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美术课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美术鉴赏课教案

大学美育美术鉴赏课教案

课程名称:美术鉴赏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空间等,并能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如题材、主题和情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尊重和欣赏,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组不同风格和题材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提问:这些作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 线条:展示不同线条的图片,如直线、曲线、折线等,分析线条在作品中的作用。

- 色彩:展示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讲解色彩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表达的情感。

- 材质:介绍不同材质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如油画、水彩、版画等。

- 空间:分析作品中的空间感,如透视、构图等。

2. 美术作品的内容要素:- 题材:介绍不同题材的美术作品,如人物、风景、静物等。

- 主题: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 情境:描述作品中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氛围。

三、实践环节1. 分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分析其形式要素和内容要素。

2. 撰写鉴赏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关于所选作品的鉴赏报告。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和内容要素。

2. 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提问:这幅作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二、教学内容1. 中西方美术作品的差异性:- 分析中西方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

- 举例说明中西方美术作品的特点,如中国古代山水画与欧洲古典主义绘画。

《中外美术史教案》

《中外美术史教案》

《中外美术史教案》章节一:中国美术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 理解中国美术史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流派: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

3. 中国美术史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罗汉图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展示法:展示中国美术史的代表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教学评价:1. 测验法:对学生进行中国美术史知识的测验。

2.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章节二:西方美术史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西方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西方美术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3. 理解西方美术史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

教学内容:1. 西方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西方美术史的主要流派:油画、雕塑、水彩画等。

3. 西方美术史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的晚餐、维纳斯的诞生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方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展示法:展示西方美术史的代表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西方美术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教学评价:1. 测验法:对学生进行西方美术史知识的测验。

2.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章节三:中国美术史的代表作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品。

2. 分析中国美术史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

3. 欣赏中国美术史代表作品的美感。

教学内容:1. 清明上河图:了解作者张择端,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

2. 簪花仕女图:了解作者周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

3. 罗汉图:了解作者贯休,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罗汉图的作者和艺术特色。

美术地域文化教案

美术地域文化教案

美术地域文化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美术地域文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 探索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特点和表现形式,如中国的山水画、西方的油画、非洲的部落艺术等
2. 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如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俗习惯等
3. 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4.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结合所学地域文化特点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介绍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引导他们结合所学地域文化特点进行表现
4. 总结: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其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教学延伸:
1. 邀请当地美术家或艺术家到校进行讲座或指导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美术地域文化
3. 开展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和欣赏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认识中国画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能够辨别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2.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历史,了解中国画鲜明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特点。

3.鼓励学生对中国画进行多角度观察,陶冶情操,丰富感性体验,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领悟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观察艺术品(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画作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

老师也可以从画作中选出一幅画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画。

2. 识别特点(15分钟)与学生一起分析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将中国画和欧美画混淆,认为画家们都是用画笔和颜料描绘图像。

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来观察并品味,了解中国画的独特之处。

3. 探究背景(20分钟)对于中国画,了解其起源和历史十分重要。

在这个环节,可以领学生走进中国画的历史中,学习中国画从秦汉时期的绘画到元明清时期的花鸟画。

同时,介绍中国画与文化、思想、历史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中国画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4. 练习技能(20分钟)在本环节,学生将根据老师指导,亲手画出自己的一幅中国画作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题材,如水墨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等。

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国画的技巧。

5. 练习技能(20分钟)在画完作品后,学生可以进行互评。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互相交换作品,并就自己的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建立起共同提高的意识。

四、板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了解中国画观察和识别中国画的特点观察艺术品,识别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探究背景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历史分享中国画的历史资料,探究画与文化、思想、历史的联系练习技能学习如何画中国画绘画一幅中国画作品,进行互相交换并评价五、教学资源1.中国画作品图片2.中国画史料文献3.绘画工具和材料六、教后思考本节美术课以观察、体验、评价、创作和思考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涵盖到美术素养的多个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体验,启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领悟,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

美术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美术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美术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外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作品和流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中外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作品和流派。

教学难点:1. 中外美术史上的具体事件和细节。

2.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重要画家、作品和流派的介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会被称为经典?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都是因为在艺术上的创新和独特性而被后人所推崇。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3. 教师展示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介绍作者、作品特点和所属流派。

4. 学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美术作品和流派。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所属流派。

2.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给予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学生发表自己的总结,教师给予评价。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具体事件和细节。

2.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增强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重要画家、作品和流派,使学生对美术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提高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外美术史教案初中

中外美术史教案初中

中外美术史教案初中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对艺术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2. 西方美术史: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印象派艺术、现代艺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哪个流派?作者是谁?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的兴趣。

二、中国美术史(45分钟)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介绍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人物,如阎立本、吴道子、唐伯虎、齐白石等。

2.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书体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3.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介绍佛像、道教神像、石刻等雕塑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时期的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二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哪个流派?作者是谁?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的兴趣。

二、西方美术史(45分钟)1. 古希腊艺术:介绍古希腊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掷铁饼者》、《雅典卫城》等。

2. 古罗马艺术:介绍古罗马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奥古斯都雕像》、《万神殿》等。

3.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大卫》等。

4. 印象派艺术:介绍莫奈、雷诺阿、梵高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睡莲》、《罗纳河上的船》等。

5. 现代艺术:介绍毕加索、杜尚、米罗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格尔尼卡》、《泉》等。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人物,掌握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美术历史的认识,理解美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掌握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美术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书法、雕塑、瓷器等艺术形式。

2. 西方美术史: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美术特点。

3. 互动:学生分享对中国古代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唐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唐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唐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唐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第三课时:宋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宋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宋代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宋代美术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时:元代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元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元代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元代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分析元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课时:明清美术1. 导入: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明清美术的特点。

2. 讲解:介绍明清时期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3. 互动:学生讨论明清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第六课时:西方美术史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西方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西方美术史产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各个流派的美术特点。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

初中中外美术史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外美术史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

3. 分析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叙述的方式,传授中外美术史的知识。

2. 展示法:教师展示图片、作品,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美术史的内容。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美术史的理解和思考。

4. 实践法:学生进行绘画、制作等实践活动,体验美术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中国美术史a. 古代绘画:介绍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和代表人物。

b. 古代雕塑:介绍佛教雕塑、石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c. 古代建筑:介绍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2. 西方美术史a. 古代艺术:介绍古希腊、古罗马等时期的雕塑、绘画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b. 中世纪艺术:介绍基督教艺术、拜占庭艺术等风格和代表作品。

c. 文艺复兴时期:介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第二课时:1. 近现代美术史a. 中国近现代美术:介绍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b. 西方近现代美术:介绍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流派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2. 当代美术史a. 中国当代美术:介绍当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张三、李四等。

b. 西方当代美术:介绍当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如王五、赵六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通过测试、提问等方式展现的对中外美术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

2. 图片资料:中外美术史相关作品和流派的代表作品。

3. 网络资源:相关的中外美术史网站、文章、视频等。

【公开课】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公开课】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主题一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课题中西方绘画特点比较——完成中西方传统绘画鉴赏报告课业类型新授基本问题或小问题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艺术形式,你是如何理解中西方传统绘画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比《木马图》和《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这两幅作品的初感受,让同学们对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学习任务的引领,结合 271BAY资源深入对比研究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和西方风景画、肖像画、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探究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追求。

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与认识中西方绘画作品,逐步提高对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学习目标1.借助271 BAY自主学习中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色彩、构图中的特点,说出中西方传统绘画作品的不同之处及审美追求。

2.运用对中西方传统绘画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完成鉴赏研究报告。

3.结合中西方对比鉴赏方法的运用尝试深入鉴赏一幅中西方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中西方传统绘画在造型、色彩、构图以及审美追求中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中西方传统绘画特点的差异,能够结合具体作品说出其中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准确的进行自评和他评。

教具 271BAY、教师用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271BAY、大量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高清图下载、任务单、《美术鉴赏》教材、教学过程过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真实情景导入新课【课前学生培训及 271BAY 的使用】1.提前5分钟到教室,提醒学科班长培训好小组长准备上课材料并督促组员平板登陆课堂。

2.下载相关资料,推送本节课资源给学生。

3.准备好 271BAY 资源的下载,学生大量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高清图、鉴赏课件。

【导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从未中断过传统文化的国家,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世界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西方绘画作为人类两大画种之一,生长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有着自身的追求、经验和【课前学生培训及 271BAY的使用】1.课前 3分钟进入教室,按照小组长安排进行课前准备。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教学设计作者:黄伟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4年第01期本教学设计课题是以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必修)第六单元主题——“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为基础整合而来的鉴赏课。

一、课标解读(一)学生学什么?根据新课标,学生应能“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主题、内涵、形式和审美价值,并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解读、评价和交流”,“辨析美术作品中存在的不同文化、品位和格调的差异,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在本课中,学生要认识西方美术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和中西美术互相交融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能按照风格、主题进行分类鉴别,认识到美术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关系,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反映出的时代“为人民而歌,为时代创作”的宗旨。

(二)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对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状况,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理解”的要求;对于中西方现代美术的绘画特点、构图与主题表现,在认知维度上提出了“分析”“评价”的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学生要能够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的转变,能从历史、社会、文化的层面建立认知的架构,从主题、艺术语言、审美感受、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和理解现代美术作品,从而提取中国现代美术的特征,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新成就。

在个体创作层面,学生要了解中国近代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意图,以及画家是怎样继承传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

(三)学生怎么学?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学生鉴赏学习,按照鉴赏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教师可选取学生熟悉、感兴趣且易于理解的故事及典型图片,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欲望的问题和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趣味活动,引领学生理解中西方美术在审美观念和绘画形式上的异同,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美术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

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

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2023年了,美术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演变。

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之一,中西方美术教育的差异也逐渐变得明显。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统合的解决方案。

一、中西美术教育的差异1. 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观念差异导致了美术教育的不同。

在西方,美术教育被看做是一种自由、创造性的表现方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术教育被视为一种技艺,需要逐个技巧地学习。

2. 教学方法的差异中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西方,美术教育强调让学生“有所创造”,注重个别学生的自由、创造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更注重教育者的“传统”和“模仿”,并强制学生按照历代名家的规范画作。

3. 教学内容的差异中西方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方美术教育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讲解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而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注重对自然和实际事物的描绘,强化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4. 学科知识结构的差异中西方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差别也导致了其学科知识结构的不同。

西方美术教育知识结构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知识结构更为不断完善。

而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注重手工制作,重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缺少对艺术全面的认知。

5. 学生评价的差异中西方美术教育中,学生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学生的作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表达自我,而在中国,则更注重技巧和准确度。

二、中西美术教育的统合面对中西美术教育的差异,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找到一条“统合”的道路。

就像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一样,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互相融合。

1. 加强西式美术教育的实践操作在中西美术教育差异的框架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美术教育的创造与个性,加强学科知识结构的拓展。

2. 引入东方美术教育的观念体系在西方美术教育注重学生自由发挥的基础上,引入一些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观念体系,例如“学思察实”、“笔墨精神”等,增强学生对美学的理论认识。

鲁美版美术鉴赏《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

鲁美版美术鉴赏《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

鲁美版美术鉴赏《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X,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鲁美版美术鉴赏课程的《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说课稿。

本课将通过对中西方美术的比较分析,介绍人物造型的特点和风格差异,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

本课适用于中学高年级的美术课程。

二、课程目标本课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中西方美术对人物造型的不同表现方式;2.掌握人物造型特点的辨析和欣赏方法;3.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中西方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2.辨析人物造型中的文化差异和艺术风格;3.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呈现一幅中西方人物造型对比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中西美术的兴趣。

接着,提问学生对中西方美术是否有所了解,以及是否知道其中的差异。

2. 介绍中西方美术背景(10分钟)在介绍中西方美术背景时,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表现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美术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在人物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

3. 比较中西方人物造型的特点(20分钟)通过对比中西方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老师详细介绍了中西方人物造型的特点和风格差异。

例如,在人物比例上,西方人物通常更加注重逼真和正规的比例,而中国人物则常常更加注重传统美学中的平衡和谐;在线条和表现形式上,西方人物通常更加注重轮廓线和阴影的处理,中国人物则更多地运用装饰性线条和点彩的表现手法。

4. 分析人物造型中的文化差异(2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详细解读中西方人物造型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学生将了解到影响中西方人物造型风格的因素,例如文化背景、艺术理念和社会价值观。

老师强调学生需要用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些差异,不同的审美观可能导致不同的人物造型风格。

小学美术《中西方绘画》教案

小学美术《中西方绘画》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西方绘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西方绘画的透视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中西方绘画风格的特点和区别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践。学生尝试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创作作品。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西方绘画的基本概念。中国画是以毛笔、墨水、宣纸等工具表现意境的绘画艺术,而西方绘画则侧重于透视、光影、色彩运用来表现真实世界。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绘画作品案例。一个是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另一个是西方的油画作品。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表达不同的艺术观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西方绘画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中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中西美术比较教案
-—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
作业布置
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有什么不同?
主要 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 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 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 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教学过程
2.“象征”与“形象”一一中西雕刻的文化“用法”特点;2.1初始的路径一一“藏”与“看”的差异; 三代青铜礼器的“藏”;
古希腊雕塑的“看”;
2.2演变的用法一一“想象”与“讲述”。 秦汉雕塑的“想象”;
西方古典雕塑的“讲述”。
作业布置
中西雕刻的文化“用法”特点的差异?
主要 参考资料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 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 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中西美术比较》,孔新苗 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04。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邓福星 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06。
《艺术美学文选》,邓福星 主编,重庆出版社,1996。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法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李信 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01。
重点 难点
中西美术在古典审美观念方面的异同。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需要多媒体设施与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古典艺术的和谐美理想;
1.2内向的“境生象外”与外向的“类型典型”;1.2.1西方古典艺术的“类型典型”;
“摹仿”的含义;
“类型典型”的含义;
1.2.2中国古典艺术的“境生象外”;

中外小学美术教案

中外小学美术教案

中外小学美术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小学美术教材》第8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建筑作品。

教学内容:1.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长城、故宫、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等。

2. 建筑艺术特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壮观、西方建筑的浪漫主义风格等。

3. 创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色的建筑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长城、故宫等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对称、雄伟壮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等西方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些建筑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西方建筑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追求个性与创新。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发放建筑材料(如卡纸、彩笔、剪刀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色的建筑模型。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3.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作品,介绍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关注家乡建筑,观察并记录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外建筑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如设计创意、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关注家乡建筑的情况,以及下一节课的分享内容。

中西文化视野中的美术史教学

中西文化视野中的美术史教学
美 术 视 野 中 的 美 术史 教 学 匕
一 TX 刘 E T/ 辫
我 成 吉思 汗 西 征之 后 中 国 的造 纸 术 、 刷 印 美 术 随 着 人 类 文 明的 进 程 不 断 变 易 , 每 响 下 人 类 生 活 行 为 方 式 的 变 化 , 们 再 来 看 也 促 个 民族 呈 现 出各 自独特 鲜 明 的 民族 风格 和 卓 这 一 时 期 的 美 术 作 品 时 也 就 更 加 深 刻 , 就 术通 过 阿拉 伯 地 区传 人 欧 洲 , 进 了欧 洲 文 使欧 洲 文 化从 神学 手 里解 放 出来 , 越 成就 。美 术史 反 映 了不 同 民族 不 同 时期 的 能 把 握 欧 洲 旧 石 器 时 代 与 中 石 器 时 代 美 术 化 的发 展 , 二 成 讲 社 会 审 美 取 向 和 价值 观念 , 术 史 的 学 习 不 的 本 质 k的异 同 。 中石 器 时 代 的 岩 画 辞 别 从 这 个 意义 j , 吉 思 汗西 征 可 以说 是 间 美 仅 有 利 于 人 们 提 高 视觉 文化 修 养 , 有 助 于 了 旧石 器 时 代 那 种 身 处 死 亡 领 域 的 悲 壮 感 , 接 的推 动 了西 方 的文 艺 复兴 。同时 也 给西 方 还 西 学 生 站 在 一 个 更 高 的 点上 去体 会 艺 术 和 美 , 转 入 了 一 种 主 要 为 食 物 的 有 无 与 多 寡 所 开辟 了一 条 宽 阔 的通 往 东 方 的 路 , 方 的 商 带 包括 西 通 过 视 觉 形 象认 识 人类 的历 史 , 神 文 化 的 扰 的较 为 平 和 的 心 绪 。 也 看 到 它 们 明 显 缺 人大 量 的来 到 中 国 , 来 了西 方 文 化 , 精 发 展 历 程 , 步 形 成 对 人 类 文 化 发 展 规 律 的

中西方绘画差异

中西方绘画差异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思考在21世纪的现代化的大潮中,强调艺术及审美教育对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共识。

审美教育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根本目的, 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对美和艺术的鉴赏,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完善,从而使人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以美化。

这种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一般科学文化教育无法替代的。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文化素质,渴望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因此,人们更加重视艺术.因技法和表现形式特点不同, 有工笔、写意、水墨、重彩等的分别)、西洋画(中国近代对西方各种绘画的俗称)等等。

那么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源。

到底是什么? 毋庸质疑,是一种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

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它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 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

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

1、中西方绘画的区别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 有“虚实相生”的效果.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文化差异09美术教育杨汶灏中国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的眼中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家,而现今随着全球飞速地一体化,更多的西方人将他们的眼光投向了中国这个美丽的过度,因此在相互了解和相互磨合的过程中两者文化上的差异就明显体现了出来。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不少这样的差异都影响着我们与来自西方国家的朋友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有时甚至会引起不小的误会。

就比如说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一个来自西方的年轻人来中国发展自己的事业,可是他来了几天之后就逃了回去,为什么呢?原来他听朋友说中国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而在西方龙是邪恶的象征和化身,在比利时蒙斯市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被传说中的保护神圣米歇尔杀掉,特意搞打龙节庆贺除灾并感谢米歇尔。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不难看出这些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所以我们就应该尽量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一些差异以及造成这些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这样一来对于以后我们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要了解和分析中西放文化的差异就要从要分成几个主要的方面来下手,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些和生活有关的文化差异。

欧洲人都说世界上有三大美食,每一个版本里都有中国和法国,第三家说法不一,有说是意大利,也有说是土耳其、突尼斯或摩洛哥。

尽管相持不下,但大家都有个共识,饮食常能反映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思维方面的差异。

让我们来看看一名中国著名记者所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一次在中餐馆举行宴会,饭店菜上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但菜似乎才上了一半。

临座的阿尔萨斯大区经社理事会的阿昂达女士是第一次参加中餐宴会,忍不住问我,你们中国人请客都上这么多菜吗?我说,在中国还要多,通常10道以上。

阿昂达很惊讶,连说中国的宴会实在太丰富了,难怪中国的美食很有名。

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我,有个现象很奇怪,你们中国人吃饭每次都上那么多菜,可为什么都长得那么瘦,我们法国人每次菜很少,但为什么都比你们胖呢?我一时语塞,但又觉得她问得多少有点道理,因为那天同桌的几个中国人都显得比较瘦弱,而几个法国人个个人高马大。

想了想,和她讲了:中国是个好客的民族,只有上了一桌子菜才觉得没怠慢客人。

”其实从饮食文化上来看中国人有时候更加注重形式,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欧洲人似乎更实际一些,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下的工夫显然不如中国,但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

这是中法饮食的主要差异,可能多少也能反映出一点中法文化性格的不同,而从总体上来说中西方饮食文化上的区别的主要部分就在这里,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中国人的观念中总觉得西方人花在吃饭上的精力很少,常常是几个面包就打发一顿正餐,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很片面的,西方人的观点就是只要有了每天所需要的营养就行了,而并不太注重食物的数量。

而不像我们总觉得菜多才是吃得好,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中西方人生活观念的不同。

现在在让我们来看看中西方文化中对于一些颜色这类小细节上的区别,首先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刚才那位记者在采访时的发现:“有一次碰到欧盟委员会科技总司的维也加斯教授夫妇,谈起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他们都说非常好看,但有一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

我说颜色都是领导人自己选定的。

大概亚洲国家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

我又问,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他们说红色在西方人的观念里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

普京也选择了蓝色的衣服,所以虽然俄罗斯有时声称自己是欧亚国家,但从文化渊源上还是更加接近西方。

”的确是这样,在中西方文化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因素,产生这样的差异也是理所当然的,就像在中国,蛇是邪恶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蛇是健康的象征,药店的标志就是一条绿色的可爱小蛇。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

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而一个国家的作风也可从各个方面看出来:就想德国的BENZ和BMW体现了德国人的大气和严密;瑞典的NOKIA和IKEA体现了他们的简洁和干练;美国的NIKE和MICROSOFT也将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中西方文化不同之处,但是我认为在所有的差异当中最能够体现出两者不同的就是在思维上的不同。

就比如像找钱定律这样的经典例子。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中国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

比如把法语单词和中文文字加以比较,这一点就很明显。

中国文字造词多注重形象,而法文里更多地考虑第三是对象的实用价值。

象中文里的名片,法文里直译就是访问用的卡片,而航空母舰在法文里叫载飞机的军舰等等,都是从实际用途出发来造词的。

而象压照片用的玻璃板,我们也是从其使用价值角度来造的词,但法国人就更加直观了,直译就是″放在玻璃下面的″。

反映到绘画上更是如此。

大家都知道中国画的大开大阖、泼墨写意和欧洲油画讲究的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等等完全是属于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技术范畴,似乎很难有共同语言。

欧洲人有时不太能够理解我们过于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有时也会认为欧洲人的艺术技巧过于写实本分,缺乏灵气。

看多了欧洲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国人有时在感叹其技法写实细腻的同时,也会感慨欧洲大师们想象力的贫乏: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非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

而我们的祖先不也画了几千年了吗,在那些美丽的仙女旁边加上几朵白云,她们不就飞起来了吗?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间啊。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能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那不仅会给两个民族,而且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比如赵无极的画作就体现出文化交融的无尽魅力。

所以在这种差异的背后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的,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追根究底,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最主要因素还是两者在教育上的不同理念。

同样在模仿完同一幅画后,中国孩子会问老师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则会问好不好。

其中的差异不止是一个字不同那么简单,反应出的是一个本质性的区别:西方要求的是创造,而中国的家长则喜欢一体化,所有的孩子都一样,我们的社会还会进步吗?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中国女生赴英读书一年的经历,管窥中西教育差异,以供老师一族、家长一族思考。

刘女士的丈夫要去英国进修一年,便携带13岁的女儿随往陪读。

一年的时间虽不算长,但她却感受多多,因此回国后便将日记演绎成书。

他们为女儿选择了英格兰一所不错的中学就读。

该校将学生分成四个“大家庭”,每个“大家庭”都由各年级学生组合而成,“家长”便是班主任。

该校的学生都不背书包,因为课本、文具等全由学校提供并保管,但大部分书是用过几年的旧书。

学生可以自带午餐或到学校餐厅就餐。

校服不强求统一购置,但要求穿深色衣服。

英国的学校录属社区,社区公园便是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

女儿刚入学时,就碰上连续三周的游泳课,而且是租用私人游泳池上课,这让女儿和她母亲都感到有些新奇。

但更让刘女士感到新奇的是,她每次遇到校长,校长都是问“你的女儿快乐吗?”,从不问女儿的学习成绩什么的。

于是她转而去问女儿,女儿重重地点了点头并说:“我觉得上课好像在玩游戏。

前几天在上数学课时,我们就学习去买东西”。

女儿一周只要做一次家庭作业,你说她快乐不快乐?这所中学不但不歧视差生,反而给差生“开小灶”,所以连差生也是快乐的。

中学的校长平均每周要给学生家长写封信,信的内容从工友的辞职、走廊的粉刷、教学计划、学校经费等无所不谈,让校务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家长会的气氛也热烈而融洽,老师对学生都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成绩单评语也多为建设性的,从无中国式“排行榜”的尴尬,而且还尽可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具有较强的联动机制。

英格兰的中学,很多科目都可自由选修,家庭作业也多般要学生到图书馆找资料写报告,“社会学研究”一科还要做社区服务培养爱心,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打基础。

英语课要求活学活用,老师常带她们到超市去读商品,去邮局实地演练。

英国人喜爱戏剧,所以每周都有一堂戏剧课,而且有些教学活动也以戏剧的形式进行。

英国中学有许多兴趣小组,任由学生选择。

女儿喜欢音乐,在老师的力邀下参加了本地中学生组成的中学乐团。

这个乐团是受本地农民捐助,交换条件是乐团成员帮他们捡垃圾。

女儿所在的中学筹资修缮音乐教室,举办学生“跳蚤市场”,动员学生将自己的旧书、旧玩具、旧制服等拿来卖,卖的钱和门票钱便是修缮经费。

女儿所在的班每天都有人缺课,大抵是陪父母去度假。

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但英国校方却鼓励家长多带孩子见世面,仅要求一定得办请假手续,以免孩子钻空子旷课发生不测。

英国的老师并不以诱导学生读书为己责,认为那是家长与孩子去沟通的问题。

然而他们却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

英国学校都是九点钟才上课,所以从未出现中国中学生的常见景观:“大清早,家中就传出一阵杀猪似的惨叫,‘哇!妈,你干嘛不叫我?还有15分就上课,我死定了!’说完,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学校奔去”。

(摘自一位中学生习作)。

鸡零狗碎地转述了一些,但也足见中西教育的差异。

欧美的中学生多具原色性格,生活张力也较强。

中国中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奥赛”成绩一级棒,“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说教也铸造了不少动脑高材生。

两者相较孰优孰劣?笔者想起1998年克林顿访华期间,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陪同他到电台直播节目通过电波与市民交谈时,双方就教育问题建立的共识是: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

同样是孩子,经过不同的教育,长大后的差异将会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我们中过的教育机构和体制还是十分落后,实在是太有改变和优化的必要了!从以上的所有例子都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并发扬自己宝贵的地方,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强大起来,不然的话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最后在为大家送上一些有用的小常识,相信在以后的交际道路上一定可以用到。

1.握手中国人通常见面时有相互握手的习惯;而西方人遇到正式场合才握手,多数情况下只是笑笑,说声“嗨!”或“喂!”。

假如对方是女士,那么较为恰当的是由这位女士先伸手,男方不必主动伸手。

按西方礼节,年长者应主动伸手同年轻者握手;主人应主动同客人握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