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参考学案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列宁说:“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
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之路。
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巨大物质力量。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中国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建立了一条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一条重要经验。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以下内容,不属于《双十协定》的是()A.和平建国B.召开政协会议C.保证人民权利D.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2.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的召开B.《双十协定》的签署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3.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解放军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陈毅、粟裕C.林彪、聂荣臻D.朱德、彭德怀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B.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D.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二)能力提高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1946年6月,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后,世人议论纷纷。
人教版 高一 必修1 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案
学科素养:1.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能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时空观念:1945.8--1949.4.23;3.历史解释: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内战爆发、《土地法大纲》、战略反攻、三役、《国内和平协定》、渡江战役;4.史料实证:分析史料,论由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5.家国情怀:认识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体会人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预习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解放 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9年春, 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 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训练案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 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 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C. 领导人民推翻 的统治D. 与民主 派合作建立新2.1945年10月,图中的人物在重庆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了( )A.《国内和平协定》B.《双十协定》C.《和平建国纲领》D.《共同纲领》3.解放 期间,面对 军队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 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其主要依据是( )A.人民解放军具有坚强的战斗力B.国民政府统治 ,不得人心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开始高涨D.人民解放军有巩固的战略后方 4.刘伯承元帅晚年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 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
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 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刘伯承元帅( ) A.后悔自己从军 B.反思国共内战影响 C.反对一切 D.认为胜利来之不易5.右图是一部反映解放 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
战役胜利后,在 “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
解放战争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1.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解放战争的时间线和重要战役。
3.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的理解。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询问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具体起止时间和重要战役。
3.活动讨论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
4.知识拓展通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5.问题回答对学生在讨论和拓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澄清相关疑惑。
6.小结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小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短文,总结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并认识到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和对中国的影响的讨论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可以将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理解。
初中历史《解放战 争》教学方案
初中历史《解放战争》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3)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理解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政治策略和军事战略。
(2)分析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解放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解放战争是怎么回事吗?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解放战争的背景①讲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包括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和军事准备。
②分析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的立场和结果。
(2)解放战争的进程①战略防御阶段介绍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以及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策略。
②战略进攻阶段重点讲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③战略决战阶段详细讲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经过和结果,通过地图和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战役的战略意义。
(3)解放战争的胜利①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②阐述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等。
人教新课标 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学案设计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学习目标概述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解放战争的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学习难点:分析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2)成果:签署《________》,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3)不足:对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____________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______的政协协议。
3.内战爆发:__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放军采取______方式,八个月歼敌70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______和___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______年9月打响,11月初________解放。
(2)淮海战役:中心是徐州,1949年1月结束。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__________共同作战,到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__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949年4月,国共两党举行________,但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______主席、______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______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______,统治中国______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胜利: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a.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b.开展“讲述解放战争故事”的活动,鼓励学生收集、整理、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家庭作业:
a.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家族史,了解家族长辈在战争中的经历和贡献,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认识。
2.学生在合作学习、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如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意义,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分析。
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解放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历史题目,检验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3.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b.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5.课后反馈:
a.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解放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解放战争学案
《解放战争》学案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试说明: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一、重庆谈判
1、原因:①国民党尚未做好内战准备
②人民普遍反战
③共产党争取和平建国
2、结果:①签订《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②但军队和政权的问题未解决,一纸空文
二、战略防御
1、时间:1946年6月~1947年6月
2、内容: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三、战略反攻
1、时间:1947年6月~1948年9月
2、内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意义:①缓解陕北压力
②威胁南京武汉
③揭开反攻序幕
1、时间:1949年4月
2、内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意义:①国内: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结束百年耻辱
②国际:改变世界格局,壮大和平力量
③理论: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上 (学案)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学习过程】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假和平,真内战。
(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结果: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真内战”的阴谋暴露。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有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重点进攻(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高一历史必修1_《解放战争》参考学案2
第17 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本课重点:(由理解课标得来)1、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高考大纲: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课知识梳理一、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性质与社会矛盾(一)、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二、抗日战争后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背景(原因)(1)、国民党方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中国共产党方面: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毛泽东等人于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
2、时间:1945.8----1945.103、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又称《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内容①、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②、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初2、结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三、人民解放战争(国共第2次内战)时间(1946——1949)(一)、内战爆发1、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材料: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感悟历史:“和平已经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了政协协议。
《解放战争(教师版)》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1)广大人民:_渴望和平,反对内战(2)国民党:_假和平,真内战(3)共产党:_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民主统一的新中国(4)美国:_“扶蒋反共”,维护其在华利益2、重庆谈判(1)由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和谈”→毛泽东接受邀请→重庆谈判(2)结果: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达成的协议有: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未达成的协议有:_人民军队__和__解放区政权__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3、政协会议(1946年初):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解放战争的经过1、战略防御阶段(1)内战爆发(1946、6):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2)粉碎全面进攻:8个多月歼敌七十多万(3)粉碎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开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4、最后胜利阶段(1)北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中共提出和谈条件。
经过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__破裂__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政府覆灭。
(3)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族主义革命取得__基本胜利__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多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意义:是_ 马克思主义__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完整版)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主学习】1、【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 1945.8 原因:国民党: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的策略共产党:为了结果:10月10日签定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战略防御全面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6夏-1947夏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1947.6,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1948.9-1949.1中共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胜利: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
但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和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课堂问题探究一1、蒋介石为何先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和谈?2、毛泽东是否会接受邀请?为什么?以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各方态度: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解放战争学案
解放战争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深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思考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近代中国人民会选择马克思主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
问题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战争?
问题2、这三年究竟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⑴背景①国民党
②中共
③双十协定》规定
2、政治协商会议。
学案9: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自主梳理】一、内战的爆发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①背景: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时间:1945年8月底。
③成果: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概况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开始,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11月初,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为中心;首先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949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以后,和平解放。
(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胜利(1)北平和谈: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①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②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取得了基本胜利。
解放战争学案
解放战争学案
【合作探究】
1、读“内战的爆发”回答:
①说出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的原因并思考毛泽东赴重庆的目
的。
②简述《双十协定》的内容。
③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
④说出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作战方式。
2、读“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回答:
①指出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及基本任务。
②三大战役的名称及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回答:
①国民政府覆灭的标志。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自主检测】
必做
1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有什么意义?
选做
图一三大战役示意图图二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请回答:
(1)图一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概述图片一所反映的重大事件的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
(2)图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它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4.17解放战争学案(新人教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意义。
二、学习过程一、背景:1、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策略;2、1945年,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3、1946年初,重庆政协会议。
二、过程1、全面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948年9月开始,中共发动了、、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他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三、学习过程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学案3: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鉴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和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采取“____________”的策略。
(2)目的:为争取________,________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
(3)成果: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会谈纪要,即《________》。
①内容:协定规定________,坚决避免________,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②不足:对人民军队和______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6年初,在________召开。
(2)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1.内战的爆发:________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战略防御: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战略反攻(1)保障:土地改革①依据:1947年制定颁布的《______________》。
②内容:没收________,废除________制度,实行________,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开始标志:________年6月,刘伯承、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
(3)结果: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4.战略决战(三大战役)(________年秋~1949年1月)(1)主要战役①辽沈战役:首先攻占________,围困长春,攻下________,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________为中心展开,先后在________地区、________歼灭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同________解放军一起发动,________年1月,________和平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编写:史渭辉审核:高一历史组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什么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知识梳理】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
(1)国: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共: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
(3)美:扶蒋反共的政策。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结合以上材料,阅读课文序言,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序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2、该事件反映了蒋介石有何企图?
一、内战的爆发
1、为什么要进行重庆谈判?
国:蒋介石一面,一面。
共:揭露美蒋阴谋,争取最大和平。
2、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
成果:国共双方签订会谈纪要,即《》
内容: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年初,地点
结果:会议通过,但是被撕毁。
3、内战的爆发:
标志: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被迫由转为。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和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重要战役:毛泽东“转战陕北”和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
4、解放战争胜利的保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学思之窗和思考题)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的标志:年6月挺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
先后进行、和。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多万人,国民党主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的目的:
国:拖延时间,企图东山再起。
共:
结果:会议签订了《》,但蒋介石拒绝签字,和谈。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
年月日,解放军攻占,覆灭,
取得了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结束了,迎来了
②改变了,壮大了,
鼓舞了
③是的胜利,也是的胜利。
(注: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进行比较。
)
【本课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课堂训练】
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2、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西安事变B.皖南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谈判
3、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
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
4、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此事应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1946年政协会议D.北平和谈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
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③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
④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2011年天津卷,31)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
”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7、(2011年重庆卷,20)1946年7月,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中说:“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此点,应使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都能明白,都有精神准备。
”据此,这一时期人民军队采取的主要作战方法是()A.游击战B.攻坚战C.阵地战D.运动战
8、(2008年广东文基)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