNETD. TRACERT12) 物理层实现的主要功能在于提出了物理层的(ABCD )A. 电气特性B. 功能特性C. 机械特性D. 接口特性13) 属于物理层的设备(CD )A. 交换机B. 路由器C. 中继器D. 集线器14) TCP,UDP,SPX属于OSI的( B)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表示层15) 提供端到端可靠数据传输,流控的是0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CA. 链路层B. 网络层C. 传输层D. 会话层E. 表示层16) 哪些是会话层的功能( D)A. 提供加密/解密B. 提供数据转换及格式C. 在不同主机间建立连接D. 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17) 下面关于CSMA/CD网络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AD )A. 数据都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 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C. 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是直接送往目的地D. 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并且每一个节点都接收并检验该数据28) 网桥属于OSI模型中的第(B )层A. 1B. 2C. 3D. 4网络基础题(二)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数据通信的说法中,A 是不正确的。
网络基础简答题(1)
计算机网络基础简答题复习(2017版老司机修订版)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ARPANET网的特点是什么(1)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称这样的系统为计算机互连网络。
(2)将网络系统分为通信子网与资源于网两部分,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3)使用主机的用户,通过通信子网共享资源子网的资源。
(4)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5)使用了分层的网络协议。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a)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b)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c)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d)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5.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它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称端节点)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6.计算机网络拓扑有哪几种通信子网信道类型有哪几种现在最主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拓扑、星形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混合型(网状)。
共享信道、独享信道广播信道、点到点通信7.什么是拓扑常见的几种拓扑结构及其优缺点。
拓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与通信网络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的结构,并反映出网络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总线型:组建方便,价格便宜,节点易删添,而网络占用总线问题较多星型:网络传输率较高,但价格较昂贵,依靠中心节点环型:以令牌环形式单向或双向流动,安全;但一个节点中断,网络易瘫痪网状型:用于广域网网络拓扑,网络数据路径可选择;但传输率慢,不适合局域网使用8.试比较信息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异同相同:都由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联合组成,都是数据通信,所传输的数据区别:信息网络的目的是进行信息交流,而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网络软件、硬件资源的共享9.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区别是什么并行(Parallel)通信: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多个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在计算机网络中,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和理解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
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被称为七层模型,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协作完成数据传输的全过程。
1.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底层的一层,其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数据比特流。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转换成电信号、光信号或无线信号,通过物理连接传输到目标设备。
在物理层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传输介质、接口规范、传输速率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组,并添加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能够准确识别目标设备。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帧(Frame),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错,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和转发。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数据包(Packet),并添加目标设备的位置区域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找到最佳的传输路径。
网络层使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
4.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核心层之一,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段(Segment),并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恢复。
5.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会话数据单元(SDU),确保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正确交互和同步。
6. 表示层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被封装成表示数据单元(PDU),并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和加密解密的操作,以保证数据能够正确解析和理解。
7.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最高层的一层,主要负责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接口和数据交换功能。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原理是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
它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和机制。
数据传输原理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础,它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效率。
一、数据传输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模型通常采用分层模型,其中最经典的是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在这两个模型中,数据传输的过程被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协议进行通信。
1. 物理层物理层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比特流的传输和接收功能,例如将数据转化为电压和电流的形式进行传输。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和纠正。
它还提供了数据帧的传输控制、帧同步、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功能。
3. 网络层网络层是数据传输的核心层,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选择和寻址。
网络层通过将数据分组并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进行传输,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4. 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它通过分段和重组数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
常用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5. 应用层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提供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使用各种协议实现不同的网络应用,如HTTP、FTP、SMTP等。
二、数据传输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它们分别属于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
1. TC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TCP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现了可靠的数据重传、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由于TCP协议的可靠性,它适用于要求数据完整性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UDP协议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无拥塞控制。
计算机通信基础
计算机通信基础计算机通信基础是指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在计算机通信基础中,包括了数据通信和网络通信两个方面。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用于传输数据的方式和协议,而网络通信则是指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首先,数据通信是计算机通信的基础。
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通过信道或介质传输二进制数据的过程。
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包括发送方、接收方、数据、信道、协议以及错误检测和纠错等机制。
在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指一位一位地传输数据,而并行传输则是一次传输多位数据。
数据通信中常用的协议有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是一种无需时钟信号同步的传输方式,而同步传输则需要通过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传输。
其次,在网络通信中,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网络通信依赖于网络技术和协议,其中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
局域网是指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连接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广域网是指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网络,而互联网则是全球范围内互相连接的网络。
在网络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点对点通信和广播通信。
点对点通信是指源和目的地之间的直接通信,而广播通信则是将数据同时发送给多个主机。
网络通信中的协议是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的重要基础。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FT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和规则。
HTTP协议是用于在Web上发送和接收HTML页面的协议,SMTP协议是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FTP协议则是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
在数据通信和网络通信中,错误检测和纠错是非常重要的机制。
通过使用校验位、循环冗余检测(CRC)以及前向纠错(FEC)等技术,可以检测和纠正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
错误检测和纠错技术可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总结起来,计算机通信基础涵盖了数据通信和网络通信两个方面。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与错误处理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与错误处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传输成为了现代通信的核心环节。
通信协议作为实现数据传输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并介绍其错误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一、数据传输过程1. 基础数据单元: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是以基础数据单元(如数据包或数据帧)为单位进行的。
这些基础数据单元通常包含了控制信息和实际数据。
2. 数据分段与封装:在传输过程中,数据需要根据通道的容量进行分段,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同时,还需要将数据封装到数据包或数据帧中,并在其中添加控制信息,如同步位、帧起始标志、校验位等。
3. 传输过程:数据传输的过程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阶段。
在发送端,数据被切分为基础数据单元,并通过物理传输介质(如电缆、光纤等)发送给接收端。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被还原为原始数据,并交给上层应用进行处理。
二、错误处理方法与步骤1. 错误检测: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通信协议中通常会采用一些错误检测的方法,如循环冗余检测(CRC)、奇偶校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特定的计算,来检测出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错误。
2. 错误恢复:当检测到数据传输中发生了错误时,通信协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错误恢复。
常见的错误恢复方法包括重传与反馈。
- 重传:当接收端检测到接收到的数据出现错误时,会向发送端发送一个请求重传的信号。
发送端接收到请求后,将会重新发送相应的数据,直到接收端正确接收为止。
这种方法适用于可靠传输,但会引入一定的延迟。
- 反馈:当接收端检测到接收到的数据出现错误时,会向发送端发送一个反馈信息,指示出错的位置或具体错误类型。
发送端根据反馈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如重新发送特定数据块或进行差错校正等。
3. 错误处理流程:- 数据传输开始:发送端将数据切分为基础数据单元,并添加控制信息。
发送端将数据发送到接收端。
- 错误检测: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判断是否发生了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基础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同步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接收方接收数据与发送方不一致的问题。
为保证发送方所传递的信息能够被接收端正确无误的接收,在数据通信中,需要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工作必须控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即发送方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送数据,接收端也必须以相同的速率在相同的时间内接收数据。
1.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
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
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
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
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如图3-26所示。
图3-26 异步传输字符格式
异步传输字符格式中的起始位和结束位是用来实现字符的同步,字符之间的间距(时间)是任意的,但发送一个字符时,发送每一位占用的时间长度是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事先商定,并且保持各位都恒定不变,从而实现同步。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
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起始位和结束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
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实现同步传输的方法由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两种。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
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结束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1.外同步法
外同步法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一条单独的时钟线路,发送端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向接收端发出一个同步时钟脉冲,接收端按照这一同步时钟脉冲的频率和时序,来锁定接收端的接收频率,以便在接收数据的过程中始终与发送端同步。
这种方法在短距离传输中比较有效,而在长距离传输时,同步信号将会因失真而失效。
2.自同步法
自同步法是指采用数据编码技术(如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使数据信号中携带时钟信号的方法。
利用自同步法,发送端和接收端能够实现在比特位级上的同步,但是接收端需要知道数据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为此可以在数据块的头部和尾部分别附加上前同步码(Preamble)和后同步码(Postamble),即数据帧,其中,前文和后文表示数据块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且前文和后文的特性取决于数据块是面向字符的,还是面向比特的。
在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中,帧头是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
SYN是一个控制字符,其后面是数据字节。
接收端在收到帧头后,便开始接收后面的数据块,以直到遇到另一个同步字符为止。
具有代表性的面向字符同步传输协议由IBM的二进制同步协议(BSC或BISYNC)。
面向字符同步传输的BISYNC帧格式,如图3-27。
图3-27 BISYNC帧格式
在面向比特的同步传输中,用标志序列01111110来标识一帧的开始或结束。
为避免在数据中也出现01111110而造成的混乱,发送端总是在其发送的数据中以每出现5个连续1时,就插入一个附加的0;接收端则每检测到5个连续的1并且其后有一个0时,就删除该0。
其中,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就是面向比特同步传输协议的代表。
面向比特同步传输的HDLC帧格式,如图3-28所示。
图3-28 HDLC帧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