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大伙儿好,今天将由我带领大伙儿参观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凉快,冬至祭天在圜丘坛凉快。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那个地点凉快过祭祀大典。

天坛不但以精美的古代祭坛建筑群闻名于世,也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园林景观。占地面积有273公顷,植被覆盖率达89%。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就达3600余株之多。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朝天坛要紧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天地合祀时期,一个是天地分开祭祀的时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建天地坛。初建时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主体建筑有大祀殿。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凉快过合祀天地大典。嘉靖年间,将天地合祭改为天地分祭。在原有的大祀殿的南面建圜丘,专门祭天。又在北京城的北郊建了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嘉靖十七年时,把原来的大祀殿改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层圆形攒尖顶,更名为大享殿。三层圆顶又分不铺盖成了绿色、黄色、蓝色,三色琉璃瓦,在那个地点进行凉爽大享礼。

清代乾隆皇帝对天坛的礼制、建筑进行完善和相应的改变。要紧有六项:

第一,改建斋宫。第二,改天坛的内外坛墙为夯土砖包墙。第三,扩建圜丘。第四,把祈谷坛大享殿改称祈年殿,三色琉璃瓦统一成今天我们看到的蓝色。第五,在天坛西侧增设圜丘坛门,两坛两门,规制更加严谨。第六,改建皇穹宇。将重檐改称单檐。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坛祈年殿是光绪年间重建的。

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对外开放。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在天坛驻扎;解放前期,天坛曾经是国民党军队的弹药库。园内杂草丛生,昔日皇帝祭天的神坛差不多面目全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部分建筑进行了修缮。使得天坛焕然一新。形成了以一、三、五、七、九为特点的建筑布局。

一,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三,三道坛墙。内坛墙;外坛墙;圜丘、祈谷之间的隔墙。

五,五组建筑。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七,七星石。

九,九座坛门。外坛墙两座,一座通往圜丘坛,一座通往祈谷坛。圜丘坛周围四座,泰

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三座。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在成贞门。抬头向北望去,能够看到一条长长的路,它连接着皇穹宇与祈谷坛建筑群。这条路,叫海墁大道,又叫丹陛桥。全长108丈,中间是神道,东侧是御道,西侧是王道。之因此称为桥,讲法有两个:第一种讲法是因为它南低北高,有步步高升的意思,与天相连,因此叫桥。第二种讲法是因为这条路的下面靠北建有走牲口用的通道。那个通道还有个不称,叫鬼门关。因为这些牲畜是祭天的贡品,一旦通过那个通道,就再也无法生还,因此得名。在丹陛桥的北侧偏东,有一个平台,那个地点叫具服台。是皇帝进行凉爽祈谷大典时,临时在那个地点休息,换衣服的地点。祈谷坛就位于丹陛桥的最北面了。

进入祈年门,我们就看到了,闻名的祈年殿。上殿下坛。殿高九丈九尺九寸九分。殿顶为圆形三重檐攒尖顶,顶部有鎏金宝顶。天青色琉璃瓦,象征天,殿内有蟠龙藻井。

祈年殿是用28根巨柱围绕支撑。形成内、中、外三圈。内圈4根龙井柱,柱间以东南西北的顺序,象征春夏秋冬。中圈12根金柱,隔出的12个柱间代表一年12个月,加上12根柱位,是24,代表一年的24个节气。外圈12根檐柱,隔出的12个柱间,代表一天12个时辰。祁年殿内中间北部,放有一个方形高石台,上面摆放的是皇天上帝牌位。东西两侧的方形石,摆放的是清代列祖列宗的神牌。

出了祈年殿,在祈谷坛的北侧,还建有一座五开间的大殿,叫皇乾殿。永乐年间建成,在天地坛时期它被称作叫天库,是专门存放祭祀天地神牌的地点。明嘉靖年间,天地分开祭祀后,皇乾殿专门放大享殿所需要用到的神牌。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黄色琉璃瓦的顶,改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天蓝色琉璃瓦。

祈谷坛南侧东西两边还有两个配殿,面阔九间。里面原来放的是日月星辰、风雨云雷、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山川太岁等的神牌。明嘉靖改制后这些牌位都移到了先农坛。现在是供游人参观的展室。

祈谷坛东门外有一条通脊连檐的长廊,共72间,又叫七十二连房。长廊把祈年殿和神厨、神库连接在一起,是古代进行凉爽祭祀典礼时运送祭祀物品的通道。现现在差不多成为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了。

长廊的东南侧,有八块大青石,石头是人工雕刻成山形,叫七星石。那个地点是八块石头,什么缘故叫七星石呢?那是因为最初在明朝嘉靖年间,有道士称,大享殿东北方空旷,不利于皇权稳定和皇帝万寿,因此皇帝把7块石头放在那个地点是象征北斗七星。到了清朝,清朝皇帝认为,这七块石头代表东岳泰山得七座山峰。康熙皇帝派人考察泰山七峰的发脉,最后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长白山,乾隆皇帝在东北方向再加一块小石头,象征长白山。寓意满汉一家,江山一统。

今天,苍穹下屹立的祈年殿,依然矗立在郁郁葱葱的松柏林间,依旧那样的高贵、神圣,祈年殿的祈为祈祷,年为谷子成熟的意思、意为祈祷有个好年景,能五谷丰收。

天坛的概况和祈年殿就给大伙儿讲到那个地点,借祈年殿吉祥的名字,我衷心祈祷大伙儿今年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感谢那天坛的祈谷坛建筑群就给您介绍到那个地点。

第二篇:北京天坛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伙儿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专门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专门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很多宝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那个地点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名目。好!下面我就带大伙儿参观。

一、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事实上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那个地点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伙儿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儿有一杆非常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咨询: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因为当年祭天的时刻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只是分吧?只是,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伙儿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什么缘故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确信有缘故,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伙儿。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讲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那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刻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严寒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伙儿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什么缘故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