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K1+250-DK3+800最终版
区间轨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概述第一节编制依据及范围一、编制依据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6、《有碴轨道铺碴整道施工作业指南》7、黄韩侯施(线)-05-01。
二、编制范围北塬车站~白水县车站、白水县车站~澄城车站两个区间轨道工程除铺轨以外的所有工程。
第二节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西安局管内)HHZQ-1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渭南市。
新建双线线路自包西线北塬站引出,经陕西省白水县至澄城县。
本标段区间轨道工程共有三个区间:北塬车站~白水县车站(DK0+450~DK19+955)、白水县车站~澄城车站(DK19+955~DK43+335)、DK43+335~DK44+500正线,线路长44.05km。
其中北塬隧道设双块式无碴轨道,其余段落为有碴轨道。
2014年1月1日开始施工准备,2014年12月31日完工,工期12个月。
二、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量见表1。
表1 区间轨道工程主要工程量表起讫里程单位左线右线合计DK0+450~DK44+500 DK0+450~DK44+500线路长度km 43.8914 44.5250 88.4164 有碴轨道长度km 35.5384 36.9970一、铺轨(已扣除正线道岔)km 35.1226 36.5812二、道床(一)路基地段碎石面碴m364207 69755 底碴m322581 24465(二)有碴桥及两端30m、隧道及两端100m 碎石面碴m317779 15874 底碴m3928 876无碴轨道长度km 8.353 7.528 15.881三、主要技术参数1、轨道:正线除大于6km隧道铺设无碴轨道外,其余地段均铺设有碴轨道。
区间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K1+250-DK3+800.doc
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范围 (3)1.3设计概况 (3)2.工程概况 (3)2.1线路概况 (3)2.2主要技术标准 (3)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4)2.4征地拆迁 (4)2.5路基工程特点 (5)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5)3.1自然地理特征 (5)3.2交通运输条件 (6)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 (6)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7)4.施工组织安排 (7)4.1建设总体目标 (7)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8)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9)4.4施工平面布置及规划 (10)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11)5.1施工便道 (11)5.2改良土拌和站 (12)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13)7.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4)7.1施工方案 (14)7.2施工方法及工艺 (17)7.3路基施工质量标准 (34)8.资源配置方案 (35)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及保证措施 (35)8.2主要投入的机械设备 (37)8.3劳力安排 (37)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8)9.1质量保证措施 (38)9.2安全保证措施 (40)10.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41)10.1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41)10.2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42)11.土地复垦及实施方案 (42)11.1土地复垦目标 (42)11.2土地复垦保证体系 (43)11.3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44)12.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 (45)12.1设计文件 (45)12.1施工规范 (45)13.附件 (45)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 铁道部现行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标、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有关文件。
(2)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I标综合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路基处治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终稿)
路基处治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终稿)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编制依据⑴国家的法律、法规、铁道部及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
⑵国家及铁道部颁发的有关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等。
⑶《XX铁路软土路基沉降问题专题会议纪要》 (工管线路函[20XX]24号)文。
⑷ 20XX年3月8日《XX铁路DK164~DK175段软土路基与涵洞沉降处治方案专家评审会评审意见》。
⑸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相关文件及管理规定。
⑹铁四院编制的设计文件。
⑺集团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技术装备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⑻施工现场实际调查、踏勘、咨询所获得的资料。
编制范围XX铁路DK163+994~DK175+239段软土路基与涵洞,除DK166+065~DK166+300、DK174+420~+546、DK174+637~DK175+239三段外,共有软土路基7287m,涵洞与框架小桥49座需进行加固处治,轨道、四电接口及路基防护工程的恢复,路基、构造物及相关设施的变形观测等。
设计概况路基处治⑴沿路基面横向布臵5排PHC-AB400-95型管桩。
于线路中心布臵一排,两侧各布臵两排,横向桩间距,纵向桩间距,矩形布臵。
布桩时桩孔位距离涵洞结构物外边缘不小于,距离桥梁墩台结构外边缘不小于,涵洞范围不布桩。
- 1 -⑵预应力管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桩帽,桩帽长宽高尺寸为2m×2m×。
桩帽间横向设3根钢筋连接,桩间填充采用C25混凝土,管桩桩帽基底标高为原设计路肩标高-。
⑶桩帽顶铺级配碎石垫层厚,垫层内铺设一层单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受力方向沿线路横断面方向,铺设时两端回折不少于。
桩顶级配碎石压实标准为:K30≥150MPa、孔隙率n<28%。
单向塑料拉伸土工格栅设计抗拉强度不小于250kN/m、延伸率≤10%。
基床表层按原设计恢复。
⑷在路基填料内预先采用旋挖钻引孔再施作管桩。
沉桩时设十字型钢桩尖。
桥涵附近的管桩引孔深度要达到桥梁承台和涵洞基础以下。
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路基施工图纸及图纸审核答疑资料。
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6、现场勘查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资料。
7、集团公司近年来铁路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8、工程承包合同、项目总体施组,轨道工程施工时间安排,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等资源。
二、编制范围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XX标段DK247+173.41~DK257+382.73段路基工程,路基长5252.56m。
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工程概况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XX标段DK247+173.41~DK257+382.73段路基共13段,全长5252.56米,开挖土方229905m3,填方363487.5m3。
主要工程内容:CFG桩、岩溶注浆及换填等地基处理工程;桥路、涵路过渡段等填筑工程;桩板墙、路堑挡土墙及C25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防护等防护工程;侧沟、排水沟、横向排水槽等排水工程,路基监测,电力、信号及过轨钢管等预留预埋工程。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全段处于江山港支流洪积阶地,地形开阔,狭窄呈带状分布。
一级阶地较平坦,多辟为村庄、水田;高阶地地势略有起伏,呈垄岗与凹谷相间,略有水塘水库星布,零星地段有剥蚀残丘分布,自然坡度较缓相对高差10~25m,呈缓丘状。
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全段江山港支流一级阶地:表层Q4al+pl粉质黏土夹粉土,褐黄色,厚度多为2~5m,软塑~硬塑,下为Q4al+pl细圆砾土,分布不均,厚度0~15.0m,稍密~中密,饱和。
江山港高阶地,以岗地为主:表层Q4el+dl 粉质黏土,棕黄色,厚度多为0~3m,硬塑:剥蚀残丘:表层Q4el+dl粉质黏土,棕黄色,厚度多为0~2m,硬塑.下伏基岩为Klz白垩系中戴组泥质碎屑岩,以碎屑、砂、泥质岩为主体,构成频繁韵律构造,褐红色,粉~细砂构造,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多为中厚~厚层构造:部分为含砾砂岩、砾岩:灰紫色,砾状结构,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砾石砂岩质,粒径1~10m 不等,含量20~80﹪不均,次浑圆~浑圆状,多为厚层~巨厚层构造,产状多较平缓,水组地质泥质含量高,且局部含有灰绿色斑块,遇水易崩解。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2.3.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2.3.3.1.路基工程概况2.3.3.1.1.路基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线路里程DK164+800~GDK179+300.路基长约 1.79K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12.3%。
区间路基土石方102.92万施工方,站场路基土石方448.44万施工方,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3.3-1。
2.3.3-1表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2.3.3.1.2.路基工点类型本标段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风沙路基、边坡防护路基、黄土路基、黄土路堑。
2.3.3.2.路基面形状和宽度、路基基床、过渡段2.3.3.2.1.路基形状路基面形状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人字排坡。
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由中心向两侧设4%的排水坡。
路基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2‰,地面平坦地带或反坡排水地带,仅在困难下,方可减少1‰,单面排水坡段长度不宜大于400m,必要时增设横向排水设施引入附近的沟渠或涵洞。
排水设施如侧沟、天沟、排水沟或截水沟应按1/50频率设计,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0.2m。
2.3.3.2.2.路基宽度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路堤宽度:单线7.8m;路堑宽度:单线7.7m。
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按照规范要求加宽。
2.3.3.2.3.路基基床⑴路堤基床表层填筑A组填料,厚0.6m;基床底层填筑1.9m掺5%水泥改良土。
路基本体填筑C组填料。
路堤边坡坡率1:1.5~1:1.75;⑵路堑基床表层换填0.6m厚的A组填料和0.1m厚的中粗砂内夹铺一层两布一膜;基床底层1m厚换填掺5%水泥改良土。
路堑边坡坡率1:1.25。
2.3.3.2.4.过渡段GDK174+282 GDK165+150 GDK174+407.00 设置路隧过渡段,GDK164+900、GDK168+905.00、GDK174+300设置路涵过渡段,GDK169+328.29设置路桥过渡段。
2.3.3.2.5.路基工程施工要点2.3.3.2.5.1.路基工程管控⑴建立路基工程结构物的理念,从结构物的技术高度看待路基工程,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看待路基和附属工程的相互关系。
区间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0DK1250DK.doc
区间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0DK1250DK 目目录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3 1.1 编制依据3 1.2 编制范围3 1.3 设计概况3 2.工程概况.3 2.1 线路概况3 2.2 主要技术标准4 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4 2.4 征地拆迁5 2.5 路基工程特点5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5 3.1 自然地理特征5 3.2 交通运输条件6 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7 3.4 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7 4.施工组织安排7 4.1 建设总体目标7 4.2 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8 4.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9 4.4 施工平面布置及规划.10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11 5.1 施工便道.11 5.2 改良土拌和站.12 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13 7.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4 7.1 施工方案14 7.2 施工方法及工艺.18 7.3 路基施工质量标准.35 8.资源配置方案37 8.1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及保证措施.37 8.2 主要投入的机械设备.38 8.3 劳力安排.39 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39 9.1 质量保证措施.39 9.2 安全保证措施.41 10.施工环保、水保措施.42 10.1 保证体系组织机构42 10.2 施工环保水保措施43 11.土地复垦及实施方案44 11.1 土地复垦目标44 11.2 土地复垦保证体系44 11.3 土地复垦保证措施45 12.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46 12.1 设计文件46 12.1 施工规范46 13.附件.46 1.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及设计概况 1.1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铁道部现行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标、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有关文件。
2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I标综合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整理版铁路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共33页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整理版铁路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 设计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区间路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K DK
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简况31.1编制依据31.2编制范围31.3设计简况32.工程简况32.1线路简况32.2主要技术标准3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42.4征地拆迁42.5路基工程特点53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特征53.1自然地理特征53.2交通运输条件6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63.4当地建筑材料地分布情况74.施工组织安排74.1建设总体目标7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8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94.4施工平面布置及规划10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115.1施工便道115.2改良土拌和站12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137.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147.1施工方案147.2施工方法及工艺177.3路基施工质量标准348.资源配置方案35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及保证措施358.2主要投入地机械设备378.3劳力安排37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389.1质量保证措施389.2安全保证措施4010.施工环保、水保措施4110.1保证体系组织机构41 10.2施工环保水保措施4211.土地复垦及实施方案4211.1土地复垦目标4211.2土地复垦保证体系43 11.3土地复垦保证措施4412.引用地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4512.1设计文件4512.1施工规范4513.附件45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简况1.1编制依据(1) 铁道部现行相关地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标、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有关文件.(2)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I标综合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设计院提供地施工图纸.(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地资料.(5)现有地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铁路工程施工中积累地施工经验.(6)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1.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土石方工程及其附属工程.1.3设计简况所经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主要为填方,填筑高度在1m~9m,基床以下填料采用C类土,基床底层采用改良土,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采用A组土.2.工程简况2.1线路简况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工程包括疏解线和德大铁路正线路基,位于黄河涯站与岳高铺线路所之间.工程范围:DK1+250~DK3+800段区间地基处理、路基主体工程施工、桥涵过渡段施工及路基附属工程.2.2主要技术标准本段线路主要技术标准:⑴线路等级:国铁I级⑵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复线条件⑶限制坡度:6‰⑷旅客列车行车速度:160km/h⑸最小曲线半径:正线1600m,疏解线800m⑹牵引种类:电气化⑺闭塞类型:自动站间闭塞⑻建筑界限:预留双层集装箱通过条件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主要工作内容:改移道路、临时便道、基床以下C类土填筑、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基床表层及过渡段A组料填筑、路基附属工程施工.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主要工程数量表2.4拆迁管段内地征地拆迁主要是沿线地电力、通信设施.数量如下表:2.5路基工程特点⑴管段内区间路基跨沟渠多、作业面分散、土石方工程量较多,能利用地取土场少.⑵合格路基填料缺乏.管段路基主要以填方为主,铁路永久性征地基本农田占总用地地90%左右,土源特别缺乏,无A组填料,土场主要为C类土,且地下水位浅,同时,表层土地含水量也偏大,需采取措施对取土场进行降水处理,否则,施工时晾晒时间长,制约工期.因此,在施工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如采取薄填地方式进行,减少翻晒时间,加快施工效率.⑶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对于桥台台后地土石方工程需提前施工,严格控制地基和路堤地工后沉降,保证其足够地沉降时间,以达到铺架条件.⑷与站后工程接口多.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等站后工程地接口复杂.3建设工程所在地区特征3.1自然地理特征3.1.1地形、地貌本段路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总地地势为东低、西高.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冲积平原海拔高程12~17m,地形平坦,向东北微倾,河流及沟渠纵横交错,村庄密集,90%为耕地.3.1.2工程地质表层为素填土,以粉质粘土为主,黄褐色,硬塑;表层以下为粉质粘土、粘土.3.1.3水文地质该处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和承压水,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三个含水层,即浅层淡水-中层咸水-深层淡水.第一层浅层淡水为第四系孔隙水,局部具微承压性.一般埋深2.5~10m,含水层为粉细砂及粉土层,在此范围内主要含水层3~5层,含水层总厚度一般在5~10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氯化钠型,矿化度<2g/L.第二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局部具微承压性,顶面埋深20~250M.主要含水层为粉细砂及粉土层,水质较差,矿化度>2g/L.第三层深层淡水为承压水,埋深100~500m,含水底层为更新统地中下部粉细砂层.3.1.4气候、气象本段路基所处地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气流影响明显.其主要特征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冬季干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2~14.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2.4℃,年平均降雨量507~603.3mm,年平均蒸发量1281.8~1873.7mm,主要风向为西南、东南风.年平均雷暴日数23~34日.最大冻结深度24~75cm.3.1.5地震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Ⅶ度.3.2交通运输条件线路所经地区公路网发达,有S101道路及纵横交错地县、乡道,可作为本工程汽车运输主干道.由于本段沟渠多,既有乡村道路较狭窄,不适合大型施工机械行走,需对部分地区既有路面进行加宽加固,并新建贯通便道.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本段沿线地下水水质较复杂,以咸水为主,矿化度较高,可考虑打深井解决施工及生活用水,若用地表水需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本段路基用电就近T接地方电源,并全管段敷设地下电缆.沿线所经地区煤和柴油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施工生产需要.3.4当地建筑材料地分布情况⑴石灰管段所经地区无石灰生产厂,经调查济南地长清区,潍坊地青州、昌乐、临朐地区,淄博地周村、淄川地区均有分布不均地石灰窑.⑵砂石料管段所经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无天然建筑材料(砂石、道碴等)分布.经调查,泰安地区、滨州地邹平、有砂场;济南地长清,潍坊地青州有石料厂,开采条件较好,可作为本线砂石料地料源点,但运距较远,平均运输距离在130公里以上.4.施工组织安排4.1建设总体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以安全生产为生命,以工程质量为根本,以控制工程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保障,以经济合理为基准,统筹协调,有序组合,均衡生产,优质高效.限期、迅速开展征迁工作,全面推进工程施工.围绕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创新“六位一体”地目标要求,科学有序,精心组织.4.1.1工期目标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11月29日,完成日期为2011年6月24日,工期为7个月.4.1.2质量目标⑴杜绝工程质量较大及以上事故,遏制工程质量事故,减少工程质量问题.⑵按照标准,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⑶全部达到国家或铁道部现行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⑷实现工程创优目标,确定本段路基为样板工程,引导全段路基工程施工.4.1.3安全目标⑴杜绝责任从业人员重伤事故;⑵杜绝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地工程质量事故;⑶杜绝责任道路交通、火灾爆炸事故;4.1.4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以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落实“三同时”,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地破坏和污染,将德大铁路及相关工程建成绿色环保工程.⑴施工扬尘、有毒有害气体及固体排放颗粒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内.⑵施工污水排放控制在沿线地方规定地排放标准之内.⑶环境敏感地区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达标.⑷环境事故责任为零.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4.2.1施工组织机构成立以分部工程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专业工程师、架子队队长、施工队长为组员地管理领导小组.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施工组织机构图4.2.2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根据DK1+250~DK3+800区间路基现场情况和施工任务量以及本段路基工程地特点,共划分2个作业区:第一作业区DK1+250~DK2+500;第二作业区DK2+500~DK3+800.每个作业区各安排两个作业队伍负责路基主体工程施工、两个作业队伍负责附属工程地施工.由于软基处理数量不大,并且相对比较分散,安排一个作业队伍负责水泥搅拌桩地施工.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根据德大线Ⅰ标工程经理部地工期安排,我分部地阶段性进度计划如下:基床以下路堤:2010年12月2日开始,2011年2月8日结束,3个月.路基基床底层:2011年1月4日开始,2011年3月21日结束,3个月.路基基床表层:2011年2月17日开始,2011年4月8日结束,2个月.附属工程:2011年4月7日开始,2011年6月24日结束,2个月.说明:上述工期要扣除冬季停工1个月时间.4.4施工平面布置及规划4.4.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安排,结合施工条件,统一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具体遵循地原则如下:⑴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地原则按照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方便施工、有利管理和缩短场内倒运距离来统一规划临时设施.⑵确保环保和文明施工地原则按照布局合理、紧凑有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地要求布置,满足环保和创建标准文明工地地要求.⑶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地原则便道尽量在工程用地界内且不影响工程施工,临时工程尽量少占和不占农田,必须占用农田地临时工程,待工程结束后进行复垦还田.⑷避免交叉干扰地原则根据施工方案规划临时设施,避免与正式工程之间地干扰和交叉,合理安排各区域地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⑸确保既有道路通行安全地原则根据实际道路交通流量,合理安排与既有道路交叉、平行工程地施工顺序,科学制定相应调整和疏导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道路通行影响,确保车辆通行和施工安全.⑹避开不良地质段地原则临时工程布置时,选择避开低洼易被洪水淹没地地段,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及财产安全.4.4.2施工平面总布置图见“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工程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施工总平面图”.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5.1施工便道5.1.1便道标准对既有地方道路地利用及改建,地方既有砂石路不考虑改建,既有土路改建成泥结碎石路面,其余较窄土路改建为单车道.贯通主干道:采用单车道,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3.5m,路基宽4.5m,每200m设置一个错车道;取土场、改良土拌和站便道引入线按双车道设计,路面宽度5.5m,路基宽度6.5m.路面不积水,泥结碎石厚30cm,底层为建筑材料,便道高于原地面50cm.贯通便道于路基便道外侧设置排水沟,单面坡,坡度3~4%;其他便道在两侧设置排水沟,路面设置人字形坡,坡度2~4%.附便道横断面图:表层30cm5.1.2施工便道地设置尽量利用管段内地省道、县道、乡村道.贯通便道在路基左侧修一条贯通便道,桥梁位置处因地界宽度不够,需在地界外临时征用8m宽地土地修筑贯通便道,均按照单车道设置;利用地方土路进行地改建便道也按照单车道标准进行,取土场至线路地便道按照双车道标准修建.所有便道施工按照铁路路基标准一次修建,避免重复建设和减少.便道穿越沟渠需埋设管涵时,先清理沟渠底层淤泥,然后再埋设涵管,确保涵管上面填土高度不得小于1m,涵管地直径满足沟渠地过水断面.便涵埋设满足单车道通行即可(本管段共计6处).临时设施设置本着施工便利、流程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永临结合、既有改造、地方可用、节约用地、保护环境地原则进行.主要为改良土拌和站地材料机具房、水泥库、实验室、施工人员生活区等设施,拌和站规划占地长80m×宽80m,面积约10亩,改良土拌和站平面布置如下:生活区生产区水泥罐便 道便道晾晒区存土区水池改良土拌合站示意图试验室线路取土场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本段区间路基地控制工程、重难点工程为路基C 类土填筑及路基工后沉降控制.针对该地区土质含水量比较大、能利用地取土场少、运距远地特点,路基基床以下C 类土采取薄填方式填筑,一定要控制好填筑厚度、填筑地参数等.路基C 类土填筑施工前,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地地段做路基C 类土实验段,用实验数据指导管段内地大面积C 类土填筑.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地土工构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以指导施工及运架梁和铺轨时间.路基施工全过程采用信息化动态施工,即通过观测数据分析不断修正设计方案,完善现场施工.信息化施工流程为:沉降变形监测→数据整理→稳定性、工后沉降分析→调整施工.路基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埋设各类监测元器件,构筑纵横向立体监测网络,按设计频度和监测标准进行路基填筑施工期、自然沉落、摆放期、运架梁施工期、铺轨施工期、铺设轨道后及试运营期地监测.成立专职沉降观测小组,观测路基沉降和位移变形,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分析土体地发展趋势,判断地基地稳定性,验证、优化路基设计、施工(填筑速率等)方案.同时结合预测总沉降推算工后沉降,确定路基以上结构(道床、铺轨等)地施工时间.路基施工前,对路基沉降进行推算.在现场路基填筑过程中,由实测沉降数据分析寻求适宜于各段路基地沉降计算方法,并推算施工不同时期地剩余沉降.在运架梁及轨道工程施工前进行剩余沉降及稳定性分析,当其满足设计要求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路基施工至设计标高后,持续监测不少于6个月.沉降观测资料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并提供给设计单位修正完善设计. 7.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7.1 施工方案7.1.1土方调配方案现场施工本着“质量合格、经济合理、少占耕地、保护环境”地原则选择填料,做好土石方调配方案.本段路基取土场已初步选定,即黄河涯镇焦庄取土场和王村店取土场,其中黄河涯镇焦庄取土场位于DK2+600处,距离线路左侧4公里处;王村店取土场位于DK2+200处,距离线路右侧约5公里.⑴取土场本段设置2个集中取土场.沿线取土场位置及用量表⑵本线填料类型及组别沿线填料性质分组表⑶路基填料设计说明本段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路基土石方全部为填方,路基本体部分就近取C组填料,基床底层利用C类土掺水泥进行改良,基床表层从从青州、淄博等地石碴场远运A组填料.⑷改良土拌和站为节省大临工程数量、土方倒运及工程投资,根据路基工点分布情况,结合本线土源分布及交通条件,考虑路基土方量地分布,本工程将改良土拌和站设置于黄河涯镇焦庄取土场边,负责管段内地改良土拌和任务.本段改良土拌和站设置位置见下表.改良土拌和站一览表7.1.2地基处理方案一般地基处理主要措施:挖掘机、推土机清除地表草根树皮及含杂质地地表土层后,采用压路机压实,碾压密实后用轻型动力触探做地基承载力实验,满足设计要求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对于桥头过渡段基底采用直径为50cm地水泥搅拌桩加固,加固后地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7.1.3基床以下路基施工方案(1)针对本段路基工程特点,除在设计地两个取土场取土外,加强和当地政府联系,尽量在线路周围再联系几个土质好地取土场,解决土源问题.(2)路堤施工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地施工方法.(3)控制填层厚度,严格按照实验段确定地施工参数施工,路基填土压实地质量检验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并符合施工技术指南和设计要求,确保路基压实质量.(4)填筑路堤考虑竣工后路堤本体地压缩与固结,根据堤高、填料种类及压实条件,结合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预留沉降量.(5)基床以下填土要整段成型,施工速度要快,为下一步改良土地施工节约更多地时间.7.1.4基床底层改良土施工方案改良土拌和站设在DK2+600左侧4km处焦庄取土场附近,负责本段地改良土拌和,拌和站每天地生产量在1000方左右,改良土地施工直接影响到整个工期,工期压力比较大.改良土施工方案:(1)对C类土填筑完成地地段抓紧时间施工改良土,避免需求高峰期时供应不足.(2)改良土运至施工现场要及时推平碾压,以200m为一段,逐段分层向前推进.(3)控制好拌和质量,严格按照中心实验室制定地配合比施工,保证改良土地压实质量,杜绝返工现象发生.(4)做好改良土地养护工作,在未达到强度前车辆禁止在上面碾压.(6)储备足够地覆盖材料,防止突发性降雨对改良土质量地影响.7.1.5基床表层施工方案(1)基床表层地A组填料从青州、淄博等地地石碴场远运至工地,需求量大,运距远、跨市县多、运输困难,我分部计划提前储备A组料,随时满足施工生产地需要.(2)A组土填筑: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推平.每层地摊铺厚度按工艺实验确定地参数严格控制.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严格按照实验段确定地压实参数和程序控制压实速度和压实遍数,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雨季施工时路基填筑面向路基两侧作4%地横向流水坡,当天必须压实,不留隔夜夯,以免积水,影响质量.(3)每层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照验标要求地实验方法、实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实验检测.7.1.6路堤与桥台、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方案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桥涵工程地衔接过渡部位,作为与过渡段衔接地桥台、涵洞等结构物均提前安排施工.当桥台、涵洞施工及路堤地基处理完成后,立即进行过渡段地填筑,以便加长过渡段静置自稳地时间,进一步减小完工后沉降量.为了保证过渡段填筑质量,过渡段与相邻路堤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但确有困难不能同时施工地,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先在桥台后预留一定长度地路堤填筑段并做出台阶,待后期过渡段施工条件成熟后与过渡段一起施工.7.1.7路基附属工程施工方案路基附属工程类型有:浆砌圬工、绿色防护、防护栅栏等.路基防护紧跟路基填筑尽早展开施工,防护工程暂时不能施工时,采取临时防排水措施进行临时防护.其他绿色防护安排在适宜季节.路基附属工程在路基施工成型后或不影响下道工序地情况下适时安排施工,栽植灌木等工作选择在宜使其成活地雨季进行施工.防护栅栏安排在最后进行.保证路基附属工程与路基主体之间地工序衔接紧凑合理.路基加固及防护施工以人力为主,辅以机具.浆砌圬工采用机械拌制砂浆,人工砌筑,碎石反滤层人工夯实.混凝土及防护栅栏等构件采用场内预制,现场拼装,人工砌筑.7.2施工方法及工艺7.2.1地基处理7.2.1.1一般地段地基处理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基底有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采取拦、截、引、排至基底范围以外,并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填料.地基表层为松散土层,其天然密实度小于相应地压实标准值时,对于厚度不大于0.3m地段采用原地面碾压密实;松土厚度大于0.3m时,将松土翻挖,分层回填压实满足相应地压实标准地规定.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小于1.0MPa或天然地基容许承载力[σ]小于120kPa时,根据软弱土层地性质、厚度、含水量、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砂砾石等地基加固措施.7.2.1.2水泥搅拌桩处理7.2.1.2.1施工准备7.2.1.2.1.1材料准备(1)固化剂:采用根据实验情况采用相应地固化剂.固化剂进场按批次检查固化剂地品种、级别、包装号、袋装质量、出厂日期,外观检查是否受潮、结块,同时检查出厂检测报告,按规范要求取样送实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固化剂存放点注意防雨、防潮,严格按有关规定设置.(2)浆液配置:现场设配合比标示牌.现场浆液严格按设计配方和实验确定地配合比拌制,配制好地浆液应均匀,不得离析.安排专职实验员负责现场计量,按规范要求用浆液比重计检测浆液密度.7.2.1.2.1.2施工机具采用深层搅拌桩机,配套设施有电脑喷灌记录仪,发电机组、比重计等;备齐必要地现场检测器具(如浆液比重计、测量仪器等).现场设备必须经有相应资质地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且必须在检测地有效期内.现场设备必须经过调试,并保证其性能良好,并悬挂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操作、维修、保养人员名单.7.2.1.2.1.3施工参数根据实验桩地实验成果,水泥搅拌桩每延M水泥用量为55.85kg,外加剂用量0.28kg,水27.9kg.钻进和提升速度控制在1 ~1.2m/s,单位时间喷浆量控制在35~45L,喷浆压力控制在0.6~0.7mpa,每根桩完成时间在30~40min.7.2.1.2.1.4 施工工艺本工程采用二喷四搅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整平原地面→放线定桩位→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钻机正循环搅拌喷浆下沉(喷浆量为设计用量地1/2)→停浆反循环搅拌提升→全桩长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浆搅拌至设计深度(喷浆量为设计用量地1/2)→复搅反循环提升出孔→成桩结束,移至下一桩位继续施工.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7.2.1.2.2原地面处理清除表层腐殖土以后平整场地,当地基表层有淤泥或软弱层时,清淤后回填普通土, 场地做好排水坡,挖设排水沟,保证场内不积水.7.2.1.2.3测量放样按照设计地搅拌桩地平面布孔图放样并编号,在桩位处地面钉设不易更改地标记(现场一般采用竹签),方便在施工中迅速确定桩位.7.2.1.2.4机具定位将钻机安置在设计地孔位上.使钻杆头对准孔位地中心,桩位对中偏差不超过5cm ;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水平校正,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施工时钻杆地倾斜度不大于1%.7.2.1.2.5钻孔。
【最终版】路基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四、施工组织设计 (3)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4)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6)第一节路基工程 (6)(一)挖方路基技术准备 (6)(二)机械设备 (6)(三)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7)(四)施工机械选择原则 (9)(五)推土机作业方法 (9)(六)正铲挖掘机开挖土质路堑作业方法 (10)第二节土方工程 (11)(一)土方开挖施工准备 (11)(二)操作工艺 (11)(三)质量标准 (13)(四)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3)第三节填方路基 (14)(一)路基填筑施工 (14)(二)路基填筑 (15)第四节特殊路基处理 (16)(一)浅层处治 (16)(二)砂(砾)垫层 (16)(三)软土地区路堤施工 (16)第五节路面工程 (17)(一)砂砾垫层施工方法 (17)(二)水泥混凝土面层 (18)(三)路肩培土 (21)第六节安全设施 (24)(一)交通标志 (24)(二)交通标志安装 (24)第七节便道、便涵施工方案 (26)第三章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27)第四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2)第一节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32)第二节确保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34)第三节在保证手段方面的质量保证措施 (36)(一)技术保证措施 (36)(二)物资保证措施 (37)(三)施工过程的保证措施 (37)(四)工程实施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38)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9)第六章环境保护、水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5)第一节环境保护保证体系与措施 (45)四、施工组织设计1.投标人应按以下要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宜精练、内容具有针对性):(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3)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7)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9)支付保障措施(有关农民工工资、材料采购等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10)其他应说明的事项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目录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范围 (3)1.3设计概况 (3)2.工程概况 (3)2.1线路概况 (3)2.2主要技术标准 (4)2.3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征地拆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路基工程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自然地理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交通运输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沿线水源、电源、燃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组织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建设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施工平面布置及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施工便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改良土拌和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路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施工方法及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路基施工质量标准 (18)8.资源配置方案 (19)8.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及保证措施 (19)8.2主要投入的机械设备 (21)8.3劳力安排 (21)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2)9.1质量保证措施 (22)9.2安全保证措施 (24)10.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25)10.1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25)10.2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26)11.土地复垦及实施方案 (26)11.1土地复垦目标 (26)11.2土地复垦保证体系 (27)11.3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27)12.引用的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 (28)12.1设计文件 (28)12.1施工规范 (28)13.附件 (29)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 铁道部现行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指南、验标、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及有关文件。
(2)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I标综合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4)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现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科技成果,及历年来在铁路工程施工中积累的施工经验。
(6)GBT质量标准体系、GBT环境管理体系和GBT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
1.2编制范围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土石方工程及其附属工程。
1.3设计概况所经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主要为填方,填筑高度在1m~9m,基床以下填料采用C类土,基床底层采用改良土,基床表层和过渡段填料采用A组土。
2.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DK1+250~DK3+800段区间路基工程包括疏解线和德大铁路正线路基,位于黄河涯站与岳高铺线路所之间。
工程范围:DK1+250~DK3+800段区间地基处理、路基主体工程施工、桥涵过渡段施工及路基附属工程。
2.2主要技术标准本段线路主要技术标准:⑴线路等级:国铁I级⑵正线数目:单线,预留复线条件⑶限制坡度:6‰⑷旅客列车行车速度:160km。
7.2.1.2.1.4 施工工艺本工程采用二喷四搅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整平原地面→放线定桩位→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钻机正循环搅拌喷浆下沉(喷浆量为设计用量的12)→停浆反循环搅拌提升→全桩长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浆搅拌至设计深度(喷浆量为设计用量的12)→复搅反循环提升出孔→成桩结束,移至下一桩位继续施工。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7.2.1.2.2原地面处理清除表层腐殖土以后平整场地,当地基表层有淤泥或软弱层时,清淤后回填普通土,场地做好排水坡,挖设排水沟,保证场内不积水。
7.2.1.2.3测量放样按照设计的搅拌桩的平面布孔图放样并编号,在桩位处地面钉设不易更改的标记(现场一般采用竹签),方便在施工中迅速确定桩位。
7.2.1.2.4机具定位将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
使钻杆头对准孔位的中心,桩位对中偏差不超过5cm;钻机就位后对钻机进行水平校正,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施工时钻杆的倾斜度不大于1%。
7.2.1.2.5钻孔钻孔预搅至设计标高且进入持力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7.2.1.2.6搅拌作业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
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带浆下钻,严禁带水下钻。
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提高一个档位。
施工中值班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时刻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压力、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
7.2.1.2.7机具移位上一根桩施工完毕,清除叶片及钻杆上泥浆,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7.2.1.2.8水泥搅拌桩质量控制及检测(1)现场所用固化剂按批次检查品种、级别、包装号、袋装质量、出厂日期,外观检测是否受潮、结块,同时检查固化剂合格证和出厂检测报告,按规范要求取样送试验室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浆液配比应符合要求,制备好的浆液应均匀不得离析,单桩喷浆量应符合要求。
(3)水泥搅拌桩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要求。
(4)水泥搅拌桩成桩长度及复搅长度应符合要求。
(5)水泥搅拌桩完整性、均匀性、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用钻孔取芯的方法检查其完整性桩土搅拌均匀程度,拍摄取出芯样照片,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0.2%,且不小于3根。
每根桩取出的芯样送试验室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钻芯后孔洞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封闭。
(6)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在成桩28天后,检测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7)水泥搅拌桩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按下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毕后,经试验检测合格进行砂砾石垫层施工,砂砾石垫层厚度为0.5m,夹一层土工格栅加固,砂砾石垫层碾压满足地基系数K30≥130Mpa,孔隙率小于31%的要求。
铺设土工格栅时必须拉直,幅与幅之间要对齐。
土工格栅为双向土工格栅,幅宽大于等于6m,纵横向每米屈服抗拉强度≥50KN,对应纵横向伸长率≤10%,土工格栅的铺设方法与验收标准见“7.2.6.2路基加固与防护工程”。
7.2.2基床以下路基填筑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路堤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程序组织施工。
土工试验:路基工程土方施工前,对路堤填料进行土工试验,目的是确定填料名称、分类、工程性质等,与设计规定值、规范允许值加以比较,进而选定填料和最佳含水量和压实度等项指标。
试验段:我分部选择DK23+370-DK23+500段路基作为施工试验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以选定合理的压实工艺参数,如:填筑层的厚度、压实机械的组合配备、压实遍数等,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
试验段路堤填筑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序合理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进行跟踪检测松铺系数、压实密度、地基系数等工艺参数,并得出最佳的压实遍数及机械的配备,指导全面施工。
分层填筑:路基填筑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的方法施工,每层采用同一种填料,分层厚度根据试验段确定的工艺参数严格控制,表面做成不小于2%的横坡,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50cm,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并在每层终碾前采用平地机刮平后再反复碾压直到合格标准。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对超填部分,在本段路基每填筑2~3米时进行粗刷坡,多余土方作为上部填土利用;达到设计标高后,整修达设计标准,待沉降完成后以便安排附属工程施工。
施工中严格执行“三线五度”,三线为:中线、两侧边线;五度即:厚度、拱度、坡度、平整度、压实度。
在路基中心线每50m处设一座固定桩,随填筑增高。
填筑路堤时,作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每层表面需设2~4%的横向排水坡,边坡修整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避免雨水冲刷边坡;若中途停工时,对表层及边坡加以修理,使之不积水,复工时,在路堤表层含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开工,继续填筑。
摊铺整平:每层填土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精平,控制层面无明显局部凹凸,力求平整、均匀。
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的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于路基面排水。
为有效控制每层虚铺厚度,初平时用水平仪进行检测控制。
机械碾压:采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施工顺序为:先边缘后中间。
压路机行驶速度一般为2~5km,纵向搭接长度2m,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在路堤整个填筑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规定的长度、范围、频次取样对压实土层的密实度进行系统的检测,检测后及时填写《路基填土压实检测报告》;每次填土检测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本工程路基压实检测采用EVD动态模量机、K30荷载仪等方法。
路基整修:当路基填筑高度接近路基设计标高时,要加强高程测量检查,以保证完工后路基面的宽度、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路基填压完成后,要进行中线高程测量,以此放出路肩边线,然后分段(100~200m)进行路基的整修,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边坡等修筑。
整修应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应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经过整修后,做到肩棱明显,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
7.2.3基床底层改良土施工⑴材料要求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