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及科研方向
华科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条件
华科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条件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博士毕业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修完一定数量的课程学分,一般为不少于42学分。
其中包括学科前沿课程、学术交流与研究方法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等。
学生还需要参与学院或教师组织的学术活动、学术论坛等,并获得相关学分。
2.学位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和学院要求的学位论文。
论文应当具有创新性和学术贡献,并经过严格的学术评审。
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过程通常由导师和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和评审。
3.学术论文发表:博士研究生还需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学院通常要求至少发表一篇或以上的学术论文。
这些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权威性,并在相应领域产生或预期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
4.汇报与答辩:博士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汇报和开题答辩、中期答辩以及最后的学位论文答辩。
这些答辩过程涉及对研究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审和交流。
学生需要符合学校和学院的评审标准,才能顺利通过答辩。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对博士研究生还有一定的要求和要求,如参与学术团队、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学术交流等。
这些条件是为了培养博士研究生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的培养体系也是为了研究生的个体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独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作为一所重点学府,对博士研究生的要求相对较高。
毕业条件的具体实施可能会因为不同测评年份、学生能力、科研进展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因此,了解具体年份的要求和相关政策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与选课
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课程部分)制定介绍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对研究生培养的每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是研究生教学、实践、调研、选题、论文撰写各项工作安排的依据。
研究生新生人学后,导师要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该生的研究方向,并针对该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直至完成论文答辩等阶段性任务,依照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要求,师生共同制订出研究生个人的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以达到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原则,体现因材施教。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授工学学位)1)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4、合格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2)学习年限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制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3)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2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说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要补修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若有高级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合格证书,计算机专业辅修证书,计算机双学位证书或在大学本科期间选修5门以上计算机专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凭原件(交复印件)办理免修手续。
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硕士生,需要在读硕期间参加高程或计算机等级三级考试,并拿到合格证书。
否则,视为未完成培养计划,不得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4)、课程选课按照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些课程学习,以达到课程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外国语(英语)、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育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育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2授工学学位〕本方案合用于获得计算机科与技术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经录取入学后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合格者授与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育目标1.培育谨慎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拥有创新务实精神和优秀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2.拥有坚固、宽广的根基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特意知识。
3.在本学科或特意技术上做出创建性的成就。
4.拥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构造专业(1)计算机储存及网络储存系统(2)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3)超高密度储存理论与技术(4)多媒体技术(5)计算机高速接口与通道技术(6)集群与网格计算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2)并行散布式及高性能计算(3)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4)挪动及时计算(5)多媒体技术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散布式计算与散布式系统(2)计算机图形图象办理(3)人工智能与知识发现(4)多媒体信息办理及信息安全(5)智能系统与信息检索(6) IP互联网4.信息安全专业(1)密码理论与密码技术(2)鉴识与受权管理(3)网络安全(4)信息系统安全(5)信息抗衡三、学习年限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 5年。
2.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派一览表以同样学力报考类型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未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54 学分≥32 学分分校级公共课程≥ 11 学分〔自然辩证法 2 学分、技术哲学技术哲学 2 学分、2 学分、硕士一外 2 学分、英语增强训练理科社 1 学分、英语增强训练理 1.5 学分、英语论修工 1.5 学分、英语论文写作工文写作 1.5 学分课医学分、人文类 1 学分〕医学≥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24≥跨一级学科课程分35学分〔含跨一级学科课程或13或专业学术实践专业学术实践 2 学分,专业 2 学分,专业课程根基课、专业课22 学分。
高水平计算机教育与人才培养之初探金海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教高[2007]1号文件提出“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 在提高质量上”,强调“分类指导、鼓励特色、 重在改革”
学院在整个教学过程,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 前提下,着重加强三创能力(即创造能力、创新 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各个实践环节的 教学
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照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 工程两个方向分类培养
高水平计算机教育 与人才培养之初探
金海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我们面临的挑战
国际化带来的冲击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提纲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简介 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国际化合作与高水平人才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院始建于1973年。
三十年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 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发 展,学科整体研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
教师总数:205人 教授:26人 副教授:64人
计算机学院招生规模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545
312
58
550
306
66
520
298
101
478
334
79
490
310
82
519
358
77
456
300
75
计算机学院学科设置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 ➢数据库原理 ➢操作系统 ➢离散数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语言)
学生培养质量
近几年来,我院培养的本科生在推荐研究生时得 到了兄弟院校的欢迎,每年推荐的前10名很多都 进入了清华、北大、计算所、软件所,每年都有 1名优秀生经过学院考核推荐到香港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军事训练 电工实习 生产实习(社会实践)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2/2 2/2 3/3 11/11 2/2 16/16 36/36
占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 (%) 5.6 5.6 8.3 30.6 5.6 44.4
Internship & Practical Training Military Training
·4·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学习指南
Extracurricular No.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Requirements
Extracurricular Credits
Submit report and pass oral defense
1
Entitled as Activist by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HUST or Hubei
Weeks/Credits 2/2 2/2 3/3
11/11 2/2
16/16 36/36
Percentage (%) 5.6 5.6 8.3 30.6 5.6 44.4
Extracurricular Credits
序号
课外活动名称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要求
课外学分
提交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答辩者
1
1
社会实践活动
Win certificate of programmer
2
Computer
Win certificate of Advanced
3
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Qualification
华中科技大学各研究方向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各研究方向介绍群里某人发的,粘过来希望对大家有用,一华中科技大学保研生搜集的帖子一本来是想保送浙大的(已拿到offer),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本校,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暑期实习是在光电这边吧,有点感情了。
另外是因为去了浙大一趟,发现浙大计算机未必有华科好,至少硬件和环境是绝对比不上的。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总结,如有偏颇请指正!先谈谈华科和武大吧。
不是我bs武大,而是事实在那里,武大哎,计算机真的差华科很远。
我最近保研闲的蛋疼就去笔试了几家比较不错的公司(包括之前暑期找实习也面过一些),一看那笔试名单或者面试名单,没办法,华科人数真的平均至少要占一半吧,很多公司过来招人直接说,在华科招满了,就不去武大了。
情何以堪。
我同学成绩挺差的(本科),但工资却比其他学校的,包括武大啊,理工啊,地大啊多将近1000。
像是百度啊,腾讯啊,华为啊,相当的低调(特别是华为),他妈的光电的,金海的,人直接就提走了,具体消息就不说了。
所以如果相信自己,就报华科吧,不然你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后悔的。
当然最重要还是要看个人,只要努力干,以后什么工作找不到!再谈谈华科内部实验室情况。
现在华科内部最火的实验室应该是冯丹和金海吧,谢长生貌似人要少一点。
今年保研的人数比往年少,信安原本只有20人,计算机66人左右,但是后来我们的金海院长和李院长到学校争取,最终导致信安的保研人数达到32/98,计算机74/342。
今年几乎所有保外的学生去的地方只有3个:中科院(20+),北大(5+),浙大(10+)。
其余剩的人数基本上是冯丹那儿最多,然后是金海,然后是谢长生,然后是网络,图像所,数据库之类的实验室。
我最终的选择是冯丹,丹丹姐,哈哈。
首先谈下信安,学校的信息安全发展很快啊,本科生他们取得了很多成就(不然保研率也不会到30%了),另外各个实验室其实都有搞安全这方面的研究。
然后谈谈我了解到的各个实验室的优势和劣势。
冯丹实验室:973项目两个(每个时长5年,其中一个明年启动),863至少2个(时长2年左右),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至少一个,横向的和公司的合作项目未知。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导师汇总
硕士导师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阳富民男教授数据库、多媒体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实现技术胡和平男教授软件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文远保男教授网络技术及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VLSI及数字系统CAD和设计自动化技术徐政权男教授软件工程、软件演化与复用、并行计算欧阳星明女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韩宗芬女教授并行与分布式处理;集群与网格计算;系统安全李胜利男教授并行分布式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集群计算周功业男教授计算机外存储系统鲁宏伟男教授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多媒体数据处理与通信廖兆存男教授文字信息处理、ScienceML语言、智能文档曹计昌男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李平安男教授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章勤女教授集群与网格计算朱虹女教授现代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周可男教授网络存储,网络数据安全与服务,并行I/O王芳女教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吴松男教授集群与网格计算付小青女副教授计算机安全与保密龙玉国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与信息系统吴永英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理论与实现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网络安全技术吴恒山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张文彬女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殷贤亮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曹忠升男副教授多媒体软硬件集成、多媒体通信、多媒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马光志男副教授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与环境、数据库知识发现等杨薇薇女副教授图形、图像与并行处理秦友淑女副教授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和集成系统孙传林男副教授Internet环境下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库及网络应用和开发甘早斌男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李汉菊女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工程林安男副教授计算机新型存储系结构;多媒体信息存储胡迎松男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金人超男副教授计算智能与生物计算、高性能软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医学图像信息处理肖国强男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徐兰芳女副教授数据库、信息系统、编译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现徐海银男副教授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动画和游戏、CAD/CAM、数字权理论与技术于俊清男副教授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机械动力学等许向阳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冯剑琳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陈进才男副教授移动agent、主动存储网、网络存储代理、视频服务网络、数字媒体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篇一: 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人物简介,李李玉华,女,博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是国家863计划专家库评审专家,教育部专家系统库专家,曾参加2006、2007年863项目通讯评审。
曾任第一届全国全国WEB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11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子发展基金及其它合作研究项目等10多项科研项目。
现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在国际会议和中英文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EI、ISTP收录。
李玉华_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人物简单介绍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副博士导师。
1989年、1992年分别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仪器仪表系获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2年5月至2002年8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O所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02年9月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7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库评审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参与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11工程”项目及其它合作研究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获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布计算、金融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玉华_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最新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于链接挖掘的动态金融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李玉华_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研究方向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语义WEB和本体、人工智能、知识工程、金融工程李玉华_李玉华[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 -研究项目基于链接挖掘的动态金融网络分析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2010,项目负责人。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软件工程 4,6—12周 上机:人工智能 10,11周 南一楼804
西十二楼 N306
CICS交易处理系统 6—9周(由教师安排机房)
接口技术 第3周星期一~星期五 1—12节 地点:南一楼808 数据库或编译 第2周星期一~星期五 5—8节 地点:南一楼803 制表人:张凌平 联系电话:87543984
星期 节次 星 期 一 1—2 3—4 5—6 7—8 9—12 1—2 3—4 5—6 7—8 9—12 1—2 3—4 5—6 7—8 9—12 1—2 3—4 5—6 7—8 9—11 1—2 3—4 5—6 7—8 9—10 1—2 3—4 5—6 7—8 1—2 3—4 5—6 7—8 大型作 业
西十二楼 S101
星 期 四
人工智能 4—9周
搜索引擎技术基础 4,6—12周 西十二楼 S110 信息安全与保密概论 4,6—12周 西十二楼 S110 西十二楼 S204 集群与高性能计算 10—12,14—18周 信息存储技术 8—12,14—16周 西十二楼 N302 南一楼808 软件工程 4,6—12周 西五楼 119
S110
S101
S20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秦磊华
15——2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教学进程 上 课 上 课 考 试 考 试
人工智能 4—9周
信息安全与保密概论 4,6—12周 西十二楼 S110 西十二楼 S110 集群与高性能计算 10—12,14—18周 软件工程 4,6—12周 西五楼 106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2 授工学学位)本方案适用于取得计算机科与技术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经录取入学后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合格者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 计算机存储及网络存储系统 (2)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3)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与技术 (4) 多媒体技术(5) 计算机高速接口与通道技术 (6) 集群与网格计算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2) 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3)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4) 移动实时计算(5) 多媒体技术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 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2) 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3) 人工智能与知识发现 (4) 多媒体信息处理及信息安全(5) 智能系统与信息检索 (6) IP互联网4.信息安全专业(1) 密码理论与密码技术 (2) 鉴别与授权管理(3) 网络安全 (4) 信息系统安全(5) 信息对抗三、学习年限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
2.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
2、每位博士生至少阅读与论文课题相关文献100篇左右,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并提交综述报告。
3、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符合博士生选题的纵向科技课题,博士生至少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并完成一项课题(相关任务),提交源码与相应文档。
4、至少参加2次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
5、加强论文开题审查,实行预答辩制度。
6、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博士生实行资助与奖励制度。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及科研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一
④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与技术
谢长生
周功业
陈进才
缪向水
刘波
多媒体技术
冯丹
林安
鲁宏伟
黄浩
郭红星
张爱华
陈进才
孙伟平
陈加忠
蒋文斌
李春花
涂旭平
余辰
肖亮
姚杰
李榕
集群与网格计算
金海
吴松
袁平鹏
甘早斌
童敏
王同洋
向文
张新访
章勤
朱建新
吴俊军
黄晓涛
刘辉
于俊清
李玉华
陆枫
王多强
李瑞轩
韩建军
赵峰
辜希武
高光荣
(兼)
喻之斌
李开
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
胡迎松
刘芳
王天江
于俊清
陆枫
凌贺飞
刘宏
邹复好
陶文兵
李国宽
文坤梅
高光荣
(兼)
李丹
金良海
李平
马丙鹏管涛计算机图形来自像处理许向阳章勤
金人超
刘芳
王天江
徐海银
于俊清
本学科近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余项,其中包括“”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是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单位。
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篇被、、三大索引收录。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导师汇总
硕士导师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阳富民男教授数据库、多媒体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其实现技术胡和平男教授软件工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文远保男教授网络技术及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VLSI及数字系统CAD和设计自动化技术徐政权男教授软件工程、软件演化与复用、并行计算欧阳星明女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与接口韩宗芬女教授并行与分布式处理;集群与网格计算;系统安全李胜利男教授并行分布式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集群计算周功业男教授计算机外存储系统鲁宏伟男教授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多媒体数据处理与通信廖兆存男教授文字信息处理、ScienceML语言、智能文档曹计昌男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李平安男教授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章勤女教授集群与网格计算朱虹女教授现代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周可男教授网络存储,网络数据安全与服务,并行I/O王芳女教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吴松男教授集群与网格计算付小青女副教授计算机安全与保密龙玉国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与信息系统吴永英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理论与实现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网络安全技术吴恒山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与多媒体技术张文彬女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殷贤亮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曹忠升男副教授多媒体软硬件集成、多媒体通信、多媒体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马光志男副教授软件工程、软件工程与环境、数据库知识发现等杨薇薇女副教授图形、图像与并行处理秦友淑女副教授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和集成系统孙传林男副教授Internet环境下基于WEB技术的数据库及网络应用和开发甘早斌男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李汉菊女副教授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工程林安男副教授计算机新型存储系结构;多媒体信息存储胡迎松男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金人超男副教授计算智能与生物计算、高性能软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医学图像信息处理肖国强男副教授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徐兰芳女副教授数据库、信息系统、编译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现徐海银男副教授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动画和游戏、CAD/CAM、数字权理论与技术于俊清男副教授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机械动力学等许向阳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冯剑琳男副教授现代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陈进才男副教授移动agent、主动存储网、网络存储代理、视频服务网络、数字媒体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和科研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四个专业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单位,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2006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本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
本学科现有教师19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78人。
拥有973首席科学家2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新(跨)世纪优秀人才4名,有两个学术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本学科拥有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存储系统与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网络存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集群与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华中科技大学IBM技术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
另外,本学科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中中心结点单位,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主结点、中国国家网格(武汉)结点单位,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
本学科近3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1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是86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单位。
近3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7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1048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
本学科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141名,博士研究生513名。
在毕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现在校硕士生658名,博士生422名。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导师
结 网络应用与网络安全
鲁宏伟、肖道举、赵贻竹、李磊(兼职)
构
新型存储与接口技术
周功业、陈进才、卢萍、赵开文、陈涛、刘波(兼 职)
导师个人
余胜生、周敬利、郭红星、夏涛、秦磊华、孙伟平、 陈加忠、张爱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算机科学理论
计
许如初、黄志、何琨
算 数据库与软件工程
卢炎生、殷贤亮、瞿彬彬、潘鹏、谢晓东
机
李胜利、廖小飞、谢夏、郑然、邵志远、石宣化、
计算机学院团队与导师名单
专业
团队名称
导师
冯丹、王芳、周可、刘景宁、曾令仿、陈俭喜、华
信息存储系统与技术
宇、谭支鹏、李春花、陈左宁(兼职)、王恩东(兼
职)
计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金海、吴松、袁平鹏、蒋文斌、余辰、涂旭平
算 机
信息存储与数字媒体
系 统
谢长生、林安、黄浩、曹强、胡迪青、王海卫、吴 非、万继光、谭志虎、黄建忠、杨庆(兼职)、徐 永兵
软
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胡侃
件 实时计算与现代数据库管理理论与技术 李国徽、张晓芳、袁凌
与
理 现代数据库 论
冯玉才、王元珍、朱虹、曹忠升、吴恒山、周英飙、 李晨阳、李专
导师个人
徐正权、石柯、徐丽萍、许贵平、陈基雄
智能与分布计算
卢正鼎、王天江、刘芳、李瑞轩、凌贺飞、邹复好、 辜希武、文坤梅、胡和平、路松峰、黄晓涛
曹计昌、陆枫、胡迎松、李丹
李之棠、李汉菊、李伟明、梅松、张爱芳、孙传林、
信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李战春
息
崔国华、付小青、徐兰芳、胡福林、祝建华、韩兰
安 信息安全与保密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导师
计算机学院团队与导师名单专业团队名称导师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存储系统与技术冯丹、王芳、周可、刘景宁、曾令仿、陈俭喜、华宇、谭支鹏、李春花、陈左宁(兼职)、王恩东(兼职)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海、吴松、袁平鹏、蒋文斌、余辰、涂旭平信息存储与数字媒体谢长生、林安、黄浩、曹强、胡迪青、王海卫、吴非、万继光、谭志虎、黄建忠、杨庆(兼职)、徐永兵网络应用与网络安全鲁宏伟、肖道举、赵贻竹、李磊(兼职)新型存储与接口技术周功业、陈进才、卢萍、赵开文、陈涛、刘波(兼职)导师个人余胜生、周敬利、郭红星、夏涛、秦磊华、孙伟平、陈加忠、张爱华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科学理论许如初、黄志、何琨数据库与软件工程卢炎生、殷贤亮、瞿彬彬、潘鹏、谢晓东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胜利、廖小飞、谢夏、郑然、邵志远、石宣化、胡侃实时计算与现代数据库管理理论与技术李国徽、张晓芳、袁凌现代数据库冯玉才、王元珍、朱虹、曹忠升、吴恒山、周英飙、李晨阳、李专导师个人徐正权、石柯、徐丽萍、许贵平、陈基雄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与分布计算卢正鼎、王天江、刘芳、李瑞轩、凌贺飞、邹复好、辜希武、文坤梅、胡和平、路松峰、黄晓涛数字媒体处理与检索于俊清、高光荣(兼职)实时计算与现代数据库管理理论与技术阳富民、胡贯荣、涂刚智能网络计算与媒体甘早斌、肖国强、王多强、韩建军、徐海银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章勤、赵峰、陶文兵医学图像信息宋恩民、许向阳、马光志、金人超、刘宏、李国宽、金良海导师个人曹计昌、陆枫、胡迎松、李丹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李之棠、李汉菊、李伟明、梅松、张爱芳、孙传林、李战春信息安全与保密崔国华、付小青、徐兰芳、胡福林、祝建华、韩兰胜、彭冰、汤学明、付才、龙涛、崔永泉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邹德清、羌卫中。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085211 ,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2. 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及实现能力;3.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4.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5. 可胜任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复杂软件设计与实现;2.并行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3. 多核、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技术;4.现代存储理论与技术;5. 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6.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7.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8.多媒体计算技术;9. 数据管理与数据工程; 10.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11. 大数据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计算机技术专业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强系统工程能力、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9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8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7学分修课 学 分 ≥19学分校级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思政类2、数学3专业领域基础课≥3学分(必修)专业选修课≥6 学分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 究环 节 ≥18学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实践环节≥4学分 专业实训(含报告) 4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必修开(选)题报告 1 必修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必修专业学位论文 8 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8学分 公共课程≥ 7学分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语学院 必修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 马院 011.700 应用高等工程数学48 3 秋 数学学院 专业 领域 基础课≥3学分 210.501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2 现代计算机网络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3 并行处理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4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5 多媒体基础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7 密码学与访问控制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专业 选修课 限定选修≥6学分方向任选一210.562 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3数据集成与服务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4大数据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5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软件设计与优化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6数据中心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8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9Hadoop/MapReduce 编程模型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0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1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及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2 基于GPU 的程序设计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2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开)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7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81 深度学习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33 项目管理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3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必修) 1 计算机学院 210.574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必修)1 计算机学院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 ≥3学分 210.575实验 2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必选) 210.576 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210.577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 (必选) 210.578 行业(专业)发展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非学补修课 210.579 计算机组成原理322计算机学院 本科非计算位课 程210.580 数据结构 32 2 计算机学院机类的硕士生必修实践研究环节≥18学分 650.705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二选一(必选)计算机学院 实践环节必修学分≥4 650.706 专业实训(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650.707 专业综合实习(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8 开(选)题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9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10 专业学位论文(硕) 8 计算机学院 必修六、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描述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指的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就其研究方向的某一个问题就其研究结果做学术报告,分析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向,并尽可能地给出自己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回答质询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各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导师还有研究方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
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
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 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
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210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院219 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和技术 0751谢长生1030周功业 1738陈进才 2312缪向水 2485刘 波02 多媒体技术 0131冯 丹0365林 安 0449鲁宏伟 1499黄 浩 1502郭红星 1636张爱华 1738陈进才 1739孙伟平 1903陈加忠 1904蒋文斌 2372李春花 2769涂旭平 2770余 辰 2941肖 亮 2942姚 杰 3130李 榕03 集群和网格计算 0255金 海1733吴 松 1734袁平鹏 1736曹 强 1904蒋文斌 2184华 宇2683陈左宁 (兼) 院 士 2769涂旭平 2770余 辰04 计算机存储及网络存储系统 0131冯 丹0255金 海 0365林 安0751谢长生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1030周功业1498刘景宁1499黄浩1500王芳1501夏涛1502郭红星1639卢萍1732周可1733吴松1736曹强1738陈进才1739孙伟平1865秦磊华2184华宇2186曾令仿2187陈俭喜2372李春花2487万继光2517黄建忠2640谭志虎2674杨庆(兼)2683陈左宁(兼)院士2767谭支鹏2940王桦2941肖亮2942姚杰2950田磊3130李榕05 计算机高速接口和通道、嵌入式系统及VLSI设计技术0131冯丹1030周功业1498刘景宁1499黄浩1500王芳1502郭红星1638王海卫1732周可1737胡迪青1738陈进才1905陈涛2185吴非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2186曾令仿 2187陈俭喜 2487万继光 2640谭志虎3130李 榕 06 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 0131冯 丹 0255金 海 0449鲁宏伟 1030周功业 1132肖道举 1501夏 涛 1639卢 萍 1732周 可 1739孙伟平 1865秦磊华 2517黄建忠2674杨 庆 (兼)2768赵贻竹 2769涂旭平 2770余 辰 2951陈汉华081202▲计算机软件和理论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 1503石 柯 2076廖小飞 2189邵志远 2190郑 然 2191石宣化 2307谢 夏 2516胡 侃02 高性能软件关键技术 1641许如初 2307谢 夏 2491黄 志 2771何 琨 3185李初民(兼)03 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 0446卢炎生 1278李国徽 1279徐丽萍 2308陈基雄 2309张晓芳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2310瞿彬彬 2373谢晓东 2772袁 凌2952江 胜 04 现代数据库理论和技术 0020曹忠升 0446卢炎生 1276朱 虹 1277周英飚 1278李国徽 1279徐丽萍 1642许贵平 2188李晨阳 2309张晓芳 2310瞿彬彬 2374潘 鹏 2515李 专 2772袁 凌 2943谢美意 2953刘 波2954左 琼 05 移动实时计算 0446卢炎生 1278李国徽 1279徐丽萍 1503石 柯 1642许贵平081203▲计算机使用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及使用 0142甘早斌0612童 敏 0666王同洋 0739向 文 0971张新访 0989章 勤 1070朱建新 1418吴俊军1508黄晓涛 1558刘 辉 1740于俊清 1741李玉华 1867陆 枫 1908王多强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1909李瑞轩2049韩建军2193赵峰2376辜希武2461高光荣(兼)2844喻之斌3129李开02 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0207胡迎松1644刘芳1645王天江1740于俊清1867陆枫2050凌贺飞2116刘宏2192邹复好2311陶文兵2313李国宽2377文坤梅2461高光荣(兼)2773李丹2774金良海2944李平2955马丙鹏3127管涛03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0809许向阳0989章勤1640金人超1644刘芳1645王天江1646徐海银1740于俊清1897宋恩民2050凌贺飞2116刘宏2311陶文兵2313李国宽2461高光荣(兼)2773李丹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2774金良海2844喻之斌2845胡卫军2945吕新桥2946张杰2955马丙鹏3127管涛04 计算机网络及其使用0015曹计昌0142甘早斌0207胡迎松0475马光志0989章勤1506路松峰1508黄晓涛1645王天江1867陆枫1908王多强1909李瑞轩2049韩建军2116刘宏2377文坤梅2845胡卫军2945吕新桥3129李开05 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0142甘早斌0207胡迎松0475马光志0809许向阳1506路松峰1508黄晓涛1640金人超1644刘芳1645王天江1646徐海银1741李玉华1897宋恩民1909李瑞轩2193赵峰2376辜希武2377文坤梅2955马丙鹏06 智能控制和嵌入式系统0015曹计昌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测试科目备注0612童 敏 0666王同洋 0739向 文 0817阳富民 0971张新访 1070朱建新 1418吴俊军 1509胡贯荣 1558刘 辉 1741李玉华 1897宋恩民 1907涂 刚 2050凌贺飞 2192邹复好 2313李国宽 2945吕新桥 2946张 杰★081220▲信息安全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④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01 鉴别和授权管理 1928邹德清 2194羌卫中 2380祝建华 2637崔永泉3128骆 婷 02 密码理论和技术 2380祝建华2381汤学明 03 网络安全 0141付小青 0350李芝棠 2073徐永兵 2378李伟明 2379李战春 2488付 才 2489韩兰胜 2636龙 涛 2638梅 松 2639张爱芳 2846涂 浩 2847李 东 2848柳 斌 2849周丽娟 2947张云鹤2948高翠霞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测试科目备注2949陈琳2956肖凌2957王美珍2958刘铭3197黄庆凤04 信息对抗0350李芝棠2051彭冰2378李伟明2379李战春2488付才2489韩兰胜2636龙涛2638梅松2639张爱芳2846涂浩2847李东2848柳斌2849周丽娟2949陈琳2956肖凌2958刘铭05 信息系统安全0141付小青1928邹德清2051彭冰2381汤学明2637崔永泉2947张云鹤2948高翠霞2957王美珍3128骆婷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使用技术和信息安全四个专业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为国家重点学科、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单位,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2006年,在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本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
本学科现有教师19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78人。
拥有973首席科学家2名,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新(跨)世纪优秀人才4名,有两个学术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本学科拥有信息存储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服务计算技术和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据存储系统和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网络存储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集群和网格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华中科技大学IBM技术中心、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武汉)。
另外,本学科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华中中心结点单位,是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主结点、中国国家网格(武汉)结点单位,是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
本学科近3年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1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是863计划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单位。
近3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7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1048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
本学科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141名,博士研究生513名。
在毕业生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有1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现在校硕士生658名,博士生422名。
本学科在信息存储技术和系统、并行分布式计算、现代数据库理论和技术、数字媒体、网络系统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突出的综合实力。
信息存储技术和系统方向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展了磁存储和光存储方面的研究。
近期来,在超大规模存储系统和网络存储系统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其研究团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并行分布式计算方向主要研究计算系统虚拟化、集群计算、网格计算和对等计算等,其研究团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和教育部211工程重大专项的牵头单位,其研究整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现代数据库理论和技术方向,在国内最早推出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在实时数据库、主动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移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时空数据库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数据挖掘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又在数据流处理、基于传感网格和网格的数据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有些研究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数字媒体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媒体信息的存储、传输、管理、检索和处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音视频编码、情感视频检索、数字视频水印、数字媒体挖掘、自然图像分析和医学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
网络方向主要研究网络体系结构,大规模复杂网络和P2P网络的管理模型及相关理论和技术,互联网流量分析及控制,新一代互连网安全脆弱性评估和安全监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