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阳跷脉、阴跷脉

合集下载

阳跷脉、阴跷脉

阳跷脉、阴跷脉

【特异性】
阳跷、手足阳明之交会穴。
【功用】
清热熄风,明目退翳。
Jǜliáo(ST 3)
【主治病症】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 经痛; 2.五官科系统疾病:青光眼,近视,白内障,结膜炎, 鼻炎,上颌窦炎,牙痛。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3~0.6寸,局部酸胀; 2.向颊车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等; 3.针尖向同侧四白穴或瞳子方向透刺,可治疗面 瘫、近视等。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居髎Juliao
【配穴】
1、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
2、配腰夹脊穴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
口、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
经麻痹。
臑腧 Naoshu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 胛冈下缘凹陷中。
【取法】
正坐垂肩位,上臂内收时, 当肩贞直上,肩胛冈下缘取穴。
【特异性】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 脉交会穴。
【标准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 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 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 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 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 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特异性】 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功用】通经活络,疏散风热。
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阳 跷 脉
四.病机分析:
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
理活动。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
,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
、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
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

第十五讲 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第十五讲 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第十五讲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经八脉为区别于十二正经的,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

任脉,督脉有单独的篇幅,这里就不说了,简单介绍其它六脉。

1、阳跷脉从脚踝外侧下的申脉开始,循外踝上行,经过眼内眦睛明穴,上行最后进入风池穴,但凡这条穴位经过的病症,主要取申脉穴治疗,象眼睛内侧痛,就可以取申脉。

循经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

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生理功能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总是往前走停不下来。

有的人不撞东西停不下来。

迷信的以为被鬼迷了,西医检查是查不出问题。

以前发过一个孩子的,还有的老人的。

外八字的人就是阳跷脉的问题,在路上看到外八的人,我都好想来给他来一针,腿的外侧疼的时候,就要注意,如果是疼在胆经和膀胱经中间。

你找胆经和膀胱经的穴位就没有,就得找阳跷脉的,针对癫痫方面是白天发作的。

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2、阴跷脉循经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

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循行路线

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循行路线

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循⾏路线阳跷脉:奇经⼋脉之⼀,是⾜太阳之别脉。

起于跟中⽳,循外踝上⾏,⼊风池⽳。

阴阳跷脉交阳跷脉会于⽬内眦,⼊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盛则⽬,阴⽓盛则瞑⽬”的说法。

阳蹻盛,则不易⼊睡。

阳跷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弛缓⽽外侧拘急的病症。

基本功能:跷,有跷捷轻健的含义。

跷脉的主要功能有:基本功能1、主司下肢运动:跷脉从下肢内、外侧分别上⾏于头⾯,具有交通⼀⾝阴阳之⽓和调节肢体肌⾁运动的功能,主要可使下肢运动灵活跷健。

2、司眼睑开合:由于阴阳跷脉交会于⽬内眦,故认为跷脉具有濡养眼⽬和司眼睑开合⽽影响寤寐的作⽤。

阴阳跷脉⽤药: ⾁桂防⼰穿⼭甲虎⾻阳跷脉循⾏图:起于⾜跟外侧,经外踝上⾏腓⾻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阳跷脉循⾏图:挟⼝⾓,进⼊⽬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太阳经上额,与⾜少阳经合于风池。

阳跷脉循⾏⽅向:⾜→项阳跷脉循⾏⽅向阳跷脉循⾏路线⽰意:起于⾜外→腓⾻后→股外→胁后→肩→颈→⼝⾓→⽬内眦→阳跷脉循⾏路线⽰意:额→项(风池)。

阳跷脉交会腧⽳阳跷脉交会腧⽳:申脉、仆参、跗阳(⾜太阳经)、居髎(⾜少阳经)、臑俞(⼿太阳经)、肩髃、巨⾻(⼿阳明经)、天髎(⼿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阳明经)、睛明(⾜太阳经)。

阳跷脉联系脏腑:阳跷脉联系脏腑:咽喉、眼⽬、脑。

阳跷脉主要病候:⽬痛从内眦始、不眠。

该脉发⽣病变,主要表现为失眠,⽬痛从内眦始等。

患阳蹻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阴⽓不⾜,阳⽓偏盛,常不见眠。

阳跷脉交会腧⽳:阳跷脉交会腧⽳:申脉、仆参、跗阳(⾜太阳经)、居髎(⾜少阳经)、臑俞(⼿太阳经)、肩髃、巨⾻(⼿阳明经)、天髎(⼿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阳明经)、睛明(⾜太阳经)。

阴跷脉:“奇经⼋脉”之⼀,乃⾜少阴肾经之别脉。

阴跷脉起于跟中,起于⾜少阴肾经之然⾕⽳,再循内踝上⾏腹股、⽣殖器、胸腹,再上⾏⾄咽喉,并⾄睛明⽳。

《难经》:“阴蹻为病,阳缓⽽阴急。

阳跷脉阴跷脉讲义

阳跷脉阴跷脉讲义

阳跷脉
二.生理功能:
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同 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阳跷脉
三.主要临床表现:
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 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 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阳跷脉
五、阳 蹻 脉 常 用 腧 穴(交会腧穴):
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 收。
2、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 ,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居髎Juliao
【定位】 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
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取法】
侧卧位,在髂前上棘与股 骨大转子之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特异性】
阳跷、阳维、足少阳之交 会穴。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居髎Juliao
【配穴】 1、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 2、配腰夹脊穴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口
、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 麻痹。
臑腧 Naoshu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 胛冈下缘凹陷中。
【取法】
正坐垂肩位,上臂内收时, 当肩贞直上,肩胛冈下缘取穴。
Jiānyǘ(LI 15)
【标准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
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 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 即为本穴;
仆参 Pucan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足跟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 2. 其它:尿道炎,癫痫,鼻出血。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中医经络之阳跷脉、阴跷脉

中医经络之阳跷脉、阴跷脉

天髎 tianliao (SJ 15)
【配穴】: 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
征、上肢 不遂。
地仓 Dìcāng(ST 4)
【定位】
在面部, 口角外侧, 上直
瞳孔。
【取法】
正坐或仰卧, 眼向前平视,
于瞳孔垂线与口角水平线之交
点处取穴。
【特异性】
跷脉、手、足阳明之交 会穴
【功用】
祛风止痛, 舒筋活络。
“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动足之所由也,故曰跷脉
焉。”
阳跷脉
一、循行部位: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
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
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
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
的风池穴。
阳跷脉
阳跷脉
阳跷脉
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 痹。
臑腧 Naoshu
【定位】
在肩部, 当腋后纹头直上,
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取法】
正坐垂肩位, 上臂内收
时, 当肩贞直上, 肩胛冈下缘取
穴。
【特异性】
手、足太阳, 阳维脉与
阳跷脉交会穴。
臑腧 Naoshu
【功用】
舒筋活络,化痰消肿。
【主治病症】:
肩周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附】《奇经八脉考》
阳蹻者, 足太阳之别脉, 其脉起于跟中, 出于外
踝下足太阳申脉穴, 当踝后绕跟, 以仆参为本, 上外踝
上三寸, 以跗阳为郄, 直上循股外廉, 循胁后髀, 上会
手太阳、阳维于臑俞, 上行肩外廉, 会手阳明于巨骨,
会手阳明, 少阳于肩髃, 上人迎, 挟口吻, 会于手足阳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一、奇经八脉的概述奇经八脉是中医对人体经络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共8条。

与十二正经不同,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脏腑,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的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1.统率气血: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络,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2.调节内分泌:奇经八脉与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联络脏腑:奇经八脉联络全身各脏腑,能够调节脏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关系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同完成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调节。

四、奇经八脉的病变表现当奇经八脉出现病变时,常常表现为相关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五、奇经八脉的调理方法调理奇经八脉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中药调理、食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六、奇经八脉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理奇经八脉。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症状。

对于一些疼痛患者,可以采用拔罐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七、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的关联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

通过调节奇经八脉,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同时,奇经八脉还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密切相关,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奇经八脉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对奇经八脉的研究表明,奇经八脉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人体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阴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阴跷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以下是阴跷脉的一些作用和功能主治的列点:1.通络活血:阴跷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畅通经络,活血化瘀,有助于治疗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等相关疾病。

2.温经散寒:阴跷脉是体内阴气的主要流动渠道,在寒气侵袭的时候,阴跷脉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有助于治疗寒疾、阳痿遗精等疾病。

3.调理脏腑:阴跷脉通过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体内阴阳,改善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如肝郁、脾虚等。

4.缓解疼痛:阴跷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各种痛症,如头痛、风湿痛等。

5.养护精神:阴跷脉和心经有相互连接的关系,通过调理心经,阴跷脉可以养护精神,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失眠等情绪相关问题。

阳跷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阳跷脉同样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脉络,它在中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以下是阳跷脉的一些作用和功能主治的列点:1.活化阳气:阳跷脉作为阳气的主要流动渠道,可以通过调理阳气的运行,活化阳气,有助于治疗阳气不足、寒疾等疾病。

2.强健体魄:阳跷脉可以通过活化阳气,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提高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开窍醒脑:阳跷脉与头部有相互联系,通过调理阳气的运行,可以开窍醒脑,改善头晕、头痛等问题。

4.改善气滞血瘀:阳跷脉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痛肩等问题。

5.调节内分泌:阳跷脉对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内分泌的平衡,缓解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如经闭、月经不调等。

阴跷脉和阳跷脉作为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两条重要脉络,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通过恰当调理和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相关疾病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理论,也称为奇经八脉经络,是五脏六腑经络之外的重要经络。

奇经八脉是由12个标准经脉、8个奇经脉组成,分布于全身,起到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上焦之脉:奇经之一,从口鼻循喉咙,经过胃口,连接膈膜,归于肺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呼吸和肺部的气血运行,调节气喘、咳嗽等肺部疾病。

通天之脉:奇经之二,从大拇指端循手臂、肩部,经颈项上升至头顶,连接督脉。

主要作用是调节头部气血运行、神志、思维和感知能力。

调节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病症。

带脉:奇经之三,从肉背循腰脊走向腹部,连接任脉。

主要作用是调节腰部与下肢的气血运行,调节腹部及下肢的疼痛和病症。

冲脉:奇经之四,从会阴循腹股沟、腹部上升至喉咙,连接任脉。

主要作用是调节生殖和泌尿系统的气血运行,调节月经不调、阴痒、尿频等病症。

阴维之脉:奇经之五,从腹股沟循腹部、胸部,归于肾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液代谢,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调节心包病等症状。

阳维之脉:奇经之六,从足小趾循腿部、腹股沟、腹部、胸部,接着上行到喉咙。

主要作用是调节阳气,调节心肺功能,调节胸腹胀满、肠鸣等病症。

阴跷脉:奇经之七,从足趾之间到大腿内侧,经膝内侧上行至腹股沟,归于肝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功能,调节肝脏疾病如多梦、妇科病等。

阳跷脉:奇经之八,从足趾之间到大腿外侧,经腰侧上行至颈侧,归于胆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胆汁分泌,调节胆石症、黄疸等病症。

综上所述,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代医学重要理论之一,通过调节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气血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了解中医理论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经络辨证系列之十一:跷脉辨证

经络辨证系列之十一:跷脉辨证

经络辨证系列之十一:跷脉辨证一、跷脉概述(一)阳跷、阴跷脉循行路线(图19-1,图19-2)足太阳经脉有通过项部入于脑内的,正属于眼睛根部名叫目系……在后项正中两筋之间入脑,分为阴、阳跷二脉,阴跷、阳跷相互交会,交会于目内眦。

1. 阳跷脉阳跷脉起于足跟部,沿着足外踝向大腿外侧上行,进入项部的风池穴。

2. 阴跷脉阴跷脉是足少阴经的支脉,起于然谷穴之后的照海穴,上行于内踝上方,向上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然后沿着腹部上入胸内,入于缺盆,向上出人迎的前面,到达鼻旁,连属目内眦,与足太阳、阳跷脉会合而上行。

阴跷脉也起于足后跟中,沿着足内踝向大腿内侧上行,到达咽喉部,交会贯通于冲脉。

(二)跷脉病证《难经·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就是说阴跷脉气失调,会出现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阳跷脉气失调,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这说明跷脉与下肢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

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申脉通于阳跷,其主治证有腰背强直,癫痫,腿肿,恶风,自汗,头痛,雷头风,目赤痛,眉棱骨痛,手足麻木,拘挛厥逆,吹乳,耳聋,骨节疼痛,遍身肿,满头出汗等;照海通于阴跷,其主治证有咽喉气塞、小便淋沥,膀胱气痛,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昏迷,腹中积块,胸膈嗳气,梅核气等。

(三)归经选药严西亭《得配本草》谓,“防己入阳跷”“肉桂入阴跷”“穿山甲、虎骨入阴阳二跷。

”《灵枢经》用半夏秫米汤治阳跷病不寐,则半夏、秫米也入阳跷,《续名医类案》记载黄锦芳说:“古入论虚痫之证,昼发责之阳跷虚损,用十补汤加益智仁。

夜发责之阴跷虚损,用六味丸加鹿角胶,或用紫河车、当归、人参。

”癫痫“若阳跷而兼阳维虚损,则于补中益气汤加桂枝、益智”,“阴跷而兼阴维虚损,则于六味丸加鹿胶、鹿茸、人参、故纸、当归、河车、紫石英。

”二、跷脉辨证病案评析跷脉的“跷”字有足跟和跷捷的含意。

因跷脉从下肢内、外侧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故能使下肢灵活跷捷。

18阳跷脉、阴跷脉

18阳跷脉、阴跷脉

【阳跷脉常用腧穴 】
穴名 穴 位 主 治 下肢痿痹,足 跟痛,癫痫。 特定穴 八脉交会穴之 一,通阳蹻脉。
2
仆参
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处;
3
跗阳
昆仑穴直上3寸。 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 线的中点。 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 陷中。
头痛,腰骶疼 痛,下肢痿痹, 阳跷脉郄穴。 外踝肿痛。 腰痛,下肢痿 痹,疝气。 肩臂疼痛,瘰 疬。 足少阳经与阳 跷脉交会穴。 手、足太阳, 阳维脉与阳跷 脉交会穴
11
承泣
12
睛明
阴主 一 跷身 脉阴

五十五中健康屋
主讲;杨奎振
yangkuizhen@
------
【阴跷脉循行】;
《奇经八脉考》;阴跷者, 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 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同足 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上内 踝上二寸,以交信为郄,直 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 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 喉咙,交贯冲脉,入鼽内廉, 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 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 而上行。
8
9 10
天髎
地仓 巨髎
肩胛骨上角,曲垣 肩臂痛,颈项强急。 穴上1寸。 口角旁 0.4寸。 巨髎穴直下取之。
手少阳经与阳维脉、 阳蹻脉交会穴 手足阳明经与阳蹻 脉交会穴。
目正视,瞳孔直下, 足阳明胃经与阳蹻 平鼻翼下缘处。 鼻衄,齿痛,唇颊肿。 脉交会穴。 目正视,瞳孔直下,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足阳明经、阳蹻、 当眶下缘与眼球之 任脉交会穴。 间。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 手足太阳、足阳明、 目内眦旁0.1寸。不明,目眩,近视,夜 阴蹻、阳蹻五脉交 盲,色盲。 会穴。
【阴跷脉常用腧穴 】
穴名 穴 位 1 照海 内踝下缘凹陷 中。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

奇经八脉歌奇经正经外,八脉自成规;冲任与督带,阴阳跷与维。

(一)任脉歌任脉起胞中,前身经腹胸;上咽环唇口,目下承泣终。

(二)督脉歌督脉始长强,后背循脊梁;上巅还入脑,前额下鼻腔。

(三)冲脉歌冲脉起气冲,夹脐上走胸;会肾并阳明,血海称谓雄。

歌诀语释:冲脉起于少腹胞中,出于气冲穴,偕足阳明胃经之气,并肾经夹脐上行而散。

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唇口达目下。

冲脉与女子经血有密切关系,故称血海。

(四)带脉歌带脉出章门,横行绕一身;诸经能约束,带下痛经寻。

歌诀语释:带脉起于季胁部之章门,横绕一身如腰带。

于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之经别相连,再分出别走太阳经而系肾。

带脉能约束诸经,对痛经、带下病有治疗作用。

(五)阴维脉歌阴维始筑宾,上行系诸阴;过腹上结喉,颈部会于任。

歌诀语释: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腿过腹至结喉,在颈部与任脉交会。

阴维脉有维系诸阴经的作用。

(六)阳维脉歌阳维始金门,诸阳系此端;胁背肩头面,颈后与督团。

歌诀语释: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循腿之外侧经肩背到额面部,再折至项后与督脉交会。

阳维脉有维系诸阳经的作用。

(七)阴跷脉歌阴跷起足跟,腿股内侧循;沿腹上胸面,治阴急阳缓。

歌诀语释: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沿腿股之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咽喉而上头面,阴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人下肢矫健,故能治疗阴急而阳缓之病。

(八)阳跷脉歌阳跷申脉始,外踝向上移;胁侧过肩颈,目系止风池。

歌诀语释:阳跷脉起于跟中的申脉穴,外踝向上移行,经肋胁至肩部,上面、经鼻旁人睛明,再行止于足太阳经的风池。

阳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

主动,使下肢灵活矫捷。

1、五输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

奇经八脉分布和走向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

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1.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

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经项部,进入脑内,属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阳跷脉

阳跷脉

【2018.06】轩岐纵横经络图解□孙立艳阳跷脉阳跷脉是“奇经八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阴跷脉相对应。

它同阴跷脉一样,也不是独立的经脉,没有所属的脏腑器官及穴位,是由足太阳膀胱经分出的支脉。

阳跷脉具有调节人体肌肉运动的作用,尤其能使下肢运动轻健跷捷,对于腿部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的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同时,阳跷脉能使人体阴阳之气运行顺畅,使阴阳调和,由于阳跷脉交会于人的目内眦,故认为其有濡养眼睛和掌管眼睑开合的作用。

阳跷脉盛则眼睑不易闭合而失眠,故临床认为失眠多与阳跷脉有关。

一般中医认为,失眠症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就是难以人睡,或者睡而多梦,或者睡中易醒,或者醒后无法再入睡,甚至是睡中不时惊醒,睡不安稳,严重的还可致整夜辗转难眠等等。

失眠症有多种,但绝大部分都跟阳跷脉经气过于旺盛有关。

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病而不得卧者……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

”由此可见,失眠与阳跷经脉满盛有关。

因此,对于失眠的患者,则可以多按摩阳跷脉。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阳跷脉。

一、阳跷脉循行阳跷脉起于外踝下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小腿、大腿外侧,再向上经腹、胸侧面与肩部,由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二、阳跷脉病变阳跷脉发病主要表现为腿部肌肉瘦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失眠,内眼角红肿疼痛,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

三、对应经络阳跷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向上循行时与阴跷脉和足少阳胆经交络,因此,阳跷脉与膀胱经、胆经及阴跷脉均有联系。

48轩岐纵横经络图解四、阳跷脉养生阳跷脉能使人体阴阳之气运行顺畅,使阴阳调和。

反之,当人体阳跷脉气血运行不顺畅时,就使得原本供应脏器的气血量减少,淤积的毒素和垃圾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人就会感觉到劳累和疲乏。

中医奇经八脉详解(附奇经八脉动态图)

中医奇经八脉详解(附奇经八脉动态图)

中医奇经⼋脉详解(附奇经⼋脉动态图)奇经⼋脉包括哪些?奇经奇经⼋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表⾥配合关系,其循⾏别道奇⾏,故称奇经。

功能:1、沟通⼗⼆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经⽓⾎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

⼋脉1、任脉:⾏于腹⾯正中线,其脉多次与⼿⾜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2、督脉:⾏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于脊⾥,上⾏⼊脑,并从脊⾥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有密切联系。

3、冲脉:上⾄于头,下⾄于⾜,贯穿全⾝;成为⽓⾎的要冲,能调节⼗⼆经⽓⾎故称'⼗⼆经脉之海',⼜称'⾎海'。

同妇⼥的⽉经有关。

4、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到带脉⽳,绕⾝⼀周,如腰带,能约束纵⾏的诸脉。

5、6、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

有濡养眼⽬、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7、8、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奇经⼋脉的⽣理功能1、进⼀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诸脉。

⼆骄脉主宰⼀⾝左右的阴阳;⼆维脉维络⼀⾝表⾥的阴阳。

即奇经⼋脉进⼀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经脉的⽓⾎:⼗⼆经脉⽓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脉;⼗⼆经脉⽓⾎不⾜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脉与肝、肾等脏及⼥⼦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理、病理上均有⼀定的联系。

奇经⼋脉的循⾏及其⽣理功能督脉的循⾏及其⽣理功能1.循⾏部位:督脉起于⼩腹内,下出会阴,向后⾄尾骶部的长强⽳,沿脊柱上⾏,经项部⾄风府⽳,进⼊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巅顶的百会⽳,经前额下⾏⿐柱⾄⿐尖的素寥⽳,过⼈中,⾄上齿正中的龈交⽳。

奇经八脉(一)

奇经八脉(一)

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奇经八脉的作用: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因积肥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全称为“十四经”。

十四经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

奇经八脉之阳跷脉阳跷脉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

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

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

2.生理功能: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

同时还有濡养眼目,司眼睑的开合和下肢运动的作用。

3.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下肢阴经弛缓或阳经拘急的足外翻,癫狂、嗜睡或失眠,目内眦赤痛,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4.病机分析:阴跷脉、阳跷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血虚衰,跷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跷脉上行至目内毗,阴跷脉、阳跷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跷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5.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奇经八脉上的八个穴位

奇经八脉上的八个穴位

奇经八脉上的八个穴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是我们的生命线,只要你每天去按摩八脉上的大穴,以穴通经,以经通脉,就会感觉人体仿佛有了一股清阳之气。

生活的智慧在于去繁从简,因此,只要每天按摩这八个代表性的穴位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这八个部位分别是,内关、外关、申脉、后溪、列缺、公孙、照海。

1、后溪穴: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神奇大药有舒筋活络利窍宁神之功,有缓解疲劳补精益气之效。

对颈肩腰腿痛疼,可防亦可治,对发育中的孩子,可预防颈椎病,包括近视驼背和外八字。

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正脊柱、利眼睛,受用无穷。

对颈项缰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对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急性腰扭伤、落枕、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也屡有奇效。

这可真是好处多多呀!具体位置: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如果你坐在电脑面前,可以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效果。

在滚动当中,它会有一种轻微的酸痛。

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钟的时间来,随手动一下,坚持下来则对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2、照海穴:治疗咽痛嗓子痛点揉照海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照海穴在奇经八脉中属阴跷,与足少阴肾经交会,为八脉交会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既补益又清热。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lou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得不舒服、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阳蹻脉(12穴)

阳蹻脉(12穴)

阳蹻脉(12穴)经络循行歌阳蹻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风池。

穴名歌阳蹻脉自申脉起,仆参跗阳居髎移;臑俞肩髃出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比;承泣之上晴明出,十二穴终目内眦。

【经脉概述】蹻有举足行高和健步之意。

阳蹻脉从下肢外侧上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调节肢体运动的功能,故能使下肢灵活跷捷。

卫气的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蹻脉而散布全身。

卫气行于阳,阳蹻盛,主目张不欲睡。

说明蹻脉的功能关系到人的活动与睡眠。

【经脉循行】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其为病也,令人阴缓而阳急。

两足蹻脉,本太阳之别,合于太阳,其气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

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蹻脉长八尺。

所发之穴,生于申脉,本于仆参,郄于附阳,与足少阳会于居髎,又与手阳明会于肩髃及巨骨,又与手太阳、阳维会于臑俞,又与手足阳明会与地仓及巨髎,又与任脉、足阳明会于承泣。

凡二十穴。

《针灸大成》申脉(外踝下)仆参(跟骨下)附阳(外跟上)居髎(章门下)肩髃(肩端)巨骨(肩端)臑俞(肩后甲骨上廉)地仓(口吻旁)巨髎(鼻两旁)承泣(目下七分)【白话注译】阳蹻脉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肋后上肩,过颈上挟口角,入目内眦,与阴蹻脉相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主症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主治阳跷脉气失调,出现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腰背强直,腿肿,恶风,自汗,头痛,雷头风,目赤痛,眉棱骨痛,手足麻痹,拘急,厥逆,耳鸣,鼻衄,癫痫,骨节疼痛,遍身肿,满头出汗等。

【交会腧穴】申脉(BL62)仆参(BL61)跗阳(BL59)居髎(GB29)臑俞(SI10)肩髃(LI15)巨骨(LI16)天髎(TE15)地仓(ST4)巨髎(ST3)承泣(ST1)晴明(BL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5
居髎 臑俞
6
肩髃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 手阳明大肠经 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肩臂挛痛不遂, 与阳蹻脉交会 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 瘾疹,瘰疠。 穴。 前方的凹陷中。
穴名 7 巨骨
穴 位
主 治
特定穴
锁骨肩峰端与肩胛 肩臂挛痛不遂,瘰疠, 手阳明大肠经与阳 冈之间凹陷中。 瘿气。 蹻脉交会穴。
【病证】; 《难经· 二十九难》:“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就是说阴跷脉气失调, 会出现肢体外侧的肌肉弛缓而内侧拘急;阳跷脉气 失调,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这说明跷脉与下肢运动功能有密切关系。 据《针灸大全》所载八脉八穴,申脉通于阳跷,其 主治证有腰背强直,癫痫,骨节疼痛,遍身肿,满 头出汗等;照海通于阴跷,其主治证有咽喉气塞、 小便淋沥,膀胱气痛,肠鸣、肠风下血,黄疸、吐 泻、反胃,大便艰难,难产昏迷,腹中积块,胸膈 嗳气,梅核气等。
【阳跷脉常用腧穴 】
穴名 穴 位 主 治 下肢痿痹,足 跟痛,癫痫。 特定穴 八脉交会穴之 一,通阳蹻脉。
2
仆参
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处;
3
跗阳
昆仑穴直上3寸。 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 线的中点。 腋后皱襞直上,肩胛骨下缘凹 陷中。
头痛,腰骶疼 痛,下肢痿痹, 阳跷脉郄穴。 外踝肿痛。 腰痛,下肢痿 痹,疝气。 肩臂疼痛,瘰 疬。 足少阳经与阳 跷脉交会穴。 手、足太阳, 阳维脉与阳跷 脉交会穴
11
承泣
12
睛明
阴主 一 跷身 脉阴

五十五中健康屋
主讲;杨奎振
yangkuizhen@
------
【阴跷脉循行】;
《奇经八脉考》;阴跷者, 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 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同足 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上内 踝上二寸,以交信为郄,直 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 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 喉咙,交贯冲脉,入鼽内廉, 上行属目内眦,与手足太阳、 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 而上行。
3
目赤肿痛,流泪,视 手足太阳、足阳明、 物不明,目眩,近视, 阴蹻、阳蹻五脉交 夜盲,色盲。 会穴。
【功能】;
跷脉的“跷”字有足跟和跷捷的含意。因跷脉从下 肢内、外侧上行头面,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 节肢体运动的功用,故能使下肢灵活跷捷。又由于 阴阳跷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 寒 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论述。 《灵枢· 脉度》还说:“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 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意指男子多动, 以阳蹻为主;女子多静,以阴蹻为主。卫气的运行 主要是通过阴阳蹻脉而散布全身。卫气行于阳则阳 蹻盛,主目张不欲睡;卫气于阴则阴蹻盛,主目闭 而欲睡。说明蹻脉的功能关系到人的活动与睡眠。
【阴跷脉常用腧穴 】
穴名 穴 位 1 照海 内踝下缘凹陷 中。
主 治
特定穴
月经不调,带下,阴 挺,小便频数,癃闭,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阴跷脉。 便秘,咽喉干痛,癫 痫,失眠。 月经不调,崩漏,阴 挺,疝气,泄泻,便 秘。 阴蹻脉的“郄穴”。
2
复溜穴前约 交信 0.5寸。 睛明 目内眦旁 0.1寸。
8
9 10
天髎
地仓 巨髎
肩胛骨上角,曲垣 肩臂痛,颈项强急。 穴上1寸。 口角旁 0.4寸。 巨髎穴直下取之。
手少阳经与阳维脉、 阳蹻脉交会穴 手足阳明经与阳蹻 脉交会穴。
目正视,瞳孔直下, 足阳明胃经与阳蹻 平鼻翼下缘处。 鼻衄,齿痛,唇颊肿。 脉交会穴。 目正视,瞳孔直下,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足阳明经、阳蹻、 当眶下缘与眼球之 任脉交会穴。 间。 目赤肿痛1寸。不明,目眩,近视,夜 阴蹻、阳蹻五脉交 盲,色盲。 会穴。
阳主 跷一 脉身
阳 气
五十五中健康屋
主讲;杨奎振 yangkuizhen@
------
【阳跷脉循行】;
《奇经八脉考》;阳跷者,足太 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 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当踝后绕 跟,以仆参为本,上外踝上三寸, 以跗阳为郄,直上循股外廉,循 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臑 俞,上行肩外廉,会手阳明于巨 骨,会手阳明,少阳于肩髃,上 人迎,挟口吻,会于手足阳明, 任脉于地仓,同足阳明上而行巨 髎、复会任脉于承泣,至目内眦 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五脉 会于睛明穴,从睛明上行入发际, 下耳后,入风池而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