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的爱,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表达爱意,懂得回报家人的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有着天然的依赖和感情。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忽略了家人之间的爱,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回报。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家人的爱,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爱,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表达爱意,懂得回报家人的爱。
3.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感受家人的爱,学会表达爱意,懂得回报家人的爱。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增强家庭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人的爱。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爱。
3.讨论法: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和案例。
2.准备教材和PPT。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谈论家人之间的爱。
例如,展示一张一家人在一起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照片中的家人在做些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感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人之间的爱。
例如,教材中的案例描述了一个孩子病了,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他的。
让学生讨论:爸爸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爱孩子吗?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人之间的爱。
例如,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照顾一个生病的孩子,体会爸爸妈妈的爱。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爱。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人的爱》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家庭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发他们对家人的思考。
-播放一首温馨的歌曲,如《家的港湾》,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家的温暖,进而进入新课。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关爱和温暖,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家人之间的爱,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付出。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人的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家人”的概念,认识到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互相依赖和关爱。
2.学习并掌握一些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的词汇和句子,例如“谢谢”、“我爱你”等,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感情。
3.能够通过观察、倾听和体验,了解家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和关爱,培养对家人的感恩之心。
4.学会倾听他人讲话,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的爱,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学会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家人的辛劳和付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程度,了解他们眼中家人的定义,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感受家人的爱。
2.学生在表达情感方面的能力,关注他们在使用语言表达爱意和感激之情时的困难,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关注他们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关爱家人。
4.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观念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教学设计2篇 (2)
《家人的爱》第1课时教案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它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这方面内容,旨在使儿童逐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具有“五爱”良好品德的公民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较好地体现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儿童发展。
分别从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的角度,贯穿了对儿童责任心和爱心的培养。
渗透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都有责任感方面的教育。
要对同学伙伴、对父母长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对动植物,都要有爱心。
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孩子道德生命自由生长的源泉。
《家人的爱》一课侧重培养学生有爱心,因而体现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反映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3、4条,“愉快、积极地生活”所反映的“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中的第8条,“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所反映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中的第2条,“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所反映的“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中的第1条和“勤于思考、学习探究”中的第7、8、10条。
教学目标参考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相应内容(我们提供,老师不用编写)。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一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受亲情,进一步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是无私、不求回报的。
从家人对自己生活上的照顾、学习上的关心、品德上的严格要求,体会到家人的爱,并从中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体会家的温暖,对家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并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
本课三个主题紧密结合“家人的爱”这一话题展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旨在让学生在细节中发现、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感受家的温暖;“相亲相爱一家人”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一家人的相互关爱;“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旨在引导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学情分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而长辈们对他们更加宠爱与娇惯,使他们很难体会到严格要求对自己成长和对自己将来的好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以及家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照顾。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家庭有着深厚的感情。
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对家庭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爱,感受家人的关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家人关爱、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家人之间的爱,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关心家人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爱。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爱,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件,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3.准备课堂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家庭爱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跟随故事的主人公,体验家庭的爱。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爱。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如:制作家庭成员的卡片,写下自己对家人的祝福。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问答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家庭爱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回报家人的爱,如何关心家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相爱一家人”这个话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家人之间的爱,感受爱是家人间最基本的情
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个话题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教
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2.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基础、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从小在父母及长辈的精心照料下长
6.板书设计
家人的爱
寻找爱 感受爱 理解爱
无处不在 一点一滴 形式多样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想一想,家人爱我吗? 1.爸爸总是不帮我系鞋带,他为什么不帮我呢? 2.上次去商场,我很喜欢一个玩具,妈妈就是不给我买,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 3.每天放学后我想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出去玩,可是爷爷每次都不同意,都要我先写作业再玩,我
家人为我做过的事情 家人为我做过的事 整理书包 讲睡前故事 盛饭 接送我下学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家人的爱》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要求,帮助学生“感知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教材侧重通过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2)《家人的爱》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二课,本
2.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基础、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从小在父母及长辈的精心照顾,甚至
是宠爱中长大。享受爱的同时,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回馈爱。一年级的孩子很少从细微出去感受家人对
自己的爱。另一方面,像父母及长辈给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陪伴自己游戏玩耍等形式的爱,往往容 易被发现到。但像家人对自己生活中的精心照顾这种隐藏在细节中的爱,容易被忽视。此外,除了疼
习惯,初步形成家庭责任意识。
家人的爱-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家人的爱-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概念,明确家庭是什么,家庭成员有哪些。
2.理解家人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明确家人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认识到父母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关心、关爱他人的品质,从而提高情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家庭的概念,掌握家人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
2.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情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家庭情况,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2.引导学生通过图片、音乐和故事,感受家人间的互相关爱和支持。
2. 课堂讲解
1.讲解家庭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是什么,家庭成员有哪些。
2.讲解家人间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认识到家人的重要性。
3.讲解父母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
3. 讨论互动
1.讨论家人间的情感联系,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互动经历。
2.支持学生感激家人的付出,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4. 小结与反思
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间的关爱和支持。
2.鼓励学生通过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谢和支持,加强家庭间的情感联系。
3.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人的态度和行为,提高情商和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
1.学习笔记:让学生写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2.口头表达: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3.作业:布置家庭报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家人间的互动情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本课的内容是第一节课内容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材从“家人的爱藏在哪里”这一话题开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节里发现家人的爱,同时试着去理解家人的“严爱”。
现在父母长辈无私地、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子女,而孩子却不能感受到家长的爱,或许会认为父母疼爱自己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挖掘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使学生深刻体会家人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懂得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
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学情分析】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基础、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从小在父母及长辈的精心照顾,甚至是宠爱中长大。
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他们很少能注意到家人为家庭付出的辛劳。
他们由于年龄和心智特点,很少能从生活细节中去感受父母家人的爱,只要求家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从没想过如何关心家人。
除了疼爱,爱还有多种形式,家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有时甚至会因为父母家人的“拒绝”而认为父母家人不爱自己,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自己时能够给予理解,当父母给予家庭其他成员以关爱时能够给予体谅,都需要通过本课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渗透。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长辈为了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体会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的爱,感受到家人对整个家庭的爱。
能力目标: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知识目标:懂得理解父母,让学生理解家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懂得理解父母,让学生理解家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父母的爱。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10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家长与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长与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生活照老师:课件课前:孩子们,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和你们做好朋友了,你愿意吗?生:愿意师:听我的口令和我做几个动作,很简单的,好吗?生:好!师:点点头,笑一笑,拍拍手,鞠个躬、拍拍肩,握握手!(可以和你的小伙伴握握手。
)孩子们,我们把刚才的动作放到歌曲里再做一次,你们愿不愿意!生:愿意!播放音乐《你好》和孩子互动。
上课:欢乐家庭快乐多,爱心包围你和我,快乐家庭做游戏,幸福多又多,耶!小朋友们欢迎回到我们的欢乐家庭(手势)教学过程:活动一:“爱的影视墙”——发现家人对我的爱师:看,老师给大家带了几个小伙伴,看!(出示照片)谁来为大家介绍介绍!生1:她是···她的的妈妈在给我梳头。
因为妈妈比她梳的漂亮!让她变得美美的!师:哦!你的妈妈给你梳头发吗?生:梳,我妈妈给我梳头发时,我感觉我是幸福的!师:哦!你感觉到了幸福!认识了这位,看下一个小伙伴是谁呢?生2:是我,昨天我和爸爸在我家的小区院子里玩足球,爸爸陪我玩,我很高兴!师:哦!你感觉到了高兴!恩,那这一个小伙伴又是谁呀?生:我,奶奶在喂我吃饭。
奶奶喂我吃饭我觉得饭更香香了,我奶奶很宠着我!师:恩,你觉得奶奶很宠着你!其实孩子们说的这些都是家人对我们的爱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吧!板书:《家人的爱》。
放大镜一:调查,进一步感受家人对我的爱师:孩子们,你从小到大家人都为你为你做过哪些事呢?(指名)生:······师:哎呀,这么多件,我们就仔细地数一数家人都为我们做过那些事吧!(出示)谁认识这上面的字宝宝,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你识的字宝宝可真多!孩子们,如果你的家人为你做过这些事,就快速的在括号里打上对号吧!(出示表格)师:快把小手放好,看谁最精神!生:我的家人为我做过····师:他的家人为他做了8件事,还有没有超过8件事的。
(完整版)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内容是第一节课内容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感激、体谅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课四个主题紧密结合“家人的爱”这一话题展开。
教材以“家人的爱藏在哪里”这一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节里发现家人的爱,同时试着去理解家人的“严爱”。
“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个话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家人之间的爱,感受爱是家人间最基本的情感,是家庭和谐的稳定剂。
“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这个话题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学情分析: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基础、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从小在父母及长辈的精心照顾,甚至是宠爱中长大。
享受爱的同时,却很少去思考如何回馈爱。
另一方面,像父母及长辈给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陪伴自己游戏玩耍等形式的爱,往往容易被发现到。
但像家人对自己生活中的精心照顾这种隐藏在细节中的爱,容易被忽视。
此外,除了疼爱,爱还有多种形式,家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自己时能够给予理解,当父母给予家庭其他成员以关爱时能够给予体谅,都需要通过本课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渗透。
教学目标:1.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会家人的爱无处不在,感激父母长辈付出的辛劳和爱。
知道家人的爱有多种形式,家人对自己的疼爱和严爱都是爱。
2.体谅父母长辈的辛苦,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和关爱。
教学难点:学会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课堂导入:学生生活照导入新课(2分钟)出示一位学生从小到大的一组照片: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想一想,你从一个小小的我长成现在的小学生,是谁在陪伴你成长?预设:父母、家人等。
小结:是家人陪伴着你们成长,那么在你们成长过程中,你知道家人都为你做了什么?活动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1、课前调查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 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 感受和体验家人对自己的茁壮成长付出的辛苦及其蕴含着的深深的爱。
《家人的爱》一课共包含“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三个教学板块, 教材内容站在儿童的视角,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由浅入深,揭示主题,让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意识。
学情分析现代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尽管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了厚重的爱,但是大部分父母不注重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 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尤其是对于一些只懂得一味索取的独生子女, 他们更是理所当然的接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照顾,日常表现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体贴与感恩家人。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孩子们感知家人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并学会关心家人的情感及行为.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感知家人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
2、学会关心父母,体贴家人,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自己与家人的生活照片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
提问:同学们们,上课前老师想问你们几个问题:今天的早饭谁给你做的?谁来送你上学啊?上、下学你的家人有没有帮你拿书包啊?2。
提问:那你知道家人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家人的爱”。
【板书:家人的爱】二、合作交流感悟亲情1.组内交流:【出示说的要求】孩子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照片,和同桌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2。
全班交流:指名到前面来分享照片背后不同的家庭故事,感受亲情的温馨幸福【投影照片】。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家人的爱 人教新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
2.了解家人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
3.懂得感恩,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了解家人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录像、图片。
学生:照片、小玩具、小时候的一些物品。
教学过程:活动一感受家人的爱,揭示课题1.谈话:孩子们,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爱,家人陪伴着我们,关怀着我们。
你能讲一讲你与家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
指名说。
2.师:老师了解到在生活当中,咱班同学和家人之间还有很多关于爱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让他们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与家人的合影,指名说。
3.揭示课题:听了这些故事,老师感受到了家人对你们浓浓的爱,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爱的话题。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4.师:爱的方式有很多种,看到同学们手中都有精美的礼物,这些礼物背后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台交流。
5.老师发现要讲的同学太多啦,如果一个个讲这节课一定讲不完,怎么办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跟你周围的同学分享一下你与家人之间爱的故事。
学生互相讲。
6.一张小小的照片、一份贴心的礼物都渗透着家人浓浓的爱,请同学们结合这三幅图和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家人的爱都表现在哪儿?出示图片:指名有顺序地说。
活动二生活情景再现,辨析“爱”1.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
①师: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家人的爱,让我们来看一个绘本故事,课件出示《肩头上的爱》。
②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你是怎样理解奶奶的爱的?学生自由回答。
③小结:奶奶的爱能让明明更独立更快成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要懂得理解和尊重,奶奶的这种做法,2.明理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指名说。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2.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3.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4.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教学难点理解严也是爱。
教法学法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教学过程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1、师: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家里人给你们的爱藏在哪里?生:妈妈希望我开心,所以给我起名叫笑笑。
生:我的辫子是姑姑梳的。
生:我爸爸经常半夜给我盖被子。
生:妈妈忙着做家务,是对家人的爱。
生:爸爸辛勤工作,是对家人的爱。
生:爷爷奶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是对家人的爱。
2、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
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二、相亲相爱一家人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
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1、妈妈给奶奶梳理头发,我给奶奶锤锤腿。
2、爸爸妈妈带我去菜市场。
3、妈妈生病了,爸爸给妈妈喂药。
4、爸爸给我寄来的包裹。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人的爱》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家人的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人的爱》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家人之间的爱,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价值观初步建立的阶段,他们对家人的依赖性较强,但往往忽视家人对自己的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家人之间的爱,培养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人之间的爱,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2.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培养家庭情感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增进家庭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家人之间的爱,理解家人为自己的付出。
2.培养学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学会表达自己的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家人之间的爱。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个人表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图片、故事书、卡片等。
2.教学环境: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以利于学生自由表达和交流。
3.家庭作业:准备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源,展示家人之间的爱的场景,如父母照顾孩子、兄弟姐妹相互帮助等。
引导学生思考家人之间的爱是什么样子的。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有关家人之间爱的小故事,如《小猪快跑》等。
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家人的爱。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情境模拟,体验家人之间的爱。
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家人的爱》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十课,主题为《家人的爱》。
在家庭教育中,家人的爱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关怀和支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使孩子在这种环境中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进而产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家庭的责任感。
因此,本节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爱。
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家人的爱。
2.通过家人的爱,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互相的依赖和支持。
3.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家庭是什么?•家人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家人对我们的爱是怎样的?•你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吗?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是干什么的,以及为什么需要家人的爱。
讲解和阅读课文教师可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认识到母亲照顾孩子的付出和慈爱,阐述父母对家庭的维护和关心。
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家人的爱的表现。
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家人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例如:•孝敬父母、帮助家人做家务等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保护等方面。
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我们应该如何感激和回报家人的爱。
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说出学习到的内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挺难的。
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导入环节,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的爱,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添加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0《家人的爱》(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学一年级下册,一般为7・8岁的学生,注意讲解语言简洁明了,不要过于抽象。
学生背景:学生对家庭和亲情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是可能不太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学生特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喜欢互动和参与,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控制。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0课《家人的爱》。
主要内容包括家人的定义、家人的爱是无私的、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回报家人的爱等。
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为背景,注重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
教材难易度:教材难度适中,但需要注意用语简单明了,不要过于抽象或具体。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探讨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家人的爱,学生能够说出家人爱的方式和表现形式。
2、增强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情,能够表达感恩之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家人爱的方式和表现形式。
2、家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教学PPT和视频。
3、一些图片和物品,如家庭照片和其他代表家庭的物品。
4、一些家庭故事。
教学方式:导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家庭照片和其他代表家庭的物品。
学习: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等方式。
感悟:通过反思和表达等方式。
总结:通过让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人爱的表现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为本节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家庭的看法。
教师问:家庭是什么?家人对你们来说重要吗?学生回答: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家人很重要。
2、教师分享一些家庭照片或其他代表家庭的物品,引导学生谈论家庭。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一年级下册(统编)第三单元我爱我家-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10、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孔滩镇复兴小学古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2.情感与态度(1)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激发爱自己家人的情感。
(2)养成懂得体贴家人,回报家人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感受家人的爱并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2)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是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过程】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1.操作:画手印操作:教师拿出白纸,让学生把手放在白纸上,教师用笔沿着手的轮廓画出手印。
然后,学生把现在的手印和老师准备的小手印进行观察比较,教师启发: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了,衣服变小了,裤子变短了,小手也长成了大手。
在这个过程中,你除了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也一定感受到和家人在一起时的快乐了吧!2、爱的调查:细节中的爱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在生活中,你们的家人为你们做过哪些事?这里有一张调查表,请在相对应的事情后面打“√”。
3、小体验:学走路师:孩子们,自从我们出生以后。
家人每天都要为我们做很多事情,比如教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说话等等。
今天我们来试着当一当家长,教一教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学走路。
(课件出示学步画面)(1)请一名学生按照画面里的做法,扶着书包学走路。
(2)请这名孩子体验以后谈感受。
然后全体弯腰弓背计时体验三分钟。
二、肩头上的爱1.探究和解决问题:帮帮小明明师:我们都感受到了家人的辛苦和关爱,可是明明却产生了疑问。
(教材第38-39页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
明明需要什么样的爱呢?奶奶的爱又是怎样表现的?三、相亲相爱一家人1.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你们一家人平时是怎样相处的呢?有没有同学愿意把自己家人平时怎样相互关爱的小故事跟同学们讲一讲呢?(小组讨论再回答)四、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1.观看视频<<美味的早餐》(1)师:你们喜欢视频中的孝孝吗?(相机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视频中的孝孝的转变)(2)同学们,我们在一天天长大,长辈们在一天天变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学校:XX市XX镇XX中心小学
班级:X年级X班
教师:XXX
日期:2020年X月XX日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2.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
3.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4.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严也是爱。
培养动口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理解疼是爱,严也是爱;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学习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将主要采用体验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
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需要,我将以课件演示为主要手段,运用影视录像、图片、配乐诗朗诵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爱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家人的爱藏在哪里
1、师:同学们,你们谁来说说家里人给你们的爱藏在哪里?
生:妈妈希望我开心,所以给我起名叫笑笑。
生:我的辫子是姑姑梳的。
生:我爸爸经常半夜给我盖被子。
生:妈妈忙着做家务,是对家人的爱。
生:爸爸辛勤工作,是对家人的爱。
生:爷爷奶奶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是对家人的爱。
2、紧接着,播放一段《幸福宝宝》的录像,轻柔的音乐,温馨、动人的画面,不
禁使孩子们如临其境。
这时我会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在看、想和
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父母的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二、相亲相爱一家人
首先,课件出示几幅画,这些生动的画面,就是生活情境的再现,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能让学生触景生情,回顾生活中曾经历过的一个个备受父母长辈疼爱的场景。
这时,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照片说说自己在家长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故事,这样在看、听、说、演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了对家人那平常、无声的关爱的感受。
1、妈妈给奶奶梳理头发,我给奶奶锤锤腿。
2、爸爸妈妈带我去菜市场。
3、妈妈生病了,爸爸给妈妈喂药。
4、爸爸给我寄来的包裹。
当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满脑是家庭中那温馨的一幕幕时,我又利用课件再现几个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探究:严格要求是爱吗?
当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联系实际得出结论:严也是一种爱时,便是感悟了爱的真谛。
此时若有同学谈到自己因误会了父母的爱,心情很后悔,我会立即用手机让他与父母联系,当场向他们道歉,化解心中的疙瘩。
这样,把现实和情境结合起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三、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
1、让学生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下大胆喊出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心里话,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此得到实现,掀起表达爱的高潮。
2、爸爸妈妈在忙时,我认真学习。
奶奶一个人很孤单,我陪奶奶聊天。
出门前,要和妈妈说一声。
3、趁着孩子们回报亲恩的情绪高涨,我顺势引导学生讨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家人的爱呢?使他们懂得回报的方式虽然不同,但爱也是一样的。
此
时,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扩张、升华。
4、记住家人的生日也是一种爱。
还有哪些爱的表达方式呢?
5、实施你的方案并记下家人的反应,与大家交流,共享家的温暖。
这三项活动具有连续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以切实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体验活动为中心,积极实施。
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思考”这一教学理念。
把课前,课堂,课后视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实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多种目标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