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二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恒定刺激法测量被试对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实验时被试需头戴耳机,在及其安静下环境下,对电脑给出的声音频率进行分辨。之后记录个人数据,用直线内插法算出单个被试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费希纳提出的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主试依照理论以及前人经验选出5-7个比较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刺激随机呈现50-200次不等。根据实验要求被试可以做出的回答有两种,二类回答与三类回答。两类回答,要求被试做出判断后回答高或低。三类反应则是要求被试回答高、低与相等。

结果需要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或75%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点,从a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其值就是绝对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与耳机。实验材料为电脑播放的频率为1000Hz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分别与985Hz、990Hz、995Hz、1010Hz、1015Hz进行比较。刺激出现的顺序随机。其

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与耳机安装好后进入实验,屏幕将出现预备,提醒被试集中注意力后,之后计算机先后发出任意两个频率的声音(频率可能相同可能不同)两个声音之间有短暂间歇。之后屏幕出现请判断两个声音的提示,若被试认为第二个频率高于第一个,则按反应盒上的+,反之,则按-,若认为两个声音频率一致,则按=。实验将进行70次。实验中一半次数的标准刺激在前,一半次数的标准刺激在后,先后随机。被试在做实验时,周围必须保持安静。

3.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

表1 频率所占百分比数值

频率高频相等低频

985Hz70 30 0

990Hz60 40 0

995Hz10 60 30

1000Hz20 60 20

1005Hz20 50 30

1010Hz10 50 40

1015Hz30 40 30

表2 频率所占百分比折线图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985HZ990HZ995HZ1000HZ1005HZ1010HZ1015HZ

高频相等低频

根据表2数据,上差别阈=DL1=1010Hz-1000Hz=10Hz

下差别阈=DL2=1000Hz-990Hz=10Hz

差别阈限=DL=(10Hz+10Hz)/2=10Hz

4.结论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 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 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 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觉到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 (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试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 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的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 2秒,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 “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 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阈的绝对阈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序号个人平均值绝对阈限 1 2 2 2 3.8 3 3.83 3 2 2 4 2. 5 2.5 5 4 4 6 3 3 7 2.67 2.67 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2.92 讨论: 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阈限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叫作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用最小变化法可用公式表示:DL=(Lu—Ll)/2,即最大阈值减去最小阈值的一半。而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在实验中两点阈值主要说明的是一点到两点感觉变化,是测试被试在感觉到一点与感觉到两点距离变化量。因而说在试验中,采用最小变化法求的出的两点感觉阈值主要是说明被试感到点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所以,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绝对感觉阈限,不是差别阈限。 参考文献: 1.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实验数据 以最小变化发测 两点阈的记录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m 区队:三区队学号:0911003028 日期:2011.10.13 合作者:g、t、y、x、j、l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指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 “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 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 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两点阈便是我们可以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的感觉绝对阈 限之一。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时,被试刚刚能分出其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它是 肤觉定位的一种方式,也是皮肤空间的绝对阈限。身体各部分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 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大学生手指尖的两点阈为1-3毫米,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12毫米。 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本实验采 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公式X=x1+(x2-x1)*(y-y1)/y2-y1。本实验目的: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阀的 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阀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阀的影响。 关键词: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 1 前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两点阈是指能两个刺 激点同时作用于皮肤时,皮肤能感觉到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 刺激的分辨能力。用恒定刺激发测量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心理学中 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一般为5~7个)恒定的刺激, 通过被试对每个刺激觉察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恒定刺激法最符合阈限“50%觉察概率”的 操作定义。实验中最大刺激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被被试感觉到的强度(被感觉的的可能性

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定频率差别阈限 郭于瑶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学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0) 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来测定频率差别。以测定的频率差别为自变量,以频率的差别阈限为因变量,采用被试内单因素ABBA的试验设计,探究恒定刺激法测定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本次实验被试为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学1401班的女生一名,年龄:21岁,听觉、视力均正常。研究发现:恒定刺激法可以测定频率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前言 费希纳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或次数法。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的方法是让被试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比较刺激可在标准刺激上下一段距离内确定,一般选5~7个作为比较刺激,随机呈现每对刺激(一个标准,一个比较)。用此方法测定差别阈限时,要求被试以反应按键来表示“高于”、“等于”和“低于”,分别对应于“+”、“=”和“-”键。这样就得到一个是从感到比较刺激低到相等的差别阈限下限,一个是从感到相等到高的差别阈限上限。一般是用直线内插法求得上下限,再求出差别阈限DL。 差别阈限是指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即被试辨别两种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量,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由于实验中可能会产生练习效应,因此采用ABBA的实验设计消除实验误差。然后利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差别阈限的方法。 2研究方法 2.1被试 被试为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一名女生,年龄:21岁,听觉、视力均正常。 2.2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被试内单因素ABBA的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给定的标准刺激声音频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感觉阈限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作者:杜淑琳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刊名: 商场现代化 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10,(1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杨海莹.李占军消费心理学 2003 2.黄维梁消费者行为学 200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薛红燕.王怡基于感觉阈限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32) 本文通过对感觉、知觉含义的介绍,指出了在营销中分析感觉阈限的必要性,并指出在营销活动中企业应如何在广告、价格、卖点促销、顾客满意度增加等方面更好地利用感觉阈限来实施市场营销策略,避免因消费者感知偏差产生的负面效果,提升营销业绩. 2.期刊论文王希.邵灿阈限法测量女性消费者服装打折程度偏好-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本研究通过模拟消费者购物的真实场景,运用感觉阈限研究中的恒定刺激法探究女大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衣服在不同时间进行促销时所打折扣的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季节的服装,消费者的阈限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消费者对于夏季与冬季服装折扣的阈限相同,而春秋季服装折扣的接受阈限较低. 3.期刊论文孙丽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对感觉阈限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在少儿排球训练中动机与感觉阈限间的关系后,通过实验的手段验证了动机对感觉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少儿排球心理辅助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分析认为,动机强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否则将增大少儿心理压力,影响感觉能力. 4.期刊论文于晶.王乐.韦玮.YU Jing.WANG Le.WEI Wei运动感觉的理论探讨与思考-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28(6) 运动感觉作为感觉的重要构成因素,是内、外部感觉器官运动的基础,也是心理活动得以产生的必备条件.鉴于运动感觉的重要作用,该文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运动感觉的研究历程,并对运动感觉的生理机制、心理学特征、刺激源、运动感觉阈限、运动感觉剥夺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分析基础之上,指出了运动感觉未来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5.会议论文陈崚.秦玲.陈宏建.徐晓华感受性规律在蚁群算法中的应用<'*>)200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优化过程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感受性规律让蚂蚁在具有感觉阈限的前提下受信息量的影响选择路径,同时自适应地修改路径上的信息量. 6.学位论文王天雄一种优化的基于子空间按位扫描灰度控制方法的研究与设计2008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显示器已经在中小屏幕显示中代替了CRT,并且快速占据了计算机显示领域。我国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经把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灰度是平板显示器显示效果的重要评定参数之一,目前平板显示器图像的灰度控制多采用脉宽调制的方法,顺序地扫描显示像素的点、行和帧,通过重复扫描显示像素点来获得灰度效果。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灰度扫描时间冗余,并且对系统点时钟频率要求较高。另外,当显示控制器通过逆γ校正来对图像进行线性还原时,限于数据的扫描和传输频率,很难根据人眼视觉成像的规律对灰度数据进行非常深入的校正。所以在视觉成像时,灰度图像在高灰度级区间层次不分明,低灰度级区间存在灰度级损失的问题。 针对灰度级层次不分明和灰度级损失的问题,本文以插入式灰度级校正法的最大灰度级数值为基础,再运用抽值式校正方法,来扩展显示灰度级 ;针对灰度扫描时间冗余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划分策略和按位扫描的灰度扫描控制方法来提高扫描利用率。对上述两个改进方案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并通过功能仿真和FPGA验证,表明这两个方案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显示系统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人眼视觉的差别感觉阈限,结合人眼视觉成像和显示灰度等级之间的联系,给出符合人体视觉区分效果的灰度级扩展方案。 2.对灰度扫描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子空间按位扫描的灰度控制方法来提高扫描效率,降低扫描系统的点时钟频率。 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128×96显示屏为目标屏,对单色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上述改进方法,并通过LED显示屏构建系统验证平台,对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和控制系统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7.期刊论文李郑阳.冯仕猛.LI Zheng-yang.FENG Shi-meng基于Tracepro软件的LCD TV 直下式背光源均匀性仿真-液晶与显示2009,24(4) 采用Tracepro软件模拟背光源不均匀现象时,模拟结果与人眼实际观察之间存在差异.分析了造成二者之间差异的原因,根据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概念,提出了应用于判断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均匀性的公式. 将该公式拟合得到的人眼实际观察图与Tracepro的模拟追迹图相对比,以二者吻合度判断Tracepro参数设置的正确性.该仿真方法将Tracepro软件模拟与人眼实际观察结合起来,可帮助设计者在开发阶段更好地对产品进行评估. 8.期刊论文胡今天.艾剑峰浅析五大新闻诱惑-东南传播2007(4) "五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①而产生负面效果的五个类型的新闻事实.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它们也是适应受众本能的受传条件.这五大新闻诱惑并不反映受众本能的认知动机的全部,但它们对人的认知动机的形成所存在的诱惑力则可以构成"新闻猛料",同时也具备了适宜研究"相对感觉阈限"上限的理论价值. 9.期刊论文胡今天"十大新闻诱惑"探析——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选取与受众心理把握-采写编2007(2) "十大新闻诱惑",指的是容易突破"相对感觉阈限"而产生负面效果的十个类型的新闻事实. "十大新闻诱惑"包括拥有如下刺激条件的新闻事实: (一)对抗刺激 10.学位论文何堃基于聚类的用户特征分析2008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企业的宗旨正在经历着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用户特征分析,企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倪萌学号:1111001029 区队:11级应用心理学一区队 合作者:吴华玉张天舒黄小霞敖波郭龙李孟徽孙良伟黄亚楠(一组) 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9日日期:2013年11月2日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目的:为了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将第一小组9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其中对6名同学三男三女用两点阈量规和遮光眼罩进行恒定刺激法的实验操作;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制作了在不同三个域下报告两点频率的分布表以及频率分布的曲线图,并计算出阈限值。结论: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练习与疲劳效应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 引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

恒定刺激法-音高的差别阈限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音高的差别阈限 10教科1 第9小组 余华、黄文静、吴芸、王红娥、钟健有 摘要 随机选取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年龄均为19岁的男女生各一名,通过给被试相继呈现两个声音让被试判断后者的音高是比前者高还是低,来学习用恒定刺激法来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引言 本实验是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音高差别阈限,以此来学习恒定刺激法。 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其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恒定刺激法也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刺激(5-10个),且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固定不变。每随机呈现一对刺激(刺激包括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变异刺激),即请被试进行一次比较。一般在使用恒定刺激法之前,要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被试的阈限值,用以确定合适的变异刺激。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时,一般要求被试作三种回答:强、弱或相等。这样,在总的反应系列中就可以得到两个感觉上的转折点,由此可以得到上限和下限。有的测定中,只要求被试作出强或弱两种反应,这样能克服三种反应法所引起的阈限受自信程度影响的缺点。但要求两种反应,显得不太自然,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75%差别阈限。 计算机的内部扬声器能够发出0-65535Hz频率的声音。由于采用数字分频,音色和纯度的变化很小,本实验用它来测定音高的差别阈限,比普通的音频发生器要精确。 2方法与程序: 2.1被试 随机选取上饶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男女各一名同学,年龄均为19岁,听力正常。 2.2仪器和材料 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耳机 2.3程序 1)登陆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 度差别阈限”。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按钮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 者可进行参数设置,选择实验次数,也可直接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 2)本实验的指导语是:这个实验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声音刺激的频率差别阈限。当屏幕上 出现“注意”的指示时,您应注意听随后出现的一前一后两个声音。请比较它们的音 高。如果您觉得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高,就请按“红”键;如果您觉得第二个声 音比第一个声音低,就请按“绿”键;如果您觉得第二个声音和第一个声音一样高, 就请按“黄”键。这样一共要做几十次,每次都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保 持前后一致。请注意,要始终判断第二个声音比第一个声音是高、是低、还是相等。 3)预实验:一般在使用恒定刺激法之前,要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试被试的阈限 值,用以确定合适的变异刺激。在本实验开始,也采用试验的办法让被试自己选 择合适的声音频率差别。本实验采用700Hz频率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共7个比较刺 激。刺激的频率差由被试经预实验选取,预试的初始频率差为3Hz。即:被试用700Hz 的声音分别与频率差为3Hz的一组变异刺激中差异最大的691Hz及709Hz的声音各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 (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 (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 3.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 4.感觉的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 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 (2)适应现象 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 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 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 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 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 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 (3)感觉的相互作用 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 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 觉得苹果是酸的) 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 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 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 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

两点阈实验报告

2007----2008第一学期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 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 2.1 被试 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 (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主试将两点阈测量器两脚垂直的、轻轻的、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每次变化2mm。当被试报告“两点”时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在做渐增序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在做渐减序列时,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停止,再进行下一系列测试。主试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

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一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全部同学按学号分为单双号组。实验由电脑呈现两条直线,被试需根据个人感觉判断线段的长短并进行调整,使线段在其感觉上长度相同,20次实验之后记录差别阈限,单号组的标准刺激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随后收集全部同学实验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单号组的平均差别阈限为5.83,双号组为7.29。实验结果验证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平均差误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为了对实验心理学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并培养学生在心理实验方面的能力和做实验主试的意识,本实验用平均差误法测量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是传统心理物理法之一。试验方法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相同。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就是其差别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并按照学号单双分为单号组与双号组。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实验材料为电脑呈现的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单号组被试的标准刺激(线

段)长度为200mm,双号组为300mm,其余参数设置相同。 2.3 实验过程 被试将1号反应盒安装好后进入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差别阈限的实验。进入试验后,屏幕将并排呈现两条线段,分别标注着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被试需按反应盒上的“+”“-”按钮来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在自我感觉上有相同长度。由于被试在试验中可能产生练习效应,所以实验采用ABBA的方法,使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的位置左右发生变化。首先,每位被试进行10次练习,防止因不熟练操作与视觉不适应而导致的误差。练习之后,每位被试均进行20次试验,实验过程被试需集中注意于屏幕中的线段。实验结束后,记录每位被试的差别阈限数值。 3.结果 统计全部差别阈限,得出单号组(200mm)的平均数≈5.83,双号组(300mm)的平均数≈7.29。并将其除以标准刺激量,单号组k=0.02915,双号组k=0.0243。 4.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韦伯定律,差别阈限随着标准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除以标准刺激所得常数k不变。 本次试验所得常数k基本一致,但未完全相同,原因可能在于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验中其他不可控的因素。 参考文献: 郭秀艳,杨治良.(2015).感觉阈限的测量.实验心理学,231-240.

用恒定刺激法测量触觉两点阈

恒定刺激法测量触觉两点阈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两点阈量规 掌握恒定刺激法的原理和具体的测量两点阈的步骤 学会利用得到的数据计算触觉两点阈 二、实验方法 2.1 实验内容和原理 2.1.1 实验原理 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 当用两点阈量规刺激被试,随着两点距离的变化,被试可能感觉到“两点”或者“一点”,每个被试刚刚感觉到两点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被试的身上不同部位的两点阈也是不同的。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以用于确定其他很多心理值。绝对阈限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它的操作定义是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恒定刺激法就是根据出现的次数来定阈限,是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来求阈限。 2.1.2 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前臂面纵向触觉两点阈,先用最小变化法粗略地测定两点阈,找出被试90%次判断为两点和10%次判断为两点的两个刺激值,分别作为最大刺激和最小刺激。再在这一个范围内选出5个间隔相等的刺激。然后将每个刺激随机地各呈现20次,一共100次。 实验结束后统计各个刺激距离相对应的正确次数和百分数,然后以刺激的距离为横坐标,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为纵坐标做图。再采用直线内插法: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一点。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所求的那个刺激的距离,也就是绝对差别阈限。或者采用公式法:x=x1+(x2-x1)(y-y1)/(y2-y1) 2.2 实验仪器 两点阈量规、遮掩罩;计算机、笔、纸。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测定明度的差别阈限 姓名 (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上海,201418) 摘要本实验中包含两个分实验,运用最小变化法分别对男生,女生的明度的差别阈限进行测定。本实验中,使用电脑显示明度的办法,同时在电脑屏幕上呈现两种不同明度的色块,被试通过比较标准刺激与变异刺激之间的差别,作出判断,以此来测量差别阈限。在试验中,采用ABBA的方法,结果显示,有效控制了期望与练习误差。在明度的性别差异方面,实验结果显示,明度的差别阈限无明显性别差异。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差别阈限 ABBA法标准刺激变异刺激 1导言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一种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该法通过交替呈现递减或递增的刺激序列——每个序列均由若干个强度不同而强度间隔相等且较小的刺激构成——来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1]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候需要两类刺激,一个是固定不变的,叫做标准刺激,一个是可变的,叫做变异刺激。被试比较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差异,做出大于,小于,等于反应,直到两个转折点都出现为止。在测定差别阈限的时候,被试要从变异刺激中找出一个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变异刺激时按递增还是递减变化,都有两个转折点。递增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弱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强(从=到+);递减系列中是从感觉到变异刺激稍强到感觉到两者相等(从+到=),再从相等到感觉到变异刺激比标准刺激稍弱(从=到—)。 每个系列的差别阈限上限(T+)和下限(T-)按以下规则定位,在递减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这两点的中值为差别阈限的上限;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两点间的中值为下限。在递增系列中,第一次从—到非—的改变和从最后一次非+到+的改变,分别是上限和下限。上下限把比较刺激分为了三个部分,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有+和—反应占优势,而中部不占优势,这个中部称为不肯定间距(IU)。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PSE),理论上PSE=标准刺激,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中间存在常误(CE)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DL)的最好估计量,DL=IU\2或者:上差别阈限=(T+)--标准刺激,下差别阈限=标准刺激-(T-)DL=(T-)-(T+)。[2]

实验报告

实验三人体身体素质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 [实验对象] 学生xxx [器材] 握力计、背力计、纵跳仪、闭眼单脚站立仪、身高体重仪 [步骤] 1 握力 将握柄调至受试者2—5指的第二关节至大拇指虎口的距离→一手握住握力计,双臂下垂,全力握握力计→读数最大时即为握力值(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2 背力 站于背力计踏板指定位置→上体前倾30度→手心向里紧握把柄,双腿伸直,用最大力量拉背力计(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3纵跳 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纵跳仪踏板上,尽力垂直向上跳起。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闭眼单脚站立仪 自动测试人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反映人体的平衡能力。能准确判断测试者站立脚移动和抬起脚下落的动作。 5、身高体重仪 立正姿势站在测试仪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赤足。电子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出人体体重;并进行BMI的分析。 结果与分析 身高: cm 体重: kg BMI: 为正常还是 握力: kg 背力: kg 纵跳: cm 闭眼单脚站立: s

四、人体ABO血型试验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人体血型的方法 二、原理:血型是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B、AB、O血型。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足量的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足量的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B抗原。 三、实验用设备:采血针、玻片、滴管、牙签、标准A、B型血清、酒精棉球、消毒棉签。 四、实验对象:体育学院*班学生 XXX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1、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将血液挤压滴在滴在玻片的两侧。 2、将标准 A型与B型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的两侧,分别标用A与B。 3、用两支牙签分别混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4、15min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六、结果与分析 经检验,本人的血型为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 1.引言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该法的特点是只用少数的几个刺激,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也因此得名。用该法测定可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用该法测定绝对阈限(以两点阈为例)先要从预备实验中选取少数刺激一般5~7个,而且它们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然后将选定的刺激以预先随机的次序呈现给被试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200次。要特别注意的是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低于95%。选定的刺激最小强度为每次呈现几乎都不能为被试感觉到的强度,它被感觉到的可能性不高于5%。选定的呈现刺激的范围之后,再在这个范围内取距离相等的刺激。 得到数据之后,可用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进行绝对阈限计算。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两点阈来学习恒定刺激法。 2.方法 2.1被试 本实验的被试为xxx本科生一名,20岁,女生, 2.2仪器 两点阈测定仪 2.3程序 (1)预备实验 选取固定呈现的五个刺激,首先选取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给被试几个刺激,每个刺激给与20次,要求被试报告“两点”还是“一点”,记录结果,找到不低于95%感觉到“两点”和不高于

5%感觉到“两点”的两个刺激,为最强和最弱的刺激。然后在最强和最弱的刺激中间等距取三个刺激,最后这五个刺激为固定刺激。 (2)随机次序 以抓阄的方法随机选定5个刺激的出现顺序 (3)开始试验 将5个刺激以随机选择的方式向被试各呈现20次,一共100次。每呈现20次中插2个侦察实验(给被试“一点”的刺激)并让被试休息2分钟,记录“两点”的次数,最后计算出报告“两点”的百分数。根据平均Z分数法计算被试两点阈值。 3.结果 3.1用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的实验记录 表1恒定刺激法测定两点阈的实验记录 3.2根据平均Z分数法计算被试两点阈值。 表2平均Z分数法计算两点阈值

恒定刺激法与差别阈限

一、引言 值定刺徽法是费希纳提出的三种测定感觉阔限的方法之一,它们虽被称为三种古典方法,但现在仍被普遍地运用它们来研究心理量和物理最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由于此方法运用数学方法和测盘技术,所以它给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以及精确表达提供了有利条件。 差别阈限是心理学的羞本概念之一。在一些心理学教科书上,把差别阈限定义为刚刚能感觉出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在实验心理学中.又把它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间的差别.本实验试图验证哪种定义更具体、易于操作,同时,比较恒定刺激法与最小变化法在侧定差别阈限方面各自的优势;最后考察心理学教师在重量变异刺激下差别阈限值是否符合韦伯定律,哪些因素影响差别阈限的变化。 二、方法 (一)对象:本实验的被试是自愿的两位被试均是师专的心理学教师,男女各一人。主试一人,记录一人。 (二)材料:高2cm、直径8cm的铁合一套.除标准刺激一合(100克)外,其它七个变异刺激的重量依次是:88克、92克、96克、100克、104克、108克、112克。另外,每位被试者各备遮眼罩一付。 (三)方法:实验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未径预备实验而直接进行正式实验。实验开始前主试排出各对刺激呈现的顺序,使七个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各比较10次,为了消除时间误差,其中有五次先给标准刺激,五次先给变异刺激,全套重量共比较70次。七对刺激呈现的顺序,按

随机原则排列。被试坐在桌边,戴上遮眼罩,当被试听到“开始”后,主试把标准刺激放在桌边约20cm处正对被试的地方。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铁合,慢向上提,使它离开桌面约2cm左右,2秒后就放下。然后主试再呈现变异刺激,被试仍然用右手提起后并报告第二个重量比第一个重量是轻、重、还是相等。记录人分别用“-”、“+”、“=”三种符号记下来。以下按排好的顺序进行。当标准刺激后呈现时,仍要求被试用第二个重量去比第一个重量,记录同前,但在整理记录材料时,则把它转换一下,每比较10次,休息2秒。主试呈现重量时保持同一位置.第一个重量被放下后,主试立即换上第二个重量,时间不超过1秒,两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整个实验主试的指导语只有“开始”、“这个”、“休息”,其它只是手的操作。 第二个被试实验的材料、方法同上。 三、结果与讨论 表l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的结果 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的对比中,即判断次数的百分之几一纵的方向;还有横的方向----七种变异刺激,然后用直线内插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

感觉阈限的测量报告二 弓欣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心理1401班,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本实验是通过恒定刺激法测量被试对声音频率的差别阈限。被试采用心理1401班48名同学,平均年龄20岁。实验时被试需头戴耳机,在及其安静下环境下,对电脑给出的声音频率进行分辨。之后记录个人数据,用直线内插法算出单个被试的差别阈限。 关键词: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前言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费希纳提出的测量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主试依照理论以及前人经验选出5-7个比较刺激,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刺激随机呈现50-200次不等。根据实验要求被试可以做出的回答有两种,二类回答与三类回答。两类回答,要求被试做出判断后回答高或低。三类反应则是要求被试回答高、低与相等。 结果需要用直线内插法来计算。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或75%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点,从a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其值就是绝对阈限。 2.方法 2.1 被试 选用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1401班48名同学为被试,平均年龄20岁,男7人,女41人。 2.2 仪器与材料 仪器采用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包括计算机),和与其配套的1号反应盒与耳机。实验材料为电脑播放的频率为1000Hz的声音为标准刺激,分别与985Hz、990Hz、995Hz、1010Hz、1015Hz进行比较。刺激出现的顺序随机。其

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讲解

心理学实验报告 应用心理学专业 报告题目: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作者: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月日

目录 引言 (3) 1 方法 (5) 1.1被试 (5) 1.2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5) 1.3实验设计 (6) 1.4实验操作程序与主要步骤 (6) 1.4.1 棒框实验 (6) 1.4.1.1 实验注意事项 (7) 1.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7) 1.4.2 测定重量差别感受阈限实验 (8) 1.4.2.1 预备实验 (8) 1.4.2.2 正式实验 (8) 1.4.2.3实验注意事项 (10) 1.4.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2 结果 (10) 2.1 认知方式与重量差别感觉阈限关系的数据分析 (10) 2.2 性别与认知风格关系的数据分析 (11) 2.3 性别与重量差别感受阈限关系的数据分析 (12) 3 讨论 (12) 4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觉阈限的影响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感受阈限的影响。以34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首先使用EP705棒框仪对其认知风格进行测试,而后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感觉阈限。这些被试中有女生30名,男生4名。分析后结果表明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所测出认知方式对重量差别阈限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 【关键词】认知方式;重量差别感觉阈限;棒框实验;恒定刺激法引言 本实验是教学实验,旨在锻炼同学们运用EP705棒框仪进行对认知风格的测试能力和将心理统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的最早研究源于瑟斯顿(L.L.Thourstone),其后,Allport认为它是个人典型或习惯性地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Tennant认为它是“个体的特征和一贯性的组织和加工信息方式”。现在心理学通用的定义是个体通过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智能因素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积极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到80年代,是认知风格研究发展的黄金时期,已存在的命名认知风格类型就多达三十多种。Riding等人1991年通过系统地分析人们对于认知风格的描述、对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它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有关模型间的相关性,将其综合为两个重要的认知风格维度,即整体-分析(Wholist- Analytic)维度和言语-表象( Verbal-Imagery)维度。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就是以整体-分析维度为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苏川婷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311002054 日期:2015年11月10日指导老师:罗勇 合作者:李俊良,韩超慧,陈相纬,陈磊,杨特,叶磊,张雅丽,张游,章倩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 别;(3)探究练习与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的影响。方法:用两点域量规对本组全体同学 进行皮肤觉两点域实验;用恒定刺激法得到实验数据结果,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绝对阈限。结 果:左手臂阈限均值比左手背高9.86mm,但P值<0.05,所以左手臂与左手背差异性显著; 各测量区域中,男生的阈限值均比女生高,但P值>0.05,所以男女性别差异性不显著。结论: (1)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不同,左手臂阈限值较高;(2)不同人同一测试区域的皮 肤觉阈限值不同;(3)身体裸露部分的阈限小于掩盖的部分,不同部位皮肤觉差异性显著; (4)同一测量区域皮肤觉阈限值在性别上差异性不显著;(5)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 的皮肤觉两点阈值会减小;(6)皮肤觉两点阈的值会因被试疲劳而增大; 【关键词】皮肤觉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 1引言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 距离称为两点阈。皮肤觉两点阈是人的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 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 部位,如肩背、大小腿等部位两点阈大。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 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随机安排, 不让被试知道,每种刺激呈现不能连续超过3次;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粗 略的预测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选定以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5mm的五个恒定刺激 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 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