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与水质调控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与水质调控水产养殖业在满足人类对海鲜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水质的调控问题。
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和生物健康。
而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益又有害。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微生物调节水质,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一、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种类与作用1.1 好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是指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生活的微生物。
在水产养殖中,好氧微生物主要包括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硝化细菌能够将水中的氨氮通过氨氧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这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并提供温和的水质环境。
光合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细菌的存在可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维持水体中气体平衡,并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1.2 嫌氧微生物嫌氧微生物是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
在水产养殖中,嫌氧微生物包括厌氧细菌和产甲烷菌。
厌氧细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在有机废弃物的分解和降解过程中,厌氧细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去除养殖池中的底泥、减少污染物质。
产甲烷菌能够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甲酸盐和醋酸盐,生成甲烷气体。
这些甲烷气体可以进一步被利用,如作为能源来源。
二、微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2.1 合理投放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可通过合理投放细菌制剂来调控水质。
例如,投放硝化细菌制剂可以加速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降低水体中氨氮浓度。
类似地,投放光合细菌制剂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同时也可以选择投放一些有益的嫌氧微生物,如产甲烷菌,来分解底泥和有机废弃物,减少水体污染。
2.2 增加水体环流水体环流可以有效促进水与微生物的接触与混合,提高水质。
通过增加水泵等设备,改善养殖水体的循环,可以让水和微生物均匀分布,并减少死角,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调控。
2.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避免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过度繁殖,降低养殖污染程度。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水产微生物学是研究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生态、代谢、发生和与宿主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下面是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产微生物分类和特点水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其分类、形态、代谢方式、繁殖方式和生态特点有所不同。
- 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后者常引起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培养方法进行识别。
- 真菌:主要包括软腐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常出现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引起水生生物病害。
- 藻类:水产养殖中的藻类主要是浮游藻和底栖藻,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氧气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 病毒: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病毒性脑炎病毒和丝裂病毒等,它们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具有负面影响。
2. 水产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水产微生物的生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产微生物对水质、环境温度、光照等因素适应能力强,可以在不同水体中生存和繁殖。
- 参与养分循环:水产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参与养分的固定和转化,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
- 能够协同作用:水产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例如细菌可以参与藻类的生长和代谢,而藻类也可以提供养分和氧气来源。
- 影响宿主养殖效益:水产微生物可以通过对养殖宿主的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对养殖效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 水产微生物繁殖与生长控制水产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会对水质和养殖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 生物防御系统:提高生物防御系统,增强宿主免疫力,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微生物的病害发生率。
- 环境调控:合理调控水质和环境参数,例如pH值、温度、盐度等,可以对水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有效控制。
- 使用抑制剂:抑制剂可以对水产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例如使用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霉菌的化学剂等。
狂吃海鲜也要懂知识解析水产品那些微生物
狂吃海鲜也要懂知识!解析水产品那些微生物春季又到了海鲜大量上市的季节,因为加工保存不当,加之气温升高,美味的海鲜经常会引起食物中毒,而微生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大原因,那么海产品中微生物都有哪些?鱼的微生物来源:1、环境活鱼微生物很大程度受所处环境的影响,淡水鱼的微生物与淡水中微生物类似;海鱼则具有海洋微生物。
2、食性差异鱼食性差异影响鱼肠内细菌的组成,摄氏动物性食饵者,以大肠埃希氏菌、链球菌、魏氏梭菌等分解蛋白的细菌占优势;摄氏植物性食饵者,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居多。
3、捕捉海域在温带捕捉的鱼,嗜冷菌比例大;在亚热带、热带捕捉的鱼,嗜温性细菌较多。
4、污水污染当污水流放到天然水中时,水被粪便污染,肠道致病菌就会附着于鱼体表、鳃或吞入肠道内。
5、其他鱼捕捞上岸后,有的微生物开始死亡。
但在运输及加工过程中,又会接受新的污染,种类和数量均会发生变化。
鱼的微生物分析与蔓延1、鱼的微生物主要分布于鱼的体表、鱼鳃与肠道。
通常情况下鱼肉应该是无菌的。
鱼皮肤及鳃上的细菌数量是102—108CFU/cm,肠道内为103—108CFU/cm/L。
2、鱼体表及鳃的微生物区系也反映了鱼所生活的水中的微生物种类。
淡水鱼体表的假单孢菌属、无色菌属、气单孢为优势菌;海水鱼以假单胞菌属、无色菌属、弧菌属、黄杆菌属及微球菌属为优势菌。
3、鱼也有酵母菌,常见于鳃及粘液层。
4、真菌在鱼肉不如畜肉中多,其原因可能是鱼体上水膜使其与空气隔绝的缘故。
5、与体表相比,埃希氏菌属和厌氧性细菌在肠道中多见,假单孢菌属及微球菌属比表皮上少。
6、鱼肠中大肠杆菌有两类,即人大肠杆菌及鱼大肠杆菌。
7、鱼肠内存在的对人致病的微生物常是污染的,还发现肠道病毒。
8、鱼鳃是鱼对微生物最易感的部位,鱼感官性状的改变最早出现在鳃。
9、新鲜的鱼肉是无菌的,在0℃保持干燥,鱼体表也很少有菌生长。
鱼的致病性微生物1、副溶血性弧菌被列为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
日本每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有50-70%是由此菌引起。
微生物学水产总结-V1
微生物学水产总结-V1
微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包括以下内容:
一、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1.帮助维持水环境稳定:微生物在水体中负责分解和处理有机和无机物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
2.调节水产养殖系统的生态环境:微生物的附着作用可形成生物膜,利于水产养殖池内生物环境的恢复和稳定。
3.参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消化吸收:微生物参与食物链的环节,并为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二、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微生物:
1.藻类:它们是水生植物,可以利用水中的养分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
2.细菌:它们的作用非常广泛,既可以协助动物消化,也可以分解废物质,还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繁殖,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卫生。
3.真菌:主要是处理水土中过多的有害物质,如饲料残渣、粪便等,促进水体的恢复和稳定。
三、如何合理利用微生物:
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生物量,防止富营养化和缺氧现象的发
生。
2.选择适当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促进水体的生态平衡。
3. 积极采用生物技术,依托微生物技术研究新型饲料,提升水产品的含量和品质。
4.每年要做好定期的水质检测,及时发现水源中的污染,防止对水产养殖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需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以实现增产、增效、环保的目标。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种类微生物是指那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通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二、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1、分解有机物:微生物是天然的分解者,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释放营养物质,为水生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
2、促进生长: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此外,它们还可以提供一些水生生物无法获取的营养物质。
3、改善水质: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通过分解有机物减少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4、疾病控制:一些微生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抵抗疾病的发生。
三、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1、光合细菌: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消耗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
2、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3、乳酸菌:能够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水生生物的免疫力。
4、酵母菌:能够产生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5、霉菌:能够产生抗生素,抵抗病原体入侵。
四、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1、直接添加:将适量的微生物直接添加到养殖水体中,以增加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
2、投喂:将微生物添加到饲料中,通过投喂来增加水生生物对微生物的摄入量。
3、环境培养:在养殖环境中培养微生物,使它们成为优势种群,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五、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避免引入有害微生物。
2、注意微生物与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3、定期监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确保其有效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概述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小型藻类等。
二、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废水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能量,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
水产微生物要点修订稿
水产微生物要点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主要知识点(菌落):2.芽孢3.致病性4.灭菌5.消毒6.免疫7.抗原抗体反应8.血清学试验9.生物制品(类毒素)11.血凝单位12.微生物13.病原微生物14.外毒素15.内毒素16.抗原(Ag)17.抗体(Ab)(最小致死量)(半数致死量)21.病毒22.培养基23.灭菌24.免疫25.毒力26.干扰现象27.变态反应28.凝集反应29.沉淀反应30.中和试验31.免疫耐受32.疫苗33.共生34.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螺旋体真菌放线菌细菌(— 800 μm)立克次氏体(—μm)衣原体(—μm)霉形体(—μm)病毒原核生物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细菌μm;病毒 nm35.微生物发展史:1676年,安东吕文虎克36.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37.鱼类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有哪些?没有淋巴结,相关功能是由肾脏(前肾)担当的38.鱼类免疫器官39.鱼类免疫接种的途径40.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41.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条件42.补体结合反应判定标准43.抗体的生物活性44.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945.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46.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7.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48.动物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主要有哪些?49.何为病毒,它有哪些特点?50.抗体产生的规律。
51.简述病毒繁殖方式是什么?简述其繁殖过程及主要的培养方式5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哪些53.简述间接ELISA的反应原理及操作过程54..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55.某个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过程56.动物体有哪几种免疫球蛋白,各有何特点?57.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58.细菌呼吸的分类59.细菌病毒的分类依据60.病毒复制过程61.湿热灭菌法的种类: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只针对完全抗原上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纯度、专一性、均质性等特点63..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64疫苗(狭义):由动物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制备的用于相应疫病预防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水产微生物要点范文
水产微生物要点范文水产微生物是指生存在水产动物体内或其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水产养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也可以引起疾病和病害的发生。
以下是关于水产微生物的一些要点:1.细菌是水产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可以分为有益菌和致病菌两大类。
有益菌包括产酶菌、产抗生素菌和光合菌等,它们可以帮助水产动物消化食物、提高养殖水质,并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致病菌主要包括病原菌和腐败菌,它们可以引发水产动物的感染和腐败,造成经济损失。
2.真菌在水产微生物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真菌可以引起水产动物的真菌病,如白点病、尾鳍腐烂病等。
此外,真菌还可以降解有机物质,促进水环境的净化。
3.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复制。
水产动物的病毒病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可以导致大规模的死亡和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水产动物病毒病,需要进行病毒的检测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原生动物是水生环境中最常见的微小动物。
在水产微生物中,原生动物主要是指浮游原藻和浮游动物等。
它们对水产动物的养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供适当的饵料和调节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
同时,一些寄生原生动物也会引起水产动物的疾病,如浮游动物寄生虫等。
5.水产微生物与水质密切相关。
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水产微生物是水质的重要指示物。
水产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质的好坏,通过对水产微生物的监测和调控,可以改善水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6.水产微生物与养殖管理密切相关。
水产微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养殖效益,同时也容易引起疾病和病害。
因此,在水产养殖管理中,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以维护良好的微生态平衡。
总之,水产微生物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它们在水质净化、水产动物生长和养殖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合理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降低疾病风险,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微生物控制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微生物控制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需求。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微生物往往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了养殖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控制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殖水体微生物控制技术。
一、生物调控技术1. 优势微生物添加剂优势微生物添加剂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优势菌株到养殖水体中,以竞争、抑制或者降解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调控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养殖水质的质量。
常见的优势微生物添加剂包括乳酸菌、硝化细菌等。
这些菌株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含量,避免水体中出现过高的氨氮含量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2. 滤网技术滤网技术是利用滤网将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滤除,从而达到控制水体微生物的目的。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虾类养殖中,通过设置滤网,可以有效地排除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一些寄生虫等微生物,改善水体质量。
二、物理控制技术1. 紫外线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控制技术,通过利用紫外线的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对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紫外线消毒设备通常安装在水循环系统的出口处,将水体通过紫外线辐射区域,杀灭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这种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不产生副产物等优点。
2. 氧气曝气技术氧气曝气技术是通过将氧气注入到养殖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改善水体的环境条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氧气曝气技术适用于鱼类养殖等需要高溶解氧水体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水体的氧气含量,并优化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
三、化学控制技术1. 使用消毒剂消毒剂是用于控制水体中微生物的一种常见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剂有余氯、过氧化氢、臭氧等。
使用消毒剂需要控制剂量和时间,以免对养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2. 使用生物药剂生物药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对水体微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控制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微生物病害往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微生物病害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病害成为了水产养殖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
一、了解微生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在进行微生物病害的控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病害和其病原。
常见的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等。
不同的微生物病害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病原,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害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溃疡病等。
病原细菌通过水体、饲料、介体等途径传播,容易引起养殖动物的感染。
病毒性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等,病毒通过水体、病原体等途径传播,对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性鳃病等,真菌通过水体、饲料等途径传播,易引起养殖动物的感染。
二、加强水质管理,减少病原菌的传播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也是控制微生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首先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废物和残饵,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要保持水体流通,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保持水质稳定。
三、加强饲料管理,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的侵袭。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
其次要避免过度投喂,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避免因过度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另外,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残留饲料成为病原菌的滋生地。
四、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和消毒是控制微生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减少病害的传播。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水处理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概述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繁殖快、易变异等特点,因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3.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降解有机物、转化污染物、净化水质等。
二、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别1.细菌的分类和鉴别:细菌按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按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生化反应可分为需氧菌和厌氧菌。
鉴别细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病毒的分类和鉴别:病毒按遗传物质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按宿主细胞类型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鉴别病毒主要依据感染宿主的范围、致病性、抗原性等特征。
3.真菌的分类和鉴别:真菌按细胞形态可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按生长环境可分为腐生真菌、寄生真菌和共生真菌。
鉴别真菌主要依据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2.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和营养物质等条件。
3.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病毒主要通过吸附、侵入、复制和释放等过程进行繁殖;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生殖或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四、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1.水体污染的类型:水体污染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类型。
其中生物污染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水体中可能存在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们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微生物污染,如细菌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这些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水产微生物 总结
名词解释: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与其它微生物之间,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外界环境理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基本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其它类型的微生物。
微生物特点:a.个体小,肉眼看不见(真菌除外)b.结构简单,单细胞或无细胞,少数多细胞。
C.繁殖快,大肠杆菌20’~30’繁殖一代。
D.分布广,无孔不入。
E.营养方式全面:光能合成,化能合成。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单细胞(少数多细胞或无细胞)的低等生物畸形:由于化学或物理因子的刺激,阻碍了细胞发育,引起的形态异常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其中螺旋菌又分为弧菌、螺旋菌。
衰颓形:由于培育时间过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因自身代谢产物积累过多等原因而造成的形态异常。
细菌的结构:不变结构或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为细胞共有可变结构或特殊结构:鞭毛、纤毛、荚膜、芽孢。
芽胞:(5)(6)产生条件:环境条件(盐度、温度),代谢产物高,营养物质低。
(7)产生与稳定期的后期。
胞间连丝: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横隔壁尚未形成,细胞就停止了生长,留下一个小孔,可是,两个子细胞的细胞膜仍然连接着,这便是胞间连丝的由来。
营养菌丝:生长于培养基上,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一般无隔膜。
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至于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
孢子菌丝:有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孢子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形成孢子。
引起鱼类疾病的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肠性点状气单胞菌。
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菌体称为~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信息。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指个体弱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者电镜才干看到的弱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测定、致病和LD50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答:①个体弱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
④创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
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第二章细菌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指个体弱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水产养殖微生物菌剂应用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微生物菌剂应用注意事项1浓度的用量经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含量超过1000 mg/kg时,可能因为菌体好氧气以及培养基在水体中的氧化作用会导致鱼缺氧而死。
故作为水质改良剂的微生态制剂可根据养殖水体环境具体情况以7 天为周期全池泼洒1 次,使用后及时开增氧机,这样可以使其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2使用的时间和间隔时间芽孢杆菌属于需要氧气芽孢菌中的非致病菌,也是水产养殖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益生菌。
大量的实际经验表明,一般在施用微生态制剂的 4 - 5 天才开始起作用,1 周左右的效果最佳。
从开始水产养殖的时期,每隔10 - 15 天使用一次。
到养殖后期,水质发生变化,水中代谢废物含量会增加,此时需要加大使用量,使用间隔应该为 3 - 5 天一次。
3避免单一使用在使用时,要了解养殖对象每年发病季节的规律和原因,选择适合的复合型微生态制剂。
例如:气泡病、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等。
针对鱼类的水霉病而言,在池塘中定期施用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可以稳定池塘透明度、水色和pH。
4提高活性保存期间,微生态制剂中的芽孢杆菌多以休眠体的形式存在。
投入养殖水体之前,可先用养殖水体浸泡 4 - 6 小时,使得微生态制剂中的有效菌体达到活跃状态。
以 1 kg微生态制剂加0.1 kg红糖的比例,加水将其溶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稀释,稀释后在等待 3.5 - 4.5 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时间)后可以投入池塘使用,此时的作用效果会大大提高。
5使用禁忌(1)微生态制剂禁止与化学药品、消毒剂、抗生素同时使用。
因为这些药物会大大影响微生态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如果因实际情况的需要,不得不使用,应该在换水或者是使用消毒剂 5 - 7 天后,重新按照原配浓度向养殖水体中投入等量的等浓度的微生态制剂。
(3)在存放的过程中,微生态制剂有发霉现象或是出现特殊味道要立即停用。
微生态制剂的产品应该在开封后尽快使用,常温保存于干燥、凉暗处,用后要拧紧,密封。
水产微生物—水产品与微生物
第十一章水产品与微生物第一节水产品中的微生物一、水产品中的微生物群水产品中的微生物主要为水体中的微生物,以及在捕获、贮藏、加工过程中污染的微生物,水体中的微生物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
(一)水产品附着的水体中微生物淡水鱼类附着的微生物主要为淡水中正常的细菌,海水鱼类附着的微生物一部分是常年生活在海洋中的,一部分是随河水、污水等流入海洋的。
(二)水产品中的微生物群鱼是冷血动物,所以鱼所带的菌群温度特征反映鱼生长区域的水温状况。
水产品从捕获到消费,要经历一个极为复杂的流通途径,要接触各种器材、设备和人手等,因而细菌污染的机会很多。
捕获时附着在体表的细菌,在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其数量和种类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水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渔获前的污染(原发性污染)和捕获后的污染(继发性污染)。
(一)渔获前的污染渔获前污染的微生物有引起腐败变质的细菌和真菌,如假单胞菌、无色杆菌、黄杆菌等,以及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属等;也有能引起人致病的细菌和病毒,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弧菌以及甲型肝炎病毒、诺伏克病毒等。
(二)捕获后的污染主要是指从捕获后到销售过程所遭受的微生物污染。
运入销售市场或加工厂,受到人手、容器、市场环境或工厂环境等的污染,受到污染的微生物大部分为腐败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为霉菌和酵母,主要引起水产品的腐败变质。
另外还会污染能引起人食物中毒的细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水产品的细菌腐败水产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产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物质被分解为氨、三甲胺、吲哚、硫化氢、组胺等低级产物,使水产品产生具有腐败特征的臭味,这种过程就是细菌腐败。
(一)新鲜水产品的腐败新鲜鱼的腐败主要表现在鱼的体表、眼球、腮、腹部、肌肉的色泽、组织状态以及气味等方面。
鱼体死后的细菌繁殖,从一开始就与死后的生化变化、僵硬以及解僵等同时进行。
当鱼体进入解僵和自溶阶段,随着细菌繁殖数量的增多,各种腐败变质现象即逐步出现。
水产微生物要点归纳
主要知识点1.colony(菌落):由一个细菌或数个同种菌株或其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看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3.致病性:A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或者在一定种类的病原在一定条件下能再寄主体内引起疾病过程的特性B这个传染过程是特异的一种病原只能引起一定的传染过程4.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的方法,使机体的内部外部都没有微生物存在5.消毒:杀死机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或过程6.免疫:生物机体识别自己和异己,排除异己,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生理反应,包括免疫生理和免疫病理7.抗原抗体反应:抗原和抗体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相遇,均可发生的各种特异性免疫反应8.血清学试验:由于体外抗体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也叫血清反应9.生物制品:诸如疫苗、虫苗、类毒素、抗血清、诊断试剂、微生态制剂等。
根据免疫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把微生物或其他免疫应答产物经过一定程序和技术加工而成的用于动物疾病防控的产品10.Toxoid(类毒素):用0.3-0.4%的甲醛等方法脱毒处理后使外毒素毒性完全丧失,但任保持其抗原性获得的外毒素产物11.血凝单位12.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生物的总称13.病原微生物:能使动物致病的微生物14.外毒素:病原菌在生长繁殖期间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抗原性强、毒性也强的一种蛋白质类代谢产物,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其活性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15.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层,属于细胞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不分泌到环境中,只有当细菌溶解后才释放出来,其毒性比外毒素低,抗原性也弱16.抗原:(Ag)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17.抗体(Ab):机体在抗原的刺激下,由活化B细胞产生的一种能与该抗原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18.McAb:只针对完全抗原上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纯度、专一性、均质性等特点。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微生物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微生物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水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生物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而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够分解有机物质,提供养分供给,又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保持水体的稳定。
因此,养殖水体微生物的调控技术成为了水产养殖中的研究热点。
一、养殖水体微生物的组成及功能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浮游生物等。
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对于养殖水体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细菌是养殖水体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供给养殖生物的生长。
其次,真菌在水产养殖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分解有机废物,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
此外,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等,不仅能够调节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还能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为养殖生物提供生态环境。
二、养殖水体微生物的调控技术为了维持养殖水体的良好状态,实现高效的养殖生产,人们开展了许多调控养殖水体微生物的技术。
1. 微生物投放技术微生物投放技术是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某些有益的微生物,以增加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养殖效益的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投放包括益生菌和植物源性微生物等。
益生菌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提高饲料利用率。
植物源性微生物则能够分解有机废物,减少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积累。
2. 水体生态调控技术水体生态调控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环境,调整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和数量,提高水体质量的方法。
常用的生态调控技术包括增氧、光合微生物的调控以及生态滤池的应用等。
增氧能够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光合微生物如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有机废物的积累。
生态滤池则能够通过人工建立一系列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来净化养殖水体中的有机废物和氮磷等养分。
三、养殖水体微生物调控技术的应用前景养殖水体微生物调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微生物学--水产- 总结
• 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与废物排出之地
2.4.6
• S 层的功能 • 1.分子筛和离子通道 • 2.屏障作用,保护细 菌 • 3.黏附宿主细胞 • 4.重要的表面抗原 • 鞭毛的功能 • 鞭毛是运动器官。 • 鞭毛有抗原性。 • 与致病性有关。
2.4.7菌毛
与细菌的运动无关。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 菌毛在光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镜观察。 • 普通菌毛 • 是细菌的粘附 结构,能与宿 主细胞表面的 特异性受体结 合。与细菌的 致病性密切相 关。
1.1微生物
• 微生物通常是指那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 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 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 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1.2微生物分三大类
•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 (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胞滤器,无典型细胞结构,只能在 敏感宿主的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 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蓝细菌等。
2.4.2细胞膜 •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 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 不含胆固醇。
•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 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和呼吸等 作用。
2.4.3间体、核体
• 间体:是部分细胞
膜内陷、折叠、卷曲 形成的囊状物,多见 于革兰阳性菌。其功 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 线粒体。 • 核体 • 细菌不具有成形的核, 无核膜、核仁,遗传 物质称为核质或拟核。 功能是负载遗传信息。 • 核质由单一密闭环状 DNA分子反复回旋卷 曲盘绕组成松散网状 结构。
2.4.1.4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革兰氏阳性
厚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产微生物要点
主要知识点1.colony(菌落):2.芽孢3.致病性4.灭菌5.消毒6.免疫7.抗原抗体反应8.血清学试验9.生物制品10.Toxoid(类毒素)11.血凝单位12.微生物13.病原微生物14.外毒素15.内毒素16.抗原(Ag)17.抗体(Ab)18.McAb19.MLD(最小致死量)(半数致死量)20.LD5021.病毒22.培养基23.灭菌24.免疫25.毒力26.干扰现象27.变态反应28.凝集反应29.沉淀反应30.中和试验31.免疫耐受32.疫苗33.共生34.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螺旋体真菌放线菌细菌(0.2 — 800 μm)立克次氏体(0.3 — 2.0 μm)衣原体(0.2 — 0.3 μm)霉形体(0.2 — 0.25 μm)病毒原核生物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细菌μm;病毒 nm35.微生物发展史:1676年,安东吕文虎克36.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37.鱼类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有哪些?没有淋巴结,相关功能是由肾脏(前肾)担当的38.鱼类免疫器官39.鱼类免疫接种的途径40.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41.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条件42.补体结合反应判定标准43.抗体的生物活性44.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945.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46.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7.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48.动物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主要有哪些?49.何为病毒,它有哪些特点?50.抗体产生的规律。
51.简述病毒繁殖方式是什么?简述其繁殖过程及主要的培养方式5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哪些?53.简述间接ELISA的反应原理及操作过程54..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55.某个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过程56.动物体有哪几种免疫球蛋白,各有何特点?57.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58.细菌呼吸的分类59.细菌病毒的分类依据60.病毒复制过程61.湿热灭菌法的种类62.Mc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只针对完全抗原上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纯度、专一性、均质性等特点63..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64疫苗(狭义):由动物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制备的用于相应疫病预防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知识点
(菌落):
2.芽孢
3.致病性
4.灭菌
5.消毒
6.免疫
7.抗原抗体反应
8.血清学试验
9.生物制品
(类毒素)
11.血凝单位
12.微生物
13.病原微生物
14.外毒素
15.内毒素
16.抗原(Ag)
17.抗体(Ab)
(最小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
21.病毒
22.培养基
23.灭菌
24.免疫
25.毒力
26.干扰现象
27.变态反应
28.凝集反应
29.沉淀反应
30.中和试验
31.免疫耐受
32.疫苗
33.共生
34.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细小,肉眼看不见,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螺旋体真菌放线菌细菌(—800 μm)立克次
氏体(—μm)衣原体(—μm)霉形体(—μm)病毒
原核生物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细菌μm;病毒 nm
35.微生物发展史:1676年,安东吕文虎克
36.免疫的基本功能包括
37.鱼类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有哪些没有淋巴结,相关功能是由肾脏(前肾)担当的
38.鱼类免疫器官
39.鱼类免疫接种的途径
40.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
41.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条件
42.补体结合反应判定标准
43.抗体的生物活性
44.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9
45.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46.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47.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几个期简述各期特点。
48.动物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主要有哪些?
49.何为病毒,它有哪些特点
50.抗体产生的规律。
51.简述病毒繁殖方式是什么简述其繁殖过程及主要的培养方式
52.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53.简述间接ELISA的反应原理及操作过程
54..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55.某个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过程
56.动物体有哪几种免疫球蛋白,各有何特点
57.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58.细菌呼吸的分类
59.细菌病毒的分类依据
60.病毒复制过程
61.湿热灭菌法的种类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只针对完全抗原上某一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纯度、专一性、均质性等特点
63..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64疫苗(狭义):由动物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制备的用于相应疫病预防的抗原性生物制品。
微生物的常见变异现象:
65.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规律
66.简述病毒的分类依据。
67.简述真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68. 微生物的常见变异现象。
;
69.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70.简述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
71.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方面。
72.简述细菌的分类依据。
73.简述病毒生长繁殖(复制)的过程。
74.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75.简述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
76.试述嗜水气单胞菌微生物学的检测诊断。
77.鱼类免疫接种的途径。
78.简述病毒的分类依据。
79.简述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80.实验室常用微生物(细菌)学诊断方法。
81.简述鱼类抗体产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