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人生考卷 诗和远方 导写(附:审题指导及预测分析)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作文:走向诗和远方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作文:走向诗和远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
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
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
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他们都是生活上的苟且者。
——朱光潜《谈美》
青年人如何避免患上“生命干枯”的大病?如何过上艺术化的生活?朱光潜先生的这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朱光潜先生《谈美》的一段话,文中提到了两种人,俗人和伪君子。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
那么本色是指什么呢?后文提到“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这两类人就是所谓没有了源头活水而生活的人。
没有“本色”的人即失去了本真,不能领略生活情趣的人。
这些人就是迷于名利,道德虚
第1页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解析及范文5篇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精选10篇(一)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克服恐惧,勇敢选择【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将一头活蹦乱跳的驴放置在两堆等质等量的干草中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就会饿成一头死驴,只是因为它不能决定该吃其中的哪一堆。
这是的以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名字命名的悖论——布里丹之驴。
漫长的七个世纪过去后,发生在这头驴子身上看似可笑的情景,正源源不断地重现在人类社会中。
这次,它有了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名字——选择恐惧症。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许多选择,也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选择恐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认为人们该怎样克服选择恐惧呢?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后有着明确的指向要求“该怎样克服选择恐惧”,写作时应针对造成“选择恐惧”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如:克服选择恐惧,应不逃避,有勇气直面选择,并有勇气承担选择的后果;克服选择恐惧,应认清自我,找准定位,清楚自己的优势、长处,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应增加各种储备,不断提升自我,要有能力克服选择恐惧,正确迅速地做出选择;等等。
【佳作赏析】克服恐惧,勇敢抉择的“布里丹之驴”悖论——即将活驴置于两堆等量干草之间,但驴却因“选择困难”而饿死。
这听起来很荒唐:有两堆干草在面前,驴怎么会被饿死?但我们不要急着嘲笑这只“蠢驴”,因为发生在它身上的场景也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亦饱受“选择恐惧”的苦恼。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会有选择恐惧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人在“漫漫求索”之路中,不论是否愿意,我们都要面临许多抉择,正如弗罗斯特所说:“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站在岔路口,抉择不可避免。
二是我们对自己的目标不清晰,正因我们不能清楚地认知自我真正想要的,我们在选择时才会如此纠结。
1【高考模拟作文】追求远方的诗
【高考一模作文】追求远方的诗走好脚下的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铺对联④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⑤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鲁迅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胸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两到三则,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章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是一篇任务组合型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名人名言,从名人名言中提炼写作的角度。
然后结合后面的材料思考,进行综合立意,确定写作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所给诗句:从李贺的“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中,可以解读出少年的壮志;从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我们看到了世人的责任;从药铺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可以看到医生的愿望和追求;顾炎武的名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中我们读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鲁迅的名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中,看到了其责任和担当的精神;从高晓松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中,看到了生活中的现实和理想。
对以上名人名言解读后,考生不难发现材料中谈论的是责任和理解的话题。
再看下文材料排比句中言及的“一代人”,这很明确的指出审题时必须要从“时代青年”的角度,来考虑与“悲欢”“追求”“胸怀”相关方向。
【构思导引】做为组合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时,在取舍和选择上要慎重。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一苇以航,通彼远方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一苇以航,通彼远方2020年全国卷III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一苇以航,通彼远方重庆一考生亲爱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一苇以航,通彼远方”。
《圣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大洪水袭来,巨浪滔天,黑云遮蔽。
在生灵的性命都受到威胁之际,诺亚造了一艘巨轮,带领家人及牲畜、飞鸟、昆虫等生物各雌雄一对进入方舟。
依靠方舟,地球上的生灵得以存活。
请大家设想,若是洪灾来临时,没有“所有生灵都上船”的统一行动,而是各谋出路,那么地球上的生灵能够到达平安的彼岸吗?或者说,我们还会传颂这一故事吗?想必不会。
这便是“命运共同体”的魅力。
如今的世界形势,暗流涌动,波云诡谲,犹如大洪水来临之际“鲸波万里”之势,而我们,只有一叶扁舟可以摆渡。
没有人是一个孤岛,没有人能孤立存活于广袤大陆。
一苇以航,我们青年人应该凝聚成“命运共同体”,承担责任,努力拼搏,以驶向美好的明天。
携手同行,青山一道同风雨。
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木心也说过:“许多‘个人’加起来,便是‘时代’。
”人们的意志凝聚起来,就形成了命运共同体。
离开了命运共同体的个人,犹如与宏大主旋律脱节的音符下面的小点,微小无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看见中国生产的口罩运往他国,我看见中国的医疗队员驰援国际社会,我看见塞尔维亚总统深情落泪称赞中国医疗队……这些都是中国在抗疫中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表现,令我动容。
202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集选(全国卷3)
202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集选(全国卷3)满分作文一:细识吾身,自成宇宙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当你们迈入高中崭新的旅途,我们亦前进寻求新的诗和远方。
高中是我们蕴藏回忆的故地,却是你们新一轮奋进的起点,挥洒青春的舞台。
当“演员”有着精妙台词与激荡的剧情。
“剧目”才宛如囊括星辰大海般绚烂而饱含。
而你们作为为自已创作脚本的“出演者”,只有为自己画好自画像,才知如何组织一言一行,在透彻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拥有富足的高中青春,那便是细识吾身,自成宇宙的信心与通达。
学会识他人之言论,辨已身之初心。
图灵测试中的人工智能将定义自己的权力于以人类进行结论,而在犹瓦尔。
赫拉利看来便是他人看法重要性的体现。
常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自身主体性既为透彻认识自己的沟壑,不妨大胆听取他人之见。
但为“我是怎样”这一询问作出回应,汇总他人的看法后辨证取舍必不可少。
特征在旁人眼中蕴含个性化原则,不同于人工智能,为自己下定义的主体仅为已身,自身主体性,才是客观之至的标准。
学会识同行之近似,辨同辈之合契。
子日:“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群体自有一“标签”,具有让参与者认识自己的参考价值。
《呼兰河传》的村落中有鲁镇的影子,那是因为萧红的笔锋中透露着鲁迅的尖锐。
萧红致力于揭露,尽力于批判,因而她敬仰同道而行的鲁迅。
她在鲁迅处寻得共鸣而越发坚定写作,她在鲁迅处寻得近似而越发明晰目标。
萧红醒悟“我能做什么”而去无意或有意模仿鲁迅文风;知道渴求“什么样的生活”而在文学领域与鲁迅并肩而行。
学会识榜样与期望,立责任与未来。
你们是奔腾不息的“后浪”,是“中国的脊梁”,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后生。
前世今生寄于你们的希望千千万万,是“摆脱冷气向上走”的青年,是“做事发声”的太阳。
总有人行在时代的浪尖,那便是你们足以敬仰的弄潮之绝决。
从“长征五号遥三”飞行任务青年突击队再到中国潜在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超导少年”曹原,亦是指引你们前进的灯塔与未来的指向标,这便是在认识自己时明了“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的实例与时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生活,诗和远方(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生活,诗和远方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最近,诗句在网络热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不少的人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以摆脱眼前生活的苟且,但效果并不佳;也有不少的人认为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还有人则将眼前苟且的生活活成了诗,经营成丰沃的田野。
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自选角度,门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文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本作文题目要结合提示语“不少的人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以摆脱眼前生活的苟且,但效果并不佳” “不少的人认为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还有人则将眼前苟且的生活活成了诗,经营成丰沃的田野”分析,这是一则针对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阐发个人见解的作文题目。
考生要应结合自己对这句名言的具体理解谈对其的看法,避免空泛议论。
考生可以作以下思考:一、生活中总有一些苟且,是你自己也是他人,让人无奈却又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其实人总是希望有美好的,故而有了那么多的联想,佛家的极乐之地,道家的无为之境,儒家的大同世界,西方的天堂,都是人们所向往的。
人们总是期望多一些美好,少一些苟且。
然而现实却是我们不得不生活在现实中、生活在苟目.下,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二、随着生活压力的骤然上升,“诗和远方”成为许多人的慰藉和希冀。
寻一方好天地,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恼,慰劳疲乏的身心:寻一处好风景,出游踏青舒缓神经。
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没有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永远是空中楼阁。
三、即使现在的生活让你不如意,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些琐碎事让你痛苦不堪,但是你还有希望,还有明天,还有温暖的太阳,温柔的风,你还有心里的美好生活。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议论文试题与范文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议论文试题与范文一、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Ⅰ.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12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
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Ⅱ.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7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
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1元,还有0.1元甚至0.01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Ⅲ.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文化,却有美德。
”Ⅳ.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100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
”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
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作文类型:辩证统一审题指导:1、审题结果:关系型话题——品德与文化。
2、关系辨析: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3、材料寓意: A.无才有品; B.有才无品; C.无才有品; D.有才有品。
立意指导:单向立意,充要立意皆可。
范文一杯春醪寄余心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
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
”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其文化水准,亦携着其品性高低。
作品,是其文化水准的具体外现。
极高的人品,其作品也极雅致,其文化水平也令人叹服;反之亦然。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
”“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人生考卷 诗和远方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人生考卷诗和远方主题词人生考卷诗和远方涵泳传承应试教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
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6分。
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预测分析:作文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
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有文化基础,又能自主发展,还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
从高考命题专家的角度来看,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时代,关注民生发展,关注自我成长,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传承创新等等这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东西,这才是“大语文观”,才是“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辩证命题。
本题是单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住任务,结合材料的关键语句综合立意。
质疑者与武亦姝对待古诗词态度的不同,是因为其出发点不同,一是为了分数,其实是应试教育的追捧者,一是为了热爱,单纯热爱诗歌的灵性和超脱。
命题人的意图显然是后者。
命题人意在考查学生对待类似现象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同时引导考生探讨古诗词学习的真正意义,从而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问题。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发言稿“诗意人生”导写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发言稿“诗意人生”导写及范文展示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那什么样的人生是诗意人生有人说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人说是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有人说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人说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好角度,拟定在主题班会“诗意人生”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解析诗意人生可以是王维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是白居易笔下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和朋友间真挚的友谊;也可以是李白笔下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的心态;更可以是林则徐笔下襟怀坦荡、矢志为国的壮志豪情。
只要在此范围内立意,就符合题意要求。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是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允许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但作文需要以发言稿的格式完成。
评分细则:完全脱离材料,36 分以下评分;部分脱离材料,单纯写人生应该勤奋、努力、坚持等,36-40 评分;符合题意,内容完整,对诗意人生有自己的看法,40-45 分;切合题意,脉络清晰,有逻辑性,有文采性,45-48 分;论点鲜明,立意深刻,逻辑严谨,有思辨性、文采性、时代性,50 分以上。
范文展示纵生如逆旅,仍活出诗意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纵生如逆旅,仍活出诗意》。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生命充满劳碌,仍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外卖小哥也能获得诗词大会冠军,脑瘫之人亦能写出最坚定的诗句。
正如曼德拉所言:“人生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灿然升起。
”生命里的诗意,更是那困境时看梢头的月、檐角的星,更是那掬水月在手,向光逐梦行。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诗与远方(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彩点评4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诗与远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8年4月4日晚,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37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博士彭敏,逆袭成功,夺得冠军。
有人为彭敏感动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有人感到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有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的心中都有对“诗与远方”的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一)从彭敏的角度立意:可以分析失败的原因,写保持心态,战胜自己,也可以谈不以成败论英雄。
1、人生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2、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3、人生应不惧失败,勇于追求,坚持梦想。
(二)从雷海为的角度立意:读书的意义与作用,梦想与坚持的作用,英雄不问出处,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1、懂得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2、人需要梦想,人活着要有追求。
3、内心笃定,诗歌未必来自远方。
4、生活纵然负重,心中诗意安然。
5、未卑未敢忘修身。
(三)从两人的角度立意:可以从身份、地位、处境等角度辩证分析对待人生、对待梦想的态度。
1、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生态度。
2、梦想不论出身,人生自有诗意。
佳作展示一心中有沧海,岂因外物涸?(题目具诗意,有“亮”度,吸引阅卷老师眼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很好!)刘艺菲近日,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
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和亚军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彭敏的因文化程度的巨大差异一时引起人们的热议。
(简单概括材料,直指热议缘由:文化程度的差异。
)毫无疑问,彭敏所享有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要远远优于雷海为所拥有的。
人们对雷海为夺冠的惊异着实反映出群众对社会地位高低和个人才能认知的偏见和狭隘。
(针对材料现象,揭示问题实质,进行“归因分析”。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诗与远方【汇总】
《高晓松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以下是给大家分享的年高考作文预测诗与远方,欢迎浏览。
年高考作文预测诗与远方一内涵挖掘这句话出自《高晓松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影响。
谁要觉得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越是年长,越能体会我妈的话。
我不入流,这不要紧。
我每一天开心,这才是重要的。
”诗可以指不同于世俗的追求和个人高尚的品格情操;“远方”可以泛指每个人内心的远大理想。
简单说来,“诗与远方”即指理想的生活。
“诗与远方”并不是实指,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的一种美好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真正的憧憬。
三维解读在一般人的理解里,诗代表美好,代表远方,代表希望。
而远方,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对未来的憧憬……吟着诗,眺望远方,就不会困厄在眼前的苟且里,人也会更快乐,不是吗?诗与远方究竟是什么?我想它们绝不代表无度的挥霍和无聊的炫耀。
诗与远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去到某个景点,发一张美图过的照片,再配上“诗和远方”这几个字,这仅仅是些许人的一厢情愿和一往情深,他们觉得,这,就是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功利,绝不是为了炫耀并获得虚荣。
诗与远方的第二个特点是一种无负担的行为,它可以没有大量钱财做后盾,但契约社会中规定给你的事情应该完成。
这是一个在契约社会中获得相对自由的最关键条件。
诗与远方绝不是穷折腾,瞎显摆,而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生活追求、精神获得和自我实现。
实际上,现实生活难免重复,或单调枯燥,或充满压力。
想象美妙诱人,但要想落地,仍不免回归日常、柴米油盐。
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憧憬,就像诗和远方的田野,只是,它们更像空中楼阁,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不能拿来当饭吃。
2020年高考预测模拟作文四题写作指导(附范文)
2020年高考预测模拟作文四题写作指导(附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6日下午,南京33路公交车上人多拥挤,一名男性乘客上车时大喊被门夹了。
驾驶员王师傅道歉后,没想到男子一路都在责骂。
为了乘客的安全,王师傅一直都在克制。
更没想到的是,几站后,一名中学生给王师傅送来一张小纸条……王师傅称,他至今还保留着这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爷爷,您是好司机,赞!!!”王师傅说:“拿到纸条我感到心里暖暖的,眼泪都要出来了。
”后来,调取车上监控发现,当时只是人多拥挤,车门并没有夹到这名男子。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理智中学”)同学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围绕材料内涵和具体指向来立意行文,就事论事,合理类比和联想,精准完成任务指令。
从材料的内涵来看,驾驶员王师傅忠于职守,担当起了社会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克制忍让,为自己并不存在的“过错”反复道歉,坚守着职业道德的底线,可以看作是社会正义、职责担当的代表,是大量社会基层人员的缩影,是定向引导——“理解温暖社会,其中必定有我”中动词“理解温暖”的对象的具体表现,这一点要认识到位。
与此同时,发出“理解温暖”这个动作的人,也应该仔细确认,从材料来看就是那名“中学生”,正好和写作者身份相同,都是学生。
同类人有共同的情感体验,有共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有一致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这也恰恰是任务指令设置的匠心所在。
所以,明晰材料的内涵,找准材料聚焦的对象,把握住定性引导的方向,是准确审题立意,顺畅构思行文的保障。
【佳作赏析】社会需要温暖,他人需要理解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社会需要温暖,他人需要理解”。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我的理想在远方范例精选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我的理想在远方2020高考语文作文预测题目:我的理想在远方理想是生命的灵魂,它能拨动起奋斗的弦,奏出人生宏伟的乐章。
理想是一个人心中的太阳,它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理想是成功的向导,它像不灭的灯塔,在茫茫海上指引我们人生的航向。
理想在远方熠熠生辉,它在召唤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快马加鞭就此起程吧!请以“我的理想在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文题解析】一、要严格审题写命题作文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仔细审题,审清题目中每一个字的含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这样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命题作文的写作,要严格落实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本题而言要注意“在远方”三个字。
既然要谈“远方”,就要拓宽思路,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思想的精灵于现实与理想间自由穿梭。
二、明确写作文体此篇作文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不限文体,这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
有些人可能认为此篇文章写成议论文,其实不然,关键看你的文体特长。
擅长叙事的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的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可选择抒情散文,擅长想象的甚至可以选择童话,擅长讽刺的可以选择杂文。
总之,把握好话题作文的要点,无论哪种文体、哪种构思都能迸出五光十色的火花,写出异彩纷呈的作文来。
另外,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文体自选”,不是忽视文体,相反要注重文体的特征。
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必须明确,若写记叙文就要写出记叙文的特点,若写议论文就要处理好论点、论据、论证的关系。
三、抒发真情实感近两年来的作文评分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考生的个人爱好、特长,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考生所写的文章越能指向现实生活,越能指向内心,文章越成功。
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
这篇文章谈理想,很容易写得大话连篇,流于空泛。
所以写作时,以“我”为中心,谈出自己具体的理想,写出真实的感受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人生考卷诗和远方导写(附:审题指导及预测分析)
主题词人生考卷诗和远方涵泳传承应试教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
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6分。
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预测分析:
作文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
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有文化基础,又能自主发展,还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
从高考命题专家的角度来看,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时代,关注民生发展,关注自我成长,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传承创新等等这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东西,这才是“大语文观”,才是“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辩证命题。
本题是单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抓住任务,结合材料的关键语句综合立意。
质疑者与武亦姝对待古诗词态度的不同,是因为其出发点不同,一是为了分数,其实是应试教育的追捧者,一是为了热爱,单纯热爱诗歌的灵性和超脱。
命题人的意图显然是后者。
命题人意在考查学生对待类似现象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同时引导考生探讨古诗词学习的真正意义,从
而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问题。
方向之一,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方向之二,实践创新:勇于追求、问题解决
方向之三,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方向之四,科学精神:批判质疑、理性思维
审题指导:
作文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考生在谈看法时一定要紧抓任务、围绕材料。
材料主体是武亦姝夺冠事件,体现出她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深厚的人文积淀。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家长因为高考古诗文默写分值低而对古诗文学习存在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这是家长的质疑。
“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
”这是武亦姝学习古诗词的初衷,即来源于内心真正的热爱。
“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这是命题人的暗示。
考生要据此表达自己的看法,回应这部分人的质疑,不得脱离写作的真实情境。
材料的核心任务是回答学生甚至家长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考生的写作对象是心存质疑的学生和家长,要体现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体现对这一质疑的思考。
行文中在回应质疑时应联系武亦姝夺冠事件,分析花费时间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到底值不值得,要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表达看法。
“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认真审读材料,我们便能读出命题者鲜明的价值判断。
不少学生甚至家长对学习背诵古诗词存在质疑,他们是站在应试、功利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即看问题的角度很褊狭。
命题人对武亦姝的案例陈述中隐含了一个价值判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
”这说明古诗词的学习不但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那么何乐而不为呢?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去除这部分人的功利心理。
考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可以自选角度。
如可以从这部分人的质疑谈起,批评其短视思想:学习、背诵古诗词难道只是为了试卷上的那6分吗?正确的教育观应是超越功利的,应该摒弃短视、功利思想,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观。
也可以从武亦姝事件入手,表明出于热爱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可从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的角度回应人们的质疑;还可以谈古诗词学习的价值所在,或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当然,对古诗词的学习还会带来很多收获,这是题目对考生的开放角度,只要能回应人们的质疑,肯定古诗词学习的价值均可。
考生在论证时,选取论据的角度是开放的,无论选择哪一角度进行写作,支撑其论点的论据都是丰富的。
比如,从批评质疑者的角度来切入:若学习古诗词如果仅仅是为了6分的默写题,那么外卖小哥雷海为不需要参加高考,是否就不必学习了?比如从肯定古诗词学习价值的角度来切入: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诗词对人的熏陶、对心灵的涵养,古今名人,文化学者,论据丰富。
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进行多角度思考,从已有储备中有效调取。
切题立意:
1.摒弃功利,立足长远。
2.诗词之美,涵育终身。
3.诗词学习,始于热爱,源于坚守。
4.传承文化,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
5.人生不只有试卷,还有诗和远方。
……
偏题杂说:
1.应试教育,毒害之深。
(观点偏激,且脱离材料“古诗词学习”的具体情境)
2.请不要过分关注分数。
(材料的侧重点不是探讨是否应关注分数,而是探讨值不值得花费时间学习和背诵古诗词)
3.莫问结果,勿忘初心。
(大而无当,命题针对性不强)
4.才华不问年龄。
(针对“00后”等个别字句,孤立分析材料)
……
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
“满足了对古代才女所有幻想”的武亦姝以其丰富的诗词储备和出色的表现成功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重视,一时掀起传统文化热。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甚至家长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吗?我不反对追求分数,但古诗词的学习难道只是为了那6分吗?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因为生活不能贫瘠得一无所有。
质疑者是站在“唯分数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是内心的功利性在作怪。
这种功利心理是明显的短视思想,只看眼前,不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试问孩子从小到大学习和背诵的古诗词,难道只为了高考的6分吗?如此去想,岂不是看低了古诗词的作用?
追求分数,更要追求诗意的生活,重视文化传承。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经历吟诗背诵的阶段。
学习之初,我们并未考虑多年后的高考,我们只知道身为中国人,唐诗宋词这样的启蒙教育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诗歌词赋,耳濡目染,我们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深受其益。
我们是在学习,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背诵无用,那么古诗词必然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文化也将日渐式微。
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断层、割裂,文化丢失了,民族的根何处找寻?根脉不在,灵魂何栖?当我们的生活完全被功利主义取代,为利益奔波忙碌,那迟早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会贫瘠得一无所有。
生活中除了有分数,更有诗和远方!
康震老师曾说,我们要“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人们援引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
的确如此,当我们学习、理解古诗词后,便可与先哲对话,与其进行思想碰撞。
当我们读到李白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禁会信心十足,再大的风雨再大的浪也无所畏惧,相信困
难终将过去;当我们读到苏轼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禁会豁然开朗,人生何必纠结,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泰然处之。
让传统文化深植内心,对于文化血脉的延续、精神家园的建立至关重要。
让我们在翰墨飘香、诗书雅乐中从容而快乐地成长,拥抱传统文化,拥抱古诗词,言谈举止,自在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