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合集下载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作者:蒋惠民来源:《林业与生态》2016年第06期马尾松是零陵区主要的营造林树种,在零陵分布极为广泛,随处可见。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和灾害性害虫,马尾松树木一旦发生松毛虫,没有及时防治,就会连片毁灭。

因此,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对零陵林业经济和森林生态体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马尾松毛虫特征马尾松毛虫又叫松毛虫、毛辣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寄主是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

成虫体长24~35毫米,灰褐色或灰白色,前翅上有明显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8~9个黑斑,翅中央有一个白点。

卵近圆形,粉红色。

幼虫体长4.5~6毫米,体色分黑白与红黄二型,胸部的背面有二丛深蓝色毒毛。

腹部1~6节,背面均生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的长毛。

蛹椭圆形,暗褐色或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灰白色,后期变污褐色,有散生的黑色短毒毛。

二、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马尾松毛虫是零陵区主要病虫害之一,也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持续成灾时间最长的历史性害虫,其在零陵区寄主林分面积3.2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邮亭圩、珠山、水口山、石岩头、富家桥、凼底、菱角塘、石山脚等乡镇,邮亭圩镇、珠山镇、凼底乡为常灾区。

据统计,常年发生在400~1000公顷,大发生的1991年、2001年分别达到1000公顷、2530公顷,每年因材积损失和松脂减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7万元。

松毛虫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异。

零陵区马尾松毛虫一般发生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也有在树下杂草丛内或石缝下越冬,越冬幼虫于来年4月下旬前后老熟。

第一代幼虫发生较为整齐。

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成块产于松针上。

初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4龄以上的幼虫食量大增,能将针叶食尽,形同火烧,严重的影响松树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

其大暴发具有一定周期性,一般3至5年发生一次。

三、马尾松毛虫潜在的危害性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产生危害。

马尾松病虫害与防治

马尾松病虫害与防治

2023-10-28CATALOGUE目录•马尾松病虫害概述•马尾松病害种类与防治•马尾松虫害种类与防治•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方法•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马尾松病虫害概述定义马尾松病虫害是指马尾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各种病原菌和害虫侵害,导致生长不良、产量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

类型马尾松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其中,病害如松材线虫病、松瘤病等;虫害如松毛虫、松叶蜂等。

定义与类型病虫害会导致马尾松生长缓慢、树势减弱,甚至出现枯死现象。

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病虫害会影响马尾松的结实量和质量,导致产量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马尾松木材材质下降,影响其经济价值。

03病虫害对马尾松的影响0201防治马尾松病虫害可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森林资源有效防治马尾松病虫害可以保障其正常生长和结实,提高其经济价值。

提高经济效益防治马尾松病虫害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维护社会效益病虫害的防治意义02马尾松病害种类与防治发生规律该病通常发生在5-6月,当气温高于25℃时,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

症状识别初期针叶出现黄褐色小斑,后扩展为段斑,病斑边缘褐色,最后病斑灰白色,针叶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营林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化学防治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马尾松赤枯病症状识别初期针叶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为枯黄段斑,病斑边缘有深褐色隆起线,最后针叶枯死。

发生规律该病通常发生在7-8月,连续阴雨、空气湿度大、树势弱、林分郁闭度高的地方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加强营林管理,适当修枝,清除病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化学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症状识别01幼虫取食马尾松针叶,造成松树失叶,影响生长。

发生规律02该虫通常在3-4月孵化,5-6月为害最重,7-8月羽化成虫产卵,世代重叠。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马尾松是零陵区主要的营造林树种,在零陵分布极为广泛,随处可见。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毁灭性和灾害性害虫,马尾松树木一旦发生松毛虫,没有及时防治,就会连片毁灭。

因此,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对零陵林业经济和森林生态体系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马尾松毛虫特征马尾松毛虫又叫松毛虫、毛辣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主要寄主是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

成虫体长24~35毫米,灰褐色或灰白色,前翅上有明显的波状横纹,近外缘有8~9个黑斑,翅中央有一个白点。

卵近圆形,粉红色。

幼虫体长4.5~6毫米,体色分黑白与红黄二型,胸部的背面有二丛深蓝色毒毛。

腹部1~6节,背面均生有蓝黑色片状毛,体侧有白色的长毛。

蛹椭圆形,暗褐色或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灰白色,后期变污褐色,有散生的黑色短毒毛。

二、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马尾松毛虫是零陵区主要病虫害之一,也是分布最广、危害最大、持续成灾时间最长的历史性害虫,其在零陵区寄主林分面积3.2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邮亭圩、珠山、水口山、石岩头、富家桥、凼底、菱角塘、石山脚等乡镇,邮亭圩镇、珠山镇、凼底乡为常灾区。

据统计,常年发生在400~1000公顷,大发生的1991年、2001年分别达到1000公顷、2530公顷,每年因材积损失和松脂减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7万元。

松毛虫发生代数因地区和年份不同而异。

零陵区马尾松毛虫一般发生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裂缝中越冬,也有在树下杂草丛内或石缝下越冬,越冬幼虫于来年4月下旬前后老熟。

第一代幼虫发生较为整齐。

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成块产于松针上。

初龄幼虫受惊有吐丝下垂的习性,4龄以上的幼虫食量大增,能将针叶食尽,形同火烧,严重的影响松树生长,甚至使松树枯死。

其大暴发具有一定周期性,一般3至5年发生一次。

三、马尾松毛虫潜在的危害性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取食松树针叶产生危害。

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生长量损失、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严重者形如火烧,导致蛀干害虫大发生,致使松树大面积死亡。

3%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简报

3%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简报
高 达 9 %, 口密度 2~ 7 9 虫 6 3 0条/ , 株 经调 查 该 片松 林 为 附 近 的
虫源地。
明显 ,稀 释 30 0倍液与 40 0 液的最终防 治效果 差别不 0 0 倍
大 ,松 毛虫 一 般 在 3至 7天 达 到停 止 取 食 和 死 亡 的 高 峰 , 药 效保持时间较长。
Efe to f c f3% Fe o y a b EC g i s e d o i spu ca u a k r n x cr a an t n r l D mu n t t s W l e
X1 0NG a hu Xi o i
(e gh n oet ueu F n c e gJ n x 3 0 C ia F n c e gF rs yB ra , e gh n a g i 1 , hn ) r i 3 10
别达9. 89 %和 9 .%。 6 8 , 从 防 治 结 果 可 得 出 ,%苯 氧 威 乳 油 防 治 马 尾 松 毛 虫 效 果 3
治面积 1 m2 1h , 林分 为马尾松纯林 , 闭度 05 0 , 郁 .— . 平均胸径 6 1 m。防治时松 毛虫为第一代 幼虫 , 0c 多为 2 3龄 , - 有虫株率
参 考 文 献 :略) (
2防治 材料 与方 法
防治 药 剂 为郑 州沙 隆 达 伟 新 农 药有 限 公 司生 产 的 农 百 安 3 %苯氧 威 乳 油 ,喷 药 器具 为 3 一 S 背 负 式 机 动 喷 雾 机 。 WF 3 型
防治林 地划 分为 2个 作业 区 ,分别将 3 %苯氧 威乳 油稀 释
30 0倍和 40 0倍进行喷雾 。每 个作业 区随机选取 1 0 0 5株标
准株 , 喷药 前 进 行 活 虫 口数 调 查 , 药 后 第 3天 、 7天 、 喷 第 第 1 天调查活虫数和死虫数。 5

关于马尾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分析

关于马尾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分析

关于马尾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3T02:31:46.68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期5月作者:黄淑曼[导读] 马尾松是广西主要造林树种,通过营造大面积马尾松人工林黄淑曼广西玉林容县容州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玉林市537500摘要:马尾松是广西主要造林树种,通过营造大面积马尾松人工林,促进了广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与稳定,但培育马尾松并非易事,马尾松毛虫极大地危害了马尾松的生长。

在广西地区,马尾松松毛虫的存在由来已久,而且是广西马松尾林的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威胁了广西人工林的发展。

笔者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经验,深入分析马尾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马尾松;松毛虫;生物防治前言马尾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害虫,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不仅仅是广西地区,包括安徽、云南等多个省份都有分布,严重危害马尾松、黑松等树种。

针对这种情况,最好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对人和动植物也不会产生威胁,且能够达到持续性防控灾害的效果。

1马尾松毛虫特征马尾松毛虫分布的范围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包括安徽、云南、四川等地,马尾松毛虫顾名思义,主要对马尾松产生危害,此外也危害黑松、火炬松等其他树木的成长。

马尾松毛虫在幼虫时期以食松针为生,当马尾松毛虫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时,可以在短短几日就将大片的松林啃食干净,危害极大。

被啃食危害后的松林颜色发生变化,变成黄黑色,生长速度变缓,严重时可造成松树死亡。

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反应都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松树在被马尾松毛虫啃食之后,可能会引发二次危害。

其他的害虫会继续破坏被啃食的松树,加速危害松树的生长,直到造成大片松树林的死亡。

2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药剂及施用方法2.1白僵菌白僵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虫生真菌,根据其孢子形态的不同,又可以分成球孢白僵菌和卵孢白僵菌两种,前者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之中,是一种有效的杀虫剂。

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

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
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 治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马尾松常见病害 • 马尾松常见虫害 •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方法 •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案例
01
马尾松常见病害
马尾松赤枯病
总结词
由病菌引起,主要危害新梢和针 叶。
详细描述
病斑初期为黄褐色,后变为灰白 色,针叶枯黄,严重时整株死亡 。多发生在5-6月和9-10月。
马尾松枯梢病
总结词
由病原菌引起,主要危害新梢。
详细描述
病斑多从叶鞘开始,逐渐扩展到侧枝和主干,导致整株枯死。多发生在4-6月和 9-10月。
马尾松毛虫病
总结词
由马尾松毛虫幼虫引起,主要危害针 叶。
详细描述
毛虫大量取食针叶,导致针叶枯黄脱 落,影响树木生长。多发生在春季和 秋季。
02
马尾松常见虫害
松材线虫病
症状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虫害 ,会导致马尾松针叶失绿、黄化
,进而整株枯死。
传播途径
通过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防止带病苗木和木材 传入;清除病死木,减少传染源 ;喷洒杀虫剂或设置诱木诱杀媒
介昆虫。
松突圆蚧
症状
松突圆蚧是一种介壳虫,寄生在马尾松的枝干上 ,吸取树液,造成枝干枯萎。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马尾松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对于 马尾松而言,农业防治包括选择健康种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度 修剪等措施,以提高树体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定期清理林下杂草和枯枝落叶,保持林内卫生,以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滋 生。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树种搭配,提高林分的通风性和光照效率,降低病 虫害发生的机率。

新邵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控

新邵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控

新邵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与防控一、马尾松毛虫的生态习性1. 马尾松毛虫简介马尾松毛虫学名叫Malacosoma neustria Linn,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毛虫害虫。

成虫是一种中等大小的翅膀。

雄虫的翅膀呈金黄色,雌虫的翅膀呈红色,翅膀上有黑色的图案。

雌虫一般在4、5月份产卵,每次产卵的量约2000-3000颗。

卵在树干、树皮、木头或石上产卵,几天内会孵化为幼虫。

马尾松毛虫的幼虫主要以树木叶片为食物,喜欢栖息于松、柏、杉等树种上。

它们在一个季节内可能会经历5次以上的蜕皮,成长为越来越大的幼虫。

幼虫的食量非常惊人,一只幼虫成虫能吃掉50平方厘米以上的嫩叶,所以在大面积的林木上,马尾松毛虫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

马尾松毛虫主要危害是以幼虫状态引起的,尤其是在6、7月份成虫阶段,幼虫以蜕皮期和曲式食叶期的危害最为严重。

幼虫危害主要表现在他们会在树干上结网,凭借其优势成规模的群体在树木上死死的包围并食其叶片,严重破坏树木的养分吸收通道,严重时会导致林木死亡。

在严重危害的区域,由于幼虫的排泄物会降低树叶的光合作用,导致养分不能合成,进而影响树木生长。

二、新邵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情况新邵县目前主要栽种松、柏、杉等树种,而这些树种都是马尾松毛虫的主要食物来源。

由于新邵县地处湘赣黔边交界处,气候温暖湿润,尤其适宜马尾松毛虫的生长繁殖。

再加上新邵县农业生产相对集约,在很多地方树木种植密集,这就为马尾松毛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近年来,新邵县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多,给林木和农作物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1. 预防防治新邵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注意加强马尾松毛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高对这一害虫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朋友了解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特点,做好害虫识别,为害引发时能第一时间进行预防处理。

2. 生物防治对于马尾松毛虫这一害虫,可以采用一些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利用天敌鸟类和天敌昆虫等天敌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控制,也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防治。

松毛虫的识别与防治

松毛虫的识别与防治

松毛虫的识别与防治松毛虫,又名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地。

主要为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为害猖獗。

此外,该虫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或糜烂,毒毛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一35mm,雌蛾翅展48—80mm;雄蛾38—62mm,体色有黄褐、灰褐、棕褐、茶褐色等多种,体色变化较大。

前翅上有深褐色横线4—5条,中室端具白点1个,亚端线由8—9个近新月形黑褐色斑组成,靠臀角处斜列3个斑点。

雄蛾色较深,前翅横线色深且明显,中室端白斑明显,触角羽状。

雌蛾大于雄蛾,色略浅,触角短彬齿状,腹部较雄粗状。

卵长1.4mm左右,椭圆形,初粉红色,近孵化时变成深紫色,成串或成堆产在松针上。

末龄幼虫体长40一80mm,体色有棕红色、棕黑色两种,头黄褐色,中胸、后胸背面簇生蓝黑色毒毛带,两带间丛生有黄白色毛,腹部各节毛簇中具窄而扁平的片状毛,先端具齿状凸起,体侧生有白色长毛,并具1条纵贯身体的纵带,纵带上从中胸至第8腹节气门上方各具l白斑,体背中央为银白或金黄至黑褐色。

蛹长20一27mm,栗褐色或暗红褐色,节间具黄绒毛,腹末有细长的臀棘,末端呈钩状卷曲。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至污褐色。

表面有毒毛。

【发生规律】河南年生2代,长江流域、安徽2—3代,广东、广西、福建南部3—4代,海南4—5代,以3—4龄幼虫在树皮缝或针叶丛中越冬。

翌年3月越冬幼虫上树活动,4月中、下旬开始结茧化蛹,5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成虫于5月羽化,成虫寿命5—9天。

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2代于8月上旬、3代幼虫于9月下旬出现,其中2代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开始滞育至1月中旬越冬,正常的2代幼虫于9月上旬结茧化蛹,中旬羽化,产出第3代卵多于9月中旬孵化,为害至11月中旬开始越冬。

酉阳县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酉阳县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科普惠农科普惠农植物医生ZHI WU YI SHENG热处理两种方法。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的作用。

但往往局限于某一虫期,作用慢、成本高、人工培养及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因此,必须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生物防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病和保护天敌(姬蜂、广肩小峰、猎蝽、螳螂)等。

5.药剂防治5.1食叶害虫防治国槐尺蠖、杨树枯叶蛾,天蛾类幼虫等,可喷施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

5.2刺吸式害虫刺吸式害虫主要有红蜘蛛、介壳虫、蓟马、粉虱、蚜虫等。

可喷施15%扫螨净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40%速扑杀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介壳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粉虱和木虱;用25%吡蚜酮悬浮剂1500~2000倍液防治粉虱和蚜虫;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蓟马和蚜虫。

5.3天牛幼虫对浅层为害的天牛幼虫,可在树干上刷内吸性较强的45%毒死蜱乳油100~500倍液;对深层为害的天牛幼虫,可插“敌敌畏”毒签,用黏泥封口,形成密闭“毒气室”熏杀幼虫,效果较好[4]。

参考文献[1]贾倪高.枣树星天牛的防治[J].湖南林业,2009(4):29.[2]彭月英,张强潘,陈方景.桃红颈天牛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6):140-141.[3]丁银花,樊丽春.缙云县原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214-217.[4]薛小娟,闫茹.柳树光肩天牛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2010(22):174.酉阳县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胡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重庆酉阳409800摘要:经多年林地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在酉阳县一年发生3代,世代交替,虫态重叠,以低龄幼虫越冬。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

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

马尾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措施探析摘要:介绍马尾松毛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大竹县发生规律,从目前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上进行总结,以期为当地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提供帮助。

大竹县马尾松纯林及以马尾松为主的林分多,特别在明月山马尾松毛虫危害相当严重,由于经营主体多,防治难于统一,加上防治经费、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在大竹县马尾松毛虫防治成了每年防治的重点,呈越防越重之势。

找到有效的防治马尾松毛虫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大竹县1 形态特征成虫成虫:体色变化较大,呈黄褐、深灰、灰白、深褐等色,形似枯叶。

体长20—30mm,下唇须突出,复眼黄绿色,雌蛾触角短栉齿状,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展翅比雄蛾大。

前翅较宽,外缘呈弧形弓出,翅面有5条深棕色横线,中间有一白色加点,外横线由8个小黑点组成。

后翅成三角形,无斑纹,暗褐色。

卵:近圆形,长1.5毫米,粉红色,在针叶上呈串状排列。

幼虫:体长60-80毫米,深灰色,不同龄级,各节背面有橙红色、褐色或灰白色的不规则斑纹。

背面有暗绿色宽纵带,两侧灰白色,第2、3节背面簇生兰黑色刚毛,腹面淡黄色。

蛹:长20-35毫米,暗褐色,节间有黄绒毛。

茧灰白色,后期污褐色,有棕色短毒。

2 生活习性在大竹县,一年1-2代,多见一代,以幼虫在树皮缝隙中越冬。

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平均气温10度)上树,5月中旬至6月结茧,6月至7月成虫交配产卵,7至8月出幼虫,10中旬至11月上旬下树越冬。

3 目前防治方法及存在问题3.1 防治方法比较单一,防治效果差异大。

近十年,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一般都使用白僵菌进行防治;在两次利用飞机实施防治中,使用了松毛虫病毒与灭幼脲;试验性使用了松毛虫激素诱蕊诱杀。

在2008年飞防后,有大量僵虫出现,在几乎成灾的东山经营所地块中,当年进行越冬代调查时,防治到的地方活体虫基本为零,但到第二年冬调查,又达轻度为害程度。

由于资金的不足,大竹县一般选择价位低的低浓度白僵菌,与两次飞防选用的高浓度白僵菌比较,差异十分明显,低浓度白僵菌施用效果不明显。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毛虫防治技术——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又称狗毛虫、毛毛虫,以幼虫取食马尾松、湿地松、黄山松等松树针叶危害。

松树被害后,轻者造成材积生长下降、松脂减产、种子产量降低,重者针叶被吃光,使松树生长极度衰弱,并导致一些蛀干害虫大发生。

因其具毒毛,人体接触易引起皮肤痒、皮炎、关节肿痛等。

马尾松毛虫防治方法:1、释放赤眼蜂。

对虫口密度1-3头/株、有虫株率30%、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下的林地,在松毛虫卵期,释放赤眼蜂(3-10万头/亩)。

蜂卡固定在第一轮枝树干背阴处。

一次性放蜂,以越冬代成虫羽化率20%-30%时释放;二次放蜂,第一次在成虫羽化5%时释放总蜂量的20%-30%,成虫羽化率达30%时,再释放70%-80%。

2、施放生物药剂。

在幼虫期,对虫口密度1-3头/株、有虫株率50%、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上林地应施放生物药剂。

白僵菌防治:在松毛虫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球孢白僵菌(1-3万亿孢子/亩),中温高湿时,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或低量、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干旱少雨季节不宜使用;苏云金杆菌施菌量为0.4-2亿国际单位(IU)/亩,林间温度20℃-30℃时,采用喷粉、地面常规或低容喷雾、飞机低量喷雾。

多雨季节不宜使用。

3、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可在虫口密度3-5头/株,有虫株率50%以上,发生面积在10万亩以上林地使用,病毒喷施量为100-250亿多角体/亩,采用飞机或地面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或喷粉,宜于早晨和黄昏或阴天时喷洒,防止日光影响。

4、虫口密度6头/株以上,有虫株率30%以上,发生面积10万亩以上林地,可用仿生药剂防治。

应用灭幼脲(5-10克/亩)、森得保(30-40克/亩)、杀蛉脲(5克/亩)等进行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重点防治小龄幼虫。

在松树被害严重、生长势弱的林地,可一并喷施灭幼脲和少量尿素(约50克/亩)。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为害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为害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为害特征及防治对策初探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观赏树种,生长迅速,形态优美,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环境美化和风景树种植等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暖,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树木的健康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管理马尾松病虫害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为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1. 松毛虫:松毛虫是马尾松的常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树木的叶片。

松毛虫幼虫在叶片上大面积啃食,可导致叶片变黄、干枯,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树木的疏叶甚至落叶。

成虫在生长季节的夏季活动频繁,繁殖迅速,对树木的危害较大。

二、马尾松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松毛虫:对于松毛虫的防治,可采取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可采取手工摘除及清理的方法将松毛虫的卵和幼虫去除,避免其数量扩大。

可喷洒合适的农药,如苯菌脲、乙威等,以杀灭松毛虫的幼虫和成虫,控制病害。

2. 白粉病:白粉病是马尾松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树木的叶片和嫩枝,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

对于白粉病的防治,可采取喷洒杀菌剂、及时修剪病叶和枯枝等方式,以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

3. 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造成马尾松林木枯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通过线虫侵入树木的材质内部,导致树木的腐烂和枯死。

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可采取用石灰水浸泡、防治叶片上淋浴、石灰或石灰硫卵上以及及时清理枯枝等方式,以减轻病害的危害程度。

5. 羽蛉:羽蛉是马尾松常见害虫之一,主要为害树木的枝梢,导致枝条的枯萎和树木的生长受到阻碍。

对于羽蛉的防治,可采取割除和销毁被危害的果实、枝条和枝叶,并采取适量的生物和化学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三、结语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主要为松毛虫、白粉病、松材线虫病、竹嵌细脉螨和羽蛉等,这些病虫害对马尾松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一定的威胁。

针对这些病虫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喷雾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以减轻病虫害对马尾松的危害。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防治简介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防治简介
/)O 。 g l g
孵 期 用 5 % 杀 螟 松 乳 油 10 0 0 0倍 液 , 9 % 敌 百 虫 10 液 喷 或 0 00倍 射 松 梢 和 主 干 , 隔 1 左 右 喷 一 次 , 续 2~3次 , 均 每 亩 每 0天 连 平 用 药 4 7 m ;或 4 %乐 果 乳 剂 加 2 %辛 硫 磷 或 4 %乐 果 乳 0 0l 0 5 0 剂加 5 %敌敌畏 ( :) 10 液涂 刷伤 口部位 , 0 1 1的 0 倍 涂药要细心周 到, 最好 治 方 法 .
主要危害马尾松 、 黑松 、 黄山松 等 , 以马尾松 发病较多 。 并 病 害一般对大树影响很小 , 但在严重发病时 , 能使苗木及幼树生长 不 良, 至造 成死 亡。另外树冠下层针 叶比上层 的发病 重 , 甚 当风
处的松树受害重。
① 营造混交林 :我市 营造针 阔混交林主要树种 为松树和枫 香 , 种 密 度 每 亩 30株 , 意 抚 育 管 理 , 林 木 早 郁 闭 , 减 轻 栽 0 注 使 以

危 害。
② 剪 梢灭 虫 : 季 和早 春幼 虫 活动 前 , 冬 剪掉 被 害枯 梢 , 消
灭 越冬幼 虫 。 ③ 药 剂 防治 : 5月上 旬 至 6月 下 旬 ,成 虫 羽 化 盛 期 和 幼 虫初

马尾 松 毛 虫
1 害特 点 . 危 松 毛 虫 以幼 虫 在 针 叶丛 中 或 树 皮 裂 缝 中越 冬 ,也 有 在 树 下 杂 草 丛 内 或石 缝 下 越 冬 的 。松 毛虫 繁 殖 力 强 , 卵 量 大 , 成 块 产 卵 产 于 松 针 上 。 初 龄 幼 虫 受惊 有 吐 丝 下 垂 的 习性 , 以上 的幼 虫 4龄 食量大增 , 能将针 叶食尽 , 同火烧 , 形 常诱 发次期害虫 , 严重 的影 响 松 树 生 长 , 至 造 成 松 树 连 片或 块 状 枯 死 。成 虫 有 趋 光 性 。马 甚 尾松 毛虫常 与松茸 毒蛾混 合 发生 ,是我 市危 害 最严 重 的森林 害虫 。 2防治 方 法 . ①营林措施 : 营造针 阔混 交林 , 理密植 和整枝 ; 合 种植 受松 毛虫危 害较 轻的湿地松 等树种 , 提倡 封 山育林 , 增加植 被 , 使松 林 保 持 郁 闭 , 善 森 林 生 态 环 境 , 成 有 利 于 天 敌 而不 利 于 松 毛 改 造 虫 生 存 的 森林 环 境 。 ② 白僵菌杀幼虫 : 可用人工放菌或 飞机 喷撒 。 注意掌握好适 宜 的温 湿度及 时使用 , 每亩 用 05 g O 孢子 , .k l0亿 g的菌 粉 , 或森 得保等生物性杀虫剂杀幼虫 , 效果均较好 。 喷撒 白僵菌 时应注意 在 4龄 前 幼 虫 期 进 行 防 治 , 以减 少 害虫 的抗 药 性 。 ③保护 和利用天敌 : 工繁殖散 放松 毛虫赤 眼蜂 、 人 寄生蜂 、 寄生蝇等 , 以减 少 害 虫 数 量 。 ④ 黑 光 灯 诱 杀 成 虫 :在林 区空 旷地 或 林 木 稀 疏 处 设 置 黑 光 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⑤人工捕杀幼虫 、 : 卯 人工采卵 , 置于寄生蜂保护器 中 , 使寄 生蜂能够飞 出, 虫无法逃 出。 幼 ⑥冬季清查 : 松毛虫发生基地 , 出标 志 , 做 在松 毛虫 活动前 , 彻底消灭发生基地的松毛虫 。 ⑦ 飞 防 :我 市 分 别 在 松 毛 虫 大 暴 发 的 1 8 9 8年 、9 9 的越 18 年 冬代 和 2 0 第二代幼虫 期对 大关 、 0 2年 双港 、 渡和现 属宜 秀区 新 的罗 岭 镇 等 松 毛 虫 发 生 区 进 行 了三 次 共 2 次 的 飞 防 , 防 治 9架 共 1 亩, 5万 防治 效果 十 分 明显 , 目前 为 止 , 市 都 没 有 大 面 积 发 到 我 生 松 毛 虫 虫 害 。除 此 之 外 , 市 每 年都 坚 持 施 放 白僵 菌 。由 于 我 我 市 自4月 中旬 以后 降雨量少 , 间空气湿度小 , 林 不利于 白僵 菌孢 子 萌发 , 因此每年的放菌 时间均在 3月底 4月初 , 趁早晨露 水未 干时进行人工施放 白僵菌 , 平均每亩施放 白僵菌高孢粉( 0 0亿 10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三招将松毛虫统统消灭
马尾松毛虫是森林主要害虫之一,它以幼虫越冬,每当春季来临,越冬代松毛虫陆续倾巢而出,严重危害松林。

因此,抓住冬季有利时机,防治越冬代松毛虫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工防治松毛虫有90%分布在树干7米以下的树皮缝内越冬,越冬后期幼虫将要上树活动取食前,可于树干6米~7米处涂毒环,用敌杀死或灭幼脲、溴氰菊酯等农药沿树干涂一圈,这样松毛虫爬过时就会触药中毒而亡,防治效果达92%。

也可在树干6米~7米处捆上塑料膜,塑料膜环宽度为15厘米~20厘米,越光滑的塑料膜效果越佳。

人工防治松毛虫技术不仅是小面积高大树木防治的好措施,也是公园、旅游区、住宅附近等地防治越冬代松毛虫的理想方法。

喷烟雾防治在越冬代松毛虫幼虫全部孵化至越冬前,或在越冬后幼虫初春开始活动时的早、晚或阴天、毛毛雨天,用25%的溴氰菊酯和柴油2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效果不错。

白僵菌防治用每克含孢量1000亿~1200亿的“白僵菌高孢粉”,于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在松林间每667平方米施放8克~12克,虫口下降率可达80%~95%。

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马尾松毛虫是松林系统中的常见昆虫之一,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南山林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措施,南山林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有着大面积的马尾松。

下面一起学习南岸区南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南山林场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南部河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干旱,易导致马尾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的暴发。

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从源头降低发生概率。

1马尾松毛虫发生现状为有效监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趋势,在马尾松林区安置黑光灯,结果表明松毛虫主要集中在往年发生较严重的区域;从黑光灯收集的马尾松毛虫数量及雌雄虫比例来看,雌虫数量较多,通过监测分析,必须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

2马尾松毛虫防治措施2.1生物防治2.1.1施用白僵菌高孢粉白僵菌是近几年来林场在防治松毛虫时使用的一种最常见药物,其为真菌性杀虫剂,药效强,但对人畜无害,残留、污染较少。

白僵菌分为粉剂和乳剂两种。

在防治实践中,施用量以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667m2用量0.5kg;乳剂每mL60亿孢子,每667m2用量150mL,在幼虫越冬前(11月下旬)和越冬后(2—3月)施药效果最为理想。

2.1.2释放赤眼蜂采取“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释放赤眼蜂等寄生蜂卵于林场重点发生的较场坝、放牛坪、大垭口、法国教堂等区域,放蜂期与松毛虫大致发生期一致,即蜂、卵相遇时,寄生卵携带的病毒能大规模杀死松毛虫,操作较简单,对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防治效果较好。

2.2物理防治利用松毛虫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特征,在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老熟幼虫化蛹盛期开始在林区安置黑光灯(220伏、20W)。

一般选择在开阔地设置,6.7~10hm2设1盏黑光灯,5月份安置于马尾松密集的林区,选择漆黑、闷热、无风的夜晚于9点左右开灯,诱虫效果最好,有效降低了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2.3防治采用防治法是防治林区病虫害的有效方式。

武夷山用灭虫药包防治马尾松毛虫成功

武夷山用灭虫药包防治马尾松毛虫成功
生态保护
灭虫药包防治方法在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同时,能够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防治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 和预警马尾松毛虫的危害,为防 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发新型防治技术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更加高 效、环保的防治技术和药剂,以 满足未来防治工作的需求。
安全性
药包制作材料为纸张,对环境 无害,且农药低毒,降低了对 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便捷性
药包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无 需专业人员操作。
可持续性
药包可自然降解,对环境友好 ,且防治效果可持续。
灭虫药包防治的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显著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明 显减少,防治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良好
减少了化学防治的成本和人力投入,经济效 益良好。
武夷山用灭虫药包防治马尾 松毛虫成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灭虫药包防治方法 • 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历史与现状 • 灭虫药包防治的成功案例 • 灭虫药包防治的推广与应用
01
引言
武夷山简介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
武夷山的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 丰富,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生态效益明显
有效地保护了马尾松林,维护了森林生态平 衡,提高了森林的生态效益。
社会反响积极
灭虫药包防治方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 认可与支持,社会反响积极。
03
马尾松毛虫防治的历史与现状
马尾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生命周期
马尾松毛虫以幼虫形态在松树针 叶上越冬,春季孵化后进入为害 期,经过几次蜕皮后化蛹,羽化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判断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判断

微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病毒 、细菌等,感染和破坏马 尾松毛虫。
化学防治措施
农药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 药,如杀螟松、敌百虫等。
施药方法
根据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情况和 分布特点,采取全面施药或局
部施药的方法。
施药周期
根据监测结果,在马尾松毛虫 数量激增时进行施药,控制其
繁殖和扩散。
营林技术措施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判断 》
2023-10-28
目录
• 马尾松毛虫概述 •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规律 •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判断标准 •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防治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马尾松毛虫概述
马尾松毛虫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马尾松毛虫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特别是江南地区。
危害
马尾松毛虫是松树的主要食叶害虫,大量繁殖时,幼虫能将 大片松林针叶吃光,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
了解马尾松毛虫发生的周边环境,如地形 、植被、天敌等,有助于判断其是否处于 大发生阶段。例如,平坦的地形可能有利 于马尾松毛虫的扩散,而丰富的植被和天 敌则可能对其种群数量产生抑制作用。
04
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防治 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
寄生性天敌
利用寄生蜂、寄生蝇等天 敌防治马尾松毛虫。
捕食性天敌
通过增加捕食性昆虫的种 群数量,控制马尾松毛虫 的数量。
通过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以了解害 虫的生命周期、繁殖能力等,为预 测提供依据。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害虫 大发生的频率和规律,为预测提供 参考。
通过环境因素监测,可以了解气候 、食物、天敌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情 况,为预测提供参考。源自3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判断 标准
发生面积与虫口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尾松毛虫的防治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

分布于河南、安徽、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

为害马尾松、湿地松、黑松、火炬松等。

受松毛虫为害后,松树材积生长受到影响,松脂减产,重则针叶食尽,似火烧一样,直至造成成片枯死。

幼虫大发生时,在树干、地面到处爬行,其毒毛引起行人皮炎,严重影响森林公园等风景区的旅游观光事业。

形态识别
成虫:体色黄褐、灰褐或茶褐色。

体长20~30mm,翅展36~56mm。

前翅具4~5条波状横线,亚外横线由8~9个黑色斑点组成,内横线内侧有一小白色斑点。

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短栉齿状。

卵:椭圆形,初产粉红色,近孵化时紫褐色。

幼虫:体色随龄期不同而异,有灰黑色与棕红色两种。

头部黄褐色,中、后胸背面节间膜为深兰色横带。

自3龄起,腹部各节背面着生扁平毛束,毛束中的毛细片状,毛顶端呈齿状。

体侧着生灰白色细长毛。

蛹:纺锤形,棕色或栗色,腹未端臀棘细长,顶端卷曲。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茧外表附着幼虫体上脱下的毒毛。

生活史及习性
马尾松毛虫在长江流域各省一年发生2~3代,福建及珠江流域一年发生3~4代。

多以4~5龄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内和树干周围的枯枝落叶下、杂草或土、石块下越冬。

一年发生2~3代地区,越冬幼虫3月上旬~4月中旬上树为害,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一代幼虫5月上中旬~7月上旬发生,成虫7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7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成虫9月中旬出现;第三代幼虫9月下旬发生,发育至4~5龄后进入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

卵常数十粒整齐有序的排列或堆产于松针上,每雌产卵量约400粒左右。

幼虫一般为6龄,1~2龄幼虫有群集和吐丝下垂习性,啃食针叶边缘呈锯齿状,使针叶呈现枯黄卷曲。

3龄后分散为害,取食整根针叶,受惊时有弹跳下落现象。

5~6龄幼虫食量最大,占幼虫期总食量为70%~80%。

老熟幼虫在针叶丛和树皮缝中结茧化蛹,在针叶受害较重的松林,幼虫则下树在林下灌木和地表植物上结茧化蛹。

各虫态历期:在一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虫态交错和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一般卵期6~8d,幼虫期35~80d,蛹期14~21d。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地形地势。

在江西海拔400m以上,广西、湖南600~700m以上,四川700m以上的山区,由于林相复杂,低温多湿,日照短,很少发生松毛虫为害。

在海拔200~400m的半山区,即使为松树纯林,但林分植被丰富,间有混交林出现,故马尾松毛虫发生数量一般不大,仅在个别年份能猖獗成灾。

在海拔200m以下的丘陵地区,有大面积人工马尾松纯林,一般生长较差,植被稀少,人、畜活动频繁,气温干燥,天敌少,有利于害虫生长繁殖,是马尾松毛虫经常猖獗为害的基地。

气候。

越冬幼虫,一般在日平均温度10℃左右时开始活动取食。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生长发育随之加快,温度愈高,取食愈多,蜕皮愈快。

在7~8月,极度高温干燥,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地表温度超过40℃时,会使在地面爬行转移的幼虫大量死亡。

卵、幼虫或蛹,在相对湿度长期在75%以下时,都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5~6月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将促使松毛虫的大发生。

食物。

马尾松毛虫主要发生在干燥型纯松林及10年生左右的幼林,这类松林不仅能满足松毛虫的充足食料,林中的温度、湿度对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也很有利。

同时这种林分的生物群落往往比较简单,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及数量也往往较少,使松毛虫不断积累虫口,猖獗成灾而形成虫源地。

混交林则因林内生物种类复杂,杂灌繁茂而利于食虫鸟类栖息繁衍,其他捕食或寄生性的天敌昆虫也较多,由此可抑制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及为害。

天敌。

鸟类对马尾松毛虫的幼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据调查,有20多种鸟类能啄食松毛虫幼虫或蛹,其中常见的有杜鹃和灰喜鹊。

一只杜鹃一天可捕食300余条松毛虫幼虫,一只灰喜鹊五分钟内可啄食7~10个松毛虫蛹。

松毛虫的卵寄生蜂主要有赤眼蜂、松毛虫黑卵蜂、平腹小蜂等。

幼虫期主要寄生蜂有两色瘦姬蜂、黑胸姬蜂、红头小茧蜂等。

寄生蝇主要有蚕饰腹寄蝇、松毛虫狭颊寄蝇、伞裙追寄蝇等。

真菌主要是白僵菌。

细菌主要有苏云金杆菌等。

上述各种寄生蜂、寄生蝇、真菌、细菌可大大降低马尾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减轻松林受害。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
1.越冬代发生预测。

在12月至次年2月期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松林设置标准地,每间隔500m设置一块,每块标准地内随机任选样株20株,经调查统计,求出松林有虫株率和单株平均虫口密度。

例如在10年生左右的松林内,平均每株虫数1~2条,虫株率2.幼虫发生期预测。

一般在越冬代幼虫结茧盛期后,经35~38d,即为第一代4龄幼虫初期。

第一代幼虫结茧盛期后,经28~32d,是第二代4龄幼虫初期,根据上述幼虫发生期,及时进行生物或化学防治。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提倡针、阔林混交,并合理密植,林内要适当保留杂灌木和植被,造成复杂、多样的生物群落环境,以利于天敌的栖息、繁衍和抑制松毛虫的发生、发展。

物理防治。

林区空旷地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

在温度24℃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的气候条件下,喷雾含孢量120亿/ml或120亿/g的白僵液和白僵菌粉100倍稀释液,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代幼虫效果良好。

化学防治。

狠抓越冬代幼虫次年活动期及当年第一代幼虫发生期进行防治,由此可以达到少用药,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同时应注意在4龄前幼虫期进行防治,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

在达到防治指标时,幼虫猖獗为害初期或重点发生区、虫源区,及时喷雾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倍液,或参照飞机防治用药,喷施含孢量1200亿/g的高孢白僵菌粉100g+2.5%溴
氰菊酯乳油原液25ml+食盐50g+水10kg的均匀混合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