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浅谈质量管理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中的实施
质 量 是 构 成社 会 财 富 的关 键 内容 , 其 定 义是 一 组 固有特 性 满 足 二是提高检定水平 , 培养高素质队伍 。应加强对检定人员的技 要 求 的程 度 。 人 类社 会 自从有 了生 产 活动 , 便 产 生 了质 量 的 活动 。 质 能培训 , 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相关检定规程 、 校准规范等的业务学 量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 质量水平 的高低一定程度上 习。 同时 , 应 积极 参 加 上级 部 门 组织 的继 续 教育 学 习 及计 量 比对 等 反 映 了一 个 国 家 和 民族 的科 学 素 质 。 工作 , 加强系统内部的工作交流 , 汲取先进经验 , 拓宽工作思路 , 不 质 量 管 理是 指 在 质 量方 面 指 挥和 控 制组 织 协 调 的活 动 。 在 质 量 断提 升 计 量检 定 服务 水 平 。 方 面 的 指挥 和控 制 活 动 , 通 常 包 括 制定 质 量 方针 、 质 量 目标 以 及 质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 , 确保检定工作质量。 应优化人员 、 设 量 策划 、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 施 和环 境条 件 、 测 量设 备 等 资 源 的配 置 , 满 足 所 开展 检 定 、 校 准 和检 了3 个 阶段 : 质量检验 阶段 、 统计 质量控制 阶段 、 全 面质量管 理阶 测工作的要求和建立 、 改进管理体系的要求。 段 。我国 自 1 9 7 8 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 ( 1 ) 应根据社会需要合理建立计量标准 , 配置 的标准设备应能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作为计量行政 部门依法设置 或授权建立 的 满足所开展项 目的需要。计量标准是开展检定 的核心 , 应对计量标 计量技术机构 , 是保障我国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以及为 准实施严格管理, 保证其使用符合《 计量法实施细则》 规定的条件和 计量行政部门依法实施计量监督提供技术保证的技术机构 。 J J F l O 3 3 ( 计 量 标准 考 核 规范 》 要求。 质量管理是保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 “ 公正 、科学 、 准 ( 2 ) 应有专门的部 门和人员负责收集 所有 检定规程 、 校准规范 确、 高效” 的根本轴 心。没有 了质量管理 , 检定 、 校准 、 检测等一 系列 等技术文件 , 加盖受控章后存档。 同时, 应及时查新国家计量技术法 工作便会变得杂乱无章 , 凌乱无序。 那么 ,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该如何 规公布的 目录 , 及 时更新旧技术文件 , 以保证所使用的规程 、 规范 的 有 效 实施 质 量 管 理 呢 ?笔者 重 点 从 以下 几 个方 面 谈 了 自己的 看法 。 有 效 性 。对 作废 的规程 、 规 范 应及 时清 理 。 是质量手册 。 机构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法定 ( 3 ) 对仪 器设 备 的配备 、 使用 、 维护 、 标识 、 档案 等进行有效 控 计 量 检定 机 构 质量 管 理 的 总体 描 述 , 它 从 质 量方 针 、 质 量 目标 、 公 正 制 , 确保仪器设备配备正确 。 要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周检计划 , 期间 性声明、 质 量体系文件结构及体 系管理等方面作 出描述。质量手册 核查 计划 , 做好量值溯 源管理工作 , 确保所有在用仪器 设备 能满 足 应 涵 盖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 组织 ; 管理体 系; 文件控制 ; 记 录 的 控 检定 工 作 的要 求 。 制; 管理评 审 ; 人员 ; 设 施 和环 境 条 件 ; 测量设备 ; 检定 、 检 测 实 施 的 ( 4 ) 实验室实行检定 、 校准 、 检测 区域与办公场所分离 , 避免对 策划 ; 与顾客有关 的过程 ; 检定 、 检测方法及抽样 ; 服务和供应 品的 检定 、 校准 、 检测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实验室用于检定 、 校准 、 检测 的 采购 ; 量值溯源 ; 检定 、 检测物品的处理 ; 检定 、 检测 的质量保证 ; 原 标准设备以及辅助设备应合理布局 , 根据设备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 始记 录和数据处理 ; 结果报告; 管理体系改进 ; 申诉 ; 内部审核 ; 纠正 的隔 离 措施 , 避 免 工 作 区域 间 的相 互影 响 。 措施 ; 预 防措 施 ; 分 包 与抽 样 。 ( 5 ) 应切 实 做好 检 定 、 校 准 和 检测 过 程 以及 结 果 的 控 制 。检 定 、 二 是 程序 文 件 。程 序 文 件 是质 量 手 册 的 支持 文 件 , 详 细 明 确地 校准 和 检测 过 程 中 出现 的异 常 现 象 和突 然 的外 界 干 扰 , 执 行 人员 应 描 述 了质 量体 系 运 行 中 的各 项 质量 、 技 术 活 动 程 序 。机 构 应 编制 程 及时启动不合格工作控制程序 , 采取有效的控制并做出纠正 。 此外 , 序 文 件 程序 文 件 的 范 围应 覆 盖 J J F 1 0 6 9 — 2 0 1 2《 法定 计 量 检 定机 构 应 按 照质 量 控制 程 序 规定 的方法 和频 次 由各 实 验 室 组织 对 检 定 、 检 考核规范》 的 要求 。 测 结果 进 行 技术 验 证 。验 证 结果 由技 术 负 责人 组织 评审 , 发 现 异 常 三是 内部 审 核 。 内部 审核 的 目的是 审 核质 量 体 系 运行 状 况 和质 情 况应 查 明 原 因 , 采取纠正、 预 防措施 。 量手册、 程序文件 的符合性 。审核范 围是各部门、 全要 素, 审核 内容 ( 6 ) 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实验室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 是质量手册所涉及 的全部质量体系要素。内部审核应有 内审计划、 评 定 结 果 的评 审工 作 , 并 结 合 能 力 验 证 和 实 验室 比对 , 有 计 划地 安 成 立 内部 审 核 小组 的通 知 文件 、 内审 通 知 、 首 末 次 会议 通 知 、 内审 组 排 对评 定 的测 量 不确 定 度 实施 验 证 。 工作计划 、 不符合项纠正报告等方面 的内容。各实验室按检查项 目 四是真实记录 , 科学 、 准确地报告相关结果。 原始记录应包含足 逐项进行检查 , 按程序文件规定对其职责及 实施情况进行 检查 。内 够 的信 息 , 以便 相 关 数据 的处 理及 测 量 不 确定 度 的评 定 。相 关数 据 部 审核 应 注 意 的事 项 : ( 1 ) 现 场 审 核必 须 受 审 核 部 门人 员 在 场 , 检 查 应如实记录 , 不可伪造检定数据。记录应有各项检定 、 校准、 检测 执 结束后 , 受审核部门人员要对审核记录签字认可; ( 2 ) 现场 审核要求 行人员 、 结果核验人员签名。 证书由执行检定的人员出具 , 由有该项 如实记录不符合事实及证据 。 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不超过 1 2个月 。 检定资格的人员核验 , 机构最高管理者审核。证书应有 以上三人 的 四是管理评审。 机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 的 日程表和形成文件的 签名。 出具证 书、 报告有差错或有异议的应退回原检定人员改正 , 必 程序 , 定期对机构 的管理体 系以及检定 、 校准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 , 要 时 应 重新 检定 。 以确保其持续 的适应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包含年度管 总之, 只有不断强化 自身的质量管理机制建设 , 提高人员素质 , 理评审计划 、 各部 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质量监督员监督工作总结 、 增强服务意识 , 拓展检测领域 ,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才能拥有强大的 管理评审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 管理体 系运行技术工作报告 、 管理评 核心竞争力 , 才可 以成为令政府放 心、 企业需要 、 百姓信任 、 社会赞 审报告 、不符合项纠正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评审周期为 1 2 个 誉 的新 型计 量 检定 机 构 。 新与应用
第4章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5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3. 内部审核的实施
计量技术机构应根据预先制定的日程表和管
理层的需要,由机构质量负责人策划和组织进行
内部审核。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 执行,审核人员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如内部审 核发现机构所进行的活动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文 件的规定时,机构应及时采取措施。
16
范》进行管理,其他计量技术机构可以按照国家
标准GB/T 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的通用要求》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3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覆盖机构所进
行的全部计量工作,合格的计量技术
机构应该满足人员、资源、政策、监 管等方面的要求。
4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2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三、内部审核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1.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形式
按照计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体,计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可分为三种: 1)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
2)顾客对贯标组织或组织对供方进行的第二方外部审核;
3)体系认证机构或国家质检总局等对认可机构进行的第三 方外部审核。
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通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质量
方针和总体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
导书、表格、质量计划、规范、外来文件、记录 等。
7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体现了计量技术机构总 的质量宗旨和方向,通常在质量手册中阐明, 由机构负责人授权发布。 质量手册:是计量技术机构对质量体系作概括 表述、阐述及指导质量体系实践的主要文件, 是其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应长期遵循 的纲领性文件。 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一起共同构成对整个管 理体系的描述。
论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论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一、引言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障质量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计量机构作为负责测量和验证产品、过程和服务的实体,其质量管理的实施尤为关键。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将质量纳入机构管理的方法论,通过规范、监控和改进各项质量活动,提高计量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旨在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来提高整体组织的质量水平。
它通过设立质量目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和客户导向等手段,确保组织各个环节的质量,实现整体卓越。
三、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计量机构作为保障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性:1.提高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将质量作为机构管理的核心,通过规范和标准化各项工作流程,提高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提升组织文化: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加开放、合作和追求卓越的组织文化。
3.增强竞争力:通过全面质量管理,计量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增强竞争力,赢得更多客户。
4.降低成本:全面质量管理注重过程的规范和改进,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四、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计量机构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计量机构需要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等。
2.设定质量目标:计量机构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客户需求,制定具体的质量目标,并将其与组织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全面质量管理能够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3.建立过程管理:通过建立过程管理,计量机构能够全面了解和控制各项活动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4.提高员工素质:计量机构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以保证他们能够胜任各项工作任务。
如何保障计量检测设备管理的规范和实施
如何保障计量检测设备管理的规范和实施计量检测设备是现代生产和科技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对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规范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规范是指针对计量检测设备的各个方面建立的管理程序和制度。
具有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可以确保计量检测设备的稳定性、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首先,建立专业的计量检测设备管理机构是保障计量检测设备管理规范和实施的前提。
这个机构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个管理机构应该负责设计和实施管理计量检测设备的相关制度、流程和标准,并定期对计量检测设备进行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计量检测设备的状态稳定。
其次,建立规范的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应当建立计量检测设备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保养、校准和报废等方面的制度。
例如,在设备购置方面,应该依据具体需求和功能等指标来选购,而在设备验收方面,则需要定期组织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果进行认定。
在设备保管方面,则需要建立确定的暂存地点,并建立保管,保护和售后等方面的具体制度。
而在设备使用方面,则需要建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人员的使用培训计划等,来确保计量检测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维护方面,应该建立计量检测设备维护计划和制度,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清洁等;在校准方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准标准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校正,保证其工作状态符合要求;在报废方面,则应建立具体标准和程序,对报废的设备进行处理,确保其防止误用和破坏环境等问题。
其次,进行有效的计量检测设备管理培训。
现代计量检测设备日新月异,新型计量检测设备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业务人员必须掌握计量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确保计量检测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定期组织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计量检测设备的培训,并通过实验训练来提高计量检测设备管理质量,帮助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预防管理不当的情况。
论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论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计量技术机构对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起到了愈来愈大的作用,显示出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参与性与不可替代性,而计量管理对于计量技术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对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并作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构建管理体系实施计量质量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是计量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质量和经济工作的基础;计量管理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的经济秩序。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商品必须具有稳定的产品质量,以保障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需求,每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计量技术机构检定的计量仪器仪表是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加快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是保障计量器具精准度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量机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加强计量管理,控制计量误差,引入新的计量检测设备来淘汰高能耗、误差率高的计量检测设备,是目前计量机构对于计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管理对于计量机构更长远的发展要求。
1、加强计量管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许多计量机构对计量管理的认识还不够,看不到其对市场经济秩序、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等起到的作用。
其实准确的计量提供准确的量化数据,使社会上供应的商品的精确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
计量管理对于社会经济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在很多时候需要计量人员的努力,才能使计量工作受到社会重视。
计量人员不但要完成检定工作,而且需要不断地向人们宣传计量的重要性,让全社会的人都能看到计量工作产生的价值和效果。
计量工作是普及检验知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以重量(质量)进行贸易计量外,还有流量、容量、长度、时间等的计量,这些量值在商品交易中直接使用的计量仪器的计量,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是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因此器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保证计量仪器的准确可靠正是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职责,而计量管理是计量技术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89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பைடு நூலகம்
浅谈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办法
管、 负责 ” 谁 的质量终身制原则 , 落实检验报告互检制度 。
为 了 不 断 提 高 检 定 和 校 准 质 量 , 做 好 以 下 方 面 的工 作 : 一 , 应 第 计量是产品质量最基本的保证 ,产 品质量 的特性需要用计量 数 技术人员的水平要与检定和校准技术的更新速度相适应。 二, 第 充分 据 才能准确可靠。如果没有计量 的测试 、 监督保证 , 产品质量就无法 发挥 专业 技 术 带头 人 和 技 术 骨 干 作 用 , 织 技 术 交 流 会 , 取请 进来 组 采 得 到 保 证 。 果 企 业 的计 量 器 具 不 合 格 , 品 的几何 尺 寸 就 不 可 能合 和送 出去 的办法对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 如 产 第三 , 检定和校准人员增 格 。 因此 产 品 质 量 必 需 经过 精 密 的测 试 来 控 制 。 在 企 业 的 生 产过 程 强 责 任 感 , 高 度 的责 任 心 , 所 有 涉 及 的要 素和 过 程 都 控 制 好 , 有 把 以 中,从原材料进厂的检 测分析到生产工艺流程 中各工序 的质量监 测 达 到预期 的 目的。第 四, 不断提 高检定人 员的综合分析和 判断能力 , 控制 , 直至成品半成品检验都必需有计量测试层层把 关, 格控 制。 以适应特殊情况和特殊顾客的要求。 严 第五 , 为人 才的培养创造条件积 12 计 量 管理 是 提 高 企 业 经 济 效论 文 交流 活动 。 计 量 是 节 能和 管理 的 眼 睛 ,只 有 依 靠 科 学 的能 源 计 量 手段 和 管 为 了使 全 面 质 量 管 理 的 有 效 实 施 ,必须 让 技 术 人 员 的 经济 效 益 理 方法 , 进 节 能降 耗 , 促 才是 提高 企 业 竞 争 力 的必 然 选 择 。 完 善计 量 与计量检验质量紧密挂钩 , 加强计量机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 通过奖 检 测 手 段 , 强 计 量 管 理 , 资 源 合 理 有 效 的 配 置 能 避 免 资 源 浪 费 , 惩制度 的建立与实施 ,加快人员对于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的相 关 加 使 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 而提 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 国务院关于 性 , 时 通 过 思 想 教育 工作 促 进 全 员 的参 与 , 全 面 质 量 管理 工作 真 在《 同 将 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 六条规定 :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 正做 到全 员 、 过 程 的质 量 管理 。 “ 全 理, 各级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部 门要 督 促 企 业 合理 配备 能源 计 量 器 具 , 强 加 24 加 快 质 量 管理 中 心 的 建 立和 加 强计 量 数 据 的 有效 管理 . 能 源 计 量 管理 , 立 了计 量 就 是计 钱 的理 念 ” 树 。 为 了使 计 量 机 构 的 全 面 质 量 管理 工作 的开 展 和 实 施 ,我们 应 该 2计量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办法 建立以质量 为中心任务 的质量管理中心。一个完整 的建立程序是建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摘要:在目前计量技术机构运行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对提高计量技术机构的运行效果和解决质量管理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好质量记录,同时也要明确日常监督和内部审核的职责,并且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针对质量管理结果进行管理评审,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施引言基于对技能技术机构运行的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的基础管理体系,对整个计量技术机构的运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既是保证计量技术机构能够在运行质量方面达到相应标准,同时也能解决计量技术机构的质量管理问题,使整个计量技术机构在管理效果和管理实效性方面达标。
一、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基于计量技术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和重要基础,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做好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并且根据质量管理的特点,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且结合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和运行过程,使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能够达到运行要求[1]。
因此,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推动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
(二)运行经费的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人员投入、设备投入,需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才能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计量技术机构应当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计算运行经费的数额,并提前做好运行经费的审批,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所需经费能够及时拨付到位,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达到运行目标,能够解决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问题,使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能够在运行效果方面得到提升。
(三)全体员工应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和自己职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计量技术机构的所有员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职责,并根据质量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明确管理职责和每一个员工所肩负的管理责任。
计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控制
2.8.2 严禁将测量设备与 其它施工用具、工具和设
备等一起混放。
2.8.3 计量员负责收回的、封 存的和备用的测量设备的维护
和保管,必须保证有专房和专 柜保管,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2.9 不合格测量设备的管理 2.9.1 当测量设备已明显损坏、
出现超载或误操作、显示不正常、
2.2 测量设备的购置 2.2.1 公司工程管理部根据工程 项目的配置策划进行调配或购置, 购置测量设备前,特别是高、精、 尖的测量设备,必须对供应商的 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2000 元以下的测量设备由技术监督部 调配)
2.2.2 分公司供应科、项目部
物资采购部根据施工生产的需 要,负责测量设备的急件购置。 具体按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度
功能出现疑点、超过了有效期、 封缄已被损坏、经检定(校准)
不合格时均可视为不合格。
2.9.2 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一旦 发现不合格设备,必须将其撤离 施工现场并隔离,以防与合格的 测量设备混用或错用,然后由计 量员负责处理(送修、送检、重 新确认),确实不能重新修理合 格的,由计量员办理报废手续。
及数量符合预期使用的要求。
1.4 公司工程管理部设备办负责 测量设备(2000元以上)的购置, 由工程技术服务分公司负责验收 或委托有关部门和人员验收,保 证其购置质量。(2000元以下由 工程管理部物资办或者分公司、 项目部物资采购部门购置)
1.5 分公司工程管理科、项目 部工程技术部负责实施本单位
6、非强制检定:是指由使用单位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己对除了强制检定以外的其他计量
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依法进行的定 期检定,它也是法制检定的一种形
式。(非强制检定不等于不用检定、
第二章 计量综合知识 第六节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_conv
* 1999年根据国家局的要求,按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关于法制计量实验室的管理和特殊要求,并结合我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特点,依据《计量法》及其有关配套规章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提出的各项法制性要求,在全面参考了ISO/IECI7025和IS09000: 2000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JJFI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以此作为我国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准则。
(不参与任何影响公正性或职业道德的活动的要求 )
5) 规定机构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规定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质量、技术和支持服务之间关系的要求 )
6) 规定对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验证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及相互关系;
1. 机构管理层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顾客提供检定、校准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
2. 管理层关于机构服务标准的声明;
3. 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的目的;
4. 要求机构所有与检定、校准和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与之相关的质量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这些政策和程序;
(三)程序文件
机构应编制程序文件。程序文件与质量手册一起共同构成对整个管理体系的描述。程序文件的范围应覆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或有关标准的要求,其详略程度应取决于相关工作的复杂程度、使用的方法、以及开展相应工作所涉及的人员技能和培训。
(管理类、技术类)
(工作质量不受任何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影响 )
3) 有形成文件的政策和程序,以保护顾客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包括具有保护电子文档和电子传输结果的程序;
浅谈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浅谈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摘要:在实验室计量管理中,计量管理工作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国际标准制度的推行大环境下。
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推广,则成为实验室计量管理的重要职责。
本文从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角度切入,并针对该体系的建设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实验室计量认证;体系;建立;运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不同国家的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的发展逐步得到了统一,计量管理体系得以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对于检验校准实验室而言,如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及外部市场竞争力,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和权威机构的认可,就必须不断努力,充分结合国际国内计量管理及技术工作的优秀经验,全面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计量管理体系。
一、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存在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另一种是运作中的管理体系。
文件化的管理体系通常是指管理体系以体系文件的形式呈现;而运作中的管理体系,则是指管理体系已经并正在工作运转中,参与了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职能环节并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计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构成了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指标文件,也构成了实验室计量管理人员的主要可靠的文字参考资料。
通过这些必要而可靠的参考资料,实验室计量管理人员可以熟悉并掌握自身业务职责,并能够很好的得到执行。
因此,计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于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而言至关重要。
实验室计量管理体系通过试运行来验证体系文件的有效性,试运行工作是在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而实行的,通过试运行也可以验证和检查计量管理体系将如何充分的配置所需资源。
二、强化计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日常监督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应该重视日常监督工作,监督工作过程需要在相应文件的规范下进行,监督员应根据各自的不同专业和监督项目,依据文件列明详细的监督内容和计划。
在监督过程中,需要对甄别重点监督区域,重点监督区域特点比如:测量设备不能准确测量数据、项目或项目人员经常被顾客所投诉等。
县级计量所如何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规程的要求 ,配备开展检定所需要的计量标准设备 ; 制定计量 标准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按时将计量标准设备送检 ,保证所使用的计 量 标准设备具有有效期内的计量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制定计量标准设备期 间核查计划 ,组织开展计量标准期间核查 ,保证计量标准各项性能、指标 处于满足规范要求的状态 ;建立计量标准技术档案 ,保存计量标准相关资 料; 制定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程序,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检定结果质量。
3 加 强资源 管理 ,满足 检 定工作 的需要
根据1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 、监督 、 二 检定人员 ,所有与检定有 关的人员都经过培训 、考核 ,具备相应 的技术知识 、法律知识和实际操 作经验 ,并持有计量 检定员证 ;制定人员的教育 、培训计划 ,组织人员 学习计量法律 、法规 、 检定规程等专业知识 ,开展技能竞赛 ,不断提高 人员素质 ;制定人员比对计划 ,组织开展人员 比对 ,提高检验人员实际 操作水平 。 配备空调 、温湿度计等没备 ,为检定工作提供满足规范要求 的环境 条件 ;对不相容活动 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防止交叉污染 ;对影响 检定质量 的区域 的进入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并保持 良 的内务。 好
参考文 献 …周云丹 . 县级供 电企 业线损管理 分析 中国科 技信息 . 0 2 5 0
(] 2 陈丽君 . 于提高线 损管理水平 的探讨. 关 农村 电工, 0 2 5 0 【 宋成 . 析县级供 电企业的线损 管理. 3 】 浅 电力学报 , 0 2 6 0
,
2 建立 并持续 运行 质量体 系
依据考核规范要求对质量体系进行策划 ,识别并建立质量体系所需 要 的过程、方法和资源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实施质量改进措施 ,并将 政策、制度 、计划 、程序制定成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 组 织职工对计量法律 、法规 、体系文件进行学习 ,确保职1 [明白满 足法 律 、法规 、规范和顾客要求 的重要性 ,并理解 、执行计量法律 、法规、 体系文件 ;公布质量方针 、 质量 目 ,明确机构对顾客提供检定服务的 标 质量和标准 ,并 向丰 会公开 承诺 ;对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审批 、修 十 改 、作废等进行严格管理 ,确保使用的文件是有效版本 ;建立记录保护 和保密程序,保护顾客的切身利益 。 认真组织管理评审。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每年年初要制定管理评审 计划 ,定期对机构的质量体系进行评审 ,及时输入相关信息 ,根据评审 结果确定改进措施 ,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实施。
浅谈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浅谈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刘捷 张静宇【摘 要】文章结合实际,介绍了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的具体做法,并对新版体系文件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计量;体系;建立;运行1992年1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0012-1国际标准的第一版。
1994年,我国以GB/T19022.1-1994(idtISO10012-1:199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企业计量工作走上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道路。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企业计量工作实施了计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确认,对推动我国计量工作,提高我国计量工作的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和建立,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
结合我公司计量工作的实际,谈一谈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一、企业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994年GB/T19022.1标准颁布以来,集团公司积极学习和消化,并多次派出计量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和地区举办的GB/T19022.1标准宣贯培训班,策划、建立了集团公司的计量管理体系。
于1997年通过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的现场评审,于1998年获得“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合格证书”。
这是当时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给予企业在计量管理方面达到规定要求的最高层次的承认和证明。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各国的计量管理和计量技术工作统一发展。
经过世界各国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个以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计量科学为基础,反映当代世界计量管理领域成功经验的新标准ISO10012:2003于2003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
我国于当年等同采用了这一标准并予以颁布实施,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包含了许多对计量工作的新认识、新观念和新要求。
新标准的颁布标志着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4年以来,集团公司先后派出多人参加国家、地区举办的新标准宣贯、培训。
计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控制共56页PPT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计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控制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一、计量技术机构的基本要求二、检定、校准、检测工作公正性的要求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五、计量标准、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实施六、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七、检定、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和确认八、检定、校准、检测物品的处置九、检定、校准、检测中抽样的控制十、检定、校准、检测的质量保证十一、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十二、检定、校准、测验结果的报告十三、不合格的控制十四、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十五、纠正措施和预防实施的制定和实施十六、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知识点一、计量技术机构的基本要求计量技术机构应该是一个实体,所建立的管理体系应覆盖机构所进行的全部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
对计量技术机构有以下要求:(1) 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明确规定其职责和权力,并应具有所需的资源来履行职责;(2) 有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机构负责人和员工的工作质量不受任何内部和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3) 有形成文件的政策和程序,以保护顾客的机密信息,包括具有保护电子文档和电子传输结果的程序;(4) 有形成文件的政策,以避免参与任何可能降低其能力、公正性、诚实性、独立判断力或影响其职业道德的活动;(5) 规定机构的组织和管理结构,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6) 规定对检定、校准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验证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及相互关系;(7) 由熟悉检定、校准或检测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监督人员对从事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8) 有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机构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9) 指定一名人员作为质量负责人,不管现有的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与质量相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遵循的责任和权力。
质量负责人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和资源的机构负责人;(10)指定关键管理人员(如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代理人;(11)确保机构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1、建立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一是规范机构检测工作行为,提高检测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计量检测服务;二是降低或减小检测风险,增强自身保护能力;三是提升单位形象,扩展检测业务,增加收入。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按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1069—2007以及本单位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本单位的计量检测质量活动进行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1)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的,这是运行的前提条件(2)运行经费必须保障:在运行中可以提供资源(购置供应品、添置设备、培训人员等)保障;改善环境条件和增添必要的设施。
(3)全员职工必须全面了质量管理体系,熟悉自己的只能职责,尤其是管理者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体系文件的精髓.(4)最高管理者(所长)必须支持、参与、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5)全员职工参与体系运行。
二、运行中的质量记录(1)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指质量活动所留下的记录,是用以证明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是获得检测质量及有效实施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客观证据.(2)质量记录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检测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及有效性运作的证据,具有可追溯性、证据并据此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作用。
1)为质量活动及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2)为正确有效地控制和评价检测质量提供客观证据;3)为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4)为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重要依据;5)为评价和验证质量活动提供信息;6)质量手册及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3)质量记录的特点:21)可操作性指导操作性使用的一种文件,因而明确、具体、实用。
2)可检查性质量记录反映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活动,具有数量化和特征化,因而可以检查和评价.3)可追溯性要需要追踪了解查明原因时对通过质量记录查明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4)可见证性为机构进行内部或外部质量体系审核提供证据,它可以证实是否已实施了规定的质量体系要求及实施的程度。
另外质量记录也可以反映对不合格采取了哪些纠正措施。
35)系统性记录了整个质量活动的完整过程,因而具有连续性,也为管理者分析质量问题、质量发展趋势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质量成本分析、统计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依据.(4)质量记录的编制通常情况下,在编制质量记录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记录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为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作为基础性和依据性文件,质量记录应尽可能全面反映检测质量的形成过程和结果,以及质量体系运行状态和效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提供信息。
但这并不意味着质量记录越多越好.在编制质量记录时,既要从总体上考虑质量记录的充分性,也要对每一质量记录的必要性进行考虑,确保能全面有效地记录质量信息。
2)质量记录应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地记载质量信息才能为有效地运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为实现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确定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的同时。
应考虑使用者填写方便并保证能够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获取所需的质量信息.填写记录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
3)质量记录的标准化标准化的质量记录既便于填制,也便于统计和分析,同时还便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
(网络管理中的记录模板等)4)质量记录的实用性在确定每一质量记录的内容时,应考虑质量记录的实用性,切忌摆花架子,对那些不能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依据的信息,不应体现在质量记录中。
5)质量记录应便于管理不论使用何种载体记录质量信息,都应易于贮存、查阅、分析和控制。
应对质量记录的标识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应制定质量记录的管理程序。
4(5)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1)记录用笔要求:记录用笔可以用钢笔或签字笔,不应用红笔、铅笔等。
用笔一定要考虑其字迹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2)记录的原始性:记录要保持现场运作,如实记录。
原始性就是当天的运作当天记,当周的活动当周记。
做到及时和真实,不允许添加点滴水分.使记录真实可靠。
记录保持其原始性,不可以重新抄写和复印,更不可以在过程进行完后加以修饰和装点.3)记录的清晰准确:记录是作为阐明质量管理体系所取得结果或提供体系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而策划设置的,既是证据,首先要属实,要将过程做到位并将运作事实记得正确和清晰,语言和用字都要规范.不但使自己能看清楚,使别人也能都看清楚.4)笔误的处理: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不要在笔误处乱写乱画,甚至涂成黑色或用修整液加以掩盖,正确处理笔误的方法是在笔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一横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或下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数值。
5)空白栏目的填写:有些记录在运作的情况下所有的栏目无内容可填.怎么处置呢?空白栏目不能不填,其填写的方法是在空白的适中位置画一横线。
表示记录者已经关注到这一栏目,只是无内容可填,如果纵向有几行均无内容填写,亦可用一斜线代之。
56)签署要求:记录中会包含各种类型的签署,有作业后的签署.有认可、审定、批准等签署,这些签署都是原则,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体现,是记录运作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任何签署部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的清晰易辨,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6)质量记录的收集和归档1)由质管部保管的质量记录,在各质量活动结束之前交到质管部时按受控文件进行控制,在质量活动结束后交质管部存档。
2)由各部门归档管理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收集保管. (7)质量记录的贮存和管理61)质量记录的贮存条件应可靠、安全、防止损坏、变质或丢失.2)质量记录未经批准不得复印、销毁。
有关检定、校准、检测实验的质量记录复印须盖受控文件专用章,并由文件控部门登记;其它部门质量记录复印由本部门在质量记录原件上注明分发份数和抄送部门。
3)各部门归档管理的质量记录应按月或在质量活动结束后收集分类、按编号顺序装订成册。
4)借阅质量记录须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借阅,并按期归还。
(8)质量记录的销毁 1)质量记录超过保存期时,由各科室填写《记录销毁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中心领导批准后,由各科室在质管部门监督下进行销毁.2)如有某种原因需保留超过保存期的质量记录,应整理成为质量档案保存。
(9)质量记录存在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县所都已通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1069-2007考核,建立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有些单位也已运行几年,但从这次检查的情况看,运行质量都比较差,存在的问题不7容忽视。
有些单位不重视科学程序的作用,凭经验办事,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记录是束缚自己的绳索.关注度下降,思想松懈。
主要表现为:1)对质量记录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对于为什么要做记录、做什么样的记录和怎样做记录认识不足,这直接导致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对记录的要求不明确、在具体操作中对过程尤其是重要过程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全、过程结束后缺乏对记录的有效整理和监督。
2)记录的填写方式不规范不真实具体表现在记录表格的设计上存在缺漏项,如压力表检定记录中缺示值误差栏;填写方法不统一不规范,如检定证书上的检定结论栏有的填“合格"有的填“符合XXX 级";填写不真实不正确,如在不符合报告中把内审员和室主任分别填写的内容由一人填写。
有的记录对事件过程表述含混不清,甚至自相矛盾.让人看后不知所然.3)缺乏对记录的整理和加工各种记录表格存档混乱,没有制定归档要求或是没有按要求整理,造成查找使用不方便。
没有根据记录中的数据开展统计分析,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丧失改进的机会。
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日常监督和内部审核(1)日常监督:1)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的监督:日常工作监督,外部(顾客)内部反8馈信息监督。
2)监督员对检测工作的日常监督。
(2)内审监督:机构应根据预先制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的对其检测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行持续符合质量管理体系和规范要求,确保其符合性。
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定、校准和检测活动。
1)内审的定义内审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工具,内审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
2)内审的目的为了查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按检测机构的目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通过采取论证和预防措施,来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3)内审的时机和频次:内部审核一般可分为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
常规审核是按预先编制的审核方案进行。
所有部门可以集中审核,也可以分期分部门审核,即滚动式审核,但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至少一次。
管理体系运行初期,审核频次可以多一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使体系运行正常化。
以后可以减少频次,但通常情况下每年不少于1次。
发生了下述情况,可追加审核:a 。
检测短期内连续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事故或顾客有重大投诉;b。
机构的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如领导层、隶属关系变更,内部机构调整;c.质量方针和目标需要调整;d.即将进行机构复查考核4)内审工作流程5)内审过程和记录四、管理评审(1)管理评审的定义:管理评审就是机构的最高管理者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2)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就质量管理体系的9运行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价,(3)管理评审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来总结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并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寻求任何可能改进的机会。
(4)管理评审运行:机构负责人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对机构的管理体系以及检定、校准、检测工作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
(5)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1)政策和程序的适宜性分析2)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报告103)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4)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5) 由外部机构进行评审的结果6) 能力验证或实验室之间比对的结果7)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情况8) 顾客的反馈意见9) 投诉情况10) 改进建议11)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等(6)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1)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修订。
2)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改进3)关于资源需求(包括人、财、物)的决策(7)管理评审和内审的区别:1)级别不同:管理评审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主持;内审则是由质量部门/质量负责人组织,各相关部门参与;2)目的不同:内审的目的是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要求和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持;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质量 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