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随诗句认识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2、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导语:秋天的夜晚,水涨满了池塘,太阳也下山了,一个小牧童拿出短笛,随口就吹出了优美的声音。
2、教师诵读古诗。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4、指导背诵。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第2篇】文本解析:《村晚》是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该课的诗歌语言富有童趣,描述的画面具有美感,且学生在理解诗句方面难度不大。
本首诗契合了本单元——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的语言风格,教授古诗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通过读诗,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通过本首诗歌,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同一类型描述儿童天真可爱、无拘无束的古诗,及擅长此风格的诗人,便于学生的日常积累,拓展眼界。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诗中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村晚》。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村晚》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村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 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 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古诗中表达的对乡村傍晚景色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难点: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村晚》的文本、插图、配乐等。
- 生字卡片,用于生字词的认读和记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乡村傍晚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乡村傍晚的宁静美好。
2.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乡村的傍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古诗《村晚》,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诗中的乡村生活吧!二、初读古诗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3. 齐读古诗,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 结合插图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 “草满池塘水满陂”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池塘边的青草长满了,池塘里的水也涨满了。
)- “山衔落日浸寒漪”又描绘了什么画面?(太阳快要落山了,山峰像含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 ““牧童归去横牛背”和““短笛无腔信口吹”又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牧童骑着牛回家了,他横坐在牛背上,拿着一支短笛随便吹着。
)2.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第1篇】村晚课时目标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
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板书:村晚)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
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
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汇报诗意)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
(板书景:草、水、山、日;板书人: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村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乡村晚景的美好,体会诗人们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
三首古诗分别为《春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村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古诗的朗读、理解、赏析,还包括对古诗中所描绘的乡村晚景的想象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常见的古诗意境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对于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以及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背景等方面还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们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乡村晚景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乡村晚景的美好。
2.教学难点:品味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们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媒体,营造乡村晚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首古诗,发现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媒体资料,制作课件。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书籍和文章,以便于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村晚》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所见》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
题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
(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
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
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
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
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A 草铺横野六七里“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草冒横野六七里草铺横野六七里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
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村晚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悠然、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风格各异的鲜花争相盛放,现在老师就撷取诗人雷震的最明艳的一朵花儿与大家分享吧。
回顾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一、解诗题;二、知诗人;三、读古诗;四、明诗意;五、悟诗情。
一、解诗题结合诗的内容,用组词理解法分析诗题村晚,得知《村晚》这首诗就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二、知诗人雷震,宋代诗人。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三、读古诗《村晚》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时注意古诗朗诵节奏和停顿技巧,努力读出诗的韵律来。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朗读提示:读“水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时要将语速放缓,重读两个“满”字。
“水满陂”“浸寒漪”的尾音稍微拉长,读出恬静悠远的感觉;后两句诗中的“横”“信口”稍微拉长,读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四、明诗意陂:指池塘。
衔:口里含着。
诗中是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漪:水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结合注释归纳出诗歌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冰凉的池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悟诗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天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村晚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村晚》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
2.能正确朗读古诗《村晚》,掌握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3.能够描述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情感。
4.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村晚》的韵律和节奏。
3.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村晚》。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体会古诗《村晚》中的抽象意象和情感表达。
2.通过朗读和表达,把握古诗的整体意蕴。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古诗《村晚》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村晚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夜晚乡村的氛围,引发学生对村晚的情感认知。
第二步:朗读古诗让学生跟读老师朗读古诗《村晚》,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情感走向。
第三步:理解诗意导读古诗的内容,解释生僻词汇和抽象意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朗读古诗,并通过小组合唱的方式展示给全班。
第五步:情感表达讨论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村晚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六步:多维拓展通过课外拓展,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写下对村晚的感受或画出村晚的景象,展示给全班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村晚》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同时也培养了情感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古诗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希朎能帮助您进行课堂教学。
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古诗三首《村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村晚》。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村晚》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美丽的乡村晚景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村晚》。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词语的理解,如“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草长莺飞”等。
(2)诗中意境的感悟,如“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乡村夜晚的特点,如宁静、和谐、美丽等。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读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感悟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村晚》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村晚》。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八个字,认识并书写,横,掌握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会写汉字一。
2.巩固常用量词和数词的搭配。
3.背诵《小山村》。
4.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渗透识字。
5.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一起把昨天学的《数字歌》作为见面礼,送给客人们,好吗?(生齐背《数字歌》)2.多么动听的歌谣呀,你们看,连丁丁、冬冬都不由自主的吸引来了。
我们跟他们打打招呼吧!3.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大家庭里来了很多的客人,冬冬:小朋友们,你们好。
你们刚才背的歌谣真好听,今天,我和丁丁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古诗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好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山村》。
(师板书课题)谁记住了诗的题目?二、熟读,背诵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邵雍,杨老师很喜欢这首诗,想读给大家听,可以吗?(师范读,生指课文听)2.老师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忍不住也小声的跟着读起来,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要求:自己小声的用手指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悄悄的请教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相练习指读,小组比赛指读。
4.师分男女生比赛读,请后面的客人当裁判。
5.出示远景图。
小朋友们,我们再前行二三里就到了诗中描写的小山村,让我们踏着诗歌到小山村里去看一看吧。
(生看图朗诵)6.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画笔把小山村的美景图画完。
(生补充图)7.和着优美的音乐,一副美丽的山村图即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美丽的画卷中,一起美美的背诵这首诗。
(生背诵、多种形式抽背)三、识字、写字1.小朋友们背的真好,连我们的字娃娃都坐不住了,你们看,他们跳到了黑板上,你还认识他们吗?(抽生当小老师教读)2.巩固识字。
(老师指读、开火车读、游戏:摘苹果)认读词语二三里、四五家、六七座、十枝花3.游戏:找家生字娃娃玩累了,,他们该排队回家了,可是他们忘了自己的位置,哎呀,这可怎么办?你么谁来帮帮他们呢?(师出示空生字的诗歌)齐读检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村晚 》教学设计完美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珍爱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村晚》这首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熟练掌握古诗《村晚》的内涵及背景知识,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
2.学生:提前阅读《村晚》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古诗《村晚》的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古诗《村晚》(20分钟)1.教师朗诵《村晚》,带领学生认读,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
2.分段解读古诗,讲解生词或生僻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整个古诗的内涵。
3.要求学生跟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 情感体会(1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村晚》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情感体会,促进情感交流。
4. 创作活动(25分钟)1.要求学生根据《村晚》的意境,进行情感表达,并写出自己的感悟或对古诗的赏析。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创作。
5. 思维拓展(10分钟)1.提出一些与《村晚》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探讨。
2.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拓展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村晚》这首古诗的意境,还能够感受到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现其中的美好与智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之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傍晚景色。
诗中通过描写草长莺飞、雨细风轻、村舍犬吠等生动景象,展现了乡村晚景的宁静与和谐。
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乡村晚景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村晚》,理解诗中的词语和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品味,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晚景的美好,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村晚》,理解诗中的词语和意象。
2.难点: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晚景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乡村晚景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多次朗读,品味诗的语言,感受诗的意境。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乡村晚景的图片、音乐等。
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村晚》,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随后,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草长莺飞”、“雨细风轻”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讨论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之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发表见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朗读《村晚》,尝试背诵。
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与反思第1篇】《村晚》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文中注解、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
2、前面我们已经跟着两位诗人,从夏季到冬季,体会到了农村童孙的勤奋好学和弄冰稚子的顽皮聪明。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诗人雷震,去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
(板书课题)(课件1、2)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课件3)说一说:诗题“村晚“告诉了我们什么(地点、时间)地点在哪里?(乡村)时间呢?(傍晚)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课件4)乡村的傍晚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作者简介。
(课件5)雷震,南宋,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3、再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
(课件6)4、指名多个学生读诗、正音,并注意朗读节奏。
三、再读全诗,疏通古诗大意1、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7个景物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所以,这两句诗写的就是乡村落日之景。
2、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课件7)(课件8)前两句诗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第1篇】《村晚》教学设计的内容1、随诗句认识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一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优秀斐.斐.课.件.园):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2、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老师范读:导语:秋天的夜晚,水涨满了池塘,太阳也下山了,一个小牧童拿出短笛,随口就吹出了优美的声音。
2、老师诵读古诗。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4、指导背诵。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第2篇】《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创作背景从这首诗风格看,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作品鉴赏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村晚》这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村晚》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乡村晚景的宁静与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村晚》这首古诗。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村晚》,指导学生正确停顿、重音等,然后让学生自主背诵。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草长、水满、山衔落日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4. 体会感情: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情感,探讨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如“草长莺飞二月天”等,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6.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乡村晚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村晚》草长水满山衔落日牛羊归牧童归可再生能源七、作业设计:1. 抄写《村晚》古诗,注意字迹工整、准确。
2. 结合诗意,用自己的话描绘乡村晚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分析、拓展等方式,使学生对《村晚》这首古诗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村晚》、《春晓》、《所见》。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晚景、春天的景象以及儿童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晚景、春天景象和儿童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场景的感悟。
然后,教师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村晚》、《春晓》和《所见》。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随录音或视频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村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一个网络交流社区“资料室”栏目下的《村晚》教学设计: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3课时《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村晚》,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感情。
2.能够理解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通过学习《村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扎实诗歌朗诵功底,学会快速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诗歌《村晚》文字、图片等。
2.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
3.准备相关诗歌赏析资料,辅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向学生简要介绍古诗《村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
第二步:朗读诗歌让学生全班齐读或师生对唱《村晚》,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感。
第三步:赏析诗歌1.分段进行诗歌赏析,理解每一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四步:学习诗歌背后的文化知识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村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五步: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六步:展示成果请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村晚》的理解和感悟,并进行互相交流。
五、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强化学生对《村晚》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加深对《村晚》的认识,如写读后感、绘制心得图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村晚》这首古诗,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审美情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五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漪”等生字,会写“陂、衔”等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晚》。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所描绘的乡村晚景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结合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感受乡村晚景的意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播放乡村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赏析理解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想象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乡村音乐,让学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谈话导入:同学们,乡村的傍晚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古诗——《村晚》。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古诗,正音纠错。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如“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体会乡村晚景的宁静与美丽。
分析古诗中的人物描写,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 村晚 》教学设计完美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完美1一. 教材分析《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夜晚景象。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本诗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感受诗人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意象和比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某些词语和意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影响对诗意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村晚》。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体会诗人对乡村夜晚的喜爱。
3.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乡村夜晚的喜爱。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诗中的意象和比喻进行解释和引导。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乡村夜晚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PPT:包含诗文、意象和比喻的解释、乡村夜晚的图片等。
2.音乐:选用一首与乡村夜晚氛围相符的音乐。
3.分组讨论的材料: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乡村夜晚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乡村夜晚的场景。
然后展示PPT,呈现《村晚》的诗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然后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草长莺飞二月天”中的“草长莺飞”形容春天景色,“绿杨阴里白沙堤”描绘了乡村小道的景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和巩固。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比喻,深入体会诗人对乡村夜晚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村晚》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化的平台,提供一些有利学习的资源,如听课教师的指点、网络社区资源的利用、学生特长资源的开发等,让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
在学生已经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外补充材料,让学生感悟乡村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道具:
大黑板,大型音箱,每人一份表格,一个网络交流社区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
)“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
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
)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
)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
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请同学们分成小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