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控课程设计
水控课程设计 金泰妍

水控课程设计姓名:金泰妍班级:环工学号:063010224指导老师:郭海娟、袁仪、赵丹目录第1章原始资料 (1)1.1设计水质、水量 (1)1.2设计出水水质指标 (1)1.3其他 (1)第2章工艺流程选择及其特点 (3)2.1水质分析 (3)2.2工艺流程选择 (4)2.2.1 污水处理 (4)2.2.2 污泥处理 (4)2.2.3工艺流程图 (5)2.3各个构筑物的特性 (6)2.3.1 格栅 (6)2.3.2 调节池 (6)2.3.3 水解酸化池 (6)2.3.4 UASB工艺介绍 (7)2.3.5接触氧化池 (8)第3章设计计算说明书 (9)3.1格栅的计算 (9)3.2调节池计算......................................... .. (12)3.3水解酸化池ABR结构设计 (13)3.4UASB设计 (13)3.4.1 反应区设计 (14)3.4.2 布水器设计 (14)3.4.3 三相分离区设计 (15)3.5接触氧化池设计 (18)3.6混凝池的计算 (20)3.7沉淀池的计算 (20)3.7.1 沉淀区尺寸计算 (20)3.7.2 污泥区计算 (21)3.7.3 池子总高H (22)3.8中和池 (22)3.9污泥浓缩池 (22)4.0贮泥池 (23)4.1清水池 (24)4.2高程计算 (24)第4章工程投资算 (26)参考文献 (29)第1章原始资料某医药原料厂位于华东某市,该厂生产医药原料--肌醇,生产车间实行三班制。
水量变化较大,日排水量为450m3/d,另外该厂有大量冷却水(水温约70度),可供利用。
1.1设计水质、水量根据设计说明说提供的资料,各类废水的水质、水量情况如下:PH:8.5COD Cr:6000—7500 mg/l;BOD5:2850—3000 mg/l;PO43-:25—35 mg/l;悬浮物:550 mg/l.1.2设计出水水质指标PH:6~9;BOD5:≤30 mg/l;COD Cr:≤100mg/l;悬浮物:<70 mg/l.PO43-:≤ 1mg/l;1.3其他建设单位场地基本平坦,设计范围120³120米,东西长,南北宽污水自场地西面流入,流入点标高-1.00m(±0.00m以生产车间室内地坪为准)处理后污水要求由自场地东北角排出,排出点标高为-1.20m肌醇英文名称:inositol肌醇是一种生物活素,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肌醇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同济环工水控教案

同济环工水控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控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并具备设计简单水控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水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水控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3. 学习水控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应用;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水控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水控系统的定义与分类;2. 水控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3. 水控系统的原理与基本参数;4. 水控系统的设计方法;5. 水控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水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设计方法;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水控系统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水控系统的理解;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水控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4. 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思考能力;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设计水控系统的能力;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3. 授课地点:教室、实验室;4. 教学材料:教材、讲义、案例资料、实验设备。
七、课程大纲1. 第一章:水控系统概述1.1 水控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2 水控系统的重要性1.3 水控系统的发展趋势2. 第二章:水控系统的组成2.1 水源设备2.2 水质处理设备2.3 给排水设备2.4 监控与控制系统3. 第三章:水控系统原理与参数3.1 水控系统的工作原理3.2 水控系统的基本参数3.3 水控系统的性能评估八、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授水控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控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 实验室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控系统设备的操作实验,提高学生对水控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水控问题的能力;4. 课程设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水控系统,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水控课程设计sbr图

水控课程设计sbr图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水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能够运用SBR图对水控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原理,掌握SBR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SBR图对水控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水控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控系统的原理、组成、SBR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1.水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介绍水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SBR图的绘制方法:讲解SBR图的绘制步骤、注意事项及其与实际工程应用的关系。
3.水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SBR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控系统的原理、组成和SBR图的绘制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SBR图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参考书:推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辅助讲解和演示。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室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水控系统和SBR图的掌握程度。
4.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室实践活动后的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水控课程设计记录表

水控课程设计记录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的基本特性和重要作用,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学生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分布特点,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节水方法,了解水资源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进行水资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学生能关心我国水资源问题,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活动。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知识,培养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水资源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基本特性与作用-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在生物体和环境中的重要作用2. 水循环过程- 地球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3.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影响因素4. 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常见节水方法与技术- 水资源保护的政策及措施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资源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课堂上进行节水实践操作,如制作简易净水器等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水的特性与作用、水循环过程第二课时:我国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第三课时: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第一章:水的世界- 第一节:水的特性与作用- 第二节:水循环过程第二章:我国水资源- 第一节:水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 第二节: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给水监控系统课程设计

建筑给水监控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给水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包括水泵、水管、阀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水监控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居民楼、商场、学校等。
3. 帮助学生理解建筑给水监控系统对节能减排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建筑给水监控系统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建筑给水监控系统运行数据,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就建筑给水监控系统项目进行有效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水监控系统相关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管理和环保问题,树立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水监控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给水监控系统概述- 了解建筑给水监控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现状。
- 分析建筑给水监控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建筑给水监控系统组成及原理- 学习水泵、水管、阀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原理和功能。
- 掌握建筑给水监控系统整体运行原理及各部件间的协同工作。
3. 建筑给水监控系统设计与绘图-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绘制建筑给水监控系统图的方法。
- 分析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建筑给水监控系统图的绘制。
4. 建筑给水监控系统运行数据分析- 学习建筑给水监控系统运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水温控制电路课程设计

水温控制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水温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温度传感器、比较器、继电器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水温控制电路。
3. 学生了解并掌握水温控制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进行水温控制电路的搭建、调试和故障排查。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工程实践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水温控制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水温控制电路原理介绍:-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选用- 比较器的作用和种类-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水温控制电路设计与搭建:- 电路图设计方法- 元器件选型和参数计算- 电路搭建与调试3. 水温控制电路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家用热水器水温控制电路分析- 工业设备中水温控制电路应用案例4. 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 电路搭建过程中的安全常识-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查方法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水温控制电路原理介绍1.1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选用1.2 比较器的作用和种类1.3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第二课时:水温控制电路设计与搭建2.1 电路图设计方法2.2 元器件选型和参数计算2.3 电路搭建与调试第三课时:水温控制电路实际应用案例分析3.1 家用热水器水温控制电路分析3.2 工业设备中水温控制电路应用案例第四课时:安全操作与注意事项4.1 电路搭建过程中的安全常识4.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查方法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水温控制电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水位控制器课程设计

水位控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水位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掌握水位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2. 学会水位控制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了解不同类型水位控制器的适用场景。
3. 掌握水位控制器的相关计算,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参数调整。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水位控制器的组装、调试与故障排查。
2.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位控制问题。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位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遵循安全规范,尊重知识产权。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调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水位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水位控制器基础知识- 水位控制原理- 水位控制器分类及特点- 水位控制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 水位控制器结构与组成- 探测器、控制器、执行器的功能与工作原理- 水位控制器的电路图解析- 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作用3. 水位控制器安装与调试- 安装位置选择与注意事项- 调试方法及步骤- 常见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4. 水位控制器参数计算与调整- 参数计算方法- 参数调整原则- 实际应用中的参数优化5. 水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设计原则与步骤- 系统安装与调试- 应用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包括水位控制器的基础知识、结构与组成、安装与调试、参数计算与调整以及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设计概况1.1 处理规模设计的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为5.6万m3/d。
1.2 设计原则:(1)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2)工艺先进,工艺流程尽可能简单,构筑物尽可能少,运行管理方便;(3)污泥量少,污泥性质稳定;(4) 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少。
1.3 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5、9、11册;《给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第2册;《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耀。
1.4 设计要求:城市污水要求处理后水质达到BOD5≤30mg/l;SS≤30mg/l。
污泥处理后外运填埋。
2. 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及主要参数:1.服务人口15 万。
有A、B两厂的污水进入市政系统。
资料如表:2.排水系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截留倍数n0= 4 。
3.水质:进水BOD5250mg/L,SS280mg/L;出水BOD5≤30mg/L,SS≤30mg/L。
4.污水由水厂西南方进厂,水面高程40.0m。
5. 厂区地形:基本平坦,原高程43.5m 。
6. 工程地质资料:(略)7. 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受纳水体在水厂北面,距厂150m 。
最高洪水位:36.00m(其s L sn v /9.5468640086400Q ===日均生活污水量5.31.9546.72Q .72K 1.101.10Z ===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s L s L K Q q Z vs /3.73835.1/9.5461=⨯=⋅=设计生活污水量sL q A vsA /9.63600%9020060%7530040360082005.2353000.325=⨯⨯+⨯⨯+⨯⨯⨯+⨯⨯=厂生活污水设计 s L q vsB /2.43600%7040040360084000.325B =⨯⨯+⨯⨯⨯=厂生活污水设计流量s L q A vgA /3.83360010002.182000=⨯⨯=厂工业废水设计流量s L q B vgB /1.45360010003.181000=⨯⨯=厂工业废水设计流量sL q q q q q q vgB vgA vsB vsA vs v /8.8771.453.832.49.63.7381=++++=++++=∴设计流量(2)雨天校核:s L q vs /9.546864001500003151=⨯=s L q vsA /0.63600%9020060%7530040360082003530025=⨯⨯+⨯⨯+⨯⨯+⨯=s L q vsB /5.33600%7040043600840025=⨯⨯+⨯⨯=s L q vgA /4.693600100082000=⨯=s L q vgB /7.343600100081000=⨯=s L q q q vg vs h /5.6607.344.695.30.69.546=++++=+=旱流污水量s L q n q h v /5.33025.660)14()1(=⨯+=+=雨流校核量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4.1 传统活性污泥法流程:污水→格栅→提升泵房→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1 隔栅(1) 栅条的间隙数取雨天进入格栅前的速度=1.9m/s ,则面积B 1h=雨Q /=3302.5×10-3/1.9=1.74㎡;进水渠道宽度B 1取1.1m ,则h=1.74/1.1=1.58m;由公式 ,n 取0.013, i 取0.002;晴天时设入栅前的速度为v 0,则:m v Q h s m v v v B B v Q v Q B h AR v Q h hQ v 55.045.11.18778.0B ,/45.1.1196.515.13,22,B B 0103/200110010110=⨯=⋅==⇒+=+=+=⋅=⇒⋅=晴晴晴晴晴)(得用晴天流量来设计849.055.002.060sin 8778.0sin max =⨯⨯︒⨯=⋅⋅⋅=v h d Q n V α雨天污水流经格栅速度符合要求。
水控课程设计

供水控制器课程设计

供水控制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供水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主要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描述供水控制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工作流程及其对应的控制策略。
3. 学生能掌握供水控制器相关的术语及概念,如压力、流量、自动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供水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供水控制器的组装、调试及故障排查。
3. 学生能够利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供水控制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水控制器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使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供水控制器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应用型课程,以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加强对实际应用的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供水控制器原理及部件- 介绍供水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压力传感、信号处理、执行器控制等。
- 深入解析各部件功能,如压力传感器、控制器、调节阀、水泵等。
2. 供水控制器应用场景及控制策略- 分析不同场景下的供水需求,如住宅、办公楼、工厂等。
- 探讨相应场景下的控制策略,如定压控制、变频控制、水位控制等。
3. 供水控制器操作与维护- 详细讲解供水控制器的组装、调试及操作流程。
- 介绍常见故障及其排查方法,强调安全操作和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4. 性能评估与数据分析- 利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供水控制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水控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学时:3周 学分:3 班级:环保12 课程负责人:王蓉 吴志敏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计算的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方法,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
该课程设计是《水污染控制技术》这门课的实践环节,通过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的(1)(2)(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和设计针对一座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二、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1.设计题目某城市日处理水量5万m 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2.基本资料(1)污水水量与水质污水处理水量:5万m 3/d ;污水水质:COD 350mg/L ,BOD 5 150mg/L ,SS 250mg/L ,氨氮 25mg/L 。
(2)处理要求污水经处理后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COD ≤70mg/L ,BOD 5≤20mg/L ,SS ≤30mg/L ,氨氮≤5mg/L 。
(3)处理工艺流程根据要求自行拟定3套可行方案,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4)气象与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气温:最冷月平均为10℃; 最热月平均为32.5℃;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 。
(5)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区域平均地面标高为64.5m 。
平均地面坡度为0.05%,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厂区征地面积为东西长350m ,南北长250m 。
3.设计内容(1)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2)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平面图、高程图各一张,共计2张A3图纸,打印后附在说明书后。
三、设计指导及说明1.对设计文件内容和质量的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是反映设计成果的技术文件,课程设计应满足初步设计深度对设计文件的要求。
水位控制课程设计

水位控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位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水位调控的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两种水位调控方法,并了解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水位控制系统方案。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图表、报告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水位控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探索水位控制技术,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类课程,结合数学、物理和环保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科学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 水文循环基本概念- 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变化规律- 气候、地形、植被对水位的影响2. 水位调控原理- 水力学基本原理- 水库、湖泊水位调控方法- 水闸、水泵等调控设备的工作原理3. 水位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位调控方案设计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4. 实践操作与实验- 模拟水位调控实验- 数据收集、记录与分析- 实验报告撰写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第二课时:水位调控原理第三课时:水位控制系统设计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实验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水资源与水位变化第一节 水文循环第二节 水位变化规律第二章 水位调控技术第一节 水力学基本原理第二节 水位调控方法第三节 水闸、水泵等调控设备第三章 水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第一节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第二节 实际案例分析第四章 实践操作与实验第一节 模拟水位调控实验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三节 实验报告撰写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掌握水位控制相关知识。
plc水温控制课程设计

plc水温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PLC水温控制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PLC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熟悉PLC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3)掌握PLC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PLC进行简单的逻辑控制;(2)能够阅读和分析PLC程序;(3)能够独立完成PLC水温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定义、构成、工作原理和编程语言。
2.PLC编程方法:讲解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逻辑控制、定时、计数、中断等。
3.PLC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PLC在水温控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原理和编程方法。
4.实践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PLC设备,完成水温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讲解PLC基本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案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PLC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PLC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PLC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PLC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水控课程设计.doc

第一章绪论随着近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腾飞,社会主义工业呈现飞速发展,水资源污染尤其是工业废水污染也严重恶化。
工业废水的污染以其污染大、污染物浓度高、废水排放量大、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废水成分复杂以及水量变化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啤酒是世界通用性饮料,是以优质大麦为主要原料,啤酒花为香料,经过制麦芽、糖化、发酵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的酿造酒。
酒精含量为3%~6%。
具有酒花香和爽口的苦味,消费面广、消费量大,是世界产量最大的酒种。
啤酒生产在我国虽有百年的历史,但是迅猛发展还是近20年的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啤酒工业发展迅速,全国啤酒厂约800多家,截至1998年上半年止,全国啤酒产量1860万吨。
与此同时每年约产生2.4亿t的啤酒废水。
啤酒是以大麦和水为主要原料,大米或谷物、酒花为辅料,经过制麦芽、糖化、发酵等工序制成的富含营养物质和CO的饮料酒,酒精含量为3%一6%,每年需2大麦约200多万t。
应指出的是,啤酒生产中主要利用粮食中的淀粉,大部分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则残留在麦糟及凝固物中,同时还排出酵母等副产物。
啤酒行业是耗水量较大的行业,虽然各企业间有较大差别,一般说来每生产lt啤酒的耗水量为10-50t。
与此同时,我国多数啤酒厂尚没进行综合利用和废水治理,因而给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特别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染。
啤酒废水的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于水污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以保护环境为宗旨,以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为目的来设计啤酒废水处理工艺是啤酒生产厂废水处理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重任!“七五”以来,我国对啤酒废水的处理工艺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轻工业系统的设计院和科研单位,对啤酒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各方面的试验、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以生化为主、生化与物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生化法中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与好氧相结合法、水解酸化与SBR相组合等各种处理工艺。
重庆大学水控课程设计

重庆大学水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控基本原理,理解水资源的调控和管理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水控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水控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水控技术进行水资源分析和调控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分析水资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水资源安全,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水控技术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本课程针对重庆大学相关专业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在水控领域的专业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水控基本原理:介绍水控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解析水循环过程及影响因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调控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第1章:水控技术概述。
2. 水资源现状与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存在的问题,探讨水资源调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第2章:水资源现状与分析。
3. 水控系统设计:讲解水控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第3章:水控系统设计。
4. 水控技术应用:介绍水控技术在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第4章:水控技术应用。
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探讨水资源管理策略,分析水资源保护措施,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涵盖教材第5章: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6.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plc水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plc水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PLC的基本原理,熟悉PLC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编程,掌握PLC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熟悉PLC的编程语言和指令系统。
3.了解PLC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2.能够根据水位控制需求设计和调试PLC程序。
3.能够对PLC系统进行故障排除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硬件组成、软件编程以及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PLC概述介绍PLC的定义、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PLC的硬件组成介绍PLC的中央处理单元、输入/输出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硬件组成部分。
3.第三章:PLC的编程语言介绍PLC的编程语言包括指令表、逻辑功能图、功能块图和顺序功能图。
4.第四章:PLC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PLC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包括水位检测、控制算法实现、程序设计和调试。
5.第五章:PLC编程软件的使用介绍PLC编程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和程序调试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PLC应用中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PLC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给水控制课程设计

给水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控制方面的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给水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给水控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够操作和维护给水控制设备,提高给水控制的效率和安全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给水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给水控制对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控制的基本原理、给水控制设备、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控制的基本原理:介绍给水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给水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要求。
2.给水控制设备:介绍常见的给水控制设备,包括给水泵、水位控制器、给水阀门等,以及其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方法。
3.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讲解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运行要求和安全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给水控制的基本原理、设备和系统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给水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给水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给水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给水控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plc水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plc水位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水位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2. 学会使用PLC进行水位控制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掌握相关电气图纸的阅读与绘制;3. 掌握水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PLC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和调试;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水位控制系统进行优化与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智能控制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已有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PLC水位控制系统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自动化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1. 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以课本第三章为基础,深入讲解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 水位控制系统构成:分析水位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水位传感器、PLC、执行器等组成部分,参照课本第四章内容进行讲解。
3. PLC编程与调试:教授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指令系统、程序结构等,结合第五章实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水位控制程序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水位控制程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照课本第六章进行程序编写与调试。
5. 电气图纸阅读与绘制: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电气图纸的能力,以第七章内容为依据,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6. 水位传感器应用:讲解水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水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结合第八章内容进行教学。
水控课程设计

附件1:课程设计题目接触氧化法工艺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1 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3 设计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3.3 厂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4 设计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第二章处理工艺的选择与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1方案确定的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3 生物接触氧化法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第三章主要构筑物及设备的设计与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3.1 中格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3.1.1 中格栅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3.1.2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3.1.3 计算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3.2 提升泵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3.2.1 水泵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3.2.2 集水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3.2.3 泵位及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3.3 细格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3.3.1 细格栅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3.3.2 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3.3.3 计算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3.4 沉砂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3.4.1 沉砂池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3.4.2 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3.4.3 计算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3.5 初沉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3.5.1 池型选择3.5.2 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3.5.3 计算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 3.6 接触氧化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3.6.1接触氧化池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3.6.2 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3.6.3 计算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 3.7 二沉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3.7.1 二沉池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3.7.2 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3.7.3 计算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 3.8 消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3.8.1 消毒方法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3.8.2 设计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1.1 设计题目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接触氧化法工艺)1.2 城市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污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书 (2)-------某酒厂废水处理 (2)一.设计任务书 (2)1.1本次课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 (2)1.2本课程设计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2)1.3对本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 (2)二.设计内容 (3)2.1该企业废水水质情况 (3)2.2工艺流程 (3)2.2工艺原理 (4)2.3卡鲁塞尔氧化沟 (4)三..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卡鲁塞尔氧化沟) (5)3.1设计参数 (5)3.2氧化沟计算 (6)四. 设备选型 (9)4.1 表曝机 (9)4.2 出水系统 (10)五.设计总结: (11)六.参考文献: (1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书-------某酒厂废水处理一.设计任务书1.1本次课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巩固本课程所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设计的内容以及相关参数的选择与计算,并使所学习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习知识进行水处理工艺的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是让学生针对给定的处理工艺,选择相应的参数计算,绘制工艺图,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水处理单元的设计能力。
1.2本课程设计课题的内容和要求1.2.1 查阅相关资料,由给定的进、出水的水质参数,确定废水处理的工艺路线。
该工艺处理方案须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要求,同时又经济可行。
1.2.2 根据设计手册,计算出工艺流程中一套主要处理设施的尺寸及相关数据。
1.2.3根据设计计算数据,绘制出设备详图。
1.2.4同时需绘制出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
1.2.5 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包括工艺原理、结构、工艺特点、该工艺的实际应用、设计计算、设备详图、设计总结等内容)、参考文献等。
要求文字通顺、内容正确完整,装订成册,杜绝图表的抄袭。
1.2.6图纸要求:用A3纸张打印。
1.3对本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1.一般由设计说明书、数据计算、图纸、课程设计报告组成。
2.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用A4纸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封面要统一打印,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顺序如下:(1)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封面(2)目录(3)正文(4)参考资料二.设计内容2.1该企业废水水质情况废水流量:Q=3000m3/d进水水质:COD=2500mg l; BOD5=1600mg l; SS=500mg l;TN=35mg l; TP=10mg l; pH=5.8~13.5。
出水水质:处理后废水达到GB8978-1996一级标准。
COD=60mg l;BOD5=30mg l; SS=70mg l;TN=15mg l; TP=0.5mg l;pH=6~9。
2.2工艺流程系统来得含废水经格栅后,去除大的悬浮物,然后,经泵提升后进入细格栅,回收细小纤维物质,经细格栅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以调节水量,然后,再经泵提升,进入调节池。
调节池加药采用水力搅拌,使药剂与废水混合反应均匀,调节pH。
混合反应后的水进入初沉池,初沉池采用平流式尘沙池除去部分的ss、TN、TP,经过初步处理的水再经提升泵打入氧化沟。
池底污泥斗沉淀的污泥部分经泵打入污泥浓缩池。
氧化沟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用加药泵加铁盐,提高处理效率,以达到出水要求),污水在氧化沟内深度处理,进入二沉池,再经过二沉池的作用除去ss、TN、TP,达到出水要求后排出。
二沉池池底污泥斗沉淀的污泥部分经泵打入污泥浓缩池,部分回流至卡鲁塞尔氧化沟以提高处理效率。
污泥浓缩池的污泥经浓缩后经板框压缩机脱水后运走。
2.2工艺原理(1)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不需建污泥消化池,还可以将二沉池与曝气池合建,省去了污泥回流系统。
(2)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当考虑脱氮时,这种优势尤为明显。
(3)污泥产量少,污泥性能稳定,不需进行硝化处理。
(4)能承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对高浓度的工业废水有很大的稀释能力。
氧化沟技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优点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很值得重视。
通过各种氧化沟的对比和按照任务要求的计算,选择使用卡鲁赛尔氧化沟。
2.3卡鲁塞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是60年代末期由荷兰DHV公司研制成功的。
其构造特征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这是一个多沟串联的系统,进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沿箭头方向在沟内作不停的循环流动。
卡鲁塞尔氧化沟采用垂直安装的低速表面曝气机,每组沟渠安装一个,均安设在一端,因此形成了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富氧区和曝气器上游以及外环的缺氧区。
这不仅有利于生物凝聚,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生物脱氮的环境。
如前所述,卡鲁塞尔氧化沟由于采用了表面曝气机,其水深可采用 3.6~5.5m,沟内水流速度约为0.3~0.5m/s。
由于表曝机周围的局部地区能量强度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的强度高得多,因此氧的转移效率大大提高。
当有机负荷较低时,可以停止某些表曝机的运行或降低水位,在保证水流搅拌混合循环流动的前提下,节约能量消耗。
卡鲁塞尔氧化沟系统的规模小至200m3/d,大至657000m3/d。
其BOD5 去除率可达95~99%,脱氮效率可达90%,除磷效率约为70~80%,如配以投加铁盐,除磷效率可达95%。
主要问题是发现氧化沟中有污泥沉淀现象,最大积泥高度达1.0m以上,并有污泥成团上翻。
说明推动力尚不能满足需要。
此外,实际运行的动力费用也较原设计值为高三.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卡鲁塞尔氧化沟)3.1设计参数单组污水进水平均流量Q=40000m3/d,因氧化沟属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延时曝气,混合稀释性能好,可不考虑时变化系数。
把已知水质指标和严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相关指标列于表1。
○1由进水水质可知:m(BOD)/m(COD)=0.4>O.3,生化性较好:○2理论上m(BOD)Im(TN)>2.86时反硝化过程才能进行,实际运行要求m(BOD)/m(TN)应大于3。
本工程m(BOD)m(TN)=45.7>4,因此可采用脱氮工艺;○3进水中的BOD是作为营养物质供给聚磷菌活动的基质。
故m(BOD)/m(TP)是衡量能否达到除磷的重要指标。
一般认为该值大于20,比值越大。
除磷效果越明显。
本工程m(BOD)/m(TP)=160。
可采用生物除磷工艺;○4氧化沟前加初沉池可去除20%~30%BOD5,40%~50%SS,设计初沉池BOD5去除效率为25%,SS去除效率为40%。
所以进入氧化沟BOD5为: 1600×0.75=1200mg l;; COD=1875mg l;; SS=300mg l。
3.2氧化沟计算设计温度10℃,最高温度25℃;泥得到稳定。
选取MLSS=4000mg/L,并设定其70%是挥发性的。
即MLVSS/MLSS=0.7。
选用卡罗塞尔式氧化沟曝气装置:倒伞式表曝机曝气池DOC=2 mg/L污泥自身氧化速率K d取0.05,污泥产率系数Y=0.50mgVSS/mgBOD53.2.1 好氧区容积计算○1确定出水中溶解性BOD含量,使出水中BOD的质量浓度为20 ms/L。
∵VSS/SS≈MLVSS/MLSS=0.7,为:∴出水的SS含可降解有机物为20×0.7=14mg/L溶解性ρ(BOD)=0.7×C e×1.421−e−0.23×5=0.7×20×1.421−e−0.23×5=13.6 mg/L,其中设BOD速率常数为0.23d−1。
则出水中溶解性S e质量浓度∆S=BOD5=20—13.6=6.4 mg/L。
②污泥龄是根据理论同时参照经验确定。
在有硝化的污水处理厂,泥龄必须大于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设计通常采用一个安全系数,以应付高峰流量,确保硝化作用的进行,其计算式为:θc=S.F(1μ0)式中:μ0--硝化菌比生长速率,d−1,μ0=0.47×e−0.098(t−15)×ρN(ρN+100.05×T−1.158)× ρDO K0+ρDO,其中ρN=15 mg/L、溶解氧ρDO=2 mg/L、氧的半速常数K0取1.3。
S.F−安全系数,取值范围2.0~3.0,在这取3.0。
μ0=0.47×e0.098t−15×1515+100.05×T−1.158θc=3.0×1μ0=17.8 d,本工程确定污泥泥龄为18d 好氧区容积为:V1=YQ S o−S eθcd c =0.5×30001200−6.4×18=6058m3水力停留时间t1=V1/Q=6058/3000=2d=48h 3.2.2 反硝化缺氧沟段容积计算由于泥龄θc=18d,即可计算出生物污泥的产量Px:P x=YQ S e−S01+K dθc=0.5×30001200−6.41000×1+0.05×18=942.3kg d需要去除的氮量∆N为:∆N=ρN0−ρN e−P xωN=35−15−942.3×0.124×10003000=16.1mg l式中:ρN0、ρN e——进、出水总氮的质量浓度,mg l;P x——生物污泥的产量;ωx——生物污泥中氮的质量分数,取12.4%。
反硝化速率由公式:S DNR=q dn T=q dn20θT−20已知设计温度T=10℃;取城市污水的q dn20=0.026g NO3−N gMLVSS∙d;常数θ=1.08,则:S DNR=q dn20θT−20=0.026×1.08T−20=0.026×0.463=0.012NO3−N gMLVSS∙d则缺氧区容积为,V=∆NQDNR =16.1×3000=1437.5m3缺氧沟段水力停留时间t2=1437.53000=0.48d=11.5h3.2.3 除磷厌氧沟段容积计算按经验数据,厌氧沟段水力停留时间采用t3=2h。
则厌氧沟段容积,V3=Q∙t3=3000×124=125m33.2.4氧化沟总容积计算氧化沟总容积V=V1+V2+V3=6058+1437.5+125=7620.5m3总水力停留时间t=t1+t2+t3=48+11.5+2=61.5h3.2.5 曝气量计算G=Q S0−S e0.68−1.42P x VSSSS+4.57ρN0−ρN e Q−0.56P x VSSSS−2.6∆NQG是以下部分的代数和:降解BOD5的需氧量:Q S0−S e0.68硝化需氧量:4.57ρN0−ρN e Q排放剩余活性污泥P x所造成的减少的BOD5量,因此部分BOD5并未耗氧,应予以扣除:−1.42P x VSSSS反硝化过程的产氧量:2.6∆NO3Q排放剩余活性污泥P x所造成的NH3−N,因为此部分NH3−N不耗氧,应予以扣除:−0.56P x VSSSS =−4.57P x VSSSS∙12%式中:Q—污水设计流量,m3dP x—剩余活性污泥排放量,kg dVSSSS=0.7ρN0,ρN e—进、出水氨氮浓度,mg l、g m3∆N—还原的NO3浓度,mg l、g m3计算得G=4095kg d将G折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G0=GC s20α βρC s10−C×1.024T−20=4095×9.070.80.9×11.26−2×1.024T−20 =7235.47kg d=301.48kg h式中:α—不同污水的氧转移速率参数0.5—0.95,取0.8;β—不同污水的饱和溶解氧参数0.90~0.97,取0.9;ρ—取1.0;C s 20 —20℃时水中溶解氧饱和度9.07mg l ;C s 10 —10℃时水中溶解氧饱和度11.26mg l ;C —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2mg l ;T —温度,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