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_地物波谱特征
遥感物理地物波谱特征

波谱特征:物体反射、发射、透射和散射电磁 波的本领随入射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特性,称 地物的波谱特征。
波谱信息是一切其它遥感信息的基础。 一、电磁辐射产生的微观机制简介 二、地物的反射波谱特征 三、几种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 四、地物发射波谱
一、电磁辐射产生的微观机制简 介
1 光的吸收与发射: 电子、原子核、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都有能级, 当入射光子能量与这些能级的某两级的能量差相
反射率
四、地物的发射波谱
发射率:地物光谱辐射率与黑体光谱辐射率之比
发射波谱: 物体辐射发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曲线即 发射波谱
亮温:如黑体的辐射发射量与某温度条件下的物体 的辐射发射量相同,该黑体的温度即为该物体的亮 温
TB=T
TB -物体亮温,-物体发射率,T-物体温度
因0 1,因此,地物的亮温总是小于其实际温 度。
当时,就会被吸收,且发出相应的能及跃迁; 而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就会发射电磁辐射。 其频率由两级的能量差决定。所以不同的能级跃
迁的就会产生不同谱段的电磁辐射。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所发射的都是一系列波长的电磁波。
微观机制
微观机制
2、反射:
物体内部粒子吸收光子后,由基态跃迁为激发态,通常粒 子的这种激发态极短,约10-8秒,之后随发射与吸收光 子频率相同的光子后,粒子又复原来的能量状态,温度并 无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反射,即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波长
350 405 460 515 570 625 680 735 790 845 900 955 1010 1065 1120 1175 1230 1285 1340 1395 1450 1505 1560 1615 1670 1725 1780 1835 1890 1945 2000 2055 2110 2165 2220 2275 233地物的波谱特征
地物光谱特征名词解释

地物光谱特征名词解释
地物光谱特征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物所具有的光学特性,它是遥感技
术进行地物分类和识别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一些地物光谱特征的解释:
1. 反射率:地物表面反射的光线中,被地物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与入
射光线之比,即反射率。
不同地物反射率差异很大,可用于地物分类
和识别。
2. 吸收特征:地物对某些波长光线具有吸收特征,如植被对红外光线
的吸收特征可用于植被覆盖度和类型的识别。
3. 反射峰:地物光谱曲线上的突出波峰,如水体的反射峰在短波红外
波段,植被的反射峰在近红外波段,可用于地物识别。
4. 色彩特征:地物的颜色可视为一种光谱特征。
如草地呈现绿色,沙
漠呈现褐色,水体呈现蓝色。
5. 形态特点:不同地物的形态特点也会对光谱特征产生影响,如建筑
物和道路呈现直线形态,农田则呈现规则的圆形或矩形。
6. 空间分布特征:地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对光谱特征产生影响,如
山地和平原地貌的植被和水体分布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光谱特征。
7. 混合像元:地物在遥感影像中可能出现混合像元现象,即在一个像元中同时混合了多种地物,这时候需要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类和识别。
综上所述,地物光谱特征是遥感影像中地物分类和识别的重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需要通过对光谱特征的分析和应用,进行地物的准确识别和分类。
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测量与特征分析

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测量与特征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意义:(1)对光谱测量仪器的认识:ASD野外光谱分析仪FieldSpecPro是一种测量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地物波谱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快速扫描地物,光线探头在毫秒内得到地物的单一光谱。
FieldSpec分光仪主要由附属手提电脑,观测仪器,手枪式把手,光线光学探头以及连接数据线组成。
通过连接电脑,可实时持续显示测量光谱,使得测量者可以即时获取需要的测量数据。
(2)对课堂内容的认识:地物反射光谱是指某种物体的反射率或反射辐射能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到的曲线即为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影响地物波谱变化的因素:太阳位置(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不同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不同。
时间、季节的变化。
地物本身差异、土壤含水量、植被病虫害。
2.实验目的:(1)地物波谱数据获取需要使用地面光谱仪,通过该实验学会地面光谱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2)通过对地物光谱曲线分析,比较相异与相似地物反射光谱特征。
认识并掌握典型地物反射光谱特征。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1.实验内容(1)典型地物反射波谱测量选择典型地物类型,使用地物光谱仪,开展地物光谱测量,获得典型地物可见光近红外波段(0.4-2.5微米)的反射光谱曲线。
地物类型:植被(草地、灌丛),水体(不同水深,有无植被),土壤(裸土、有少量植被覆盖土壤),不透水地面(水泥地面、沥青路面、大理石地面)。
(2)地物波谱特征分析a)标准波谱库浏览b)波谱库创建c)高光谱地物识别●从标准波谱库选择端元进行地物识别●自定义端元进行地物识别2.实验方法(1)ASD光谱仪简介FieldSpec Pro型光谱仪是美国分析光谱设备(ASD)公司主要的野外用高光谱测量设备。
整台仪器重量7.2公斤,可以获取350~2500nm 波长范围内地物的光谱曲线,探测器包括一个用于350-1000nm的512像元NMOS硅光电二极管阵列, 以及两个用于1000-2500nm的单独的热电制冷的铟-镓-砷光电探测器。
典型地物波谱特征

典型地物波谱特征常见的典型地物波谱特征包括:1.植被:植被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尤其在红边波段表现出明显的反射峰。
而在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植被的反射率较低。
这一特征可以用来判断植被的分布和类型,以及监测植被的健康状况。
2.水体:水体通常在可见光波段具有较低的反射率,但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这一特征可以用来区分水体和陆地,并进行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
3.土壤: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颜色和成分。
比如,沙质土壤在可见光波段呈现较高的反射率,而黏土质土壤在近红外波段呈现较高的反射率。
土壤的波谱特征可以用来判断土壤质地和化学性质,以及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
4.建筑和道路:建筑物和道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在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具有较低的反射率。
这一特征可以用来判断城市区域的布局和发展情况,并进行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
5.矿产资源: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在不同波段的光谱中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比如,铁矿石在红外和热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铜矿石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
这一特征可以用来探测和勘探矿产资源。
除了以上几类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还有其他一些特定地物的波谱特征。
比如,冰雪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而沙漠和裸露的岩石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表现出较低的反射率。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研究气候变化和地貌演化等领域。
总结起来,典型地物的波谱特征是由地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不同的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中表现出不同的反射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识别,可以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有关地物的信息,并进行地物分类和目标检测,为地理信息系统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地物的反射光谱与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
不同的地物在不 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 异。
右图为雪地、小
麦地的光谱曲线。
植物反射波谱特性
由于植物均进行光合 作用,因此各类绿色植物 具有很相似的反射波谱特 性: 在可见光波段 0.55μm(绿光)附近有 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 波峰; 在近红外波段0.81.0μ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 坡,至1.1μm附近有一个 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 征。
地物的反射光谱
物体是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
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波段。
物体的反射波谱是特征主要取决于该
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即:
对入辐射是反射、吸收和投射的选择性,其 中反射作用是主要的。
地物的反射光谱
地物的反射光谱有如下特征: (1)不同的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 (如雪地、小麦地的光谱曲线) (2)相同地物光谱曲线有相似性,但是也存在 差异性(如患虫害的小麦与正常小麦的光谱曲线) (3)地物光谱特征具有事件性和空间性(不同 时间与空间光谱特征不同
完善等很多问题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我
国典型地物的波普数据。
国外地物波谱库研究现状
美国NASA于70年代初就初步建立了地
球资源信息系统(ERSIS)。包括植被、土
壤、岩矿和水体等2000余种地物的实验室 反射波谱数据。
地物波谱仪
地物波谱仪
逐渐摆脱“看图识字”的阶段,越来越依赖于地
物波谱特性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地物波谱特性发展现状
地物波谱特性是遥感探测的基础,遥感优
化组合的依据,是定量遥感的技术与应用发展的 先决条件,但我国在地物波谱特性研究中还存在 在很多问题,尽管我国近年引进了一大批代表国 际前沿的地物波谱测试的设备,但其辅助装置不
遥感导论第二章

M
(,
T
)
(,
T
)
•
M
(,
T
)
0
精品PPT
比辐射率(发射率)
波谱特性曲线的形态
特征反映(fǎnyìng):
地面物体本身的特性,
包括物体本身的组成、
温度、表面粗糙度等
物理特性。
精品PPT
曲线的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
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xiāoshī)后,地面发出的
第2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一、电磁波谱 ;二、电磁辐射的度量(自学为主)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
由 、 、 、 、 、 、
等组成。
2、遥感(yáogǎn)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3、名次解释:辐射能量(W)、辐射通量(Φ)、辐射通量密度。
三、黑体(hēitǐ)辐射(问题讨论)
的相互作用
太阳辐射主要
(zhǔyào)集中在0.32.5μm,在紫外、可见
光、到近红外区段
地球(dìqiú)自身辐射
主要集中在6μm以上的
热红外区段
2.5-6μm,即中红外
波段两种辐射共同起
作用(避免太阳辐射)
精品PPT
太阳辐射近似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而地球
辐射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最大辐射的对
2.2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yǐngxiǎng)
2.3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精品PPT
2.1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diàn cí fú shè)
(1) 电磁波谱
◆电磁波:
◆电磁波性质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能而特可➢➢➢在面个一地反反地量有别达反反原般表射射物大1物些是射射因0而吸率率的小0~体物波,造.言收是也反不42的体射在成50,太可与射同~反如出遥的m0绝阳以地光。射水的感。.,5大辐本测物谱满,方图6清μ多射定的曲节足对向像m澈数后的表线的反一才上结水物具。面:蓝射定能水体束体有颜反绿定波探面可对约色射光律长测有达可3、率波,的到时100见0粗随段入电电很0K光糙波m。射磁磁亮的的都度长一角波波,温深不和变般等则,有度度具湿化水于透水 时,。备度的体反射面很从透等曲的射能是暗而射有线透角力近,形能关。射。较似就成力。深只强的是自,度有,镜这身
§1 遥感的电磁波原理
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波长的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叫 电磁波谱。
依次为: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 波—无线电波。 电磁波谱示图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To be continued…
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
❖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 有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 但探测高度在2000 m以下。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大气吸收谱
四、大气散射作用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 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散射。散射使原传播方 向的辐射强度减弱,而增加向其他各方向的辐射。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 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因此,这种现象只有当大 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 长时才发生。大气散射有三种情况: ➢瑞利散射:大气粒子的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 ➢米氏散射:大气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 ➢无选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 时发生的散射。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是一种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无线电波等各种波长的能量传播方式。
它是电磁场在空间中传播形成的波动现象。
地物波谱特征则是指地球表面物体在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小粒子性的双重本质,速度等物理特性由自由空间的固有性质决定。
它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光速,即每秒约30万公里。
电磁辐射的波长与频率呈反比关系,波长越长频率越低,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辐射被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地物波谱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物体在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不同物体对电磁辐射的散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因此它们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也会有所差异。
通过对这些反射率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在可见光波段下,地物的颜色和明暗程度是反射率的重要特征。
例如,植被通常呈现绿色,因为植被对绿色光的吸收率较低,反射率较高。
而水体则呈现蓝色,因为水对蓝色光的吸收较少,反射率较高。
在红外线波段下,地物的辐射特征主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因此,相同温度下的物体,辐射功率也会有所差异。
通过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以及区分不同物体的各个部分的温度差异。
在微波和雷达波段下,地物的散射特征是研究的重点。
微波和雷达波可以穿透云层和雾霾,因此在大气透明波段具有独特的优势。
微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散射和吸收。
地面、植被和建筑物等物体对微波有不同的散射特征,可以通过微波遥感技术获取地物的三维结构信息。
总之,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密切相关。
通过对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温度等特征。
这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资源调查和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又漫入射到地 面的部分,因为是从四面八方射入,其辐照
度大小与入射角度无关。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反射率和反射光谱
–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λ ,
纵坐标表示反射率ρ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
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
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相对照, 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的识别规律。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
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 力,而有些物体,例如水,对一定波长 的电磁波则透射能力较强,特别是 0.45~0.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 水体的透射深度可达 10~20 m,混浊 水体则为 1~2 m,清澈水体甚至可透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 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 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 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由于土壤反 射波谱曲线呈比较 平滑的特征,所以 在不同光谱段的遥 感影像上,土壤的 亮度区别不明显。
不同质地土壤反射光谱曲线
(3)水体反射波谱曲线
–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 –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 –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 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反射波谱测量理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BRDF) 对于地物表面dA,入射时 辐照度为dIi(φ i,θ i), 在φ r和θ r方向上,由dIi 产生的反射亮度为dLr, 随着入射方向和反射方向 的不同,产生一个函数fr, 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简 称BRDF,表示为: dLr ( i i , r r ) fr dI i ( i , i )
1.2 测量仪器的软件介绍
Spectra Wiz 软件操作界面
1.2 测量仪器的软件介绍
四大模块:
FILE模块:提供数据的保存、读取和打印功能; SETUP模块:提供设置仪器参数和数据预处理参数的 功能; VIEW模块:提供设置光谱显示参数的功能; APPS模块:室内光谱测量参数设制。 在野外的实地测量中,我们一般只使用前三个模块的 功能。 其中,FILE模块用来保存光谱测量中需要记录的三 类光谱:暗光谱、参考光谱和目标光谱 ;SETUP模 块用来设置参数以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VIEW模块 则为用户提供多角度观察光谱的显示模式。
2、 影响样本光谱的因素
2、 影响样本光谱的因素 在光谱的采集过程中,对我们所感兴 趣的样本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而且关 系非常复杂。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可以 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削弱和去除的,而 有些因素产生的影响却是无法估计和处 理的。所以在采集样本光谱时,我们必 须考虑到各种因素,尽量避免一些无法 定量的因素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
叶绿素的 吸收波段
水的吸收
绿叶的反射率
在近红外波段 (0.7~0.8 μ rn)有 一反射的“陡坡”, 至 1.lμ m附近有一 峰值,形成植被的 独有特征。这是由 于植被叶细胞结构 的影响,除了吸收 和透射的部分,形 成的高反射率。在 中红外波段(1.3~ 2.5μ m)受到绿色植 物含水量的影响, 吸收率大增,反射 率大大下降,特别 是在水的吸收带形 成低谷。
三、地物波谱特征分析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地物光谱测量实例分析
1.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0.3~2.5 μ m),地 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发出 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当然,太 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 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如黑色物体的 吸收能力较强。最后,电磁辐射未被吸收和 反射的其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植物波谱具有上述的基本特征,但仍有 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与植物种类、季节、 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等有关系。为 了区分植被种类,需要对植被波谱进行 研究。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9月20日玉米、大豆
5月20日小麦、油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不 同 树 种
(2)土壤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 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 (反射率)也不同。一般说,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
的判读提供依据。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 (0.4~0.76μ m)有一个小的反射 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 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 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 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 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 外波段,吸收就更强, 所以水体在遥感影像上 常呈黑色。但当水中含 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 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 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 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 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 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 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 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 析的重要依据。
或氧化镁制成,在反射天顶角≤45o时,
接近朗伯体,并且经过计量部门标定,
其反射率为已知值。因没有考虑入射
角度变化时造成的反射辐射值的变化
(对实际地物在一定程度上取近似朗
伯体),其测量值也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光谱测量方法
–野外测量
非垂直测量: 在野外更精确的测量是测量 不同角度的方向反射比因子, 考虑到辐射到地物的光线由 来自太阳的直射光(近似定 向入射)和天空的散射光 (近似半球入射),因此方 向反射比因子取两者的加权 和。
小麦野外测量的RD和RS及室内测量的Rs曲线
地物光谱测量实例分析
1. 测量仪器的介绍
1.1 测量仪器的硬件介绍:
美国StellarNet公司制造的EPP-2000 NIRInGaAs-LT14、 VIS-25 CCD 和VIS-25 PDA微型 光纤光谱仪。其中,InGaAs为近红外光谱仪,其 观测范围为900nm至1700nm;而CCD和PDA为可见 光光谱仪,其观测范围为350nm至1150nm。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光谱测量方法
–野外测量
垂直测量:为使所有数据能与航空、航天传感 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测量仪 器均用垂直向下测量的方法,以便与多数传感
器采集数据的方向一致。由于实地情况非常复
杂,测量时常将周围环境的变化忽略,认为实 际目标与标准板的测量值之比就是反射率之比。
垂直测量所用标准板通常用硫酸钡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反射波谱测量理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对于给定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一 函数值表示在给定方向上每单位立体 角内的反射率。fr还是波长的函数。 BRDF完全描述了反射空间分布特性的 规律。但是由于BRDF函数值本身是两 个无穷小量的比,且实际想要测量 dIi也十分困难,因此实际测量中很 少采用。
2 影响样本光谱的因素
我们将对样本光谱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了三类,分别是大 气因素、周围物体的散射因素和物体自身反射特性因素。如图:
地物光谱测量方法
–样品的实验室测量 实验室测量常用分光光度计,仪器由微 机控制,测量数据也直接传给计算机。分光 光度计的测量条件是一定方向的光照射,半 球接收,因此获得的反射率与野外测定有区 别。室内测量时要有严格的样品采集和处理 过程。例如,植被样品要有代表性,采集后 迅速冷藏保鲜,并在12h内送实验室测定; 土壤和岩矿应按专业要求并制备成粉或块。 由于实验室的测量条件高,应用不够广 泛。
Ii为某一方向入射辐射的照度;Lr为观察方向的反射 亮度。这些物理量均与方位角和天顶角有关,只有当 朗伯体时才都成为与角度无关的量。
实际物体反射
Lr ( r r ) ( i i , r r ) I i ( i i )
'
入射辐照度Ii应该由两部分组成: 太阳的直接辐射,是由太阳辐射来的平行光 束穿过大气直接照射地面,其辐照度大小与太 阳天顶角和日地距离有关;
不同叶绿素浓度的海水反射光谱曲线
(4)岩石反射波谱曲线 岩石的反射波谱 曲线无统一的特 征,矿物成分、 矿物含量、风化 程度、含水状况、 颗粒大小、表面 光滑程度、色泽 等都会对曲线形 态产生影响。
几种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
2.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电磁波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波 段(0.3~2.5μ m)是地表反射的主 要波段,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 地物波谱特征测量的作用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在物体反射、吸收、透射等物理性
质中,使用最普遍最常用的仍是反
射这一性质。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反射率和反射光谱
–反射率
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ρ 占总入射能量P0 的百分比, 称为反射率ρ :
P P0
100%
不同物体的反射率也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物体本 身的性质(表面状况),以及入射电磁波的波长 和入射角度。反射率的范围总是≤1,利用反射率 可以判断物体的性质。
仪器有1米、3米和5米的光纤连接光谱仪对 样本采样,光纤视场均为25度。由于光纤存在一 个25度的视场,在测量观测时,观察的区域是一 个面而不是一个点。所以在测量时必须选择适当 的观测距离和角度,保证观察面中的观测对象符 合测量要求。
1.1 测量仪器的硬件介绍:
1.1 测量仪器的硬件介绍:
1.1 测量仪器的硬件介绍: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反射率和反射光谱
–物体的反射
物体的反射状况根据其表面状况的不同分为三种:
镜面反射: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 漫反射:当入射辐照度I一定时,从任何角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