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专升本大学语文第一单元论说文秋水(节选)
专升本秋水节选知识点
专升本秋水节选知识点
1. 文体特征:
- 节选自唐代大臣韩愈的散文著作《师说》
- 属于古文杂记体,融入诗歌、对话、描写等多种文体
2. 主要内容:
- 描写秋季雨后景色的美丽
- 抒发作者对秋日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怀
- 展现作者高雅、淡泊、豁达的人生态度
3. 写作技巧:
- 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描写效果
- 巧妙融入典故,增强文字内涵
- 采用对句、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音韵美感
4. 思想内涵:
- 体现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统一
- 反映作者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 蕴含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5. 名句欣赏:
- "川�RS如带,江湖纰缪"——描绘秋景如诗如画
- "老于世无闲处,与世推移徙"——体现淡然处世的态度 - "呼儿将出骑,平生所好兴"——表达对生活乐趣的向往
人们可以从这篇散文中品味韩愈高雅文采,领悟生活哲理和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韵味,了解唐代文化内涵。
陕西省西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左右皆笑之,以告。
B.冯谖客孟尝君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2. 庄子《秋水》的主旨是阐发()A.为政以德的道B.吸纳人才的主张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3.下列属于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的是()A.《家》B.《雨》C.《春》D.《秋》4.同本文作者的观点倾向不一致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作为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所引起的担心和不安,绝不会妨碍这项技术的发展。
B.面对运用转基因技术所引起的世界范围的担心与不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是正确的做法。
C.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但在推行的时候,要特别考虑到它的安全性问题。
D.实验证明,某些转基因作物自身有长亦有短,但完全否定这项技术成果,尚缺乏科学依据。
5.“中原干戈古亦闻”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借代C.夸张D.比拟6.文学史上,“三苏”指的是()A.苏洵、苏轼、苏舜钦B.苏洵、苏轼、苏辙C.苏洵、苏辙、苏舜钦D.苏辙、苏轼、苏舜钦7.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A.关汉卿B.王实甫C.马致远D.张养浩8.《行路难》(其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A.A.欲渡黄河冰塞川B.玉盘珍羞直万钱C.停杯投箸不能食D.拔剑四顾心茫然9.第3题下列朱自清《论气节》列举的事例中,作者认为属于“气”或“气重于节”的是()。
10.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叫做A.A.间接抒情B.直接抒情C.寓情于景D.借景抒情11. 下列文章中善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一篇是( )A.《郑伯克段于鄢》B.《燕昭王求士》C.《管晏列传》D.《苏武传》12. 下列作品属于元曲的有()A.《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B.《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C.《念奴娇.过洞庭》D.《鹊桥仙》13.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结构线索是( )A.横式结构B.纵式结构C.纵横结构D.自由结构14.冰心擅长写散文,其文体被誉为()A.A.冰心体B.新文艺腔C.白话文西化D.工艺美文15.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A.A.夹叙夹议B.欲扬先抑C.骈散相间D.感情充沛二、填空题(10题)16. 鲁迅,原名_________,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为_________。
2021自考大学语文秋水(节选)译文及名师点评
2021自考大学语文秋水(节选)译文及名师点评秋水(节选)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到采,百川都注入黄河,畅通的水流之大,河两岸和洲的两边之间都分辨不出对岸的牛和马。
于是河伯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到本身这里了。
他顺着水流向东前进,到了北海,脸朝东眺望,看不见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才改变他欣然自喜的面容,遥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鄙谚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各种各样的道理,认为没有人比得上本身的’,说的就是我呀。
并且我曾听有人小看孔子的学识,不放在眼里伯夷的义行,先前我还不相信;现在如果我不是到了您的家门口,目睹了您的难以穷尽,那就太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北海若说:“井中的蛙,不能跟它谈论海的宽广壮阔的原因,是因为它被狭小的居处所局限;夏生秋死的昆虫,不能跟它谈到冬天的冰冻严寒的原因,是因为它被时令所局限;见识浅陋的人,不能跟他谈论道的深奥奥妙的原因,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所局限。
现在你走出河岸之间,来到大海不雅看,才知本身的鄙陋,这样就可以跟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万条水流入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大海不会盈溢;从尾闾把海水泄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而大海不会虚竭;大海的水量无论春秋都不会改变,它对水灾旱灾都没有感觉。
海的水量远远超过长江、黄河的水流,无法对它进行测量。
而我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自我夸耀,这是因为我自认为列身于天地之间,禀受了阴阳之气。
我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石小树在大山上一样,我正存有”本身所见甚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我盘算着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旷野中一样吗?盘算着中原在四海之内,不就像小米粒在大粮仓中一样吗?我们称呼物的数量叫“万”,人不外是万物中的一种。
人遍布在九州中占有一席之地;个人与万物比拟,不就像毫毛的末梢在马的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虑的,贤士所操劳的,就是这小小的九州啊,如马体之毫末。
伯夷以辞让君位而取得名声,孔予以谈说天下事而显示学识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因河水上涨而自我夸耀一样吗?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专升本秋水节选知识点
专升本秋水节选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秋水是鲁迅的笔名,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
秋水这个笔名取自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园,烟草萋萋鸥鹭洲。
"
2. 作品背景:
《秋水》是鲁迅1927年发表在《语丝》杂志上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北京西城一家旧式书店内的所见所闻。
这篇散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旧时代的书香氛围和文人风采。
3. 主要内容:
文章开头描写了书店内古旧典雅的氛围,店内摆放着各种古籍善本。
接着描写了店主人的形象,一位老态龙钟、学识渊博的老先生。
店主与朋友们饮茶话旧,品评诗词,展现了传统文人的风雅情怀。
4. 写作手法:
鲁迅在这篇散文中运用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将书店内的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时也巧妙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5. 思想内涵:
《秋水》不仅展现了旧时代书香门第的氛围,也折射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缅怀之情。
鲁迅通过这篇散文,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珍视,同时也
流露出对旧文化的反思和超越。
《秋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蕴含了丰富的知识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秋水》
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秋水》《秋水》第一项,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庄子。
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和“杂篇”是他的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第二项,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中心论点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自多。
第四项,层次和段落。
本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
即河伯所想所说。
先写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到海边看到海以后,认识到最为天下之美近在已是错误的。
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第二部分是第二个自然段。
即写‘海神’北海若的谈话。
阐述天下万物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人不可自多,不可自满。
以上两大段还可以各分几个层次。
第一段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已,写何伯的自满。
第二层从顺流而东行到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到海边后才认识到自己那种自多的观点是危险的。
第二段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到“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阐述人们的见识受到各种限制,只有对超越自己见识限制的人,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理。
第二段第二层从“天下之水”到“又奚以自多”,海若阐述海是比河大,但又比天地小,所以不能自多。
第二段第三层从“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也”到“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通过一系列的类力,阐述世界万物和人类都有大小、多少之比,人是很渺小的。
第二段第四层从“五帝之所连”到最后,阐述人类社会上至三王五帝下至孔子伯夷他们所认识和做的,都是小的,如以此为名,以此为博都是自多。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秋水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秋水
第一项,作家作品。
本文节选自《庄子。
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他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是庄周自着,“外篇”和“杂篇”是他的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第二项,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第三项,主旨。
本文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人以有意的启示,这就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中心论点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自多。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水(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作者:庄子及门徒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2016年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5. 填空题 6. 阅读理解9. 词语解释11. 判断题12. 作文单项选择题1.诗歌《氓》选自( )A.《诗经》B.《楚辞》C.《乐府诗集》D.《古诗十九首》正确答案:A解析:《氓》选自《诗经.卫风》,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
2.下列作品代表两汉时期散文最高成就的是( )A.《左传》B.《战国策》C.《汉书》D.《史记》正确答案:D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
3.以“飘逸、奔放、雄奇、壮丽”为诗歌风格的唐代诗人是( ) A.柳宗元B.韩愈C.李白D.王维正确答案:C解析:李白的诗歌充满浪漫色彩,感情奔放豪迈,想象奇特丰富,词采瑰玮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4.下列著作中代表儒家思想的是( )A.《墨子》B.《论语》C.《庄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B解析:《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墨子》主要记载了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言行,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庄子》一书主要体现了道家思想;《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5.《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A.高适B.孟浩然C.陈子昂D.张若虚正确答案:D解析:《春江花月夜》是由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张若虚与张旭、包融、贺知章合称“吴中四士”。
6.下列作品属于小说的是( )A.《说笑》B.《百合花》C.《咬文嚼字》D.《<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正确答案:B解析:《说笑》《咬文嚼字》和《(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都是议论文,只有《百合花》是小说。
7.下列学者中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收”办学理念的是( ) A.蔡元培B.钱锺书C.余秋雨D.朱光潜正确答案:A解析:“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思想是由蔡元培提出,蔡元培是中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家。
专升本秋水节选知识点
专升本秋水节选知识点
1. 节选背景:
- 作者: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
- 出处: 《爱莲说》
2. 主题思想:
- 追求高尚品格和境界,不被世俗利益所束缚
- 比喻修身养性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3. 主要内容:
- 形容莲花高洁、清净、不被污泥所染
- 勉励人应如莲花一般,保持高尚品德和操守
- 强调内心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和境界
4. 文学特色:
- 运用精美的比喻和夸张手法
- 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清新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5. 名句赏析:
- "淡泊明志,宁静而不至于清?"
表达了修身养性、保持高尚品格的重要性。
- "浮沉自然,安能扰乎?"
形容莲花恬淡自在,不为外物所扰,体现了高尚的心境。
6. 人生启示:
- 保持高尚品德操守,远离世俗的利益诱惑
- 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保持恬淡自在的心境。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学习要点:秋水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学习要点:秋水2.《秋水》(节选)学习要点(单选)(1)本文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的一篇议论文。
此内容宜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
(选择)(2)本文以寓言方式、对话形式说理,把一个非常深刻、抽象的哲学道理用具体的、形象的、通俗的、浅显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浅显性,很有特色。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盲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不雅点。
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方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选择、简答、简析)(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不雅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简要地说,就是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
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一宏不雅理念。
这一中心旨意,在今天多极并立的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面前,还有着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意义。
(选择、简答、简析)(4)文章第一段以两种景物的描写,隐喻空间的变化带来认识的变化,第二段以海若的论述直接阐明中心论点:首先用?井蛙不成以语于海者,拘予虚也;夏虫不成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成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类比论证人的认识有极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接着用“礨空之在大泽”、“梯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来比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最后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简答、简析)(5)文章开头关于“百川灌河”和北海“不见水端”的景物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又为后面的类比论证做了形象、生动的铺垫。
自考语文《04729大学语文》秋水(节选)重点及精选习题
自考语文《04729大学语文》秋水(节选)重点及精选习题每天收获小进步,积累起来就是大进步;每天收获小幸福,积攒起来便成大幸福。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020自考语文《04729大学语文》秋水(节选)重点及精选习题供大家练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秋水》(节选)【知识点1】作家作品基础知识P5☆☆作者:庄子,名周,战国人。
老子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
政治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他承认事物的相对性,但又否认客观事物的差别。
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虚伪。
蔑视富贵利禄,拒绝和统治阶级合作。
代表作:《庄子》【知识点2】文体基础知识☆☆1.文体:以寓言方式说理(作者虚构了河伯和海若两个神话人物)、以对话方式展开的议论文。
知识点扩展:善用寓言说理的文章:《秋水》《种树郭橐驼传》(0910多)(1107单)2.中心论点:“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3.分论点: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的限制。
4.论证方法:类比论证(善于类比);对比论证;例证法;演绎法【历年真题】【单选题】1.下列议论文中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是(B)P81107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知识点3】作品阅读分析☆☆☆1.说理特点: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1)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整体构思特点:虚构寓言故事)(2)文章开头采用景物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和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的渲染了主旨。
)(1510单)(3)善于援譬设喻(善用比喻或者善于类比)。
所用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
2.段落分析:第一段:因为河水上涨,河伯欣然自喜,觉得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直到见到北海的宽广,才自叹不如。
第二段:海若告诉河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要受到地点、时间和教育的制约,因而是有限的。
宇宙浩渺无穷,人似毫末居于其中,并没有自夸的资格。
大学语文之秋水
相关评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庄子·秋水》)
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说,骨子里却尽有分数。彼固自谓猖 狂妄行而蹈乎大方也。学者何不从蹈大方处求之?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 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 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 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 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 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 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庄子·天 下》)
教教 学学 目重 的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译 文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思 考 练 习
朗 读 欣 赏
资 料 链 接
退出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庄子出身贫寒,曾借粟度日,一度担任过蒙地的漆园 吏。楚威王闻其贤名,以厚礼聘任相职,庄子不就,终生 穷困。
五、排比的气势
本文的气势,既来之于宇宙无限、认识无止境的道理确定无疑,说
来神畅气粗,也来之于意理的层层推进、内在逻辑严谨,同时还得力于 大量排比句式和反诘句式的运用。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 观上有何意义?
主要二揭、示本了文宇宙是无怎穷样,把认抽识象无止的境哲的理哲化理为。具同时体也的 给我形们象更的多?的启示:不要囿于个人的见闻,而故步自封; 要别保;持站谦得整三虚高篇、的才采举美能用例德看寓;得言说人远故明贵;事本有知的文自耻形善知而式于之近,明乎假援;勇托譬有;河设比自伯喻较大与的才是北点能由海有于若。鉴无这两
秋水(节选) 大学语文共40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秋水(节选) 大学语文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பைடு நூலகம்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论说文
秋水(节选)
考核要点
1.识记
(1)文体类型。
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寓言性的说理文。
(2)庄子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
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2.理解
(1)本文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具体可感的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本文的主旨。
(2)本文说理的特色。
本文的说理方法颇有特色,先是由小到大:山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
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若未尝以此自我夸耀,因为他懂得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接着是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
这样经过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
3.简单应用
题(1)概括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
本文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思想意义: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因而人们不能圈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题(2)简析本文的说理方法。
本文运用的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的类比论证方法。
4.综合应用
题(1)具体分析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艺术特点。
庄子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选出。
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说明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以上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应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
这些生动贴切的比喻,构成了一个个具体实在的事物形象,把抽象的哲学道理表达的明白浅显,易于理解。
以上资料+V“YZJY01”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