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关键质控点管理规定

关键质控点管理规定

关键质控点管理规定1 目的为加强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使所要控制的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质量控制点产品的检验,并根据要求编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3.2生产部负责按质量控制点文件的规定具体组织实施。

4 工作程序4.1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4.1.1工艺文件的特殊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加工、装配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4.1.2内外部质量信息反馈中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薄弱环节。

4.1.3对产品精度、尺寸、性能等有较大影响。

4.1.4产品质量特性不便验证,仅在交付使用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生产制作的关键过程有下料、装配组装,4.2 管理要求4.2.1关键工序质量由生产部负责按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要素展开的内容严格管理,在质安部的组织下,工序质量检验必须做到三自三检,即自检、自记,自分、首检、中检、终检,并进行不良品的分析处置。

4.2.2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对关键、特殊工序人员由品质部、生产部培训和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合格者公司颁发上岗证,并由人事部每年与品质部、生产部共同组织对关键工序人员进行技能的考核,人事部对操作技能考核的成绩进行记录,对考核不能胜任本工序员工,应暂停工作或转岗。

4.2.3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必须按工艺文件和图纸的内容进行操作,自检和自控并按要求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和处理。

4.2.4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工装、检具在使用前,作业人员应进行点检,完工后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并按《设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

4.2.5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配备相应的作业文件和设备操作规程。

4.2.6操作者对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应确认有合格标识后,方能投入使用。

4.2.7生产场地应保持适应的工作环境,整洁、明亮、物品摆放整齐,产品标示明确,道路畅通,设备保养完好,工位器具齐全,各项作业井然有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规范、监控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通过规范工序操作、监控工序参数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加工、装配等环节。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要求1. 工序规范a. 制定详细的工序操作规程,包括工序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b. 培训工人,确保他们熟悉并遵守工序操作规程。

c. 定期进行工序操作规程的审核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操作相符。

2. 工序参数控制a. 确定关键工序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b. 制定参数控制范围和标准,确保工序参数在可控范围内。

c. 配备合适的设备和仪器,用于监测和记录工序参数。

d. 建立参数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参数异常情况。

3. 工序检验和测试a. 制定工序检验和测试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b. 定期进行工序检验和测试,记录和分析结果。

c.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等,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或市场。

4. 异常处理a. 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包括异常报告、异常分析和异常处理措施等。

b. 对工序异常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c. 对重大异常情况进行紧急处理,以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5. 数据分析和改进a. 对关键工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参数数据、检验数据和异常数据等。

b. 建立数据分析体系,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c. 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持续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文件管理1. 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和废止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并进行相应的文件控制。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企业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率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责任与权限、流程和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减少缺陷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

四、责任与权限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

2. 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并提供技术支持。

3. 操作人员负责按照相关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4. 管理人员负责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评估和改进。

五、流程1.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案,明确关键工序的操作规范、检验要求和纠正措施等。

2. 培训和指导:生产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并能正确执行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案。

3. 执行质量控制方案:操作人员按照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检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4. 监督和检查:质量部门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数据分析和改进:质量部门对关键工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性。

6. 审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确保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六、要求1.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方案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检验,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3. 质量部门必须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供技术支持。

4. 管理人员必须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5. 关键工序的数据必须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客户需求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流程和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降低质量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范围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涉及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等环节。

四、责任1. 产品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对其进行更新和维护。

2. 生产部门负责执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工序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

3. 质量控制人员负责监督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并记录相关数据。

4. 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确保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五、流程1. 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产品质量部门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并明确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

2. 培训与培养:生产部门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培训和培养,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3. 工序控制:生产部门按照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工序控制,包括设定工序参数、检查工序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工序环境等。

4. 检验与测试:质量控制人员进行关键工序的检验与测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 数据分析与改进:产品质量部门对关键工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性。

6. 内部审核与评估:产品质量部门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制度进行内部审核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改进。

六、评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评估主要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个方面。

1. 内部评估:由产品质量部门组织,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流程是否规范、责任是否落实、数据是否准确等。

2. 外部评估: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以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达到预期标准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关键工序,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一、制度目的和背景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和可控,以减少产品缺陷率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该制度的背景是公司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和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二、适合范围该制度适合于公司所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和出厂检验等环节。

三、制度内容1. 关键工序定义明确公司认定的关键工序,包括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所涉及的产品和关键参数等。

2. 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工序的标准操作规程、工艺参数和质量检验标准等。

确保每一个关键工序的操作和控制都符合要求。

3. 质量控制流程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条件、工序中的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确保每一个关键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4. 质量控制记录建立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工序操作记录、工序检验记录和异常处理记录等。

记录关键工序的每一步操作和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

5. 质量控制评估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关键工序的缺陷率、不合格品率和质量改进措施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

四、责任和权限明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责任和权限,包括质量控制人员、工序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每一个人在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中都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五、培训和沟通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培训计划和沟通机制,包括对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与质量控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定期沟通和交流。

提高每一个人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六、监督和改进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改进机制,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关键、特殊工序的制造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订本办法。

规定了关键、特殊工序确定原则、控制内容及方法。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

2.职责2.1工程部为归口协调部门。

负责确定关键、特殊工序;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指导、监控实施过程。

2.2各生产车间负责按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作业,并做好人员评定,数据收集、记录工作等。

2.3品质部负责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2.4设备部负责关键、特殊工序设备管理、维护、保养。

2.5人事部负责组织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

3.关键、特殊工序确定原则3.1关键工序确定原则a) 影响产品主要性能的工序;b) 在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c) 工序质量中的薄弱环节。

3.2特殊工序确定原则a) 工序质量不能通过其后检验和试验完全确定的工序;b) 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产品特性的工序;c) 加工操作、保养需要特殊技能的工序。

3.3关键、特殊工序控制要求3.3.1工艺设计人员负责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一览表》。

3.3.2对关键、特殊工序应编制下列文件:a) 《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b) 《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目录》。

3.3.3特殊工序的操作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承担,人事部部负责人员培训,按照《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执行。

3.3.4关键、特殊工序的再确认由技术工程部负责,每年进行一次。

4.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4.1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根据作业指导书规定,填写《关键、特殊工序记录表》。

4.2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填写《质量问题反馈单》,提交品质部。

4.3对于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各生产车间需每年对人员技能进行评定,对无法承担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调岗处理。

4.4各工程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异常情况提出纠正措施,并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纳入工艺文件,以保证工序质量的稳定。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相关流程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通过制定和执行该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

三、适合范围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难以修复的环节;2. 涉及重要材料、设备、工艺和操作的工序;3. 客户特殊要求的关键工序。

四、流程和要求1. 制定工序控制计划a. 针对每一个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控制计划,包括工序要求、工艺参数、检测方法等;b. 确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指标和标准,以及相应的合格判定标准。

2. 建立工序控制文件a. 编制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图,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步骤;b. 制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c. 编写检测方法和标准,明确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

3. 培训和培养操作人员a. 培训操作人员,使其熟悉关键工序的操作要求和流程;b. 培养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保证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c. 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4. 实施工序控制a. 在关键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b. 对每一个关键工序进行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c. 进行工序检验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a. 对关键工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b. 定期召开质量例会,讨论关键工序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c. 根据数据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

五、总结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严格执行该制度,可以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规范和控制的一套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以满足产品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合格品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适合范围本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

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1. 工序规范每一个关键工序都应有详细的工序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设备要求等。

工序规范应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批准,并及时更新。

2. 操作培训所有参预关键工序操作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记录应进行归档并定期复查。

3. 设备保养与校准关键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应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保养和校准记录应及时填写和归档。

4. 工序监控关键工序应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参数的监测。

监控数据应进行分析和统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不良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良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踪。

不良品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6.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品,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同时,应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7.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合性。

审核和评审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改进措施的跟踪。

五、制度执行和监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执行和监督结果应进行记录和汇报,以便进行持续改进。

六、制度的修订和更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修订和更新应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和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序质量控制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工序中需要严格把关的节点,对工序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第四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基于工序流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确定。

第五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工序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第二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第六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必要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必须符合工序质量管理的需要,能够确保工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二)关键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环节,对工序的整体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三)规范化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

第七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并报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条工序质量控制点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明确性:要明确该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和表现形式。

(二)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该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判定。

(三)追溯性:要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操作人员和时间。

第九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产品质量要求(二)工序特点(三)工序流程(四)技术规范和标准第三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第十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员参与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参与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二)标准化操作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三)主动预防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发现和预防工序中潜在的质量问题。

(四)及时反馈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及时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质量检测和判定:对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的检测和判定,确保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而制定的一套管理体系。

该制度旨在规范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适用范围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线和生产部门。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其质量控制对产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制度内容1. 工序描述对每个关键工序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流程、所需设备和工具、操作人员要求等。

确保每个工序的操作流程清晰明确。

2. 质量标准明确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品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3. 检验方法和频次制定关键工序的检验方法和频次,确保每个工序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可以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检验、性能测试等。

4. 不良品处理规定关键工序中出现不良品的处理方法,包括不良品的分类、记录、追溯和处理流程。

确保不良品及时得到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5. 数据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不良品率、工序周期时间、设备故障率等。

6. 培训和资质要求制定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资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关键工序并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7. 文件管理对关键工序相关文件进行管理,包括工序操作指导书、检验记录、不良品处理记录等。

文件应进行版本控制和归档,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执行和监督1. 执行责任明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2. 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包括现场巡检、抽样检验等,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3.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的生产工序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化。

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控制和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关键工序的控制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二、关键工序的定义关键工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它所涉及的工艺和设备通常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精密加工、装配、焊接等环节。

若这些关键工序发生故障或失控,将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无法生产。

三、关键工序的控制1. 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在关键工序的控制中,首先要做的是对工艺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和优化。

一般来说,关键工序所包含的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优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模拟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与优化,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2. 设备及工具的选择与管理对于关键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其选择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保选用的设备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采购和验收,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

另外,还要对使用工具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使用老化或不合格的工具导致关键工序出现问题。

3. 生产环境的控制与改善关键工序的生产环境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也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对生产环境的控制和改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厂房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另外,要对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和调节,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进行。

4. 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关键工序的控制还需要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工艺技能和操作经验。

此外,还要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杜绝一切不合规的行为。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1、目的通过对关键工序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的合格状态,有效减少重大质量损失。

2、范围适用本公司确定的所有关键工序控制。

3、定义3.1、关键工序:对产品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起重要作用的工序或是能够直接引起顾客抱怨的工序。

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也列为关键工序管理。

3.2、工序质量控制点:指在现有装备或工艺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等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保证其达到规定质量要求。

4、职责4.1 、质量部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关键工序的日常监督检查。

4.2、工程部负责关键工序的设立,做好关键工序能力分析及控制计划,设置必要的质量控制点。

4.3、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人员、设备、工装、工序现场的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定期统计分析。

5、内容与要求5.1、本公司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点明细表:5.2、内容5.2.1 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必须以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且留下检查标识,检查人员与制造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5.2.2关键工序工艺、检验和管理文件必须明确且在现场能够获取,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质量控制点必须悬挂标识牌,如对控制的项目、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责任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5.2.3 关键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

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关键工序不得临时安排人员进行顶岗作业。

5.2.4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生产中应密切注意加工质量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自行或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在自检记录中注明发生时间、恢复时间。

5.2.5关键工序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工艺装备,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精选全文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关键工序管理制度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1、目的规定了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办法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

3、关键工序:工序特性或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

4、职责和权限4.1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4.2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的控制;4.3品质保证部是关键工序工艺文件正确实施的监督部门。

5、内容和方法5.1关键工序确定及原则5.1.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关键件、重要件(含关键的、重要的外购件、外包件、原材料、元器件检验、验收)的工序;5.1.2生产难度大、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不稳定、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5.1.3对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5.1.4顾客或下道工序反映问题较多的工序;5.1.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昂贵,出废品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5.2确定的办法制造部根据关键工序确定的原则,组织生产、检验人员共同研究确定关键工序项目,报总经理审批。

5.3关键工序的标记5.3.1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由制造部在适当、明显的位置加盖“关键”字样图章。

5.3.2关键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由技术课规定标注“G”字样。

5.4关键工序文件的编制5.4.1生产技术部编制的工艺文件必须满足产品的设计性能和关键、重要特性要求,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5.4.2关键工序工艺文件必须详细、准确、具体规定主要工艺参数、工艺装备及设备。

5.5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批准和更改5.5.1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由制造部审核,总经理批准;5.5.2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主要工艺装备的更改须经试验、验证能确保产品质量方可更改,更改文件应由制造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规定(生产车间)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规定(生产车间)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规定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包括关键重要特性所构成的工序;加工中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规定是对关键工序提出质量要求,重点关注与控制的规定。

一、下料工序控制规定1、型材下料工序为关键工序,对下料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必须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2、对下料工序应实行:定人员、定设备、定工艺参数、定工装、定检测方法。

当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时,应立即停止加工,组织有关人员解决后再继续加工。

3、技术员应保存对关键工序使用的外购器材的检验验证记录。

4、操作工人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技术文件、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必须进行首件检查,第一根下完后检验全部尺寸。

再对第二、三根下料复核上述尺寸,再进行批量下料。

5、下料中间过程进行一次抽检,抽检数量 5%。

6、对末件进行检查,测量全部尺寸,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7、班组长随时抽检下过的料,若出现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停止生产,等全部复验合格后再继续生产。

对不合格品做出标识并处理,防止误转下道工序。

8、做好下料工序的检验记录。

二、焊接工序控制规定1、确定生产门窗的角焊接为关键工序,对角焊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必须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2、上岗前必须确认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是否符合上岗要求、生产设备状态是否良好、型材质量特征是否正确、作业文件是否正确完整、环境设施是否满足加工要求、检验测量是否满足需要等因素,无误后方可开始。

3、焊机设备必须经过焊样多次试验来确定焊机参数,保证焊接的强度要求符合现行标准,经过车间主任确认后方可使用。

4、每批门窗产品所选用的型材,先做角焊接强度试验,型材可以满足要求才能使用。

5、焊接过程应编制工艺规程,规程中应包括所用焊机加热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工艺参数以及操作要求。

6、经过反复试验取得各种型材的适宜焊接参数。

7、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有变化时必须重做角焊接强度试验以保证产品标准规定要求。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责任分工、流程和具体控制措施。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能够稳定、可靠地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序: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

四、责任分工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培训和监督执行;2.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和执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3. 运营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流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流程如下:1. 工序筛选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确定关键工序,并将其纳入质量控制范围。

2. 工序规范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

3. 工序培训对参预关键工序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并能正确操作。

4. 工序监控通过设立检测点、采集数据等方式,对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 工序分析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制定。

6. 工序改进根据工序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改进的有效性。

7. 工序评估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和成本指标等,以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具体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控制措施:1. 设立检测点在关键工序中设置检测点,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工序的稳定性。

2. 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关键工序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关键工序所需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版本:01)
拟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名称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版本:
01
生效日期
页数
1/2
一、目的
为控制容易经常出现问题的工序,如焊接、喷涂等工序质量的稳定;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实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三、程序
3.1关键工序的确认:
3.1.1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关键(特殊)工序。
3.2.10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11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2.12关键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使用中的各种测量系统应定期分析、调整和更换,保证其精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3.2.13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2.4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各种记录,包括自检、互检和专检的记录。
3.2.5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中,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会影响产品性能时或供方的材料有特殊性质时都应用说明来加以标识,以表明对特殊特性有影响的那些过程步骤。
3.2.6除一般工序要求外,关键工序应全数检验或增加检验频次对特定产品加以控制。
3.2关键工序质量的控制
3.2.1生产现场的文件(作业指导书、控制计划)应明确产品加工的质量目标和技术要求。
3.2.2应针对具体的产品明确所需的文件(记录)、资源的要求(设备、模具、量具),在控制计划中体现。车间、检验应得到量产品的作业指导书。
3.2.3应明确各工序的检验、试验要求及抽样准则,如首件是每班/每天/每批的首件,对应的是末件,首件(是首三件)。中间巡回抽检的频次应按半小时间隔或50件抽检一次的频率进行控制。
3.2.7关键工序使用的设备应定期作能力认可。能力认可:设备能力指数,精度认可。
3.2.8关键工序使用的量具应键工序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定期培训,持证上岗。
名称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版本:
01
生效日期
页数
2/2
3.2.9除重要工序要求外必须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湿度、压力、电流、电压等)进行连续监控,应界定“连续“的定义。
3.1.2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的工序。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
3.1.3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的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1.4本公司关键过程确认为焊接、喷涂。
3.1.5如果顾客有特殊的定义和符号,应与相符合;如果客户对相关产品有特殊要求应参照国家标准或公司标准与客户沟通,必要时可以形成确认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