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理解并体会小动物们听到“咕咚”声后的不同反应。

2.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不盲目跟从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所讲的道理,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

三、教学准备课文《咕咚》的音频材料。

课文插图和多媒体课件。

小动物头饰,用于分角色表演。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词,通过朗读、听写等方式进行巩固。

教师:(拿起生字卡片)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词。

谁能大声、准确地读出这些字?(学生积极举手,教师点名朗读,同时纠正发音)教师:很好,大家记得很牢。

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一课时学了什么内容。

谁能告诉我小白兔为什么跑?学生:小白兔以为“咕咚”是妖怪,所以它就跑了。

教师:非常棒!那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来学习《咕咚》这个故事,看看后面发生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音和语调。

教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发音和语调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

3.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教师:现在,我要请几位同学来分节读课文,谁愿意来?(学生举手,教师点名分节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哦。

(全班齐读课文,气氛热烈)(三)理解课文1.对照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2.提问学生小白兔为什么跑,以及“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师:兔子这一叫吓着了哪些小动物?(预设: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学写“象”字,注意笔顺和弯钩的写法。

《咕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咕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咕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复习“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二、学生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三、设计理念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设计特色]充满激情地读,思维敏捷地说,动之以情地演,将思维训练、语言发展、情感熏陶交融在一起,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四、设计流程一、吸引学生,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复习生字三、创设激趣,学习新课1、(播放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瞧,木瓜快熟了,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引导说到“乱哄哄”)为什么呢?四、创设情境,合作学习(一)学习第2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部编版)doc

新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部编版)doc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0.《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上节课猜读字音的方法,归类复现巩固“咕、咚”等12个生字,利用图片和关键词,回顾课文内容。

2.利用形声字、图画、联系上下文、熟字比较等方式继续猜字认字,复现认识“逃、命、野、拦、领”等生字,对比书写“象、家”两个生字。

3.引导一年级孩子借助提示语、动词、图画等有感情地读好动物们的对话,读出小动物的慌张和野牛的冷静,能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有条理地根据图画讲述故事内容,根据对比等方式推理信息,初步懂得遇事不能盲从,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复习上节课猜读字音的方法,归类复现巩固“咕、咚”等12个生字,利用图片和关键词,回顾课文内容。

2.利用形声字、图画、联系上下文、熟字比较等方式继续猜字认字,复现认识“逃、命、野、拦、领”等生字,对比书写“象、家”两个生字。

(难点)引导一年级孩子借助提示语、动词、图画等有感情地读好动物们的对话,读出小动物的慌张和野牛的冷静,能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有条理地根据图画讲述故事内容,根据对比等方式推理信息,初步懂得遇事不能盲从,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ppt出示,回顾生字词。

(1)出示象形字图(羊虎象)(都是象形字)(2)咕咚吓了一跳拦住领着(都是——形声字)(3)天热成熟逃命掉下野牛(熟字比较等方式)2.看图根据提示词回忆图画的内容,请生答。

(二)通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课文三幅插图,比较发现第三幅图和前两幅图的区别。

预设:只有野牛没有跑。

2.教师追问:其他小动物都跟着跑,为什么野牛却不那么做?(三)对话教学,感受情绪,导出寓意1.出示连环画第二幅图:用横线画出小动物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他们做的动作。

2.出示3、4段,理解“逃命”,并利用熟字换偏旁法学习掌握“逃”字。

3.对话教学,进入情境,理解动物心情。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 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 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小。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2.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这样,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
5.指导朗读:“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二)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三)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有狐狸、山羊、小鹿。他们也跟着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 作业布置与要求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CHAPTER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咕、咚、熟、半、脚、抬、慌 、沉”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 书写“叫、生、熟、白”等12个汉字 。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如“究竟”和“提心吊胆”等。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 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
朗读法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 的语感和语速,同时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
作业形式多样
要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如朗 读、背诵、练习等,以激发孩 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业批改及时
要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孩子 们正确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
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06
CHAPTER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某些主题或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归纳小结环节
内容回顾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 ,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布置作业

20.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20.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黑板、粉笔。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咕咚》歌曲录音。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表演法:学生通过表演,展示所学成果,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播放《咕咚》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歌曲《咕咚》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欣赏歌 曲,并学习演唱。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互相纠正错误,提高技能水平。
归纳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 识。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并准备下节课的表演内 容。
添加副标题
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教学内容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具和多媒体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咕咚”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表演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 感受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感受音乐的魅力,增 强自信心。
教学内容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学习歌曲《咕咚》的第二课时内容。
拓展延伸,欣赏其他动物声音的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咕咚”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准确地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境。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最新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及答案)

最新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及答案)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9)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图文对照,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

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文字呢?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课件出示10)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正确下面句子:(课件出示11)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课件出示12)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牵手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课件出示13)出示课文四幅图和下面句子(图文不对应呈现),请学生连线。

①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②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③野牛拦住大象,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④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声响。

根据图片和句子,按照顺序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借助插图,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一)看图学习第1-2自然段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

抓住重复的词句(句子中加着重号)和感叹号指导入情入境(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3)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板书:野牛拦住)(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板书:问原因)4.学习课文六、七自然段。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9.教师小结。

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四、板书设计20.咕咚木瓜害怕、逃跑笑了。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之间的对话。
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轻信 传言,凡事应该开动脑筋想想,
不能盲目跟从,做到有主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画,分角 色朗读课文,理解课 文内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 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 化。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和掌握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 热爱。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 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形式,进 行课堂表现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 习语文。
04
拓展延伸
阅读拓展
推荐阅读
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故事,如《 小马过河》、《猴子捞月》等。
阅读延伸
阅读与课文类似的文章,如《狐 狸和乌鸦》等,让学生比较不同 故事中动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写作拓展
仿写句子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描述动物 的声音和动作,如“咕咚,咕咚,是 谁在喝水?”等。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咕咚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过程 • 拓展延伸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咕、咚、突、鼓、勇”等 12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 书写“家、象、到”等10个生
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会根据 课文情境想像野兔和三个小动物
编写故事
让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动物,编写一 个简单的故事,并尽量使用所学词汇 和语法结构。
口语表达拓展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兔子、猴子、狐狸等,进 行对话和表演。
口头复述
让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 力。
05
教学反思
优点反思
01
02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咕咚》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咕咚》第二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20 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做到工整美观,结构合理,能够运用所学汉字组词,造句。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直接从树上落下来。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咕咚》,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联系生活实际,感知兔子没有经过自己的验证就被所谓的“咕咚”吓到了的故事,领悟盲目跟从的后果。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来@源:zzstep.*%&~com]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实的原则。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字卡、词语卡片。

[w~@ww.%zzste&p.c#om]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随文识字。

2.深入学习《咕咚》,了解兔子不弄清事实就随便散播消息的坏处。

3.懂得凡事要弄清事实的道理。

一、复习检查。

1.检查会认字,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认读,教师给予鼓励。

2.通过字卡,进行分组读,赛读。

教师进行鼓励总结。

3.检查会写字,要求学生组词、造句和默写,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二、段落教学。

1.兔子被什么东西吓得拔腿就跑?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咕咚”。

)2.“咕咚”是什么?一个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3.为什么小猴子不问清楚“咕咚”是什么,就跟着兔子一起跑起来呢?其他小动物呢?[来~源^*:&中教%网]猴子看到兔子被吓到的样子,以为“咕咚”是一个怪物,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认为的。

4.野牛为什么拦住了逃跑的小动物们?野牛。

6.真相是什么?你想对兔子说什么?真相就是一个成熟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

我想对小兔子说:“在没弄清事实的时候不要随便下定论。

”[来@源:zzstep.%*&~com]7.大伙为什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是会意的笑,大家明白了真相,同时也为自己不弄清事实就鲁莽行动的行为感到好笑。

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件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年级语下册《咕咚》第二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巩固读音(1)开火车读生字。

做到人人过关。

(2)游戏——找朋友2辨清字形(1)小组合作,自主交流识记字形办法。

(2)检查反馈(3)比较字形,引导区分。

二、指导书写1出示(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出示字的演变过程)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

三、复述,发展语言1分角色朗读全,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

指名复述。

四、排演本剧五、堂小结,布置作业这节我们一起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分享。

最新统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听声音、看字形、看图片等方法猜读“咕、咚、熟、鹿”等生字,用看图理解、动作演示等方法识记“吓、怕、拦”等生字。

2.通过观察、比较、范写等,正确书写“象、家”两个生字。

养成仔细观察,写后评改的习惯。

3.通过分角色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故事情节,借助插图梳理故事大意,初步尝试看图讲演故事。

4.通过观看动画,编创儿歌、采访等形式使学生感悟故事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学动物叫,渗透识字方法1.出示小动物图片,学动物叫声。

2.认识拟声词“叽叽、喵喵、呱呱、汪汪”,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拟声词大多是口字旁的形声字。

3.读题,明白“咕咚”也是这样的拟声词。

二、串读对话,随文识记生字1.说说生活中你听到的“咕咚”声是什么发出来的?出示例句“我听见‘咕咚’一声响,仔细一看,原来是……”要求把话说完整。

2.串读过渡:森林里的小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是怎么做的?出示句子“兔子听了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指名朗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吓”,认读。

3.串读过渡:小猴看见了怎么问?出示句式,想象说话:“小猴看见了,问兔子”。

4.串读过渡:兔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练习朗读,教学生字“怕”。

换偏旁“拍、伯、柏”,发现特点,出示图文“停泊”、“手帕”,让学生猜一猜,认一认。

5.串读过渡:这下森林里可热闹啦!动物们听见喊声都跑出来了,它们都有谁呀?出示填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还有____,大家一个跟着一个跑。

”,学生填入式读。

6.串读过渡:小动物们一个跟着一个跑,到底是谁跟着谁跑?我们来给它们排排队!学生交流后逐一出示“兔子←小猴←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7.教写生字“象、家”,跟着书空笔顺,学写“象”字,学生独立书写后,利用西沃助手投影到大屏幕,集体互评互改。

8.串读过渡:这时候,来了一只野牛,它看见了有没有跟着跑起来?它是怎么做的呢?①出示句子,动作演示“拦住”。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思考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知道“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二、借助插图,学习第5~7自然段1.出示第三幅插图,学习第5自然段。

(1)小动物们知道“咕咚”来了,全都吓得逃跑了,只有野牛没有跑,他把大伙儿拦住了,我们看看野牛是怎么说的。

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2)出示第5自然段,找找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示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3)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小动物们的对话读清楚。

2.出示第四幅插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听了野牛的话,兔子领着大家来到了湖边。

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我们赶快读读第6自然段。

(2)读了第6自然段,谁来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

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了吗?(3)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如果这时你就是在湖边的一个小动物,亲眼见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会想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虽然都是笑,但每个动物想的不一样,笑的内容也不一样)3.小朋友,你知道“咕咚”是什么吗?三、复述课文,发展语言1.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说兔子和小动物们自己吓自己;也可能说兔子不应该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乱说……)2.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能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吗?自己练一练。

指名复述。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森林王国,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们以后做事要向野牛学习,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的四个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看图学字句、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课文,因此要充分保证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可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和落实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拟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多想、多看和多问,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道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的头饰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小组合作法、开放式联想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词句。

师:小朋友,美丽的大森林里,藏着许多有趣的事。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玩。

你们高兴吗?(播放录音:要想去森林,先要闯三关!)师: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第一关:词语小火车。

(出示词语:咕咚、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鹿、熟了、逃命、大象、拦住、领着、掉进湖里)这列火车开起来!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师:真不错,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第二关:选词造句。

(词语同上)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拟声词找家。

(咕呱咕呱、沙沙沙、嗡嗡嗡、哗啦哗啦、叽叽喳喳,短文内容:大森林里的声音真好听!雨娃娃()地飘落下来,小溪()地流淌着。

勤劳的蜜蜂()地提着蜜罐采蜜,小鸟在树上()地唱着歌,一只青蛙从水里跳了出来,()地呼唤同伴。

)请一生一边填空一边有感情地朗读。

第19课《咕咚》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咕咚》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

19.咕咚【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19课。

【教学目标】1.多种方法识字,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并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不盲从,要根据亲眼所见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重点】1.通过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论。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游戏巩固生字词。

2.借助插图,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说说野牛是怎么做的。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摘木瓜”游戏。

二、情景回顾,学习第五自然段(1)听到“咕咚”声,兔子,小猴子都吓得边跑边叫,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2)面对惊慌的小动物们,野牛是怎么做的,又说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吧。

(3)识记“象”。

(4)识记“拦、野”。

(5)交流野牛的做法。

两个“拦住”,三个“问”。

(6)情景表演。

感受动物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三、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1)小动物们都没看见“咕咚”,却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2)自由朗读第六、七自然段,“咕咚”到底什么?(3)识记“领”。

(4)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5)《咕咚》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四、借助插图模仿表演(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对照插图,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

四、复习生字,书写练习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再次认读。

2.指导书写“羊、吓、跟、都”。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5.评价、反馈。

【板书设计】。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理解课文,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弄清事情的真相,不盲目跟从。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生字,还记得它们吗?2.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教师适时指导。

(1)自读、教师指名读。

(2)全班齐读。

3.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并且初步阅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因为一个木瓜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引起动物们慌乱逃跑的乌龙事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动物们为什么会什么都不问,就跟着一起逃跑。

板块二研读课文,明白事理1.默读第1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熟”,了解木瓜掉下来的原因。

①师: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是熟了的。

谁知道跟“熟”意思相反的词吗?(生答:生)②引导学生思考: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还发出很响的声音?因为木瓜熟透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撞击水面时发出了响声。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高高的”“咕咚”,感受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咕咚”说明木瓜成熟后掉进湖里的声音很响。

同时,这句话交代了“咕咚”的来历,说明木瓜是“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和发生地点。

(3)过渡:木瓜掉下来的声音那么响,肯定有小动物听见了“咕咚”的声音,那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2.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了解动物们听见“咕咚”声之后的反应。

(1)师:根据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第一个听见“咕咚”声的是兔子,那兔子的反应是什么呢?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吓”“跑”,感受兔子的害怕。

A.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直观了解兔子拔腿就跑的动作。

B.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模仿一下“拔腿就跑”的动作,感受兔子因为听见“咕咚”声的反应速度和奔跑速度。

《咕咚》(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咕咚》(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咕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句子的意思,能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

2.感悟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懂得遇到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咕咚》一文,谁还记得“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听到“咕咚”都是什么反应?(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既是对整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把握,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文精读(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一幅插画,小兔子在听到“咕咚”的声音后有什么反应?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1)理解“拔腿就跑”这个词,学生表演动作。

(2)体会小兔子当时的心情,模仿小兔子边跑边叫。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二幅插画,其他小动物听到小兔子的叫喊,又是怎么做的呢,指生读第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小猴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1)体会三个不同的语气词“呀、啊、哇”在句子中的作用,介绍带有口字旁的生字。

(语气词、象声词和嘴的动作有关)(2)小组讨论: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3)比较“小兔子”“小猴子”“大伙”说的话相同吗?不同在哪里?课件出示话语: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来追大家了;大伙则认为要快点逃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延津县胙城乡新兴小学教师:陈新玲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盲从,要问个明白,看个清楚。

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盲从,要问个明白,看个清楚。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紧接着进入课文学习,在学生对课文有初步感知以后,引导学生质疑,再以“疑”为线索,以读为本,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富有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道理。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游戏。

课前做相反游戏让学生从课下回到课堂上来。

二.复习旧知。

做词语搭桥游戏。

出示:咕咚湖边传来追赶一棵树突然云朵乱哄哄清楚
三.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兔子逃跑,动物们乱哄哄逃走的两幅图画,让学生说图意,引出学习目标。

四.学习狮子听到动物们喊声的部分。

1.老师读狮子睡午觉的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A学生畅所欲言。

B老师出示图画——狮子午睡图。

2.那狮子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齐读5-10自然段。

A师生分自然段接力读。

B师生交换角色分自然段读。

C男女生分自然段读。

3.指名说回答狮子是怎样做的。

(用狮子先问——又问——)来说话。


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快跑吧!”
狮子:“咕咚?咕咚是什么呀?”
小猴:“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呀?”
狐狸:“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


兔子:“我……我没有看清楚。


(分角色分组朗读)
4.听了动物们的回答,狮子决定如何做?让我们学习11.12自然段。

A学生齐读。

B指名读,让学生回答狮子是如何做的?
五.小组合作探究。

出示幻灯片:我会思考。

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又为什么发出很响的声音?“咕咚”到底是什么?
2.这时候,小动物们会想些什么?
3.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4.我们以后遇到事情会怎么办?
小组展示,教师总结。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七.指名给大家讲故事。

板书设计:
咕咚
问个明白
看个清楚
不要盲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