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思维之道 —— 重复和对比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24章经之结构重复对比充实

高考作文24章经之结构重复对比充实

高考作文24章经之——结构.重复.对比.充实第四章结构——起承转合,是最优框架如果说,讲文章体式,是在用“分析”的思维在讲,那么,我这里有说的一个词——结构——就是用综合的思维在讲。

这里的问题是,虽然文章可以有不同的体式,但是可不可以有相同的结构呢?请让我回答:有。

当代写作学巨擘马正平教授研究发现,文章的最优结构框架是就“起——承——转——合”。

当然,这个最优框架只是一个“经典结构”,在这个“经典结构”之外还可以有其他一些变体。

现在,请让我用最优框架说来解释不同的文章体式的结构。

1.叙事类:起——故事的开头——可以是顺叙式,也可以是倒叙式;承——故事的经过——这是故事的最主要部分,包括发展和高潮部分;转——故事情节反转——这是故事出乎意料的部分;合——故事结尾——如果开头是倒叙式的,就与开头形成呼应。

譬如《孔雀东南飞》的结构:起——夫妻感情很好,婆婆却不满意;承——兰芝主动请求被遣回娘家;转——再嫁过程中却出乎意料的自杀;合——人们把夫妻俩合葬,以象征夫妻再团圆。

但是,叙事类的框架也可以省略“合”,从而形成“起——承——转”的格式,这样就使故事更具出人意料的效果。

譬如,河南考生的《刘处长的发型》:起——刘处长退休了,头发又浓又黑,像个年轻人;承——老伴建议留个教授型的大背头,以表示告别官场;儿子儿媳见后,却又认为太落后,硬是让其剪了一个新潮型;接着,刘处长又被女儿劝说理了一个内涵型的小平头。

转——文章最后,在生日宴会上,刘处长突然亮“和尚头”(这一次是自己做主的)。

2.议论类:起——开门见山(呈现文章结论或表态),或引出话题——也叫提出问题部分;承——分析部分,一般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等;转——辩证分析——即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从而得出一个与前文看似相矛盾的结论;合——结尾,强调分析的结论——如果是开门见山式开头,就形成了首尾呼应。

譬如,北京考生的《不诚不信不为过》的结构:起——提出观点: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可以不讲诚信;承——分析在战场、商场等方面,不诚不信有其重要意义;转——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讲诚信;合——结尾强调,在特殊的场合,不诚不信不为过。

重复与变化二元思辨作文素材

重复与变化二元思辨作文素材

重复与变化二元思辨作文素材当一个人需要关怀,就像你思考如何写重复与变化二元思辨作文素材时,需要别人向他伸出援手,付出爱的时候,却没有人理睬他,那么,他有多痛苦啊!就算你家财万贯,事业有成,有着天使脸孔,却不愿为一些需要一点点帮忙的人送出关怀,那又有何用就算你拥有世间财富,丰功伟绩,花容月貌,但走到哪里别人向你投来异样的眼光,这眼光不是羡慕、赞许,而是嫉恨、厌恶。

助人为乐,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每当我们帮忙别人的时候,别人开心的笑了,而你的心里,也会有一束阳光照射进来。

我爱这大片的绿色,爱这无言的生命,爱这一切美的事物。

也唯愿生命中多些这自然之美,在繁杂的人世间不要太苦,在埋首工作之余莫忘欣赏一下身边的风景。

这场暴雨是那样的突然而又凶猛,刚刚还是毛毛细雨,一会儿就是乌云密布,闷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暴风雨的前夕总是宁静得让人可怕,的确,暴雨之前连声闷雷也没听见。

终于,这场暴雨在沉默之中爆发了。

知了声声,昔日叫的多欢呀!可如今一个个在树上唉声叹气;榕树的叶子昔日多精神呀!可如今一片片垂下了头;太阳昔日多慈祥啊,可如今一点一点向我们散发恶意,外面的世界一片火热,那虫子也不敢轻易踏上这片热土,唯恐自己成为熟食。

而那些花朵一个个低下自己高贵的花苞而那家家户户都躲在屋子里,不敢踏出一步,而我亦如此。

当我们拥有了精妙的语言技巧,高超的驾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就拥有了现在我神采飞扬书写重复与变化二元思辨作文素材时候的才华,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

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只能信赖于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滋润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读书,只有多读书我们溶于社会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倍功半。

与书为友吧!因为读一本好书就象严冬里遇到了炭火,它会以无私的自信给你燃起澎湃与激情。

高中作文语段训练指导及典范例段评析反复对比

高中作文语段训练指导及典范例段评析反复对比

高中作文语段训练指导及典范例段评析反复对比【训练项目】反复对比,剖析事理。

【典范例段】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就要让乐观的旗帜永远飘扬。

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优秀。

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悲观的影子;从优秀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

悲观的人,即使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乐观的人,即使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更无量。

因此,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中,我们要选择乐观,要让乐观的大旗在我们的桅杆上高高飘扬。

(《让乐观的旗帜高高飘扬》)【简要评析】摆事实讲道理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

不少同学在选择论证方法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例证法,有的同学甚至除了例证法,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展开一个段落。

例证法固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有时我们可能找不到合适的事例,或者即使能找到,但篇篇如此,段段如此,每次作文,都是一段举一个例子了事,也难以改变平庸单调的作文面貌。

只有熟练掌握引证、喻证、假设、对比等常用技法,并且具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的强烈意识,才能在考场上文思泉涌,左右逢源。

上面这个例段,分论点是提倡乐观的生活态度,作者没有列举苏轼屡遭贬谪,依然高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等事例,而是把乐观和悲观联系起来,正反对比,双管齐下,反复比较二者的不同结果,鲜明而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这种抽象说理的方法运用得当,不但没有空泛议论的毛病,反而能充分表现我们的思维深度和语言机智,以精彩的警句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

【参考阅读】宽容、理解是人间最好的“润滑剂”。

宽容是长者式的,刻薄是小人式的。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宽容的出发点是无私,刻薄的出发点是自私。

宽容的人宽容的总是别人,对自己却从不宽容,他们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考试作文重点突破第一法 ——突出中心之法:字面重复点

考试作文重点突破第一法 ——突出中心之法:字面重复点

一、方法例说当高考作文不再进行分项评分,而改作分级评分之后,紧扣中心作文在高考应试作文中再次显示出它左右分数的巨大作用。

从2000年首次分级评分的操作实践看,阅卷教师在考虑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时,总是把紧扣中心与否作为决定作文分数高低的第一衡量标准;就是在前几年的分项评分操作中,作文“跑题”所造成的分数损失,也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要惨重得多。

由此看来,在考试作文写作中,明确中心并突出中心,这是得分的关键。

那么,突出中心之法,便可以说是考试作文的根本大法。

如何突出中心呢?办法当然因人而异。

但从近两年高考作文的成功实例分析中,我们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形成某种共识。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突出中心的好方法——字面重复点题法。

所谓“字面重复点题法”,就是在文章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者所有段落的开头(有时也可在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先请看下面这个实例(1999年高考优秀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移植真善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首先想到的是移植真善美,让真善美融入每个人的心灵。

因为真善美是人间美之至,人间爱之至,人间乐之至,是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真诚移入记忆,让虚伪从记忆中消失。

记住朋友对你的真诚,这样你就会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对待别人,忘记世间的虚伪,忘记自己的利益,这样你便会坦诚而毫无私心地对待别人。

这世间需要这种真诚,愿所有人的记忆中永存真诚。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善良移入记忆,让丑恶从记忆中消失。

我们需要良知,需要一颗永远的爱心。

记住母亲的善良,天下就不会再有令人痛心的不孝子孙;记住老师的善良,校园里就不会有不听话的、不尊敬师长、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记住陌路人的善良,四海处处有朋友,流浪不再是一种凄凉。

我们需要善良,像冰心老人永存于我们心中,愿我们的记忆中永存善良和爱心。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万物之美移入记忆。

记住大自然的无限美景,当你看到被污染的河流,被毒死的天鹅,你就会痛心不已,就会自觉维护我们的环境。

重复与对比一一选择型高考材料作文的立意思维技术(1)

重复与对比一一选择型高考材料作文的立意思维技术(1)

重复与对比一一选择型高考材料作文的立意思维技术重复与对比一一选择型高考材料作文的立意思维技术重复与对比一一选择型高考材料作文的立意思维技术【吴炳忠】2017年高考作文的最大特点是选择性,选择怎样的关键词、名句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涉及立意的深浅、高下。

立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分数。

我在《面对高考作文题立论要素多元化,选什么》(海城思想化作文的2017-09-12 14:05)中,已经讨论过应该选择什么,今天,讲讲选择的思维技术。

重复与对比是马正平教授关于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马教授说: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在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在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

重复与对比的目的是展开文章主题,对文章主题感觉的强化。

我想,既然如此,我们把作文材料给的关键词、名句,看成是文章材料,其事实也是文章材料,选择材料去立意、确定主题,马教授说的原理不也非常好用吗?他说的是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材料的问题,反之,不是也行吗?因为高考作文要求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就意味着,先给了文章材料(当然是部分的文章材料,但是是主要的文章材料,或说核心材料),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与立意的本质就是如此,因为你一旦脱离作文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你就跑题了。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重复和啰嗦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重复和啰嗦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重复和啰嗦高考作文是每年高中学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考试之一,作文写作不仅要有准确的内容表达,还需要避免重复和啰嗦的写作方式。

本文将分享一些高考作文技巧,帮助考生提升写作水平,避免重复和啰嗦的表达。

一、深入思考,确立写作观点在写高考作文之前,考生需要深入思考主题或话题,明确自己的写作观点。

只有确立了观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避免在文章中反复陈述同一观点。

例如,如果主题是“现代科技的利与弊”,你可以先思考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并在开头明确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提供不同的例子或细节来支持你的观点,避免在正文中多次重复相同的观点。

二、合理组织材料,避免琐碎描述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组织和安排材料,避免过多的琐碎描述。

可以运用分论点和例证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归类并集中呈现,以避免重复和啰嗦的表达。

以“如何保护环境”为例,可以先列举环境问题的几个方面(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然后分别论述每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有条理,避免在不同段落中重复陈述相同的内容。

三、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为了避免重复和啰嗦的表达,考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丰富多样的词汇和句式。

通过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汇和具有变化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避免重复和啰嗦。

例如,在描述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使用多种形容词和副词,如“翠绿的树林”、“清澈的湖水”、“婀娜多姿的花朵”等,避免反复使用相同的形容词,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理性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废话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保持理性思维,避免冗长废话。

专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不要用大量篇幅来叙述一些与主题无关或者重复的内容。

要注意控制好段落长度和文章篇幅,避免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反复重复相同的观点或内容。

思考每个段落的关键信息和重要的论述,以剔除冗长废话,使文章更加紧凑和精炼。

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最后,考生需要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精益求精。

通过反复审查和修改,找出文章中重复和啰嗦的表达,并进行删减和修改,使文章更加凝练和有力。

如何运用比较和对照提升高考作文的对比效果

如何运用比较和对照提升高考作文的对比效果

如何运用比较和对照提升高考作文的对比效果高考作文是一项对考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考察,而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运用比较和对照可以有效提升高考作文的对比效果。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比较和对照来提升高考作文的对比效果,并给出相关的实例。

一、比较和对照的定义和作用比较和对照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同或不同之处进行对照、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较和对照有以下几个作用:1. 强化论点: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可以更好地凸显论点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增加说服力。

2. 丰富内容:比较和对照可以扩展作文的内容,提供更多的论证材料,使作文更具详尽和全面性。

3. 增加层次:通过对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感更强,结构更清晰。

二、比较和对照的运用方法1. 对事物进行全面对比: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选择两个或多个事物,对它们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

例如,在讨论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时,可以从经济、环境、人文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对照。

2. 分类比较法:将事物按照某种分类标准进行归类,然后对同一类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例如,在讨论手机品牌时,可以将各个品牌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然后对这三个类别的手机品牌进行比较和对照。

3. 对比论证法:通过对两个对立观点的比较和对照,对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证。

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实行强制养老保险时,可以比较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分析其优劣,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三、比较和对照的实例下面以高中生的学习习惯为例来演示如何运用比较和对照提升高考作文的对比效果。

学生A:每天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

学生B:经常拖延作业,玩手机、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占据大量时间,学习成绩下降。

通过对学生A和学生B的学习习惯进行比较和对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习效果对比:学生A通过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高效地掌握知识,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而学生B由于经常拖延作业,时间浪费在娱乐活动上,学习成绩下降。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突出观点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突出观点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突出观点高考作文技巧:对比与对照手法的运用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对照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观点更加突出、论证更加有力、语言更加生动。

本文将分析对比与对照手法的运用,并探讨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这两种手法来突出观点。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手法是通过对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进行比较,以凸显某一事物的特点。

在高考作文中,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亮点和张力。

首先,对比可以突出观点。

以“现实与理想”为主题,我们可以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凸显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差距。

例如在描述社会问题时,讲述现实中腐败与贪婪的现象,与理想社会中的公平与正义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观点。

其次,对比可以加深描写。

比如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将其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个性更加突出。

这种方法在描写小说或故事情节中的角色时尤为有效。

再次,对比可以增强感染力。

比如在抒情散文中,对比可以使情感更加丰富。

通过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冲击力。

这种手法在营造情绪氛围和吸引读者情感投入上具有独特的效果。

二、对照手法的运用对照手法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并列展示,以突出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

在高考作文中,对照手法能够帮助文章更好地进行论证和表达。

首先,对照可以帮助展示论证的逻辑关系。

当我们需要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时,可以将其与相对立的观点进行对照。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的优劣和合理性,使得文章论证更加明确有力。

其次,对照可以突出某一方面的优势。

比如在环境保护的议题中,我们可以将污染和清洁的环境进行对照,以凸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样的对照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某一方面的关注和认识。

再次,对照可以帮助引出观点或结论。

在引入文章的主题或结论时,可以通过对照来进行铺垫。

例如,在讨论教育的利与弊时,可以先对对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进行对照,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三、对比与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在高考作文中,对比与对照手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灵活运用这两种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巧用重复_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巧用重复_

让高考作文“有文采”的七大秘诀——巧用重复
一说到重复就常常想到累赘、罗嗦,但是恰当地使用重复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12)命运没有规律,就像自然界的风雨。

一场疾病,砸碎了她的大学梦。

她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了一个普通的专业,进了一家普通的小厂,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

(《平凡》) (13)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求索,也就选择了磨难;……几乎在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段阴影相伴相随。

(《选择》) 其中的“普通”“选择”使用了多次,从使用词语要参差错落的角度衡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在这里恰恰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在高考作文中,比较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还可以让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首先,比较的方法可以用于对不同观点或事物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先列举出要比较的两个事物,并分别列出其优点和缺点,然后逐一进行比较。

例如,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可以比较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优劣,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比较的方法可以给读者清晰地展示出不同事物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其次,分析的方法可以用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例如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去考虑。

通过分析不同的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对其进行评价。

比如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全面地了解教育问题的各个方面。

此外,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还可以用于论证观点。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子或者实际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当我们在写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时,可以选择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比较,从而说明道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要注意的是,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并不是单纯地列举不同事物或分析不同因素,而是要从中得出结论或者形成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和归纳,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到你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事物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使文章更加丰富和有力。

精品: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

精品: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

: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教学目的: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重点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设想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起、承、、合的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

参见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人大出版社,02年第一版)。

2.教学基本思路: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选择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演示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

即学——演——摸——用的课堂教学流程。

这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第二课时:当堂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备用;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训练例谈3.课件部分内容的打印稿,印成书面材料课后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思考、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二、学习赋形思维(课件展示)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

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死人的灵魂,去寻找一个肉身,将死人的灵魂附在这个肉身上,于是这个肉身就具有了那个死人的灵魂,完成了死人的重生。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合理运用比较和对比手法增强作文的论证力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合理运用比较和对比手法增强作文的论证力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合理运用比较和对比手法增强作文的论证力高考作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如何合理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增强作文的论证力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比较和对比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可以使作文更加有说服力。

本文将阐述如何合理运用比较和对比手法,以增强作文的论证力,从而在高考作文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解读题目在运用比较和对比手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只有确切理解题目,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比较和对比手法来增强作文的论证力。

因此,在审题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二、明确比较和对比的对象在进行比较和对比时,我们需要明确比较和对比的对象。

选择合适的比较和对比对象是增强作文论证力的关键之一。

比较和对比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也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我们可以从事物的特点、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对比,以达到更好的论证效果。

三、运用比较手法进行论证1. 对比事物的相同点在比较时,我们可以先论述事物的相同点,以扩展和细化论述内容。

通过对事物相同点的比较,可以使文章更加全面,论证力更强。

例如,当我们比较两种教育模式时,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或者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引出两者的相同点。

2. 对比事物的不同点接下来,我们可以对比事物的不同点,突出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事物不同点的比较,可以使文章更有层次感和凝练度。

例如,在比较两个不同的政策时,可以从政策实施背景、制定目的以及推行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突出其不同之处。

3. 总结比较论证的结果在运用比较手法进行论证时,我们需要总结比较的结果,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通过对比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力的结论,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加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1. 引出对比对象在进行对比论证时,我们首先需要引出对比的对象。

这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来实现。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方式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方式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方式高考作文是高中学业考试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好作文的写作技巧至关重要。

在高考作文中灵活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对比和对照的方式,以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和打动阅卷教师。

一、对比的方式对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对比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彰显观点的独特性。

以下是几种运用对比方式的方法:1.对比两个不同的观点在高考作文中,常常会出现需要论述某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情况。

你可以以对比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该问题的立场。

例如,当试题要求你讨论网络是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时,你可以对比网络的便利性和信息乱象,以及人们在网络上获得知识和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情况,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2.对比历史和现实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对比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分析问题。

你可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社会情况、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论证你的观点。

在写作时,要注意时态的转换,使用合适的连接词来链接过去与现在。

3.对比自然和人文对比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差异,可以更好地突出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类的活动相对照的方式,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

但要注意在写作中保持适度,不要过多渲染悲伤或夸张的色彩。

二、对照的方式对照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手法,在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对照的方式来突出不同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以下是几种运用对照方式的方法:1.对照正反两方面对一件事物或一个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照,可以全面地呈现该事物或问题的特点。

例如,当写一篇议论文时,要讨论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对照手机的便利和沉迷于手机的危害,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

2.对照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当你需要比较两个事物时,可以先列出两者的相同点,再列出不同点。

通过对照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个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重复与对比的作文

重复与对比的作文

重复与对比的作文《重复与对比》篇一在生活中,重复与对比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它们总是不经意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就拿每天上学来说吧。

每天早上,我都要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起床、洗漱、吃早饭。

这一套流程就像被设定好的程序一样,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早上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着熟悉的天花板,心里就想:“哎呀,又要开始这千篇一律的早晨了。

”那感觉就像复印机在不断地复印同一张纸,没有一点新鲜感。

可是呢,对比也在这其中悄然存在。

当我有一天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打破了这个常规,我才发现原来那些看似枯燥的重复其实有着一种别样的安稳。

那天我生病起晚了,匆匆忙忙赶到学校,整个人都是慌慌张张的,感觉一整天都不在状态。

这时我就想到了平时那些按部就班的早晨,虽然平淡,但至少有条不紊。

这就像是平静的湖水和突然泛起波澜的湖水对比,平静的时候你觉得无聊,可一旦不平静了,你又怀念那种平静的美好。

再说说学习吧。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是重复地做着练习题。

有时候我就觉得,这题做了一遍又一遍,有啥意义呢?就像一直嚼着没有味道的口香糖,索然无味。

但是啊,考试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考试就像是对平时那些重复练习的一种对比检验。

平时做的那些相似的题目,在考试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变化。

有时候看着考试题目,我就会想:“嘿,这不就是之前做过的那题改了个数字嘛。

”可有时候又会发现,看起来差不多的题,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别。

这就好比是双胞胎,表面看起来一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不同之处。

我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有一道大题看起来特别眼熟,我心里那个乐啊,就像中了小彩票一样。

我想这肯定是之前做过的原题啊,于是毫不犹豫地就按照记忆中的方法做了起来。

结果呢,做到一半就发现不对劲了,这题和之前做过的有个关键的条件不一样。

当时我就懵了,就像本来以为走在熟悉的大路上,突然发现前面是个大坑。

这就是重复和对比给我上的一课啊,不能仅仅依赖于重复的经验,还要注意对比其中的差异。

重复与对比写作赋型思维操作模型

重复与对比写作赋型思维操作模型

重复与对比:写作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四川/马正平一、什么是写作“赋形思维”?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主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

赋形思维这种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不是对文章主意的空洞直说,而是要通过若干能表达主意的材料,并将其组成文章结构,形成文章。

这样,文章的主意就赋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文体上去了。

这样,赋形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将主意变成材料、变成结构、变成文体的过程。

赋形思维的这个过程,就是维果茨基所讲的“形式架空内容”的艺术思维的过程,将“主题结构化”。

同样,赋形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结构主题化”的过程,这就是另一西方学者所讲的:“让形式模糊化”。

让材料、结构、文体浸透主题,读者在文章中看不到结构、形式,只感受到是文章的主题、主意。

这是文章写作的最高境界。

文章写作为什么必须进行赋形思维呢?近代写作理论家刘永济先生认为:“盖人情物象,往往深迹幽香,必非常言能应其妙,故赖有敷设之功,亦为玉者必须琢磨之益,绘画者端在渲染之能,径情直言,未可谓之文也。

”其实,写作之所以需要进行赋形思维,最根本的原因是形成文章主意的秩序,让读者产生强烈主题、主意的感觉、感受、印象,从而征服读者,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章功能。

因此,写作过程中,赋形思维既是写作行为的起点,也是写作行为的最终的目标和理想,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写作主题、立意彻底的赋形而已。

二、写作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一)“重复”与“对比”是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所谓思维操作模型、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就是每一个人的文章写作,他们的每一篇文章写作,都必须时时处处遵循的原则。

它既是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原理,也是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技术。

因此,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注意,它是写作课中必须学会的最一般的写作基本技术、能力。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

审题立意:利用“重复、对比”规律审多则材料作文题一一以“互联网+教育”作文题为例

审题立意:利用“重复、对比”规律审多则材料作文题一一以“互联网+教育”作文题为例

审题立意:利用重复、对比规律审多则材料作文题一一以互联网+教育作文题为例审题立意:利用重复、对比规律审多则材料作文题一一以互联网+教育作文题为例一、解说重复、对比规律重复与对比是赋形思维操作模型。

其目的是展开文章的主题。

重复是指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主题信息、性质、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构段、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程度。

对比就是指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主题信息、性质、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构段、行文,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的清晰度。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这个思想同样可以用来审题立意。

因为,我们可以把多则作文材料看成是语篇(文章),它同样会运用重复与对比,表现主题。

百度说,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审题立意步骤分析出每则材料的关键词及态度寻找材料中重复部分寻找材料中对比部分综合重复对比,发现主要矛盾依据主要矛盾,提炼出关键词,强化关键词理解依据关键词,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中心,突出中心写作三、例题分析性写作(50分)材料一:某语文老师在工作之余,创办了语文匠,在短短数月间,收获了数十万粉丝,并创办了全国最大最活跃的高中教师语文匠高中教师总,老师们在内谈论教研,交流心得,不亦乐乎。

对此,有人认为,该教师所作所为展现了其善于利用互联网+来扩大教学影响的一面,应该给予支持,也有人认为,该教师不务正业,没有专心教学,需要纠正错误做法。

材料二:对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有专家指出:一边是互联网+教育的荒漠,老师都还摸不着头脑;一边却是互联网的天堂,各式新鲜的教育方式正逐渐走进课堂。

材料三: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比较分析”

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比较分析”

高考作文常用思维方法之“比较分析”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有各种类型的比较,从结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具体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现象、本质、数量、结构、功能、过程、原因、结果等方面的比较。

这里把比较分为四类:第一,本质、现象均不相同,比如骄傲和谦虚这两种品质,这种比较可称之为对比。

第二,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比如鲁迅先生在《文学和出汗》中提到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历史论和梁实秋所宣扬的文学论“流传的便是好文学,不流传的便是坏文学”,这种比较可称之为类比。

以上两种只能说属于广义的比较。

第三,现象相同,本质不同,这就是所谓“同中有异”,比如自卑和谦虚。

将这两方面进行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有同”,比如自卑和自负。

将这两方面作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求同”。

下面进一步具体介绍:对比就是将两种不相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对照。

对比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臧克家的诗篇《有的人》,运用对比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和骄横。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之中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扼杀。

以上是章法修辞中的对比。

在语言表达中,对比的修辞手法,也有广泛运用。

比如“满招损,谦受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即是。

对比的修辞方法,实质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思维方法。

对比在议论写作中有以下作用:一是用于引出论点。

比如《夸夸其谈和实事求是》一文,开头便将二者的表现作了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褒贬感情,为提出论点作了铺垫。

二是用于提出论点(或作出结论)。

比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开篇点题,将“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和“反对自由主义”同时提出来,正反对比,使论点的表达鲜明而有力。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提升文章的连贯性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提升文章的连贯性

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提升文章的连贯性高考作文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考试,而如何提升作文的连贯性是考生们常常苦恼的问题之一。

对比与对照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增强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整篇作文更富有逻辑性和连续性。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高考作文技巧如何运用对比与对照手法提升文章的连贯性。

一、对比与对照手法的理论基础对比与对照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

它通过明确地对比差异或对照相似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在写作中,对比与对照手法可以用来对不同的观点、事物、现象或情感进行整理和展示,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连贯性。

二、对比与对照手法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1. 展示观点对比:在议论文或观点性作文中,对比与对照手法可以帮助明确不同观点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并逐步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可以对比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模式,分析其优缺点,最终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描述事物对照:在描写性作文或记叙文中,对比与对照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与变化。

比如,在描写四季变化时,可以对比春夏秋冬的特点,通过对照彰显每个季节的独特魅力。

3. 表达情感对比:在抒情作文或叙事作文中,对比与对照手法可以帮助增强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比前后的情感变化或对照相似情感的差异,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比如,在写友情时,可以对比朋友之间的共同经历与变化,展示出友谊的珍贵与深厚。

三、对比与对照手法的运用技巧1. 合理选择对比对象:对比对象应当具有相关性,能够突出文章主题。

避免过于随意或无意义的对比。

2. 清晰呈现对比内容:明确列出对比要素,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对比。

可以通过表格、图示等方式进行更形象直观的展示。

3. 合理安排对比顺序:可以按照递进、并列、转折等方式进行对比,使文章结构更加有层次感和逻辑性。

4. 善用过渡词语:在进行对比时,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可以使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顺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大家、老师、朋友们,晚上好!受群主郭常青老师邀请,我在此讲座,真是有点如履薄冰,诚惶诚恐。

在各位大家、名师面前,作为一名小辈,我只是班门弄斧,献丑了。

简单谈谈我在高等写作学非构思写作在中学的实践及思考,请各位多拍砖,谢谢!我今天谈的题目是: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崔莹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文章的写作,是由主题这个信息点通过赋形思维生成文章之树的。

这种生成过程,就像是DNA 模板的半保留复制机制一样。

赋形或复制有两种途径,就是重复和对比。

重复也叫渲染,对比也叫反衬。

渲染与反衬,实质都是重复;只不过,渲染是信息重复,而反衬是功能重复。

渲染产生厚重感,反衬产生鲜明感(张力),最终都是使主题分形,形成结构化的生气灌通的文章之树。

(马正平《赋形路径策略文本》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3)通过分析广东考试院公布的10篇高考范文,我们认为,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

不管是在材料的审题立意,还是在标题确立,以及行文中结构生成、材料吸附、语言生成的句式、段落、篇章,无不如此。

本文试从材料吸附、语言生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材料吸附的重复与对比广东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10篇高考范文,在作文主题立意展开中材料的吸附是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事例的结合,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的运用,诗句、名言、名谚的引用,自然、文学、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而这些材料吸附的思维操作方式,归为一点,不外乎“重复与对比”。

例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为有效论证“今人要取古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全面感受自然”的结论,在宏观上,总体选择了古人和今人的材料展开“重复/对比”,对现代科技背景下人们感受自然和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中,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

第四段为论述古人对自然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离自然更近,但不能把握自然规律和本质,选择内涵相同的杜甫、李白、苏轼等古代诗人写景的诗进行铺陈式“重复”,论证更加有力。

第五段对近代的论述,也是采用“重复”式反问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今人借助技术手段认识自然的利弊则与古人相反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再如《感知自然需躬行》第三段中,作者想要论证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这个结论,采用因果思维,先分析原因再得出结果。

于是采用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吸附苏轼、李白、毛主席等事例展开重复,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中,王维的悠闲、苏子的豁达等古人拥抱自然事例的“重复”,现代“驴友”、村上春树事例的“重复”,“穿上跑鞋”、“戴上耳机”等亲近自然的“重复”都使文章极具厚度,极具说服力。

其他几篇议论文,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分析进行材料吸附与凝聚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以此,使作文观点深刻,论证有力,或做到个别与一般、点与面的结合,或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层次掘进。

《走进香山之中》作为一篇记叙散文,作者在材料的凝聚与复制上自始至终都是运用了赋形思维模型中的“重复”,表达对以香山为代表的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文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香山的红叶、鸟语、树木,香山的秋雨,香山丛林的气息,都是通过重复思维,体现情思的一体化,将情思渲染到位,形成浓郁的情思氛围,反复渲染香山之美、大自然之美。

《带您去看花海》选材也是如此。

全文就地取材,第3、4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两者形成材料上的凝聚与复制。

总之,重复与对比思维模型是写作中最为必要的、基本的、普遍运用的写作思维技能。

那么,如何进行材料吸附呢?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不同文体思维材料吸附方面侧重点不同。

议论文文体思维材料吸附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选择内涵相同的事实论据展开“重复/对比”(事实证明);第二,选择内涵相同的理论论据展开“重复/对比”(事理证明)第三,通过因果思维——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展开“重复/对比”;第四,通过过程/辩证分析展开“重复/对比”。

也就是说,在议论文中,赋形思维主要用于对论点进行论证,通过大量“重复”和“对比”论据来强化和论证论点。

在议论文中进行论据选择时,可选择相似的论据加强说服力。

进行论点的论证时,也可以选择相似的小分论点进行分解,进行证明性展开,从而对自己观点进行强化、厚化、立体化。

记叙文文体思维材料选择侧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物的自我(行为、性格、情节、活动、外貌、语言、心理、事迹)重复与对比或渲染与反衬,即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或用人物两种不同性质行为来反衬其中一种精神;第二,人物之间的重复与对比;第三,从景物、环境上进行重复与对比;第四,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上进行重复与对比;第五,从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上进行重复与对比。

我们在平时备考作文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侧重点渗透在作文教学当中,通过相似块的联想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材料吸附的能力。

二、语言生成的重复与对比当代写作学认为,材料的重复与结构的重复,很多时候经由语言的重复来实现,在作文中体现为语句、词汇的重复。

写作过程中,“重复”和“对比”既可被用于宏观层面的谋篇布局,也可用于中观层面的中间部分结构构思,还可用于微观层面的段落、句子构思。

广东考试院公布的2015年10篇高考范文,很多篇都语言优美,受到好评。

在这些高考作文中,在语言生成的过程中,经过重复/对比进行渲染反衬,使之富有文采的句子,比比皆是。

在具有特色的重复语句与词汇中,我们能强烈感觉到作品要突出的意味,作者要传达的主题立意的确被强化和清晰了。

(一)句子生成的重复与对比句子的赋形是指一个句子内部的重复与对比,或者是句子之间的重复与对比。

文章总是由字词生句,由句生段,然后由段生篇,因此写好文章的基础便是写好句子。

词组、句子、句组(段落)的行文思维,首先运用一种重复(渲染)的思维操作模型。

高考例文中,很多句子都是运用赋形思维型的强化性、鲜明性行文措辞展开。

例如“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这句基本语义是: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体验大自然之美。

这里,作者为了对这“大自然”有具体清晰的印象,通过构成思维,将大自然之美进行构成分解性行文描述,进行重复渲染,实现了语义的完美表达。

再如: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

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这句基本语义是:大自然有美妙和其生长规律,要发现生活、自然的美。

作者为了使表达更加强烈,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将自然的美妙和生长规律铺陈开来,通过“草”“莺”“云”“枝叶”“四季”具体展示,进行渲染性拓展行文。

行文后面,连用两个反问进行重复,有力地实现了语句的强化、渲染。

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

这句基本语义是:人们在家可知晓自然。

作者通过汉语造句的“散点铺排”的“流块建构”,进行“添枝加叶”式的描绘渲染,将自然具体化,分解为南极企鹅、撒哈拉沙漠、四川九寨沟,从而有效地传达出了语义。

另外,如“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地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们的嗅觉之中。

”如“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

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

”如“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如“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

”如“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

”如“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

”如“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

”以上种种,通过重复渲染性赋形思维措辞展开的句子俯拾皆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典雅,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在宏观上,整体运用了对比,“昨日”与“今日”时间的对比,“你”与“我”人物的对比。

而在每一句子内部,又运用了重复渲染,如“草长莺飞,细雨朦胧”、“细数花名,测天看云”,语言优美,具有张力,很能感染人。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

这句话总体上运用了“重复”的思维模型,来渲染强化表达观点;在每一小句内部又运用了对比,通过反差,表明通过书本电视感觉离自然很近,实则很远。

其实一篇文章内部的赋形无非就是重复或者对比,别无其他。

要表达一个意思实际上只需要一句话就行了,那为什么作者往往要重复地用上好几个意思相同、相近的句子呢?而且还要用意思相反的句子来衬托呢?这就是对主题意思的渲染,以增强所要表达的力度。

如果在写作时都只用一句基本语义,而不用任何延伸的词句进行修饰,那写出来的文章就没有美感了。

如何运用赋形思维生成句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对直白语言进行展开修辞,使之成为文采语言。

在赋形思维指导下,通过“分析”(因果分析、构成分析、过程分析、程度分析)与“综合”(相似思维)的路径思维对句子进行分解、限制、铺排、渲染、反衬,使之丰满化、立体化、严密化、具体化、修饰化。

(二)生段行文的重复与对比重复与对比,生段行文,足文达意。

段落的赋形是指一个段落内部的赋形。

当代写作学认为,将通过重复与对比/分析与综合生成的,经过写作策略和文体把关的文章材料、行文内容,按渐进或平列的文本思维模型,组成一个文本段落、片段。

于是一个理想的阶段性行文的成果——段落便生成了。

议论文往往是有一个中心论点,然后有很多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

而每段一般都有一个分论点,在这段中,往往又有很多材料来证明这个分论点,在论证的过程中同样适用赋形思维的重复或对比的方法进行的。

例如: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

通过科技,我们无需实地考察,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

尼泊尔发生了8.0级大地震,令世界为之悲痛。

如今,有了科技,我们得以换一种方式心系灾区。

通过电视,我们了解到灾区的各方面情况。

通过上网,我们还能了解到尼泊尔此次灾难发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气象灾害等等。

科技拉近了我们与尼泊尔的距离。

我们无需亲自前往灾区,便能够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

有了科技,我们对自然的感知就不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能更加理性地面对自然,对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间。

这段话的论点是“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