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析黑格尔的自然美思想
灵 和 它 的产 品 比 自然 和 它 的 现 象 高 多 少 , 艺 术 美 比 自然 美 为真 实 的 统 一 都 具 有 观 念 性 的 主 体 性 ,而 这 观 念 性 的 主 体 也 就 高 多 少 。 ” … 可见 , 自然美 在 黑 格 尔 美学 中地 位 不 性 正 是 一 般 自然 美 所 没有 的 ,不 管 自然 美 显 得 多 么 完 善 。
既 然 自然 美 在 黑 格 尔 美 学 中 没 有 地 位 , 为 什 么 黑 格 尔 还 设 专 章 论 述 自然 美 ? 道 理 很 简 单 , 黑 格 尔 论 述 自然 美 是
为 了否 定 自然 美 , 从 而 树 立 艺 术 美 。 凶 而 ,论 述 自然 美 是
、
自然美 的地 位
节 ,仍然 占有 重 要地 位 。黑 格 尔谈 论 自然 美 ,是 为 了指 出 它 的 缺 陷 ,否 定 自然 美 ,从 而 树 立艺 术 美 。 所 以 ,我 们 很 有 必 要 分 析 一 下黑 格 尔 关 于 自然 美 的一 些 思 想 。 一
一
二 、 黑 格 尔 论 述 自 然 美 的 原 因和 意 义
兽 虫 鱼 等 等 。这 样 很 显 然 就 把 自然 美 排 斥 在 艺术 美 之 外 。 低 到 高 地 分 成 了几 个 层 面 ,把 自然 美 的 各 种 类 型逐 级 演 进
理 念 在 自然 中找 不 到 适 于把 自身 妥 帖 显 现 出来 的 形 式 , 闽 的 整 个 历 程 向 我 f 展 示 了 出 来 : l , ] 而 沉 没 在 自然 形 式 中 ,而 心 灵 则 不 然 , 它 是 真 正符 合 理 念
高或 只 有 附庸 地 位 ;严 格地 说 , 自然 美在 黑 格 尔 美 学 中没 有 这 个 基 本 缺 陷 就 指 引 我 们 进 一 步 研 究 理 想 。 ” … ” 地 位 ,其 地位 被 艺术 美 排 除 了。 自然 美 的处 境 是 由黑 格 尔 对 美 的 定 义 一 一 “ 就 是 理 美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及其意义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及其意义作者:张兴国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1年第10期[摘要]习近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不能仅限于对启蒙理性和资本私有制的批判,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辩证理性的追索。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并实际运用的从自然出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作为马克思实践观点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其所蕴含的“自然视角的关系思维”为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带来了新“哥白尼式”的阐发。
这不仅为解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案,同时对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和命题的习惯性理解提供了新启示。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关系思维;自然视角;新理解[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10-0004-10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从自然出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构成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性反思。
如果说马克思在批判扬弃“两极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基础上创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那么,从自然出发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或称自然视角的关系思维,则是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式在人与自然关系理解上的体现:它为解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案,同时,它也对与此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和命题的习惯性理解提供了新启示。
一、马克思的“关系思维”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超越启蒙理性(工具理性)的观念前提是“主客二分”的“实体思维”,它直接导致和表现为对本体追求的偏执及实体主义的迷信。
实体思维是造成人与自然在理论认识上和生活实践上双重分裂及对抗的根本原因,也是“生物中心论”(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论”(人道主义)理论生成及相互对立的根本原因。
实体思维主导下的西方传统哲学,正如高清海先生所指出的:“以往的哲学理论……它们以抽象的形式把世界的两重矛盾关系归结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两极对立。
”[1]57西方传统哲学在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进而将二者分离、对立起来,或者将二者相互归属于对方的认知和做法,是其坚守实体思维的显著特征。
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哲学思考
摘
要: 人类 社会 是在 认识、 利用 、 改造 和适 应自 然 界的 过 程中 不 断发 展 的。 马 克 思深 刻 总 结了 历 代 思
想 家们 关于人 与自 然界 关系 的思 想遗 产, 把 自然 界纳 入人 的实 践活 动范 围进 行考 察, 在 人与 自然 界关 系问 题 上 提供 了既不 同于 旧唯 物主 义又 不同 于唯 心主 义的 思维 方式 。马 克思 在人与 自然 界关 系问 题上 深刻 阐述 了 下 列基 本思想 : 人 与自 然界 的关 系, 是 一种 对象 性关 系; 实 践是 联结 人与 自然 界关 系的 纽带 ; 社会 性是 人与 自 然 界关 系的一 般性 质; 异化 的扬 弃是 人与自 然界 和谐 关系 重建 的重 要前 提。 关 键词: 马克 思; 自 然界 ; 社 会性 ; 实践 中 图分类 号: +’&" 文 献标 识码 : , 不同 , 德国 古典 哲学 家们 从主 体方 面把 握客 体, 从而 结束 了认 为自 然界没 有任 何历 史的 观念 。但 由于 人 类历史 活动 和思 维 活 动 的 双重 局 限 , 无论是康德还 是黑格 尔, 他们 都没 有 找 到 人 与 自然 界 之 间 辩 证 关 系的现 实 基 础, 而 只是停留在抽 象思辨的基点上。 德国古 典哲 学以 “ 先验 自 我” “ 绝 对 观 念” 、 名义确立 的主 体, 是 脱离 人的 主体 , 是使 客体 笼罩 上神 秘色 彩 的主 体性 。 马克 思关 于人与 自然 界关 系的 思想 萌发 于他 在 学生 时代 对古 代哲学 的研 究, 在这 一时 期的 著作 (尤 其是 博士 论文 《 论 德谟 克 利 特 的 自然 哲 学 与 伊 壁 鸠 鲁的 自然 哲学 的差 别》 以 及 有 关 伊壁 鸠 鲁 自 然 哲 学 的笔 记) 中, 马 克思初 步讨 论了 人与 自然 界关 系的 辩 证法 , 其观 点带 有强 烈的 无神 论色 彩, 但 尚未 摆脱 黑 格尔 的唯 心主 义束缚 。马 克思 关于 人与 自然 界关 系 的理论 真正 形成 于 !. 世 纪 *’ 年 代, 在 《 !/** 年 经 济 学哲 学手 稿》 《 神圣 家族》 、 《 德 意志 意识 形态 》 、 和 《关 于费 尔巴 哈的 提纲》 等著 作中 , 马克 思深 刻批 判了 黑 格尔 等人 的唯 心主义 观点 和费 尔巴 哈等 人的 形而 上 学唯物 主义 观点 , 用 人 与 自 然 界 在实 践 中 辩 证 统 一 的唯物 主义 观点 , 代 替 黑 格 尔 的 主客 体 在 理 念 中 统 一的 唯心 主义 观点和 费尔 巴哈 所制 造的 人与 自然 界 分离 和对 立的 、 机械 的、 非 历史 的唯 物主 义观 点。 在 这一时 期, 马克 思使 人 与 自 然 界 关系 的 理 论 彻 底 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作者:王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注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前人例如黑格尔的“人化环境”思想的继承和批判,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化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当代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启示。
关键词人化自然人化环境一体化对象化作者简介:王君,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助教,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从自然中进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便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着的。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豍从古至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是人类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在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人化的自然”理论,为探索美的本质问题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而提到马克思的人化自然理论,就不得不提到黑格尔的“人化环境”思想对他的影响。
一、黑格尔:“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思想代表作《美学》中就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众所周知,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是以“理念”为中心,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是最高的存在,自然和社会都是“绝对理念”的外化,审美也是“绝对理念”通过人类而再次显现自身的另一种方式。
黑格尔认为人是在实践活动中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并且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通过外物来实现。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非马克思观点)
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摘要:费尔巴哈认为,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主子,只能做自然的奴隶;黑格尔说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子;达·芬奇说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孙子,只能做自然的儿子;郭沫若说艺术家既不能做自然的儿子,更不能做自然的孙子,而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这四个思想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的主张征服自然,有的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的辩证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都从自己的角度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字:人与自然的关系费尔巴哈黑格尔达·芬奇郭沫若一:费尔巴哈认为,艺术家不能做自然的主子,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评析: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
②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它的存在和变化使自身原因.③时空与物质关系: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④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
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
……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有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有是一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费尔巴哈认为人只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驾驭于自然之上,如果做自然的主子就会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会受到自然的谴责。
二:黑格尔说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子评析: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所有权理论初探
227作者简介:谢文军,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马哲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
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所有权理论初探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所有权理论初探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所有权理论初探谢文军(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110036)摘要:自由意志论是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哲学基础。
人作为自由意志的存在,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观念领域当中,需要给自由意志以外部实在即所有权。
所有权的实现囊括三个环节,即占有、使用、转让,分别对应着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和无限判断。
关键词:自由意志 人格 所有权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227-0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一书中,采用思辨哲学的认识方法系统阐述了其所有权的思想,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使我们必须充分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以便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
一、自由意志论是所有权理论的哲学基础意志与自由的关系向来纷繁复杂,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黑格尔反对用经验的表象方法来证明意志是自由的,黑格尔将意志与自由看作同位语,认为没有无自由的意志,也没有无意志的自由。
黑格尔进一步深化了其自由意志理论。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意志并非如康德所言是人的两种不同的官能,实际上“它们不是两种官能,意志不过是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把自己转变为定在的那种思维,作为达到定在的冲动的那种思维”[1]通过抽象的方式将对象身上感性、偶性的东西去掉,以此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如此一来,本质的东西以思想的方式呈现,从而扬弃了对象。
与之相反,体现实践态度的意志是从内向外的发展过程,通过实践活动将思维的目的、要求对象化到外部世界当中,因而外部世界成为属于我的世界。
简而言之,意志即是将自我对象化,以此到达定在。
意志与思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关联之处在于理论的东西本质上包含在实践的东西中。
黑格尔对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
黑格尔对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的关系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统一整体的两个要素。
首先,黑格尔认为人类理性和自然感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他看来,人类理性是通过对自然感性的感知和认知来实现的。
人类的理性在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从而促进了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
因此,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其次,黑格尔强调了人类理性对自然感性的引导和转化作用。
他认为,人类理性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客观认识,更是对自然界的主观塑造和改造。
通过人类理性的引导,自然感性得以升华和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从而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理性是自然感性的升华和超越,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理性认识和主观实践的统一体现。
最后,黑格尔指出,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的统一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发展和实践。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的统一体现了人类精神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不断追求和完善。
通过对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的统一体的探索和实践,人类得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实践水平,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总之,黑格尔对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释,他认为人类理性和自然感性是构成人类精神发展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需要依靠理性,而理性又是通过对自然感性的感知和认知来实现的。
人类理性与自然感性的统一体现了人类精神的发展和实践,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理性认识和主观实践的统一体现。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人类理性和自然感性是互为补充、相互作用的两个要素,二者的统一体现了人类精神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不断追求和完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及启示-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及启示-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合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批判了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和旧唯物主义自然观,从实践出发,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形态》中的自然观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亦是实现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形态》中的自然观在费尔巴哈之前,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自然看作是精神创造的产物,认为精神创造自然,自然则是精神自主和自存活动的产品。
而费尔巴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坚持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并提出:如果人仅立足于实践的立场并由此出发来观察世界,而使实践的立场成为理论的立场时,那他就跟自然不睦。
即费尔巴哈认为人应当完全顺从自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形态》中,批判了黑格尔把人理解为观念的表现,把自然理解为观念的异化观点。
同时指出费尔巴哈因为离开人的实践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在自然,一是人化自然。
自在自然包括人类历史之前的自然和存在于人类认识或者实践之外的自然;人化自然是指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自然。
(一)自在自然。
自在自然是人的认识能力与实践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具有客观先在性,是优先于人的天然自然。
在《形态》中,马克思一方面批判费尔巴哈忽视实践在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肯定了自在自然的优先地位。
马克思始终肯定自然界优先于人的意识和活动。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首先是自然人,然后才能成为社会人。
(二)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被当做人类认识和实践对象的自然。
在《形态》中,马克思着重说明了人化自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
人类生活是自然存在意义的判断尺度。
论黑格尔对待自然界的合理态度
体到客体 , 从人 到 自然 的过程 。 黑格 尔之前 , 理论态度与实
践态度是相互对立和互相反对的 , 它们都各 自强调 自身是 真理 的化身 , 对 方是肤浅 的谬误 , 从 而形成 了对 待 自然 界 的单纯理论态度和单纯实践态度。在黑格尔看来 , 割裂理 论 态度和实践态度的统一性 , 对 自然界采取单纯 理论 态度
为 自然立 法之时 , 他则先见 之明且辩证地 意识 到 , 做 自然 界之主人的态度将导致人类的不幸和悲哀 , 其后 果必然是
式。理论态度主要是 认识 自然界的普遍 性 , 其真理性 是主 观表象要符合客观对 象 ,回答 自然界本 身是什么 的问题 ,
人合乎逻辑地沦落为 自然界的奴隶 , 以征服 自然 的方 式赢
作为 , 叉克服对待 自然界 的盲 目性 和胡作 非为。 对待 自然界的合理 态度最终指向是人必须从善 恶认识之树取 食, 做 到人 自由也让 自然界有 自由, 让生命 按照 自己的存在 目的存在。
关键词 : 黑格 尔 自然界 [ 中图分类号] B 8 2 — 0 5 8 合理 态度 生态智 慧 [ 文章编号] 1 6 7 1 — 9 l 1 5 ( 2 0 1 5 ) 0 4 - 0 1 2 1 - 0 4 [ 文献标识码] A
、
单纯理论态度与单纯实践态度
自工业社会以来 , 人类 以怎样 的态度对待 自然界的问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2 8 [ 作者简介] 王 萌,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曹孟勤 , 南京师 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浅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浅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怎样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
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
按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对自然界有依赖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但人又是社会存在物,具有高于自然物质的社会本质。
这集中表现在人具有理性、道德和劳动的能力,表现在人们之间通过语言中介沟通与交往,表现在人生产与生活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作为劳动存在物、理性存在物、道德存在物和语言存在物的人,不仅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具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点。
首先,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然的本质的立场,即把人看作自然存在物,同时又受到外部自然的限制。
同时,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人类也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人是自然之子。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曾经说道: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
在这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人本身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
其次,自然界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遵循自己的客观规律。
有自觉意识的人虽然能够通过认识和实践改造自然,但这并不表明自然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认识和实践,因为人的实践改变的仅仅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和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特点,而不能创造自然物质及其规律。
再次,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的来源。
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同时,也强调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多维审视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 系理论强调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对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理论认为自然界 具有自身的价值,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这对生 态文明建设提出了 新的思考和要求。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 系理论提倡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为生 态文明建设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支撑和 实践指导。
该理论强调人类应 当在改造自然的同 时,注重对自然的 修复和补偿,这对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 重要的启示作用。
自然对人的制约: 自然环境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产生 影响
自然对人的启示: 人类可以从自然 中获得启示和灵 感
自然对人的挑战: 人类需要面对自 然带来的挑战和 威胁
自然对人的改造: 人类可以通过改 造自然来适应和 利用自然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 系理论的核心观点: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生态伦理学的基本 原则:尊重自然、 保护生态、可持续 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 离不开自然环境
自然为人类提供 生存所需的物质 资料
人类通过劳动改 造自然,创造财 富
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生,实现可持 续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类通过劳动改变 自然,创造新的自然形态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 和改造自然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需要 遵循自然规律,不能盲目破坏自 然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 放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维护 生物多样性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 色生活方式
建立国际合作 机制,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
题
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分享
经验和技术
推动全球绿色 发展,促进可
持续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共同 应对气候变化
论黑格尔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论黑格尔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王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2期摘要:黑格尔美学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使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统一体。
分析黑格尔的这一理论对现实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理解黑格尔的思想提供另一个侧面。
关键词:人与自然;统一;人化;黑格尔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50-0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从自然中进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便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实,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已有过深刻思考。
其中,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思想代表作《美学》中就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众所周知,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是以“理念”为中心,“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黑格尔《美学》中的核心概念,从这个概念出发而建构起他完整的美学理论系统。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来建构的,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领悟,这一点应该可以说也是对他的唯心主义的一种突破。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理解黑格尔美学的另一个侧面。
一、“人与自然的本质性关系”——统一黑格尔说:“因为理想的完整中心是人,而人是生活着的……属于生活的主要地是周围外在自然那个对立面,因而也就是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中的活动。
”[1]“正如人本身是一个主体性的整体,因而和他的外在世界隔开,外在世界本身也是一个首尾贯穿一致的完备的整体。
但是在这种互相隔开的情况,这两种世界却仍保持着本质性的关系,只有在他们的关系中这两种世界才成为具体的现实。
”[1] 就是说,人与外在世界,也就是自然,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这二者得以存在,“成为具体的现实”。
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自然美论
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自然美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关于自然美的理论。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美学思想对于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美作为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首先将对黑格尔美学体系进行简要概述,然后重点分析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观点,最后对黑格尔自然美论的贡献与影响进行评价。
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美被理解为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美的发展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最终达到了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美作为艺术美的基础和前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黑格尔认为,自然美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通过象征和寓言的方式,为艺术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本文将按照黑格尔美学体系的逻辑结构,逐步展开对自然美的论述。
我们将从黑格尔美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美的本质和特征。
然后,我们将分析自然美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自然美如何为艺术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黑格尔关于自然美的具体观点,包括自然美的本质、特点、价值等方面。
我们将对黑格尔自然美论的贡献与影响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期为深入理解和研究黑格尔美学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黑格尔美学体系概述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他的美学体系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和欣赏美。
在黑格尔看来,美学并非仅仅关乎美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入到了美的本质和起源。
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建立在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之上。
他认为,美是理念与感性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结合。
这种统一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黑格尔看来,美的发展是与人类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人类精神不断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黑格尔将美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黑格尔思想中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黑格尔思想中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个体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受整体的影响和塑造,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黑格尔认为个体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个体的存在是为了整体的完善和发展,个体在整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整体是个体的归宿和根源,个体只有在融入整体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不是单向的支配和被支配,而是相互促进和共生的关系。
其次,整体是通过个体的具体实践和作用来实现的。
个体是整体的具体化身,是整体的具体表现和实现方式。
整体通过个体的具体行动和实践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个体是整体的具体化身和实践者。
个体的行动和实践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意识和主体性,同时也体现了整体的规律和目的。
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统一,整体通过个体的具体实践和作用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最后,个体和整体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也是在矛盾和冲突中实现统一和和谐的。
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因为个体和整体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但这种矛盾和冲突也促使个体和整体相互协调和统一。
个体通过与整体的矛盾和冲突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整体也通过与个体的矛盾和冲突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发展。
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一种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和冲突可以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黑格尔思想中的个体和整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个体在整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整体通过个体的具体实践和作用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是一种发展的动力。
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生的关系,只有在个体和整体的统一和和谐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浅析黑格尔的自然美论
( 云南师 范 大学文 学院 ,昆明 6 5 0 5 0 0 )
摘 要 :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自然美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 ,纵观黑格尔 的 《 美学 》,黑格尔基本上否定了 自然美
的价值 ,甚至在 《 美学 》的绪论 中就把 自然美除名 。据此 ,可 以有这样 的观点 :黑格尔在主观上抑制 了自然美 ,但在他 的美学体 系中却无法排除 自然美 ,黑格尔的 自然美论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局限。 关键词 :黑格尔 ;自然美 ;美学地位 ;逻辑矛盾
张
良 :浅 析 黑 格 尔 的 自然 美 论
8 3
按 照它 的实 体 ,这 种 形 态 原 已经 包 含 在 心 灵 里 。我
浅 近 的美 ” 的界定 依 然 没 有跳 出黑格 尔 美 学定 义 范 畴 。其 实 ,从 黑格 尔 对 自然美 的论述 部 分 就 可 以看 出 自然美 的界 定是 紧扣 “ 美是 理 念 的感 性 显 现 ”这 定 义展 开 的 。黑格 尔 首 先对 自然 及其 自然美 的本
一
且 从 以下三个 方面 来探讨 : ( 一 ) 从黑格尔的 “ 艺术 哲 学” 的范 畴来 看 ,
黑 格尔 把 自然美开 除 了
( 三 ) 黑格 尔 美 学 中美 的性质 来看 ,黑格 尔明 确提 出 自然 美没 有 完整 的独 立 的 形态 。不 能 与艺 术 美相提 并论
他说 : “ 在 日常生 活 中我 们 固然 说 美 的颜 色 , 美 的天 空 ,美 的 河流 ,以及 美 的花 卉 ,美 的动 物 ,
第1 1 卷 第 6 期
2 0 1 3 年1 2 月
红河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人与自然的辩证和谐——从黑格尔到恩格斯对“人化的自然”均阐述
人 ”4 【
Hale Waihona Puke 一 , 从而把人本主义与 自然 主义 自然地结合 为一
种 虚 构 的抽 象 的 概 念 的统 一 。 黑格 尔 认 为 , 自然 界 的 事 物 只 是 直 接 一 次 的 , 人 作 为 而
体 了。据此 , 他指 出 , 如果 自然 得 到了真 正 的理 解 ” 即客 “ ,
其 自然 的 本 质 。
一
、
黑 格 尔 与 费 尔 巴 哈 的 “ 化 的 自然 ” 人
黑格尔的 自然观是其哲学体系 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关于 他
自然 和 人 化 自然 的 阐述 显示 出理 念 的 印记 。他认 为 , 自然 是 绝 对 理 念 的 外化 , 理 念 低 级 阶 段 的 形 式 。 “自然 是 作 为 它 是 在 形 式 中的 理 念 产 生 出来 的 。 既 然 理 念 现 在 是 作 为 它 自身
出 阐释 , 他让 自然 经 过 思 维 回 到 了 理 念 概 念 的本 身 , 到 了 回
一
在他看来 , 人是 自然界最 高级 的生物 , 以当我想要弄 “ 所
清 楚 自然 的 起 源 和 进 程 的 时 候 , 必 须 从 人 的 本 质 出 发 , 我 以
人 的本质为基础”, 这样他就“ 借助人 , 把一 切超 自然 的东 西 归结 为 自然 , 借 助 自然 , 一 切 超 人 的 东 西 归 结 为 又 把
‘ ’ ‘ ’ 类 。
点。……人能超 出他 的 自然存在 , 即由于作为一个有 自我 意 识的存 在 , 区别于外部 的 自然界 ”1 『 。这 里 , 格尔高扬 黑 了人的主体性 , 把“自然” 作为人加 以改造 的对象 来对待 , 并 且 只有在这种改造 的活动 中, 人才能超 越 出 自身 , 升 自身 提 的价值。他认 为, 人不 能总是停 留在 自然状态 的阶段 , 否则
浅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特征【优质】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特征姓名:caohaichuan 学号:专业: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并以其客观规律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
在世界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全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人们重新审视对自然的认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来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客观规律;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学术界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话题, 但由于人们的研究视角不同, 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人侧重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自然对人的先在性”;有人侧重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解释与征服”;有人侧重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强调“人对自然有必然的伦理关系”[1]等等。
然而从纯粹的自然界上看,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保护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爱护自然环境,是改善生态环境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延续的前提条件,人类不能夸大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更不能忽视自然界的力量,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当务之急,如今社会的发展显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和谐的迹象,不论是自然界本身,还是人类之间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都表现出很多不和谐的现象。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及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从存在论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从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林颐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5(000)031
【摘要】按照黑格尔所有权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取得占有、使用和转化这些人对自然的活动之中,这一过程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当然,随着后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黑格尔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过程实际上也越来越表现为"异化"的过程.直到今天,这种"人的物化"过程给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页数】3页(P89-90,106)
【作者】林颐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14
【相关文献】
1.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J], 周海军
2.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哲学诠释 [J], 萧诗美
3.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看黑格尔所有权理论 [J], 蔡晓霞
4.论黑格尔美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J], 王君
5.黑格尔的所有权理论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J], 萧诗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按照黑格尔所有权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取得占有、使用和转化这些人对自然的活动之中,这一过程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当然,随着后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黑格尔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过程实际上也越来越表现为“异化”的过程。
直到今天,这种“人的物化”过程给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人;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有权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089-02近代以降,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活动不断扩展;及至今日,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能源、环境等问题已然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何从思想根源上分析近代以来“人与自然”之间交往模式建立的基础?面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从所有权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值得反思。
一、“所有权”:关于人与外在物关系的讨论黑格尔关于所有权的理论集中体现在《法哲学原理》关于抽象法部分的论述之中。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人为了作为理念而存在,必须给它的自由以外部的领域”[1]50,也就是说自由意志为最终实现其自身就必然要走向定在,而“这种定在最初的感性材料就是事物,即外界的物,自由的这一最初方式,就是我们马上会认识到的所有权,这是形式法和抽象法的领域”[1]42。
黑格尔认为,所有权就在于人对外在物的占有,这种占有体现为仍处于抽象普遍性的自由意志单纯的自我相关,因而从另一个侧面而言所有权亦是关于人格权的规定。
在这个意义上,以往人们关于所有权的论述主要是从作为主体的人格出发,来论述人对物的占有以及占有中所包含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问题。
然而,笔者认为既然所有权本身在于人对外在物的占有,那么,对于所有权的理解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从人格主体的角度来透视所有权的本质问题,还应包含关于人与外在物关系问题的讨论,即从交往的现实层面上来理解的广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与自然的辩证和谐_从黑格尔到恩格斯对_人化的自然_的阐述
2008年6月理论学刊Jun.2008第6期总第172期Theory Jou rnal No.6Ser.No.172人与自然的辩证和谐)))从黑格尔到恩格斯对/人化的自然0的阐述刘明亮(安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系,河南安阳455000)1摘要2德国古典哲学从黑格尔开始,把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自然向人生成,也蕴涵了人向自然的生成,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凸显出人的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提出的/人化的自然0的观念是西方自然观的一个重大突破,进而到恩格斯的著作中,这一观念真正把人与自然辩证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1关键词2自然;人化的自然;实践;辩证1中图分类号2N031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2-3909(2008)06-0068-02一、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人化的自然0黑格尔的自然观是其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关于自然和人化自然的阐述显示出理念的印记。
他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是理念低级阶段的形式。
/自然是作为它在形式中的理念产生出来的。
既然理念现在是作为它自身的否定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它对自身是外在的,那么自然就并非仅仅相对于这种理念(和这种理念的主观存在,即精神)才是外在的,相反的,外在性就构成自然的规定,在这种规定中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
0[1](P19-20)黑格尔认为,/自然在理念中自在地是神圣的,它的存在并不符合于它的概念;自然宁可说是未经解决的矛盾。
它的特性是被设定的存在,是否定的东西,,,是理念的表现。
0[1](P24-25)显然,在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自然是作为终极实在的理念的外化而存在的,它虽然是客观有生命的,但这种客观性和生命力却源于抽象普遍的理念。
黑格尔试图在理性的概念中对自然做出阐释,他让自然经过思维回到了理念概念的本身,回到了一种虚构的抽象的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只是直接一次的,而人作为心灵却可以复现自己,因此人能通过实践活动使自然人(性)化,那么/自然对人来说只是人应当加以改造的出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按照黑格尔所有权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取得占有、使用和转化这些人对自然的活动之中,这一过程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当然,随着后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黑格尔所描述的人与自然的统一过程实际上也越来越表现为“异化”的过程。
直到今天,这种“人的物化”过程给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人;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有权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089-02近代以降,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活动不断扩展;及至今日,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能源、环境等问题已然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如何从思想根源上分析近代以来“人与自然”之间交往模式建立的基础?面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中从所有权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值得反思。
一、“所有权”:关于人与外在物关系的讨论黑格尔关于所有权的理论集中体现在《法哲学原理》关于抽象法部分的论述之中。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人为了作为理念而存在,必须给它的自由以外部的领域”[1]50,也就是说自由意志为最终实现其自身就必然要走向定在,而“这种定在最初的感性材料就是事物,即外界的物,自由的这一最初方式,就是我们马上会认识到的所有权,这是形式法和抽象法的领域”[1]42。
黑格尔认为,所有权就在于人对外在物的占有,这种占有体现为仍处于抽象普遍性的自由意志单纯的自我相关,因而从另一个侧面而言所有权亦是关于人格权的规定。
在这个意义上,以往人们关于所有权的论述主要是从作为主体的人格出发,来论述人对物的占有以及占有中所包含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问题。
然而,笔者认为既然所有权本身在于人对外在物的占有,那么,对于所有权的理解就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从人格主体的角度来透视所有权的本质问题,还应包含关于人与外在物关系问题的讨论,即从交往的现实层面上来理解的广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首先,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上逐步确立,以及以商品形式出现的物日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化而成为支配人们生活的关键力量,人与物的关系,亦即广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现代人面前亟待解决而又关乎生命的紧迫问题之一。
其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理解符合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以法的理念,即法的概念及其现实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宗旨。
黑格尔通过对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阶段进行论述,说明了自由意志从普遍性到特殊性,最终达到单一性,从而使自身不断现实化的辩证的发展过程。
从交往的层面而言,自由本身应当现实地体现在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对世界的必然参与之中。
也就是说,自由一方面是在逻辑上不断实现着、自我生成着的,即通过抽象法、道德和伦理三个阶段而使自身现实化、不断展开的自由本身经历了从抽象自由到特殊自由再到具体自由的嬗变;另一方面,从现实世界的交往关系来看,自由不断扬弃自身变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作为主体的自我与自然界、自我与自我以及自我与社会的交往关系。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同一黑格尔的所有权理论不仅是对抽象自由的表达,也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所有权的合理性出发,人与自然不仅相互统一而且以人对自然的绝对权利的态度统一起来。
显然,黑格尔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是与康德以及当时存在的“旧唯物主义”即实在主义观点相区别的。
康德将权利分为人格权、物权以及物权性质的人格权,这种权利分类的方法与罗马法中将权利分为物权、人格权等权利的方法不无关系,但显然它还是与康德哲学所设定的前提――“物自体”概念紧密相关的。
康德认为,只有在现象世界之外再设定“不可知”的物自体,才能得出在感性占有之外可能出现的理性占有,从而解决关于占有的二律背反问题以便说明财产权的合理性。
然而,黑格尔认为康德的这种分类方法十分混乱。
黑格尔突破了康德哲学中“物自体”的界限,将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勾连起来,意图实现人的内在超越,因而在黑格尔那里不可能存在人格权与物权的分离,而只会以“人对外在物的占有”方式实现人对物的权利。
相比之下,实在主义者虽然承认外在物的重要性,但却过分强调它是以绝对的实体性形式存在。
黑格尔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作为外在性的物本身没有目的,因而只能是外在的;相反,唯有自由意志本身才是无限的绝对的,因而才能是自我相关的,才有权利实现对其他事物的占有。
可见,黑格尔反对康德与实在主义将人与自然绝对对立的观点,而主张将外在物即“自然”纳入作为主体的人的体系之中而实现自由意志的自我超越。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人与自然相互统一的关系是通过所有权的三种实现方式表现出来的。
首先,它体现在人对物的直接占有中。
这种使人的意志直接体现在作为肯定的东西中的方式又分为直接的身体把握、给物以定形以及设定标志三种方式。
直接占有是人与自然相交往的最纯粹的方式,这种纯粹性特别典型地体现在人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中。
这种活动在经验上当然可以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具体方式,而在本质上给物以定形活动则最为直接地将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
作为客体的自然最初是与作为主体的具有主观性的人相对立的外在物,但是在人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中,人同时将自身的目的转移到了客观自然之上,而使自然抛弃了最初的直接外在性成为具有主观目的性的自然,通过这一活动自然本身成为了人化自然,而作为主观性的人格也在活动之中给自身以定在,从而扬弃了最初的片面的抽象的普遍性使自我得以现实化,人与自然相互统一。
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体现在物的使用环节。
通过占有,人对外在物确定了肯定的关系并使之成为“我的东西”,而在使用的环节中,人对物的关系转而成为否定的关系,因为它要满足我的特殊需要因而必然会被自我消化掉。
在这一环节中,作为外在物的自然失去了之前单纯与我对立的资格而“沦为”满足自我之特殊需要的手段和工具,自然以否定的形式与人在世界中会合以满足人的特殊目的。
人与自然的同一性较之于“占有”环节以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同时这一“使用”再次凸现出作为主体的自我对于外在物的优先性。
再次,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所有权的转让环节。
人通过“占有”和“使用”使外在物成为“我的”物,即使自然成为人化自然,同样作为主体的人也可以“转让”外在物而返回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在这里区分了“可转让”和“不可转让”两个方面。
只有当身体和精神的特殊技能以及活动能力作为相对于内在精神的外在自然而存在时,即对人格保持一定距离时,我才可能将这些外在物(包括作为外在物的技能)转让出去。
反之,对人而言,最本质的精神、使人成为人的内在人格是不应该也绝不能被抛弃的,人对人格的所有是必然的。
黑格尔在设定“可转让”的限制性条件的同时,也再次表明了他在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即在“人对外在物占有”的活动中,人始终要对自然保持优先地位,而且人没有权力将自己的自由意志降格为客观对象而成为转让的内容。
黑格尔通过取得占有、使用和转让三种活动方式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予以说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主要表现在人的活动中,而人的活动之所以具有重要性,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使自由意志得以现实化具有合理性的载体,根本上是因为人的活动承担了将人与自然两方面统一起来的重任,也就是说,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得以统一。
当然,人的活动的完成必然要依靠一定的中介也即现实的媒介来发挥作用,为此黑格尔论述道,“把自然物据为己有的一般权利所借以实现的占有取得,作为外部行动,是以体力、狡智、技能,总之我们借以用身体来把握某物的一切手段为条件的”[1]60。
三、对黑格尔“所有权”理论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现代反思按照黑格尔的所有权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对外在物的占有”这一同一化过程中统一起来,并且人在“占有”中实现了对物即自然的绝对权利,使自然成为了人化自然。
事实上,“人化自然”现象不仅是黑格尔思想体系中的创造物,也是对当时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人化自然”的过程确实包含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然而,任何存在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相互关系,正如牛顿经典力学为人们所揭示的自然世界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尽管作为主体的人相对于自然能够居于主体地位,通过自身能动性的发挥使自然“被人化”,但另一方面,人自身也将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被自然化”即“物化”。
人在所有权中不断追求具有否定性的排斥他者的抽象自由的实现,而一旦这种否定性的自由被绝对化为人对物的肯定关系,那么人就将否定掉周围的一切而陷入对这种单纯物化的权利的追求中。
尽管“物化”问题并没有在《法哲学原理》中被强化,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已经在当时出现,并且已经在自由意志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发展以及相应的社会存在方式日益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且更为普遍性地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物化”现象就更为突出地体现出来,因此直到后来它成为了马克思早年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后面简称《手稿》)的主题。
马克思在其《手稿》中更为形象而深刻地用“异化”这一词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本来属于人的东西现在反而成为了支配人的力量,这种异化现象不仅最典型地体现在工人的劳动生产活动中,甚至蔓延到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对整个“人”的控制。
当然,黑格尔哲学作为一种批判哲学所追求的毕竟是“内在批判”的向度,因而即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异化为“人的物化”,但按照黑格尔的逻辑,它也能够通过自由意志进一步发展,即人与世界其他方面交往关系的发展而被扬弃,可见黑格尔作为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其逻辑思维之缜密。
然而,正如自近代社会以来人与外在自然不断交往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同一关系即使撇开人被“物化”的可能层面也可能导向另一个方面,即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人不仅实现了面对自然的绝对权利,甚至形成了对自然的霸权。
黑格尔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而将“自然”完全吸收进作为主体的人的世界中,这样自然本身在黑格尔那里也就消除了其独立性而必然成为人的对象。
通过这种方式黑格尔确实消除了存在于康德哲学中的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巨大鸿沟,通过绝对精神的历时性的辩证发展过程实现了人的世界的统一,但问题在于消除了“物自体”限制的绝对精神,在实现自身“合理性”的同时何以不会导致自身因过度膨胀而走上“非理性”之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实现对自然的占有,而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的探索程度不断加深,工具的高精密度使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障碍不断减少,因而人化自然的可能性正在以高速度不断增长。
人化自然程度的加剧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能,但另一方面主体性的不断扩张必然对人类自身造成一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