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建筑

内容摘要: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产生了灿烂的建筑文化,但是由于古代建筑极易腐坏,其中很多的建筑都已消失,我们只能从古代的建筑绘画中去窥探他们的影子。本文通过《阿房宫图轴》介绍,概述阿房宫恢弘的气势以及绘画中建筑的特色,《水殿招凉图》.描绘了盛夏时节的园林景致,《清明上河图》则是以一种大气的视角,去俯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无疑的是,这些绘画为我们建筑学的研究者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古建筑,阿房宫,水殿

1.绪论:

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伴随漫长的历史所产生中国古代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更是在世界建筑界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我国古代的建筑多为木结构,而木材易腐朽,难以长期保存,加之中国古代每每朝代更迭,前朝所建宫殿楼阁,经常遭遇焚毁的命运。而我们也只能从古代流传的绘画中去一窥它们的影子。

目前所见最早的描绘建筑的图像可以追溯到二千年前的春秋末期,元代以前直接以所画的对象命名,宋代开始出现“界画”一词,元代以后统称“界画”。所谓的“界画”指的就是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支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

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因此,“界画”的题材多为建筑楼阁,庙宇民居等。

2 中国古代典型的建筑绘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不同于西方的一点透视与两点透视的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的视角去观察所描画的事物,而是以一种连续的视觉去观察所看到的事物。笔者自己理解为一种“四维”的绘画。因为在古代绘画中,不单单表现了物体的长宽高外,还是在一个时间的轴线上去描画事物。

2.1袁江《阿房宫画轴》中的建筑

如图一所示的是清代画家描绘的阿房宫景致的一角。史料记载的是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曾经大兴土木,修建阿旁宫,宫殿规模之大,在杜牧《阿房宫赋》中这样描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由此可见其规模之大。可惜后来,“楚人一炬,付之焦土”,项羽攻入咸阳城,一把火将无数建筑精品化为飞灰。

图1袁江·阿房宫画轴

图2袁江·阿房宫画轴所描绘的水榭的形象

阿房宫的亭台楼阁式高顶飞檐翘角的三层建筑,四面体的高屋脊宝顶装饰讲究。在建筑色彩上,屋顶都是黄金琉璃瓦,朱红的柱子,屋檐下面又是四组小屋顶。图2所示的水榭是阿房宫造型新颖一座建筑。在水面上,用木质的柱子在支起一座拱形的棚子,棚子顶部用蓝色和绿色进行装点。图轴客观的反映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2.2李嵩《水殿招凉图》

《水殿招凉图》是南宋画院画家李篙创作的小幅楼阁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水殿是画面的焦点,此图为重檐十字脊歇山顶(由两个歇山顶十字相交而成,因在原屋檐下添加一层小檐,称为重檐。)屋檐两头微微上翘,几条高起屋脊端头有兽头的收束构件(用以保护屋面两坡易漏雨的部份),垂脊前端则有仙人、蹲兽装饰。值得一说的就是这个建筑周围的一圈柱子。通过对古建史的学习,这种做法叫做“副阶周匝”,就是在建筑主体的周围再围绕以圈的柱子。还可以看到的是,建筑形体比较自由,是由廊子串联,还有一部分临水的平台。

图三李嵩水殿招凉

图中的人们,是在盛夏时节在这里纳凉消夏。

笔者认为图中所示为园林建筑的一角。除了形体自由的建筑。还有画面左侧出现的假山,包括画面右侧可以看到的小的瀑布所喷出的由此形成的水面。我们知道园林建筑为中国古代建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园林建筑布局自然随性,依附于地势环境,不拘泥于某种对称形式。《水殿招凉图》中所反映的园林式建筑,对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尤其是在园林景观方面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2.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属于“界画”中的“神品”。它以一种广阔的视

角,生动的刻画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城的繁华景象。

图4清明上河图片段1

图5清明上河图片段2

这幅画同样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以一种流动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从图四中可以看到很多硬山屋顶的民居,街上人来人往,有骑马的坐马车的各色人等。图5可以反映出当时的航运情况。对于这种下部没有支撑的拱桥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工程技艺。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在上面行走。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可以说它是很忠实的记录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比如其中画有一艘1室的木船,立了一根高高的帆柱,前方有五个纤夫拉着船正逆流而上。帆柱的后侧固定

着12根绳子,蹦的很紧,而前方的6绳子很松。如此来表现拉力是很合理的。

结语:通过对中国古代这些建筑绘画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于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进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我们当今的建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资料,并且在以后的建筑设计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参考文献:《名画对中国古建筑造型艺术的探索》作者赵举德《画中楼阁》作者付东光

《讨论古代绘画中建筑的解读》作者王洁

《宋画水殿招凉图中的建筑研究》作者胡浩

《中国古代的建筑画》作者傅熹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