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也是一种爱导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7)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文章,我们的学习目标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核心理念,即拥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能够给予他人温暖与帮助。
其次,通过文章的阅读,学会欣赏和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如张秉贵的敬业、乐业和精业精神,从而激发自己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从文章中提炼出关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深刻道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最后,通过文章的学习,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学习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是学习的关键。
通过深入阅读,我们需要领会到文章所强调的“一团火”精神的内涵,即张秉贵同志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他如何以这种精神温暖和服务于广大人民。
分析张秉贵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是学习的难点。
我们需要从文章中提炼出相关细节,理解他如何以敬业、乐业、精业的态度,赢得顾客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
文章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渲染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张秉贵的感人事迹,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语言魅力,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将文章中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是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以“一团火”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 下列对文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讲述了张秉贵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B.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主要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敬业、乐业和精业态度上。
高中语文_《致橡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本《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反复诵读诗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过程方法:分析诗歌出现的意象,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过程方法:反复诵读中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教学难点】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的音频视频、学生朗读配音。
2.学生准备:做导学案,搜集有关作者与作者诗派的文学常识,掌握象征手法,创作仿写诗歌。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探寻爱的真谛【导入】播放《因为爱情》歌曲(给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导入词: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在中国的众多诗歌当中,文人墨客们一直赞美它,歌颂它。
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关于爱情的诗句?(学生回答+教师PPT展示)。
刚才大家回忆了人类社会的美好爱情,那同学们可曾见证过两棵树之间的爱情呢?(PPT出现橡树和木棉树图)那本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看一下两棵树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美好的爱情,他们之间又诉说着怎样的情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致橡树》。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音乐+导入词导入新课引入本单元的主题——爱的生命的乐章,让学生进入一场寻爱之旅。
】二、精彩范读,体会音乐之美(4分钟时间范读完成)教师:悠悠诗情缓缓流淌,一段心事微微荡漾撩拨我们的心弦,忍不住轻轻吟诵,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爱情世界,做一位美的朗读者。
预设:自由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自由诵读(3分钟)教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大声诵读,能让诗情之上碧云霄,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接下来开启我们的朗诵之旅,请两位同学配乐范读,同学们静心聆听,反复品读,进行点评。
提示学生点评的角度(情感、语速、语调、停顿)诵读展示(6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频,名家范读+学生范读,让同学们在唯美的音乐氛围当中走进舒婷的爱情世界,通过学生自由诵读和展示诵读,让同学们在这种唯美的爱情氛围中品味诗歌展现的爱情观。
我与父母交朋友 严也是一种爱
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重
点
关于“与父母的交往”既是本课的难点有时本课的重点
难
点
1、关于“代沟”是本课的难点
2、关于“逆反心理”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学习方法
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阅读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和集体讨论法,辅之以老师必要的点拨。课后要求主要是践行,即把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学
习
过
程
1、导入:(见教材引言)
一、成长也会学生朗读教材P19页“我的烦恼”,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①为什么原来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了?
②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教师讲述:
这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政治导学案设计
题目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严也是一种爱
课时
1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年级
八年
学科
政治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 9-9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反心理危害逆透视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的。
严也是一种爱 导学案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科目:思想品德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导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
【导学重点】逆反心理的危害【导学难点】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
【自主学习】仔细阅读课本19页——22页,并填空。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1、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不同,对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态度、、、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2、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 逆反心理有危害1,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
2,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与父母 ,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
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
【合作探究】中学生陈成学习偏科,他数学学的很棒,时常考满分,而英语却常常不及格.父母给他请了一位家教,周日还要到辅导班上课.他感觉很累,也很着急, 陈成每天一拿起数学书,妈妈就提醒他看英语,每天都要留几道练习题让他做。
致使他一看英语就头疼。
致使他一看英语就头疼。
明知应该学习,可是看见妈妈进来,就马上摆出一副没有看书的样子。
探究一:陈成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探究二: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心理?探究三:请你给陈成提几条建议,帮他摆脱这种心理【课堂作业】《学练优》第7-8页选择题1、2、4、5、6题,材料题8【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课时 关爱他人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一、学习目标1.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2.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二、自主预习1.关爱传递着.............,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尊敬,与人为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当他人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上给予帮助,........上给予关怀。
三、合作探究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关爱具有什么力量?关爱还有什么力量?2.关爱他人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四、随堂演练1.关爱总是解人于迷茫之时,助人于困难之际。
这是因为,关爱可以(....)①.传递美好情感..②.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③.给人带来力量..④.获得他人的表扬和奖励.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对于一个自尊的人来说,关爱比接受更快乐。
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关爱就是一种施舍....B.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会得到一种优越感C.关爱他人,一定要送玫瑰D.主动关爱他人,不仅是付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3.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①.在道义上给予支持..②.在物质上给予帮助..③.在精神上给予关怀..④.在方法上给予指导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情感,但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课前导学案
第二单元 7.1 兼爱重难点:一、文言知识通假字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故不孝不慈亡(“亡”同“无”)故盗贼有亡(“有”同“又”)一词多义焉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连词,于是)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是,于此)盘盘焉,困困焉(形容词词尾,表状态)恶恶施不孝(疑问代词,何,怎么)交相恶则乱(动词,仇恨,讨厌)疾恶如仇(名词,坏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形容词,羞耻)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动词,诽谤,诋毁)后月余,以岁恶民流(形容词,不好)常患腹内恶(名词,疾病)视视人家若其家(动词,看待)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动词,察看,视察)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动词,治理,处理(公务)]视而不见(动词,看)视为止,行为迟(名词,目光)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词,比较,比照)慈虽父之不慈子(动词,对……慈爱)孝王慈孝(动词,孝敬、奉养父母)亏故亏父而自利(动词,使受损失)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动词,欠缺,不足)责轻罚重,有亏众望(动词,辜负)劝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动词,鼓励)亚父劝项羽击沛公(动词,劝说,劝导)荆王大说,许救甚劝(形容词,坚决有力)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形容词作动词,使……得利)恶施不孝(形容词作名词,孝顺的事情)恶施不慈(形容词作名词,仁慈的事情)虽父之不慈子(形容词作动词,对……慈爱)(2)名词的活用故贼人以利其身(名词作动词,劫夺)句式积累(1)判断句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也”表判断)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子自爱,不爱父(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宾语前置句,应为“弟爱自,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宾语前置句,应为“臣爱自,不爱君”)故亏弟而自利( 宾语前置句,应为“故亏弟而利自”)察此何自起(宾语前置句,应为“察此自何起”)盗贼无有(主谓倒装句,应为“无有盗贼”)(3)省略句皆起不相爱[应为“皆起(于)不相爱”](4)固定句式犹有不孝者乎(“犹有……者乎”,可译为“还有……的人吗”)二、常识积累文化常识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严也是一种爱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二思想品德导学案第二课第一节严也是一种爱编制人:李鹤复核人:使用时间:编号:03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所在,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积极地与父母沟通,并学会与父母交往。
思维导航:先找出教材中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记忆,联系生活加强理解;通过找关键字词,确定材料反映的内容,运用相应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活动安排:一、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学会捕捉时政要点)二、目标展示:(★注意目标解读,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仔细阅读课本P17—P20的部分,划出关键词句,完成自学问题。
)1、产生烦恼的原因有哪些?2、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父母我们生理上心理上阅历上知识上思想方法上行为方式上社会角色上3、逆反心理的表现?4、逆反心理的危害?四、合作探究、感悟生活(★合作探究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活动一、活动二、唇枪舌战正方:多管一些好反方:少管一些好五、总结反馈:丽丽离家出走了,留给妈妈一个日记本,其中一篇这样写到“昨晚又和爸妈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索,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为什么总干涉我的思维,总让我按他们的意志去干。
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会思考……他们总这样教训我,像你这么大,我早一个人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现在的标新立异,叫胡来……年龄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像东非大裂谷,我决定离家出走”。
结合材料,说说逆反心理在自己身上的表现。
有哪些危害?六、情感升华:阅读感悟: 其实你只有8%的烦恼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都没有发生。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张静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课题:5、《敬业与乐业》课型:讲读执笔:张阳审核:张静中学九年级备课组审定:张阳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一、预习导学:1、走近梁启超《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与其师()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2、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旁骛()惟其()拣择()衔着()佝偻()骈进()亵渎()强聒不舍()粘蝉( )层累( )3、解释下列词语①断章取义:②不二法门:③安居乐业:④强聒不舍:4、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5、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论点是什么?6、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7、本文在论证论点时,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8、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第三部分(第段):9、这是一篇(),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的论点,围绕论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接下来,分别谈论了()、()、()的重要性;最后,又用()和()总结全文旨意。
二、探究展示1、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阅读2----5段)2、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作者是怎样论述的?(阅读6----7段)3、怎样理解“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作者认为苦乐的关键在于什么?(阅读第8段)4、“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5、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谈理由,并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兼爱》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兼爱》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
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
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
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
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
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墨子姓墨名翟。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
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
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
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
八年级政治上册导学案(新).doc
第一课走近父母第一课时谁言寸草心,报得二春晖学习目标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孝敬父母。
重点和难点1、重点:孝敬父母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小事做起。
2、难点: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预学导测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的爱。
2、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
3、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教给我们、和做人的道理。
4、孝敬父母,应该体现在中。
5、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不仅要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上关心父母。
6、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首先想到;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
二、研学导探导学点一:感受父母之爱1、材料:《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二春晖。
朗读后,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2、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吃了那么多苦,却给了我们那么多幸福和感动。
请你说说父母为你付出了哪些?给你最深的一次感动是什么?3、材料:在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在房屋倒塌的瞬间,用身躯保护住二四个月大的孩子。
当救援人员发现时,只见母亲保持着保护孩子的姿态,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含着母亲的乳“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头,毫发未伤地睡着了。
婴儿的被子里有部手机,上面有条写好的短信: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看了以上故事,你有何感受?导学点二:孝敬父母4、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父母给予的无私而博大的爱说说为什么要孝敬父母?5、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为此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孝敬父母?6、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体现在每时每刻。
父母生病时父母遇到烦恼的事情时父母劳累一天回到家的时父母外出遇到大雨时父母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错误时父母在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时二、结学导评(一)自我测试1、某校九年级一班开展了“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观点正确的是()A.我们年龄还小,没有能力孝敬父母B.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是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C.我们现在只管学习,孝敬父母的事以后再做D.父母能照顾自己,不需要我们孝敬2、八年级的同学们在学完《谁言寸草心,报得二春晖》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一些名言,你认为与孝敬父母无关的是()A. “谁言寸草心报得二春晖” B.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C.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D.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3、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为抚育子女付出了毕生心血,为了回报他们,子女应该A.将逆反的心理压制起来B.遇事少与父母交流,学会自己解决C.尽早结束学业,挣钱养家D.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多为父母着想4、下列关于孝敬父母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孝敬父母是古代的愚孝,是盲目的顺从②孝敬父母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③如果父母做出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也是“孝”的表现④如果父母触犯法律,我们要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否则是不孝的表现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二)学习体会:第一课走近父母第二课时“代沟”析疑学习目标懂得亲子间产生代沟的原因,能正确的对待亲子间的代沟。
2017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tuó páng zī ránjiá yǒu táng liǔquán qióng gù liâzâng càn diāo gòumào zhòu2、黝黑:黑;黑暗。
炽热:极热。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阴暗而失去本来的色彩。
3、第一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4、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5、突出的特征是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髭,轮廓、结构丑陋,面容表情可憎,长相普通,身材矮小敦实、侏儒,眼神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6、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喻效果:生动形象,突出特征。
夸张效果:特征突出,形象鲜明。
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合作探究案1、这句话中暗含的意思是托尔斯泰的脸庞实际上是“传播智慧的庙堂”,只是表面上看不出。
这句话明贬实褒,刻意强调托尔斯泰相貌的平庸,是为了突出他的智慧。
2、把晚年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比作“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巨大改变。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腐朽的阶级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不为苟得也(wéi ) 所恶(wù) 箪(dān ) 不屑( xiè)羹(gēng ) 蹴(cù) 为宫室之美(wèi ) 不辟(bì)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8.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这。
1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二)通假字 1.“得”通“德”,感恩、感激。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 “辟”通 “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
(三)古今异义1.可以 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 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 古:带来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一词多义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
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 wèi,介词,为了、对,向。
最新-严是一种爱 精品
严是一种爱篇一:严是一种爱卉原中学初二政治导学案编制:郑晓会杨清池李湘泽董增荣审核:审批:时间:2019-8-18第二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组别______【学习目标】情感目标:认真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的情感,避免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能够客观分析与父母产生矛盾、存在分歧的原因及全面看待逆反心理的能力;知识目标:明白与父母产生矛盾、产生代沟的原因;知道产生逆反心里的具体表现、危害,懂得如何克服逆反心理;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严也是一种爱。
【预习导航】1、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1)从子女的角度: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2)从家长角度: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啰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2、代沟的实质(含义):所谓代沟是由年龄产生差异所导致的多重代际差异3、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直接原因: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年龄差距(整理在教材20页最后一段)(2)具体原因: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的熟悉程度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
4、为什么说“严也是一种爱?”(1)望子成龙,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
(2)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3)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5、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6、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②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③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学案
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学案(正文开始)一、导学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并理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掌握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3. 深入思考如何践行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导学内容1.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在一个社会中,道德和法治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关于人与人之间行为准则和规范。
而法治则是通过法律和法规来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和机制。
道德和法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2. 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它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并被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
这九个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3. 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1)富强:指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体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2)民主:指人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3)文明:指尊重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权,追求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风尚。
(4)和谐:指社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互助合作。
(5)自由:指人的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的自由,强调人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
(6)平等:指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体现了社会公正和纠正不平等的努力。
(7)公正:指社会公正和法治的实现,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法制建设。
(8)法治:指实行宪法法律的治理,依法治国,营造法治化的社会环境。
(9)爱国:指热爱祖国、保卫国家利益和尊严,培育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
【2019年整理】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严也是一种爱》,这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的第一框内容。
下面,我将从把握课标说教材、以学定教说学情、因材施教说方法、综合设计说过程、针对实效说反思五个方面展开对本课的说明。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增强与家人共创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
本框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既与前一课“爱在屋檐下”的知识紧密相连,又是后续内容的基石,也是为下一课讲“两代人的对话”提供铺垫。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学生、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和谐统一。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父母亲人的爱。
增强与家人共创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三)教学重难点基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亲子矛盾而展开的,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代沟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由于亲子矛盾,往往基于父母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所以我把让学生理解“严也是一种爱”,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以学定教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而且学生已经学习第一课“爱在屋檐下”,通过对“家”这些知识的铺垫,有利于促进本课知识的学习。
不过,我授课的班级学生为农村孩子(且留守孩子占一半),基础不是很好,学生表达能力较差,探究易具有盲目性,所以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意设置问题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普罗米修斯导学案
普罗米修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3)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普罗米修斯》,我们要深入了解古希腊神话中这位伟大英雄的形象,感受他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的奉献精神。
我们要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他因此所遭受的苦难。
我们还要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普罗米修斯》,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学习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进步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激发我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热情。
学习《普罗米修斯》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希腊神话文化,还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 把握故事情节:学生需要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详细了解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的故事情节。
这不仅是理解故事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探讨故事深层含义的前提。
2. 感受人物精神:通过对普罗米修斯行为的解读,学生要深刻感受他无私奉献、为人类谋福祉的伟大精神。
这是故事的核心,也是学习的重点。
难点:1. 理解普罗米修斯的斗争精神: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福祉,勇于挑战权威,不惜承受痛苦。
这种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和体会的。
2. 体会人物心情与情感变化:在故事中,普罗米修斯经历了从盗火到受罚的过程,他的心情和情感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需要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体会并理解这些变化。
学习《普罗米修斯》时,学生需要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精神,难点在于深入理解普罗米修斯的斗争精神和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
通过克服这些难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古希腊神话故事,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精神力量。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 给下列生字注音:(1)斯()(2)惨()(3)盗()(4)驰()(5)恕()(6)坚()二、课文内容理解1. 本文共有()个自然段。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导学案(1)
<学习目标>
一、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注意自身安全和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
2.珍爱生命,不得轻生或自残。
3.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具体方式。
二、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1.我们负有不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2.伤害他人就是伤害自己,尊重他人就是保护自己。
10、参照教材,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
11、怎样珍爱生命?
1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P29
13、关他人的生命与健康P30-31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自杀自残只是个人行为,自己有权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反馈提升:p30
【评价与反思】
6、维护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为什么?
7、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
8、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危害(后果)及如何避免
9、思考:校园暴力事件增多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暴力文化的泛滥是一个重要因素,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言行,青少年经常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电影、电视、书报,玩暴力游戏,这对青少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三十一页下、请从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评价上述三种表现。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
二、
1、张某手持铁棍入室抢劫,职工小王和家人奋起反抗,打伤张某的手臂后制服张某。
2、小红怕吃药打针,患了感冒久拖不治,结果得了心肌炎。
3、小林骑自行车上学时,闯红灯过马路,险些与正常行驶的汽车相撞。
上述行为哪些属于合法行为?哪些属于放弃权利的行为?为什么?
3.我们要关爱生命,远离暴力
3《短诗五首》配套精品导学案教师版
《短诗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过程】月夜——沈尹默一.新课导入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
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二.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三.背景资料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四.细读感悟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3.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表面上写的是一个冬夜,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
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注: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4.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要点:“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导学案语文九年级上册
《艾青诗选》阅读引导如何读诗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艾青的诗歌都是自由诗,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是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2.品味诗歌的语言。
艾青的诗歌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3.把握诗歌的意象。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主题是爱国主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艾青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
4.体味诗歌的情感。
如《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呼喊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艾青晚年,通过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沉淀,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歌,如《鱼化石》《盆景》等。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伽、克阿等,中国现当代诗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风格更为圆熟。
创作背景1.崭露头角1928年,18岁的艾青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第二年去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八上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学习目标:1、 知道家庭的特点。
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
2、 辩证地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
3、 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的父母,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
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
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
(1) (2) 探究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活动一: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 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小组讨论】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可以说: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家有形式上的东西,更有丰富的内涵 。
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 【小组讨论】请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先写在小纸条上,把他们的相互关系用线条表示出来。
父亲、母亲——婚姻关系; 父母、子女——血缘关系 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 【教师归纳】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活动三:【小组讨论】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教师归纳】1、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结婚 (2)子女出生 (3)收养 (4)随父(母)再婚 (5)非婚生 2、现在家庭结构的形式 过去——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校联片八年级思品上册思品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审核:
课题:严也是一种爱
课型设置【自研·互动22分钟+展示15分钟】
一、【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2、辩证分析逆反心理,做到尊重父母的同时维护自己的人格。
练习:
1. 小华的妈妈不仅看不惯她喜欢歌星,还禁止她听歌,小华的朋友说这是“代沟”。
以下是对“代沟”的解释,正确的观点是()
A.代沟是由于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不同而产生的 B.“代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妈妈和小华之间是无法相互理解的
C.小华妈妈与小华的年龄差异是产生代沟的根本原因 D.代沟导致两代人关系紧张,没有缓和的可能
2. 2007年6月1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大学学生董某要去北方读书,父亲却要儿子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光耀门庭”,父子为此争吵不休。
儿子一怒之下,将父亲乱刀砍死。
这一血案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无法填平的②父母与子女要进行沟通③逆反心理害人害己
④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常常产生反感,及逆反心理,下列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有害的,要坚决杜绝②往往基于父母的严要求,高期待③是有益的,要大力提倡④为了不伤害亲人,要努力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4.小丽自上初中以来,不再像小学时那样,有什么话都愿与父母讲,她觉得自己与父母越来越格格不入了。
在穿衣方面,她喜欢前卫、时尚,可父母总是看不惯;吃饭方面,父母喜欢中餐,她喜欢西餐、快餐;夏天,小丽喜欢可口可乐、冰淇淋,妈妈却说喝茶解渴;就连唱歌、看电视、追星方面也不一样,妈妈喜欢《红梅赞》,小丽喜欢《丁香花》;妈妈喜欢科学家,小丽喜欢刘德华。
3 / 4 更让小丽不高兴的是,妈妈、爸爸看到她和男生来往,就数落她“早恋”如何不好。
小丽越来越觉得父母土气、陈腐、古板、没情调,更忍受不了父母的说教,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了,双方都非常痛苦。
(1)小丽和父母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分歧和隔阂?
(2)小丽和父母的这些分歧与隔阂对双方及家庭会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