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课型及指导策略
3、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 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
4、让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计划。
5、让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
22.10.的202继0 续与深入。
h
24
1、中段指导课一般教学过程怎样?
(1)、教师对前期活动开展作阶段性回顾
(2)、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
●思考:中段指导课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在中 段指导课要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指导?
22.10.2020
h
23
中段指导课意义
通过学生对本小组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交流:
1、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 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2、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在活动 中及时反思总结。
人与社会——如何能让市政规划时重视老城区 的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开发;
人与自然——老城区沿湖一线长期被湖水浸泡, 不断出现垮塌现象及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现 象,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有什么办法进行补救;
人与自我——血吸虫病的重现,会给旅游者造 成什么样的危害,如何才能防止游客得血吸虫 病。
22.10.2020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 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计划。
22.10.2020
h
18
选题指导课
5、选题指导课,指导教师指导些什么?如何 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要求教师角色转变,但并不意味着指导作用因此而可削弱。
●目前这方面问题表象看: (1)指导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
选题指导课
●在主题设计阶段,指导些什么? (1)对学生主题确定指导; (2)对学生活动研究方案制定和完善方面指导; (3)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过程和方法”方面指导; (4)对学生活动组织形式的确立的指导; (5)对学生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方面指导; (6)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安全方面指导; (7)对学生实践活动必要的工具、材料等方面指导; (8)对学生聘请另外指导教师指导;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们体验农耕文化,了解种植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地点选择校园内一块空地,准备土壤和种子,引导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种植过程。
首先,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每组分配一块土地,让他们先用铲子和耙子整理土地,使土壤松软透气。
然后,老师向学生们示范如何种植种子,每一颗种子的深度和距离需要保持一定的规律。
接着让学生们动手亲自操作,按照示范种植种子,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致。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种植任务。
种植完成后,鼓励学生们每天都去浇水、松土,照顾自己的小菜园。
最后,在收获的时候组织学生们一起体验采摘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种植的过程,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促进思想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一、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主题首先,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主题,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需要实现什么样的效果。
例如,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同时,确定活动的主题,如自然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健康实践等。
二、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步骤根据目标和主题,确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例如,如果主题是自然科学实践,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课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
根据活动的时间和资源,确定活动的步骤和流程,使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选取适合的实践方式和方法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实践方式和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模拟仿真、社会实践等方式。
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四、组织资源和准备材料五、设计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在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要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方法进行评价。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六、总结和分享实践成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分享实践成果。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以及展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成果。
通过总结和分享,可以加深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资源,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效果。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课型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将各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程。
本文将从课型设计、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小学综合实践课进行探讨。
二、课型设计1.活动型活动型课程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成长。
活动型课程包括以下几种:(1)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谈、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地,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学科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知识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巩固和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2.体验型体验型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体验、感悟。
体验型课程包括以下几种:(1)情境体验活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如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
(2)情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责任感等。
(3)审美体验活动: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
3.探究型探究型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型课程包括以下几种:(1)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课题,开展文献查阅、调查、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如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解决:针对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吴世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一、主题选题指导课;二、活动策划指导课;三、设计制作指导课;四、阶段交流指导课;五、汇报展示指导课。
一、主题选题指导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成立研究小组,形成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
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交流发现、形成课题——层层筛选、确定课题——指导分组、推选组长主要任务:1.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围绕预设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课题。
当然,在实施初期,可由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
2.帮助学生整理并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筛选。
首先小组内交流:推选组织能力强,有协调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推选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代表发言;开始讨论: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话题(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班长主持召开我感兴趣的问题交流会;选出两三名记录员,记录各组的问题;各小组汇报;其他成员补充发言;评价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筛选(选出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选题的过程是要占用一部分时间,但学生经历了提炼课题的过程,也就是明确问题、课题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的过程,是在进行严谨的科学探究训练。
3.帮助学生确定活动小组。
一般来说,活动前,教师应根据研究1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数。
4.指导设计方案。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
开题课注重情景的创设,一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
二是可以虚拟的情境。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纲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小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中的纯理论知识教授,而是将实践活动融入课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大纲旨在为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关键技能,培养创新和合作精神。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他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课程内容1. 科学实践活动-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种植植物、组装简单电路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
-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天文现象、探索自然界规律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艺术实践活动- 学习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 参与戏剧表演和手工制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和动手能力。
3. 体育实践活动- 学习基础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等,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 进行户外探险和团队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社区实践活动- 参与社区义工活动,如清洁环境、帮助老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参观工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了解社会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四、实施方法1. 组织课内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
2. 安排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学展览、艺术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创设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和运动场地等实践场所,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五、评估方式1.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估。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模版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模版一、总则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要求,规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
三、课程设置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两个部分。
2. 理论学习部分主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培训和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3. 实践活动部分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实战演练等实际操作环节。
4.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课程设置可以有所差异,但都要符合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
四、教师要求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应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2. 教师要充分准备,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形成综合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4.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他们掌握实践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教师要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并指导学生改进。
五、学生要求1. 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程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
2. 学生要按时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提前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 学生要遵守实践活动的安全要求,注意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4. 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不得打闹嬉戏,不得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
5. 学生要与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考核评价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核评价既包括理论学习成绩,也包括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成果。
2. 理论学习成绩可以通过课后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成果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报告、实战演练的成绩进行评价。
4.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七、奖惩措施1. 对于课程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奖励,如表扬信、荣誉称号等。
2. 对于违反课堂纪律和安全规定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课程。
但由于这个课程的活动空间大,探究时间长,与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区别,老师们对这门课程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即“六课型”:选题课、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方法指导课、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
“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是我们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及其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而划分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一、选题课选择恰当的主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第一步。
选题的过程是学生针对自身特点、资源、环境不断捕捉问题的过程,在选题指导课上,教师应重点对选题的原则、选题的途径、选题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选择的课题更规范和有效。
选题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产生过程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所在,促使学生更主动、有效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1、选题要从“小”处入手。
小学生知识储备量少,不可能进行高层次和深程度的实践和研究活动。
因此,我们要针对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2、选题要遵循“就近”的原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弱,面对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能力弱,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时,要事先考虑学生的研究活动范围,尽量立足于校内及学校周边的社区范围,因地制宜。
尽可能利用校内、校际、家长资源和本社区的资源,不可放任自流。
在指导学生选题时确定校外最近、最安全、最具有代表性的场所让学生活动。
这样就能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选题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维持的时间较短,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成为他们新的兴趣点,就很快泯灭活动的激情。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要在设计时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和方法的灵活性,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范本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规范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制定本规定。
二、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特点,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考察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了解社会情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劳动实践活动:包括参与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和社区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3. 科技实践活动:包括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美育实践活动:包括艺术欣赏、书法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5. 健康实践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健康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三、课程实施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科任教师负责指导和评价。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进行分类设置,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实践活动。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评价与考核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分为两个层次:平时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平时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态度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3. 终结性评价采取考查、实践报告、展示等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操作和综合能力。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和考核结果将纳入学生的学籍档案,并作为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负责任人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1. 实行分类管理,设立专门的实践活动课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职责。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素质评价水平。
3. 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场所,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加强与社区、家长的合作,共同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六、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采取以下措施:1. 轻微违规行为,给予口头警告或书面警告。
实践教学目标全册要求
(全册要求)一、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
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三、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四、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全册要求)一、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它是创造的起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需要整理与归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全册要求)一、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2020年(最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要求20条
35— 1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要求一、活动教学的准备第1条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19),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第2条知道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连续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有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同时,正确把握各种方式的关键要素。
除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
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
第3条通过与学生交谈、查看学生成长档案以及活动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同学关系、班风班貌等学情。
第4条在理解课程、了解资源和学情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在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确立学期活动主题内容。
并制定学期相应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方式、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环节。
二、活动教学的指导第5条活动开展,加强问题发现、提出问题的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形成课题或活动主题,加强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和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指导。
第6条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
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组织方式。
要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等因素进行分组,一般每组3—6人为宜。
做到明确分工,人尽其责,合理高效。
第7条研究教学基本课型,着重研究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和职业体验教学基本课型,落实关键要素,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见习和实习职业体验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
第8条在活动中,要进行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以及资料搜集、记录、整理、处理方式方法等指导。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机结合学科知识和实际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为了有效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本文将提出一份全面的方案。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三、活动内容1. 科学实验活动•活动内容:让学生选择一个科学实验项目,通过自己动手实施实验,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
•活动步骤: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实验,每个组选择一个实验项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
在实验完成后,学生要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2.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社会组织、企业或公共服务机构,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活动步骤: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提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组织或机构,并在实地参观之后,利用所学知识撰写一份参观心得体会。
3. 文化艺术实践活动•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步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完成作品后进行展览或演出,与同学们一起欣赏和交流。
4.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步骤:学校可以联合社区或环保组织,选择适合小学生参与的环保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四、活动实施1.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业负担,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可以是每周固定的时间段,也可以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的实践活动。
2.活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实践活动内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实地参观、小组合作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参与活动。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三篇)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设立的一种课程,下面是一些关于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规定:1.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年龄特点,明确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2.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资源,确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体育运动、生活实践、科技实验、艺术表演等方面。
3. 课程计划: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制定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活动项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4. 教学方法: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5. 教学评价: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6. 安全保障:在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要注重安全保障,确保学生的身体和财产安全。
教师要对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以上是关于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的一些要点,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落实。
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定(二)实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为了管理这门课程,学校应该制定一些管理规定,以确保教学质量和顺利开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管理规定:1.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确保所有教师和学生都明白课程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2. 课程大纲: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要求等。
大纲要尽量具体、可操作,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引,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篇)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机会,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以下是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实验科学: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2. 创客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创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并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讨论。
4. 农田采摘:组织学生参与农田采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田劳动,增强学生对农业和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4.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实地调查和采访,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综合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项目实践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反思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总结,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升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学期:开展实验科学活动,进行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 第二学期: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客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要求
小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备课要求
一、各年级主题活动选择如下:
1.三年级:
(1)“小眼镜〞的苦恼(2)课余生活我做主(3)我们的出行方法
(4)快乐的儿童节 (5)爱心义卖
2.四年级:
(1)走近家务劳动(2)我们的课间十分钟 (3)我与好书交朋友
(4)阅读兴趣小调查(5)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3.五年级:
(1)校园趣味运动会 (2)家乡污染情况调查 (3)探究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4)关爱孤寡老人(5)了解我的学校
4.六年级:
(1) 雾霾现象探秘(2) 智能 (3) 我的梦想秀
(4) 我们的毕业典礼 (5) 为何苹果削皮后会变色
二、选题要求
各个年级的综合老师从每个年级的5个主题活动中任选2个,作为这学期的活动主题。
每个主题活动背四课时教案。
期中考试前背完一个主题活动4课时,期中之后背完另一个主题活动的4课时。
三、课时要求
第—课时主题确定课,第二课时方案指导课,第三课时方法指导课(问卷调查指导课、采访指导课、观察指导课、实验指导课、信息搜集与整理等),第四课时成果展示课。
四、资料整理
搜集好一手资料:如活动方案表、调查汇报、采访记录、手抄报、建议书、活动图片、视频等。
最好搜集的材料是手抄报、建议书等。
五、备课模式
以发到群里的四个课型教案为样板,可以仿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能力。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2.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1. 主题:设计一款便携式水杯- 学生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一款能够随身携带的水杯,考虑到容量、材质和便利性等因素。
-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测试和改进他们的设计,并最终完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杯原型。
2. 学习内容:- 学生将学习有关材料科学、容量计算和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
- 学生将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进行设计和模拟测试。
- 学生将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来制作原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水杯的功能和不同种类的水杯,引发学生对设计水杯的兴趣。
2. 知识探究:- 学生将学习关于材料科学的知识,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适用性。
- 学生将学习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不同容量对水杯的设计和使用的影响。
- 学生将学习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液体在容器中的流动原理。
3. 设计与模拟:- 学生将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设计和模拟测试。
- 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水杯原型。
4. 制作原型:- 学生将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出自己设计的水杯原型。
- 学生需要测试原型的使用性能,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改进。
5. 展示和评价:- 学生将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水杯原型,并向同学和老师分享设计理念和改进过程。
- 学生将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从中获得反馈并持续改进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前期讲述法:通过导入、知识探究等环节,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论基础。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将分组进行设计和制作,鼓励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协商和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一、课程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提高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三、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的内容将涵盖多个实践性的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研、项目设计等。
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1. 科学实验•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20周。
2. 社会调研•学习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选择社会问题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15周。
3. 项目设计•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设计并完成项目;•撰写项目报告和进行项目汇报。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共10周。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及活动参与度。
2.实践报告: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结果撰写的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作业:布置与实践活动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项目评估:评估学生项目设计和完成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上评估方式将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课程成绩。
五、课程资源和支持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1.实验室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选题指导课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要求。
能把握课程的特点和价值追求。
2.能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3.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分析。
整理、归纳、论证,最后确立活动主题。
4.活动过程环节清晰、逻辑严密、学时安排合理,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重点、难点明确。
二、主题分解课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主题确定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把主题具体的细化成可操作的子课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能够在将主课题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准确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和经验,指导学生建立分课题规划的意识;分析现有的和潜在的课程资源;围绕分课题筛选资源,理清资源、学情与课程目标之
间的关系。
2.能指导学生分解主题,指导学生建立分课题研究的方法,保证今后学生能够对课题有比较完整的研究、实践。
三、方案设计课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学生建立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方式,自主规地进行设计方案:(如活动主题,成员分工,活动前准备,活动的目的、容、时间、步骤、方法,问题预设及解决办法,成果预计与交流,活动评价等)。
并论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2.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和他人的活动兴趣、特长和便利性等因素组建活动小组,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
3.指导过程要充分发扬,形成集体合力,从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
四、专题研讨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1.能引导学生聆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2.能指导学生利用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做到有理有据。
3.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展开专题讨论,得出结论。
五、中期反馈课
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进行阶段性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生实践活动不断持续、有效和深入的开展。
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的来收集信息。
2.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3.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
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六、方法指导课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会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根据活动具体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实验观察、设计制作、支援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
料。
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并使活动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2.指导学生了解调查、访问的基本要素,明确调查、访问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3.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如查阅图书的小窍门、上网的方法、如何取舍资料等
4.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做好记录,掌握几种记录的方法。
5.指导学生养成保存资料、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七、设计制作课
教学目标:体现在设计制作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技术思维、技术能力与态度,以及发展自主创新精神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所选制作项目要能激发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易于操作,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并体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能从所教容出发,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有新意、启发性、激励性,指导学生及时、灵活、有效。
3.能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
4.能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作品,巩固技法的掌握,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5.全面落实教学目;教学结构合理;在教学容、策略、模式、媒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创新。
八、成果交流课
教学目标: 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动力。
教学过程设计:
1.指导学生对活动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汇总,使之条理化。
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活动成果。
引导各小组确定最佳的成果呈现形式。
2.指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在总结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
3.指导学生能根据小组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
发挥组每个学生的所长,通过展示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帮助每一位同学树立自信。
4.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既关注有形成果,又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
5.指导各小组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
对学生的成果和展示给予积极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