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基坑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工程险情之一,如何有效地进行监测,发现隐患,及时调整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本文将介绍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基坑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开挖的地面或地下空间,用于建筑施工或其他用途。

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地下水、岩土结构等问题,可能引发其它安全问题。

因此,进行基坑监测可以明确工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建设措施,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常见的基坑监测技术方案1.测量法测量法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利用仪器对基坑的各种数据进行测量。

通过对基坑周边的某些关键点(如墙体上相对位移、水平位移、沉降量等)的观测,得到基坑的变形量,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化情况。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图像等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状况进行监测。

它可以依靠大数据和软件分析技术,使用多层次、多角度监测手段,综合分析监测对象,实现全方位的建筑工程监测。

3.无人机监测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基坑的实时监测。

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和即时传输,实现对基坑地形及其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化,并调整施工措施。

4.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需要安装传感器模块在监测对象,例如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可以动态的监测设备的状态变化,通过收集基坑周边各种数据,实现基坑变化的高精度、高效率监测。

三、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实现实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规划设计方案,提前设计好基坑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目标与方法。

2.确定监测方法与工具。

根据基坑的不同情况(地质条件、基坑的大小、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3.安装好相应的仪器设备。

无论是传感器、测量设备、还是遥感技术,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安装工作,将其定位到合适的位置。

4.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项目监理方、工程负责人和建设方等相关人员,以调整工程进展和方案。

储粮监测技术措施方案

储粮监测技术措施方案

储粮监测技术措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储粮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减少粮食损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储粮监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粮食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粮食企业更好地掌握储粮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而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储粮监测技术措施方案,以期为粮食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温度监测技术。

温度是影响粮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粮食发霉、虫害等问题。

因此,采用温度监测技术对储粮进行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常见的温度监测技术包括使用温度传感器、红外线测温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储粮的温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粮食质量受到影响。

2. 湿度监测技术。

除了温度外,湿度也是影响粮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粮食变质、发霉,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粮食失水、质量下降。

因此,采用湿度监测技术对储粮进行监测同样非常重要。

目前,常见的湿度监测技术包括使用湿度传感器、水分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储粮的湿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粮食质量。

3. 气体监测技术。

储粮过程中,粮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而这些气体的浓度也会影响粮食的质量。

因此,采用气体监测技术对储粮进行监测同样非常重要。

目前,常见的气体监测技术包括使用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储粮中气体的浓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粮食质量。

4. 图像监测技术。

除了以上介绍的传感器监测技术外,图像监测技术也是储粮监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通过安装摄像头对储粮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粮堆坍塌、虫害、霉变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图像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对储粮库房的安全监控,保障粮食的安全。

5. 数据分析技术。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分析技术在储粮监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监测技术方案

监测技术方案

监测技术方案监测技术方案引言监测技术方案是用于实时跟踪、记录和分析特定对象或过程的技术手段。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象或过程的行为、状态和性能,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种监测技术方案,包括其原理、应用和优势。

原理监测技术方案基于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采集和处理数据来实现监测功能。

其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安装合适的传感器设备,监测对象或过程的相关数据。

传感器可以是物理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湿度传感器等)或虚拟传感器(如网络流量、电力消耗等)。

2. 数据传输: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

传输方式可以是有线或无线,取决于具体需求。

3. 数据存储:将传输过来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数据库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或其他合适的存储系统。

4. 数据分析: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根据具体监测需求进行选择。

5. 监测结果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展示方式可以是图表、报表、实时动态图像等。

应用监测技术方案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工业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参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环境监测: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因素,保护环境,预防污染。

3. 交通监测:监测交通流量、拥堵情况等,优化交通流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

4. 能源管理:监测能源使用情况,优化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5. 健康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提供及时的医疗干预和预警。

优势监测技术方案相比传统的监测方法有以下几个优势:1. 实时性:监测技术方案能够实时记录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响应速度。

2. 自动化: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自动采集数据,无需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力成本,并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钢结构监测技术方案

钢结构监测技术方案

钢结构监测技术方案钢结构监测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概述钢结构已经在建筑和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特点是轻量化、高强度、易于加工与安装等优点,同时钢结构也要面对压力、载荷等外力的挑战。

因此,对钢结构加强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本方案主要介绍钢结构监测的技术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和设备的选择、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二、监测方法1. 安装应变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的应用是钢结构疲劳寿命测量和结构破坏和病害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应变传感器通常是导电电阻应变计,它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变而计算出材料的应力。

应变传感器的种类有很多种,如金属应变计、固体强度引伸计、电阻性应变计、光纤应变计等。

其中,电阻性应变计由于其价格低廉、精度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

应变计的安装一定要注意接触面的清洁、粘结力的均匀分布、布线的整齐美观,以保证应力传感器测量的准确性。

2. 安装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监测钢结构的变形,是判断钢结构是否存在缺陷的有效方法。

位移传感器通常是通过测量两个或多个点的距离差来计算钢结构的位移或变形。

位移传感器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

直接式位移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构件的变形,如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摆锤传感器、直线位移传感器等。

间接式位移传感器则是由变形计计算出的,如应变计、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等。

3. 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声波来检测钢结构的裂纹、裂缝、夹杂缺陷等问题。

超声波检测方法通常使用超声波探头和接收器来获取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构的缺陷状况。

超声波检测方法不影响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在借助外部设备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因此受到广泛应用。

4. 磁粉探伤磁粉探伤是一种针对表面存在裂纹缺陷的检测方法,它使用铁磁材料吸附在缺陷区域,从而显示出缺陷位置和形状。

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钢结构中的裂纹、裂缝、褶皱、气孔等问题。

三、监测系统和设备选择1.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是钢结构监测的核心,通过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缺陷和隐患。

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

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

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一、引言建筑物监测技术是通过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和方法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等进行定量化的监测与评估。

建筑物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建筑物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而维护建筑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现有的监测设备及方法。

二、建筑物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建筑物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监测:通过监测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可以及时发现结构损伤、病害,以及结构变形等问题,从而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功能监测:通过监测建筑物的功能设施,如水、电、气等供应系统,可以及时发现供应异常或故障,从而保证建筑物正常运行和使用。

3. 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建筑物周边环境参数,如空气质量、噪音、温湿度等,可以评估建筑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4. 消防监测:通过监测建筑物的消防设备、疏散通道等,可以提前发现火灾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三、建筑物监测设备和方法1. 结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斜仪、应变片、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应力集中等情况,预警结构问题。

2. 功能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流量计、电流表、气体浓度监测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供应系统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运行异常。

3.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多参数监测仪、噪声计、温湿度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周边环境参数,评估环境质量。

4. 消防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烟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灭火装置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火灾风险,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

四、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的实施步骤1. 定义监测目标:明确监测的对象和范围,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和指标。

2. 设计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制定监测计划,并确定监测频率和时段。

3.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安装各种监测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测试。

2023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方案(一)

2023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方案(一)

2023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方案(一)2023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方案一、背景介绍•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是指利用各种遥感、测绘和ICT技术手段,对城市和其周边的国土空间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的工作。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国土空间管理和规划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二、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在2023年采用先进的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技术,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国土空间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 实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 -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和资源配置; -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方案内容1. 引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城市国土空间的影像数据,借助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进行地物分类和变化检测,实现对城市用地、绿地、水域等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2. 建设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扫描等技术获取城市三维数据,构建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城市建筑物、道路、地形等空间要素的准确定位和可视化展示。

3. 开发城市空间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分析平台,集成各类空间数据,包括遥感影像、地理信息、人口统计等,利用空间分析算法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城市国土空间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4. 推广无人机监测技术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城市局部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快速地物提取和变化监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5. 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对城市国土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可信度,保障个人和机构的信息安全。

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技术准备1.购置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类算法的开发。

2.调查和采购航空摄影测量和激光雷达扫描设备,建设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3.开发城市空间数据分析平台,集成各类数据和分析算法。

第二阶段:应用推广1.指定试点城市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方案

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方案

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方案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石,其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准确评估环境质量、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以及有效制定环境保护策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探索和开发新的环境监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挑战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水、土壤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大气监测方面,传统的监测方法往往只能监测有限的污染物种类,对于一些新型污染物和微小颗粒物的监测精度不足。

而且,监测站点的分布不够密集,难以全面反映大气环境的真实状况。

水质监测中,对于复杂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同时监测存在困难,尤其是一些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灵敏度有待提高。

此外,实时、连续监测技术还不够成熟,难以捕捉水质的快速变化。

土壤监测方面,由于土壤成分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采样和分析过程容易产生误差,而且对于深层土壤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尚不完善。

同时,现有的环境监测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也存在不足。

大量监测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有效挖掘利用不够充分,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地为环境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方向与思路为应对上述挑战,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应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多技术融合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对环境参数的更全面、更精确监测。

例如,利用光学技术与化学分析方法的融合,提高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检测精度;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水质监测,快速识别水体中的生物毒性物质。

(二)智能化与自动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设备的智能化运行和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与分析。

通过智能传感器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进行自动预警和故障诊断。

(三)便携化与微型化开发便携式和微型化的监测设备,便于在现场进行快速检测和应急监测。

这类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能够大大提高监测的灵活性和效率。

地铁监测技术方案

地铁监测技术方案

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项目 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 地铁保护区监测技术方案编 写:审 核:审 定:天津市勘察院2014年1月目 录1.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1.2.1 工程地质 .................................................................1.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3 水文地质 .................................................................1.3和平路站概况 .................................................................1.4基坑支护方案 .................................................................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3.监测目的、范围及相关监测项目报警值 ...............................................3.1监测目的 .....................................................................3.2监测范围 .....................................................................3.3监测项目 .....................................................................3.4控制值及报警值 ...............................................................4.工期计划 .........................................................................5.拟投入人员情况 ...................................................................6.拟投入的仪器设备清单 .............................................................7.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8.应急预案 .........................................................................8.1预案编制目的 .................................................................8.2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源分析 ...............................................8.3监测预报警及消警 .............................................................9.信息反馈 .........................................................................10.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10.1监测重点 ....................................................................10.2监测断面布置 ................................................................10.3 监测方法 ....................................................................10.4监测系统的构成 ..............................................................11.信息化监测 ......................................................................11.1监测信息化 ..................................................................11.2 监测数据管理 ................................................................11.3提交监测成果 ................................................................附图: .............................................................................1.概况1.1工程概况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步行街东端,东至赤峰道,西至哈尔滨道,南至和平路,北至大沽北路,基坑总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在线监测技术⽅案烟尘、烟⽓连续在线监测系统(技术⽅案)⽬录1. 系统总则 (1)2. 系统组成 (2)2.1 ⽓态污染物监测 (2)2.1.1 取样和预处理单元 (2)2.1.2 SR-200分析仪 (3)2.1.3 O2含量监测 (3)2.2 颗粒物监测 (4)2.3 烟⽓参数监测 (4)2.3.1 流速测量 (4)2.3.2 压⼒测量 (5)2.3.3 温度测量 (5)2.4 数据采集与处理 (5)3. 系统特点 (6)4. ⼯程安装 (7)4.1 需⽅要提供的公⽤条件 (7)4.2 设计分⼯ (7)4.3 系统安装与实施 (7)5. 现场安装指导、调试和验收 (10)6. 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11)7. 供货范围表及报价 (12)1、系统总则本系统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的技术要求,均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要求,满⾜《固定污染源烟⽓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GB/T76-2007)、《污染源在线⾃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 212-2005)等国家标准性⽂件执⾏。

本⼯程的CEMS系统由⽓态污染物监测⼦系统、颗粒物监测⼦系统、烟⽓参数监测⼦系统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系统组成如下图:图⼀、CEMS系统组成图⽓态污染物监测⼦系统:由取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和分析单元等组成。

取样单元:由电加热取样探头、电加热取样管线和反吹系统等组成。

预处理单元:由流量传感器、精细过滤器、压缩机冷凝器、蠕动泵、采样泵、溢流装置、储⽔桶、湿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等组成。

分析单元:采⽤多组份⽓体分析器颗粒物监测⼦系统:采⽤烟尘监测仪。

烟⽓参数监测⼦系统:采⽤⽪托管测流速,压⼒传感器测压⼒,温度传感器测温度。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由数据采集器、⼯控机、显⽰器和系统软件等组成。

图⼆、CEMS系统安装⽰意图2、系统组成2.1⽓态污染物监测2.1.1取样和预处理单元样⽓在取样泵的抽⼒下由取样探头取出。

机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机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机房监测系统技术方案机房监测系统是为了监控、管理和保护机房设备而设计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监测机房的温度、湿度、电压、电流、UPS电池状态、门禁状态等,并能发出警报,提醒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来防止机房设备故障。

以下是一种机房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案,具体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备1.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2.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机房内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湿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3.电压电流传感器:安装在机房电源线路上,可以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值,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4.UPS电池状态监测器:安装在UPS设备上,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并将其传输给监测系统。

5.网络摄像头:安装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可以实时监控机房内的情况,并将视频传输给监测系统。

6.声光报警器:用于接收监测系统发出的报警信号,发出声音和灯光警报,提醒管理员注意。

二、软件系统1.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负责接收硬件设备传输的各种数据,将其存储到数据库中,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监测系统的服务器。

2.监测系统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处理从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传来的数据,并提供数据查询、分析和报警功能。

3.前端展示与管理系统:提供管理员可视化界面,能够实时展示机房的各种监测数据、报警信息和设备状态,并提供远程管理和控制功能。

4.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预测机房设备的故障风险,提供相关建议和预警信息,以帮助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机房故障发生。

5.报警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服务器对机房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将警报信息发给管理员。

6.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定期将监测数据进行备份,并提供数据恢复功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系统特点1.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机房各种数据,并能够实时反馈给管理员。

2.多样化报警方式:通过声音、灯光、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管理员发出警报,提高警报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应用方案

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应用方案

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应用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其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成效。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全面、准确、及时监测,需要采用集成应用多种环境监测技术的方案。

一、环境监测技术概述环境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获取环境质量信息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环境监测技术包括物理监测技术、化学监测技术、生物监测技术以及遥感监测技术等。

物理监测技术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物理参数,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噪声等。

化学监测技术则侧重于对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

生物监测技术利用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来评估环境质量,如通过监测植物的生长状况、鱼类的生理指标等。

遥感监测技术则借助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对大范围的环境进行快速监测和分析。

二、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应用的必要性单一的环境监测技术往往存在局限性,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例如,化学监测技术虽然能够精确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但对于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转化过程难以直接监测;生物监测技术虽然能够反映环境对生物的综合影响,但监测周期较长,且结果的解释较为复杂。

因此,将多种环境监测技术进行集成应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要求采用集成监测技术。

例如,在对一个流域的水环境进行监测时,需要同时考虑水体的物理参数、化学指标、水生生物的生态状况以及流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集成应用多种监测技术,才能全面了解流域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应用方案的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在设计环境监测技术集成应用方案时,要将监测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充分了解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1.监测目标:基坑监测技术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对基坑周围环境、土体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全面监测,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所处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监测手段:(1)GPS监测: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

通过与基准点相连,可以监测基坑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建筑物监测:利用激光测距仪、倾斜仪等设备,对周围建筑物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施工活动对建筑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3)地下水位监测:通过设置水位观测井,利用水位传感器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基坑附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地面沉降监测:通过安装变形传感器,测量地面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地面沉降问题。

(5)土体应力监测:通过安装应力应变传感器,对基坑周围土体的应力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3.监测频率和方式:(1)预施工监测:在基坑施工前进行一次全面的预施工监测,确定施工前的各种数据,作为后续施工的参考依据。

(2)施工过程监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周期性地对基坑及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频率根据工程的大小和特点而定,以及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施工结束后监测:施工完成后,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监测,评估工程施工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后续治理等工作。

4.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是否出现危险情况。

可以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和数学模型来辅助分析,对数据进行图形展示、数据统计和挖掘,以辅助决策和预测。

5.信息报告和预警机制:基于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和预警措施。

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综上所述,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监测手段对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

遥感监测技术方案遥感监测技术是一项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和分析地球表层现象和过程的技术。

通过利用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设备获取地球表层的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地球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质、农业、林业、环境、城市等领域的监测和分析。

下面将简要介绍遥感监测技术的方案。

其次,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处理。

预处理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校正、图像增强等。

处理包括地物提取、图像分类、变化检测等。

通过预处理和处理,可以得到清晰、准确的遥感监测结果。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理信息数据和模型,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和模型集成分析,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

第三,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遥感监测指标。

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遥感监测指标。

比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选择NDVI指数来监测植被生长情况;在环境领域,可以选择热红外数据和水色数据来监测水质情况;在城市领域,可以选择城市扩张指标、建筑物高度指标等来监测城市发展情况。

第四,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时间段和监测频率。

不同的监测对象和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监测时间段和监测频率。

比如在农作物监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监测时间段来监测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在城市扩张监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监测频率来掌握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趋势。

最后,在遥感监测技术方案中,需要进行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地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同时,还需要将遥感监测结果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遥感监测技术方案是一项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和分析地球表层现象和过程的技术。

通过选择适合的数据源和获取方式,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处理,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监测时间段和监测频率,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可以实现对地质、农业、林业、环境、城市等领域的监测和分析。

水质监测技术方案规范

水质监测技术方案规范

水质监测技术方案规范一、引言水作为生命之源和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其质量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保护,需要实施水质监测技术方案。

本文旨在制定水质监测技术方案规范,用于指导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技术方案内容1.监测目标和指标:确定监测的水体类型、水源地和监测范围,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如水温、浊度、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

2.监测点位设置:根据水体特征、水污染源和水体分布规律,合理设置监测点位。

应覆盖主要水源地、重点污染源周边、重要水体段和饮用水水源地等。

3.采样方法:采样应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包括采样器具的选择、采样点位的确定、采样时间的选择等。

应对不同监测指标制定相应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4.采样频次:根据监测目标和指标的类型及其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采样频次。

对于长期监测的项目,应在不同季节、不同水位和不同污染物输入量情况下进行定期采样。

5.采样容器与保存: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采样容器,采样容器要具备保持样品原有特性的功能,并确保采样容器无二次污染。

采样后,样品应及时保存并标明样品信息。

6.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分析方法及其技术规范,包括样品预处理、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要求等。

7.数据处理与评估: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整理和处理,筛选异常值,并进行数据质量评价。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及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8.报告与信息发布:将监测结果及时编制为监测报告,并将报告向相关部门进行上报,以及向公众和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信息发布,提高公众对水质状况的了解和参与度。

三、质量控制措施1.人员培训: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水质监测技术和管理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2.校验和质控: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校验和质控,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标准溶液的使用、质控样品的参与与比对等。

3.质量评审:定期召开质量评审会议,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并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1. 烟气在线监测概述烟气是指各种制造或燃烧工艺中排出的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在现代化社会中,烟气的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对烟气进行在线监测,是保障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2.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2.1 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是烟气在线监测的核心设备,需要根据监测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2.1.1 二氧化硫传感器二氧化硫是烟气中的一种重要有害物质。

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硫传感器,能够实现烟气中二氧化硫的精确监测。

常见的二氧化硫传感器有红外式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等。

2.1.2 氮氧化物传感器氮氧化物是烟气中的另一种有害物质。

选择适当的氮氧化物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检测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

常见的氮氧化物传感器有化学发光法、电致化学发光法、电导法等。

2.1.3 颗粒物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是烟气中颗粒物浓度最直接、最准确的测量手段。

选择合理的颗粒物传感器,能够实现对烟气中颗粒物的在线监测。

常见的颗粒物传感器有激光散射式传感器、重量计式传感器等。

2.2 系统设计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2.1 硬件设计硬件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使监测结果准确、稳定。

同时,硬件设计需要考虑到工业生产现场的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等,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2.2.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需要考虑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使得监测数据可以合理地保存、分析和展示。

同时,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软件设计需要对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

2.3 实时监测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需要实现实时监测。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传输设备和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监测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以便实时掌握烟气污染情况。

2.4 远程监控现代化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需要实现远程监控。

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对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上传和处理,达到远程操作和控制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目的。

监测技术方案

监测技术方案

监测技术方案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监测技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监测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某一共性问题、特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预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本文将结合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监测技术,提出一种监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手段和监测数据处理三个方面。

一、监测对象监测对象是指需要进行监测的具体内容或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监测对象广泛,可以是气象、地震、环境、医学、生物、冶金、物流信息等各个领域。

因此,为了选定合适的监测对象,需要准确分析所要监测对象的性质、特点、分布、周期等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技术方案的区域和应用范围来确定监测对象。

在本文中,我们以环境监测为例,选择PM2.5作为监测对象。

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机动车尾气、节日燃放烟花爆竹等。

PM2.5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长期暴露会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种疾病。

二、监测手段监测手段是指在监测对象上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储存的技术手段。

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迭代,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气体扩散法、接收机技术、人工智能等。

在本方案中,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无人机监测技术对PM2.5进行监测。

无人机监测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安全等特点,其优势在于不受距离、地形、环境等限制,能够快速获取目标区域内的数据信息。

无人机监测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 设定监测区域和时间首先需要确定涵盖监测区域的范围和需要监测的时间段。

确定监测区域和时间段后,就可以通过GPS的方式进行无人机的定位,以便于实现无人机机体定位、方向控制等功能。

2. 选择监测设备在监测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常用的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监测仪、风速仪、温度计、湿度计等。

这些设备的作用是采集监测区域内的气体浓度、风向风速、温湿度等重要数据。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一、方案概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烟气排放的监测和控制越来越重要。

本方案旨在介绍一种基于多参数在线监测技术的烟气排放监测解决方案,通过实时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烟气的多种参数,从而实现对烟气排放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二、技术方案1. 传感器选择本方案选用的传感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SO2传感器SO2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

本方案将采用高精度的SO2传感器进行监测,传感器可选型参考“1000 mg/m3以下的SO2浓度检测芯片(Winsen),检测范围1~1000 mg/m3”。

(2)NOx传感器NOx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于监测和控制大气中NOx的浓度非常重要。

本方案将采用高精度的NOx传感器进行监测,传感器可选型参考“0~1000ppm可调电化学气体传感器(Amphenol Advanced Sensors),测量范围0~1000ppm”。

(3)CO2传感器CO2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CO2与室内环境的通风、空调等也密切相关,因此CO2的监测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本方案将采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CO2传感器进行监测,传感器可选型参考“0-5000ppm二氧化碳传感器(SenseAir AB),测量范围0-5000ppm”。

(4)PM2.5传感器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本方案将采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传感器可选型参考“精细颗粒物传感器(Honeywell),粒径范围0.3-10μm”。

2. 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本方案将采用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所采集的数据将实时上传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可以通过手机APP等客户端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3. 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云端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对实时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实现对烟气排放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宜春四通测绘勘测有限公司2011年06月09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2)第三章监测内容 (3)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 (3)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 (4)第六章监测频率和观测次数 (9)第七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11)第八章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12)第九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12)第十章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第十一章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4)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监测技术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宜春步步高广场拟建建筑由主楼、裙楼和地下室组成,地下室3层,深度约13米,地下室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4000m2,地上建筑由2栋主楼(紧邻沿河路,单栋平面尺寸约20×45m,层数28层,建筑高约90米)和多层裙楼(层数7层,建筑高约34米)组成;位于袁河南岸,紧邻沿河路,周围为繁华的商业街,其北面为沿河路,东面为东风路,南面为中山路,西面为重桂路,各路段管线密布,交通繁忙,周边建筑物分布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场地基坑北侧11米处为沿河路,宽约7米,上下班车流量拥挤;东侧8米为东风路与秀江大桥,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东边36米处,东北角为3栋6层居民楼,之间为6层新华书店(基础形式不详),东南角为11层青龙大厦,属桩基基础;南侧10米为中山路,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25米处,为12层商业建筑,属桩基基础;西侧5米为重桂路,宽约9米,车流量较少,但距基坑红线西边约14米处,为一排5栋2-6层居民楼,年代较老,基础类型属于条形基础,埋深约2米,西北角为1栋4层建筑(基础形式不详)和2栋6层居民楼,属桩基基础。

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1、宜春步步高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审修改打印版),2011.4;2、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春步步高基坑支护初步设计》,2011.4;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江西省建设厅《深基坑工程管理规程(试行)》赣建字[2004]2号第三章监测内容3.1监测目的通过对基坑及其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来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发现危及建筑物、构筑物和基坑支护安全的隐患,并能够指导施工程序,充分体现科学的“信息化施工”。

3.2监测对象基坑内的支护结构和基坑外部的环境,共同组成了基坑监测的内容。

本工程基坑边坡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本监测工程按照一级基坑进行监测。

考虑到监测目的和支护设计要求,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有: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

3.3监测内容1、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3、重桂路典型建筑倾斜或水平位移监测;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综前所述,监测点分别布设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确定。

4.1周围建筑物沉降1、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房角、柱基上;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并用膨胀螺丝顶入墙内作为观测标志。

共计布设沉降监测点13个(BM1、BM2、~BM13),详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监测点遭到破坏,解决方法是: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中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

2、监测基准点布设监测基准点布设在步行街内,距基坑约100米稳定的区域,共计布设基准点3个(J1、J2、J3)。

4.2基坑坡顶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1、监测点布设在基坑顶侧面布置棱镜反射片,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共用,间距约为15m,共布设17个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详见图G1、G2、~G17。

2、基准点与工作点布设基准点与工作点布设在房顶,由A1、A2、A3、A4组成边角网(如图,步步高广场监测点布置图),其中A2和A4为基准点,A1、A3为强制观测墩工作点;A3位于青龙大厦4楼,根据青龙大厦的建筑特点和最近监测的结果显示,A3点相对稳定,可兼做基准点。

4.3重桂路典型建筑倾斜或水平位移监测分别在重桂路南北中3栋居民楼布设观测点G18、G19和A1,其中南北两栋6层楼房用反射片布设(G18、G19),中间一栋4层楼顶建立观测墩(A1),即作为工作点也作为房屋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点。

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测量仪器的精度、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的方法是决定建筑物安全监测可靠性的主要指标。

5.1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1、监测方法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实施,按闭合水准路线测量;连续3次测量的稳定结果作为零周期的初始值;其它周期往返测与初始值比较。

基点联测:每周期观测时,监测点直接与基准点联测,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等级按二等水准要求,并定期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

观测路线详见图5.1。

图5.1 水准观测路线图以上观测确保做到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2、监测精度按国家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相对垂直位移变形量的测量中误差为±0.98mm,取2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则该方法能监测±1.96mm以上监测点的,这种监测的精度显然能满足周围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目的。

若沉降量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3、观测仪器表5-1沉降监测使用仪器清单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4、数据处理方法水准沉降观测,采用假定高程系统,观测基准起始点J1相对高程为+100.0000m,观测数据处理,采用严密平差。

5.2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1、监测方法与精度监测点监测:监测点的水平与垂直位移的监测,仪器架设强制观测墩,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观测,角度按方向法与基线边联测,水平角、竖直角和距离分别测量4个测回。

距离取4个测回的平均值,计算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测量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法实施。

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的监测点布置,见图5.2.图5.2 监测点布置基准点监测:基准点由A1、A2、A3、A4组成边角网,其中,A2、A3、A4为基准点,A1、A3为工作点,采用全站仪自动观测6个测回,而且每期都必须观测。

基坑坡顶水平与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与基准网布置图见图5.3.图5.3 基准点与基准网布置图重桂路典型民房的水平位移与倾斜监测在典型民房上布设3个(G18、G19和A1)监测点,其中,A1兼全站仪的工作点,测量其水平位移,从而推算其建筑物的倾斜量。

观测精度与要求:水平角观测的各项限差按表5-2的规定执行表5-2水平角观测限差垂直角观测的各项限差按表5-3的规定执行表5-3水平角观测限差点位精度与控制值按表5-4、5-5执行。

表5-4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为点位中误差的21表5-5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注:1.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2. 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2、观测仪器表5-6 水平与垂直位移观测仪器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3、边长观测1)边长观测采用徕卡TCA2003全站仪或同精度等级的测距仪进行观测。

测前、测后测定仪器常数。

2)边长观测按《国家中短程测距规范》一等精度要求执行;同一时段各测回中数较差≤±1.0mm ,往返测时段差≤)(2D b a ⨯+。

3)每条边在一个光段内的观测始末,要测定干温、湿温和气压。

温度估读到0.2℃,气压估读到0.1毫巴。

温度计应置于伞下,不受阳光直接辐射的影响,并注意抽风速度及时间应达到规定要求。

4)每条测距边观测两个光段。

对向观测时,可以同午(如2个上午或2个下午);同向观测时,必须异午。

每个光段观测3测回,一测回的观测是照准反射镜一次,测读四次。

不同测回应重新照准。

4、数据处理方法(1)、采用全站仪测量水平与竖向位移的监测系统,采用假设三维直角坐标系,与水准仪高程系统不相关联,坐标轴线与基坑边线保持大概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2)、对外业采集的数据,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即在观测过程中,实时地计算各测站的各项精度指标,对于超限的测站,应及时地进行重测、补测;之后进行数据的后处理,首先对已传输到计算机中的合格的外业数据,按最小二乘原则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计算本周期的水平位移、高程和内业精度评定;接着,根据本周期的观测数据和以往各周期的观测数据,计算各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量以及累计位移量,并计算其变形速度和绘制时间变形曲线图;最后,根据各周期的相对位移量和累计位移量,进行变形分析和变形的预测预报工作,变形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各监测点的变形是否为显著性变形,变形的预测预报,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变形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变形模型,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形量。

第六章监测频率和监测次数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前将建筑物和道路的沉降监测点布设完毕并进行初始数据的观测。

进行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并进行位移初始数据的观测。

观测周期的确定按照地质勘察报告以及现场观察等情况,作出观测频率。

变形观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沉降观测应以变形速率及时进行观测。

建筑物变形出现异常时,加密监测,随时测量。

分析其基础垂直位移变形过程线,作为评判本楼基础稳定性的依据。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表6-1。

按照长沙勘测设计研究院《宜春步步高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要求,基坑观测周期为:基坑开挖起,至基坑回填后并不再抽取地下水为止。

现初步预计观测40次。

表6-1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 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 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 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 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 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9. 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