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散文随笔感怀清明节优秀感怀散文6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夜散文随笔感怀清明节优秀感怀散文6篇

清明节优秀感怀散文6篇

【篇一】“杏花艳蕊落泥尘,绕篱彩蝶急回身。黄英花菜争妍色,姹紫嫣红总是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桐花开放,天清地明,在仲春与暮春交替之际,又一年的清明节伴着浓浓春的气息莅临人间。

清明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它也一直为历代治国者所高度重视。从唐代开始,朝廷就有清明放假的规定,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不等的假期。宋代是人们生活日趋都市化,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方便人们能更好地在清明节踏青、扫墓,特规定太学可以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民间习俗,现在,清明节也被政府确定为我国的国假日。

在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盛唐时期,民间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后又被历代沿袭成为习惯。古人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春光美景,还附有戴柳、射柳,并进行打秋千、放风筝等文娱活动,以此来增添生活的情趣;祭祀和扫墓原本属于清明前寒食节的活动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悼念亡臣介子推,因寒食与清明两节前

后相接,后来逐步演变成为一个节日,踏青和扫墓这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也就慢慢被人们融合为一体了。

千百年来,当清明节来临时,人们或伴着明媚春光举家出游,或与三两个好友结伴同行,置身于山野郊外,品笼罩大地的浓浓绿意,赏吐艳百花的各式姿态,听鸟儿在林间婉转鸣唱,让春色和春意涤荡身心,尽享清明踏青之乐。“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生活在当今时代的人们,物质生活日益富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带来的独特意趣,桃红柳绿的清明时节,自是户外踏青活动的难得良机。

每逢清明,身居海外和异乡的游子们,或风尘仆仆前往大西北黄土高原,拜谒有中华人文始祖象征的黄帝陵,寻根溯源,表达对先祖的真挚崇敬之情,感受中华悠久绵长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凝聚力在此时此刻又得以提升;或带着淡淡的乡愁、寻着熟悉的乡音回归桑梓,与族人和亲朋祭拜祖上、为逝去的先人扫墓,追思感怀,寻本溯源,追念先人功德,遥想他们创业的艰难,深感如今我辈守成的责任,这个节日又体现出了国人重视孝道、缅怀、感恩和不忘根本的道德意识,在感恩情怀中追求生与死的精神沟通、人与人的和谐,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支柱,也是清明节一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清明是凸显国人人伦情怀的节日,也是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契机,重温传承多年的家训、家风,家的概念

进一步得到强化,亲朋彼此的感情纽带更加牢固,这样的祭祀和扫墓活动,其意义已远远超过它的形式本身,已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容和情感内涵。

我国的传统节日,绝大部分都是感自然节律而设,孕人文精神而丰。节日的这种人文内涵常常以人物故事为载体而获得广泛传播。春秋时期,曾随公子重耳流亡并且割肉救主的介子推,功成不受赏,宁可被烈火烧死在绵山,也矢志不移。他不求任何报答,只希望自己的主子日后能成为一位清明的国君。犹如端午节推重屈原一样,清明节也应大张旗鼓地推重介子推。如果把屈原定格为“高洁人格和爱国精神”,那么,介子推可定格为“不受富贵志在清明”。政治清明,不仅是古人的宿愿,而且是当代人的诉求,这也应当是清明文化的另一重要内涵吧。

“清明风至,音比中吕”,这是古书《淮南子》里的一句话,风雅的古人,从风里都可闻出乐声来。古往今来,每逢清明时,总会引得众多文人雅士艺术灵感大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逢国势没落时期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是以清明为题材众多诗篇中令人印象最深、也最能引发读者共鸣的佳作之一,诗人以通俗自然的语言,优美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特定环境中,出门在外行旅之人的思绪和愿望,全篇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耐人寻味。花正红,树正绿,最美人间四月天!来自民间并深得皇帝徽宗赏识的北宋画家张择端,也是在清明时节,用

他手中精巧绝伦的画笔,绘成了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称的国画长卷“清明上河图”,这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变化的现实主义杰作,以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寻常百姓过清明时的热闹场景,画中的百态人物,有骑马或坐轿去郊外柳林中扫墓的,有在肩负漕运使命的汴河两岸游走或在河桥上俯身向下看热闹的,王朝发达的经济文化及繁华都市生活的不同侧面,都被画家淋漓尽致的渲染开来。

“万古人心生意在,又随桃李一番新!”清明时节,提示人们停下行色匆匆的脚步,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清明节没有元宵节的喧闹,也没有端午节的红火,它需要我们沉下心来,从清明节这本“书”中用心领悟生命的意蕴和真谛。不忘往者,激励生者,培养来者,自己纪念先人,同时也希望后人纪念自己。物质生命有限而无法久存,精神生命无限却可以久传,什么样的人生精神能够流芳千古永存不朽?这种意念也就会激励自己,提高生命价值,尽量延伸精神生命。

依着时令变化,清明前后天高云淡、惠风和畅、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播下希望的好时节,民间就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和“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仔”,植树造林又荫及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还被赋予了播下希望和为后人谋福祉的另一层含义。

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立家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之一,而节日文化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悟清明,从传统的节日文化中为家庭兴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汲取精神养分和力量,让千万个家庭之树永远枝繁叶茂,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远巍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蒙蒙细雨随着微微地寒风顽皮地从天空中滑了下来。

清明的雨,是那么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有时密密的斜织着,像一块无色的丝布;有时直往下掉,像一个个无色透明的降落伞快速地降落。

清明的雨,是那么柔和,它像一眼静静流淌的清泉,轻轻地滋润着大地。它又像一只温暖的大手,温和地抚摸着树叶、小草和花朵,所谓是“润物细无声’’

清明的雨,是那么快乐,它像一个个舞女,穿着透明的纱裙,旋转着,跳着轻盈的舞蹈。又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雨中蹦呀,跳呀,同时变成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花。不一会儿,街道上水淋淋的,好像一条条闪闪发光的缎子。

清明的雨,是那么顽皮,一会儿跳到屋顶上,腾起朵朵银花;一会儿蹦到路边的积水里,溅起一个个小水泡;一会儿又落在树叶上,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