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120例_占蓓蕾

合集下载

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现状

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现状

2 . 2 生物力 学研究
长期 随访 中证 明人 工颈椎 椎 问盘既 保 留了手术 节段 的活 动 度 , 又具 有较 低 的 A S D发 生率 。
1 影 响融合 术后 A S D的 因素
生物力 学研 究证 据表 明融合 术后 邻近节 段 活动 度及 所受 应 力 增 大 J 。增 加 的应 力 可 能 加 速 退 变
的进程 , 导致临床症状。E c k等 在颈椎尸体标本
上进 行单 节段 固定 , 研 究 相 邻 节段 的椎 间盘 内压 和 运 动 。他们 发现椎 问盘 内压 在 颈椎 屈 曲时 最 大 , 手
术上位 节 段增加 7 3 %, 下 位节 段增 加 4 5 % 。P r a s a m
多种因素影响着脊柱融合术后 A S D的发生 , 邱
来讲这并不直接适用于颈椎 , 但也具有一定 的参考
价值 。 F i n n等 _ 1 在体 外 生 物 力 学研 究 后 证 明 置 人保 留一定 活动度 的颈 椎 人 工椎 间盘 假 体 , 邻 近 节 段 的 活动 ( 屈、 伸、 侧 曲和旋转 ) 没有 发 生 改 变 , 而 融 合 术 后则使 未 融合节 段 活动 增加 。 而 R o h l m a n n等 ¨ 利 用有 限元 分析计 算 了椎 间盘在 置入 坚 固 内固定 后椎
差异。
动度 , 降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 ( a d j a c e n t s e g m e n t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 A S D) 的发 生 率 。 目前 短 期 随访 结 果
十分令人鼓 舞 , 长期 随访 是否仍能令人满 意, 取
决 于它 是 否 切 实减 少 了 A S D 的发 生 。这 就 需 要 在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

颈椎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和原因分析李穗鸥;刘少喻;王乐;钟锐;魏富鑫;崔尚斌【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颈椎手术病例再次手术情况,分析颈椎再次手术的风险因素和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所行颈椎手术患者共1043例,其中颈椎再次手术56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手术节段、手术入路、是否内固定、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第一次手术术前诊断、第一次手术前白细胞数值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住院天数、白细胞数值和术中出血量是颈椎再次手术的重要风险因素.脊髓再次受压、肿瘤复发、伤口不愈合是颈椎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具有相关风险因素的患者,除了告知颈椎再次手术高风险外,还可以规范肿瘤术后放化疗,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适时复查感染指标,加强宣教术后制动和佩戴颈围保护,努力降低再手术发生率.【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风险因素;颈椎再次手术;颈椎再手术原因【作者】李穗鸥;刘少喻;王乐;钟锐;魏富鑫;崔尚斌【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固定器械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颈椎再次手术日益增多,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来1 043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探索颈椎再次手术规律性特征,以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尽可能降低再次手术的发生率。

Zero—P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Zero—P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合术有其 自身特点 : 不受前次手术 干扰 , ① 操作简 便, 相对 来讲 更微 创 。采 用 Zr- 椎 间 融合 术 手 eoP行 术暴 露 范 围小 , 因仅 显露 病 变 椎 间 隙 即可 完 成 手术
操 作 , 在椎 体前 方上钢 板 , 以不 需取 出前 次手术 不 所 置 人 的钢板等 内固定 物 , 同样 能 完 成邻 近 节 段 的融 合 , 伤更小 。因此 采用 Zr— 间融合 术 治 疗 已 损 eoP椎
者, 发现 3 3例使用钛板 内固定 的患者 中有 8 4 9例 (5 9 ) 后发 生吞 咽 困难 , 发 生率 明显 高 于椎 2 .% 术 其 间融 合器 组 和单纯 植骨组 。Zr— eoP完全 容纳 于椎 间
隙 内 , 突 出于椎 体ria a h ei[ ] o eJitSr m,19 ,8 i e c r md s J .JB n o ugA o v l t s n 99 1
( ) 595 8 4 : 1 -2 .
[ ] 刘洪 , i kz , 4 Hr a I 智慧 明, o u 等.颈椎前 路椎间融合 术后邻 近 节段的病 变 研究 [ ] J .中 国矫形 外 科 杂志 , 0 6 4 9 : 2 0 ,1 ( )
采 用 Zr P零 切 迹 颈 椎 前 路 椎 间融 合 内 固定 eo 系统行 椎 间融 合术 具备 颈椎 椎 间融合及 前路 钢板 固 定术 的优 点 。Zr— eoP在椎 间融合 器 的基础 上 将前 路 钢板微 型 化 , 现 椎 间融 合 并 椎 间 固定 。与一 般 颈 实 椎前路 椎 间融 合 加 钢 板 固定 术 相 比 ,eoP椎 间融 Zr—
于 有 骨 质 疏 松 以 及 椎 体 骨 折 的 患 者 , 禁 止 使 应

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病变参数

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病变参数

·基础研究·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病变参数影响的荟萃分析董 亮,许正伟,刘世长,王栋琪,孙宏慧,陈秀锦,郝定均,钱立雄*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西安 710054【摘要】 目的 对颈椎椎间盘置换术(CDA)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在相邻节段退行性变(ASDeg)、相邻节段疾病(ASDis)、相邻节段再手术(ASR)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影响方面进行荟萃分析。

 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文献为2018年6月前发表的CDA与ACDF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的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的随机方法和偏倚进行评估。

主要提取的数据包括随访时间,ASDeg、ASDis和ASR发生率,相邻节段ROM。

同时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其高异质性。

 结果 共33篇RCT文献纳入研究。

CDA组ASR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CDA组ASR发生率下降的优势增加。

2年内2组的ASDe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后CDA组ASDeg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组的ASDi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DA组相邻节段ROM低于ACD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较于ACDF,CDA可降低ASDeg和ASR发生率,但在ASDis发生率和相邻节段ROM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切除术;假体和植入物;荟萃分析【中图分类号】R 681.5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957(2020)01-0038-10【DOI】 10.3969/j.issn.1672-2957.2020.01.009Effect of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and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on parameters of adjacent segment lesion: a meta-analysisDONG Liang,XU Zheng-wei,LIU Shi-chang,WANG Dong-qi,SUN Hong-hui,CHEN Xiu-jin,HAO Ding-jun,QIAN Li-xiong*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Honghui Hospital,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ine College,Xi’an 710054,Shaanxi,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CDA) and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 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adjacent segment reoperation(ASR) and adjacent segment range of motion(ROM) using meta analysis. Methods 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 and other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RCT) comparing CDA and ACDF published before June 2018. Randomized methods and deviations were evaluated by the score scale provided by the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Cochrane system. The main extracted data included follow-up time,incidences of ASDeg,ASDis and ASR,adjacent segment ROM. High heterogeneity was studied by subgroup analysi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33 R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he incidence of ASR in the CD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CDF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Subgroup analysis based on follow-up time showed that with the extension of follow-up time,the advantage of decreasing ASR incidence increased in the CDA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SDeg between the 2 groups within 2 years,and the incidence of ASDeg in the CD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CDF group after 2 years,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SDis between the 2 groups. ROM of adjacent segments in the CDA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CDF group,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ACDF,CDA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SDeg and ASR,but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SDis and ROM of adjacent segment.【Key Words】Cervical vertebrae;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Diskectomy;Prostheses and implants;Meta-analysisJ Spinal Surg,2020,18(1):38-47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17BSHQYXMZZ20)作者简介:董 亮(1985—),博士在读,主治医师;dongliang-526@163.com*通信作者:钱立雄 qianlixiong1983@126.com表[12],如存在争议,由第3名研究员介入裁决直到达成共识。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作者:孙峰于腾波刘金鑫张益寇建强郑修军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年第05期[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病人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术后随访2年,按照影像学评定标准,ASD的发病率为23.3%(14/60)。

ASD组和无退变组病人性别、椎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病人年龄大于无退变组,术后Cobb角和钢板距邻近椎间隙之间的距离(PDD)均小于无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8.12~2.83,P<0.05)。

结论手术时年龄与ASD的发病率相关,PDD过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不佳会导致ASD的发生。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 R687.3;R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0)05-0520-03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for single-segment cervicalspondylosi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underwent ACDF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7. 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D was 23.3% (14/60) according to imag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and spinal canal diameter between the ASD group and the non-ASD group(P>0.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non-ASD group, the ASD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older age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ostoperative Cobb angle and plate-to-disc distance (PDD)(t=-8.12 to 2.83,P<0.05). Conclusion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and small PDD and poor recovery of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can cause ASD.[KEY WORDS] spinal fusion; cervical vertebrae; diskectom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root cause analysis頸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的改变,加速了相邻椎间盘退变的进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SD)是ACDF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ACDF术后翻修的一个常见原因。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20 0 7年 7 月 第 2 8卷
第 4 期
It to , uy2 ,2 0 ,V 1 8 No 4 n Orh p J l 5 0 7 o.2 , . J
颈椎术后邻 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夏 良政
T 三节段 椎 间盘切 除融合 术患 者 , 4年后 出现邻 近 的
T ~ 节段 退变并 引起胸 痛。但 Eea 等 对 2 例 患者 t r b 5
次手术 , 这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 。
1 颈椎术后 A D发病率 S
平均 随访 4 . 48个月 , 为邻 近节段 出现有 临床症状 的退 认 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 仅为 39 。 .
2 A D机 制 研 究 S
H l rn 等口对 34 iba d 7 例神经根型和脊 髓型颈椎病患 i 者行前路融合术 ( 4 9 共 0 个节段) 并进行最长时 间为 2 年 1 的随访 , 结果发现术 后 1 年 内患者 相邻节段 出现有 临床 O 症状的退变的发生率 , 年相对恒 定 , 每 平均 为 2 9/( . 0 9 6 48/ ; . )统计显示 ,5 患者融合 的邻近节段在术 后 1 9 6 2 0 年 内会出现新 的 问题 , 同节段 发生有 症状性 退变 的可 不

目前对发生 A D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 , S 但在使用融 合 内固定时 , 当某 一节段 脊柱被 融合 、 固定 后 , 该部 位脊 柱生理 曲度 、 运动就发生 了异常 , 其上 下两端会产生应力 集中, 增加该部分 的分离倾 向和不稳定 , 本来要发生在 固
定 节段椎体 间关节 的变形量 , 只能 发生在 上 、 就 下节段 , 导致 这些节段 的退变加速 。因此 , 生物力学应 力的改变 、

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终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颈椎前路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终板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电 镜 观察 显 示 . I 比较 , 与 组 Ⅱ组 软 骨终 板 细 胞 以及 细 胞 外 基质 发生 退 变 。 结 论 : 椎 前 路 融 合 术 可 导 致 相 邻 颈
节 段 软 骨终 板 退 变 , 而这 种 改 变 可 能 是 引起 相邻 节 段 椎 问 盘 营 养 障 碍 和退 变 的始 动 因 素 。
【 关键 词 】颈 椎 ; 路 手 术 ; 邻 节 段 ; 前 相 软骨 终 板 ; 变 ; 织学 ; 微 结 构 ; 羊 退 组 超 山
d i 03 6 /i n10 - 0 X2 0 .21 o: .9 9 .s.04 4 6 .0 9 .3 1 js 0
中图 分 类 号 : 6 73 R 8 . R 8 ., 6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4 6 2 0 ) 0 — 1 4 0 1 0 — 0 X( 0 9 一 2 0 3 — 4
e d lt atr n e o c r ia d c mp e so a d i u n p ae f a tr r e vc l e o r si n n l m c e t r f l s pa e i s u n ai nM e h d: me tt . t o 6 p r o
终板及部分终板下骨质 的 C / 2 3和 C , 45椎 间盘 , 正 中矢 状 面上 切 取 组 织 块 制 备 光 镜 标 本 , HE染 色 , 量 于 行 测
软 骨终 板 缺 损 的 宽 度 并 参 考 A ia 价 标 准 判 定 其退 变情 况 , 量 软 骨 终 板 钙 化 层 厚 度 。结 果 : 组 软 骨 终 板 r 评 g 测 I
2 0 。9 2 :3 - 3 0 9 1 ( )1 4 17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1342 ·研究原著·余彬,男,四川省仁寿县人,汉族,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彭银虓,硕士,主治医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文献标识码:A投稿日期:2019-02-18 送审日期:2019-02-27 采用日期:2019-04-02 在线日期:2019-11-06Yu Bin,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Chengd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Yinxiao,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Chengdu Third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610000, Sichuan Province, China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 融合内固定 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余 彬,彭银虓,薛 力,秦 辉,梁益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DOI:10.3969/j.issn.2095-4344.2490 ORCID: 0000-0003-3584-5276(余彬)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放入椎间隙内的融合器带斜向螺钉孔,通过孔置入螺钉可固定相邻椎体,且螺钉尾部沉入融合器内,椎体前方无内植物外露。

传统颈椎前路钢板及Cage :前路行手术治疗减压患者椎间隙后,处理上下终板,于椎间隙内放入预填充骨块的Cage ,于椎体前方安放钢板螺钉固定相邻椎体。

摘要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 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

X线平片分析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骨化的临床研究

X线平片分析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骨化的临床研究

到 1 骨化 有可 能( 3 6 1 级 第 , ,2个月 分别 有 6 % 或 3 5个 节 0 /
段 、 %或 4 1 3 6 / 1个 节 段 ,7 或 4 2 1% /4个 节 段 ) 2 在 4个 月 进 展 为 晚期 骨 化 。 在 第 3 6个 月 没 有 骨 化 的 1% ( / 8 和 9 , 3 96 ) %
00 . 5为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2 结 果
颈 椎 前 路 融 合 术 后 相 邻 节 段 退 行 性 改 变 经 常 发 生 。J 。
Pr ak等 阐述 了颈 椎 前 路 钛 板 固 定 术 后 相 邻 节 段 骨 化 发 展
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 认它 的发生 与钛 板 和椎 间盘距 离 ( 确 钛 板 的 最 高 点 和 相 邻 椎 间 盘 的 距 离 ) 切 相 关 。相 邻 节 段 骨 化 密
是 一 种 异 位 骨 化 , 常 条 件 下 并 不 骨 化 的 软 组 织 中 有 新 生 骨 正 形 成 。 笔 者 利 用 x线 平 片 分 析 了 4 2例 患 者 颈 椎 融 合 术 后 相
2 1 相邻节段骨化的发展 .
4 2个 上 方 相 邻 椎 问 盘 空 问 中 的
3 9个 ( 3 ) 3 个 下 方 椎 问 盘 空 间 中 的 2 9% 和 5 0个 ( 7 ) 现 5% 出
问( 均 4 平 5个 月) 展 为晚 期 ( 进 2级 或 3级 ) 化 。 蛄 果 与 钛 板 <椎 体 高度 1 2的 节段 相 比 ( O , 1 2 ) 钛 板 ≥椎 骨 / 5 % l/ 2 ,
体 高度 l2的节 段 骨 化 发 生 率 ( 6 ,7 5 ) / 8 % 4/ 5 明显 提 高 。 1 进 展 为 晚 期 骨 化 病 例 中 ,3例 (6 7 ) 钛 板 ≥椎 体 5个 1 8.% 的 高 度 12 蛄 论 /。 利 用 颈椎 侧 位 x 线 片 可 以评 价 颈 椎 术 后 相 邻 节 段 骨化 情 况 。钛 板 ≥椎 体 高度 12患 者 比 钛 板 和 钛 /

颈椎前路融和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颈椎前路融和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其是相邻上下节段 退行性改 变逐渐显现 。本文介绍颈椎 融和后 相邻 节段 退行性 改变的发 生机 制 、 影响 因素、 断】 颈椎 前路 融和术 ; 相邻节段 ; 退行性改变 【 中图分类号 】R 8. 6 1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7 (070 - 0- 62 10 20 )3 13 2 6 0 0

者的平均植骨塌陷为 07 m。虽然使用钢板 内固定 .7m
【 作者简介 】 袁兴期 (95)男 , 17. , 江苏沛 县人 , 主治医师 , 硕士研 究生 , 从
维普资讯
实用 医院临床杂志 20 0 7年 5月第 4卷 第 3期
13 0
颈椎 前路 融 和后 相 邻 节 段 退 变 的研 究 进 展
R sac e ndgn rt go eajcn em ns f r ev a atr r ui eerh s eeeai f h dae t g e t at ri l nei s n o n t s ec c of o
Psi h op c 等 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 , e 活体测定未融合间 型研究发现 : 造模组动物软骨终板内出现不 同程度 的钙 隙的椎间盘内压 , 发现融合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内压立即 化, 这种变化是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成正比的。软骨终板
有明显升高。M t ng 等 对颈椎前路手术后相邻节 钙化引起的椎间盘营养供应减少是启动椎间盘退变 的 a u aa s 段推 间盘 内的 张力进行 了研 究 , 发现手 术 后 1 相邻 椎 年 关键 因素 。 间盘 内的 张力 增 加 3 % , 椎 间 融 合 虽有 效 的 稳 定 了 2 颈 2. 2 颈椎椎 间高度及生理 曲度 颈椎前屈度与间盘内 退变部位脊柱 , 但融合 的邻近节段椎间又产生应力集 压增 高呈线性关 系 , 前屈度越 大 , 间盘 内压 越高 J 。通 常 中, 可导致新 的不 稳 , 相邻 椎 间 隙 的椎 间盘 产 生 了新 使 情况下颈椎椎体或椎间盘切除后需要在椎体间植入结构 的动态平衡 , 引起融合相邻上下节段椎间隙补偿性的活 性支撑物, 自 如 体骨、 同种异体骨、 椎间融合器或活动式 动增加 。Sh a cwb等 发现 : c 当 , 或 c 一单间隙融和 椎间 盘等 , 以维持脊 柱前 柱结 构的生物 力学特 性 。但是 , 后 , 和节段 上方 的相 邻 节 段 代偿 活 动 增 加 较 为 明显 ; 融 在临床上经常会 出现植人物沉 陷入相邻椎体的终板内, 而 c 或 c ~单间隙融和后 , 融和节段上方和下方的 Muo 等 认 为 颈 前 柱 适 度 无 症 状 的 少 量 塌 陷 (< 3 nz 相邻节 段代偿 活 动都 明显增 加 , 且融 和节段 上方 相邻 节 m 是缘 于植 人物的适应性 反应 。过多 的塌 陷会 导致渐 m) 段 的代偿活 动增 加较 为 明显 。长 时 问 代偿 活 动 的 增 加 进性颈椎间高度丢失及颈椎生理前曲度增大 , 邻近颈椎 作为一个持续 的创伤在融合节段 附近引起不稳定 。活 间盘内压增高 , 影响椎间盘营养及使椎间退变加速。 动度增 大 的累积效 应 将 不 可避 免地 促 使 邻 近 节 段 发 生 2 3 内固定 的使 用 G e 等 ¨ . er 叫比较 了行 或不 行 钢 板 退 变或 原有退 变加 重 。 颈椎 前 路融 和术 后 邻 节 段 的应 内固定的颈前路减压植骨的两组患者 , 计算出未行钢板 力集中及代偿活动增加是邻近节段退变的主要因素。 固定 组 患者平 均植 骨塌 陷 为 30 .2mm, 而钢板 固定组 患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
术 时间 35~7 0年 , 均 4 8年 。 . . 平 .
颈部 未诉 不适 , 明显 神 经 症 状 5 无 8例 ; 部 偶 颈
有酸楚 感 , 累后 有所 加 重 且 出现 一 侧 上 肢 酸胀 乏 劳
疗无 效且 进行 性 加重 或退 变较 重且 神经 受损 症 状 明 显 患者 , 均采 用颈 椎 后路单 开 门椎 管成 形手 术治 疗 。
定性 。尤 其是颈 后 肌 肉组 织 的锻 炼 , 因为 它 对 维 持 颈椎稳 定性 起重 要 作 用 , 可 以 预 防颈 椎 高 度 丢 失 又
而造 成颈 椎 的生理 曲度变 直甚 至后 凸 。对非 手 术治
年龄 3 ~7 岁 , 均 5 . 。前 路 手 术 至 后 路 手 8 1 平 6 2岁
管 成形 术治 疗 , 果满 意 , 效 现报告 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术 后 15~2年复查 1 , . 次 均行 颈椎 MR 及 X线 I
片 检查 。对 融合 椎体 相邻 节段 无 明显退 变及 神 经症
状者 均行 康 复指 导 , 防 或延 缓 退 变 的发 生 。对 有 预
轻 度退 变 或退变 较 重但神 经 症状 较轻 者首 先考 虑非 手 术治 疗 , 取 的措 施 为颈 托 固定 3~4周 , 以神 采 辅 经 营养 药物 。待 症状 减轻 甚 至消 失后 行颈 部体 操 功
期有 效的随访 , 观察颈椎 生理 曲度 的变化、 颈椎稳定程度及相 邻节段退变情况。 对有轻度退 变或退 变较重但 神经症状 较轻患 者行 非手术治疗, 对退 变患者 非手术 治疗 无效且进 行性加重及退变较 重且神经 受损症状 明显患者 3 5例采用颈 椎后路 单开 门
椎 管成形手术治疗。结 果 : 随访 25 l 年 , 55 . 1 平均 . 年。术后相邻节段退 变发 生率为 9.%, 1 4 颈椎前路手术后 15 . 年发现有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与手术患者 的年 龄 、 手术 时相邻 节段 间 盘 的退 变 情况 、 合 融
节段的长短 、 颈椎 生 理 曲 度 的 变 化 、 后 的 自我 保 健 、 作 性 术 工
质等有直接关系 。随访 时间 1— 2年 ,3 1 1 2例患者 中 4 8例 未
通过对 12例颈椎前路融合术 后患者 1~1 的有效 随 3 2年
fso e me t fln t u in sg nso e gh,te sz fc ria od ss otp rt erh blain g ia ea d ten tr fwok Co cu— h ie o evc lr oi,p so eai e a itt ud nc n h au eo r . n l l v i o
访 , 出相邻节段退变 是颈椎前 路融合 手术远 期 主要 并发 症 得
的结 论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19 98年 1 ~ 00年 1 12 月 21 月 3 例脊髓型颈椎
化不明显 ; I MR 表现 , 邻节 段椎 间 盘 加权 像呈 低信 号 , 相 失 去正常夹层样 结构 。 Ⅱ型 : x光片表现 , 生理 曲度减小 , 椎
J n一 . h edn et l o ilo ia We a 6 40, hn i TeW n egCnr s t a a H p a fWe i, i i 4 0 C i h h 2 a
【 bt c】 0 j t e oneta e og tmee fe et t o crclui r r f d cn A s at r b i T vsgtt n —e co s m n ln rr e i s n ug yo a aet c e v i i eh l r f t g a a e v af o s e r j i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玉超杰(综述);梁斌(审校)【摘要】Cervical fusion surgery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common cervical surgeries for treatment of various cervical vertebral diseases .Postoperativ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long-term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fusion surgery.Therefore,the pathogenesi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 .Disc replacement surgery as a new surgical approach may reduce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is not yet clear,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rgical innovation are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颈椎融合术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而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颈椎融合术最常见的中远期并发症。

因此,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可能减少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短期观察

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短期观察
段椎 间 高度 与融 合 前 比较 均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 . ) 术 后 J A评 分 较 术 前 显 著 性 提 高 ( < . ) P 00 ; 5 O P 00 。结 论 : 载 荷 5 在
控 制 的 条件 下 颈 椎 前 路 融 合 不会 直接 导致 相邻 节段 出 现 运 动 范 围 的 增 加 . 床 上 如 患者 术后 试 图 保 持 术 前 的 临 运 动 范 围 ( 同 生 物力 学 试 验 条 件 下 的位 移 控 制模 式 ) 可 能会 加 速 相 邻 节 段 的退 变 过 程 。 如 则
T e bo ca ia n h r eid o l i ls d n te cria a jcn eme tat ne ir h imeh ncla d s otp ro fcnc t y o h evcl da e tsg n f r a tr i a u e o
a d atrfso . rtop cie su y o 8 ains(n ldn 5 c ss frc ria p n yoi eo ah 6 n f u inA erse t td f5 p t t icu ig 4 ae o e c s o d lt my lp ty, e v e v l c c s sfrc ria i enain, ae r c ria ru ) wh n ew n ne o e ia e o rsin a e e c lds h r it 7 c ss f e c lt ma o v c o o v a o u d r e ta tr r c r c ld c mp es i v o
柱 三 维 运 动 系 统 上 先 后 测 量 C / 合 前 后 其 上 下 相 邻 节 段 在 前 屈 、后 伸 、侧 弯 及 旋 转 时 的椎 间 运 动 范 围 56融 ( OM) R 。临 床 随访 20 00年 3月~ 0 4年 l 20 2月 连续 诊 治 的 5 8例行 颈椎 前 路 减 压 植 骨 融 合 内 固 定 的 患 者 ( 中 其 脊髓 型颈 椎 病 4 5例 , 椎 间 盘 突 出症 6例 , 椎 创 伤 7例 )对 比分 析 融 合 前 后 上 下 相 邻 节 段 椎 间高 度 的变 化 颈 颈 , 及 l 疗 效 ( A) 临床 J O 。相 同 节 段融 合前 后 比较 采 用 配 对 t 验 。 结果 : 检 在载 荷 控 制 的屈 伸 、 弯 条 件 下 , 合后 上 侧 融 下相 邻 节 段 椎 间 R M 与 融 合 前 比较 无 显 著 变 化 (> . )在 位 移 控 制 模 式 下 的 旋 转 运 动 中 , 合 后 上 下 相 邻 O P0 5; 0 融 节段 椎 间 R M 与 融合 前 比较 显 著性 增 大 (< . ) 临 床平 均 随 访 2 O P 00 。 5 8个 月 , 访 时 X线 测 量 融合 上 下 相邻 节 随

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成 ;0例 患 者 尾 侧 椎 间 隙 被 肩 部 结 构 阻 挡 无 法 观 察 , 余 17例 尾 侧 相 邻 节 段 中 ,0例 (74 有 骨 质 增 生 , 2 其 0 4 3 .%)
其 中 6例 ( . 有 骨 桥 形 成 。 侧 A组 8 5 %) 6 头 3例相 邻 节 段 中 5 0例 ( 02 出现 骨 质 增 生 , 中 7例 ( . ) 骨 桥 6. %) 其 8 % 有 4 形成 ; B组 4 4例 相 邻 节 段 中仅 1 5例 (4 1 出现 骨 质 增 生 , 中 2例 ( . 有 骨 桥 形 成 , 3 .%) 其 4 %) 6 A组 骨质 增 生 发 生 率
马 志兵 , 冯 虎 , 袁 峰 , 维成 , 龚 齐祥 如 , 郭开今
( 州 医学 院附 属 医 院 骨 科 2 1 0 江 苏 省 徐 州 市 ) 徐 202
【 要 】 目的 : 讨 颈 椎 前 路 减 压 固定 融 合 术后 钢 板 固定 位 置 对 其 相 邻 节 段 退 变 的影 响 。方 法 : 17例 行 颈 摘 探 对 2
及 骨 桥 形 成 率 均 明 显 高 于 B组 ( < .1 。尾 侧 A 组 6 P OO ) 6例 相 邻 节 段 中 3 0例 (5 % ) 现 骨 质 增 生 , 中 5例 4. 5 出 其
(. ) 骨 桥 形 成 ; 组 4 例 相 邻 节 段 中 仅 1 76 有 % B 1 0例 ( 44 出现 骨 质 增 生 , 中 l例 ( .% ) 骨 有 桥 形 成 , 2 .%) 其 24 有 A
【 btat bet eT xlr te se o atr rcria pa so eeea o fajcn sg nsa A s c】O jci :o epoe h i f n i evcl lt n d gn rt n o daet emet f r v t eo e i -

颈椎前路椎体融合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相邻节段蜕变的前瞻性研究

颈椎前路椎体融合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相邻节段蜕变的前瞻性研究

e eav i ds s,D D)2例 ,前 纵 组 为 4例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i c e sg et eeeao ,A D) 以 及 伴 随 症 gn rteds i ae D em n dgn rtn S i 9例 ,其 中男 2 ( .4,P< . 5 。 0 x =6 1 0 0 ) 状的发生率 ,同时对 患者术后 的健康状况 韧 带 骨 化 1例 。B组 2 7岁。神 经根 型 术 后 出现 伴 有 症 状 的 蜕 变 患 者 A 组 进 行综 合评 价 ,旨在 探 讨 人 工 问盘 置 换 术 例 ,女 9例 ,平 均 年龄 3 表 现 者 6例 ,混 合 型 表 现 者 2 3例 。 术 前 为 9例 ,B组 为 1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例 减 少 相邻 节段 蜕 变 的价 值 。
要 求入 选 病 例 来 院复 查 ,
间盘 ,保 留和 重 建 脊 柱 节 段 运 动 功 能 ,减 均 符 合 上 述 标 准 。术 后 随 访 1 2 2~ 4个 月 , 观察 与蜕 变相关 的症状 和体征 ,行影像学 8个 月 。 其 中 男 3 例 ,女 2 4 8例 , 检查 。并 对神 经功 能 、术 后 症 状 和 体 征 进 少 相 邻 节 段 蜕 变 作 为 设 计 理念 的椎 管成 形 平 均 1 9— 0岁 ,平 均 3 7岁 ,平 均 病 史 2 行 综 合评 定 。 术 ,在 临 床 应 用 后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早 期 疗 年 龄 2 5
均 进 行 颈椎 x线 检 查 ,应 用 K lrn e geX线 颈 椎 蜕 变分 级 来判 定 是 否 出现 相 邻 节段 新 增 蜕 变或 蜕 变加 重 ;应 用 O e 标 准 l dm
进 行 术后 疗 效评 价 。结 果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是自然进程还是术后结果?——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减少相邻节段退变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是自然进程还是术后结果?——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减少相邻节段退变
者 6年 的随访 结果 ,%的患 者 因为相邻 节段 疾病 而需要 再次 手术 。G r 9 oe和 S pc 1 8 e i(9 4年 ) 现 ,4 发 1 %的
患者 5年后 因为相 邻 节段 疾病 需 要再 次手 术 。此外 , la s 16 Wii (9 8年 ) lm 随访 的 6 0例前 路 融合 术 患者 ,
d i1.99 .s . 0 — 0X. 1.1 2 o:03 6/i n1 4 4 6 2 1 . js 0 0 00
中图 分 类 号 : 8 . R6 15 文献 标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 0 4 4 6 2 1 ) 0 — 0 3 0 1 0 — 0 X( 0 1 一 1 0 0 — 6
H l rn ( 9 9年 ) iba d 1 9 i 报告 了 4 9例 前 路减 压 融合 术 患 者 2 2 年 的长期 随访 结 果 , 约 1 %的患 者 0 ~1 大 4
因为相邻 节段疾 病 而需要再 次 手术 。 年发生 率 约为 2 %。应 用 K pa — ir . 9 a ln Me 生存 表 分析提 示发 生相 邻 e 节段 疾病更 高 的可能性 , 5年 时 1 .%、0年 时 2 . 即 3 6 1 56 %。
定与 临床表 现有关 联 : 邻节 段疾 病 (dae tsg n i ae 专 指与融 合术 后相 邻 节段 出现 的影像 学 相 ajc n emetds s ) e
变化相 关联 的新 出现 的临床症 状 。
融 合可 能是导 致相邻 节段 退变 的重要 因素 。B b (9 3年 ) aa 19 报告 10多例前 路减压 融合 术后 85年 0 .
中 围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1 0 1年第 2 卷 第 1 1 期 C i s o ra f ieadS i lC r 2 1 ,o・1舶 ・ hn eJunl_ n n p, od,0 V l , 1 e ! 厂 w 1 2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使用,治疗临床多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进行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5例。

其中脊髓受压表现者9例,神经根刺激症状者6例,病变节段c4/5 c5/6 8例,c3/4 c4/5 c5/6者5例c3/4 c5/6 c6/7者2例,以上患者均一期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联合人工颈椎间盘或dci(dynamic cervical inplant)植入术。

术前,术后采用joa 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l)评定,术后进行odom评分测定,定期随访植入物稳定性,颈椎临近节段稳定及退变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ml。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随访时间半年,末次随访时,joa评由术前平均8.6分提高到12.4分。

ndi 评分由术前平均42.6分降至30.6分。

odom评定结果优6例,良7例,尚可2例。

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内植物无松动移位。

结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尤其是跨节段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兼顾了颈椎稳定性与活动度,尽可能避免长节段固定带来的并发症出现,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融合与非融合;颈椎人工间盘;dci【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08-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颈椎病患者尤其是多节段跨节段颈椎病患者的出现困扰着临床骨科医生。

颈椎病的经典治疗方法为前路减压,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术式。

随着脊柱重建外科的发展,既满足颈椎稳定性又满足颈椎活生理动度的理念成为脊柱外科的新要求。

目前颈椎非融合技术大致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和dci植入两种,在临床上常见到多节段甚至是跨越节段的颈椎病患者。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88・颈腰痛杂志2019年第40卷第]期The Joumal of Cervicotlynia and Lumbodynia2019,Vol.40No.l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杨志新,申云,耒(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探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12-2016-12收治的51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1例患者分为CADR 组23例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组28例。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两组术后均未见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

术后1周.两组的上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CADR组颈部VAS评分及N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ACDF 组降低不明显(ft>0.05)o另外,CADR组患者术后1周的颈部VAS评分、NDI指数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SF-36评分、颈部VAS评分及N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o结论Mcbi-C CADR术后早期即可明显见效,可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樵人工间盘置换;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椎间盘移位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7234(2019)01-0088-03D01:10.3969/j.issn.l005-7234.2019.01.030在脊柱疾病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

前路颈椎融合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分析

前路颈椎融合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分析
t r e vc ls i e h o c n r t n o te s a d t e i c e s ft e r n eo t n m i h e t e f t l a s . u e c r ia pn ,t e c n e t a i fs r s n h n r a eo h a g fmo i g t b h a a u e o o c
c l y d o n ro e aiea do ey a olw- p cr ia -a n R g sweee au td b ac lt gt ea t-ai a n rmea d pe p r t n n e rf l s v o u e vclxr ya d M i ma e r v la e y cluai h n es l n —
侧位 片及 MR , I计算 融合邻 近节段的前凸角和椎问盘 的退变指数 。结果
术后 相比较 , 无显著性差异 ( P>O0 ) . 5 。结论
术后颈椎 生理 曲度变 小 , 凸角变 小 , 术前相 比 前 与
有显 著性差异 ( <O 0 )邻近节段椎 间盘退变指数与术前相 比 , 显著性差 异 ( P .5 ; 有 P<0 0 )而 间隔节段椎 间盘退变指 数术前 .5 ; 颈前路椎 间融合术 加剧 了融合邻 近节段 的退变 速度 , 术后应力 集 中以及 活动
( 6 o tp rt n ( 4 . Th r r inf a tydfee csb t e h ro eaiea d tep so ea ie( ) ,p so eai :) 7 . o . eeweesg ic n l ifrn e ewe nt ep e p rtv n h o tp rtv P< 0 0 ) C n i . 5. 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年4月第20卷第2期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120例占蓓蕾,叶舟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因果关系。

方法:对237例患者行前路椎间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87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09例),椎间节段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41例)。

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2.6~13年,平均6.8年;发生相邻节段明显退变的120例(50.6%),头侧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尾侧邻近节段(P <0.05),其中27例(22.2%)需2次翻修手术。

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可导致颈椎相邻节段的退变。

关键词:颈椎病;颈椎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48(2014)02-0143-03doi :10.3969/j.issn.1007-6948.2014.02.011浙江省衢州中心医院骨科(衢州324000)通信作者:叶舟,E-mail:zbl67899@Fusion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Anterior Portion Cervical Decompression ZHAN Bei-Lei,YE zhou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argery,Quzhou Central Hospital,Quzhou (324000),Chia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 of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causality.Methods among 237patients(87cases)weretreated with anterior decom ⁃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intervertebral segments,109cases with subtotal excision of the vertebral body with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and 41cases with intervertebral segmental decompression,vertebral body subtotal resection decompression and interbody fusion.By imaging examination,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postoperativ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t time of 2.6~13years,averaging 6.8years;showed significantly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segments in 120cases (50.6%),the cranial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audal adjacent segment (P <0.05),among them,27cases (22.2%)needed 2times of revision surgery.Conclusion The anterior cervical fu ⁃sion surgery can lead to cervical vertebral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cervical spine fusion;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 )已成为颈椎外科颈椎退变性疾病、创伤、肿瘤等最有效治疗手段,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日益成熟,颈椎融合率高达95%[1]。

但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椎体、小关节和韧带退变,造成神经根或者脊髓的压迫,产生相应的症状,即相邻节段病,已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于1999年3月—2012年6月,通过对237例接受颈椎前路融合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颈椎前路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37例,男198例,女69例;年龄33~78岁,平均55.3岁。

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3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69例,颈椎不稳2例,局限性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6例,孤立型后纵韧带钙化症19例。

病程:2.6~13年,平均6.8年。

影像学表现:椎间隙高度丢失、新生骨赘;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或不稳。

1.2手术方法全麻或颈丛麻醉,仰卧体位。

颈前路手术切口,行椎间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单节段病变)87例。

确定受压节段及平面,用小枪钳切除椎体前下缘,刮匙刮除椎间盘、椎体软骨板,潜行切除椎体后侧上下缘增生骨赘,向两侧扩大。

切开后纵韧带,一同切除,放置融合器钢板固定。

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适用于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增生或伴有后纵韧带骨化)109例,先切除病变范围椎间盘,用尖嘴咬骨钳咬除受压节段椎体前、中部,骨蜡涂抹止血。

用刮匙清除相邻椎间盘及椎体软骨板,再切除椎体后侧部分、上下椎体后侧骨赘及残存的椎间盘组织。

向两侧潜行扩大,显露神经根前方,切开后纵韧带并一同切除。

椎体撑开器撑开2~3mm,选择适当长度钛网植骨融合143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年4月第20卷第2期内固定。

行椎间节段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变)41例。

1.3观察指标对比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32个月以上随访时的X线片及MRI上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情况。

X线片相邻节段退变定义:椎间隙高度丢失,与术前相比大于10%;形成肉眼可见新生骨赘或原有骨赘增大;前纵韧带钙化[2]。

MIR 片观察:在T2加权像上采用Miyazaki等[3]的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观察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

Ⅰ级,髓核强度呈高信号、髓核结构均一白色、髓核和纤维环分界清晰、椎间盘高度正常;Ⅱ级,髓核强度呈高信号、髓核结构白色带有灰带区、髓核和纤维环分界清晰、椎间盘高度正常;Ⅲ级,髓核强度呈中等信号、髓核结构颜色不均灰和黑混杂、髓核和纤维环分界不清晰、椎间盘高度正常或降低;Ⅳ级,髓核强度呈低信号、髓核结构颜色不均灰和黑混杂、髓核和纤维环分界消失、椎间盘高度正常或降低;Ⅴ级,髓核强度呈低信号、髓核结构颜色不均灰和黑混杂、髓核和纤维环分界消失、椎间盘高度塌陷。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随访结果分组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本组237例术后随访2.6~13年,平均6.8年。

手术节段均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发生相邻近节段明显退变120例(50.6%),其中伴有相邻间隔节段明显退变者17例(7.0%)。

相邻间隔节段退变明显少于相邻节段退变(P<0.05)。

单纯头侧相邻节段退变69例(57.6%),单纯尾侧相邻节段退变11例(9.1%),头、尾侧相邻节段均发生退变40例(33.3%)。

头侧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尾侧邻近节段(P<0.05)。

单节段融合发生相邻节段退变27例(22.5%),其中6例(5.0%)需2次翻修手术。

双节段融合发生相邻节段退变55例(45.8%),其中11例(9.1%)需2次翻修手术。

三节段融合发生相邻节段退变10例(8.0%),需2次翻修手术。

各组间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主要包括相邻椎体退变、间盘退变、椎间不稳甚至椎体滑移、生理曲度的异常改变及继发出现的后纵韧带增生肥厚、椎体前后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黄韧带肥厚及钙化等。

其发生的机理主要是,颈椎节段性融合后,颈椎活动度将发生重新分配,邻近节段的活动度明显增大,其累积效应不可避免地促使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或原有退变的加重。

Schwab等[4]在对人体标本的下位颈椎融合中发现,在相同的活动范围内,与椎间未融合的标本相比,融合相邻节段发生了明显的过度活动,这种过度活动可明显加快相邻间隙的退变。

因此,应力集中是颈椎节段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主要因素。

年龄因素对融合后相邻节段加速退变有明显的影响,相邻节段已有退变者发生率可达36.7%,而小于55岁者仅12%。

因此,术前颈椎已有的畸形和病理变化,也明显影响相邻节段退行性疾病的发生[5]。

颈椎节段融合后,引起相邻节段补偿性的活动增加,融合节段越多,补偿性的活动就相对越大,长时间超负荷活动,导致融合区邻近节段退变或不稳,融合节段越多,邻近节段退变越快,程度越重。

颈椎屈度与间盘内压增高密切相关,前屈度越大,椎间盘内压越高。

初次手术如果颈椎生理曲度不能得到恢复,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所依赖的多种因素,如颈周肌群的协调、相邻部位韧带和椎间盘的弹性等将发生变化,发生平衡失调,可以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加速其退变过程。

放射学上表现为椎间盘变性或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或小关节骨质增生、节段性失稳或滑脱。

其发生率由于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融合节段的水平及数目的不同,以及随访时间的不同,国内外对相邻节段退变现象发生率的报道也不相同,因而目前很难得出确切的发生率。

Katsuura等[6]报道的42例颈前路融合术后9.8年的随访结果,有50%的病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表现。

Kulkarni等[7]报道了44例病例行颈前路一或两个节段融合术后,比较邻近节段与邻近节段比邻的另一节段的退变情况,发现邻近节段退变明显加速,且有75%的病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

国内王义生等[8]报道346例中,发生邻近节段明显退变的156例(45.1%)。

Hilibrand等报告了374例因颈椎病行颈前路融合术的长期随访,最长随访21年,发现邻近节段病变出现症状的年发生率为2.9%,术后10年有25.6%的病人出现邻近节段病变。

上述研究仅仅是影像学的改变,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或者轻微症状,并不需要手术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