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的着手点、着眼点和着力点
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
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着眼点入手。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呈现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精心设计和合理呈现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梳理性和实用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设计一些启发性、拓展性的教学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课外调研法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组织,明确的讲解和指导,合理的互动与反馈,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动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平台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和反馈的有效性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进步。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还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目标和路径,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评价和反馈过程,加强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着眼点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确定的四个着眼点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教师备课的最大困扰;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的普遍感受。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上的确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以为,面对具体的课文,要确定并学习有效知识,可以从下列这些方面着手。
1、着眼于单元目标。
教材每个单元开篇,都有一个单元提示。
编者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总的说明。
这种说明是对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或主题后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即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之后,能干些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在能力上能有怎样的提升的期待。
因此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应围绕这个总目标来确定。
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内容安排也应围绕这个总目标来确定。
这样就能抓住每篇课文“教什么”的大方向。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单元的开篇写道: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概括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锁定了这个总目标后,无论是教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还是教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围绕这个总目标。
2、着眼于文体特点。
选入教材的都是一些典范性和典型意义的文章。
课文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但作为教材,并不要求把每一方面都教给学生。
如九年级下册的《智取生辰纲》,有江湖内容、有民俗内容、有正义、邪恶,有智慧愚钝、有劫富济贫,有农民起义,那么,这些都需教吗?显然不是。
《智取生辰纲》的典范性在于它的“叙事艺术”,它是一篇小说,那么我们确定教学内容就按小说的教学特点来教。
分析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
又如《愚公移山》教参是把它当作寓言,那么我们就按寓言的教学方法教,体会其寓意。
3、着眼于学生的学情语文课要考虑的学生需要与训练的语文能力。
即学生在读这篇课文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以文学作品为例,一般来说,学生读一篇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读不懂”,另一种是读懂但“不喜欢”。
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
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1. 问题导向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它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过程,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时,着眼点之一就是如何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利用教学案例、情境分析、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动手实验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如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时,着眼点之二就是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用实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动手实验、实践操作、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科整合的核心问题:如何促进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学习者的兴趣点、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多个因素。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基本点”和“着力点”,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基本点基本点是指教学内容中必须要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基本点可以让学习者掌握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础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基石,也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在选择基本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
2.体现整体思维。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课程的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3.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技能。
4.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
二、着力点着力点是指教学内容中需要突出的部分,强调的知识、技能和思想。
它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教学内容的亮点和精华所在。
1.体现难度和价值。
教学内容的着力点应该体现难度和价值,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符合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的着力点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教学特色。
教学内容的着力点应该体现教学特色,凸显教师的教学重点,以提高教学效果。
4.具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着力点应该具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进行选择,以实现最大效益。
综上所述,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做好基本点和着力点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选择基本点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着力点是锦上添花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适时地将教学内容中的基本点和着力点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
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三个着眼点
在设计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核心问题需要我们着重关注和解决。
下面我将提出三个着眼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第一个着眼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设计和调整课堂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和项目驱动学习等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学习样板和个别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第二个着眼点是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考虑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知识的层次性等因素,并将其分解为具体、可衡量和可达到的小目标。
我们还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环境相结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际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个着眼点是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个良好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顺序、时间和节奏,并确保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良好营造。
我们还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与合作,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关注这三个重要的着眼点,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程度。
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需要明确其“基本点”与“着力点”。
一、“基本点”1.贯彻“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量身定制满足学生需要的教材内容和策略。
应该将学生的认知方式、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考虑进去,找到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遵循“目标导向”的原则。
明确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首要任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结构等因素,结合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需要审慎,必须围绕实现教育目标,打造与教学目标完全契合的内容体系。
3.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需要为学生提供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时效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以及理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尊重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的要求。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尊重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的要求,不去操作的限制,适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合规、安全、科学。
二、“着力点”1.注重核心基础知识的学习核心基础知识是学科中根本的、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内容的必要基础。
教学中着重强化核心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效提高至关重要。
2.挖掘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挖掘学科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对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中需要着重打造拓展性的知识点,引入新颖的观点和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注重应用和实践注重应用和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才能和潜力。
4.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反馈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反馈,教学设计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断寻求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更快的获得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
大单元教学的三个着眼点
二、内容整合设计
内容整合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整合相关知识点的顺序和结构, 形成符合学生需要的内容体系。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知识点往往是孤立的、零 散的,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而内容整合设计可以将知识点有 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
如何进行内容整合设计呢?首先,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确定教学 主题和核心概念。接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整合相关知识点,注 重知识的内在和逻辑关系。同时,设计学习路径和教学流程,以引导学生逐步深 入探究。最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一、目标导向设计
目标导向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在教 育领域,目标导向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 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根据目标设计的学习活动可以针对性地培养 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何根据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呢?首先,需要分析课程目标 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 容,注重跨学科整合和知识迁移。同时,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探究、讨论、 案例分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 习活动设计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着眼于教师的特长
特长是一个人最鲜明的个性特点。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特 长,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作为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 价者,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大单元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因此,大单元教学应着 眼于教师的特长,要求教师能够静心思考——整合学习内容、潜心研究——改进 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三个重要着力点
教学设计的三个重要着力点在教育领域中,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在准备课程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可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和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教学设计并不仅仅是课程的大纲和教学材料的整理,它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并重视的三个重要着力点。
第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们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例如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和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话题和案例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第二个重要着力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背景知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可以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个重要着力点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
教师们可以使用讲授、讨论、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教育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
通过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三个重要着力点分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师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灵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着手点和着力点
!!!高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 着手点和着力点"甘肃省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雷忠兴数学探究的目的在于知识的建构&观念的形成和方法的领悟!对于!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国内相关研究对其有着多种理解和定义#但无论如何解释#始终都需牢牢把握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类似于科学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当特定到数学这门学科时#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知识#学会科学地学习!新课改风向标下#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备受关注#其必然性显然已成共识#但如何开展呢(笔者认为#基于数学学科特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如下%一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 设疑引路探究性学习主要强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展#经历完整的科学研究#实现再发现和再创造#从而这个过程是开放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实施的核心#是开放式学习活动开展的依据!教师只有准确了解学情#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合理而有效的问题#通过设疑来引路#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设疑引路是探究性学习应该着重考虑和关注的首要问题#是教师设计探究活动的着眼点! 一 设疑于导入处作为一节课的开场#课堂导入意义重大#课堂导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导入处设置问题#巧妙设疑来营造一种激活思维的氛围#从而让之后的探究性学习更有效!案例 !函数及其表示问题"%某物从静止状态开始从高空D ))*自由下落#其下落位移"))*和下落时间$)(*间的近似关系式是"##!+$!!若该物下落!(#则此时下落位移是多少(问题!%下表为几个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气压-"*$-9*!$"!*!!*$!*"*!*沸点-^7""**"!""$!"0+)"*表中两个变量间有何关系()!*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以上问题有何特点(设计说明%当课堂导入跳出单一的学习内容层面#设计出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时#不仅能还原数学本来面目#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学生最佳的探究性学习状态#这显然有助于扭转教师过度牵引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案例"中#教师设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探究欲#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从而使探究性学习真正发生! 二 设疑于疑难处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思维的浪花#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极大的热情向着知识的深层次探索#强有力地调动大脑内储存的所有信息#从而让探究活动灵活而有效!因此#教师应设疑于学生的疑难处#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深入探究的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充分调动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性思考和创造性探究!案例 !设函数"#$#2)!:/"*$!2:)*&:&"*恒为正值#求$的取值范围!学生由于思维定式易产生以下错解%由 #*!/#(-$*#可得!/槡'!$:$!2槡'!!若取:#"*#则有 #"+!/#*#*#显然与"#$#2"+$!2"*#*矛盾!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想必你们都听说过!反客为主"的典故吧1)学生开始小声讨论*师)拾级而上*%我们可以对该函数变形#得出"#)!$!2"*:2$#/$!)*&:&"*!生%哦#我明白了..设计说明%教学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需要教师以高超的教学技艺#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助力!在案例!中教师巧妙设疑#启发学生去质疑和研究问题的深层结构#使其透过问题的表象看清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意义!!设疑于重点处数学的抽象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高中数学中有些概念和定理艰涩难懂#倘若教师能针对这些教学重点巧妙设疑#创设矛盾#诱导学生发现&探究和交流#"%教育纵横名师论坛!!!!!!!!!!!!!!!!!!!!!!!!!!!!!!!!!!!*!"年+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高中!!!则可以激励他们积极探疑&主动释疑#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二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手点 学法指导操作&思考和应用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环节#还是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依据!教师只有从日常的教学实践开始给予学生精确的学法指导#准确指导学生去!做"&去!思"&去!用"#才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学习上的准&精和简!因此#精确而有效的学法指导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手点!案例 !任意角问题"%黑板上的模型正是闹钟上的当前时间#若此时快了"*分钟#你觉得该如何校对(若慢了"*分钟呢(若慢了"小时"*分钟呢()展示纸质的钟表模型#并将其固定于黑板上*问题!%刚才的演示和问题中均出现了一些角#你觉得这些角和已学的角哪些不同之处(你可否给出它们的数学表征()--5展示东京奥运会中中国跳水运动员的跳水片段&传动中的机械齿轮&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等*问题'%根据上述例子#可以发现现有的角的范围已经无法区分某些现象#所以需要将!角"的范围进行扩张且给予其新的定义#你们觉得该如何更加科学地给出定义呢(请分组讨论并谈谈你的想法!问题#%上述的钟表实验#对于拨快和拨慢"*分钟这两种情形#分针旋转的角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问题$%试着在白纸上画出以下度数的角%#$6#/+*6#/#$*6!问题1%"当需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任意角时#该如何规定才能更加合理方便呢(#思考并说一说#角的终边所在位置有哪些不同的类型(问题0%"试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6##*$6#/'"$6的角#并找一找它们有何共同之处!#和#$6的终边相同的角共有多少(这些角在数量上和#$6相差多少(&所有和#$6角终边相等的角)包括#$6角*#可构成一个集合)#请试着运用描述法表示)!设计说明 通过情景设置进行铺垫#让学生亲眼去看&亲手操作#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创造欲望!之后通过主动思考去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让数学概念自然生成!整个过程中#学生借助画图过程感知象限角的概念#在实践操作中亲身体验#在合作讨论中有所领悟#不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三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力点 多重历练课堂教学中的多重历练是指为实施探究性学习#围绕特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经历猜想&讨论&总结和综合等多重历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多重历练是学生主动探究的依据#指引和调节学生建构知识和完善认知体系!因此#经历多重历练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着力点!案例 !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据(8#("S 8/"与)8#("2(!2.2(8这两个公式#可以得出什么(学生经过猜想和思考很快得出结论)8#("2("S 2(!S 2.2("S 8/"!!"问题!%已知等比数列(8的首项是("#公比是S #试求)"#)!#)'#)8!学生经过思考后#易得出)"#("#!#)!#(")"2S *#!&)'#(")"2S 2S !*!!'问题'%'式和"/S '#)"/S *)"2S 2S !*有何关系(问题#%)"*当S ("时#'式还可以转变成)'#!!))!*倘若也将)"#)!转化为)的形式#可得)"##!*)!#!!+)#*根据)*+三个式子#设当S ("时#猜想)8#!!,问题 试着推导,式#并推导当S #"时)8的公式!设计说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并及时放手#让学生积极猜想&推导和证明#感受思考的过程#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知识在探究中清晰而深入#思维在思辨中锻炼而升华#进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慢中求悟&探究推导&自然生成的过程!所以#课堂上教师需着眼于设疑引路#着手于学法指导#着力于多重历练#从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条件开始#以准确把握具体学情#促使探究性学习的有序实施!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真正有效提高核心素养!#%!*!"年+月!!!!!!!!!!!!!!!!!!!!!!!!!!!!!!!!!!名师论坛教育纵横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选择教学内容是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本文将从“基本点”和“着力点”两个角度,分别探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基本点”1、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之一。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来自可靠来源的权威材料,避免误导学生或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掌握教学内容的核心精髓和理论知识,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这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之一。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程度和学习需要,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案例或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3、教学内容与学科培养目标相符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培养目标相符,也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之一。
学科培养目标是学科教育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指标,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学科培养目标,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
二、“着力点”1、突出重点,凸显核心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着重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核心,通过比较、分类、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概念思维图、信息卡片、案例分析和问题导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注重实践和应用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将学生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实验、案例分析、项目策划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
3、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教学趣味性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以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教案、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可以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和“着力点”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的,能够指导教学行为的重要内容和重点。
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教学内容的“基本点”是指教学设计中应该包含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内容,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构建学科体系的基石,是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的基本依据。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时,要确定学科的基础知识范围,包括概念、原理、定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框架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的“着力点”是指教学设计中应该突出强调的重要内容和重点考核内容,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掌握的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是为了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和掌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成绩。
1.重要内容重要内容是教学中需要突出强调的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知识、理论、技能和方法等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时,要确定学科重要内容的范围,包括教材中明确指出或学科内涵重要的内容部分,确保学生能够特别关注和重点掌握。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和“着力点”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3.基本点和着力点相互促进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和“着力点”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基本点的掌握是着力点学习的基础,着力点的突出是基本点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使它们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023届高中语文教学提升: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教学的三个着眼点
高考语文教学提升: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教学的三个着眼点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教学与传统的单篇精读精讲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这给一线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如果教师们能多着眼于“整合”“支架”“语言”三点来思考,将会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讲究单元整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可见,“整合”是统编版教材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
相较于传统的围绕知识点展开的教学方式,统编版的“整合''则是以整体性学习建构核心概念。
一个整合好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最终形成成果、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
那么,有哪些地方要整合,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其一,要关注课堂内外的整合大单元教学必须把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
课前,老师要提供资料包和支架组织活动,学生要自己动手查找资料。
课后,教学要有评价检测,结果要有可视性。
第三单元收录了四篇外国小说,分别是《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
既然是节选,想要完整地去理解文本,必须要通读整本书。
因此,课前延伸可以试着开展两项活动:“走进大师'"'走进整本经典”。
“走进整本经典“需要延伸到暑假的阅读活动中。
课后延伸上,除了每一堂的课后检测,也需要大单元的收束性活动,比如开展“致敬经典,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书评”等活动来落实。
其二,要关注单篇和单元的整合单篇选文与大单元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大单元是整体,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单篇选文是局部,是大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单篇选文教学的选择点应该有大单元教学来统整。
大单元教学包含一些大概念,而大概念多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点”,而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兴趣,则是教学内容选择的“着力点”。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来讨论一下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确定的。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选取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避免内容过难或者过简单,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考虑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选择最新、最适合的教材和资料,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顺序,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分步骤。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前提,只有确保这一点,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扎实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除了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只有当教学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要。
只有当明确了这些基本点,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来谈谈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兴趣。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
那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基本点”和“着力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 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根本指导。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选择符合目标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确保所选择的内容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实际水平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考量因素。
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避免过难或过简单的内容,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 教学内容要贯穿课程整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课程整体结构密切相关。
要从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顺畅的教学过程。
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避免内容的重复或割裂,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4. 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选择教学内容的“着力点”1. 注重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核心知识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着力点。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学科核心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打好学科基础,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选择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着力点”
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教学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基本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
基础、最重要的点,它是学生学习的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础,就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框架。
着力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所需重点关注和加强的点,它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瓶颈,需
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引导。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和着力点,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
选择。
下面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学科为例,分别简述其基本点和着力点。
一、语文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基本点是培养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阅读方面,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在写作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
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交流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
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如地进行言语交流。
二、数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面临着数学题的挑战。
选择数学教学内容的基本点
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思维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抽象思维,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浅谈单元整合教学的着眼点
浅谈单元整合教学的着眼点摘要:单元整合教学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将所有的学习内容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在备课时应从整体出发,注意内容间的联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发挥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关键词:单元整合语文教学着眼点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按照专题组织单元、选编课文,围绕主题安排各项学习内容,前后学习活动互相联系,每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特点是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单元的各部分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同时因为其实践性和拓展性,极富有吸引学生参与的魅力。
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整体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的教学效果,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
一、整体把握、充分体验单元整合教学遵循“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的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学”。
以单元开头的“导语”部分为切入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训练的内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收集相关资料,为各科学习做准备。
“部分体验”指分课或分块学习。
该环节是一个“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学习活动过程。
它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学习需要(如:或利于训练朗读的,或利于检测学习的、练习口语交际的,或利于启迪心智的,或利于丰富想象的,等等)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
单元教学设计的着手点、着眼点和着力点
单元教学设计的着手点、着眼点和着力点——以《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单元教学的着手点——单元教学的内容和学习条件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学习条件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1、实际背景分析该单元选自人教版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早在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就发现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探照灯反射镜是抛物线绕其对称轴旋转形成的抛物面;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线是双曲线,……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内圆锥曲线也有重要的应用。
圆锥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及其特性。
2、数学视角分析《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中学数学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推广与延伸,是运用坐标法从代数的角度来研究圆锥曲线性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圆锥曲线的性质,先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曲线的方程,把几何的形与代数的数通过这个关系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数的运算来解决形的问题,达到数形统一,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于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研究,延续了必修课程《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图形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来研究他们的简单性质,进而利用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3、课程标准视角分析(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在本部分内容中,延续了《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思想,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来完成圆锥曲线的学习,教师通过圆锥曲线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了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经历直观感知,定义、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基本过程,感受坐标法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法的思想。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基于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平面向量”为例
基于学业质量水平的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平面向
量”为例
胡蓓蓓
【期刊名称】《数学教学通讯》
【年(卷),期】2024()12
【摘要】高考是高中学习的终结性评价,从高考中看考查要求,看学生反映,看运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再结合课程标准、学情,分拆到新课教学中,制定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使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单元目标共同作用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实“学科育人”.研究者结合高考要求以及任教学校的学情,以“平面向量”为例,参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的三个水平,对单元作业进行量化设计,并给出对应的作业设计模板.
【总页数】4页(P50-52)
【作者】胡蓓蓓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着手点、着眼点和着力点r——以"平面向量"单元教学设计为例
2.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初探——以“平面向量”复习课作业为例
3.例谈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框架和要素——以《平面向量》单元为例
4.“双减”
政策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实践——以“平面向量”复习课作业为例
5.“大单元设计”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学设计的着手点、着眼点和着力点——以《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单元教学的着手点——单元教学的内容和学习条件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学习条件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1、实际背景分析该单元选自人教版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科研、生产以及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早在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就发现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探照灯反射镜是抛物线绕其对称轴旋转形成的抛物面;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线是双曲线,……现代航空航天领域内圆锥曲线也有重要的应用。
圆锥曲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及其特性。
2、数学视角分析《圆锥曲线与方程》是中学数学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研究圆锥曲线的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推广与延伸,是运用坐标法从代数的角度来研究圆锥曲线性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圆锥曲线的性质,先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如何建立曲线的方程,把几何的形与代数的数通过这个关系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运用数的运算来解决形的问题,达到数形统一,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于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与方程的研究,延续了必修课程《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方法,通过图形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来研究他们的简单性质,进而利用坐标法解决一些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
3、课程标准视角分析(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在本部分内容中,延续了《必修2》中研究直线与圆的方程的思想,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来完成圆锥曲线的学习,教师通过圆锥曲线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了椭圆方程及性质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及性质,经历直观感知,定义、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基本过程,感受坐标法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法的思想。
(2)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这是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牵涉到数和形的结合问题,这里有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方程)表示,运算求解,数学建模等,通过这些方法在学生学习中的运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圆锥曲线几何性质在现实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某航天器的运行轨迹方程问题,确定生源的问题,等等。
另外,在解决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对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这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前面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用适当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巩固“四基”,发展思想。
在学习中,仍然要以基础知识的夯实为主,让学生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几何性质,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技能,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
在此基础上,体会数学结合思想、类比思想(研究双曲线和抛物线方程、性质时类比椭圆的进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在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有关问题时,要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提高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学生直观感知圆锥曲线图形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做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图形,利用动态演示来帮助学生观察学习,例如对离心率的教学,通过演示椭圆的变化来让学生认识离心率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影响。
4、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圆锥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
2、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了解双曲线的有关性质,特别是渐近线的性质以及渐近线与离心率的关系。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处理。
4、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如何求点的轨迹方程问题。
5、体会坐标法与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抽象出圆锥曲线标准方程时坐标系的建立问题;2、圆锥曲线性质的应用问题;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问题的解决;4、轨迹及求轨迹方程问题;5、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解析几何问题。
5、教材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注意知识内容的衔接。
必修《数学2》中的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以及选修2-1(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与方程,系列4中的“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共同构成了经典的解析几何内容,教学时,应该注意这些知识的衔接,把圆锥曲线的教学放在整个解析几何内容教学中通盘来考虑,如课标中对椭圆的要求是“理解”,对双曲线的要求是“了解”,而抛物线的内容理科要求“理解”,文科要求“了解”,这些要求应该落实好,最好不要超越,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从研究直线与方程、圆的方程的方法入手,充分利用坐标法,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和统一定义不做要求,对非标准形式的圆锥曲线方程也不作要求。
在教材中,对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都是在习题当中给出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及非标准形式的方程,在教材中是以“阅读和思考”的方式给出的,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外延伸学习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可补充这样的教学内容,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大教学的难度。
(3)关于曲线方程和函数与图像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是不同的研究对象,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在教材中,安排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是抛物线”。
即可以从函数的角度来研究抛物线的性质,也可根据其几何特征来研究其性质,而图像可以是函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曲线的表现形式,这里可以利用配方把二次函数变成224()24b ac b y a x a a -=++,再移项便得2214()()24b ac b x y a a a-+=-,不是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很相似吗?这样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
单元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析在课程标准当中,对《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目标做了如下规定:(1)圆锥曲线:① “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的知识来自于现实生活,又作用于现实生活,而圆锥曲线在实际生活中有更多领域的应用,因此,让学生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程学习的求知欲望。
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它们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及简单性质”。
这里重点是利用坐标法,根据椭圆、抛物线的定义,从图形的几何特征出发,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研究建立椭圆、抛物线的方程,再从方程出发结合图形来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简单的应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双曲线的有关性质”。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双曲线的要求相比椭圆和抛物线有所降低,属于“了解”的范畴,仿照椭圆方程及性质的研究可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及相关性质。
④“能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实际问题”。
传统上讲,主要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也会出现圆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研究的方式可借助直线与圆的研究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方程思想,有必要说明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补充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⑤“通过圆锥曲线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当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中运用尤其突出,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借助直观来解决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
(2)曲线与方程“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对曲线与方程的概念,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也比较抽象,因此,要求通过实例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
根据以上目标规定,还得注意以下两点:(1)要会根据条件求椭圆、抛物线及双曲线的方程,在有关圆锥曲线性质的应用中,要去强化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能力方面,要引导学生善于使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它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
(2)主要让学生在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过程中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在建立圆锥曲线方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情境抽象出一般规律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作用与价值,经历“坐标法”使数学的“形”和“数”有机结合的过程,体会人类研究数学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数学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单元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单元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视角的分析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经典内容,它的教学必须结合实际背景来展开。
(1)通过直观展示来介绍圆锥曲线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充分利用坐标法,利用直观感知、研究特征、建立方程、研究性质的思路解决学生学习椭圆的知识问题,再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双曲线与抛物线的知识学习。
(3)利用解析几何的特点,将“形”与“数”结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圆锥曲线知识当中得作用,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去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
(4)运用好问题教学法.发挥教材例习题的作用,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圆锥曲线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形成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整理方法的使用.教材中有很多轨迹问题在椭圆与双曲线中是对应出现的,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到两定点的连线斜率之积是定值的问题,圆锥曲线第二定义的问题等。
(6)使用好探究教学法.在圆锥曲线当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解决,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材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生在数学《必修2》中学习了直线与方程、圆的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初步知识,里面介绍了坐标法建立直线与圆的方程的过程,学生了解了利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这里学习圆锥曲线是学习圆的方程的延续,可以借助学习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推进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说明在方法上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
2、学习者的思维特质:在学完高中数学的全部必修课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数学学习的基础基本形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这时候让学生去探究学习圆锥曲线的有关性质就有了一定的思维支撑。
但是学生的思维的创新性和批判性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在圆锥曲线的大量探索性问题面前,需要老师进行更多的引导。
3、学习者的运算求解能力不一定适应这部分的学习。
在圆锥曲线的学习中,学生要有较好的计算处理能力,特别是对解方程的要求比较高,在学生以前所学的解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难以适应这里的解方程,因为很多涉及到二次方程组,从实践中看,学生这方面有问题,特别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时候,计算最容易出错,学生对含参的方程组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感到很麻烦,教师应在学生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基础上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