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之科技篇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9_真题-无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9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59867d0d233d4b04e6965.png)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9(总分56,考试时间90分钟)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人们对元素分类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五行”说,1869年3月,( )明确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制成了“元素周期表”。
A. 俄国人门捷列夫B. 德国人迈尔C. 德国人德贝莱纳D. 德国人纽兰慈2. 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物理学家是( )。
A. 亚里士多德B. 阿基米德C. 伽利略D. 开普勒3. 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是( )。
A. 《山海经》B. 《天工开物》C. 《梦溪笔谈》D. 《永乐大典》4. 下列关于著名科学家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著名女科学家玛丽.居里是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她的最主要成就是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B. 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C. 霍金是传奇的物理天才,更是生活的强者。
他的伟大科学成就是在他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来的,因此他的贡献对于人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D. 陈景润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他的著名的“1+2”定理被命名为陈式定理,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
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5. 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轮船漂洋过海;②乘公共汽车上学;③乘飞机在天空翱翔;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
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6.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郭守敬主持编订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行用时间最长的历法B. 战国时期的《墨经》中已有对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说明C. 《水经注》是古代地理学著作,它与《三国志注》《世说新语注》《九章算术注》合称“四大名注”D.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7.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成功软着陆,次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成像。
《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
![《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662bcc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c.png)
《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公务员考试复习指南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常识判断是考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部分,其中科技常识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常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指南旨在帮助考生系统梳理科技常识知识点,提供有效的复习方法和策略,以应对公务员考试中的科技常识部分。
二、科技常识知识体系梳理基础科技概念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科技创新: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动社会进步。
信息技术互联网:全球性的信息传输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大数据:海量数据的集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人工智能(AI):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云计算: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满足用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培育新品种或生产新产品。
生物技术药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如基因工程药物、细胞治疗产品等。
转基因食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食品作物,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
新材料技术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等领域。
高分子材料: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等领域。
新型合金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能源与环境技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
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技术:包括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旨在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质量。
航空航天技术卫星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为地球观测、气象预报、交通导航等提供重要支持。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41aac0650e52ea551898da.png)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这句气象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
A.蚯蚓是有氧呼吸的生物B.蚯蚓喜欢生活在水中C.蚯蚓不能生活在水中D.蚯蚓能预报天气变化正确答案:D解析:蚯蚓喜欢穴居在低湿疏松的泥土里,如果从土里出来活动,则表明空气中水汽多,气压低,这是有暴雨的征兆。
所以,本题选择D。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2.我们感冒时,常会感到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
A.气管、支气管分泌痰液太多B.鼻粘膜分泌液过多C.鼻粘膜充血肿胀D.声带充血肿胀正确答案:C解析:感冒时鼻腔炎症反应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鼻道狭窄甚至闭塞,所以会出现鼻塞,造成呼吸不畅。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3.我国黑龙江北部1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的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因此只能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
A.水银比酒精传热快B.水银比酒精传热慢C.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低D.水银比酒精的凝固点高正确答案:D解析:水银,即汞,熔点一38.8℃,沸点356.7℃;酒精,即乙醇,熔点一114.3℃,沸点78.4℃,也就是说酒精在一114.3℃才会凝固,所以冬季低温中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就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高。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里冰箱不宜存放汽油、乙醇等易燃性液体B.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应对准火焰的底部喷射C.火灾现场中首先对人体造成危害的一般是烟雾和毒气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打开门窗,关闭气源和大功率家用电器正确答案:D解析:发现室内燃气泄漏时:(1)应该迅速打开门窗;(2)迅速关闭气源总阀;(3)熄灭一切火种;(4)严禁开关任何电器或使用宅内电话。
关闭电器可能会导致火花产生,引发爆炸。
故本题答案选D。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5.下列生活常识,说法错误的是( )。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65c770dd3383c4bb4cd2e0.png)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在下列哪些领域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A.天文和历法B.数学和水利C.天文和数学D.历法和数学正确答案:A解析: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2.下列自然科学中受到中世纪神学束缚最大的科学是( )。
A.化学B.生物学C.物理学D.数学正确答案:B解析:生物学受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最大,因此17、18世纪的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的情况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以及分类作些具体的研究工作。
17世纪早期,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对人体的工作原理有了正确的基本了解,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18世纪时,瑞士生物学家林耐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3.有关科学家和其作出的突出贡献,表述正确的是( )。
A.阿基米德系统并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创建经典力学C.狄拉克根据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发现了“黑洞辐射”D.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解释了光电效应正确答案:A解析:阿基米德系统并严格地证明了杠杆定律,为静力学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经典力学的创立者是牛顿,B项错误;“黑洞辐射”学说最初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C项错误;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万有引力不能解释光电效应,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4.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D.制订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正确答案:D解析:《授时历》是中国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修订而成的,不属于两汉的成就。
知识模块:科技生活常识5.下列关于中国的航天航空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60题集锦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60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37287606e518964bce847c10.png)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科技常识60题集锦尚政公考研究院整理1.采油是海上油气开采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终目的。
为实现该目的,世界各国主要使用的采油装置有四种:固定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系统、人工岛屿和海底采油装置。
其中,( )使用最广。
A.人工岛屿B.浮式生产系统C.固定式生产平台D.海底采油装置正确答案【C】2.激光的本意是通过受激发射而实现光波放大。
受激发射的理论是( )在1917年提出的。
A.玻尔B.玻尔兹曼C.李政道D.爱因斯坦正确答案【D】3.前苏联( )1986年发生大爆炸事故后,世界上许多人对核电站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真有点谈核色变。
后来,许多人坚决反对再建核电站,甚至在核电站附近组织示威。
A.三里岛核电站B.巴库核电站C.北高加索核电站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正确答案【D】4.人们在谈到计算机的时候,往往要谈到这台计算机是386或486。
它们代表什么呢?简而言之,它们代表着:A.内存的级别B.芯片质量C.CPU的型号和级别D.磁盘空间正确答案【C】5.( )是激光唱机的简称,是当代激光应用技术最为成功的杰作之一。
A.盒式唱机B.“CD”唱机C.VCDD.镭射唱机正确答案【B】6.当前脑科学中最有意义的是对( )的研究,这一研究将弄清人脑是如何工作的,了解人的意识、情绪、意志、情感、理智、智力等是如何由脑神经细胞产生的,将有助于回答生命和智力的起源问题,也会为进一步用机器模拟人脑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A.认知活动B.感情活动C.意识活动D.神经中枢正确答案【A】7.( )于1869年提出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经过科学实践的验证和补充,逐渐成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A.罗蒙诺索夫B.法拉第C.门捷列夫D.柯塞尔正确答案【C】8.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A.4月22日B.12月1日C.3月12日D.5月11日正确答案【A】9.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一个重要文件是:A.《海洋公约》B.《世界自然保护大纲》C.《人类环境宣言》》D.《21世纪议程》正确答案【D】10.小孔成像的原理是:A.光是直线传播的B.光的折射原理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D.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A】11.DNA是( )英文名称的缩写,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包含有遗传信息,担负着生命的遗传功能。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答案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770c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b.png)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判断题答案
科技知识竞赛题库中的判断题是考察选手对科技领域知识掌握的一种重要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科技知识竞赛题库中的判断题以及它们的答案:
1.人类的DNA遗传密码由四种碱基组成,分别是腺嘌呤、胞嘧啶、鸟
嘌呤和胸腺嘧啶。
答案:错误
2.在计算机科学领域,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运算核心,负责执行计算
指令。
答案:正确
3.人类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克隆猴子的实验。
答案:正确
4.量子计算机是基于传统二进制逻辑的计算机系统。
答案:错误
5.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一些智能任务,例如语音识别和图
像识别。
答案:正确
6.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通过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的学习
过程。
答案:正确
7.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俄罗斯发展并控制。
答案:错
误
8.量子隧道效应是指微观粒子在不经过能量势能高于其能量的地方就能
穿越势垒或障碍。
答案:正确
9.人类目前无法创造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
答案:正确
10.蓝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域中。
答案:正确
以上就是一些科技知识竞赛题库中常见的判断题及其答案。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
的学习和备赛有所帮助。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95e69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0.png)
常识判断五:中国古代科技史一、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纤维纸一一“蔡侯纸”印刷术:隋唐:有雕版印刷,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北宋广泛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突火枪”。
指南针:战国:出现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北宋:应用于航海。
二、中医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
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最早记载“针灸”。
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针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东汉:华佗“外科鼻祖”,“麻沸散”,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唐朝:《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儿科专著,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医”。
2018年11月17日,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确立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中医药日”。
三、数学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介绍了勾股定理。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常识知识点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常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1d8a5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5.png)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常识知识点科技常识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面有一定的要求。
一、物理常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本质。
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其表达式为 F = ma ,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公式。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常见的如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子成像就是镜面反射的典型例子,而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二、化学常识1、常见化学元素氢(H)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也是构成水的成分之一。
氧(O)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空气中占比约 21%,是许多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碳(C)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元素,生命的基础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都含有碳。
2、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相反,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金属材料,如铁、铝、铜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像陶瓷、玻璃等,耐高温、耐腐蚀。
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纤维等,具有质轻、绝缘等特点。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5d389519227916888486d7e7.png)
公共基础知识:科技常识11.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
A.核酸B.基因C.蛋白质D.染色体2.判断一系统是否同其他系统处于互为热平衡的标志是( )。
A.压力B.温度C.体积D.动体3.当代科技发展的两种形式是( )。
A.突破和融合B.超越和融合C.超越和突破D.突破和吸收4.我们常听386,486,586的说法,这是人们对计算机型号的称呼,你能说出X86具体指什么?( )A.硬盘容量B.显示器类别C.软件运行速度D.CPU的型号5.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火星B.金星C.地球D.水星6.( )代表了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
A.毕达哥拉斯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C.笛卡尔的《方法论》D..培根的《新工具》7.我国民间称之为“扫帚星”的星体是( )。
A.水星B.金星C.彗星D.火星8.下大雨的时候,闪电一过,接着就要打雷,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雷声是在闪电后产生的B.雷声是闪电的附属物C.闪电和雷同时产生,但闪电比雷声快D.打雷自然而然跟着闪电9.澄清的石灰水用口吹过之后,便会变得浑浊,其原因是( )。
A.呼出的气体中含一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氯气C.呼出的气体本就浑浊D.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10.计算机主机不包括( )。
A.中央处理单元CPUB.输人/输出设备C.主板/板卡D.内存储器11.被西方称之为“物理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欧几里德C.牛顿D.伽利略12.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 )A.遗传工程B.细胞工程C.发酵工程D.化学工程1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 )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54年14.运用试管香蕉技术来推广优良香蕉品种,这种技术属于( )A.基因工程B.细胞工程C.酶工程D.发酵工程15.相对论的提出者是( )。
A.霍金B.爱因斯坦C.牛顿D.居里夫人16.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不包括( )A.细胞学说的建立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C.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提出D.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17.在中国的地震探测史中,有一个驰名中外的地震探测仪,是( )。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7_真题-无答案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7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5a8a2889eb172dec63b765.png)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科技生活常识)模拟试卷7(总分56,考试时间90分钟)常识判断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1789年,英国的化学家台耐特综合前人的研究,利用( )相互作用而发明了漂白粉,漂白粉用法简单,漂白时间大大缩短,更不需要曝晒。
A. 熟石灰和氯B. 熟石灰和钾C. 生石灰和氯D. 生石灰和钾2.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 )。
A. 意大利的传教士B. 中国的航海家C. 日本的遣唐使D. ***商人3. 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重大科技事件:①电子计算机;②能量守恒定律;③有线电话;④航天器。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②①④D. ②①③④4. 下列选项中,有关科技词汇与出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蓝牙——人物名称B. 二维码——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C. 二进制——冯.诺依曼D. 电磁感应——法拉第5. 清代时编撰的《四库全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当时若采用印刷技术印刷该书,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双色套印技术B. 彩色印刷技术C. 使用质地细薄的纸D. 用机器印刷6.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开始于( )。
A. 机械工业B. 纺织工业C. 煤炭工业D. 钢铁工业7. 关于科学家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B. 道尔顿提出了分子说C. 高斯创立了解析几何D. 爱迪生发明了炸药8. 军用卫星中应用最广的是( )。
A. 侦察卫星B. 通信卫星C. 气象卫星D. 导航卫星9. 科学家发现一种仅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它不仅可以导电还能制造出坚韧的防弹衣。
下面关于这种新型纳米材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用于制作新型电池B. 是一种低强度材料C.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D. 是一种无机化合物10. 衡量一台计算机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通常是指( )。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f9e46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3.png)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知识点总结科技知识在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模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航天航空等。
下面我们来对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科技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是物理方面。
牛顿运动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则说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光学方面,光的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近视眼镜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矫正视力,而望远镜则通过透镜的组合实现对远处物体的观测。
化学知识也不可或缺。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的基石,它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元素,并呈现出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生锈等都是常见的化学反应。
例如,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发生的氧化反应。
生物领域同样重要。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的进化遵循自然选择的原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如 CPU(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都是互联网应用的典型代表。
网络安全也成为了重要的议题,包括防范病毒、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
航天航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造卫星用于通信、气象观测、导航等多种用途。
科技常识大全题库
![科技常识大全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9d4ea7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64.png)
科技常识大全题库一、判断题。
1、我们看见的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
(错) 2、绝大部分星星不发光,只反射来自它背后的恒星的光。
(对) 3、所有的星星都会发光。
(错) 4、许多恒星的颜色并不相同。
(错) 5、所有的行星都是球体。
(错) 6、所有的彗星都是块状的。
(错) 7、所有的行星在自己的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
(错) 8、如果你想知道恒星有多少颗,那么把星星表面每个点连起来,然后再数就可以了。
(错) 9、只有白天能看见星星。
(错) 10、所有恒星都在互相远离。
(对) 11、只有人造卫星才可以环绕地球运动。
(错)钢琴不是西洋乐器,而是一种民族乐器。
(错) 13、太阳系里的行星总是在围绕着恒星运动。
(错) 14、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
(错) 15、只有黄道上的行星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转。
(错) 16、大多数星星距离我们很遥远。
(错) 17、所有的恒星都是气体。
(错)18、宇宙中没有黑洞。
(错) 19、所有的星系都在互相远离。
(错) 20、所有的星系最终都会合并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
(对) 21、银河系的恒星和行星的数量都比其他星系的多。
(错) 22、仙女座大星云距离我们约4000光年。
(错) 23、每个星系的恒星的数目都一样多。
(错) 24、每个星系的恒星数量都一样多。
(对) 25、每个星系的恒星数量都一样多。
(错) 26、我们能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只占宇宙中星星的极小一部分。
(错) 27、我们看到的星星都在天空中相距不远。
(对) 28、每个星系的恒星数目都差不多。
(对) 29、最亮的恒星叫天狼星。
(错) 30、每个星系的星星的数目都一样多。
(错) 31、哈雷彗星只出现在冬季。
(错) 32、每个星系都在按自己的轨道运行。
(错) 33、每个星系的恒星数目都一样多。
(错) 34、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系。
(对) 35、宇宙中所有的星星都会发光。
(错) 36、我们看见的星星都位于银河系内。
(错) 37、在我们周围的恒星,有的明亮,有的昏暗。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试题(附答案)
![常识判断:科技常识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ed4b2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a.png)
考点直击1.最新科学技术,例如基因、纳⽶等。
2.与⽇常⽣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
3.科学与技术,科学精神及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产⼒。
4.注意热点事件所反应的科技知识及本学科的其他主要基本知识。
经典例题透析例1. ⼈类最早使⽤的⾦属是()。
A. 铜B. 铁C. 银D. 铅【解析】答案为A.相关链接:铜是⼈类认识并应⽤最早的⾦属之⼀。
我国是最早使⽤铜器的国家之⼀。
到⽬前为⽌,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新⽯器时代后期。
在商代早期遗址中出⼟了较⼤型的青铜器。
中国商代早期的⼤型青铜器还很粗陋,器壁厚,外形多模仿陶器,花纹多为线条的兽⾯纹。
1939年在安阳市出⼟的礼器“司母戊⿍”是殷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商王为其母铸造的,重达875 kg,⾼133 cm,横长110 cm,宽78 cm.经检测,铜占84 11%,锡占11 64%,铅占2 79%,是世界上的出⼟青铜器。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的铜能被铁取代,从⽽发明了“⽔法炼铜”的新途径,这⼀⽅法以我国为最早,是湿法冶⾦技术的起源,在世界化学是⼀项重⼤贡献。
在现代,铜仍旧有着极其⼴泛的⽤途。
铜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居⾦属中的第⼆位,⼤量⽤于电⽓⼯业。
铜和铁、锰、铝、硼、锌、钴等元素都可⽤作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酶的活性,促进糖、淀粉、蛋⽩质、核酸、维⽣素和酶的合成,有利于植物的⽣长。
铜在⽣命系统中有重要作⽤,⼈体中有30多种蛋⽩质和酶含有铜元素,现已知铜的最重要⽣理功能是⼈⾎清中的铜蓝蛋⽩,它有催化铁的⽣理代谢过程功能。
铜还可以提⾼⽩细胞消灭细菌的能⼒,增强某些药物的治疗效果。
铜虽然是⽣命攸关的元素,但如果摄⼊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例2. 电话的发明者是()。
A. 摩尔B. 爱迪⽣C. 贝尔D. 法拉第【解析】答案为C.例3. 在⼈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科技⾰命,其标志为()。
A.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计算机的发明B. 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电⼦计算机的发明C. 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电⼦计算机的发明和原⼦能的发明和使⽤D.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能的发明和使⽤【解析】答案为C.例4. 全球⽓候变暖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中能产⽣温室效应的⽓体已经发现近30种,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体是()。
常识判断十:近代工业三次科技革命
![常识判断十:近代工业三次科技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516acc4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7.png)
常识判断十:近代工业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理论基础:牛顿力学原理。
领先国家:英国。
产生标志:纺织机的使用。
起始部门:轻工业。
发明者:劳动者(工匠)。
进入时代:蒸汽时代。
主要发明成果:棉纺织技术: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阿科莱特——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蒸汽机。
交通运输:富尔顿——汽船。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过程:18世纪从英国发起,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①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名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②1785年,英国人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③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①使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制,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②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逐渐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壮大起来。
③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理论基础:电磁感应原理。
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产生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起始部门:重工业。
发明者:科学家和工程师。
进入时代: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成果:电力:法拉第——电磁感应。
西门子——发电机。
爱迪生——发电站、电灯。
格拉姆——电动机。
化学工业:诺贝尔——无烟炸弹。
电讯事业:贝尔——电话。
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过程: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2014国考科技篇答案
![2014国考科技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d013dd84254b35eefd34ef.png)
2014国考科技篇答案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热点之科技篇练习题答案解析1、【答案】D。
【解析】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力,是它们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并安排了宇宙间的秩序。
这些力从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2、【答案】A。
【解析】量子力学的产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3、【答案】B。
【解析】大爆炸理论是宇宙起源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4、【答案】B。
【解析】根据上表即可看出,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之一。
克隆技术这一过程并没有基因重组,而得到的是重组的细胞,因此它并不属于基因工程。
5、【答案】B。
【解析】氢能如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目前制氢成本太高。
因此现今得以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仍然主要是风能、水能和核能等。
6、【答案】D。
【解析】应注意超导体的可实现温度为“超导临界温度”,即绝对零度附近。
而在地球上处于绝对零度的条件极难实现,所以这一特征并未得到实际应用。
现今广泛应用超导材料的主要是磁悬浮列车。
日本看好的EDS(超导磁斥型)系统,就是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空运行。
7、【答案】D。
【解析】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之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这种既具有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的功能,也具有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因此ABC 显然正确。
8、【答案】C。
【解析】物联网实际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实现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440863d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63.png)
公务员常识判断科技类基础知识点精要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科技类知识广泛且重要。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您精心梳理科技类的基础知识点。
一、物理学基础知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比如,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一辆运动的车会一直运动下去。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简单来说,就是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我们推墙时,墙也会给我们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汽车燃烧汽油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驱动车辆前进,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这一定律揭示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电磁学库仑定律描述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闭合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这一定律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二、化学基础知识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将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很大帮助。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科技与地理常识
![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库之科技与地理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93a1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0b.png)
第三篇科技与地理常识公考对科技常识的考查,要求考生了解科技史、最新科技成果,以及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为此,本篇把科技常识分为了科技史、前沿科技和生活常识三个专项。
在考点指津部分,我们列举了一些重要的科技知识,帮助考生了解基本的科技常识。
科技知识比较繁琐,尤其是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很受出题者重视。
地理常识也是公考内容之一,我们归纳了一些地理知识,帮助考生了解地理方面的内容。
最后考生通过习题来演练,一定能够掌握科技与地理知识,轻松应对考试。
专项一科技史■考点指津1 我国航天史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12月30日,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为首位飞上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
2011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2023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知识考点
![2023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知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16330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2.png)
2023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知识考点在行测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涉及面广,测查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知识考点,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知识考点(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
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
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
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
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
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
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国考常识判断考查内容特点及相应对策 0811
![国考常识判断考查内容特点及相应对策 0811](https://img.taocdn.com/s3/m/dc8789f04693daef5ef73d35.png)
国考常识判断考查内容特点及相应对策华图教育李梦娇一、时政部分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和”字、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十七大报告、汶川地震、神舟七号、科学发展观、西藏问题、美国次贷危机。
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考察特点主要是不回避当年热点问题,拿分较为容易。
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在考前了解本年度重大时政新闻。
二、历史部分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农业税的历史、欧洲文艺复兴、活字印刷术、日心说、成吉思汗、英国工业革命、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排序、改革开放30年回顾。
关于时政部分考点内容考察特点:考点不确定性很高,甚至比较冷僻,得分较难,得全分更难。
关于地理部分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虽然考点较冷僻,但大部分内容仍然可以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找到,考生可阅读相关教辅读物。
此外,做题时要进行合理推断和排除。
三、地理部分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节气、气象(沙尘暴、厄尔尼诺、寒暖流、飓风)。
本部分考察特点是相当于高中会考水平,部分考点(如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是常考内容,今后可能重复出现。
我们给考生的对策是准备一本普及性的地理常识读物,广泛阅读,当然,如有针对性强的辅导教材更好。
四、经济学部分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历史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考察特点比较简单,大众化的常识。
针对此部分的对策我们建议考生经常阅读报章即可积累起此类常识。
五、医学部分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医学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医用酒精、金属中毒、淀粉、低血糖。
考察特点:对于非医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此类题目可能过于专业化。
对策:复习中学阶段所学的生理卫生知识,进行合理推断。
六、科技部分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关于科技部分考点内容主要包括:隐形飞机、混沌理论、U盘格式化、土星环。
常识热点
![常识热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fdae56011ca300a7c3900b.png)
常识热点以下十大人热点,限于篇幅,不会面面俱到,只对部分热点进行展开举例罗列。
热点一:科技时政“上天入地下海”。
“上天”是指神舟系列,嫦娥卫星,北斗导航等;“入地”是指京沪高铁、哈大高铁等;“下海”是指蛟龙号、辽宁号、南海巡逻等。
示例一些其中考点解读:(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921航天载人工程)启动20年以来,先后完整掌握了天地往返、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三大基本技术。
(2)神舟十号飞船是我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
(3)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我国首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意味着我国航天人已完整掌握载人航天的基(4)关注王亚平太空授课共完成了五个实验分别是:实验一:质量测量——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二:单摆运动——太空失重实验三:陀螺运动——角动量守恒实验四、五:制作水膜、水球——液体表面张力。
这里涉及一些重力知识。
(5)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
(瓦良格运回国内经过哪些海峡?歼十五是什么?)(6)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不过距离地球海洋已知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10,911米仍有相当距离(地理知识),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热点三:常识判断之科技篇一、基础物理学(一)热力学三定律热、电磁、光等现象和机械运动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并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系统如不吸收外部热量却对外做功,须消耗内能;不可能造出既不需外界能量又不消耗系统内能的永动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不可能把从高温热源中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有用功,总要把一部分传给低温热源。
根据这个定律,任何热机的效率都不可能达到100%。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科学家研究固体、液体、分子和原子的自由能的基础上,能斯特提出,在温度达到绝对零度(-273摄氏度)时,物质系统(分子或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将停止。
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但是可以无限趋近。
(二)电磁理论1864年,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成为描述电磁运动的基本理论,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二、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通常是指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微观世界,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在很高的能量下,这些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构成物质的最小组成为三种粒子:轻子、夸克、媒介子。
作用在物质上的所有的力可归结为三种:引力、强力、统一的电弱力。
(传统上将力分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二)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创立的物理学理论,描述物体的高速运动和相关的时空性质。
相对论引发了现代物理学革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时空观。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三)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结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物理科学。
量子力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了从宏观世界向微观世界的重大飞跃。
三、现代宇宙学广义相对论是现代宇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1.多普勒效应物理学是测定物体运动速度的有力手段。
利用光波波长的相对移动量与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来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科学家利用多普勒效应证实了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大爆炸理论。
2.通过电磁波传递宇宙的各种信息,天文学家们可以对宇宙的结构、起源和演化进行研究。
比如,利用光学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可见光传来的天体信息;利用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天体传来的射电波;利用装置着探测天体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丁射线等各种仪器的卫星、高能天文台,接收全部电磁波传来的信息,研究不同类型的天体状况,分析宇宙的结构和它们的演化过程。
3.黑洞:所谓“黑洞”,是引力场很强的一种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
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
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
4.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等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
认为,宇宙起源于16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在大爆炸后,四种基本力,即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逐一地分化出来。
后来,物质形态依次演化为原子、气态物质、各种恒星体系,最后发展成今天的宇宙。
四、四大生物工程技术细胞是一切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材料;核酸同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生物发展新技术的主要内容就是生物工程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四个方面。
关键词一: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关键词二: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关键词三: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关键词四:干细胞技术干细胞技术又称为再生医疗技术,是指通过对干细胞进行分离、体外培养、定向诱导、甚至基因修饰等过程,在体外繁育出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
五、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能源是指人类能够获取利用的能量资源。
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包括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生物质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资源。
第二类是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资源,主要是核裂变能、核聚变能及地热能资源。
第三类是地球和月球、太阳等天体之间有规律的运动所形成的能源,如潮汐能等。
按其能否重复产生,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可连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为非再生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
能源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两种。
新能源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污染小、储量大。
关注新能源技术,是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关知识点1.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2.风力机的两个发展方向:大型化——风轮直径长达100米;小型化——风轮仅有0.8米。
3.丹麦是世界风能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是世界上的“风车大国”。
4.2009年9月,中国在青藏高原发现冻土层可燃冰。
能源动态链接关键词一:节能减排******************主席向国际社会承诺,争取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关键词二:清洁能源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涉及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新闻有四条,分别是:1.我国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开工建设。
2.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台山等三个核电项目先后开工。
3.青海拉西瓦水电站6号机组投产标志着我国电力装机突破了8亿千瓦。
4.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
六、材料工程材料是人类能用来制作有用物件的物质。
新材料技术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新材料按组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类。
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一)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是电导率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功能材料,是当代电子信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对光、热、电、磁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杂质可以控制这类材料的电导率。
单晶硅是主要的半导体材料。
近年来开发的低电耗的化合物砷化镓很可能成为继硅之后第二种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二)超导材料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
这一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
零电阻和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
使超导体电阻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
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瓷。
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被分为: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体,它通常是指在液氮温度(77K)以上超导的材料。
因此这里所说的“高温”,仍然远低于冰点0℃。
(三)纳米材料纳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度量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之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
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100纳米范围之间的材料。
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科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它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能源材料能源材料往往指那些正在发展的、能支持建立新能源系统满足各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特殊要求的材料。
目前比较重要的新能源材料有:(1)裂变反应堆材料,如铀、钚等核燃料、反应堆结构材料、慢化剂、冷却剂及控制棒材料等。
(2)聚变堆材料:包括热核聚变燃料、第一壁材料、氚增值剂、结构材料等。
(3)高能推进剂:包括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
(4)燃料电池材料:如电池电极材料、电解质等。
(5)氢能源材料:主要是固体储氢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6)超导材料:传统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及在节能、储能方面的应用技术。
(7)太阳能电池材料。
(8)其它新能源材料:如风能、地热、磁流体发电技术中所需的材料。
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
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万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七、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一)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数字微波、卫星通信技术等领域。
1、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数字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无线电信息传输和交换。
它安装方便,组网迅速,机动性、灵活性、经济效益均好,是无线通信中有强大生命力的领域。
它与光纤通信构成了现代通信技术的两大发展趋势。
2、3G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信息服务。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其中TD-SCDMA标准是由我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
3、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