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1.目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

2.适用范围适用于儿科所有医务人员。

3.制度内容3.1.医疗安全预警范围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等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就诊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预警范围。

3.2.医疗安全预警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安全的缺陷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3.2.1.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尚未造成就诊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3.2.2.二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重,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有可能得到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3.2.3.三级医疗安全预警医疗纠纷隐患严重,极有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医疗纠纷,即使经科室全力解释协调问题仍将难以解决,隐患所涉及的医疗缺陷明显,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3.医疗安全预警管理程序3.3.1.科室建立医疗纠纷隐患预警零通报制度。

医护人员每日查房交班时,必须将医疗纠纷隐患情况作为交班内容向专科主任、护士长、上级主管医师报告。

3.3.2.医务人员发现预警情况,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

专科主任、护士长根据不同级别的医疗安全预警。

在24小时内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备案,或立即上报相应主管部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上报行政值班室)。

相应主管部门立即派人与专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共同讨论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并上报分管院长。

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报告制度(3篇)

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报告制度(3篇)

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报告制度为了堤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事件,保证医院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此制度。

一、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是指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对医疗安全有明显危害的事件,包括:(一)可能引起...为了堤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事件,保证医院的安全运行,特制定此制度。

一、医疗安全警讯事件是指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对医疗安全有明显危害的事件,包括:(一)可能引起患者人身损害或者死亡的事件。

(二)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五)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

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需报告的医疗安全警讯事件,具体如下:(一)出现医疗意外。

(二)家属对医疗过程堤出异议或有纠纷倾向。

(三)本院因术后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四)手术或有创操作中异物留置体内。

(五)手术、放疗、石膏固定等有区域高度局限治疗时部位错误。

(六)正常分娩母婴意外伤害事件。

(七)越级、超权限开展有创诊断和治疗。

(八)主要疾病误诊、漏诊三天以上。

(九)对主要疾病诊断、治疗有明显影响的延误事件。

(十)主诊医师擅自改变集体或科主任查房制订的诊疗计划或手术方式。

(十一)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反应、输入污染或过期血液。

(十二)出现中、重度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或输血反应。

(十三)留置输液导管致局部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十四)各项治疗检查时可能引起患者脏器功能中重度损害或死亡的并发症。

(十五)各种操作失误或意外致病人器官、组织计划外损伤事件。

(十六)违反各种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致院内感染、中毒等危害身体健康事件。

(十七)超常规药物剂量应用致不良反应事件。

(十八)药物错发、误服、误注。

(十九)重要检查标本丢失。

(二十)血型检验错误。

(二十一)检查、检验报告单姓名、性别、部位、结论错误。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五篇)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为了进一步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如下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____”的医疗事件,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医疗风险警示分级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级医疗风险警示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订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及书写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患者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患者投诉但无后果;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级医疗风险警示1、超过____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____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____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患者投诉;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患者投诉;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级医疗风险警示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2、由于各种“____”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患者经济补偿的;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二、医疗风险控制制度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中的“三三五五”医疗安全制度:(一)三看制度1、手术患者床头看对于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当在床头查看术后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范本(六篇)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范本(六篇)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

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医疗文书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写转科、转院记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未及时签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纪律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科室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____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和实施医疗安全预警报告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旨在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避免患者受到损害,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下面将详细阐述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建立步骤、流程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内容。

首先,我们来介绍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的重要性。

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公众对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并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措施。

其次,建立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需要以下步骤。

首先,医疗机构应成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

安全委员会应由医疗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患者代表组成,形成多方协调和监督的合力。

其次,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类,将不同风险程度的事件纳入到预警报告制度中。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医疗安全预警报告的信息系统和流程,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以保证预警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医疗安全预警报告流程。

医疗安全预警报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通报制度,要求医务人员及时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给安全委员会或质量管理部门。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事件调查和分析流程,对报告的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方。

然后,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通报事故详情和处理进展,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最后,医疗机构应建立绩效评价和改进措施跟踪的机制,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最后,我们来介绍医疗安全预警报告制度的应对措施。

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疗机构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和意识。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规章制度的订立目的是为了加强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通过全面评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预警和掌控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利益。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计生委医疗卫生机构风险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和缩略语1.医疗安全: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免受和减少受到不必需的损伤或其他风险的本领。

2.风险评估: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排序的过程。

3.预警:在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提出可能引发风险的警示信息,帮忙医疗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控和除去风险。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预警程序第四条风险评估流程1.医疗过程风险评估的主体是医院质量管理部门。

2.风险评估的周期为每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依据实际需要调整。

3.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排序。

4.风险识别阶段,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风险因素识别,并编制风险因素清单。

5.风险评估阶段,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严重程度。

6.风险排序阶段,将评估得出的风险依照严重程度进行排序,确定重点关注的风险。

第五条预警流程1.风险预警的主体是医院质量管理部门。

2.预警的目标是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通过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供应警示信息。

3.预警信息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患者安全问题、医疗设备故障、药品和器械异常、患者投诉等。

4.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将预警信息转达给相关科室和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处理。

5.预警信息的处理结果应及时汇报给医院领导。

第六条预警系统建设1.预警系统的建设由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建设。

2.预警系统应包含预警信息的手记、传输、存储、分析和呈现功能。

3.预警系统应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交互,提高预警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医疗安全管理警示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警示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警示制度一、制度目的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医疗安全管理警示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及后勤等人员。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监督和执行。

2. 设立医疗安全警示小组,负责日常的医疗安全监察和警示工作。

四、职责分工1. 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定期审查和更新医疗安全管理警示制度。

- 组织医疗安全培训和教育。

- 处理医疗安全事故和投诉。

- 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医疗安全情况。

2. 医疗安全警示小组职责:- 监督医疗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 收集和分析医疗安全数据。

- 发布医疗安全警示信息。

- 指导和协助解决医疗安全问题。

五、预警机制1. 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事件。

2. 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分类,根据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预警措施。

六、教育培训1.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和培训。

2. 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

七、监督检查1. 医疗安全警示小组定期对医疗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

八、事故处理1. 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2. 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九、考核与激励1. 将医疗安全管理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2. 对在医疗安全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制度的修订与更新1. 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定期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

2. 修订后的制度需经过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公示全体员工。

十一、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预防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部门和人员,涉及医疗服务和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安全风险,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严守医疗机构的保密制度,遵循医疗纪律,杜绝医疗安全风险。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疗安全风险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信息反馈和处理机制,及时通报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针对医疗安全风险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医护人员自防能力。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责任制,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医疗安全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健全投诉和求解机制,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第二章医疗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和分析医疗服务中的各类安全事件,及时发现风险隐患。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改善医疗工作流程,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使用效能和安全性,建立健全的设备和药品质量跟踪监测机制。

第三章医疗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应对医疗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疗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医疗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工作责任。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诊疗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临床质量管理,杜绝因医疗操作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

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工作,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第三条医院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面提高医疗安全水平,确保医疗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事件防范机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防范措施,提高医疗安全事件防范能力。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设立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负责全院医疗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工作。

第六条医疗安全管理组织应当制定医疗安全事件防范计划和应急预案,明确医疗安全事件的分类、级别和处理流程。

第七条医疗安全管理组织应当定期组织医疗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第八条医院应当设立医疗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日常医疗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医疗安全事件防范措施第九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条医院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防范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加强药品管理,严格执行药品使用规定,防止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加强病历管理,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透明度,预防和化解医患矛盾。

四、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第十六条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和报告医疗安全事件,不得隐瞒或者谎报。

第十七条医疗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和处理医疗安全事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第十八条医疗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医疗安全管理组织。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医疗安全事件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不良事件更是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因此,建立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下面,本文将围绕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展开论述。

一、制度目的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院医疗活动,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及时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权益。

二、制度内容1.内部规章制度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医技安全医院应制定完善医技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设备、物资、药品等方面的使用中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问题。

3.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是医院医疗安全事件防范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应严格执行药物管理规定,确保医院药品的合法使用,合理配制合理兑换。

同时,实施药品稽核制度,加强药品监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病案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制度,做好患者病案的登记,归档和保存工作,防止病案流失,保护患者隐私,保证患者利益。

5.医患关系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康的医患关系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加强患者教育,增强患者的医疗意识和协作意识,减少患者因不了解医疗规程而产生的误解与投诉。

6.应急预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包括各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建立动态保障机制,以确保医院在各种非常情况下的安全运转。

7.检测标准和措施医院应建立检测标准和措施,确保医疗设备,医疗物资及医护人员的状态符合相关的标准,达到标准的医疗质量控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监督管理1.医院应建立相关监督机构,监督医护人员的工作规范,做到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2.医院应组织定期审核医疗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不良事件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一、前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二、制度目标1. 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体系,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

3. 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感。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5. 加强医疗安全监督,确保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制度有效实施。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2. 设立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办公室,负责具体落实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3. 各科室设立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四、职责分工1.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1)制定、修订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2)组织、协调、监督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3)对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进行评估、总结。

2. 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办公室(1)负责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制度的宣传、培训、监督。

(2)收集、整理、分析医疗安全风险信息。

(3)制定、实施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3. 各科室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小组(1)负责本科室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具体实施。

(2)对本科室医疗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报告。

(3)落实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降低医疗风险。

五、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措施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风险意识。

4. 完善医疗设备、药品、器械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5. 建立健全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报告制度,及时处理医疗风险。

6. 加强医疗信息管理,提高医疗信息安全性。

7.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预防院内感染。

8.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措施,保障患者健康。

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医疗安全警示制度为加强对医疗安全的监管力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事故,营造一个放心、安全的医疗环境,特制订克州人民医院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一、实行医疗安全警示制度的范围和对象医疗安全警示制度是医院依据已在医院范围内实施的各项医疗相关管理制度,对医疗缺陷、违规、违章行为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及时予以警示的方式责成其改正的一种监管手段,也是医院的安全管理模式由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转变的方式之一。

各医疗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医疗、护理违规行为,无论是否产生后果,都是医疗安全警示范围。

二、实行医疗安全警示制度的评价方法(一)检查评估方法各科质量控制小组、科室负责人、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要将安全警示制度作为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医院原有的考核、抽查、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大对涉及医疗安全的重点时段、重点对象、重点科室检查、抽查、巡查的力度,确保每一项制度都能落实。

医教科、护理部要建立《医院安全警示检查登记表》,对所查出的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隐患,将分三级进行安全警示,实施分级控制。

各科室在自查和日常工作中,应按照医疗安全警示分级内容,对工作中发现的隐患缺陷及违规情况进行登记、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同时提出分级警示意见,并上报医教科或护理部。

各科室应建立周上报制度,每周至少一次将本科室医疗安全情况上报医教科或护理部。

有关职能部门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巡查及日常质量控制工作中,也应按照医疗安全警示分级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缺陷及违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予以分级警示意见。

每一起医疗安全警示经医教科或护理部与相关领导讨论后或报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最终确定警示级别,按处罚程序下发医疗安全警示并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及所在科室。

科室负责人、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科室有主动上报的义务。

对不及时上报或隐瞒不报的,经查证后将给予警示级别的双倍处罚。

医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第三条我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医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实施计划;2. 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3. 定期对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4. 对违反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5. 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 制定安全警示教育计划,组织实施;2. 收集、整理安全警示教育资料;3. 对安全警示教育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4. 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效果评估;5. 组织开展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第三章安全警示教育内容第七条安全警示教育内容包括:1. 医疗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 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3. 医疗安全操作规程;4. 医疗安全意识教育;5. 医疗器械、药品安全管理;6. 医疗废物处理;7. 医院消防安全、用电安全;8. 医院环境安全;9.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

第八条安全警示教育形式包括:1. 专题讲座、培训;2. 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片;3. 安全知识竞赛、技能考核;4. 安全检查、隐患排查;5. 安全会议、经验交流。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第九条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科室、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安全警示教育工作。

第十条医院安全警示教育管理工作应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安全警示教育档案,对安全警示教育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

医院警戒管理制度

医院警戒管理制度

医院警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秩序,维护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警戒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各个部门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门诊部、急诊科、住院部、手术室、药房和后勤部门等。

第三条医院警戒管理制度的宗旨是“防患于未然,治乱于未乱”,并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精准管控”为原则,实行全员参与、依法管理、分类指导、科学治理。

第四条医院警戒管理制度的依据是《医院管理条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和法规,并结合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第二章警戒区域管理第五条医院设立警戒区域,主要包括医院的门诊大厅、急诊科、手术室、住院楼、贵重物品存放区、化验室、放射科等。

这些区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

第六条警戒区域需要设立相应的警戒标识,告诉职工和患者在进入这些区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七条警戒区域内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以便随时监测并记录相关情况。

第三章术后出入管理第八条认真落实手术室术后患者出入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出入手术室的安全性。

第九条对于术后患者的出入,需进行身份核验,确保患者出入手术室的合法性。

第四章急诊现场管理第十条急诊科为医院的应急保障基础,对急诊科的现场管理要求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需要迅速处理和应对。

第十一条急诊室的现场管理包括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的安全、医疗设备的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患者出入管理第十二条对患者的出入进行严格管理,不得擅自进入医院的警戒区域。

第十三条对于患者及家属,需进行身份核验,并登记相关信息,确保患者及家属的信息真实性。

第六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十四条医院对突发事件需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五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医院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对于严重突发事件,医院需要进一步做好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医院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疗风险与安全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与安全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与安全预警制度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医疗风险与安全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风险与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地防止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预警制度含义及要求医疗风险与安全三级预警制度是指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存在异议,或在医疗工作中存在某些缺陷,有可能使医患矛盾激化,甚至演变为医疗纠纷,按照隐患大小及处理难易确定预警级别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或减轻危害的预警体系,涵盖诊疗、护理、检验、药剂、收费、服务态度、后勤保障等方面。

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上述苗头必须向科室(含门诊部,下同)负责人发出医疗风险与安全预警。

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

二级预警相关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优质服务办、财务科、后勤科、医保科等)尽早介入,积极干预处理。

一级预警由分管院长牵头,由医院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和有关专家会同处理。

(二)医疗风险与安全预警级别医疗风险与安全预警级别表示演变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小和严重程度。

分级的依据: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是否可以解决;若演变成医疗纠纷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1.三级预警(黄色)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较小,多源于医患双方沟通不够。

预计经一线科室主任介入,经过及时细致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

常见于以下情况:无明显医疗过失行为,但存在一定的服务缺陷,如告知不足等,病情突然恶化、病危、或重大手术、创新技术、重大抢救出现并发症等,发现或认为有医疗过失行为,但未造成患者伤害。

2.(二)二级预警(橙色)医疗纠纷隐患程度较重,演变成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大,预计经一线科室解决有一定困难,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常见于以下情况:存在明显的医疗服务缺失,病人及家属不满,甚至反应激烈等,存在或可能存在医疗过失行为,但对患者的损害程度较轻,或在损害后果中责任程度较轻或难以界定,病情突然恶化、猝死,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自动出院、转院等。

医院安全警示制度

医院安全警示制度

医院安全警示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从事工作的人员。

第二条医院安全警示制度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确保医院安全运行,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三条医院安全警示制度的原则是:防备为主、综合管理、科学管理、责任到人、依法管理。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医院设立安全委员会,负责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任命的专职安全负责人、医务部门、后勤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构成。

第五条安全委员会负责订立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等工作,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安全职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订立本部门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全部员工都有安全管理责任,应遵守本规章制度,乐观搭配医院的安全工作,发现安全隐患时应立刻报告,并采取必需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八条医疗人员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操作,做好手卫生、穿着防护用品等工作,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和卫生。

第三章安全防备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保卫系统,配备必需的设施和设备,加强入口、出口、围墙、门禁等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医院整体安全。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品质和安全,防止药品滥用、误用和偷窃现象的发生。

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合理应对突发事件和祸害。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安全警示信息和应急处理指南,确保员工了解安全风险和处理方法。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祸害,明确责任分工、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通讯方式。

医疗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医疗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医疗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一、医疗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

建立医疗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到人,落实责任制。

二、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本科室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承担科室医疗安全管理责任。

三、治疗组长为本组医疗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承担直接管理责任。

要配合科主任、护士长积极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和医疗风险防范工作,依法规范做好各项医疗工作和医疗风险评估。

四、主治医生、经治医生和护士为所管患者的责任人,承担所管患者的安全责任。

要做好各项诊疗工作,发现安全隐患或安全事件及时向治疗组长、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汇报。

五、各级医疗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优化医疗流程,为临床规避医疗风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因管理不善、缺乏执行力或应对危机不力造成医疗安全责任事件或严重影响者,追究当事者和管理者的责任。

六、医疗安全责任事件是指因管理失职或严重违反医疗核心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未履行或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未执行临床技术准入标准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造成严重后果,给医院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的管理和诊疗行为。

对于造成下列医疗安全责任后果的医务人员或相关管理人员将予以责任追究:1.手术病人(包括治疗或检查)身份错误;2.手术部位错误;3.组织或器官错误切除或严重损伤;4.手术器械或物品遗留体内;5.血型输入错误;6.严重用药错误;7.非法执业或超越自身能力水平实施诊疗造成伤害后果;8.严重疾病的诊断错误或漏诊;9.没有手术指征或存在手术禁忌症实施手术造成伤害后果;10.因管理混乱或违反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医院感染等伤害后果;11.值班医生救治不到场或急诊会诊不及时造成伤害后果;12.随意涂改、篡改、隐匿、销毁或丢失病历;病历项目不全、缺失临床操作或重要记录、没有执业医生签字或病历严重缺陷造成举证不能;13.延报、漏报、瞒报医疗安全或医疗事故隐患造成伤害后果;14.有创治疗或有创检查、贵重治疗或贵重检查、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自费治疗项目或自费药物(耗材)等各类没有告知的行为;15.排查、监督不力或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而酿成安全事故;出现严重并发症没有及时请示上级医生和科主任;16.发现不良医疗事件或安全事故后,不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及整改,造成伤害扩大或导致严重安全事故发生;17.经医院医疗纠纷鉴定专家委员会和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管理委员会确定的其他原因引发的医疗责任事件。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3篇)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3篇)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应本着高度负责的原则对来院顾客做好手术或治疗前诊断,对各类手术或治疗手段的禁忌症要科学识别,禁止违规。

2、对顾客的术前检查或化验要严谨规范,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检验报告,严防漏查、误查事故的发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七对",随时检查医疗设施设备的完好性、无菌性和药品、试剂等管理的规范性,认真做好各种治疗记录。

4、医生按规范要求认真填写病历、书写医嘱,准确交待相关注意事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留守值班等工作,谨防差错事故发生。

5、护理治疗人员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患者有特殊要求时,须及时请教经治医生,不能擅作主张。

6、认真做好顾客术前术后的照像及手术(治疗)协议等客户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确保客户资料齐全。

7、男医生需在隐蔽区域为女患者做身体检查时,必须要在一名女护士在场时方可进行,否则视为严重违规,记过一次。

8、医生不得私自给患者实施手术同意书约定范围之外的其它手术,否则视为严重违规,记过一次,若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由责任人负担相应的经济、行政甚至法律责任。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二)1.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各层机构行使相应管理职权。

2.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主要有。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科室质控小组等,质控办、医务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科教科、感染科为医疗服务质量监控常设机构,共同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各必备委员会定期在例会上或以书面形式,向全院各科反馈医院医疗安全的现状,提供警示作用的医疗安全信息。

3.重点抓好医院新进人员及进修生、实习生岗前培训,通过全员教育、岗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院职工进行质量意识、医疗安全、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综保素质,增强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医院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依法行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康乐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警示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医疗安全预警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

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因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 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患者未进行术前讨论。

(7)未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9)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诊断及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10)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2. 纪律
(1)工作人员迟到、早退、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医师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技术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12)造成患者投诉的医疗收费错误。

(13)计算机网络因疏于管理和维护,导致运行障碍。

(二)二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1. 因发生一级医疗安全预警而引起病人投诉。

2. 一年内被两次一级医疗安全预警。

3. 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经协商或调解或判决,给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金额低于2000元人民币。

4. 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的毁损。

三、医疗安全预警程序
(一)立案
1. 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门诊部及其他部门均有权利和义务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内容,并交相关部门处理。

2.接受投诉立案:院办、党办、纪检监察审计、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接到患者投诉,经核实确有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之一的,于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立案。

(二)处置
1. 自查立案的,立即下达《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

2. 接受投诉立案的,于接到投诉后72小时内下达《医疗事故争议投诉通知单》和《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

3. 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办理。

4. 被二、三级医疗安全警示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后的48小时内到发出警示牌的部门接受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悔错表现,10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罚。

5. 经各级医学会鉴定为医疗事故者参照医院相关文件进行处理。

四、处罚
(一)处罚原则
1. 根据警示等级,参考情节轻重、本人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

2. 区别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在复合原因造成的后果中应承担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3. 对于受到医疗安全警示的个人、科室和部门,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对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积极设法补救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全院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100--500元)奖励
4. 医疗风险警示处罚分为通报批评、建议取消评优资格、扣发月(季、年度)奖、降薪、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等。

五、医疗警示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签字吧
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

(二)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1、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认真履行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作为“义务”,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

如《输血同意书》、《纤支气管镜手术同意书》、《各种手术、穿刺检查同意书》、《结核病化疗同意书》、《各种介入诊断(造影)治疗协议书》等等,这些协议书规定了向病人告之的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2、对上述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同时也尊重病人的拒绝权。

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及操作,原则上不做,以避免医疗纠纷;
3、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环节中要认真签字,书面交待,医学影像报告单、病理、检验报告单要实行复核双签字。

(三)敏感时段查房制度
1、落实节假日主任查房制度
节假日主任查房是使住院病人在特定的时段不间断的处于质量控制中;主任节假日查房有利于危重病人、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确诊及治疗,有利于对值班医生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2、夜班、交接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敏感时段,必须坚持督查岗位责任制,使医疗工作始终处于警戒,应急状态。

(四)绿色安全生命通道
1、建立以病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候院内急诊急救机制。

2、抢救病人过程中涉及的各医技科室、通讯、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限时制度。

因超时影响急救工作的,要追究责任。

(五)法律援助与医患勾通
1、对医患间发生的纠纷及病人住院期间遇到的非医疗问题尽快通过法律咨询获取法律服务。

2、必要时可请法律顾问介入处理医疗纠纷,使病人了解依法、理智地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性,双方平等交流、沟通,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3、在医疗纠纷应诉案件中,重视法律顾问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认真对待病人的诉讼请求,注意医疗文献资料(病历、录像等)在举证中的责任地位,用法律来维护医院、医师的合法权益。

4、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患间相互勾通,是控制医疗纠纷投诉,搞好医疗风险的重要环节。

5、注意医患之间的情绪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认真开展换位思考与角色置换的研究。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