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同伴的相处过程中,感受同伴的情绪,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选择合适的交往策略的能力的总和,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艳菊、姜勇,2008)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不但有助于幼儿的社会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长期的影响。学龄前儿童是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能力选择合适的交往策略,并且能够体会同伴的需要(李艳菊,姜勇,2008)。因此,本研究为了提高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从自信心的角度出发,研究中班幼儿的自信心水平对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研究基于教师和家长相应的教育建议。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视,对促进和鼓励幼儿同伴自信心,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课题的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班幼儿自信心水平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关系的研究,并对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做具体的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结果,首先对中班幼儿自信心水平和同伴交往能力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其次具体分析中班幼儿自信心水平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具体关系,最后对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各维度进行研究,给出有利于培养中班幼儿自信心水平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具体建议,为幼儿的教师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2课题的意义
A.理论意义
自信心是儿童自我意识进行发展和成熟的标志,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幼儿将来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都离不开早期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同时,自信心的培养对幼儿的心理也有着重大且长远的影响。本课题通过研究中班幼儿自信心水平与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了解二者的发展水平以及之间的联系。
B.实践意义
幼儿园的实践中,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目标。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写到,“让幼儿在积极的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本研究的结果,帮助教师们进一步了解中班幼儿的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寻找到新的良好的教育方法帮助促进中班自信心和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2文献综述
2.1幼儿自信心
2.1.1自信心的概念
关于自信心的定义最早由Maslow(1943)提出,他认为,自信心的产生需要自尊上的满

足。而获得自信心的主要来源是真实的能力,获得的成就和来自别人的尊重。国内也有许多研究者对自信心有不同的定义。王蕊娥(2006)在研究自信心概念的界定后认为,对于自信心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说法,分别基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自信心的概念的界定至今仍有着一定的分歧。王蕊娥(2006)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和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价的一种体验。车丽萍(2002)认为自信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且具有一种弥漫性影响,尤其是对人类知、情、意、行诸方面。崔欣欣(2017)结合前人的观点,提出的理论认为幼儿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现和自我成就感密切相关,并且与Maslow的研究相似,都认为对自己真实能力的认识是自信心产生的基础。
2.1.2幼儿自信心水平的影响因素
自信心水平的影响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有父母,家庭结构,教养方式,幼儿园和学校中的同伴关系与师生关系及老师的教育等。影响自信心的主观因素有成功体验,个体对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王娥蕊,杨丽珠,2006)。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渴望成功,追求成功。如果他能够在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这种自我成就感就可以促使,鼓励幼儿的主动性行为。当幼儿能够在某一活动中表现良好时,他就会有对于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肯定,并对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积极性。当幼儿对于活动感兴趣时,便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投入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完成。因此,幼儿对于活动的积极性能够反映幼儿对其的兴趣,而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又能够反映幼儿对于自己能力在这一活动中的自信程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父母和老师也可以根据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来鼓励和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发展。
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或教育方法对于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影响。父母应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有时候,父母会对孩子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例如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有很高的要求。殊不知这样的要求和期望会使孩子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幼儿能力的不相符,通常只会提出让自己满意的要求,却忽略了幼儿的真实能力。因为能力的不够,幼儿会经历更多的失败,挫败感也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对于幼儿的期望与幼儿实际能达到的程度应相对协调,这样才能使孩子获得相应的成功,由此获得成就感和自尊心,并对自信心的发展产生帮助。另一方面,家庭教养方式也

会对幼儿的自信心发展产生影响。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会对于幼儿行为有过多的限制并且过于强调幼儿对于命令,要求的服从,这样容易降低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的积极性并限制幼儿的自信心发展。过于宽松的教养方式容易放纵幼儿,过于自由的环境也会使幼儿减少探索的欲望,对教养者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父母应给与幼儿一个慈爱与严厉并存的环境,这样父母也能够给与幼儿合理的建议和指导,有利于幼儿作出正确的选择,增强自信(王娥蕊,杨丽珠,2006)。幼儿的自信是建立在幼儿认为自己的能力足够优秀的基础上的,并且,当老师或父母信任孩子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幼儿的内心世界会反应出这些信息,并一天天地、一步一步地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2.1.3幼儿自信心发展特点
A.年龄特点
儿童自信心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并且随着儿童年龄的不同表现出差异(王娥蕊,杨丽珠,2006)。幼儿自信心在3至4岁之间迅速发展,并且,4岁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其中一个关键年龄(安玲,2011)。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加,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其语言的使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等方面也在不断增长和呈现,而自信心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随着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信心水平也会产生变化。在王蕊娥,杨丽珠(2006)的研究中发现,尽管幼儿的自信心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在不同年龄段其增长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3至7岁的幼儿自信心发展速度为不同的上升趋势,而7至8岁的幼儿自信心发展速度为缓慢下降的趋势。在研究中还表明,除了4岁是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关键年龄外,对于低年龄小学生来说,7岁也是一个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期。
B.性别特点
王娥蕊(2006)的研究发现,3至9岁的幼儿在自信心发展水平上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男孩的自信心发展水平在3到9岁期间要略低于女孩,尤其在自我表现维度和自我成就感维度上,男孩和女孩在自信心发展水平上的性别差异显著,然而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呈现在自我效能感维度上。但是在崔欣欣(2017)的研究中,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呈现在4到6岁的幼儿自信心发展水平上。
2.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2.2.1同伴交往能力的概念
李艳菊,姜勇(2008)认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自己相左同伴之间共处,感受,处理这段关系的能力的总和。又有学者周宗奎,孙晓军等(2015)将同伴交往定义为一种平行的,平等的关系呈现在同龄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与个体之间。而在赵海钧(2002)的研究中将同伴交往界定一种情感联

系在个体和同伴之间相互沟通,物质交换的动态交互中产生。由此可见,不同研究者对同伴交往有着不同的定义。据董丽媛(2014)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普遍认同对同伴交往的定义是朱智贤教授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同伴交往的解释:“年龄相近的个体之间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式传达意见、交换思想,以及沟通情感体验的过程。”
2.2.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的因素有幼儿自身的因素,如性别,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如自信心发展水平)等,也有外界因素如教师的教育和师幼关系,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等。
幼儿的性别不同,其在同伴交往的策略选择上也会不同。男生比女生更偏向于选择团体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会有更多的肢体接触。男生会倾向使用消极的交往策略,如肢体冲突去应对同伴的攻击。对于女生来说,她们更喜欢与相同性别的同伴交往,并且在同伴交往中会更多地使用语言策略和合作策略。女性幼儿会更多地使用求助第三者,告状,或者是回应以语言攻击的形式来回应同伴攻击(陈冬艳,2017)。
幼儿的同伴交往水平还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需要通过观察同伴的情绪和反应和自己对于同伴反应的理解来选择自己的交往策略,同时,也需要用用语言来互动、维持和发展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关系(陈冬艳,2017)
教师的教育和幼儿园的环境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关系的发展。如果幼儿园给予幼儿一个平等,宽松,自由的环境,那么幼儿就会有一种安全感,更愿意与同伴交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对于老师来说,如果对在同伴交往中表现不是很好的幼儿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嘲讽,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同与伴交往的积极性,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影响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帮助幼儿进行交往策略的改善,那么幼儿的同伴交往积极性就会提高,并且去主动地学习新的同伴交往技巧和策略(李艳菊,姜勇,2008)。
2.2.3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特点
A.年龄特点
同伴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学前儿童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董丽媛,2014)。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能够选择合适的交往策略,因为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行为等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和增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会提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幼儿的心理逐渐发展,交往经验增多,社会能力提高,从而同伴交往水平也逐渐提高。4到5岁的幼儿已经有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