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由于是毕业班级学生的思想浮动较大,男生多班级里经常会出现思想开小差的想象,学习不踏实,班级纪律有点差。
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的提醒和教育。
这些是需要在这学期中改进的地方。
1、学习情况分析班级整体水平分析:学生整体学习习惯不太好,书写普遍不够端正,整体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基础知识,同学们普遍掌握的不够扎实,对关于发表自己的间意见与感觉的能力就更差了,普遍学习不够积极不够主动。
在这个班里学困生较多,他们的基础量特别差,有许多最基础的知识和方法及能力都没有,计算也不会,基本的分析能力也欠缺。
学习习惯更是极差,上课听讲不专心,作业质量不高,老师有时候催促也不写。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虽然有些进步,但是学习仍然缺乏自学性,作业态度欠端正,作业马虎。
2、纪律情况分析男孩子相对多些,在管理上也更困难。
本班大约有10名学困生,由于各种原因,使这么多的学困生聚在了本班,再者家长们的工作也是以工人、农民为主,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留守孩子。
还有几个男孩子比较调皮,自由散漫,纪律约束也很困难。
在学习上,孩子们的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
具体措施:1、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风。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指导每个孩子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中约束自己、锻炼自己,并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密切配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4、使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公物,遵守纪律。
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班内有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不抓紧,导致考试成绩不良。
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成绩差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多问、多做、多看,向优秀生学习;日常表现差的同学,期初确立目标,并努力达到要求。
初中化学_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腐蚀性。
2、掌握正确的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浓硫酸、浓盐酸标签的识读,初步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流程【引入】①展示一组问题:②通过对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酸的提问,同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使学生对“酸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标签识读]: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通过识读,指导学生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如:化学式、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并打开瓶塞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特别强调]: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瓶口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工业用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3、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不可凑近瓶口,要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环节:浓硫酸的特性[讲解]: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在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分析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组成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在学案上。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一)[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盐酸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吗?[学生完成实验后,师生小结]: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及常见的反应,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酸类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酸及酸的性质,体会组成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3.通过对酸及其性质的辩证认识,能灵活运用其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酸存在共性与差异性的原因【学法探讨】1.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2.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间的关系3.基本学科观念: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科学实践观4.基本方法:科学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分类、归纳、抽象、对比、比较)、学科方法(定性、定量)、化学思维(宏观、微观)【教学设计】一、以生活眼感化学1.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家中厨房从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影子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厨房中都有什么?。
从变化的角度看你能否说出一二?。
2.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之美【设计意图】:通过重新认识厨房中的物质及厨房中的反应,使学生有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意识,从生活走进化学。
二、以化学眼研化学1.从实验室寻找答案(1)实验探究写出反应方程式:(2)宏观、微观探究竟比较相同点:宏观:;微观比较推知食醋和柠檬汁组成结构的相同点:2.抽象得出酸和盐的概念(1)像盐酸、硫酸、醋酸、柠檬酸这些物质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为酸。
实验室中除盐酸、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初三时我们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也曾接触过一种酸(化学式),它不能稳定存在(用方程式解释);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酸溶液的构成:。
(2)有一类物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这一类物质称为盐。
请将物质分类图补充完整3.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1)分类法是我们研究物质化学性质时常用的方法不同类别物质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归纳酸的化学性质Mg+HClMg+H2SO4C+HClC+H2SO4Fe2O3+HCl(2)醋酸与柠檬酸都有哪些化学性质?(3)微观角度比较分析酸具有通性的原因4.再探酸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2)微观角度对比分析酸具有差异性的原因从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和物质类别的角度比较上述反应的相同点复分解反应:练习:判断黑板上的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到黑板拖动,并讲解理由)5.定性、定量认识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1)分别观察并描述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色体,气味。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的物理性质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表情包,提出问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么?请感谢第一个让你懂得酸味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和酸的性质有关,具体是什么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酸及其性质》环节二:新课讲授【出示目标】那究竟什么是酸呢?第一部分:常见的酸【提出问题】回顾实验室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学生回答】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的内容及注意观察颜色、状态,分别打开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稍后让学生整理相应的内容填入下表:【教师总结】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答案进行核对。
【提出问题】如果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学生回答】用大量的水进行清洗。
【教师总结】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该十分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应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会使用到不同浓度的硫酸,所以需要对浓硫酸进行稀释。
如何稀释?【学生回答】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另一种是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教师总结】在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一定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会产生液体飞溅。
第二部分:酸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台上的样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流程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以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结合青花瓷的形成,导入第一课时内容:酸的性质等。
环节二:酸与指示剂作用学生探究活动:在点滴板中分别滴入稀硫酸、稀盐酸,把石蕊试液和酚酞试剂分别滴入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追问:如果石蕊酚酞遇到其它的酸如硝酸、醋酸、柠檬酸等是否也有同样的颜色变化?学生回答是并及时归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提出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酸会有共同的性质呢?引导学生从酸的组成上分析并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们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体现出来的环节三: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这个性质学生在学习第八单元金属性质的时候已经学过,在此为了增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巩固反应现象及方程式的书写学生探究活动:在小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再分别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再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设疑: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会形成多种答案,例如不可以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蒸煮,不可以用铝铁制品放置酸性食物如酸菜环节四: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我把这一环节称为除锈专家我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学生探究活动:将两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放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判断生成物,那么我将引导学生根据反应后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生成物中是亚铁离子还是铁离子,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化合物。
环节五:课堂小结我把这一环节称为盘点收获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酸和碱的学习,主要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从对一种物质的学习,演绎归纳出对这一类物质的认识——在这里,教材的编排不仅是对酸的学习是这样,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也是这样安排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个能力正在培养过程之中,由此及彼的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对策: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能仅从教材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出发,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最好是能够系统地巩固一下关于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酸、碱的性质的学习建立在熟知物质分类的基础之上,更有利于学生分清楚能与酸、碱起反应的物质类别。
初中化学原则上遵循“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教学中一般都倡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化学——酸和碱的教学也不例外,教材在安排学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先安排了两节内容——《生活中的酸和碱》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既是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为学习酸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酸和碱也不少,但仅仅是有所接触,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不能够有一些较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酸和碱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同时又是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本身学习起来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酸的化学性质又分为了五个方面,对学生来说理解、掌握的难度较大;另外,学生不仅要对酸能够从个别到一般,还要对指示剂、活泼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各类物质都要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熟练认知,这都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所不具备的能力;而且教学中在两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两种酸的物理性质,还要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自行去研究、归纳硫酸的化学性质,这对于还未完全理解盐酸的性质的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无形中的障碍;最后,这一部分的学习还有一个难点,即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把握不是很好,在讨论环节时间长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使课进行的更好。
教材分析
《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并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培养学生从诸多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碳酸盐的反应作为知识载体和重点,并帮助学生整合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CH3COOH = (CH3COO)2Ca +H2O + CO2↑。
⑵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设计方案证明哪种猜想正确?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方法归纳: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评价,学生归纳,完善。
环节5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在生活中寻找我们学习有关的物质,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学生,总体情况是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较好,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指示剂、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酸碱中和反应、碱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分散学习的,学生还不能把这些性质有机整合起来并加以应用。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济南明湖中学教案(复习课)学情分析学生在这节课之前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也通过实验探究了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且进行了一定的练习,有了一定的知识贮备。
只是因为本地区生源以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有些连酸的概念以及酸根的特性也不够熟悉,不仅没有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更缺乏一定的总结归纳能力,在课堂上要充分关注这些孩子的掌握和理解,而相对来讲,习惯比较好的同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已经能够完成鉴别除杂这几类综合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复习了所学知识,也加强了同伴互助。
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的缺乏,特别是本部分内容需要对宏观和微观概念的转化,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所以,在对问题的总结归纳上,还需要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由师生共同完成。
另外由于学生受家庭环境和认识的差异,只是机械性的背诵记忆,做题改错,在应试的同时缺少思想上的提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内容,对他们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做题考试,而是引发学生思考人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工作与生活,每一学科,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
效果分析这节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小羊回家》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小羊如何选择路线才能逃脱狼口,旨在引发思考,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反应,不与哪些物质反应,进入课程酸的性质复习。
这节课的课堂参与度很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在同伴互助之下,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为了调动全体成员的参与,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分不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原来不喜欢思考的每组的五号和六号更加踊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为小组加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也复习了基础知识,更增强了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这节课的达成度也比较高,小组复习讨论的问题设置了四组,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原因,如何证明溶液显酸性,鉴别物质,除去杂质,由易到难,逐级深入,步步为营,在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的同时,也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帮助他们总结鉴别题和除杂题的一般思路,并用简洁的口诀进行归纳,朗朗上口,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并内化于心,课堂检测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均掌握了酸共性以及原因,不同的酸为何有不同的特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完成正确率很高。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酸》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
2..认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的原理,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活动,进一步学会使用观察、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根据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确定其保存方法。
4、浓硫酸强腐蚀性和稀释的实验,认识酸的腐蚀性会处理常见的酸腐蚀事故,学会浓硫酸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5、通过比较浓硫酸与浓盐酸的组成与性质区别,让学生感受组成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的、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对浓硫酸强腐蚀性及用途的认识,增进对“物质的两面性”,“一分为二的看物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腐蚀性、吸水性及稀释方法。
三、教学难点:浓盐酸挥发性及浓硫酸的腐蚀性、稀释方法四、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浓HCl:无色透明水状液体挥发性刺激性气味浓H2SO4: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无味吸水性二、浓硫酸特性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稀释原则: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加,不断搅【观念提升】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学习这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意识到认识物质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初中化学_常见的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7.1.1酸及其性质教案思维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诱人的水果,引导学生说出看到它们的即时感觉--酸设问:水果为什么酸→什么是酸→酸有哪些性质→课题酸及其性质引入主题,出示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教学目标。
出示预习练习,学生预习教材,完成预习练习题目,并相互批阅。
教师适当点拨。
问题一:常见的酸有哪些?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学生交流讨论得到的信息。
【学生活动】:1观察浓盐酸,浓硫酸的颜色状态 2打开瓶塞观察现象3 闻气味[活动与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教师]强调并展示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总结][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投影][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用玻璃棒蘸浓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酸滴到一小块布上[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学生安全)[交流]纸上留下黑色的字迹;小木棍上被浓硫酸触及的部位变黑;布料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已破烂。
[反思]通过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言]使用浓硫酸时,必须十分小心,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
[教师讲解]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那浓硫酸与水作用时还会出现哪些问题? [教师演示]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并让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分析讨论]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用手接触烧杯外壁,感到比较烫。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日期:课型:复习课题:第七单元酸及其化学性质主备人: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的相关性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互助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自信心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抵制污染的决心。
知识点(重点、难点):1.掌握酸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酸及其性质;与酸及其性质相关的部分中考题;多媒体课件;音乐《从头再来》。
2.学生:回顾酸及其性质并力求熟知。
学习过程: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对酸及其化学性质的巩固,对于算及其化学性质的运用还有欠缺,不够灵活,今后应加以补偿。
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提高,这是值得高兴的一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的有关知识,但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一、课堂基本情况。
1、课堂无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等现象。
2 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
3 、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4、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
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但仍存在着不带教材现象。
教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
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投入不够。
二、教师个人收获1、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
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简单指令,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学习。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硫酸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浓硫酸,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用品浓硫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镁、锌、铁、铜、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试管、镊子、药匙。
五、教学思路首先展示浓硫酸,通过观察和阅读标签,熟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继而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情境中来。
趁热打铁,以实验探究为主导,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
最后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全面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回顾。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硫酸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我这里有一瓶浓硫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学生阅读标签上的内容,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硫酸,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结论1:稀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实验探究2分别向盛有镁条、锌粒,铁条和铜片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2:活泼金属+稀硫酸→盐+H2↑实验3、向盛有生锈的铁钉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3: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H2O实验探究4向盛有碳酸钠粉末(Na2CO3)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4:盐+稀硫酸→新盐+新酸【小结】通过上述的探究,请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和指示剂作用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3、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问题】请同学们回忆,酸如盐酸、硫酸等,除上述反应外,还能和什么物质反应?【分析并小结】酸的化学性质4、和金属的化合物反应。
如: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H2O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AgNO3+ HCl = AgCl↓ + HNO3【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现有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请设计实验鉴别二者。
分析:方法一,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无变化的则是稀盐酸;方法二,分别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则是稀盐酸,无变化的则是稀硫酸。
【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知道了酸溶液可以与指示剂作用,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也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同时也认识到盐酸和硫酸与一些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这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请同学们在课后一定要好好复习复习。
今天虽然学习了酸的不少化学性质,但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化学性质我们没有讲到,那就是和碱的反应,这部分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本节课没有时间来讨论它,而在课题2,花一个课题的时间重点讨论它。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一、酸的化学性质1、和指示剂作用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3、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的化合物4、和金属的化合物反应5、八、作业布置《基础训练》有关练习。
九、教学反思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九年级学生,学生总体情况: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好,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盐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3、复分解反应4、盐的概念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硫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通过硫酸的学习,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教材分析(一)版本:《化学》九年级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共性。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酸及其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及其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习题1.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C.都能解离出氢离子D.都含有氢元素2.下列关于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B.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溶液温度迅速升高C.浓硫酸因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而被装入干燥器中使用D.浓硫酸腐蚀衣物和皮肤是物理变化3.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请你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
(描述实验过程)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00 g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
请计算:(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课后反思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各方面的价值,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如:在讲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时,我不再以讲授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标签自己观察总结,这让学生感到知识是他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初步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则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他们手脑并用、乐在其中,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多数时候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作为“引路人”,我及时恰当地对他们的成功与问题进行评价,这样缩短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全体学生都没有过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时窃窃私语,有时群情激昂,积极主动地在老师设计的活动中探究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参与、协作、创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没有刻意地加以修饰,华而不实、多而无用的课件不会对教学有任何的帮助。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认识反应的微观本质,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归纳和提升。
课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3、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