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观点、小论文)汇编

合集下载

2016全国卷一41题

2016全国卷一41题

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

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xx依据)。

材料是引子,卢梭认为英国代议制构想在实践中变味了,并没有体现出人民主权来,因此否定这种制度构想。

表现出制度构想与实践的差异。

抓住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与制度实践间的关系。

赋分:主题鲜明3分人民主权,社会xx等理论占3分。

制度实践用英美的契约理念的优先与法国的过度强调人民主权正反论述6分三对角度皆可行文。

人民主权可否转让,人民主权可否代表,人民主权可否分割。

主题:启蒙思想家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论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中的实践思想家对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但在资产阶级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践中,以英国、美国为代表,在人民主权的理论指导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在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的前提下,人民(或公民)将部分权利让渡于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手中,实现了契约型政府,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促进了英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资产阶级确立起阶级统治。

而同时代的法国革命中,法国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对于契约型政府重视不够,一次次革命运动造成法国社会较长时期的动荡,民主共和政体确立尤为艰难。

故而,在确立起体现人民主权的代议制政体以后,人民能否将人民主权与恪守体现公众意志的契约政府下让渡权利结合起来,对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主题:直接民主的困境与代议制的渐进发展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明确提出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观念,强调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和被代表,即践行得最佳途径是直接民主并反对代议制。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2016公开课)资料PPT共30页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2016公开课)资料PPT共30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 (2016公开课)资料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观点评论类(一)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观点评论类(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一、观点评论(评析)类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下面以两道高考题为例,分析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并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

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

高考全国卷历史第41题小论文类题型解析

高考全国卷历史第41题小论文类题型解析

高考全国卷历史第41题小论文类题型解析(虎门外语学校储涛)小论文是近几年全国卷历史高考第41题的主流题型,从2011年出现小论文以来,6年来总共考了4次,这类题型特点有三,一是突出考察了考生的价值观,具体来看就是史观的理解运用,如15年全国卷1第41题主要要从唯物史观来分析这个公式,而16年全国卷1的第41题主要是从文明史观来解析运用,都不是简单记一记概念就能行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并且能与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行。

二是突出考察学科思维能力,主要是史论结合以及建立这个思维基础上的逻辑推理能力。

从近几年全国卷来看,所选取的材料主要来自经典,考生必须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解读材料,合理推理,然后才能做到解析观点,加以论证。

其中史论结合是最重要的考察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好,但不能有效的根据要求解读材料也是不行。

三是突出考察表述能力。

这类题型既然是历史小论文,那么就要求术语运用要准确,使用本学科的论证方式,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由于时间很紧,强度又大,所以在短时间能写出高质量的历史小论文实在不容易,若非平时高强度训练,具有了相当的能力,想征服这座高地着实不容易。

这也是这道题平均分一直在低位徘徊的原因,也使得这道题成为历史科的压轴题。

有老师对此类题型做了如下归纳,首先明确解题要领,概括为四句话:先表态,得观点明确分;想论点,得分层论点分;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排好版,得规范逻辑分;然后解题步骤,分为三步,写观点,要提炼观点,该表态的表态,该阐释的阐释;接下来就是论证,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层次清晰;最后一步就是总结,对以上论证升华、补充、拓展、评判。

总体来说,很精辟很到位,本文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梳理,力求更实用,更有效的提高备考针对性。

从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这一题型又可细分为三类:观点评述类、观点论证类以及半命题小论文。

观点评述类与观点论证类的不同在于前者要求考生对特定观点表态,后者就不需要,只要对特定观点进行论证即可,与半命题小论文的不同在于后者要求围绕特定主题自行拟题然后加以论证。

高中历史题型专练:全国卷41题小论文

高中历史题型专练:全国卷41题小论文

题型专练1:图文信息提取类小论文一、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根据表格,可以分为宏观上、微观上(具体到每个要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如下:一、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二、读表格(标题、项目、数字等),分析变化趋势。

1995 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2000 年劳动节、国庆节法定假期增多;2008 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

三、联系所学,多角度分析。

与1950 年比较,1995 年-2008 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

【答案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 分)二、强化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下图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2 分)示例:信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

(3分)原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人民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中国政府不断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

(9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2O16年新课标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1题剖析解读及教学思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2O16年新课标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1题剖析解读及教学思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2O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第41题的剖析解读及教学思考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林晓杰2016年全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如何分析、研究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并对新一届高三复习教学提供有益的复习教学建议,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

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的试题近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考查难度最大的科目之一,特别是被国家考试中心历史命题团队标榜为最能体现学科特色的41题,更是历史教师们热议的对象。

就今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新课标卷的41题而言,新课标Ⅰ卷明显的比II、III卷难,不管是对题干信息的提炼、对设问要求的理解、还是答作中的分析阐释,学科逻辑思辨能力要求都特别强,而且在开放题的考查范式上呈现出新的变化与要求。

据笔者从改卷点抽查样卷和与改卷老师交流,不单考生们答题五花八门、全无章法,老师们也理解各异、茫然无措。

此题国家考试中心给出的参考答案就一个“略”字,网上流传的示例一、示例二以及对此题的解释笔者认为与试题的考查要求偏差较大。

据此,笔者提出自己的理解分析,求教与同仁。

一、试题的剖析解读题例:(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从本题的材料呈现上看,试题材料采用摘编方式给出卢梭的启蒙思想主张,包括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置疑代议制和民权不可分割等,核心主张是主权在民。

从试题设问上看,本题设问的第一个限定要求是“结合材料”,因此,必须紧扣“人民主权”这一核心主张,如果把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或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主张也混为一谈,那么从“制度构想”层面上看应该是视为偏题,虽然二者的学说也都含有民主成分;本题设问的第二个限定要求是“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这是个时空界定,笔者理解是自近代启蒙思想产生与传播以来,欧美国家的民主追求与实践。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

全国卷高考历史41题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 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 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予以说明。
宏观变化:由北密南疏到南北平衡(经济水平、经济重心) 行政区划名称不同(行政区划原则,中央集权)
3、(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第41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 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参考答案二: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 影响。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 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 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 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为例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为例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为例概要:本文通过对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进行分析,探讨该试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和历史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总体而言,该试题在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分析与评价2016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题干如下:根据下表与你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所学,判断以上各论述与明清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历史联系,并将①、②、③、④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表中提供了四个论述,分别是:A.15-17世纪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导致海外贸易发展停滞; B.17世纪银藏制度出现使广东地方间谋私搜购使经济失去了生命力; C.17-18世纪明清时期实行修禁盐法使盐业得到合理发展; D.18-19世纪棉纺织工业在中原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与论述之间的关系的把握能力。

从历史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该试题试图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储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方法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然而,该题的问题在于,仅凭论述与历史时期的对应关系并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运用情况,有时候只要靠直觉就可以得出答案,缺乏对历史事件与因果关系的讨论和推理。

同时,该题的选项有些过于简单直接,没有涉及到更多综合性的历史知识内容,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考察学生在历史核心素养上的能力,对于类似的题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措施:1.增加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在试题中增加对于历史事件与论述之间关系的解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进行推理和判断。

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材料和信息,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完整)2016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试题评述

(完整)2016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试题评述

(2015年)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 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 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 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确。)
3、教学策略:
此题告诉我们,在高三一轮复习中:
A、要整合教材形成通史思维。
B、加大最近几年开放性试题41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C、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明确观点,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三、试题拓展分析 1、试题变式 2、试题改编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命题、审题能力。 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中外关联的知识体系。
说题:2016年全国பைடு நூலகம்卷历史第41试题
(2016年)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晋冀鲁豫湘鄂赣皖闽粤10省使用)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 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 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 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 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近代随着欧美民族国家的产生,疆域扩大,人口众多,只有建 间接民主代议制,才能满足人民主权。如英国议会的下院由人 出的代表组成,受人民监督,向人民负责;美国国会议员由选 出,受选民监督,向选民负责。可见人民主权是可以转让给代 。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分析与策略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分析与策略

关于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的两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幅“教材目录”
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公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
式”
讨”
1950—2008我国部分节假日 “指出其中(我国节假日的)变化的趋势并说
状况
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
“议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提炼出一个观点(玄奘西游鉴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真东渡)
近中国开埠通商代
“提取一个自开商埠的信息简要分析”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
“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 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钟表的演变
“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 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反抗、“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
例2,评论史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响〞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 材料中的史实进展评析,史论结合。〕
附:找出不同看法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 提出不同观点; 2.论述观点; 3. 再次说明观点;
例3,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 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展探讨,全面考察学生阅 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 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 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开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 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 产力的奉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 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此题 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 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 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展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 进展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展修改、补充、否 认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修改建议类(四)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解题指导与训练——修改建议类(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专项指导与训练四、修改建议类高考历史41题主观题越来越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利用正确的史观,做到论从史出才是解答的关键。

既然是修改,就可以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

但这只是基础思路,更重要的是以下几个绝招。

绝招一:运用史观1.(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解析】从“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可以看出编者站在革命史观上分析问题。

所谓革命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的一种具体形态。

革命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此在目录中编者加大对中共的肯定和对国民党的否定,如“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我们知道国共合作,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可以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从淞沪会战的历史地位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删除“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一目,可列举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等史实来说明;还可以删除“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一目,可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开展民主运动,主要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来说明。

历史材料论证题即小论文题

历史材料论证题即小论文题

述”(阐明并论述)。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
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 提升小结
(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
“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
(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
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②我的观点 “若何”(怎么样)
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 行论证 (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 维观点 (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存在基础之上的,而 时空就是历史存在的方式。因此,运用材料论证时,必须对材 料进行时空上的甄别,以免出现论证逻辑错误。如2015年全 国Ⅰ卷第41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 如果考生采用世界史在新航路开辟前的史实和中国史在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史实,就会出现史料与史论时空不对应,史 料不能印证史论成立。
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 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 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 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 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 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 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 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 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 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 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 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六)——自拟论题类 含解析

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六)——自拟论题类 含解析

全国卷第41题加分指导(六)——自拟论题类2016年全国卷第41题继续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从卷Ⅰ的“制度构想题”、卷Ⅱ的“玄奘和鉴真出游题”到卷Ⅲ的“自开商埠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学者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

其视野开阔,贯通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

典例(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

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题思路解析: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步,抓关键信息——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第三步,定位相关所学知识——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如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四步,拟定论题——如三权分立学说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制度等。

第五步,组织答案——先拟定一个论题,然后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论题阐述。

要有条理性,表述清晰。

本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论述能力。

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就已经圈定了回答的范围和内容,而且在历年高考的考查中都要求学生引用相关史实,史论结合。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41题汇编

(2016新课标三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6新课标二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图6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2016新课标一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6佛山市质检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2016公开课)资料

历史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2016公开课)资料
共(产1)党2.就则在材开当料展时中游,自击国己掌战民握,党史国是料民中最党国充分的的、军执最队政熟要党悉远,的远抗一个多日观于战点共争进产的行党主论的力证 军。队为。了 挽(救2)民尽族量危不亡论,证国逆民向党思军维队观与点或日轻军易先否后定开材展料多中次的正顺面向交思战维,观点如淞 沪(会3)战注、意徐史州论的会时战空、限太制,原准会确战表等述思,一路个损完失整惨的重历史,观死点伤无数,为抗日 战12(..争是为4做3什)什.么“出历么条?了史?分(巨教(缕观大材两点析贡带个或”献有是角修,浓增改度分有厚建:的议不的原有)可意因效磨识手及段灭形影的态响功色)绩彩。。1960年新中国成立11 年3.,怎打么样败?了(反小动结统:治上者升。到理教论科或书史的观编的写角受度时分析代)气息的影响,出于 与中央保持一致的需要,编成了结此论教科书。 先得其“实有招,”我,们然应后该方正能确“面无对招那胜些有党招派” 之争,用包容之心去对待 历史。历史无法改变,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
第十五页,共29页。
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jiě tí)策 略B.把握(bǎwò)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
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guībì)风险,稳答稳扎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
(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②我的观点 “若何”(怎么样) 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
提升小结
第十三页,共29页。
四、解题(jiě tí)策略
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miàn duì)难题 巧妙突破 (1)3就.牢材记料注中自意己事掌项握史,料规最避充分(g、u最īb熟ì)悉风的险一,个观稳点答进稳行论扎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真训练(一)
(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全真训练(二)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

图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全真训练(三)
(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2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全真训练(三)
(2013·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2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全真训练(四)
(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全真训练(四)
(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全真训练(五)
(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全真训练(六)
(2016·新课标全国全国Ⅰ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
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全真训练(六)
(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全真训练(六)
(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Ⅲ卷)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