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通用数字校准方法
传感器调校制度模版
![传感器调校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9c2e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4.png)
传感器调校制度模版一、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调校过程中遵循标准化的程序和方法。
通过实施此制度,旨在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性能,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传感器调校的项目。
所有与传感器调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定义1. 传感器调校:对传感器进行校准、调试和配置的过程,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性能。
2. 校准:通过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调整传感器的输出以减小误差。
3. 调试:对传感器进行设置和配置,以满足特定的工作要求。
四、责任和义务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维护传感器调校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和合规性。
2. 技术人员应熟悉传感器调校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调校工作。
3. 操作人员应按照制度进行传感器调校,并记录调校过程和结果。
五、传感器调校流程1. 调校前准备1.1 检查传感器和相关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1.2 准备标准装置和测试设备。
1.3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校。
2. 校准过程2.1 连接传感器和标准装置。
2.2 检查传感器的输出与标准装置的读数是否一致。
2.3 如有差异,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调整,直至输出与标准装置一致。
2.4 记录校准结果和调整过程。
3. 调试过程3.1 检查传感器的配置和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3.2 根据工作要求,调整传感器的参数和设置。
3.3 检查调试结果和工作状态。
3.4 记录调试结果和设置参数。
六、记录和报告1. 调校和调试过程中,应记录关键步骤、参数和事件。
2. 调校完成后,应撰写调校报告,包括调校结果、校准和调试过程记录等信息。
3. 调校报告应存档并向相关部门提供副本。
七、培训和审核1. 新员工应接受传感器调校相关培训,了解本制度和工作要求。
2.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 根据需要进行外部审核,确保制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八、制度更新和修订1. 质量部门应定期评估和更新本制度,确保其与最新的技术和法规保持一致。
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
![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78d13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d.png)
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传感器的调校工作。
同时,各部门可以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第三条传感器调校是指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校验和维护等工作,以确保其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四条传感器调校工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具有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第五条传感器调校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六条各部门应加强对传感器调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其顺利进行。
第二章调校管理第七条调校前,应对传感器进行详细的检查,并记录相关的信息,包括传感器型号、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校验周期等。
第八条调校工作应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外部干扰,确保精确的测量结果。
第九条调校工具应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并具备相应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第十条调校过程中,应使用标准器具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十一条调校结果应记录在调校记录表中,包括调校日期、调校人员、调校结果等信息。
第十二条调校后,应对传感器进行再次检查,确保调校结果正确。
第十三条调校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调校工作并报告上级领导。
第三章调校程序第十四条传感器调校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工作:检查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否满足调校要求,准备调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2. 校准准备: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检查校准相关的设备和仪器是否准备完备,确保其功能正常。
3. 校准执行:按照校准计划和要求,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操作。
在校准过程中,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校准评审:对校准结果进行评审和确认,确保校准结果符合要求。
5. 归档和追溯:将校准记录和相关文件进行归档,确保校准结果能够追溯和复查。
第四章调校记录第十五条调校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信息,包括型号、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校验周期等。
称重传感器使用方法
![称重传感器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9186d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f.png)
称重传感器使用方法称重传感器作为一种通用的检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等领域。
它可以测量物品的重量、质量、力度等物理量,并将数据传输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和处理。
下面将介绍在使用称重传感器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 安装首先,需要将称重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平稳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传感器晃动和移动。
安装过程应注意传感器与所测量物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如连接板、皮带和传动杆等。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无线传输等,以确保传递的数据准确无误。
2. 校准在使用称重传感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检验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校准过程中,需要将称重传感器连接到标准质量之上,通过调整传感器的灵敏度和读数来确定传感器的准确性。
校准的过程应在安装之后进行,所使用的标准质量必须经过校验和认证,以保证校准的准确性。
3. 使用在正确安装和校准称重传感器之后,可以开始正式使用。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超载:使用时需要确保被测量的物品不会超过称重传感器的最大承重能力,否则会造成设备故障和性能下降。
(2)避免震动:在使用称重传感器时需要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和振动,以防止误差和噪声的出现。
(3)正确存储:在使用完称重传感器后,需要将其正确存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尘埃等环境中,以确保其性能和寿命。
4. 维护最后,在使用称重传感器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维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如定期清理和检查机器、更换磨损的部件等。
综上所述,称重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测量设备,正确的安装、校准、使用和维护都是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和维护,以确保称重传感器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KEYENCE LV 系列通用数字激光传感器 说明书
![KEYENCE LV 系列通用数字激光传感器 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8f69ba01b52acfc789ebc9aa.png)
在棒状 LED 监视器 上显示多余增益
■ LV-H32
通过旋转焦点环调节光束点的大小。 调节完成后,用焦点锁定螺丝固定。
发射器 焦点环
接收器
K
LOC
焦点锁
■ LV-H37/H47
■ LV-H41/H42
发射器 接收器
发射器 接收器
■ LV-H51/H52
■ LV-H35/H62/H67
发射器 接收器
CAUTION
LASER RADIATIONDO NOT STARE INTO BEAM.
SEMICONDUCTOR LASER 650nm
MAXIMUM OUTPUT
3mW
PULSE DURATION
3.5 s
CLASS II LASER PRODUCT
已贴上 FDA 警告标签
1-3-14,Higashi-Nakajima,Higashi -Yodogawa-ku,Osaka,533-8555, JAPAN
s
THIS 21
PCRFORD1U0C4L0TA.D1SC0OCEOSRANAEMMOMUNRAPTIPCDATXLUSODIICMILTNOIE1LSAAUDA0SETRNMUS4IEOCDS0WOTNU.OIUI1RNI-ITRT1ALTPHTAOLUISAOTBESNEERRAPMR.O6D5U0Cn3Tmm3.W5
s
激光等级Ⅱ警告标签
THIS 21
PCRFORD1U0C4L0TA.D1SC0OCEOSRANEAMMOMUNRAPTIPCADTXLUSODIICMILTNOIE1LSAAUDA0SETRNMUS4IEOCDS0WOTNU.OIUI1RIN-IRTT1ALTPHTAOLUISAOTBESNEERRAPMR.O6D5U0Cn3Tmm3.W5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模版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8782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7.png)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监测传感器的调校工作,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监测传感器调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传感器的调校过程安全可靠。
第四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工作应按照科学、规范、系统的原则进行。
第五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工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第六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工作涉及到的设备、仪器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第七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工作应具备科学的调校流程和方法,保证调校结果的可靠性。
第二章设备和仪器要求第八条进行监测传感器调校的单位应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仪器,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
第九条监测传感器调校仪器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以确保调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监测传感器调校仪器应具备有效、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以满足各类监测传感器的调校需求。
第十一条监测传感器调校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要求进行,确保仪器能够满足监测传感器的调校要求。
第十二条监测传感器调校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调校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调校流程和方法第十三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按照科学的调校流程进行,包括准备工作、调校过程和调校结果的评估。
第十四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和仪器检查、环境检测和人员培训等。
第十五条监测传感器调校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调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监测传感器调校结果应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进行,以确保调校结果的可信度。
第四章调校记录和报告第十七条进行监测传感器调校的单位应及时进行调校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调校时间、地点、人员、仪器和设备等信息。
第十八条监测传感器调校记录应进行归档保存,保存期限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以备查核和备案。
第十九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完成后,应出具调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校结果、评估意见和建议等。
传感器调校制度
![传感器调校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06c4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0.png)
传感器调校制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传感器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校是必要的环节。
为了保证传感器调校工作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传感器调校制度势在必行。
传感器调校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确保传感器在使用前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检测数据,并提供准确的反馈。
这一制度不仅包括调校前的准备工作,还涉及到调校过程中的操作和调校后的质量检查。
以下将介绍传感器调校制度的关键要素和流程。
首先,传感器调校制度应明确规定调校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传感器的检查和评估,确保传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例如,需要定期检查传感器的外观和连接线路是否有损坏或松动的情况,以及确保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体的准确性。
调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确定调校参数和方法。
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所选择的调校参数和方法的正确性。
因此,在制定传感器调校制度时,应明确规定如何选择调校参数和方法,并确保调校操作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例如,根据传感器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物体和测量设备,以进行灵敏度、零偏和线性等参数的调校。
另外,调校过程中的记录和报告也是传感器调校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记录和报告调校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可以为后续的质量分析和追溯提供依据。
调校记录应包括调校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调校参数和方法,以及调校结果等。
报告应明确说明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以及有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调校后的质量检查。
传感器调校后,应进行一定的质量检查,以确保调校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质量检查应包括对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以及对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进行评估。
通过质量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调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后续改进和优化的依据。
总之,传感器调校制度是保证传感器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传感器调校制度可以提高调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传感器在使用中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检测数据,并提供准确的反馈。
线位移传感器动态参数校准规范
![线位移传感器动态参数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849bdcca45177232e60a20d.png)
线位移传感器动态参数校准规范1 范围本校准规范规定了对线位移传感器实验室环境下的动态参数进行校准的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的处理及复校时间间隔。
本校准规范适用于新制造(或购置)、使用中、修理后的线位移传感器动态参数校准。
2 引用文件本校准规范引用下列技术条件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GB/T 7665-2005 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 30111-2013 位移传感器通用规范。
GB/T 18459-2001 传感器主要静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GJB 8137-2013 位移传感器标定与精度测试方法。
JJF 1305-2011 线位移传感器校准规范。
注: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和计量单位3.1 术语3.1.1 线位移传感器linear displacement sensor能够感受长度尺寸变化并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
3.1.2 动态特性dynamic characteristic与响应于被测量随时间变化有关的传感器特性。
3.1.3 动态示值误差dynamic error of indication线位移传感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3.1.4 动态重复性dynamic repeatability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3.1.5 分辨力resolution线位移传感器能够有效辨别的最小位移量。
3.1.6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由被测量的阶跃变化引起的传感器输出上升到其最终规定百分率时所需要的时间。
注:为注明这种百分率,可将其置于主词前面,例如:98%响应时间。
3.1.7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在规定的被测量频率范围内,对加在传感器上的正弦变化的被测量来说,输出量与被测量振幅之比及输出量和被测量之间相差随频率的变化。
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
![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36698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c.png)
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
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量转换为可传送的标准化输出信号的仪表,温度变送器分为带传感器和不带传感器两种。
现在各试验测试中的采集系统、控制系统均以电流、电压信号为主。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为了采集更加方便、准确,需配置与之前端传感器相应分度号和量程的变送器来进行信号的变送输出。
目前由传感器与变送器配套组合而成使用的相对较多,现阶段校准均对其传感器和变送器进行整体校准。
目前温度变送器校准方式以实验室校准为主,此种量值溯源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场需求。
因此,温度变送器校准就需要采取在使用现场校准的方式进行。
依据JJF 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和Q/SH1025 1122—2021《温度变送器现场校准方法》对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进行校准,前者主要适用于实验室校准,后者主要适用于现场校准。
按温度变送器温度(带传感器)范围均匀分布选择校准点,一般包括上限值、下限值和量程50%附近在内不少于5个点,也可以根据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现场实际测量温度来选择校准点。
带传感器的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在校准时,将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的感温端和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一同插入恒温设备温场中,在每个校准点上轮流对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的示值和温度变送器(带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反复6次读数,分别计算算术平均值,得到标准铂电阻温
度计和被校温度变送器的示值。
压力传感器校准操作流程
![压力传感器校准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f4286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0.png)
压力传感器校准操作流程一、简介在工业生产中,压力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用于测量和监控压力变化。
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校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压力传感器校准的操作流程,帮助读者正确进行操作,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
二、准备工作1. 确认校准设备:首先要确保校准设备齐全,包括标准气源、数字示波器、多用表等仪器。
2. 校准环境准备:在干净、无尘、无振动的环境中进行校准,避免外部因素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
3. 校准记录准备:准备校准记录表,记录每一次校准的结果和参数,以备日后查阅和分析。
三、操作步骤1. 连接设备:将待校准的传感器与标准气源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和无泄漏。
2. 设置参数:根据传感器的型号和规格,设置校准参数,包括校准范围、输出单位等。
3. 升压校准:逐步升高标准气源的压力,同时记录传感器的输出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
4. 降压校准:同样地,逐步降低标准气源的压力,记录传感器的输出值,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5. 校准曲线修正:根据升压和降压的校准结果,修正校准曲线,使传感器的输出值更加准确。
6. 校准结果确认:最后,确认校准结果符合规定的误差范围,如果超出范围,则需要重新进行校准。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校准操作时,要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精确记录:每一次校准的结果都要准确记录,包括校准参数、校准曲线、误差值等信息。
3. 定期维护:除了定期校准外,还要定期对传感器进行维护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4. 备件准备:在校准过程中,如发现传感器损坏或故障,要及时更换备件,确保校准的顺利进行。
5. 周期评估:定期评估传感器的校准情况,检查是否需要调整校准间隔时间或改变校准方法。
五、总结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效果和精准度,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6f6be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9.png)
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监测传感器的调校过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监测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遵循科学、准确、公正、独立、可追溯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监测传感器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调校,确保监测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满足监测要求。
第五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合理安排时间,确保监测传感器的正常工作。
第六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工作应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
第七条监测传感器调校结果应予以记录和保存,确保调校过程和结果的可追溯性。
第二章调校要求第八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依据监测要求和监测对象的特点进行。
第九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确保环境对调校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小。
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十一条监测传感器的调校应选择合适的校准设备和方法,确保调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监测传感器调校的过程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禁止虚假调校和篡改数据。
第三章调校流程第十三条监测传感器调校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编制调校方案,明确调校目标和方法;(2) 准备调校设备和仪器,确保其工作正常;(3) 进行预调校,确定初始状态和数据差异;(4) 进行调校操作,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5) 检查和验证调校结果,确保满足调校要求;(6) 记录和保存调校过程和结果;(7) 评价和分析调校结果,提出改进意见;(8) 编制调校报告,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调校方案应包括调校目标、调校方法、调校操作规程等,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十五条调校设备和仪器应满足相关要求,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预调校应在调校前进行,用于确定初始状态和数据差异,为后续调校提供依据。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第十八条检查和验证调校结果应通过校准设备和方法进行,确保调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传感器与数字化实验
![传感器与数字化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7456b12227916888486d7a2.png)
光电门传感器使用高精度高敏器件
构成连续的光路,在已知运动物体长度的 条件下,记录该物体遮挡光路的时间,即 光电门传感器 可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可测量单摆的 周期或记录挡光次数,是运动学实验中的 常用工具。与光电门配套的挡光片有“I”型 和“U”型两种,专业软件中默认使用“I” 型,而通用软件则提供了“I”型、“U”型、 单摆和计数的选择窗口。如果同时使用多 个光电门传感器,不但能测出挡光片通过 每个光电门的时间,还可以得到挡光片在 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运行时间。 注意:实验前,应使运动物体反复通过光 电门几次,以保证其平稳运动并能够有效 挡光。
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构成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 代,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使 得人们需要获得的自然信息的种类日益增 加,需要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信息处理 能力增强,因此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信息获 取技术即传感技术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 需要。
数字化信息系统怎样工作?
F
数据采集器
朗威R-dislab数据采集器与计算
机以USB方式通信,采用四路并行输 入,可以同时接插四种传感器。传感 器接入口和计算机USB接入口如图所 示。采集器连入计算机USB接口后, 即可通过计算机给采集器供电,因此 无需外接电源。透过透明机壳,可见 红色的工作指示灯发亮,蓝色的指示 灯出现闪烁,表明采集器已经正常工 作,可随时接入传感器进行实验.
数据采集器
采集器有4个通道,可以 同步采集和显示数据。 在实验设计中,可充分 利用这一特点,在一个界 面内,多角度同时检测和 显示这些信息。
多数据并行测量
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通用软件和 专用软件。专用软件是根据教材提供 的实验,从原理到操作,已经全部设 置好,学生只要改变初始的实验条件 与实验数据,马上就可以得出实验结 果,方便快捷;通用软件是严格按照 教学要求并参照主流工具软件模式开 发的智能化实验数据采集处理平台, 具备即插即用、自动识别(传感器)、 多模显示、并行采集、组合显示、自 由坐标、数据计算、图线分析(拟合、 求导、几分等)等强大功能,全面支 持学生自主研究和研究性学习。对于 通用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请参阅用户 手册相关内容。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350c445ad02de80d4d8402a.png)
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测量范围在(-60~300)℃,采用热电阻、热电偶、测温热敏电阻或其它半导体类测温传感器的数字温度计的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
2术语2.1测温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呈指数变化的多晶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于温度测量的感温元件。
2.2分度值对应两相邻标尺标记的两个值之差。
3概述数字温度计一般有测温指示和控温两部分共同组成或单独组成。
测温系统是根据传感器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经相应的电路处理后,在指示仪表显示出相应的温度,而达到测温的目的。
4计量性能要求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凡表中未列出的数字温度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以生产厂说明书给出的指标为准。
5通用技术要求5.1数字温度计应标有产品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及表示温度的符号“℃”标志及分度值。
5.2传感器应完好,引线、接插件必须接触良好,焊接牢固。
传感器所用保护管材料应能承受相应的使用温度。
5.3显示值应清晰,数码显示应无叠字、亮度应均匀,不应有不亮、缺笔画等现象;小数点和表示正、负温度状态的符号及过载状态的显示应正确。
6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校准、后续校准和使用中校准。
6.1校准条件6.1.1校准设备校准标准器与配套设备见表2表2校准标准器与配套设备6.1.2环境条件校准环境温度:(15~35)℃;湿度<80%RH。
6.2校准项目校准项目见表2表3校准项目6.3校准方法6.3.1外观用目力观察,应符合5.1条的要求。
6.3.2示值误差的校准6.3.2.1校准点:对于首次校准的数字温度计,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十或整百温度点上(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5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校准点,但校准点应选择在主分度线上或整十整百温度点上)。
6.3.2.2数字温度计在后续校准或使用中校准时,校准点应均匀分布在整十或整百温度点上(包括测量上、下限),不得少于3点(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校准点,但校准点应选择在主分度线上或整十整百温度点上)。
JJG 134-2003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JJG 134-2003磁电式速度传感器](https://img.taocdn.com/s3/m/891b2fc97fd5360cbb1adb76.png)
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献 (1)3概述 (1)4计量性能要求 (1)4.1参考速度灵敏度 (1)4.2频率响应 (1)4.3幅值线性度 (1)4.4横向灵敏度比 (1)4.5温度响应 (1)4.6动态范围 (2)4.7最大可承受的加速度 (2)4.8绝缘电阻 (2)4.9输出电阻 (2)5通用技术要求 (2)5.1外观及附件 (2)5.2生产厂应给出的技术指标 (2)5.3传感器环境适应性 (2)6计量器具控制 (2)6.1定型鉴定或样机试验 (2)6.2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3)6.3检定结果处理 (5)6.4检定周期 (5)附录A定型鉴定、样机试验方法 (6)附录B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8)附录C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9)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检定规程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0.5一5000) Hz频率范围内的惯性型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的定型鉴定、样机试验、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2引用文献GB/T 2298-1991 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GB/T 13866-1992 振动与冲击测量描述惯性式传感器特性的规定GB/T 13823.1一1993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基本概念GB/T 13823.3-1992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正弦激励比较法校准(二次校准)GB/T 13823.8-1994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横向振动灵敏度测试GB/T 13823.16-1995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温度响应比较测试法JJG 2054-1990振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系统JJF 1015-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JJF 1016-2002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JJG 676-2000工作测振仪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B/T 9517-1999磁电式速度传感器JB/T 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存储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使角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的通用数字校准方法
作者:郭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7期
[摘要] 本文对比了传感器信号模数转换中软硬件校准的优缺点,介绍了线性校准的方法,详细解释了拉格朗日插值法在校准中的通用方法,并且给出了程序。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contrasted good and bad points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calibration in the sensor signal a/d conversion, introduced the linear calibration method, explained the Lagrange interpolation in detail in the calibration universal method, followed by its program.
一、传感器校准
传感器校准可以分为硬件校准和软件校准。
硬件校准就是采用电路设计的方法,通过放大倍数(增益)和零点的调整来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校准。
但是这种方法在使用集成的ad芯片时遇到麻烦,需要额外增加电路的设计,设计不良的电路还会导致比较大的失真。
特别是在0点与满量程的标定上都存在难度。
完全用硬件,一个是给设计带来困难,并且也会大大增加产品的调试难度。
采用软件校准的方法则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右图所示。
采样信号在T0点被作为标定信号的零点,在T1点被标定为标定信号的满量程点。
如果传感器的线性足够好,那么我们知道标定信号与实测采样信号的关系就是过点T0(X0,0)、T1(X1,Y1)两点的一条直线。
这样建模之后,如果我们要求采样信号在Xi点的标定值Yi:
我们把这种校准方法称为线性校准。
因为下面我们有通用的校准方法,所以这里不再给出单独的程序设计。
我们分析存在问题:
1.在实际的模拟信号测量电路中,可以引入非线性的因素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传感器、放大器电路、热因素等都会增加测量信号的非线性。
所以这个时候靠硬件的校准已经变得比较困难。
2.由于材料的缺陷和加工工艺的原因,传感器本身在一个或则几个点会有比较大的失真,而其它的点上则有比较好的线性,这个时候硬件校准已经变得不可能,而采用线性校准对这种失真也变得困难。
3.有些ad芯片本身就有零点和增益校准,可以调整满量程,但是对于多点的非线性失真仍然束手无策。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采用拉格朗日拟合的方法来对采样信号进行校准。
二、通用校准方法—拉格朗日插值算法进行校准
如上图所示。
X轴为采集信号,Y轴为标定信号。
L为理想转换直线。
L0我们标定为零点。
L1、L2、L3|、L4几个校准点分布在理想直线L的两侧。
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得到L测量点的校准值y呢?
1.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2.应用拉格朗日多项式求解
根据上面对拉格朗日多项式的介绍,我们就把对采集信号的标定问题转换为:
已知几个互异的标定点:L0(X0,Y0),L1(X1,Y1),L2(X3,Y3),L3(X3,Y3),L4(X4,Y4),求采集信号在Xi点上的标定值Yi。
直接应用上面的公式:
实际上我们注意到,如果我们直接采用L4(X4,Y4)一点标定,把L0(X0,Y0)仍然作为零点标定,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刚开始所介绍的一次线性校准方法。
关于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校准点的选择说明如下:
1.标定的各点要求互异。
2.标定点没有先后顺序。
3.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多点标定,特别适用于采集信号高中低端分段多点标定的情况。
三、拉格朗日校准方法的程序—C语言编写
#include
#include
//计算n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在xt点处的值
//插值节点x[i],y[i](i=0,1,...,n)
float lagrange(float *x,float *y,float xt,int n)
{
float c1,c2;
int i,j;
c1=0;
for(i=0;i
{
c2=y[i];
for(j=0;j
if(j!=i)c2=c2*(xt-x[j])/(x[i]-x[j]);
c1+=c2;
}
return(c1);
}
void main(void)
{
float x[]={0.1265,50.4567,100.7854,150.4521,200.1684,250.3457}; float y[]={0,50,100,150,200,250};
float xt=86.3457;
float yt;
yt=lagrange(x,y,xt,5);
printf(“result=%f”,yt);
}
本程序采用TurboC2.0调试通过。
如果使用在单片机或则Vc等程序中,可以来信交流:gj_john_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