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睢水之战看项羽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论潍水之战对楚汉战争进程的影响

连捷 , 向皆靡 , 占或降服 了项羽 的北方 与 国 , 撤 所 攻 尽 项 羽北方藩篱 。在攻 齐 之 役 中 , 过潍 水 之 战 , 信 经 韩 大破 由龙且统 率 的齐 楚联 军 , 并趁 势 占领 整 个 齐 国 ,
问题上 尚存 在争 议和不 同观点 。本 文将在 尽 可能全 面利用 史料 的基础 上 , 力 复原 战役原 貌 , 努 重点 探讨 潍 水之 战对楚 汉 战争进 程 和结局 所产 生 的影 响 。
完 成 对 项 羽 的 战 略 包 围 。此 役 过 后 , 羽 的 形 势 急 转 项 直 下 , 员 枯 竭 , 方 不 稳 , 盟 尽 失 , 最 后 失 败 的 兵 后 同 其 命 运 已注 定 无 疑 。尽 管 潍 水 之 战 对 楚 汉 战 争 进 程 有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影 响 , 其 在 史 学 界 受 关 注 度 明 显 偏 但 低 , 者至今 尚未见 到研究 该 战役 的专篇 文章 问世 。 笔 在一些 战争 史著 作 中则 失 之 过 简 , 且 在 ~ 些 具体 并
的战略 包 围计 划 。在 取得 刘 邦 支持 后 , 信 于 该 年 韩 闰九月 率军 北击 代 国 , 斩代 相夏 说 于阏 与( 山西 擒 今 和顺 西 北 ) 攻破 代 国 。汉 高祖 三年 ( , 公元 前 2 4年 ) 0 十月 ( : 初承 秦 历 , 按 汉 以十 月 为 岁 首 ) 韩 信 又 将 兵 ,
关 键 词 :韩 信 ;潍 水 之 战 ;郎 巾骑 兵 ;战 略 转 折 中 图 分 类 号 :K2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9 4 ( 0 1 0 4 4 2 1 ) 1—0 8 0 5一O 5
项羽考试题及答案

项羽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周朝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2. 项羽在历史上以勇猛著称,他被称为什么?A. 霸王B. 英雄C. 战神D. 武圣答案:A3. 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被称为什么?A. 楚汉战争B. 春秋战国C. 战国七雄D. 三国鼎立答案:A4.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败后,最终选择了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A. 自杀B. 被俘C. 投降D. 逃亡答案:A5. 项羽的军队在历史上以什么著称?A. 纪律严明B. 勇猛善战C. 装备精良D. 战术多变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事件与项羽有关?A. 巨鹿之战B. 鸿门宴C. 火烧阿房宫D. 垓下之战答案:ABCD7. 项羽在历史上有哪些称号?A. 西楚霸王B. 霸王C. 楚霸王D. 项羽答案:ABC8. 项羽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方面?A. 战略布局B. 战术运用C. 个人武力D. 军队指挥答案:ABCD三、判断题9. 项羽是楚汉争霸时期楚国的领袖。
(对/错)答案:对10.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最终战胜了刘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项羽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答案: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西楚霸王。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
他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在楚汉战争中失败,自刎于乌江。
12. 描述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转折点。
答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是垓下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包围,最终导致项羽的失败。
垓下之战后,项羽的势力迅速衰减,最终在乌江自刎。
五、论述题13. 论述项羽的军事才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项羽以其勇猛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
他精通兵法,善于指挥作战,尤其在巨鹿之战中,他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彭城之战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彭城之战一场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
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
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
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彭城之战。
一、背景:刘邦伐楚秦朝末年,纲绝维弛,群雄并起,其间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
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定齐国之乱,后方空虚。
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
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很多人质疑56万人这个数字,其实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刘邦当年在关中的时候统兵10万,经过汉中整顿,收其巴人等当地民族为军,后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
而此时刘邦“劫持”五个诸侯一起进攻项羽(哪五个诸侯,一直有争议,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塞王、翟王,另有陈余军不在此路),而此时东进刘邦倾巢而出,手下重要将领和谋士几乎全到,彭城兵败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可见损失之惨重。
关于刘邦进攻彭城的部署,后世有很多误解,这里简要说明刘邦东进的部署,汉元八月,刘邦出汉中定三秦。
“汉二年三月汉王从临晋渡”东进。
大概刘邦分三路行军,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卢绾,夏侯婴以及五诸侯军,是从洛阳直接向东,直取彭城。
北路军由曹参、灌婴率领汇合陈余军从粱鲁,与中路军会攻彭城。
南路军由薛欧、王吸(或有王陵军)自关中出武关走南阳,攻阳夏,向东进攻彭城。
此时关中并不安稳,章邯等势力还在负隅顽抗。
刘邦留下萧何守关中,周勃围废丘,樊哙郦商转战关中各地,而立韩王信为韩王平定韩地。
【高二作文】至今思项羽―读《项羽本纪》有感

【高二作文】至今思项羽―读《项羽本纪》有感《项羽本纪》是西汉史书《史记》中的一篇,描写了战国末年楚国名将项羽的一生。
在阅读这篇历史文献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项羽的一些品质所打动和感动,同时也对项羽的一些行为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疑惑。
项羽的勇猛和战略眼光令人叹为观止。
他是战国时期最出色的将领之一,拥有勇气和智慧。
他率领楚军反击秦国,在桂陵之战中击败了总揽全军的秦军蒙恬,获得了重大的战略优势。
在巨鹿之战中,他更是一招制胜,迅速打败了深受天下人尊敬的韩信。
项羽的战略眼光使他在乱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楚国争取了一线生机。
项羽的人性也在战争中有所暴露,他孤高自大、目光短浅。
在距离统一天下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的自信变成了自负。
他过分相信李斯和萧何等人的谗言,追杀了越王勾践的后代,使得瓦解楚军的进程加速。
他放任江王刘如意横行天下,不顾民众的痛苦,盲目地追求自己的政治野心。
这些行为令人惋惜,也使得他失去了得天下而不得人心的机会。
即使在失败中,项羽也有着坚强的品质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当项羽深陷困境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自杀。
这种勇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显示出他坚定的意志和对人性命运的思考。
他在自刎的过程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自嘲地说道:“可使英雄思项羽,桃叶森森桃花开。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自己的反思,显示了他对生命的深入思考,也展现出他对自己一生的懊悔。
这种对生死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反思,使得项羽更加深入人心。
读完《项羽本纪》,我对项羽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和思考。
他是一个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既有勇气和智慧,又有自负和目光短浅。
他在失败中展现出的勇气和对生死的思考,使得他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史诗般的形象。
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战国时期的历史,同时也能够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品质。
项羽的经历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勇敢和智慧,同时也应该警惕自负和目光短浅。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进步,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_名人故事素材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早期经历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高二作文】至今思项羽―读《项羽本纪》有感

【高二作文】至今思项羽―读《项羽本纪》有感《项羽本纪》是一部描写项羽生平的历史书籍,通过详细叙述项羽的一生,生动展现出了项羽英勇无畏、聪明机智、悲情壮志等多个方面的形象。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感动和震撼,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敬佩之情。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第一无敌的将军”。
他有着非凡的勇武和领导才能,勇猛善战,率领军队多次击败敌人,给秦朝带来巨大的冲击。
他在辽东、齐国、赵国等地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他的顽强努力和战斗勇气,令人敬佩不已。
项羽并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他的智慧也是无人能及的。
他懂得运筹帷幄之间,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和自身的优势,总是能够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并成功地实施。
在跟秦军作战时,他运用缠兵法、鸿门宴等策略,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他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战争经验,使得他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和指挥官。
与项羽勇于面对敌人的一面相比,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悲情和壮志。
项羽虽然出身豪门,但他一直心系民众,希望能为百姓废除秦朝的暴政,恢复天下的安宁。
在白登之战中,他却失败了,使得百姓的苦难更加深重。
此后,项羽一直怀念过去的功业,思考自己的错误,但却无法得到平静和安慰。
他在马陵水战中悲痛欲绝地自尽,用生命来了结自己的痛苦。
项羽的一生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他的勇武和聪明,教会我要勇往直前、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标;他的失败和悲情,让我明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克服。
他的故事告诉我,成功与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坚持自我和追求真理。
《项羽本纪》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历史书籍,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描述,展现了项羽多个方面的形象。
他的勇猛善战、智慧才智和悲情壮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努力成为一个勇敢、聪明、坚韧的人。
项羽的军事才能

• • • • • •
军事素质 军队训练,整治 军事谋略,战略 军事战术 军事指挥能力 军队战绩
军 事 才 能 出 众
退出历史舞台——乌江自刎
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 事上的才华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 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 自刎乌江。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军事指挥和治军 破釜沉舟——军事素质(非凡的胆略) 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战略眼光, 军事素质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军事谋略 出众的战场洞察力及耐性——军事素质 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军事指挥 正确的战术选择,战术的革新——军事战术
项羽的战绩
项羽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 服,未尝败北。杀敌百万以上!(与秦战,杀 秦兵五十万上下,仅巨鹿一战即全歼四十万众 ;击齐杀数不明;与汉战,彭城击垮五十六万 大军,灭杀三十万;两夺荥阳两度全歼汉军, 杀三、四十万计)
项羽的军事才能
战略指挥能力强 军事才能出众
登上历史舞台
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 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 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 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 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八千吴中(今苏 州)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四大经典战役
•,对秦军) 雍丘之战(前206年6月,对秦军) 彭城之战(前205年3月,对刘邦) 垓下之战(前202年8月,对刘邦)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 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 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 虏王离……” 《史记•项羽本纪》
历史趣闻刘邦和项羽 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邦和项羽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导语:刘邦,是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
刘项亡秦的原理不是在于奋臂大呼,而是在于他们是军事天才刘邦,是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
刘项亡秦的原理不是在于奋臂大呼,而是在于他们是军事天才;不仅是军事天才,而且是秦的克星。
秦军以一国之力敌天下,连年作战,所向披靡。
各国殚精竭虑,施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逃不掉覆灭的下场。
所以网上常常能见到以秦军与罗马军队比较的热帖,争得不亦乐乎。
秦在战国末期遇到了天下所有名将,胜过秦军的有赵奢、李牧、项燕。
项燕被秦军击败身死,李牧被秦用计除掉,赵奢病死。
感觉上李牧强一点。
但李牧对秦作战也是先死命约束部队不去与秦接战,然后出其不意破秦。
赵奢的情况也差不多。
他们的战争模式好象要等到士气高涨后,才可投入作战。
而他们的失败或者说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可能也在于士气不是始终能保持在高昂状态的。
等到你那士气不复可用,又成了秦军的天下。
秦军横行天下的状态一直到了刘项出马作战才彻底改观。
项羽少年时学过兵法,但他没那个耐心系统学,只是学了个浅尝辄止,便不愿再深入下去。
如果换了一般人,一旦遇上秦军,肯定又落下个纸上谈兵的话柄。
但项羽何等人,绝非后人心目中的莽汉,肯定是个才高八斗的不世出的奇人,军事到了他的手里,简直像玩儿似的,那么得心应手,那么随心所欲,那么酣畅淋漓,而他还只是学了个半吊子。
司马迁说他才气过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军事一道肯定是依据之一。
所以以他的才气,即使只学了个半吊子、半桶水,打天下也生活常识分享。
时势造英雄的例子

时势造英雄的例子【篇一:时势造英雄的例子】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时势造英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当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趋势时,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角.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一定会出现的,只要是有胆识,有眼光,有实力,有魄力.不管他是谁,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英雄.比如拿破仑,在那个时代里,法国大革命的积累,外国势力的侵略威胁,人民对当局的不满情绪,都注定将有新的,更具威慑力的强硬政府来带领法兰西走上强大.所以,拿破仑就出现了,领导法国大革命走向高潮.还有我国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李云龙.他本是一个太行山上编筐的穷人.战争使他成了一名不识几个字的军事奇才昔者曹操煮酒论英雄,天下之大,无一人放在眼内,‘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而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可谓乱世出英雄.而真正得势者,可得守势者又有几人?“秦扫六合,其势何壮哉?”,姑不论秦人之残暴,能平定天下者,英雄也!而秦始皇所以得天下者,惟暴惟武,未曾有丝毫之文治之功,是故二世而亡也!此则“时势造就了秦始皇也”!隋炀帝可谓昏君也,然京杭大运河大可与秦长城相媲美,只有够魄力者,才敢如此大胆地为人所不敢为.而正因为此,隋亡矣!不得民心,不可谓之英雄,但他却改变了时势.唐太宗皇帝,文有“贞观”,武功更可平天下,平突厥,可谓英雄否?然而又不可避免地有“玄武门之变”,是故英雄不是完人.成吉思汗率领他的蒙古大军横扫千钧,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可谓英雄也!然大元王朝之残暴,有如秦人也,在历史的车轮中不可避免地灭亡了.乱世也,时也;英雄者,得势者也!毛泽东可谓大英雄也,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中国革命若非他,兴许结局就会改变了.然而时势造英雄者,偶然性是很大的.如果陈独秀等中共早期领导人能坚持正确的领导,也许他们就是英雄.机会是平等的,所以英雄莫问出处.邓小平之改革开放的提出,正是由于社会之需要,顺应时势之发展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所以如果若非是他,兴许另外一些领导人也会提出这个改革开放来的.现今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无数无名英雄用他们的青春,用他们的血泪,用他们的生命所换来的.正是由于这些无名的英雄,所以大英雄才更显得出他们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就是故英雄乃得人心者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得势;失道者,失势.时也,势乎?势者,命也!荀子有言曰:制天命而用之!英雄未必可以改变时势,但时势却是造就英雄的摇篮.【篇二:时势造英雄的例子】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西楚霸王项羽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西楚霸王项羽简介,名人故事西楚霸王项羽个人资料中文名:项籍别名:项羽、西楚霸王性别:男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西楚霸王项羽画像西楚霸王项羽生平简介巨鹿之战多;项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还下了一道命令:“将士中如有不服从指挥的,就得按军法砍头!”这道命令明明是针对项羽的,项羽气得要命。
这时候已经是十一月的天气,北方天冷,又碰着大雨。
楚营里军粮接济不上,兵士们受冻挨饿,都抱怨起来。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自己喝酒作乐,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将士们大多是项梁的老部下,宋义在将士中本来没有什么威望。
大伙“上将军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没有第二个。
我们情愿听从您的指挥。
”打那时候起,项羽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首领。
项羽分诸侯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发现有兵守关,项羽军无法通过,又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项羽大怒,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于新丰鸿门,刘邦军十万驻扎霸上。
刘邦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并且用子婴为相,珍宝全部占有。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早期经历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
”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项羽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课外阅读】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

【课外阅读】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在中国历史上,项羽是一位英勇悲壮的历史人物。
他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到三十一岁自刎乌江,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面对强大的秦朝,项羽与其叔父揭竿而起,响应陈胜吴广首义,率领八千子弟兵南征北战,以无比的英勇和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战争,几乎全歼秦朝精锐之师,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他又以超群的气势和战术指挥,屡屡打败刘邦军和其它诸侯国军,在军事史上书写了极为辉煌的一笔。
虽然最后战败自刎而死,但是却成为历史上深受人们喜爱的传奇人物,他的业绩也为后人追思,他失败的原因更是多年来史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项羽之所以从反秦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仅过了四年就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失败,除了有若干客观原因及其项羽本人失误之外,项羽本人的性格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项羽的性格,从历史文献记载看,就是充满了自信二个字,早年他就胸怀大志,他坚信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早年读书和学习剑术,他总略加领会,但并没有坚持下去,叔父项梁对他严加批评,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让项梁教其兵法。
前210年,秦始皇巡行至钱塘江,百姓纷纷围观,站在围观群众群众之中的项羽看到秦始皇军队豪华显赫气势,情不自禁的赞叹,说:“彼可取代也。
”吓的其叔父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口。
从这两件事情上可见反秦以前项羽就志向远大,不安于现状,想成为王侯的自信心理。
项羽的这种自信心理在反秦战争中极为充分的表现出来。
前207年,怀王让宋义与项羽救赵,宋义畏于章邯军,屯兵安阳四十六天不进,作为次将的项羽多次劝宋义“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必矣。
当时情况是赵已危极,如秦破赵,必压向楚军。
宋义置大局不顾,反而送儿子去齐任相,十万楚军在风雨严寒中苦不堪言。
项羽见状,与亲信合议袭杀宋义,夺取了楚军指挥权。
他认为“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将个人安危置于度外,再次显示了自信与果敢。
高二项羽之死知识点

高二项羽之死知识点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军事将领,与刘邦共同完成了推翻秦朝的大业。
然而,在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争夺中,项羽最终以失败告终,下面将为您介绍高二历史课程中关于项羽之死的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介绍项羽之死发生于公元前202年,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转折点。
当时,秦朝被推翻,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秦汉之际。
二、项羽的军事才能1. 战争策略:项羽善于运用变化多端的战术,以出人意料的进攻方式使刘邦疲于应对。
2. 骁勇善战:项羽在战场上展现出极高的勇气和战斗力,往往能够奋力冲锋,打破敌军的防线。
3. 彻底毁灭敌军:项羽在军事行动中非常果断,他倾向于完全消灭敌军,而非仅仅取得战略地位。
三、刘邦与项羽的争夺1. 刘邦的崛起:刘邦在战国末年起义,经过多次战胜了项羽的势力,逐渐崛起成为霸主。
2. 鸿门宴:鸿门宴是刘邦与项羽之间最著名的故事之一,刘邦趁项羽酒醉之际逃脱,最终反击并最终战胜了项羽。
四、项羽之死1. 归顺楚王:鸿门宴之后,项羽被迫归顺楚王,但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尊重。
2. 淮阴之战:项羽在淮阴之战中遭遇重创,最终败北。
3. 自刎:在战败之后,面临被追捕的命运,项羽选择自刎,以示抗争到底的决心。
五、项羽之死对历史的影响1. 划分秦汉时期:项羽之死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结束,秦朝的灭亡与秦汉之际的到来。
2. 启示性意义:项羽的失败告诉我们,军事才能固然重要,但政治智慧和稳定的内政同样重要。
六、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1. 对战国时期的研究:项羽之死为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影响中国历史发展:项羽一生经历了从奴隶到军事将领的转变,他的故事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中社会变迁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总结:高二项羽之死的知识点可以以项羽的军事才能、刘邦与项羽的争斗、项羽之死以及对历史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项羽虽然失败,但他在战争中所展现的决心和才能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该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汉潍水之战 韩信消灭齐楚20万大军成功吞并齐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楚汉潍水之战韩信消灭齐楚20万大军成功吞并
齐国
导语: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大将军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段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大将军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段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
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
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对于楚汉之争中最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却由于史料的稀少,而后世在感叹韩信的军事艺术完美的同时却忽略对此战的更深一步的探讨。
以致于历代战争研究者对此战要么介绍极其简单,要么存在很多错误之处。
而此战涉及到楚汉之间以及齐之间的政治,外交,牵连甚广,期间楚汉两方的君臣谋将,出谋划策,机心百出,上演了一部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历史大剧!
一:楚汉角逐的天下大势
汉三年之下半年,楚汉之争进入了一个全面的高潮时期。
当前天下形式,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抵挡项羽的进攻,西边的河南郡,关中汉中之地为汉所有;东边的旧韩,东魏,西楚皆为项羽所有。
北方西魏,赵代之地已经为大将军韩信所定,更北方的燕国表示臣服于汉。
南方的英布已经被项羽击破,衡山王保持中立,亲项羽的临江王被南阳刘邦势力所距。
从双方所控制的地域范围来看,这时的楚汉战争形
生活常识分享。
同样是“背水一战”,项羽和韩信谁取得的成果更大?

同样是“背水一战”,项羽和韩信谁取得的成果更大?如果单从战争“成果”上来说,那项羽所获的成果自然要多余韩信,因为项羽“背水一战”所获的是为自己确立了在各路起义军中的领导地位,而韩信,只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这场战役虽然打的十分精妙,但是却也只是一场战役而已。
他所能得到了,就只有在汉军中的地位,和刘邦心里的地位。
当然了,也能给敌人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恐慌,但毕竟韩信也只是刘邦手下的一个“打手”而已。
敌人真正害怕和敬重的还是刘邦。
但这也只是从两人所获得的“利益”角度来的,实际上从战役本身来看的话,韩信就比项羽要强一些了。
怎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所说的项羽“背水一战”,实际上是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故事。
这场战役中,项羽率领着起义军一举击败了号称有四十万之众的秦军,并于战争开始八个月后,又迫使二十万章邯所领导的秦军投降。
这场战役,直接确立了项羽在各路起义军中的地位。
虽然战果累累,但是项羽打的一点儿也不轻松。
他让士兵们渡过漳水去和秦军作战,但必须在走之前把一切物资都给毁掉,也就是要树立必死之心去和秦军打。
士兵没有了任何回头的念想,当然就得奋力一搏。
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项羽的背水一战是直接选择正面交锋,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士兵的斗志,从而严厉打击敌人。
当然了,所谓的战争就要是迫使对方服从我方意识的一种暴力行为。
而此时的秦军也没有当年那么强悍,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项羽便取得了胜利。
但是韩信就不同了,韩信所面临的是二十万的赵国大军,还是以逸待劳的赵军,而此时的韩信却只有区区三万人马。
要知道,韩信去攻打的赵军可是深沟壁垒的赵军营地,这就像攻城战一样。
所以难度自然就要大得多。
但是韩信也不傻,他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强攻。
因为自己既没有项羽那样以一当百的勇猛,也没有晚秦时期的那种对手,自己面临的可是赵军主帅陈余的二十万严阵以待的赵军。
所以,强攻必然坏事,于是,韩信便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分兵战术”。
作文素材项羽

【人物事略】
破釜沉舟。
【人物事略】
退居棘原,此时怀王命项羽回师。但是项羽另有大志!项羽要摆脱怀王灭秦称 霸天下,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项羽开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要收服诸侯联 军,再要收服章邯!做好这些项羽煞费心机,项羽先把章邯军牢牢压制在自己手 中却不强攻,利用章邯的威胁一面统帅整合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买诸侯,恩 威并用,双管齐下,把诸侯联军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章邯在王离兵败后,受 到极大的压力,一直求战,希望用胜利来回应秦庭。但是局势的主动权掌握在项 羽的手中,项羽此时表现耐性十足,屡屡击败章邯却不决战,只是一点点磨,而 章邯此时战不胜退不得。这样对峙6个月,已经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屡屡 派人责问章邯,章邯派亲信司马欣到咸阳打探消息。赵高派人捉拿司马欣,司马 欣从小路逃回。此时陈余给章邯写信讲明利害,让章邯投降项羽!章邯有些意动, 却不甘心,一面派人谈约,一面准备在战。但是章邯的小动作都被项羽看在眼中, 为了彻底收服章邯,项羽决定打怕他!项羽命蒲将军迅速到漳南击破章邯军,自 己带大军再败章邯军。章邯无计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后一只军队宣告覆灭。 奇迹总出现在打破常规却合情合理中。
【名家点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素材运用】
话题“意气”: 仰观迢迢历史长河,生命的突起与泯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电 般划出的生命冲撞,在生命的天空挂起一道道彩虹,给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 的生命注解? 是那穿越时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气啊!多少年来,“意气”以其丰富的内涵, 给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给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 是那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吗?身后,乌江水荡涤着你的伟岸。回想起你釜破舟 沉,回想起你气吞残虏,你的眼泪融入乌江。于是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毫不 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利剑,让乌江见证了一个伟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灭亡。对于 你,众说纷纭:假使学着勾践“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忍辱负重, 历史即会改写。但你只是挥挥衣袖:是男儿,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千年 之后,乌江依旧荡起汹涌波涛。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啊,你可知:乌江水翻滚着的每 一朵浪花,都饱含了人们对你的虔诚和景仰?帝王之椅没有为你留下位臵。你却凭 力能扛鼎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万世散发着琉璃般的光芒。 与这些伟人相比,我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我愿意循着伟人的足迹,去继承那 份属于中华人的“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睢水之战看项羽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中国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耳熟能详的如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但知道睢水之战者不是很多。
睢水之战悬殊的战果令人匪夷所思,不仅增加了人们对项羽的好奇和敬仰,而且体会到项羽作为杰出军事统帅所具备的素质。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场战争。
一、背景
秦朝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终灭亡。
秦亡后,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
刘邦被封汉中王。
汉二年,刘邦因不满项羽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
而此时,项羽大军正在东边平齐国之乱,后方空虚。
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大举东进,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锋直指项羽的都城彭城。
史记载:“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接着汉二年四月,刘邦联军攻下项羽都城彭城,刘邦似乎已经完胜。
二、楚军的困境
(一)盟友背叛,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联军56万人;项羽亲率的迎战部队只有3万。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已没有根基地,只能速战速决。
(四)部属离心,士气低落:刘邦联军攻城略地,楚军节节败退,英布不愿领兵狙击汉军,一些楚将甚至叛逃投敌。
三、项羽的作战计划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以诸将率领大军继续平定齐国,作为迷惑刘邦的手段,而自己亲率3万精兵绕道彭城后方,以彭城为钓饵引刘邦上钩,然后偷袭刘邦后方,尽灭刘邦联军。
项羽的作战计划不但要长途奔袭,还要以3万尽歼敌方56万。
四、大战彭城外围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抓住刘邦联军进入彭城之际混乱不堪、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时机,开始西出萧,向东进攻彭城。
项羽选择早晨发动偷袭,此时敌人尚在睡梦中,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战术上选择直接攻击刘邦指挥中枢,造成刘邦联军指挥系统瘫痪,这样联军就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然后项羽死死咬住刘邦的主力进行攻击,不给刘邦喘气的机会,而且利用驱赶的方法把联军逼到河水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
进河中淹死或自相残杀。
由于兵力上的极大悬殊,硬拼是不行的,项羽利用驱赶引诱的办法把联军推向南方的穀、泗水,在此展开攻击,杀联军十余万人。
联军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灵壁东睢水上,联军自相残杀,被挤落水10多万人。
睢水之战
终成了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剩下的就是追击残兵败将,扩大战果了。
至此,楚军大获全胜。
五、睢水之战探究与思考
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孤立无援,自己孤军深入,后方失守,两线作战,兵力悬殊等严重局势下,大胆使用战略奇袭,用3万精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这不能不令后人佩服项羽的军事天才和战略创新。
(一)战前深谋远虑,大胆布局
在刘邦联军东进时,项羽谋划以彭城为诱饵布局这场偷袭战,这是个极其大胆冒险的战略。
两线作战,既要保证战略偷袭的胜利,又要严防齐国趁机包抄,尤其是在千里之外就要确定刘邦联军的弱点和战略奇袭的目标,这不但需要卓绝的军事才能、非凡的战略眼光还需要一颗坚定的决心。
(二)突袭时隐蔽性及迷惑性
偷袭必须做到出其不意,项羽把主力继续攻齐作为迷惑敌人的障眼法,自己亲率3万精兵千里迂回偷袭敌方后翼。
(三)非凡的战场洞察力及战术执行力
项羽绕道彭城西南的萧,期间潜伏下来等待刘邦联军进彭城,并在早晨攻击敌人后翼。
这需要极其出众的洞察力,而又需要坚决的战术执行力才能完成攻击。
项羽的把握恰到好处。
(四)正确的战术选择
面对刘邦联军数量优势但指挥不协调,项羽采用直接进攻刘邦指挥中枢的战术使刘邦的指挥系统瘫痪,至始至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项羽采用驱赶的办法把联军逼到河边自相残杀,互相践踏,自乱阵脚。
总之,由于项羽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找到敌方弱点,完成了一次非凡的战略计划。
从军事指挥艺术上看只有项羽指挥的巨鹿之战可以与之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