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娱乐、社交的主要途径。
然而,新媒体的发展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1. 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新媒体虽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和交流方式,但也给人们传播不良思想的渠道。
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在网络传播中迅速扩散,徒增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挑战。
2. 强化个人主义思想。
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大、碎片化、快速变迁等特点,促使人们重视个人感受和利益,形成了一种不负责任、不考虑他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
3. 增加精神消费压力。
新媒体时代,大量的精神信息涌入人们的视野,不同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也呈现出诱人性、刺激性的特点,导致大学生消费精神时间、金钱和能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干扰。
二、对策1.优化新媒体传播环境。
学校应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动媒体行业规范自身发展,控制虚假信息,维护公众利益。
2.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
大学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上注重社会主义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内涵,以及寻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目标的结合点。
3.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
大学应该引导大学生善于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和交流,但同时也要教育大学生自律,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网络红人效应等不健康的行为。
4. 增强个人责任感。
大学生应该树立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避免个人主义的思想影响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行为,加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和信仰。
三、结论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相当重要的精神生活场所和学习交流平台,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涉及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还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对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来获取知识,现在他们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这种方式的改变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但也存在信息真实性和权威性的问题。
2. 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大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网络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生活上更多地依赖手机和社交媒体。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3. 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以前,大学生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人际交往,现在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更多地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来进行交流。
虽然这种交流方式更加便捷,但也增加了沟通的表面化和虚拟性。
4. 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导致了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的问题。
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到刷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等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真实世界中的重要事物。
二、对策研究1. 提高新媒体素养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正确获取并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资源来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2. 倡导绿色上网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大学生绿色上网,提醒他们增强信息过滤和筛选能力,警惕不良信息的高度。
3. 打造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可以推行定期禁止使用手机等新媒体设备的政策,倡导大学生多参与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推动形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更加深厚,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
新媒体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应对这种影响,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水平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泛滥导致认知碎片化。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超出了传统媒体的限制,导致大量信息碎片化,在这种潮流中,大学生往往只是接触一部分信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容易出现偏差。
网络空间虚拟性影响着大学生的现实社会体验。
大学生过多地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应用出现障碍。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丰富多样,大量无序信息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了干扰和误导。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谣言和负面信息,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干扰,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把握和理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水平。
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
大学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信息,增强对负面信息的辨别能力,帮助大学生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网络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开设网络媒体素养课程,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掌握信息,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效果。
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引导。
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管,清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网络信息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的宣传力度。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便利途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
1.1、信息获取途径多样化新媒体拥有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和内容形式,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渠道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
这些信息资讯的传播速度快、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使得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对其认知、思考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思想观念影响新媒体上的信息和内容多种多样,其中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在接触新媒体时,容易受到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导致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知模糊、认同感降低等问题。
1.3、行为模式影响新媒体上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消极情绪的传播,如网上谣言、负面信息、低俗内容等,这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容易引导大学生模仿和跟风,影响其正常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
2.1、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网络,因此在新媒体上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
2.2、建立健康网络环境新媒体上存在很多低俗、暴力、负面的信息和内容,因此要加强健康网络环境的建设,封堵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整治不良内容,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为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提供良好的环境。
2.3、加强价值观引导在新媒体上,要及时发布有针对性、有深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4、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大学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植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一、高校新媒体文化的特征随着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媒体文化以其社会广泛性、包容性、自律性的文化特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政治倾向、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和个性心理。
(一)社会广泛性的提高现在,高校新媒体文化己不再是简单的大学内部文化,而是逐步演变成对社会有广泛作用的文化。
新媒体文化以其专业文化的特殊性,融进了社会的诸多层面。
此前,大学文化的开展只存于校园内部的诸多层面。
随着新媒体文化的普及和发展,高校文化的活动空间得以扩大。
校园活动从原先仅在校园内部举行扩散至与其他高校和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大大扩大了新媒体文化社会传播的范围。
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在高校权威的学术专业的氛围中更是卯足劲头,也使其专业度不被社会所诟病。
高校新媒体文化融入到社会是通过其引发社会变革体现的。
近来大学生在各论坛中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现象可看出青年学生对新媒体文化有着高昂的热情和社会参与性,这一切归功于新媒体传播媒介的遍及、运用形式的多样、传播范围的广泛和学生们心理对其的认同。
(二)新媒体文化是大学生包涵品质的发展文化高校新媒体文化拥有大学生包涵品质成长的系统,而包涵性是新媒体文化的灵魂之源。
其一,新媒体文化第二主体传播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包涵性。
以前的媒体被时空禁锢,但伴着数字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开明和自由平等的新媒体。
这让新媒体文化脱离校园,走进社会,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也走进高校。
另外,大学生是社会青年群体的主体,而这个群体天生具有社会批判性思维。
当他们找到与青年人性格和谐的新媒体文化形式,就会自动形成组织,而他们的社会批判性思维在这里相互摩擦和交汇。
这一切都促进着不同文化理念的同构,推动着新媒体文化的繁荣,迫使新媒体文化成为发展青年包涵品质的文化。
(三)新媒体文化创建的自律性群众的自我创建和革新过程是相统一的,这建立在文化自律的基础上。
一方面,大学生对自主性文化的看法影响着新媒体文化自律性的程度。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观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维护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 负面影响:创造焦虑、虚荣与攀比之风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很多好处,但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新媒体的许多内容都与理想化的幻觉有关,例如社交媒体上的时尚博主举办的品牌活动、购物节等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同时也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焦虑”,让年轻人感到自己总是不够好。
2. 积极影响:传递正能量,培养劳动意识新媒体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些新媒体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例如,在疫情期间较为火热的“线上学习”话题,许多社交媒体平台都积极传递这一信息,让年轻人更加明确自身学习的方向,促进了劳动教育的普及。
1. 厘清“鸡汤文”与价值观的关系新媒体里的“鸡汤文”常常会误导年轻人认为一些不着边际的理想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应当预防和遏制,正确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关注年轻人身心健康目前,新媒体上严重的焦虑和攀比之心已成为潮流,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因此针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等制定实施相关保健教育计划,缓解其在网络中的压力,集中精神于学习、生活中的真实现实。
3. 拓宽思想视野大学生应该拥有开阔的思想视野,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会自我审视,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
特别是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真伪能力,坚决抵制网络谣言和假消息,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
4.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度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要注重宣传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大学生普遍的无知和理解不足。
开展“讲座”的形式,邀请专业人士以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来讲授相关课程,鼓励大学生亲身体验,加强实践尝试。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新媒体传播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存在一定的现状和不足,需要加强对策措施,建立健全的新媒体教育体系。
新媒体应当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的有力工具,大学生也应积极适应并引导新媒体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
通过这样的努力,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承、传播、教育、影响、机遇、挑战、现状、不足、对策、教育体系、工具、引导。
1. 引言1.1 新媒体的普及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新媒体以其便捷、快速、互动的特点,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也受到了新媒体的传播和传承。
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广泛传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更加容易接触和吸收这些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理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多元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促进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共享和传承。
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多方参与、互动共建的过程。
新媒体作为传播工具,应该发挥其优势,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新媒体平台,掌握传播的主动权,用新媒体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添砖加瓦。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现状和挑战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强调和倡导,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参与社交的重要平台。
新媒体的普及和使用也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影响新媒体为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平台。
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等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使这些理论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了解和认同。
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交流。
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大学生可以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社会主义观点和看法,从而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新媒体的碎片化信息容易扰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新媒体上,大学生可能会接触到各种来自商业广告、娱乐八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价值观忽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新媒体过度强调个人主义。
在新媒体平台上,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比较突出,这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共同利益。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对策1.加强理论宣传教育。
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大学生传达正能量,增强社会主义理论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2.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获取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增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保持清醒的头脑。
3.引导积极健康的社交。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新媒体上的社交活动,分享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避免接触消极的信息,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新媒体上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提升社会主义的影响力。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媒体在信息获取方面对大学生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网络上的各类信息和新闻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大大增加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时也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问题,大学生应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并多渠道获取信息,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大学生的社交行为更多地发生在虚拟空间中。
虽然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但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大学生可能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导致面对面的交流变少。
要应对这一问题,大学生应该保持与现实社交的平衡,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团体活动,培养真实的社交能力。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中,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大学生应该意识到新媒体的消极影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文艺活动、志愿者工作等,丰富自己的生活,保持身心健康。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新媒体提供了各种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等,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
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学习时也可能产生依赖和不良习惯。
为应对这一问题,大学生应该理性使用新媒体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结合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大学生应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做到信息的审慎获取、社交的平衡发展、生活的多样化和学习的有效进行。
只有这样,新媒体才能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1. 引言1.1 新媒体的普及与影响新媒体的普及与影响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是新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因此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覆盖面使得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社会动态、政治事件、文化新闻等内容,从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新媒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意见和交流观点的平台,让他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新媒体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假化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和消极价值观也通过新媒体传播给大学生群体,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一些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现象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对其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指导。
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正处于接受各种信息的敏感时期,因此对于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素质提升。
在现代社会,新媒体的普及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对于塑造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不例外。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1、颠覆性影响: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传媒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效率。
但是,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呈现出“被动接收”的特点,其内容可塑性较强,存在一定的误导风险。
一些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信息通过新媒体渗透到大学生中,给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2、浅薄化影响:新媒体呈现出碎片化、可读性强的特点,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逐渐变得浅薄。
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研究性文章和深度阅读材料往往被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难以形成全面、深入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信息的深度影响:新媒体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可以达到足以影响人们思想的程度。
一些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消息通过新媒体传播,深度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知、理解和认同度下降,进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
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对策1、正确引导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教育,注重对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的指导,通过演讲、讲座、社科普及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加强阅读深度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指导大学生阅读深度阅读,解决浅薄化的问题,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和理解。
3、建立问答平台针对这种流行的误导和思想偏差,设立针对网络热点话题和问题的问答社交平台,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达人互动、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的学习和认识。
4、强化媒体监管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保证新媒体平台不散布谣言和不良信息,防止其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保障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正确传达。
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议题,它涉及到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的交汇点。
随着手机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日益变化。
手机新媒体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沟通工具,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手机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通过手机新媒体,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最新的学术资讯和教育资源,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手机新媒体也使得高校大学生更容易陷入信息过载和沉迷网络的困境。
过多地沉浸在手机新媒体中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疏远现实社交,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其带来的益处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
通过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新媒体、建立合理的媒体使用规定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作用,促进他们更健康、更有效率地利用这一工具。
【注:本段字数为246字】2. 正文2.1 手机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益处1. 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手机新媒体,高校大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到各种学习资料、视频教程和学术论文,帮助他们更全面地学习各种学科知识。
2. 拓展了交流空间:手机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可以与同学、老师和学术界人士进行交流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学习成长。
3. 方便了生活服务: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新媒体进行网上购物、订餐、叫车等生活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便捷度。
4. 增强了学习动力:手机新媒体中的学习社区、学术讨论群等平台可以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5. 促进了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手机新媒体平台上的讨论、分享和创作,高校大学生能够提高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手机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挑战1. 分散注意力:手机新媒体的频繁使用容易让大学生迅速切换注意力,过度沉浸在社交网络、游戏等内容中,影响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影响与应对
大学生社交媒体的影响与应对社交媒体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不可忽视,其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方法。
一、社交媒体的积极影响社交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沟通平台,使得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可以与同学、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纽带。
此外,社交媒体还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可以随时了解到最新的新闻动态、学术资讯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二、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尽管社交媒体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大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社交媒体,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浏览社交媒体平台上,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
其次,不少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虚荣心和攀比心理,追求虚假的曝光度,容易导致自尊心受挫。
此外,网络暴力和负面信息的传播也可能对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三、应对社交媒体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交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社交媒体的作用和局限性,不把社交媒体当作评判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其次,合理规划时间,设立专注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段,避免沉迷于社交媒体而影响学业。
同时,减少社交媒体上的浏览时间,转而将更多精力用于丰富的实际社交和学习经历。
此外,积极参与有益的社交活动和线下社交,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
四、建立健康的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要养成健康的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大学生需要明确一些原则。
首先,掌握适度使用的原则,不要沉迷于社交媒体而忽视现实生活。
其次,注意隐私安全,设置正确的隐私保护措施,避免个人信息被滥用。
同时,对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要保持理性和批判的眼光,不盲目追随潮流,尽量过滤负面信息和网上暴力内容。
总结起来,社交媒体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影响。
大学生应坚持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则,认清其对生活和学习的局限性,正确应对社交媒体带来的心理压力。
通过合理规划时间、丰富实际社交经历和建立健康的使用习惯,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社交媒体的影响,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媒体包括社交媒体、网络视频、博客等形式,它们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沟通交流的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1. 社交网络带来的依赖和焦虑社交网络如微信、QQ、微博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流工具。
在社交网络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获取社会动态信息。
长时间使用社交网络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依赖,一旦离开社交网络就会感到焦虑和孤独。
2. 网络视频对学习的干扰网络视频如抖音、B站、YouTube等给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和知识信息,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
过度沉迷于网络视频也会对学习产生干扰,使大学生缺乏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成绩。
3. 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交的冲击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轻松交友、组织活动,但这也容易导致他们对现实社交缺乏积极性,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融入现实社会。
1. 提倡合理使用新媒体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使用新媒体的意识,合理分配使用时间。
可以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比如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使用社交网络或网络视频,避免过度使用和依赖。
2. 注重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
教导大学生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避免网络陷阱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推动现实社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鼓励大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拓展交友圈和社交能力。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主动与大学生沟通,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现实社交经验。
4. 制定健康生活规划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和户外活动等。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有助于缓解新媒体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带来了便利和乐趣,又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档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手机、电脑、移动电视、电子图书、数字广播等。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8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较2015年下半年增长率有所提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在这个年龄层中,大部分都是大学生,而在新媒体用户群中,大学生占比较高,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群体已然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
因此,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使得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研究目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有传统的媒体传播一对多变成了目前的多到多,网络线更加复杂。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新媒体的存在必然会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习惯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包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使用目的、使用结果等。
.(二)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尤其是针对消极影响,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这种消极影响,积极正确的引导大学使用新媒体,让新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得力工具。
二、研究思路通过书刊、网络、档案、内部数据库等渠道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分析资料-分析现状-提出调查项目及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确定分析方法-确定调查方法-完善调查问卷-拟定调查方案-实地调查-整理汇总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框架见下表: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叙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学习方式更多样大学生过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上接受老师一对多的讲解或是到图书馆翻阅书籍,更多的是从纸质书籍中获取知识,而且纸质书籍的学习往往需要固定在某一地点,且携带不自方便。
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手机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 消磨时间与刺激娱乐随着手机娱乐应用的普及,许多大学生不禁会沉迷于其中。
在上课或无聊时,他们会借助手机新媒体来消磨时间,撇开学习或其他任务。
这种刺激娱乐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产生上瘾心理。
2. 社交网络成瘾许多大学生认为通过手机上的社交网络,可以更加方便地和朋友们进行交流和分享。
在这种交流和分享中,他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这种虚拟社交网络过于依赖的社交,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和难以融入集体。
3. 离线交际能力下降在手机的帮助下,许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在虚拟世界中交际。
但是,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才是社交互动的根本。
随着大学生对手机新媒体的依赖,他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逐渐下降。
1. 自我监管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管。
自我监管需要从减少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序开始。
借助时间管理和其他自我监管技巧,可以更容易地将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活动上。
2. 教育和监督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学生提供教育和监督,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手机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要使用手机,并严格执行规则。
3. 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社团、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以增强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技能。
然后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手机新媒体的优势手机新媒体虽然有着许多负面影响,但它也保持许多优势。
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新媒体有助于他们实现更好的学习。
1. 学习资源的分享通过手机新媒体的学习资源分享,大学生可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 组织协作手机新媒体帮助大学生将时间更加高效地用于组织和协作工作。
这提高了大学生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如任何新事物一样,它既有优势,也有缺点。
我们应该关注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挑战。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了新媒体教育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水平。
通过总结分析和未来展望,可以更好地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并为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优势、劣势、对策、建议、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各种信息,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内容。
新媒体平台上的文章、视频等形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大学生们传递价值观念,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新媒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核心价值观的兴趣,强化其思想意识和责任感。
新媒体也存在着信息过载、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这些负面因素可能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中,有些不良内容可能误导大学生,影响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现象也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产生偏差。
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警惕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念。
只有在树立正确的信息导向和引导下,新媒体才能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益的引导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分析新媒体教育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和效果。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媒体以其便捷、快捷、全面的特性,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深入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新媒体对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1. 想法传播速度加快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使大学生们能够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和新闻事件,这也意味着各种想法和价值观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纷纷涌现,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2.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很多时候大学生很难通过新媒体获得准确的信息,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乃至错误的认识。
3. 价值观念多元化新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多元化的,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新媒体平台上交织碰撞,这会让大学生们接触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产生混乱,难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对策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讲座以及活动,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巩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2. 增强价值观念的自我思考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价值观念的自我思考能力,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判断和筛选,不盲目接受新媒体传递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避免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3. 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大学生应该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辨别能力,不轻易相信新媒体上的信息,要时刻保持理性的思考,不被虚假信息所蒙骗,以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误解。
4. 培养批判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意识,教育他们遇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和行为时,能够及时提出批评和反驳,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新媒体对其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学习、沟通、娱乐、社交等方面。
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网瘾、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1. 学习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便捷的学习资源,例如电子书、在线课程等。
同时,新媒体还让大学生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学习心得和交流各自的学术见解。
然而,如果不加以管理,使用新媒体可能会导致学术不端或抄袭行为,这些行为将对大学生的学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2. 社交方面新媒体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促进了人际交往。
同时,新媒体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扩大社交圈子和获得更广阔的人际资源。
但是,如果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就会影响其面对面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麻烦或风险。
3. 娱乐方面新媒体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娱乐资源,例如游戏、音乐和视频等。
这些资源在适度的情况下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休闲和娱乐,但如果大学生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则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应对策略1. 教育引导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科技使用教育和引导,使其充分认识新媒体的利与弊,提高其科技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力。
2. 网络安全意识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引导,让其充分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和信息被盗取。
3. 科技休息大学生需要在使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有适当的科技休息时间。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日常规律,有助于保证其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
4. 模范引领大学应该要有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和引领,他们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新媒体,合理利用资源,避免一些不良的行为产生。
结论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是双重的,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New Media)是依托当今社会最新的数字传输技术、互联网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广大媒介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报刊、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新型媒体。
〔1〕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在高校特定的环境和高等教育特定的体系下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文化,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以特定的行为模式,成长为专门人才,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过程。
〔2〕随着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受其影响和冲击更直接、更充分。
2011年9月,我们开展了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化”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以惊异的速度全面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而当今大学生风华正茂,对新生事物敏感且富有探索的热情,日益成为对大众传媒最为熟悉也最为依赖的年轻的高学历群体。
(一)媒介接触情况层面:互联网与手机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两种媒介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报纸、杂志、手机、电视、广播等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大众媒介中,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大众媒介是互联网(比例高达98.73%)和手机(高达92.35%),这与以往学者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手机取代了报纸(68.88%)排在第二位。
随着3G 时代的来临和手机信息交互功能的日益强大,我们可以预见手机将进一步拉大与报纸等传统平面媒体之间的差距,紧跟互联网,成为日常使用最多的两种媒介。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参与度和依赖度:以互联网为代表本次问卷考察了大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长短和网络使用频率这三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度。
结果显示:在网龄维度方面,被调查学生中仅有3.8%的学生的网龄不到1年,而超过60%的被调查者的网龄在4年以上,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和使用了网络;在上网频率维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上网频率但上网间隔时间不长,而15.3%的大学生几乎是天天上网,仅有7.9%的大学生一星期只有一次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等休息时间。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上网已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几乎每天必做的事情。
另外在上网时间维度方面,47.9%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2小时,而平均每天有3小时或3小时以上上网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有44.9%,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度高,每周花费在上网方面的时间还是适中的,对使用网络能保持理性的头脑。
对网络依赖度的调查显示:30.1%的学生上网的预计用时与实际用时基本不相同,8.9%的同学完全不相同;只有11%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依赖网络,89%的同学对网络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其中,“一般依赖”的学生占总体人数的45.9%;当不上网时,46.9%的大学生会觉得没意思,甚至无心做其他的事情。
从以上结果来看,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影响本调查主要通过个性化过程的性格行为、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这三个维度来考察。
1、性格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综合评判自己属于中等性格,而综合评判自己性格内向的比例为25%,仅有15.8%的学生明确判断自己性格比较外向。
自认为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中有83.7%的同学经常上网,性格中等型大学生中有56.6%的同学经常上网,而外向型大学生中仅有11%的同学经常上网,这些数字表明,性格外向型大学生的上网频率不是很高,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上网。
2、自我认知对“在网络上我可以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自我,且更加有利于我的个性发展”这个观点,70.9%的学生表示认同,由此看出,大学生把网络视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在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网友对自己的认识的一致性程度方面,43.9%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自我认识与网友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一致,仅有3.8%的学生认为两者很一致,这说明在虚拟世界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浸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之中。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薛荣生(南京工业大学,南京210009)[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使用状况调查入手,阐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结合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194—02[收稿日期]2012—09—22[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性研究:2010SJB880074)。
[作者简介]薛荣生(1976—),男,江苏镇江人。
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N o.5,2012(总第77期)Theoretic ObservationS erial N o.77194——3、人际交往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日益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有学者调查显示:有39%以上的学生认为,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使自己沉迷其中而脱离了实际生活,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3〕。
大学生的虚拟人际交往呈现三个特点:交流语言符号化、交往形式多样化(电子邮件、QQ聊天、BBS、虚拟社区和娱乐游戏等)、交往程度的弱联系性。
调查结果显示,持有“上网并没有减少与同学、朋友相处的时间和机会”的观点的大学生占70.9%;持有“网上的人际交往与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差别不大”的观点的大学生占49%;占56.1%的受调查者认为网络对其产生了一些影响。
由此可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使用并没有明显地使大学生虚拟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相脱离,反而对其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多一些。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内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其社会化进程应在一定的社会价值体系内完成,符合特定的社会规范。
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其不仅带来了经济和技术上的革新,更因其独特的影响力而导致了整个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持有“新媒体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观点思维有一定的影响”的观点的大学生超过60%,但受影响程度轻重不一,大学生的价值观显现多元化的趋势。
由此可见,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新媒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较直接的影响,但对其较为深层次的影响力的认识还不到位。
长期以往,这种忽视非常有害,因为大学生很可能会因此在不知不觉中由于缺乏对新媒体的谨慎选择和适当解读而陷入其负面影响中。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的影响在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中,最基础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掌握生活技能。
新媒体因其信息容量大、时效短、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其对大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两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1、生活技能社会化生活技能社会化是大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求。
大学生的生活技能主要是通过大学阶段的校园集体生活来获得的。
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最为基本的,例如: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安排个人生活、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等。
谋生技能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对大学生来说,初步谋生技能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实施来完成的。
调查结果显示,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对“你在没有条件上网(或手机没有带在身边)的情况下是否会觉得心情烦闷,患得患失,甚至无心做任何事情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达到一半的大学生的回答是“偶尔”。
当然60%的大学生仍坚持认为新媒体给其带来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居多,不过对此持相反的观点有6.6%。
36.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对日常生活进行合理安排,但网络的使用在多数时候会打破这种规律性”。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网络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朋友圈子,增进了友谊和亲密关系。
由此可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除了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合理安排上稍有负面作用外,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和知识获得的影响还是积极的。
2、角色社会化本文主要通过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身份认同、网络角色和现实角色间的差距、价值实现度三个方面来反映大学生群体的“角色社会化”过程。
调查结果显示:68.1%的学生认为在网络中自己仍然是学生的身份,而在上网时不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的大学生比例为17.9%。
对“在网络中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肩负着一定的责任?”问题,61.2%的大学生不认为自己要有责任感。
由此看出,大学生的角色认知尚不够成熟,他们不认为自己因参与到网络中角色就有所改变,仍然把角色定位于“学生”,对网络角色的认识不够清楚。
对“你认为在网络中的自我是否和现实生活中的真我完全一致”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完全相同的学生比例为59.7%;34.9%的学生喜欢在网络中角色多重互换。
对“大学生上网后的感受”问题,选择增强了课本之外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与人交往的兴趣的学生超过了80%、担心迷恋网络的学生只占7.9%。
总体来说大学生认为其网络角色的价值实现度还是令其满意的,能从其网上行为中体验到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对策从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使新媒体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大学生提高社会化水平。
(一)国家层面:加强网络立法,改进监控机制,规范网络行为目前,在我国青年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成熟,远没有达到高度的自律,通过国家对网络进行立法无疑是削弱其负面影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对网络运行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立法,例如:网络的注册、运行、监控、使用等环节,健全网络制度体系。
其次,要注重网络监控技术的升级和完善,构筑信息防护墙,以加强网络监督。
再次要教育大学生遵守相关规定和法律,自觉抵制违法信息侵入,规范其网络行为。
(二)主体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最终实现理性自觉大学生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对其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水平。
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体,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及科研优势,将科学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构筑独具其学科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其次,大学生个体要充分发挥能动作用,自觉提高选择和使用媒介的自我教育意识,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教育的成效。
因为自我教育就是一种完完全全的主动教育,可以使教育的过程达到高度的个性化,这对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层面: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立体式的健康的新媒体环境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在其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