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9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一、实验目的
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测多组小电珠的U、I的值,并绘出I­U图象.
2.由图线的斜率反映电流与电压和温度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4~6 V直流)或电池组、小电珠(3.8 V,0.3 A)、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坐标纸、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图中最左端,接线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测出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U和电流值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中,断开开关S.
4.
(2018·银川月考)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0~10 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2)在方格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
解析:(1)要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电压从零开始,所以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因为小灯泡的电阻和电流表的内阻相接近,所以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如图所示.
(2)将测得的数据在图象上用描点法描出来,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答案:(1)图见解析(2)图见解析
一、数据处理
1.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以I为纵轴,建立坐标系.
2.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以使所描图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
3.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二、误差分析
1.由于电压表、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
2.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带来误差.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带来操作误差.
三、注意事项
1.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小电珠灯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测量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
本实验要作出U­I图象,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流、电压值,故控制电路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3.保护元件安全:为保护元件不被烧毁,开关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位于图中的a端.加在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不要超过其额定电压.
(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使用的器材有:小灯泡L(额
定电压3.8 V,额定电流0.32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3 kΩ);电流表○A(量程0.5 A,内阻0.5 Ω);固定电阻R0(阻值1 000 Ω);滑动变阻器R(阻值0~9.0 Ω);电源E(电动势5 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1)实验要求能够实现在0~3.8 V的范围内对小灯泡的电压进行测量,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测得该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所示.由实验曲线可知,随着电流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灯丝的电阻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用另一电源E0(电动势4 V,内阻1.00 Ω)和题给器材连接成图(b)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可以改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闭合开关S,在R的变化范围内,小灯泡的最小功率为________W,最大功率为________W.(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1)小灯泡的电压要求从0开始调节,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超出电压表的量程,需与R0串联后接入电路.电路图如图所示.
(2)I­U图象中随着电流的增大,图线的斜率变小,小灯泡的电阻增大.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得灯丝的电阻率增大.
(3)当R=0时,电源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线甲所示.此时小灯泡功率有最大
值.
当R=9 Ω时,将R看作电源内阻,则等效电源内阻为10 Ω,其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如图线乙所示.此时小灯泡功率有最小值.
取图线甲与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交点:
U1=3.66 V,I1=0.319 A,
小灯泡的最大功率P1=U1I1≈1.17 W.
取图线乙与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交点:
U2=1.77 V,I2=0.222 A,
小灯泡的最小功率P2=U2I2≈0.39 W.
答案:(1)实验电路原理如图所示.
(2)增大增大(3)0.39 1.17
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
1.以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为基础,探究小灯泡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2.实验对象的变迁
3.数据处理方式的改进
采用“DIS”数字化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015·广东卷)某实验小组研究两个未知元件X和Y的伏安特性,使用的器材包括电压表(内阻约为3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1 Ω)、定值电阻等.
(1)使用多用电表粗测元件X 的电阻.选择“×1”欧姆挡测量,示数如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__Ω.据此应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b”或“c”)电路进行实验.
(2)连接所选电路,闭合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左向右滑动,电流表的示数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依次记录电流及相应的电压,将元件X 换成元件Y ,重复实验.
(3)图(c)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 ­I 图线,由图可判断元件________(填“X ”或“Y ”)是非线性元件.
(4)该小组还借助X 和Y 中的线性元件和阻值R =21 Ω的定值电阻,测量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电路如图(d)所示.闭合S 1和S 2,电压表读数为3.00 V ;断开S 2,读数为1.00 V ,可得E =________V ,r =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
解析:(1)因倍率为“×1”,故指针所指的数字即为读数,为10 Ω;由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小得多,故采用电流表外接的方式测量电阻,即选择b .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由于加在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故电流表的示数也逐渐增大.
(3)由图(a)知,元件X 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为线性元件;而元件Y 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故Y 是非线性元件.
(4)由图可知,线性元件的电阻为R X =3.0
0.3
Ω=10 Ω,若S 1、S 2都闭合,则电阻R 被短
路,电路中的电流I =U R X =3
10
A =0.3 A ,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 =U +Ir ,断开S 2后,电流I ′=
U ′R X =1
10
A =0.1 A ,故E =U ′+I ′(R +r ),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E =3.2 V ,r =0.50 Ω.
答案:(1)10 b (2)增大 (3)Y (4)3.2 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