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mutation which changes ras from a proto-oncogene to an oncogene eliminates its GTPase activity so that, even with a functional, GAP protein, ras will not hydrolyze GTP-GDP and remains active, coupling to the MAP kinase cascade and triggering the expression of early response genes Jun and Fos.
Vinculin(纽带蛋白), a protein that helps link the cytoskeleton to the cell
membrane shows elevated phosphorylation in transformed cells and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bserved in transformed cells.
are normal cellular genes which promote norm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细胞癌基因的分类
生长因子类(growth factor )—sis 生长因子受体类(growth factor receptors)—PDGF、
EGF、 酪氨酸激酶类(tyrosine protein kinase—Src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
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
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
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
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肿瘤的发生机制 (4)第三节癌基因及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5)第四节抑癌基因及其抑癌的分子机制 (9)第五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11)第六节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第一节概述一、肿瘤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概念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不过有极少数良性肿瘤因其靠近生命中枢或能合成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杀伤宿主。
例如,脑膜上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过压迫使得生命中枢萎缩破坏,最终导致宿主死亡;胰岛细胞良性肿瘤可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体内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和死亡。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诊断的癌症患者多处于中晚期。
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增加等因素,在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或维持在高水平,在我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
目前除几种较少见的癌症如妇科的宫颈癌、绒癌等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外,多数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还处于令人忧心的高位态势下。
有研究者预测,在21世纪癌症仍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故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恶性肿瘤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均可发生。
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的起源可分为三种:癌(carcinoma)起源于上皮细胞,大部分成人癌症属此类;淋巴瘤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等的淋巴细胞;肉瘤(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如结缔组织、骨和肌肉等。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引言肿瘤是一种由体内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和分化的疾病,它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传统医学对于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学和临床方面,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分子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1. 揭示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过程的紊乱。
通过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我们能够揭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了解肿瘤细胞的异常信号传导通路、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等特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2. 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肿瘤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手段,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的突变基因,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肿瘤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最重要的分子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中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导致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紊乱。
例如,TP5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中最常见的一个,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受损,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另外,一些促癌基因如EGFR、KRAS等突变也与肿瘤发生相关。
2. 基因表达异常除了基因突变外,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异常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通过转录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肿瘤细胞中某些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或减少。
例如,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利用这些异常的基因表达水平,可以寻找对肿瘤起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并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法。
3.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肿瘤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受到复杂的信号网络控制。
分子肿瘤学基础
05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基础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与应用
01
02
03
肿瘤分子标志物
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中, 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特征 的物质。
检测方法
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用 于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
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 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评估 病情、监测复发和疗效等。
肿瘤基因治疗
分子肿瘤学基础
contents
目录
• 肿瘤分子生物学概述 • 肿瘤分子遗传学基础 •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 • 肿瘤分子免疫学基础 •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基础
01 肿瘤分子生物学概述
肿瘤的定义与特性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 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发生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异常类型
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异常包括DNA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乙酰化异常等。
异常后果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以导致基因表达异常、细胞生长和增殖异常等,从 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导
信号转导概述
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部信息传递的过程,对细胞生长、分 化、代谢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 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多种恶性肿瘤 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 和翻译水平调控等,其中转录水平调 控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
调控因子
常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 子、miRNA等,其中转录因子是最 主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
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也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肿瘤细胞异常的增殖行为涉及到多种生物学机制,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探究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新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基础肿瘤是由生物体组织中发生的某种细胞增殖异常产生的病变,肿瘤的形成是多种生物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和失调,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基因拷贝数变化等,这些变异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能力发生变化。
同时,还存在一些肿瘤细胞中特有的生物学机制,例如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等。
这些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真实本质,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肿瘤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相应的中医药治疗等。
这些治疗手段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减少肿瘤的体积和转移的风险,但是这些治疗手段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化疗和放疗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和副作用,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监测。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肿瘤治疗新策略针对当前肿瘤治疗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深入研究肿瘤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在治疗方面进行创新。
目前,基于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有以下几种:3.1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特异性分子或信号通路来杀死癌细胞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会抑制癌细胞增殖,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很多靶向治疗方法,其中较为成功的包括EGFR抑制剂、VEGF抑制剂、HER2抑制剂、BCR-ABL1抑制剂等等。
3.2 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中,我们通常会利用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来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方法包括肿瘤疫苗、T细胞治疗、PD-1/PD-L1抑制剂等等。
肿瘤分子生物学(共46张PPT)
③染色体易位和基因重排
Ⅲ体外不能使培养的细胞发生转化。
C-myb: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
易位是指某一段基因从染色体正常位置转移到另 若等为基因中一个基因突变与腺瘤形成有关,另一个也突变,则发生结肠癌。
主要通过阻止细胞生长繁殖,抑制瘤细胞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固有的抑制成分,一旦异常,引发多种肿瘤。 ⑥表达调控细胞凋亡的Bcl-2癌蛋白
中,C-sis的活性蛋白PDGF对C-myc表达起协同作用。
,重排后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使P145变为P210 ⑴与肿瘤细胞锚定黏附能力有关的分子机制
通过GTP到GDP的转换释放磷酸和能量,可将细胞表面的刺激信号(生长因子、激酶或神经递质)传到细胞内效应器上。
,表达酪氨酸激酶,从而异常激活。( ⒊细胞寿命长,有的在体外可长期培养、传代建系
④GTP酶类的癌蛋白
H-rab、K-rab、N-ras、C-gip2、C-gsp的表达产物 为GTP酶、信号传递蛋白。通过GTP到GDP的转换 释放磷酸和能量,可将细胞表面的刺激信号(生 长因子、激酶或神经递质)传到细胞内效应器上 。
GTP转换成GDP需与GAP结合,上述原癌基因点突 变后的产物p21含改变GAP与GTP结合,影响GTP向 GDP转换,使细胞刺激信号传递到效应器的时间大 为延长而致癌。
⑤表达核内转录调控的癌蛋白
C-enbA、C-ets-1、C-ets-2、C-fos、C-jun 、C-mgc等这些基因有一些区域具有与蛋 白质结合的功能结构域,其基因产物可 与DNA结合,也可先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二聚体后,再与DNA结合,然后调控下 游靶基因转录。如C-myc产物在核内与 DNA结合后,可调控DNA复制,使细胞 持续增生,不能进入终末分化,呈幼稚 类型,即癌。
肿瘤分子生物学-侵袭转移
2. 肿瘤侵袭转移的基本步骤
⑴早期原发癌生长 ⑵肿瘤血管形成 ⑶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⑷进入血管系统 ⑸癌栓形成 ⑹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 ⑺转移癌继续扩散
3. 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Culty等进行细胞培养实验表明,乳癌细胞CD44表达与其浸润能力呈正 相关,只有CD44高表达的细胞株才有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的能力,[H3] 标记的透明质酸盐降解率与CD44含量和细胞浸润生物学潜能密切相关, CD44结合降解透明质酸盐能力可被抗CD44抗体Hermes-1阻断。介导降解透 明质酸盐是CD44在肿瘤细胞浸润过程中主要功能之一。
肿瘤浸润:肿瘤细胞在组织间隙内分布,同时可在浸润部位继续 增生繁殖,是肿瘤侵袭的后果,也是肿瘤转移的前奏。浸润方式:
a.组织浸润 b.淋巴管渗透 c.血管渗透 d.浆膜和粘膜面蔓延。
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方式,到 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后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 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2. 宿主毛细血管网进入肿 瘤组织。
3. 是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 抑制因子共同调控的结果。
(三)肿瘤细胞脱落并进 入基质
1. 肿瘤细胞分离倾向与细胞膜结 构的变化和粘附力的下降有密切关 系。
2. 恶性肿瘤细胞E钙粘连素表达降 低。
3. 癌细胞表面负电荷高、与钙离 子结合能力差以及桥粒发育不全也 与之有关。
CAM,介导Ca2+依赖性细胞间粘附,通过同类或同分子亲和反 应相结合。钙粘蛋白参与建立和维持细胞间连接。
• E型:分布于上皮细胞,负性调控肿瘤侵袭。 P型:分布于上皮组织和胎盘的基底层。 N型: 分布于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单细胞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 等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揭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变化规律。
未来,肿瘤分子生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创新。
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
通过连续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为 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理组织学评估
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深 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靶向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和相关蛋白表达,针对特定靶点设 计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将不断涌现,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体化精准医疗
基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个体化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分子生物学 检验,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肿瘤特征,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2
案例分析
通过分子生物学检验,可以检测肺癌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
ALK基因重排等基因异常,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03
案例结论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有助于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案例
案例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于治 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近年来,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不同的形态、生长方式和遗传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恶性程度。
本文将从细胞周期、细胞信号通路、DNA修复等方面探讨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一、细胞周期的改变细胞生长和分裂由一个复杂的过程组成,即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
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细胞周期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增殖速度的加快。
这主要与细胞周期中的检查点失效有关。
正常细胞在进行细胞周期各个阶段之前都会通过检查点,确定是否具备进行下一步的条件。
而肿瘤细胞的DNA损伤检查点和有丝分裂检查点的失效可以使细胞突破这些限制,不断进行S期和M期,增加细胞数量。
这是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肿瘤细胞还常常有细胞周期缩短的现象。
在肝癌中,常常存在G1期缩短的现象,使得肝细胞可以更快地进行DNA复制,进而增加了突变的可能性。
二、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细胞信号通路是维持正常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基础。
这些信号通路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内各种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生长因子等来控制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等。
但是在肿瘤细胞中,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失去了停止生长和凋亡的反应、不会对细胞周期的控制产生反应等。
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各种蛋白质发生异常而导致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EGFR通路的异常。
EGFR是一种成熟的酪氨酸激酶,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EGFR被激活后,会激发其他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对肿瘤细胞的生长非常重要。
但是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EGFR激活后会在短时间内失活,避免过度培养。
而在某些肿瘤细胞中,EGFR激活后会过度刺激,反而导致一连串的严重后果,如肺癌、乳腺癌等。
三、DNA修复的扰动DNA修复是细胞的保护措施之一。
DNA修复功能失调会导致DNA的损伤无法得到及时维修,从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
肿瘤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然而,由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仍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以便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的基因变异肿瘤的基因变异是导致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鉴定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异。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的基因变异有多种类型,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染色体数值异常、基因重排和突变等。
这些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这些变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2. 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肿瘤细胞中的变异基因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信号通路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许多肿瘤类型都是由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
例如,肝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肿瘤,多与Wn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则多与HER-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3. 肿瘤免疫学肿瘤细胞具有避免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滋生和发展。
免疫治疗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因此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免疫学特征与其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例如,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微环境肿瘤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分子信号。
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微环境可以决定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发展和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免疫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 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为 患者提供免疫治疗策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 药指导,降低毒副作用和 提高疗效。
肿瘤的预后评估与复发监测
要点一
预后评估
要点二
复发监测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染色体异常和蛋白质组学 特征,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基因表达谱的应用
通过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 关键基因,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蛋白质组学分析
蛋白质组学分析
利用质谱等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 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以揭示肿瘤的生 物学特征和功能机制。
VS
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应用
通过研究肿瘤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 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深入了解肿瘤的分子 机制,为药物靶点的发现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数据库,整合不同来源 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与挖掘。
临床应用的普及与推广
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临床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的 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对肿瘤分子生 物学检验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和 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提高 临床诊疗水平。
代谢组学分析
代谢组学分析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检测肿瘤组织 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以揭示肿瘤的代谢 特征和能量代谢机制。
代谢组学分析的应用
通过研究肿瘤组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 了解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为肿瘤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表观遗传学分析
表观遗传学分析
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 检测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等表观遗传学变化情况,以揭示肿瘤的表观 遗传学特征和调控机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OXPHOS功能下降,产生的ATP减少,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 功能。 常见缺失:
8483~13459:Kearns-Sayre综合症(KSS)、 缺血性心脏病 ;
8637~16073:与衰老有关的退行性疾病; 4389~14812:能量代谢受到严重破坏 。
4、非编码区
D-loop(约1120bp)
位于tRNAPro
和tRNAPhe基因之间, 约1120bp,是mtDNA中 变异最多的区域,参与 并调控mtDNA的复制和 转录。
L链复制起始区(约 30~50bp, tRNAAsn-tRNACys 可折叠成茎环结构。
(二)线粒体基因表达系统及特点
1、密码子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千手观音” 21位聋哑演员中 18人有药物史
部分患者使用正常 剂量也会致聋
“一针致聋”现象
线粒体基因突变(A1555G)+环境(使用氨基糖苷类)
线粒体(Mitochondrion)
1.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二分裂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平均寿命10天 2. 多数细胞含几个到几千个线粒体 3. 每个线粒体含2-10 线粒体DNA(mtDNA)
(一)PCR-RFLP技术
PCR-RELP的质量控制
(1)模板DNAD的制备和引物设计:设计合适的引 物扩增目的模板DNA
(2)酶的选择:去除干扰物质,根据酶活性要求选 择适宜的缓冲液、活性剂等,酶的用量不超过总体积 的10%。
(3)PCR扩增体系和酶切反应条件:优化保证PCR 产物的纯度和精度,设计好酶切反应体系,根据内切 酶活性,适时终止反应。
(二) mtDNA拷贝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第一节肿瘤的概念一、癌的生物学和细胞学特征1、癌(cancer):表现为不受正常生长调控而繁殖的一群细胞。
2、肿瘤(tumor/neoplasm):与癌相同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局限性生长,不侵浸,不转移、可恶性变恶性:浸润型生长,转移(淋巴路、血路) carcinoma (癌),原位癌sarcoma (肉瘤)leukemia/lymphoma (白血病、淋巴瘤)4、人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5、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①大多数肿瘤是由一个细胞产生的——克隆性生长②发展过程:复杂,多步骤癌前期→早期恶性→原位癌→恶性癌→转移(不典型增生)6、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区别表17.1人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起源代表性肿瘤外胚层皮肤鳞状和基地细胞癌乳腺乳腺癌神经元细胞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恶性胶质瘤视网膜细胞成视网膜细胞瘤黑素细胞黑素瘤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中胚层骨骨肉瘤纤维组织纤维肉瘤软骨软骨肉瘤肌肉横纹肌肉瘤血管血管肉瘤脂肪细胞脂肪肉瘤红细胞红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血浆细胞骨髓瘤内胚层膀胱膀胱癌胰腺胰腺癌结肠结肠癌肺肺癌甲状腺甲状腺癌肝肝癌肝癌肝癌肝硬变第二节病毒癌基因一、肿瘤病毒具有致癌能力的病毒DNA病毒 RNA 病毒①乙肝病毒(HBV)反转录病毒②猴病毒(SV40),多瘤病毒③疱疹病毒④痘病毒⑤乳头瘤病毒⑥腺病毒1、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癌①HBx基因反式激活作用②HBV DNA整合→宿主细胞基因组→突变、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③HBV感染→组织损伤→增殖2、SV40和多瘤病毒:特点:① SV40和多瘤病毒在天然宿主中(鼠/猴)均不诱发肿瘤②在感染非许可性肿瘤时,病毒复制被阻断→转化病毒DNA早期基因的稳定整合和早期基因产物的持续表达 SV40的早期基因编码两个蛋白t抗原(非必须)抗原(致癌性)SV40T抗原结合并失活Rb肿瘤抑制基因结合并影响p53基因多瘤病毒中T:激活Src 和其它原癌基因→刺激细胞生长3、乳头瘤病毒良性:疣恶性:宫颈癌、Anogenital 癌症,影响Rb和p53的活性4、腺病毒5、疱疹病毒:EB病毒→非洲Burkitt’s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鼻咽癌6、痘病毒:良性肿瘤、纤维瘤7、反转录病毒:在感染细胞中以原病毒形式存在→整合→宿主染色体DNA中→诱导癌症HTLV I—人T细胞白血病HTLV II—毛状细胞白血病HIV—AIDS由病毒癌基因引起二、反转录病毒癌基因急性转化病毒:在感染动物中迅速诱导肿瘤并高效转化培养细胞的反转录病毒1、RSV的Src基因RSV(Rous肉瘤病毒)的Src基因成纤维细胞转化肉瘤RSV的Src基因位于RSV RNA 3’ LTR的上游,在感染细胞中它作为起始于5’LTR一条拼接的mRNA表达2、其它反转录病毒癌基因急性转化病毒的基因组① RSV:Src + 全部病毒复制基因→诱导急性转化 + 复制②其它:复制缺陷(一个或多个复制基因缺陷)与辅助病毒共感染(含有功能gag.pol和 env复制基因)缺陷基因部分由病毒癌基因所取代(RSV除外)癌基因作为融合蛋白表达(如与gag序列融合)一些急性转化病毒含有两个不同癌基因→同时诱导肿瘤三、反转录病毒癌基因的起源急性转化病毒起源于细胞基因并掺入病毒基因组原癌基因:被病毒获得而成为病毒癌基因的正常细胞DNA序列原癌基因与癌基因的区别:原癌基因:正常细胞基因参与生长分化癌基因:异常表达,是正常细胞祖先DNA的突变形式,包括点突变、缺失、重组,或扩增→诱导细胞转化反转录病毒捕获细胞原癌基因:高频率重组的结果非转化原病毒整合→原癌基因旁边→通读转录(5’LTR起始)→延伸到原癌基因→异常拼接→病毒与细胞融合→新的融合原癌基因转录物(含有LTR和其它病毒序列,包括5’RNA包装信号)→有效地掺入子代病毒颗粒→新的模板病毒癌基因是原癌基因改变后的副本:①原癌基因掺入病毒基因组后就作为病毒的一部分表达②癌基因在病毒LTR的控制下表达水平高(缺少内含子)③原癌基因正常氨基酸就缺失掉④大多数癌基因积累了许多点突变→增加癌基因产物的转化能力反转录病毒癌基因见表17.3 p437图17.11 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的产生模式第三节细胞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一、细胞癌基因●细胞中含有活性的细胞癌基因,具有与反转录病毒癌基因类似的生物学转化能力●正常细胞中含有具有潜在诱导转化能力的基因,在基因转移过程中DNA重排而被激活,行使癌基因的功能●人癌基因与细胞原癌基因的关系:相互重叠举例:ras癌基因与正常的ras原癌基因正常ras H基因在12位上编码的甘氨酸在ras H癌基因产物中变成了缬氨酸→正常原癌基因变成了有转化活性的癌基因二、细胞癌基因的激活1、反转录病毒整合激活细胞癌基因:携带癌基因急性转化病毒诱导肿瘤直接插入突变反转录病毒诱导肿瘤(导致基因失活或激活)间接举例:C-myc 、N-myc、erbB、rasH、rask、mos、myb等2、染色体易位和癌基因两条染色体部分之间的易位→细胞癌基因表达失控或新的有转化活性的融合蛋白产物出现→肿瘤3、肿瘤中癌基因的扩增:癌基因为靶点三、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1969年,Harnis等将人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合体细胞不再是致瘤性的Rb基因的突变→成视网膜细胞瘤、肺癌、乳腺癌、膀胱癌抑癌基因:Rb,p53,DCC,APc,WT1,NF1,NF2,VHL,MTS1等总之,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抑癌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节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一、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异常产生将导致该细胞生长的持续性刺激、累积→细胞转化举例:① sis癌基因→细胞表面表达PDGF受体的细胞转化1983年发现猴肉瘤病毒中sis癌基因编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②癌基因int-2,hst,fgf-5的激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生长、分化③ erbB原癌基因 TGFα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双调蛋白受体结合④反转录病毒整合→强启动子插入→激活造血生长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3,粒细胞-巨嗜细胞群落刺激因子,巨嗜细胞群落刺激因子-1)为癌基因产物→自分泌刺激(autocrine)→造血细胞转化二、生长因子受体和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组成了癌基因产物很大一部分,在信号传导的几个不同水平发挥作用。
1、酪氨酸蛋白激酶和生长因子受体1)酪氨酸蛋白激酶:使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举例:Src,Fes,Fgr,Fms,Ros,Yes等癌基因蛋白2)生长因子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举例: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PDGF受体、胰岛素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FGF受体异常功能→细胞转化许多癌基因与上述同源产物因配基结合区的缺失或其它突变→具有组成型激酶活性,不再受生长因子的调控→诱导肿瘤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AMP第二信使中发挥作用)一些癌基因通过表达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影响细胞功能举例:① Raf蛋白:正常raf原癌基因N端调节序列缺失→有活性癌基因→C端激酶催化域的活性不受调控②蛋白激酶C:磷酸化并激活Raf③ mos :过量表达→癌基因④其它:pim-1,akt,cot,tpl-2等3、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ras癌基因→蛋白产物结合鸟嘌呤核苷酸,具有内源性GTPase 活性,功能活性和调节方式与G蛋白 亚基类似,激活ras成为有活性癌基因:ras癌基因中点突变→单个氨基酸替换→降低Ras蛋白的GTPase活性或者增加游离GTP取代GDP的速率→Ras蛋白组成型地维持在激活状态三、转录因子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编码的蛋白位于核内,作为转录调节蛋白起作用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影响不相连的基因的扩散性蛋白顺式作用元件:基因上游的DNA调控序列只控制临近基因表达举例:① ErbA癌基因蛋白与DNA结合,不能被激素激活,是一种组成型阻碍物→作为显性突变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封闭细胞分化→导致肿瘤② fos与jun产物的识别序列相同,都是TGACTCA,二者通过亮氨酸拉链形成异源二聚体与DNA序列结合,激活AP-1靶基因的转录。
③ myc基因:与特定DNA序列结合,与Max蛋白形成myc-Max异源二聚体。
myc-Max与Max–Max复合体竞争Myc过量表达→形成更多的Myc-Max复合体→刺激基因转录④其它:myb,ets,rel等⑤肿瘤抑制基因产物:WT1、p53、Rb均为转录调节蛋白WT1:为一种转录阻遏物P53:转录激活因子、激活抑制细胞增殖的基因 SV40T抗原,腺病毒E1B,Mdm-2等通过与P53结合封闭正常P53蛋白的作用Rb:不与DNA序列结合,通过与其它细胞转录因子,尤其是E2F家族成员相互作用调节转录四、促分裂信号转导途径五、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G1期、S期、G2期、M期细胞周期调控的异常直接导致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举例:①癌基因PRAD-1编码cyclin D1→异常表达→肿瘤② p53激活和p21自身的过量表达→抑制细胞增殖③ p53在细胞周期G1、G2检验点(checkpoint) 延迟细胞周期进程六、发育、分化和细胞凋亡bcl-2基因第一节癌基因概述癌基因(oncogene)是指细胞内或病毒内存在的,能诱导正常细胞发生转化,使正常细胞获得一个或多个新生物特性的基因。
1968年Duesberg等首次发现Rous肉瘤病毒基因组中有一种编码酪氨酸蛋白激酶的基因并证实它在细胞转化中起关键作用,因这种基因来自病毒,因而被命名为病毒癌基因(Virus oncogene V-onc)。
1972年Bishop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法证实,几乎在所有高等脊椎动物细胞的基因组中,都拥有和病毒癌基因相似的DNA核苷酸序列,因为DNA所代表的基因是动物细胞基因组的成员之一,就称为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C-onc)。
在人体正常细胞中存在一种称为原癌基因(Proto-onc)的正常基因,它在细胞中起着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这类基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从酵母到人的细胞中都存在着原癌基因。
癌基因显性作用与抗癌基因的失活是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目前认为,肿瘤是多种癌基因多阶段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
在进化过程中这类基因是高度保守,属于看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
按照原癌基因的结构、产物的功能及所在位置,将已知的细胞癌基因分为下列四类;1.蛋白激酶类;2.信息传递蛋白类;3.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类;4. 核内蛋白类。
细胞癌基因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的表达或有时间、空间限制的表达,参与细胞分化及增殖,癌基因在生物进化中大都表现为高度保守性,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和肿瘤细胞中的癌基因的核苷酸顺序十分相似,后者可使NIH3T3细胞恶性转化,前者经激活后才具有转化能力,说明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癌基因不致癌,生理条件下内外环境中的某些刺激可激活癌基因,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与信息传递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