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案例_电功率的计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8章《电功率的综合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5.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包括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计算。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加深对电功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学生展示和分享作业成果,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快速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电功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生活实例,如电视机的功率和家庭电路的电压,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的概念和意义。
2.设计问题导入,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电功率相关的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用电器的工作情况,形象生动地展示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引发学生的思考。
2.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分析用电器的工作效率等。
3.了解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的功率选择,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
《电功率》教案(精选16篇)

《电功率》教案(精选16篇)《电功率》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把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
别。
(二)教具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画上用电器铭牌的小黑板一块,写有例题、预习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新课问:(l)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180000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120000焦。
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告知同学,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需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
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
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1)电功率(师生共同争论下列的内容)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②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留意:上述两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④单位:瓦、千瓦。
1瓦=1焦/秒=1伏·安,l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l千瓦×I时=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

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有关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功率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新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二节内容,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生学习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既是对电能知识学习深化和具体化,又为本章第三节实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学习作理论上准备,而且它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应用,对学生今后体验生活意义重大。
本节具有承前启后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些解决电学问题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电学基础,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对前面功率学习,也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单本节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较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定义、公式、单位,会用电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电功率问题。
2.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大小,形成节约用电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电风扇(有铭牌),电吹风,学校用电子计时器,空调机铭牌图片、灯泡。
五、教法分析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例题讲解,巩固体验→学生总结,体验心得→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解法学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本环节教学大约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电能表转动快慢情况,发现电能表上铝盘转动有时急匆匆,有时慢悠悠。
细心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使用一只普通灯泡时,铝盘转慢,而使用大功率灯泡时,铝盘转得快!让学生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电功率》教案优秀7篇

《电功率》教案优秀7篇《电功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量较多,综合性较强,而且灵活性强,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本节习题课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应精心选择,要有目的性,如:课本上的例题1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学生学会在使用电功率的公式时,应注意公式各个量的对应关系,熟悉电功率公式,为下道例题做铺垫。
例题2的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解电功率习题的思路,抓住解题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其中不变量在初中就是电阻不变。
电压变电功率、电流变。
教材(人教版)中的例题2没有从最简便的方法解题突出了电功率的决定式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教法建议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涉及的物理公式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在讲例题前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一下电功率的公式和欧姆定律的公式。
讲例题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在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上下功夫。
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也应在一体多变上下功夫。
计算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题目的难度比较大。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清解题思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加深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弄清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加深对计算过程中必须对各物理量一一对应的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目标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培养归纳解题思路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第九章第一节: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第九章第二节: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3. 第九章第三节: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4. 第九章第四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分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定义,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 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概念,能区分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3. 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4. 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重点:电功率的定义,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电风扇和一个台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功率标识;(2)提问:为什么电风扇和台灯的功率不同?电功率是什么?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通过例题讲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概念;(3)分析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讲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2)分析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分配。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强调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3. 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4.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电压和电流,计算电功率;(2)分析题:分析实际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分配。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 P=UI 计算得出;(2)分析题答案: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规律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功率,学会合理搭配使用;(2)研究其他影响电功率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初中物理电功率计算教案

教案:电功率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 能够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 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 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1. 电能表、规格不同的普通照明灯泡。
2. 电源、开关、导线。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电能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电能与电功率之间的关系。
2. 提问:电功率是什么?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介绍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 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解释“千瓦时”的概念,介绍“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规格的灯泡在相同电压下的亮度,让学生感受电功率与电能消耗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不同灯泡的电功率。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提问:电功率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在实验环节,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灯泡的亮度,感受到了电功率与电能消耗的关系。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提高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电功率的知识。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

电功率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电功率”,主要包括第1节和第2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生活用电器的电功率及电能消耗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 能够运用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电器的电能消耗;3. 了解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源、多媒体课件;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家庭电路及常用电器,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这一物理量。
2. 教学活动:(1)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
(2)例题讲解: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如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功率、已知电能和时间求电功率等。
(3)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家中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4)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3.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4. 实际生活中电功率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中某一用电器的电功率;(2)已知某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和时间,求其电功率;(3)分析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2. 答案:(1)电功率 = 电压× 电流;(2)电功率 = 电能÷ 时间;(3)电功率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了解家用电器的能效等级,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2)研究电功率在电路中的应用,如电风扇的调速原理、照明电路的功率分配等。
物理教案-电功率的计算

物理教案-电功率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3.能够运用电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电功率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功的概念,如:什么是电功?电功的单位是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电功与电功率的关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电功率的定义a.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灯、电视、空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电器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电能的快慢。
b.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叫做电功率。
c.展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电功率反映了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a.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其中P表示电功率,W表示电功,t表示时间。
b.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特等于1焦耳/秒。
c.介绍电功率的其他单位:千瓦(kW)、毫瓦(mW)等,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电功率的计算示例a.通过示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b.分析题目,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计算公式。
c.解题过程中注意单位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电功率的实际应用a.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用电、工厂生产等,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引导学生关注电功率与电器安全的关系,如电器功率过大可能导致电路负荷过大,引发火灾等事故。
(三)课堂小结2.强调电功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电器安全。
(四)课后作业a.判断题: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
()b.填空题: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1瓦特等于________焦耳/秒。
c.应用题:一台功率为1000W的电器,连续工作2小时,求它消耗的电能。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电功率的计算
新课程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生活中的物理是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引导学生开发课外的学习资源。
课例1:“电功率的计算”教学片段
师:上周我们要求大家统计了每个家庭一天少用电半小时后少用电能的数量。
现在我们报一下数。
生:我们家少用0.5度电。
我们家少用0.8度电。
我们家少用0.6度电……
师:现在分别统计一下一天少用0.5度电、0.6度电、0.8度电、1度电的家庭数字。
师:好,少用0.5度电的家庭数是10个;少用……按照一天少用电能的计算,估算一下一个月每个家庭少用的数量;全班同学所有家庭一个月少用的数量;一年少用的数量。
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想如果每个家庭每天不必要的用电多半小时.那全国所有家庭一天浪费电能的数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
生:我觉得节约电应从现在做起,回家跟家长讲,尽量做到人走灯灭。
……
教师首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一天节约电的数量.这就是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统计一天内每个家庭节约电的数量,来估计整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月或一年节约电的数量。
教师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感受物理、体验物理,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是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估算意识,节能意识。
通过感受和体验,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
可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的好习惯,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