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6+1周周测 语文 诗歌鉴赏答案

合集下载

每周61周周测语文诗歌鉴赏答案

每周61周周测语文诗歌鉴赏答案

①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②如梦令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

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

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③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问: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语文周测答案

语文周测答案

语文周测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1. 【答案】B【解析】“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 【答案】(1)内容: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2)情节: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3)人物及主题:①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每点2分)3. 【答案】(1)小说的结局是男主人公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女主人公做烫衣工。

(2分)(2)出人意料:小说中两人都追求艺术学习,在面对生活困难时,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

这些情节看似与结局矛盾,却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之感。

(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3)情理之中:①男主人公回到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两次提到“十八块钱”;②女主人公赚到钱后“愉快自豪、有些疲惫不堪”,“有些厌倦”;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手被烫伤,说漏嘴。

这些情节其实在为结局做铺垫,使结局皆在情理之中。

(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二、古代诗歌鉴赏【答案】4. D5.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周周测二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语文总复习周周测二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诗歌鉴赏+名句默写含解析新人教版

语言文字运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句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梯田环抱的陈家堡早先是一个土围子,庄浪人把它变成了民俗公园.一层梯田里,一畦畦中药材枝繁叶茂。

独活、大黄、板蓝根……( )。

一层梯田里,一组组雕塑__________。

抽陀螺、跳山羊、藏猫猫……( ).一层梯田里,一座座土屋______________。

油坊、粉坊、磨坊……()。

堡顶,斑驳的土墙、簇新的碉楼圈起了________的过去,山下的万亩葵花、两排店铺张扬着锦绣的现在。

堡底,一片百岁菊擎起红花、黄花,展开青枝绿叶,拥着弯弯曲曲的小路。

游人伫立在花径、水边,孩子闹,大人笑,一个个用手机记录着秋游的雅趣。

望着看不够的青山绿水,________浮想联翩。

我又看到了庄浪人仿佛抡起镐,挥起锹,小车推,肩膀挑,寒冬腊月修梯田的场景和干劲。

他们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大地上,修出了数万亩梯田.我又想起了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六七十岁的风霜老汉,还有那位脚后跟冻裂了拿针缝的年轻妇女……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了庄浪的梯田,长进了绿树的枝叶和年轮。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舒展出生命的活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定格了童年的记忆B.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定格了童年的记忆舒展出生命的活力C.舒展出生命的活力定格了童年的记忆诉说着岁月的沧桑D。

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舒展出生命的活力定格了童年的记忆【解析】选C。

根据“枝繁叶茂”,第一处应是“舒展出生命的活力”,可排除B、D;根据“抽陀螺、跳山羊、藏猫猫……”,第二处应是“定格了童年的记忆",可排除A.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栩栩如生错综复杂悠久不由得B.栩栩如生错落有致悠远不由得C.活灵活现错综复杂悠远禁不住D。

活灵活现错落有致悠久禁不住【解析】选B。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语文周测(一)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周测(一)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周测(一)试卷参考答案1.B(“根本原因”表述有误,这样的表述意味着闻名遐迩、远销世界、令人陶醉的原因有多种,而“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是其中的根本原因,原文“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实际是说“实用与审美相得益彰”是它们闻名遐迩、远销世界的原因之一,但不能上升到根本原因。

)2.D(“只要摒弃浮躁,就能使诗意的探求有结果”有误,原文“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意味着“浮躁心理”与“诗意探求的实现”是必要条件,而选项把它们变成了充分条件。

)3.A(“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是既没有理性也没有诗性。

)4. C(A项“画老上海没人画得过贺友直”只是“有人”的观点;B项“唯一”有些绝对,D项夸大了“酒”在贺友直画连环画中的作用。

)5.①贺友直先生从小在小工厂做工,见过各行各色人等,对这种底层生活有直接的感受;②他目光如炬,善于对身边人群、事态进行认真观察,这些观察成了他记录民生万象最原始的积累;③他关心斗升小民的生活,钟爱连环画,画什么像什么。

6.①在艺术上求真。

他“目光如炬,观察人间万物”,“画笔亦史笔”。

②对人对事率真。

他不以“大师”“专家”自居,自认是画画内行;直斥当今“艺术浮躁得很”。

③在生活中有真性情。

生活中乐得自在,因思念亲人而忍不住嚎啕大哭流露真情。

7.答C给2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

答A.B不给分。

试题分析:A项“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非小说主旨;B项“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D项“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无中生有。

8.儿子是老余生活的希望。

他希望儿子能活出个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捡破烂收垃圾;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

“一会儿”反映了老余内心的矛盾与无助,“重重的一下”则体现了老余内心的不甘。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①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①天中节即端午节。

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同,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日:‘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渡”“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 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 本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

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

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 词中有景,景中寓境。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

(2)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C解析:(1)C(2)同意“异客”是屈原。

①因“怀王昏聩”“秦终吞楚”而“垂涕淫淫,鬓发花白”,这正是屈原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所以“异客”是屈原。

②陵阳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时最后到的地方,词人借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表达屈原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悲痛心情,所以“异客”是屈原。

③自投汨罗,斯人已逝,只留下万千断肠的诗句,所以“异客”是屈原。

【解析】【分析】(1)C.“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错,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为下片抒怀做铺垫,应重在下片“感怀”。

(2)应该回答同意“异客”是屈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A.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1)B(2)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解析】【分析】(1)本诗写于杜甫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以舟为家,四处漂泊之际,表现了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愁绪。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表现了诗人因不堪回首的往事黯然神伤的心境。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写出了李白在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时,内心更加烦忧苦闷的心境。

二者心情最接近。

而A项表达的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的豪情,C项是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D项抒发苏轼由打猎激发起来的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故选B。

(2)“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表面是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

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二单元周考试卷(含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二单元周考试卷(含答案)

编制:王海勇小组:姓名:______ 评价:
1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4分)
答:
周考答案
1.D(“寒霄”应为“寒宵”“绰”读chuò;“缪”读móu;“列却”应为“列缺”)
2.A(“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3. C稍纵即逝:机会易错过;上穷碧落下黄泉:喻上天入地,到处都找遍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
题不费事。

4. B。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

5. A。

杜甫怀着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多感触,于暮年登上岳阳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

6、略
7、独酌或对酌的饮酒形式;微醺的境界,或深思漫想,或灯下清谈。

8、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9、①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②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性;③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
生创作的灵感。

10、C、E
11、拟人,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3
分)
12、:“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4分,两
个字只要能写出一个)
第 3 页共 4页第 4页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鉴赏)周测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鉴赏)周测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鉴赏)周测(共30题,100分,时间60分钟)一、语基落实(共39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珠玑./畸.形剑鞘./画桥.镶嵌./天堑.B.参.差/参.商罗绮./涟漪.无涯./山崖.C.钓叟./瘦.削菱.歌/棱.角骤.雨/妯.娌D.凝噎./呜咽.暮霭./和蔼.箫.鼓/萧.瑟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公瑾./谨.慎惊涛.拍岸/文韬.武略B.歼.灭/纤.维樯.橹/蔷.薇吟啸.徐行/风雨萧.瑟C.狼狈./疲惫.料峭./俊俏.羽扇纶.巾/冠.冕堂皇D.蓑.衣/绳索.阻挠./妖娆.竹杖.芒鞋/重峦叠嶂.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暮霭.(ǎi)遥岑.(céng)鲈.鱼(lú) 鲈鱼堪脍.(kuài)B.揾.英雄泪(wēn) 玉簪.(zān)巷陌.(mò) 封狼居胥.(xū)C.螺髻.(jì) 断鸿.(hóng)舞榭.(xiè) 廉颇.老矣(pō)D.元嘉.草草(jiā) 孙仲谋.(móu)佛狸祠.(sì) 金戈.铁马(gē)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A.薄.暮/薄.雾浓云重.阳/接踵.而至缜.密/玉枕.纱厨B.晶莹./暗香盈.袖妆奁./帘.卷西风悲戚./凄.凄惨惨C.还.是/乍暖还.寒相识./博闻强识.堆积./疾.风劲草D.将.来/最难将.息憔.悴/渔翁樵.夫床笫./次第.花开5.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胜:超过,越过。

B.云.树绕堤沙云:茂密如云。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盈:到处是。

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画。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选文,回答以下问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惟有南风旧认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谈谈幸亏哪里。

【答案】( 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认识的调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分析】【剖析】( 1)依据夏季光景的特色答题。

“新苔”满地说明是夏季,“绿树”也说明是夏季。

(2)联合诗歌内容剖析,夏季的正午,诗人午休醒来,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南风把房门吹开,正不断地掀起桌上的册页。

所以这里的“偷”是“悄悄的,在人不知不觉时”的意思,它把南风拟人化,写出了南风这个旧认识的调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 青苔;绿树⑵ “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认识的调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安适的心情【评论】⑴ 本题考察理解诗歌所写季节、时间的能力。

每个季节,甚至每个季节每个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事或物,答题时只需联合诗中相关信息剖析即可。

⑵ 该题考察对诗歌语言的剖析,考察的是炼字的艺术。

剖析“炼字”的妙处,先看诗句写什么内容,而后看所“炼”之字在诗句光景描绘或感情的表达方面富裕如何的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

2.阅读诗歌,达成以下题目。

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惧怕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采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本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有名诗人________。

(2)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作者过去听任邻妇扑枣,由于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子女;实际上是示意吴郎应当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表达邻妇扑枣是由于生活太贫穷,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多多谅解,对邻妇更为友善友善。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周测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周测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六次周测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

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

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

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

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

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

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

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

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

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

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

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

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

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初二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卷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漫兴(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①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教莺语太丁宁③。

【注释】①无赖:不讲道理。

②遣:派。

深造次:频频拜访。

③丁宁:嘱咐。

(1)诗中哪两个字是全诗之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诗的最后两句,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所包含的寓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请将诗歌前两句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求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2)尾句闲看中庭栀子花的是谁?“闲”字有何表达效果?4.古诗文阅读春日秦观①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

①庆历四年,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1)两首诗歌都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春日》中________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初晴游沧浪亭》中________则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

(2)《春日》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而《初晴游沧浪亭》则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选择其一,试做简要赏析,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5.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唐)张籍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唐)杜荀鹤①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4.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悦鸟性________但余钟磬音________(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2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2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

周周测2 语言文字应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就业情况的恶化,对此,大约90万就业人员都有切肤之痛....。

②中年旅客吴先生报案称,自己的黑色双肩背包在过安检后不胫而走....,里面有笔记本电脑和钱包等物品。

③生活越是改善,越要保持低配意识,越要富而不奢、谦而不骄,越要在事业上拼搏进取,工作上吃苦耐劳,生活上量入为出....。

④从以往考古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考古工作的可谓凤毛..。

..麟角⑤这位博士学识渊博,不仅在免疫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营养学等方面有诸多独到见解,真可谓金玉满堂....。

⑥尧山坐落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主峰海拔2000多米,山路蜿蜒崎岖,山峰险峻,怪石嶙峋,可谓鬼斧神工....。

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④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切肤之痛:亲身受到的痛苦,比喻亲身经历的感受极为深刻的痛苦。

使用正确。

②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使用对象有误。

③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支出的限度。

使用正确。

④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不合语境。

⑤金玉满堂:原来形容占有很多财富,后来也比喻人有才能,学识渊博,也可比喻充满吉祥。

使用正确。

⑥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使用对象有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为充分调动一些流域上下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对跨省份的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

B.一向和同事亲如家人的王明主动辞去公职这件事引起了同事们的广泛议论,要说王明不爱单位同事谁也不相信。

C.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就有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

D.华为智能手机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是国内的1.6倍,预计到2020年,华为智能手机将牢牢占据着手机市场的第一阵营。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5.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诗歌鉴赏+Word版缺答案.doc

高三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诗歌鉴赏+Word版缺答案.doc

一、研题读纲明方向阅读下面三首诗歌,探究高考诗歌选择题的设题角度和设题陷阱。

(考什么?怎么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题。

宿武陵即事孟浩然[1]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2]。

注[1]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

[2] 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诗人对暮中江水的印象。

B.“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特感受。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D.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4题。

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诗中的一二句一个“”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二字写出了“见草芽”时的情态,极其传神。

(2)诗的后两句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杨花①(唐)吴融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

②秋华:盛开的花朵。

(1)“读诗重想象”。

诗人将“杨花”比作________,因为杨花________的特点与之相似。

(2)“读诗重品味”。

从最后一句“唯”“独”二字中,能品出诗人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戍”“夜阑”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请写出相关诗句。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简要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

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答案(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②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

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

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

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③蜀中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那:奈何,为什么
问: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
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答案妙。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

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
④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分)
答案(1)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2)“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把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形象具体地抒写了迁谪的冷落凄凉之感。

后两句诗人化无形之声为有形之象。

⑤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1)请结合诗句谈一谈首句中的“自”和最后一句中的“空”的艺术效果。

(3分)(2)有人评价“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立意相仿,但在角度和写法上又有不同,试结合诗句分析。

(4分)
答案(1)“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两相呼应,呈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废。

既把“千
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怒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

(2)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

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

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国家残破的景象。

这首诗的立意与此相仿,不过他写的不是“国破”,而是“村破”,写的是泉州军洗劫农村造成人烟绝灭的荒凉萧条景象。

⑥唐多令
南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

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

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2)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

”请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1)交代重游故地时的环境,渲染萧瑟凄清的气氛,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

(2)第一,这句中“旧”、“新”对照,突出江山依旧而人事多变、愁恨连绵的思想感情。

第二,这里的“新愁”既指故地重游而故人不在和自己也不似当年的伤感,又指对抗金战争胜负难定的担忧。

个人之愁、家国之愁注之笔端,“语少情多,思致哀婉”。

⑦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3分)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

(2)闲。

闲居乡村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的情景,心情格外舒畅。

诗中用一个“闲”字,
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⑧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

应与我情同。

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

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
答案(1)比喻。

用“花不尽”“柳无穷”形象表现出离别之情的“不尽”、“无穷”,折射出离别的悲苦之情。

(2)“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

⑨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末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古诗炼字之妙在于体物写情,请简要赏析词中“暗”和“空”的妙处。

(4分)(2)词中句句对比,写尽了陆游忠愤之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①“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情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饱含惆怅之情。

②“空”字既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若,也写出了词人的不满和愤慨。

(2)①“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表现了词人报效国家坚定执着的不凡之气。

②“关河梦”与“尘暗旧貂裘”对比,表现了词人位卑不忘忧国的悲情情怀。

③“胡末灭”与“鬓先秋”对比,表现词人烈士暮年、壮志末酬的沉痛愤慨。

④“心”与“身”对比,词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了词人无尽的感慨。

(要看清要求,明确“对比”,围绕“忠愤”组织答案。

只要答出两点即可)
⑩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