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热带MJO和ENSO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
对 西 北 太 平 洋 热 带 气 旋 的 活 动 规 律 作 了综 合 评 述 , 单 回 顾 了 热 带 季 节 内 振 荡 ( O) 征 和 厄 尔 尼 诺 / 简 MJ 特 南
方 涛 动 ( NS 特 征 以 及 两 者 间 关 系 , 系统 地 总 结 了 近 年 来 国内 外 学 者 关 于 MJ 和 E O对 西北 太平 洋 海 域 热 E O) 较 O NS
气旋 活动 也具有 和 E O循 环 相 近 的 3 NS ~4年周 期 的年际 变化 。此 外 , 国是 受 台 风危 害最 为 严 重 的 我
低 南方涛动指 数 特征 , 包括 赤道 东 太平 洋 暖水 ( l 又 E
Nio 和冷水 事 件 ( aNia , 这 些 事 件 发 生 都 有 n) L n )且
间尺度 介于月 、 季之 问 , 因而与 长期 天气 变化 和短期
旋 , 中 8 %发 展成 热带 风暴 或 台风 。热 带 气旋 生 其 O 成 存 在显 著季 节变 化 , 秋 两 季 集 中 了全 年 热带 气 夏 旋 频 数 的 8 。热 带 气 旋 生 成 时 间 也 呈 活 跃 期 及 0
Wa e 环 流 , 致 赤 道 西太 平 洋对 流 活 跃 区东 移 到 l r k 导 中太平洋 , 雨 区东移 l 。同 时 , 1 n 年 西太平 洋 多 _ 7 ] E o Ni
3 年 的准周期 。因此 , ~7 近年来又将 E O事件称 为 NS
E S N O循 环 , 暖 状 态 和 冷 状 态 的 循 环 出 现l 。 即 | 5 ]
E O NS 是全球海洋 和 大气 相互作 用 最强 的信 号 , 其爆
发结束 时间 、 发展 阶段 和强 度及类型 的不 同都 会对全 球气候带来 明显影 响 , 对热 带太平洋 地 区影 响最为直 接和强烈 , 与赤道 中、 太平 洋 的增 暖 和信 风减 弱密 东
诡异台风
台风约克1999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约克(Typhoon York, 9915)于9月12日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形成,横过吕宋北部以后进入南中国海向广东沿岸移动。
9月16日早上掠过香港南部之后横过珠江口在珠海登陆移入内陆。
台风约克掠过香港期间,香港天文台一度发出10号飓风讯号。
这是香港在1983年之后16年内首次发出最高的热带气旋警告讯号,亦是香港在整个90年代唯一一次,更是香港回归中国以来第一次。
约克在香港造成2人死亡,约5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港元。
约克在菲律宾亦造成山泥倾泻,引致18人死亡。
在珠海及邻近广东省,约克造成15人死亡,700人受伤。
澳门亦有1人受伤。
形成及路径9月12日,马尼拉东北420公里之太平洋海面一个热带低气压向西移动,横过吕宋北部以后进入南中国海,之后在13日加强为一热带风暴,命名为约克。
约克在南中国海向北移动,在14日加强成一强烈热带风暴,然后改向西北移动。
15日下午,约克几乎停留不动,同时加强成为一台风。
直至深夜方再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
翌日早上,约克掠过香港南部,之后在珠江口西岸移入内陆。
吹袭香港过程香港天文台在9月13日10:45,约克在香港东南650公里时发出1号戒备讯号。
14日香港吹和缓北风,间中有骤雨。
15日10:15天文台改发3号强风讯号。
当天下午约克几乎停留不动,直至晚上香港风势加强,天文台在16日03:15改发8号西北烈风或暴风讯号;之后在05:20改发9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讯号,并且在06:45发出10号飓风讯号。
约克最接近香港是在当天10:00,当时其中心位于天文台西南偏南20公里。
约克中心掠过香港南部之南丫岛,长洲,最后经过大屿山进入珠江口。
10号飓风讯号维持了11小时,至17:45解除,以8号西南烈风及暴风讯号取代;是香港纪录上最长的一次。
其间香港东南之外岛横澜岛录得一小时平均风速151公里,而阵风更达234公里,是该气象站纪录。
长洲亦录得飓风,最高1小时平均112公里,阵风182公里。
大气科学概论-第四讲(热带气旋)
已“退休”的热带气旋的名字:
2006年的16号强台风“象神”(Xangsane),在菲 律宾、海南、越南、柬埔寨、泰国总共造成279人死 亡以及7.47亿美元的损失。 2006年的22号超强台风“榴莲”(Durian),在菲 律宾、越南、泰国总共造成于819人死亡,经济损失 之大无法估计。
2005年的9号强台风“麦莎”(Metsa),给我国华 东地区造成大损失。
2004年的14号强台风“云娜”(Rainne),造成我国 东部沿海大的人员伤亡。
2003年的7号超强台风“伊布都”(Imouto),造成 菲律宾,华南大的人员伤亡。
2004年8月,台风“云娜”登陆 浙江。虽然气象局及时预报, 但仍造成115人死亡,1800人受 伤,经济损失达到¥1530亿。
已“退休”的热带气旋的名字:
16% 11% 10% 3% 3% 10% 11%
主要在8-9月 主要在1-3月 主要在春秋季节 主要在春秋季节 主要在1-3月 主要在1-3月 其中9月最多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 地区,平均每年有7~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 登陆的时间在5~11月, 主要集中在7~9月, 就登陆地段而言,南起 海南北至辽东半岛 均可有台风登陆。
3. 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 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 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 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 中心结构;
台风空气运动的受力分析
这个结果表明台风的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是有限的
台风暖心结构的温度与高度分布 虚线表示等温线
热带气旋的三维空间结构
眼区Βιβλιοθήκη 9714号台风 (中国) Winnie 1997 (美国)
眼壁
外围螺旋带 状云系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阶段强度变化的比较研究
低层 T C低压 的发展 。同时,当 Y a g i 在 穿越 急流的过程当中,垂直风切变的增加将导致斜压不稳定增强,低层锋
第3 7卷 第 4期
2 0 1 3年 7月
大
气
科
学
Vb 1 .3 7 .No .4
J u 1 .201 3
Ch i n e s e J ou ma l of At mo s p h e r i c Sc i e n c e s
应俊 , 陈 光华 , 黄荣辉, 等. 2 0 1 3 . 西 北太 平洋 热 带气旋 变 性阶段 强度 变化 的比较研 究 [ J ] . 大 气科 学, 3 7 ( 4 ) : 7 7 3 — 7 8 5 , d o i : 1 0 . 3 8 7 8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2 .
区强烈发展 ,锋 区内的斜压 能量 可能向 T C动 能转 化,从而 使得 Y a g i 发展增强;( 2 )高空槽所对应 的高层湿位涡
下传可使得低层 正涡度增长 ,从而在低层诱生 出气旋性环流 ,有利于 Y a g i 变性后重新 发展 ;( 3 )Y a g i 与中纬度 原
先存在 的温带气旋 发生合 并,温 带气旋所带来的较高纬度冷空气 的入侵增强 了低层 的水平温度梯度 ,使得低层锋
2C e n t e r f o r Mo n s o o n S y s t e nR r e s e a r c h ,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P h y s i c s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 , B e j i i n g1 0 0 0 2 9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关系
ACTA OCE AN OLOGI CA S I NI CA
蔡 晓杰 , 姜华 , 王辉 , 等 .西 北 太平 洋热 带 气 旋 与上 层 海 洋 热含 量 的关 系 [ J ] .海 洋学 报 , 2 0 1 3 , 3 5 ( 3 ) : 2 8 —3 5 .
Ca i Xi a o j i e , J i a n g Hu a ,W a n g Hu i , e t a 1 .T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r o p i c a l c y c l o n e i n t h e n o r t h we s t Pa c i f i c a n d u p p e r o c e a n h e a t c o n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8 3 1 ; 修 订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1 。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 4 0 9 7 6 0 1 4 ) ; 国 家海 洋 局公 益 项 目( 2 0 1 1 0 5 0 1 9 ) 。
中图 分 类 号 : P 7 3 2 . 6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2 5 3 — 4 1 9 3 ( 2 0 1 3 ) 0 3 — 0 0 2 8 — 0 8
1 引 言
西北太平 洋是全球热带 气旋形成最 活跃 的地 区 , 也是 登陆 中国 台风 的主要 源地 。虽然 热 带气 旋 是 天 气 尺度过程 , 但 已有 研 究发 现热 带 气旋 的发 生频 次 、
位 置的季节 和年 际变化 等 特征 与气 候 现象 有 密切 联 系 。研究结果 表明 , 北太平洋 涛动 、 厄 尔尼诺 、 南极 涛
1949_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_石先武
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位置年均纬度呈显著的倒 “ 型分 V” 布, 从 3—8 月热带气 旋 生 成 位 置 不 断 北 移 , 在8月以 后开始南移 , 直至 2—3 月 达 到 最 南 . 热带气旋生成主 的纬度区 , 这一纬度带生成的热带气旋 占 要在 5 ° 0 ° ~2 北纬3 以北历史上没有热带气旋生 总数 的 8 1 . 4%. 5 ° 成, 赤道附近有少量热带气旋生成 . 经度的地带性并没 之外共有1 有纬度那么明显 , 研究区域 东 经 0 ° 8 0 ° 4 ~1 次热带气旋生 成 , 之间生成的热带气 东经1 3 0 ° 6 0 ° ~1 表 3 统 计 了 生 成 频 次 随 经 度、 旋占总数 的 近 6 月 0%. 份的变化情况 . 从表中可以发现 1—3 月份热带气旋生 成于西北太平洋西侧 , 而从 3—6 月热带气旋生成位置 不断西移 , 6 月份生成 位 置 最 靠 近 我 国 沿 海 地 区 , 6月 份之后又不断向东移动 .
占比例的年变化趋势 . 从图 2 可看出 , 西北太平洋热带 低压和超强台风所占 比 例 呈 现 明 显 下 降 趋 势 , 热带风 暴和台风所占比例呈 上 升 趋 势 , 强热带风暴和强台风 所占比例呈波动状态 . 从图 3 可看出 , 登陆我国的热带 风暴所占比例有上升 趋 势 ; 登陆我国的台风所占比例 主要是在当年 7 月份有 5 场台 在2 0 0 1 年有一个峰值 ,
2 , 死亡达 4 直接经济损失达 2 m 0 0人, 5 0 多亿元 2 . h 西北 太 平 洋 热 带 气 旋 的 频 次 、 生 成、 移 动、 强度分 []
平均每年发生 2 0 1 0 年总 共 发 生 热 带 气 旋 2 5 3 次, 0 登陆我国 9 发生频次最多的是1 3 . 1次、 . 2次, 9 6 7年 3 最少的是 2 近年来热带气旋次数 5 3次, 0 1 0年1 8 次, 显著减少 , 并且 1 9 4 9—2 0 1 0 年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总频 次 有 下 降 趋 势 ( 如 图 1) 1 9 4 9—2 0 1 0年间登陆我 . 国的热带气旋频次最多的是 1 9 5 2和1 9 6 1 年的 1 5次, , 最少 的 是 5 次 ( 总体上 9 7 9、 1 9 8 2、 1 9 9 7及2 0 0 0 年) 1 同样有下降趋势 , 但没有西北太平洋总频次下降明显 .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2000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
2西北太平洋TC活动与AO、AAO的变化特征
1979-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TC共1237个,其中1979~1994年生成的TC偏多,年均生成34个 TC, 1989年和1994年达到峰值40个,远高于气候平均值;1995~2019年TC频数有下降趋势,年均生成 28个TC, 1998年和2010年分别仅生成21个和8个,远低于气候平均值(图1 (a) ) .TC生成主要月份集 中在6~11月,1~4月生成的TC仅占总频数的6.71%, 41年来8月份生成的TC共261个,2月份仅生成11个. TC生成源地在经度和纬度范围都存在相对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10。N~18.3° N、127° E~150° E. TC生成的纬度分布存在的季节性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密切相关,体现了TC生成与活动的本质是地球 表面能量的运输与平衡的过程閃.不同强度的TC频数特征为TS>TY>S-TY>SUPER-TY>TD,随着TC强度的 增强,TC的生成源地越偏东偏南.
范丽君等分析AO指数(AOI)和AAO指数(AAOI),发现在空间上两者都具有明显环状结构、在时 间上各季节有不同位相变化特征巴此外,A0在北半球夏季与冬季存在较大的时空特征差异,夏季A0从
收稿日期:2021-03-03 作者简介:陈仁容(1987-),女,重庆巫山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地貌与气候.
第39卷第3期
陈仁容,梁嘉欣,戚子琪,等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75
1970年左右开始出现准2年周期振荡吟現基于ipcc AR4耦合模式的模拟预估,AO和AAO在全球变暖背景
下将持续增强吧两大涛动的位相配置也受到关注,AO、AAO的反位相变化主要受到AO异常的影响,同
热带气旋
4
温湿参量
5
能量参量
云系
热带气旋的云系是其动力学特征的固有表现,一般地,对流活动产生的直展云系在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阶 段具有处于中心地位 ;进入成熟期后,热带气旋也已直展云系为主,其内部包含有旋转的强上升气流和相对较 弱的下沉气流。层云可见于热带气旋的风眼,其垂直高度在边界层顶附近,上方是顶部下沉气流。眼墙云以积云 族为主,垂直高度可达对流层顶,卫星云图表现为中心密集云团区(Central Dense Overcast, CDO) 。
随着热带气旋生命阶段的变化,风眼的几何特征会发生改变。快速增强的热带气旋拥有小、清晰且高度对称 的风眼,有时被称为“针孔眼(pinhole eye)”、成熟期热带气旋拥有对称的圆形风眼,且风眼被连续的眼墙 包围,即“闭合眼(closed eye)” 。处于消亡期或发展不完全的热带气旋具有不规则的风眼,例如眼墙不 闭合(open eye)、形态不对称或残片状的风眼 。风眼的动态变化在热带气旋的业务天气预报中可作为参考 。
热带气旋
高层辐散流场叠置在低层扰动之上
要使低层扰动迅速发展,在低层辐合流场的上 空要有辐散流场,而且高空辐散必须大于低层 辐合。这种高空辐散流场的“抽吸作用”,保 证了对流层中、下层的上升运动,促使地面不 断降压,最后发展成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减弱、消亡和加强
热带气旋的减弱和消亡: 1. 登陆受地面摩擦、水汽源切断而减弱消亡。 2. 移到高纬,吸入冷空气或插入锋面,减弱变性或消亡。 3. 移入冷水面减弱或消亡。 热带气旋的加强: 1. 移向暖水面。 2. 登陆后重新回到海上。 3. 移速减慢。 4. 移到高空辐散区的下方。
热带气旋发生季节
季节:热带气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绝大多数集中 在某几个月。北半球主要集中产生在7~10月,8~9月 最频繁;南半球主要集中产生在1~3月;孟加拉湾和 阿拉伯海主要产生在5月或10~11月。
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源地:1. 菲律宾以东洋面;2. 关岛附近洋面;3. 南海中部洋面。
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孟加拉湾、中 国、日本、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沿岸。 西北太平洋发生的热带气旋最多,约占北半球的66%。
3. 转向路径:先向西北后转向东北(个别登陆再入 海),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方向移动,到达我国东部 海面或沿海地区登陆,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 呈抛物线状。
在我国的登陆热带气旋,以温州到汕头一带为最多。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因子
1. 水平气压梯度力:热带气旋相对于东风带、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 等行星尺度系统来说,是一个较小的涡旋,作为质点,受气压梯度 力的影响。一般来说热带气旋移动方向与500百帕等压面上地转气流 一致。
降至最低
向中心升高,呈闷热 温度向中心逐渐升高
达最高,形成暖中心
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23 T . C路 径特 点 而 20 年 T 0 8 C路 径分 布 为 :西 行 有 7 ,东 北 个
/一 。 ‘ 、
‘ 一 l 一¨ H
,
行 6 ,转 向 型 有 5 ,西 北 行 有 2个 ,北 上 2 个 个 个 。表 1 2 0 年 西 北太 平洋 T 是 08 C路 径类 型 ,可 以 看 出 20 年 T 08 C路径 主要 以西行 、东北 行 和转 向型
料 以及 国家 气 候 中心 发 布 的 气候 再 分 析 资 料 ,分
析 西北 太平 洋 T C特 征 的成 因 , 以期 对 相 似 年份 的 T 预 报提供 借鉴 。 C
22 发 生 期 早 、在 往 年 不 活跃 期 多发 而在 活 跃 季 .
节 却偏 少 ,结束 期晚
20 年 T 08 C的活 动 时 间集 中在 4 1 ,其 中 ~ 2月
中图分 类 号 : 4 4 文 献标 识 码 : P4 A 文章 编 号 :0 30 3 ( 0 0 0 .0 50 1 0 —2 9 2 1 ) 40 2 .8
1 引 言
西北 太平 洋是 世 界上 T C活动 最 为频 繁 的海 区,
2 0 8 西北太平洋 T 2 0 年 C基本特征
候 平 均值 偏 强, 陆我 国的 比例偏 大 ,其 中有 1 个 登 4
T C对 西太 气 象组 织 1 个 国家 和地 区造成 了较 大 的 4
影 响 ,l 3个 T C登 陆 ,其 中 朝 鲜 1 ( 8 7 海 个 00 “
鸥 ” ,越南 2 ( 8 6 米 克 拉 ” 8 1红 霞 ” ,菲 ) 个 0 1“ 、0 2 “ )
路径 为 主 。其 中 0 1 号 T 87 C西行 至南海 海域 转 为正 抛 物线 路 径 ,01 8 9号 T C西 行 至 南 海 转 为 异 常
热带气旋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2.6米/秒)。 为便于应用和对外服务,有时把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统称为“台风”。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台风(typhoon)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3 2.6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 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 为了便于应用和对外服务,有时把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 台风统称为“台风”。如“台风编号”、“台风命名”、“台风预警”、“台风 年鉴”、“台风结构”、“台风路径”、“台风形成”、“台风灾害”等等。 台风是暖中心的低气压系统,水平分布近圆形,半径约几百公里,垂直范围可 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上部。地面中心气压低是台风的重要特征,一般当地面中心气 压低到990hPa时或以下时形成台风。从台风外围到中心,存在着较大的气压梯度和 很强的气旋性辐合流场;在距中心数十公里处,风力达到最大,并伴有暴雨和巨浪; 但在近中心附近的小范围内,气压梯度很小,风息、雨止、浪消,出现了强热带气 旋特有的台风眼景象。大多数会风发生在夏秋季节,绝大多数影响我国的台风也出 现在这两个季节。其它季节亦可有少数台风在热带海洋上形成,但其活动范围一般 只在纬度较低的地区。 台风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中国气象局1989年以前规定: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达8-11级(17.2-32.6米/ 秒)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最大风力12级或以上(风速超过32.6米/秒)的热带气 旋为强台风。前者分别相当于世界气象组织分类中的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 1989年元月起,我国台风的标准改为与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相一致,中心风力达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的称为热带风暴; 10-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中心风力达 到12级(32.7米/秒)及12级以上的才称为台风。 2006年6月,我国发布《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即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 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具体标准: 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 10.8m/s-17.1m/s(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达到 17.2 m/s-24.4 m/s(风力8-9级)为热带风暴;达到24.5 m/s-32.6 m/s(风力10-11级)为 强热带风暴;达到32.7 m/s-41.4 m/s(风力12-13级)为台风,达到41.5 m/s-50.9 m/s (风力14-15级)为强台风;达到或超过51.0 m/s(风力16级或以上)为超强台风。 这个标准把台风(中心风力12级或以上)又分为: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3个等 级。 “台风”一词的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 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 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 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 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 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 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 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 海峡进入大陆的。从大陆方向上看,这种风暴是来自台湾,称其为台风就是很自然的 事了。由于汉字的表意性,就从台音加风字形成台字。
各大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移动路径_杨良华
抗风浪。
必要时可抛/一点锚0抗击大风浪。
(3)如果在锚地装、卸货,还要保证船舶随时有足够的稳性。
如果货物是散装粮食,同时还要求散粮的谷物倾覆力矩(heeling m oment)在安全范围内,横倾角(heelin g an g le)不大于12度。
(4)如果锚地避风能力差,底质不好,船舶应做好随时出海抗击大风浪的准备。
一当风浪增大应立即果断地决定出海抗击风浪。
(5)当在锚地有它船靠我轮时应用好碰垫,防止因海浪引起两船间的碰撞而损坏船体。
4.3系泊时(1)船舶在系泊时也有遭遇海浪的危险。
强大的涌浪袭入港内,使船舶摇晃而容易引起船舶断缆,碰撞码头;人员上下船时有掉入船与码头之间空隙的危险。
当涌浪不太大时应在船头和船尾加多缆绳,保持各缆绳均匀受力,并且可以用铁皮垫在大缆与船体的摩擦处,防止断缆。
同时可向港口当局申请拖轮协助,防止船舶较大的摇晃,必要时可申请岸梯代替本船的舷梯,保证人员的上下安全。
(2)当预报热带风暴、台风等风暴系统将过境时,应做好出海抗风浪的准备。
安排好装、卸货工作,使船舶有适当的稳性。
主机等各设备应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风暴的移动路径,不失时机地果断决定离港出海抗击大风浪。
5结语海浪与船舶安全的关系值得我们航海人员研究。
对于我们船舶驾驶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利用海浪保证船舶的安全。
希望在我们的航海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对海浪有更多的了解,找出更多的有效措施保证船舶的安全。
参考文献1陈家辉.张吉平.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1.7.2赵月林.古文贤.船舶操纵.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7.3Th e U nited Kingdom H ydrograph ic Office;T he M arin er's H and-book,E ngland,2004.10.各大洋热带气旋发生源地和移动路径杨良华热带气旋是各大洋海域最大的灾害性天气,但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做好防、避热带气旋工作,就可能化险为夷。
全球热带气旋等级-最新国标
全球热带气旋等级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球各海域热带气旋的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热带气旋的业务和科学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全球热带气旋等级热带气旋等级划分原则热带气旋等级的划分以其底层(10米)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
不同海域的热带气旋等级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各热带气旋区域专业气象预报中心的等级标准进行划分。
全球不同海域热带气旋等级划分3.2.1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划分参考见GB/T19201-2006,共划分6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6个等级,划分见表1,此表适用于赤道以北、东经180度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
表1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3.2.2南太平洋、东南印度洋及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热带气旋等级划分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见表2,此表适用于赤道以南、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和赤道以南、东经90度以东的东南印度洋以及澳大利亚附近海域。
表2南太平洋、东南印度洋及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3.2.3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见表3,此表适用于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
表3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3.2.4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见表4,此表适用于赤道以南、东经90度以西的南印度洋。
表4西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3.2.5中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中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见表5,此表适用于赤道以北、西经140度至西经180度的中北太平洋,赤道以北、西经140度以东的东北太平洋以及赤道以北的北大西洋。
表5中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等级划分表附录A(规范性)全球热带气旋监测海域划分附录B(资料性)全球热带气旋等级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21 年 1 月 00 2
海
MA R
洋
预
报
、 l 7 No6 ,- , . 0 2
De . 0 c201
FORECASTS
2 0 年 西北太 平洋 热 带气 旋 特 征分 析 08
李志强 ,张 彤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 中心, 北京 10 8 ) 0 0 1
从表 1 、表 2的分析 可 以看 出 ,从 登 陆 数 目上
来看 ,20 年登陆的热带气旋数 目 7 ,18 ̄ 08 为 个 84
20 02年 登 录 热 带 气 旋 多 年 平 均 值 为 68 .9个 , 17  ̄20 年 多 年 平 均值 为 71 9 1 00 .个 。20 年登 陆 08 的 热带 气 旋 数 目与 多年 平 均 登 陆 热 带气 旋 的数 目
我 们 采 用 的热 带 气 旋 分 级 是 按 照 2 0 年 6 03 月
对象 ,这 些 热带 气 旋 强 度 都 达 到 热带 风 暴 及 以上
级 别 。我 们对 它 们 进 行 了统 计 分 析 ,得 到 了 2 0 08 年 编号热 带气旋 的一 些特征 。
中国气 象局 发布 的《 热带气 旋等级 》 。
出 ,20 年 登 陆 的 热带 气 旋 初 始登 陆 时 间 比多 年 08
平 均 (9 l 0 0 ) 17  ̄2 0 年 偏早 。
20 年 多年平 均 为 2 . 个 ,可 以看 出2 0 年编 00 64 O 08
收稿 日期 :2 0 — 3 2 090—5 作者简介 :李志强 (99 ) 1 7 一 ,男 ,助研 ,主要从事海洋天气预报和气候数值模拟 。E ma :zl me . v2 - i qi l @n f g . co1 n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源地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6°N~20°N的纬度带内,我国南海中部偏东洋面(16°N~18°N,114°E~120°E)、菲律宾群岛东部洋面(10°N~14°N,128°E~132°E)、加罗林群岛中部洋面(6°N~14°N,134°E~152°E)和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8°N-10°N,160°E-162°E)为高发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的平均位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偏东,夏季偏北偏西;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发生数较多,21世纪00年代发生数最少;西北太平洋全年各月都有热带气旋发生,发生频数最多的为8月份,最少的为2月份,7—10月是热带气旋发生的盛行期,期间热带气旋发生数占全年总数的近7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尺度
鲁小琴, 余晖 上海台风研究所
主要内容
背景 资料介绍 西北太平洋TC尺度特征 TC非对称特征
背景:尺度定义/意义
TC尺度定义为有关破坏性风力的范围或整个 气旋的大小,常以外围8级风圈半径或是地面 天气图上最外面的闭合等压线的半径来表示。 TC尺度特征信息对进行TC近海或登陆前后的 防灾减灾等研究中都非常重要。如: TC非对称结构、走向和强度变化、大风暴雨 影响范围。2)不同移速情况下Fra bibliotekTC的尺度特征
250 200 半径(km) 150 100 50 0 <10 10-20 20-30 移速(km/h) 8级大风圈平均半径 最大风速半径 30-50 >50 55 59 57 53 49 162 185 209 232 237
分析不同移速情形下TC的尺度特征,发现移速快的TC尺度 大,而慢的尺度小 。
0709
转向前后不对称特征有差异
谢谢大家!
TC尺度的季节特征 8级 大 风 平 均 半 径 (km) 250 200 150 100 50 0 东北象限 东南象限 1-6月 7-8月 西南象限 9-10月 11-12月 西北象限
5)TC尺度的区域分布特征
分析50°N-0°,100°E-180°E范围内 5°*5°格点中TC尺度的区域平均分布 情况:在25°N附近,125°E-160°E 范围内比较大;在低纬度区域,自东向 西,TC尺度有增大趋势;TC尺度最大 值出现在韩国、日本及其南侧5°的区 域内;南海TC平均尺度小。
10级风半径
无论是TC外围还是近中心区,大风分布多呈一 波非对称结构,并且在TC移动方向的右侧大风 半径大于其左侧,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但是,不同区域大风的非对称程度却有显著差 异,10级风圈的非对称性显著强于6和8级风圈。 其中,6、8级风圈半径在TC移动方向的右侧约 为左侧的1.3-1.4倍,10级风圈半径在TC移动方 向的右侧则有左侧的近2倍。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历史信息查询与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 1 系统 功 能 结 构 图
3 系 统 功 能 实 现
本 系 统是 为查 询 与显示 热 带气旋 历 史信 息而 设 计 , 要实 现 以下一 些 功能 。 主
报。
cs 数 据库 以及 气 象 图形 处 理 与 显 示 技 术 , 西北 es 对
太 平洋 热带 气旋 历史 信息 查询 与显 示系 统 的功能 结
构 进行 了初 步 设 计 。 系 统 所 用 的 T 该 C数 据 源 自中 国气 象局 上 海 台风研 究所 ( MA S I 整 编 的热 带气 C —T )
一
的程 序语 言 , 它采 用 可 视 化 编 程技 术 , 发简 单 、 开 功 能强 大 , 完 全 面 向对 象 的程 序 设 计 语 言 , . E 是 在 N T
运行 库 的 支 持 下 , N T 框 架 的 各 种 优 点 在 V sa .E i l u c 中表 现得 淋漓尽 致 , # 利用 c 的特性 可 以快速 实现 #
择 按月 份查 询 时 , 系统 将 热带 气 旋 按 1 1 月进 行 排 - 2 序 , 月热带 气旋 按 年份 进行 排序 ; 每 当选 择 通用查 询
热 带气 旋 历 史 信 息 查询 、 检索 与 显 示 是 本 系统
增刊
姜 风辉 等 : 西北 太平 洋热 带 气旋历 史信 息查 询与 显示 系统 的设 计与 实现
姜凤 辉 ,包慧 明 ,姜 凤 娇 ,张 浩
( . 国人 民解 放 军 7 1 1 队 测绘 气 象 室 , 建 厦 门 3 12 ; . 连 海 洋大 学 信息 工 程学 院 , 宁 大 连 162 ) 1中 31 部 福 605 2 大 辽 10 3
199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异常特征分析
显偏强 ; D加强成为 T ③T s的平均位置也较多年平均位置明显偏东. 除此之外 ,97年西太 T 19 C还有一个最
19 9 7年 西北太 平洋 ( 简称 西太 , 含南 海 , 同 ) 不 下 生成 T 3个 , C2 比多年平 均 偏少 ( 17 2 0 取 9 1~ 0 0年为 气
候平均值 , 多年平均 2. 个 )统计结果表 明:)97年西北太平洋 T 65 . 0 19 C生成源地的经度平均值为 13E 比 5。 ,
ES N O及 副热 带高压 等对 T C的异 常活动 产 生 的作 用 , 作者 对 近 4 a西北 太 平 洋及 南 海 生成 的 T 0 C作 了统 计 分 析 , 果发 现 :9 7年西北 太平 洋 生成 的 T 结 19 C全部 转 向 , 无一 个进 人 南海 ( 南北 以 5 ~2 。 。 5 N为界 , 边界 为 东
中 图分 类 号 :44 P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86 (08 0 —3 70 10 -1 0 2 0 )3 0 6 —5
近 年来不 少 学者对 中国和西 北太 平洋 热 带气旋 (rpcl yln , t ia cc e 简称 T 包含 热 带低 压 t pc e rs o o C, r ia d pe— o l
591) 10 5 3 .国家海洋 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站 , 广东 珠海
摘要: 19 对 9 7年 西北 太平 洋热 带 气旋 的特 征进 行 了统 计分 析 , 究结 果 表 明 : 1 io发 生 年 , 北 研 E f Ni 西 太平洋 生成 热带 气旋 以偏 少为 主 , 强度 偏 强 , 热 带 气旋 生成 位 置 偏 东 , 带低 压 加 强成 为 热 带风 且 热 暴 的平 均位 置也较 多年 平均 位置 偏 东; 副热 带 高压 强度 和 N f . io3 4区海 表 面 温度 ( S ) i S T 变化 趋 势 基 本一 致 , 副热 带 高压 强度 变化 落后 S T变化 6个 月左 右. 但 S 关键词: 西北 太平 洋 ; 带 气旋 ; 热 副热 带 高压 ; 海表 面温度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统计动力预报的改进模型
化 的动 力 学 机 理 也 有 新 的进 展 ,基 于 气 候 持 续 性 因子 与 数值 预 报 相 结 合 的统 计 . 力 预 报模 式 也 动
第2卷 第3 7 期
21 年 6 00 月
海
洋
预
报
Vo . N O. 127, 3
M AI UNE F ORECA来自 TSJ n .0 0 u e2 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强度统计 动力预报 的改进模型
杨 玉震 ,王耀 领 ,胡 邦 辉 ,余 运 河 ,胡 佳 宁
量 分 析 ( r c a C mp n ns ayi,简 称 P A) P i i l o o e tAn ls np s C
1 引 言
热 带气 旋 (rp a C c n, 称 T ) 度 是 Toi l yl e简 c o C强
T C预报研 究 的难 点 问题 ,在 T C数值 预报 存 在一 定 误差 情 况 下 , 目前 统计 预 报仍 是预 报 T C强 度 的最
容 ,且 相 互 间 是 不 相 关 的 。把 这 种 方 法 应 用 到线 性 回归 模 型 中 ,新 因子 比原 有 因 子 更 具 稳 定 性 , 且 因子 相 互 间 不 存 在 线 性 相 关 性 ,减 少 了 回 归结
果 的不 稳定 。
P R) 式 ,另一 种是 统计 一动力 模式 。 E 模 1 1 无 论 是 C IE LP R模 式 ,还 是 统 计 . 力 模 式 , 动
2 卷 7
报 资料 为数 值 预 报产 品 ,来 源 于 T 0 L 9 式 预 16 1 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摘要为减小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文章中建立了预测模型对热带气旋的数目进行预测,利用SPSS软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且重新调整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以更好的对热带气旋等级进行划分。
针对问题一,利用SPSS软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由得到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平均速度”与“移动距离”、“寿命”、“维度幅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5、-0.326、0.332,为弱相关关系,而“平均速度”与其余七个信息要素都不具有相关性;“维度幅度”与“经度幅度”也不具有相关性;其他信息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8,因此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针对问题二,利用MATLAB绘制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散点图,根据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微扰动法,天气系统具有波动性,因此利用多个正弦函数之和来对散点图进行拟合,由拟合所得的曲线预测得到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根据拟合所得的函数计算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29个热带气旋。
针对问题三,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中各等级的气旋数目随时间波动变化,符合天气系统的发展规律,不做改正,根据2008、2009、2010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均大于或等于59.11米每秒,比往年超强台风都大,所以当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9.1米每秒时,划分出一个新等级,叫做甚强台风,当台风到达这个等级时,政府部门应发布更高级别的台风预警,以减小经济损失。
关键字:热带气旋相关性分析函数拟合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一、问题的重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发展最快的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值天气预报的成功也重要展现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但是,经济越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越大,21世纪人类仍将面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的威胁,热带气旋是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我国, 气象灾害频数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一比率比一般发达国家高,而台风灾害在气象灾害中占有相当一部分。
附录1给出了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附录2给出了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
试利用附录1给出的2000-2013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分析如下问题: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吗?若相关,关系如何?2)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在升高吗?2014年西北太平洋上会发生多少个热带气旋?3)2006年修订的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还合适吗?若不合适,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二、模型的假设1.附录中的数据真实有效;2.实际生活中没有突发情况的存在从而对模型预测的结果产生影响;3.各基础信息要素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三、符号说明符号 含义 r相关系数t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的检验统计量 α显著性检验中给定的显著性水平y一年热带气旋发生个数四、问题的分析与求解问题一1.问题的分析与模型的建立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即函数关系和统计关系。
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关系在这里是统计关系。
统计关系可进一步划分为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线性相关关系又可分为正线性相关关系和负线性相关关系。
正线性相关关系指两个变量线性的相随变动方向相同,而负线性相关关系指两个变量线性的相随变动方向相反。
事物之间的统计关系不像函数关系那样直接,但确实普遍存在,并且有的关系强,有的关系弱,程度各有差异。
通过对问题一要求的分析,我们决定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相关关系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由于这里的各要素都是定距型变量,我们利用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进行线性相关关系的评价,它的数学定义为:()()()()∑∑∑===----=ni ni iini iiy yx x y yx x r 11221 (1)式中,n 为样本量;i x 和i y 分别为两变量的变量值。
由式(1)可进一步计算简单相关系数,也即:⎪⎪⎭⎫ ⎝⎛-⎪⎪⎭⎫ ⎝⎛-=∑=y i n i x i S y y S x x n r 11 (2) 式(2)说明简单相关关系是n 个i x 和i y 分别标准化后的积的平均数。
于是可知简单相关系数有一下几个特点:● x 和y 在式(1)或式(2)中是对称的,说明x 与y 的相关系数等同于y 与x的相关系数。
● 由于相关系数是x 和y 标准化后的结果,因此简单相关系数是无量纲的。
● 对x 和y 作线性变换后可能会改变它们之间相关系数的符号(相关的方向),但不会改变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 相关系数能够用于度量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但并不是度量非线性关系的有效工具。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的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量,其数学定义为:212rn r t --=(3)式中,t 统计量服从2-n 个自由度的t 分布。
2. 模型的求解由于SPSS 软件将自动计算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t 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和对于的概率-P 值。
故只需将附录1中数据录入SPSS 软件中即可让SPSS 直接得出结果。
在得出结果的过程中为了计算的需要我们将寿命转化为小时数。
由于附录1中一些个案中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值缺失,于是在分析的过程我们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考虑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的情况下分析具有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值个案的各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种是不考虑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的情况下分析全部个案的各基础信息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1)考虑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利用SPSS 得到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各要素相关关系表(1)最低气压最大风速强风域最大半径强风域最大直径移动距离 寿命 平均速度 纬度幅度 经度幅度暴风域最大半径暴风域最大直径最低气压Pearson Correlatio n1-0.968**-0.268** -0.328** -0.534** -0.578** 0.111-.0415** -0.371**-0.490** -0.561**Sig.(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000.1030.000.000.000 0.000最大风速PearsonCorrelation-0.968**1 0.181**0.240**0.520**0.570**-0.1130.395**0.361**0.411**0.483**Sig.(2-tailed)0.000 0.008 0.000 0.000.000.0980.000.000.000 0.000强风域最大半径PearsonCorrelation-0.268**0.181**1 0.957**0.391**0.289**0.0760.425**0.136*0.737**0.751**Sig.(2-tailed)0.000 0.008 0.000 0.000.000.2690.000.0460.000 0.000强风域最大直径PearsonCorrelation-0.328**0.240**0.957** 1 0.422**0.341**0.0370.419**0.182**0.758**0.793**Sig.(2-tailed)0.000 0.000 0.000 0.000.000.5920.000.0070.000 0.000移动距离PearsonCorrelation-0.534**0.520**0.391**0.422** 1 0.758**0.295**0.744**0.633**0.492**0.512**Sig.(2-tailed)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00.000.000.000 0.000寿命PearsonCorrelation -0.578**0.570**0.289**0.341**0.758**1 -0.326**0.484**0.546**0.382**0.447**Sig.(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00.000.000.000 0.000平均速度PearsonCorrelation0.111 -0.1130.076 0.037 0.295**-0.326**1 0.332**0.1270.080 0.013Sig.(2-tailed)0.103 0.098 0.269 0.592 0.000.000.000.0640.246 0.855纬度幅度PearsonCorrelation-0.415**0.395**0.425**0.419**0.744**0.484**0.332**1 0.1040.500**0.473**Sig.(2-tailed)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00.000.1290.000 0.000经度幅度PearsonCorrelation-0.371**0.361**0.136*0.182**0.633**0.546**0.1270.1041 0.251**0.287**Sig.(2-tailed)0.000 0.000 0.046 0.007 0.000.000.0640.1290.000 0.000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表进行分析 1)相关系数r (表中Pearson 的值) 相关系数r 的取值在-1~1之间。
0>r 表示两变量存在正的线性相关关系;0<r 表示两变量存在负的线性相关关系。
1=r 表示两变量存在完全正相关关系;1-=r 表示两变量存在完全负相关关系,0=r 表示两变量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8.0>r 表示两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的线性相关关系;3.0<r 表示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较弱。
2)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 (表中Sig.值)如果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 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水平α,则应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反之,如果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 值大于给定的显著水平α,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零相关。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基础信息要素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只是有强弱和正负的不同,但也有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要素,如最低气压与很多要素都不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只对带有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值的个案进行了分析,而舍弃了没有这些值的个案,所以并不能完全揭示数据间隐藏的信息。
(2)不考虑暴风域最大半径和暴风域最大直径 利用SPSS 得到结果,结果如表2所示:暴风域最大半径Pearson Correlatio n -0.490**0.411**0.737** 0.758** 0.492**0.382**0.0800.500**0.251**1 0.945**Sig. (2-tailed).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46 .000 .0000.000暴风域最大直径Pearson Correlatio n -0.561**0.483**0.751** 0.793** 0.512**0.447**0.0130.473**0.287**0.945**1Sig. (2-tailed)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000.8550.0000.0000.000**.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a. Listwise N=215表2 各要素相关关系表(2)最低气压最大风速强风域最大半径强风域最大直径移动距离寿命平均速度纬度幅度经度幅度最低气压PearsonCorrelation 1 -0.978**-0.502**-0.549**-0.721**-0.753**0.067 -0.602**-0.571**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230 0.000 0.000 N 326 326 326 326 326 326 325 325 325最大风速PearsonCorrelation -0.978**1 0.467**0.511**0.727**0.753**-0.045 0.600**0.586**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414 0.000 0.000 N 326 326 326 326 326 326 325 325 325强风域最大半径PearsonCorrelation-0.502**0.467**1 0.965**0.559**0.493**0.073 0.568**0.340** 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192 0.000 0.000 N 326 326 326 326 326 326 325 325 325强风域最大直径PearsonCorrelation-0.549**0.511**0.965** 1 0.587**0.538**0.044 0.575**0.375** 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433 0.000 0.000 N 326 326 326 326 326 326 325 325 325移动距离PearsonCorrelation -0.721**0.727**0.559**0.587** 1 0.848**0.231**0.825**0.771**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N 326 326 326 326 326 326 325 325 325寿命PearsonCorrelation -0.753**0.753**0.493**0.538**0.848**1 -0.213**0.656**0.682**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N 326 326 326 326 326 326 325 325 325平均速度PearsonCorrelation 0.067 -0.045 0.073 0.044 0.231**-0.213**1 0.253**0.163**Sig. (2-tailed) 0.230 0.414 0.192 0.433 0.000 0.000 0.000 0.003 N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纬度幅度PearsonCorrelation -0.602**0.600**0.568**0.575**0.825**0.656**0.253**1 0.380**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N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经度幅度PearsonCorrelation -.0571**0.586**0.340**0.375**0.771**0.682**0.163**0.380**1Sig. (2-tailed)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3 0.000N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325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分析方法如表1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