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精讲对偶对比

合集下载

对偶和对比

对偶和对比

对偶分类
对偶
形式
内容
单句对偶 偶句对偶 多句对偶
正对偶
反对偶
串对偶
(一)从形式上分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无不给予 奖赏;即便是做了很小的坏事,也无不给于贬 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 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 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 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偶。 例如: 登高而招,臂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 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 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 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二)从内容分类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 是互为补充的。 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 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 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 全中国。“比邻”,近邻。)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 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例: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 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 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 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 “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 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 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 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 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 的喜悦心情。)

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例句和区别-思维导图法

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使用技巧、例句和区别-思维导图法

修辞手法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来看下对比、对偶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我们先用思维导图把这些修辞手法都列举出来,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把这些零散独立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从而方面大家记忆和对比。

1.对比对比到底是不是修辞手法,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但这不是我们该关心的部分,既然课本上把对比当作一种修辞手法,那我们就需要去熟悉它并且学会使用它。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目的就是为了读者更好地分辨是非,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对立,这样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也就让坏的更坏、好的更好、大的更大、小的更小。

使用对比的时候要注意,不管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它们一定是对立的关系。

比如:A.杜甫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把贵族和穷人的生活进行了对比,能让人大脑里面立即闪现出那样的画面,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B.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是个对比句。

C、“社会上有些人,当面君子,背后小人”,这是把同一事物的不同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例句:2.对偶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者短语放在一起,用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反或者相关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会让句子看起来非常整齐美观,读起来也很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我们过年贴的对联很多就用了对偶,并且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里面,都会大量使用到对偶的修辞手法,学生们平时都可以注意看下。

对偶一般分为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主要是两个句子在内容上是相互补充的,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来说明同一事理。

前后两句的意思是相似、相近或者互补的。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就是上下两个句子意思是相反的。

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串对也叫连对:它前后两个句子存在一定的关系,比如连贯、因果、条件、转折关系。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

修辞手法4:(对比、对偶)一、对比:把两个正反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如: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用: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或者能突出说明某一方面,从而增强说服力。

二、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而一种修辞方法。

1、正对。

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形式对称,音节和谐。

使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称,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3、有的对比也是对偶(即反对),就意义内容说是对比,就结构形式说是对偶。

轻松演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胆怯而贪婪的人选择腐烂,勇敢而胸怀博大的人选择燃烧。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1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山。

()。

对偶、对比的区别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如,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大人,你比钢刀更锋利。

(李瑛《一月的哀思》)如果按照宽对的要求,形式上基本一致,在内容上却是相对的。

这就采用了对偶兼对比的修辞手法。

诗联的修辞手法之八:对偶、对仗

诗联的修辞手法之八:对偶、对仗

诗联的修辞手法之八:对偶、对仗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仗是更为严格的对偶,它不仅要符合对偶的条件,还有满足对应字词的声律要求和对仗句子之间同位不重字和异位无不规则重字的要求。

对偶在古体诗运用较为广泛,对仗则在近体诗中运用更为广泛,在词曲中对偶和对仗基本具有相同地位,这是由两者的基本特性决定的,但要注意的是两者不是并列平行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仗句一定是对偶句,但对偶句不一定都会对仗句,所以二者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例如辛弃疾《西江月》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是对仗句,当然也是对偶句,因为在声律上符合交替律和相反律,上下句没有同位重字,也没有不规则重字,符合其它对仗要求。

又如“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这就是对偶句,但不是对仗句,因为上下句同位重字“能”和“则”。

(一)关于对偶和对仗的区别一般概述为声律和重字两方面,但这也有特例,并得到广泛运用,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重字和违背对仗声律要求的对偶句都不是对仗句。

1、对仗允许的重字:通常允许几个虚词的同位重字,如“之、而”,例联“动之情,情融郁结;晓之理,理出虚心”上下句重字“之”,但此联句是对仗句。

还有异位规则互重,如挽孙中山联“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2、声律违背交替律或相反律,很多情况因为好词好句或是固定词组的缘故让诗联作品的声律难以谐调,但这些对偶句通常我们依然认定为对仗句,特别是在联作中这种情况出现频繁。

鉴于这两点,以前我们所有关于对偶和对仗的区别的论述显得就不很完善了,所以我们只能说对仗是更为严格的对偶,有着一定的格律要求和字句对称要求的对偶句。

(二)对偶和对仗的基本要求。

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和相近。

我们说的“两句相对”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这儿说的对仗其实就是广义的对仗,也就是对偶。

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偶和对比?

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偶和对比?

对比与对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偶和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诗歌创作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诗歌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对偶和对比。

一、对偶对偶是指将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句子并列在一起,形成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

在诗歌创作中,对偶的运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偶的句式对偶的句式可以是两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两个短语或两个词语。

例如:两个完整的句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两个短语:推杯换盏笑声中央,清茶淡饭味道香。

两个词语:蓝天白云共一色,绿草红花相映衬。

2.对偶的修辞在诗歌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凝练,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以名词对名词:白鹭立雪,青藤挂壁。

以动词对动词: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万紫千红,五颜六色。

3.对偶的音韵在诗歌中,运用对偶的音韵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优美。

例如:以平仄相对:绿叶红花香气浓,黄蜂彩蝶舞其中。

以韵母相同相对:山高水长情更长,海阔天空梦更宽。

二、对比对比是通过突出两种不同事物的特征或情感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创作手法。

在诗歌创作中,对比的运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的意象通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进行对比,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新旧对比:荒地开垦春芽生,古城遗址秋叶落。

生死对比:生前热闹死后凉,人生一世莫空忙。

1.对比的情感通过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进行对比,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以喜怒对比:喜则高歌心舒畅,怒则狂笑肝气伤。

以爱憎对比:爱则缠绵情意浓,憎则咬牙切齿痛。

1.对比的手法在诗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突出主题或强化情感表达。

例如:以明暗对比突出动态美:日暖风和阳光足,莺歌燕舞春意浓。

明以色彩对比突出画面感:红肥绿瘦春天来,百花齐放暖阳晒。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一、如何区分对比与对偶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成分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有上下两句或两部分内容。

两者不同点:1.字数上不同。

对比上下两句或两部分的字数可以不同,而对偶上下两句的字数一定是相同的。

2.性质上不同。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而对偶则是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达出来。

3.结构形式不同。

对偶在形式上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对比则不一定。

4.长短不同。

对偶一般较短,多半是句子,而对比则可长可短,短则句子,长则可以是两段文字。

例如:(1)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一句、第三句是对偶。

第一句中的词语对得非常整齐,“赤道”对“椰林”,“雕弓”对“匕首”,“能射虎”对“敢屠龙”,两句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也是这样,“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对“嘴尖皮厚”,“根底浅”对“腹中空”,两例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而第二句、第四句则是对比。

第二句是“忧”的情怀与“乐”的情怀的对比;第四句是“亲贤臣”与“亲小人”两种效果或局面的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如何区分设问与反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是没有疑问而故意提出问题,都有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作者:李弗不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9年第12期一、如何区分对比与对偶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成分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有上下两句或两部分内容。

两者不同点:1.字数上不同。

对比上下两句或两部分的字数可以不同,而对偶上下两句的字数一定是相同的。

2.性质上不同。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而对偶则是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达出来。

3.结构形式不同。

对偶在形式上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对比则不一定。

4.长短不同。

对偶一般较短,多半是句子,而对比则可长可短,短则句子,长则可以是两段文字。

例如:(1)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一句、第三句是对偶。

第一句中的词语对得非常整齐,“赤道”对“椰林”,“雕弓”对“匕首”,“能射虎”对“敢屠龙”,两句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也是这样,“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对“嘴尖皮厚”,“根底浅”对“腹中空”,两例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而第二句、第四句则是对比。

第二句是“忧”的情怀与“乐”的情怀的对比;第四句是“亲贤臣”与“亲小人”两种效果或局面的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如何区分设问与反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辨析】对偶对比排比

【修辞方法辨析】对偶对比排比

【修辞方法辨‎析】对偶对比排比对偶、对比、排比,是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它们既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并列在‎一起,用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相反的一种‎修辞方法。

从内容上看‎,对偶可分为‎三种:正对、反对和串对‎(也称“流水对”)。

譬如:(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1)两句意思相‎近、相关,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属正对。

第(2)两句意思相‎对、相反,互相映衬,相反相成,属反对。

第(3)两句内容相‎连,前后相承,密不可分,单独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串对。

串对上下两‎句往往有承‎接、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

从形式上看‎,对偶又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

工对要求比‎较严格。

不但句式、结构讲究整‎齐对称,而且上下两‎句相连的词‎语平仄相间‎,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一般不能重‎复用字。

譬如前面几‎句都属工对‎。

不但结构匀‎称,字数相同,音节和谐,节奏分明,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两两相对,对得很工整‎,可以说是工‎对中典型的‎例句。

宽对不如工‎对那样要求‎那么严格。

只要结构相‎似,字数相同,上下对称即‎可。

尤其是在散‎文中,更是如此。

譬如“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等等。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使是非、好坏、善恶、美丑显得更‎鲜明突出。

对比与对偶‎都是两两相‎对,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点,有时又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容易混‎淆。

但两者也有‎区别点:从结构形式‎上说,对偶讲究对‎称,它要求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拗,词性相对;对比不讲究‎对称,上下两句可‎长可短,字数不限,并且用字可‎以重复。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和比喻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和比喻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和比喻
初中语文的修辞手法都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语文修辞手法,供大家参考。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对偶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比喻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如何运用对比和对偶使作文更出彩

如何运用对比和对偶使作文更出彩

如何运用对比和对偶使作文更出彩对比和对偶是作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在写作时,合理运用对比和对偶,可以让作文更加出彩。

本文将从对比和对偶的定义、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对比与对偶的定义对比是指通过对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对照,突显出事物的差异。

对偶则是通过将相对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呼应或并列,表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对立。

两者都是通过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对照来达到突出表达的目的。

二、对比的运用方法1.对比大小、高低:例如可以对比大山和小树,高楼和矮楼,通过对比突出高度、大小的差异,为文章增添层次感。

2.对比颜色、明暗:如比较白雪和黑夜,红霞与青山,通过对比色彩的明暗变化,增加作文的丰富性。

3.对比时间、速度:通过对比快与慢、早与晚等时间和速度的差异,可以使作文更加形象生动。

4.对比优缺点、利弊:通过对比事物的优缺点,表达对事物的评价和观点。

例如对比自行车和汽车的利弊、优缺点等。

三、对偶的运用方法1.对偶呼应:通过将相对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呼应,使文章更加饱满。

例如“香蕉娇柔,苹果俊美”,这里香蕉和苹果是对偶的关系,呼应了不同水果的特点。

2.对偶并列:通过将相对或不同的事物并列在一起,以表达事物间的对立或联系。

例如“笑与泪,阳光与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双重对偶”。

四、对比和对偶的注意事项1.用适当的比较对象:比较对象应与文章的主题相关,有一定的代表性。

2.注意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在使用对比和对偶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词语对比、形象对比、句式对比等,以增加文章的变化性。

3.注意句子结构平衡:在进行对比和对偶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平衡,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句子对比,以保持文章的整体平衡和美感。

总之,对比和对偶是使作文更加出彩的重要手法。

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关联进行对照,可以增加作文的生动性和表达力。

在运用对比和对偶时,需要注意比较对象的选择、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句子结构的平衡。

如何在课文中运用对比与对偶

如何在课文中运用对比与对偶

如何在课文中运用对比与对偶对比与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两种表达形式,它们在文学作品及日常交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课文中恰当地运用对比与对偶,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还能引发读者对于寓意的思考。

本文将就如何在课文中运用对比与对偶做出探讨。

对比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差异性,达到强化形象和意义的修辞手法。

课文中对比可以通过描写事物的外貌、性质、行为等方面来实现,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故事的情节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一篇关于动物生活的课文中,可以运用对比来描述不同动物的特点。

比如,通过对比猫和狗的行为习性,可以突出它们的异同之处。

猫是独立、冷静的动物,善于隐藏自己并独自狩猎;而狗则是忠诚、友好的伙伴,善于保护主人并与人类建立亲密的关系。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宠物动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加深对它们的印象。

对偶是一种通过并列对立的手法,以对等的结构呈现对立的两个事物,突出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在课文中运用对偶可以表现人物的矛盾心理、冲突或者展示事物的复杂性。

以一篇关于友谊的课文为例,可以运用对偶来描述友情的两面性。

友情既是温暖和睦的,又会面临考验和矛盾。

一方面,友情可以让朋友们互相扶持,感受到彼此的真心和支持;另一方面,友情也容易因为利益的考量而受到损害,甚至产生矛盾。

通过对偶的手法,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友情的复杂性,产生对于友谊的思考。

除了对比与对偶,运用其他修辞手法也能够增强课文的表达效果。

比如,排比。

排比是一种通过列举同一类事物并用相同的结构排列的修辞手法,能够提高文章的修辞力和可读性。

在课文中使用排比,在列举事物时注意使用平行的句式结构,可以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并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对比与对偶是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丰富文章的内涵,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使用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对比和对偶的对象,并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此外,也可以结合其他修辞手法,如排比,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对偶手法如何通过对偶的表达方式突出文章的对比和矛盾

对偶手法如何通过对偶的表达方式突出文章的对比和矛盾

对偶手法如何通过对偶的表达方式突出文章的对比和矛盾对偶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和矛盾的表达方式,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

本文将介绍对偶手法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对偶手法来突出文章的对比和矛盾。

对偶手法,顾名思义,是将事物进行对比、对立的表达方式。

它通过将对立的概念、事物、观点、情感等进行对比,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感触。

对偶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偶手法能够突出文章的对比。

通过对照两个相对的事物,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描绘出鲜明的对比效果,使文章更具张力。

例如,"黑夜与白昼,冬天与夏天,寂静与喧闹"等对立的词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其次,对偶手法能够突出文章的矛盾。

矛盾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冲突元素,而对偶手法正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凸显矛盾之处,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对比他内心的善与恶、矛盾的情感等来深化角色形象。

同时,对偶手法还能够强化文章的逻辑关系。

通过对立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逻辑更加清晰明确。

例如,在写议论文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观点、理论等,来展示作者立场的坚定性,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对偶手法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偶的词语和概念应该是对立而具有对比性的,这样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例如,"天使与魔鬼"、"善良与邪恶"等都是可以进行对偶的概念。

其次,对偶的表达方式需要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安排。

不能过多地使用对偶,以免过于啰嗦和冗长。

也不能过少地使用对偶,否则无法达到突出对比和矛盾的效果。

最后,对偶手法要与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相呼应。

在文章开头、结尾或重要的转折点上运用对偶手法,能够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对偶手法通过对比和矛盾的表达方式,能够突出文章的对比和矛盾,使作品更有张力和表现力。

精选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巩固:对偶和对比

精选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巩固:对偶和对比

精选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巩固:对偶和
对比
(一)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

(二)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二上册语文期末知识
点巩固:对偶和对比,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期末复习,供大家参考。

相关链接:
2016必备的初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借喻和借代比喻和比拟的辨析复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修辞辨析知识精讲(下)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1)

修辞辨析知识精讲(下)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1)

修辞辨析知识精讲(下):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㈠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㈡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㈢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㈣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㈠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㈡排比的种类:1.成分排比: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㈢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语文大讲堂:文学作品中对偶、对比与对仗的区别

语文大讲堂:文学作品中对偶、对比与对仗的区别

语文大讲堂:文学作品中对偶、对比与对仗的区别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问到对偶、对比与对仗的区别,我们有把这三个概念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必要,当然,只是对中学生的一种语法常识普及,谈不上语法专业研究。

一、对偶对偶,是用结构形式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格。

按内容来分,对偶可以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

举个例子:按形式来分,对偶可以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类、结构、平仄、用字等均严格按照对仗的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不那么严格。

对偶的表达效果有:形式整齐,结构对称,给人均衡协调的美感效果;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或者使对立间的事物对比更加强烈,表现出褒贬分明的是非感。

二、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举个例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印象和极强烈的感受,以更好地认识事物正反两方面的本质特征。

对偶与对比,都是修辞格,二者的区别可总结为两点:一是基本特征不同,对偶重“偶”,基本特征是对称;对比重“比”,基本特征是对立。

二是表达效果的侧重不同,对偶重结构,对比重意义。

但有的对偶也是对比,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对仗对仗,不属于修辞格,而是诗歌诗律术语。

我们可以通俗地说,对仗就是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举个例子:杜工部的诗大多对仗工整,比如这首《绝句》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对偶、对比的区别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精讲
对偶: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2.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

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

(“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

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

“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

“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

(“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

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

(“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

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

(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古今对偶句
过五关,斩六将
亲贤臣,远小人
花开山寺咏留诗人
鸿门宴桃园盟
登高极目览水送归
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
孙行者祖冲之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言必信行必果
名扬四海声震八方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桃灼灼柳依依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与天地并寿同日月齐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风吹云动星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
满招损谦受益
指鹿为马画地为牢
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间无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水不干鱼不尽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人生有乐地流水无尽期
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
私心重骨头软
功盖天下誉满山河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心胸阔天地宽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朝前看往前走
清风明月苍松怪石
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处处春光好村村气象新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臧克家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

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仗: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总结出以下几点: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