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卓越计划”目标下的师资队伍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

世界、 面向未来 , 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 能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 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方面发展。
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 型工程技术人才 , 为建 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 国的核 3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型师资 队伍的能力要求 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 的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工程科学
随着 改革 开 放 的 不 断深 入 。我 国的 高等 工 程 教育 飞速 发 同实施培养过程 ,共 同评价培养质量 。高校急需建立 多个校
展, 目前工程教育规模 已是 世界第一, 并且形成 了比较合理 的 外 的合作 “ 产学研” 基地 , 并与之建立起稳 定和长久深入的合 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 培养 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 , 支撑 作关系 。 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各个产学研基地的合作企业 ,
3 . 2扎 实 的 工程 实践 能 力
要想培养 出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师,首先教师
满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传统 自身就得具备丰富的现场 工程实践经验,否则会影响工程 师
上就是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 导致教师的授课体系往往 的培养质量 。在这一点上 , 校 外导师们有着突 出的优势 , 他们
的工程教 育理念、 科学 的工程教学方法。 建设 一支适应“ 卓越计划” 的工程型师资队伍 , 需要政府 、 企业 、 高校三方的共
同努 力 。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 型 师资队伍 文献标识码: A 致使教师不愿意动手参加实验室等实践教学的工作 ,而是全
中图分类号: G 4 5 1 . 2
重书本、 轻实践, 重知识 、 轻能力, 重科研 、 轻技术: 学生创新 能 经验的教师进行 教学方面的指导,以保校外导师队伍的高 力缺乏: 缺乏校企合作, 未按行业标准培养人才。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19收稿日期:2012-11-28基金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名称: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类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青海大学工程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解读(项目批准号:10JDGC018)作者简介:张倩(1980-),女,青海西宁人,讲师,硕士,从事信息管理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张倩(青海大学,西宁810016)摘要:围绕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系统下的四个子系统建设和卓越工程师所具备的要素特质,提出了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应以学术能力提升作为主导方向,以制度建设、产学研、创新为核心的体系结构促进高校教师队伍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047-02师资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建设并保证拥有一支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长时间来一直为人们所研究和探讨,涉及到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学术能力发展、综合素质提高等各个方面。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引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系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以理解成是由多重要素构成的发展整体。

我们可以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复杂的系统看作是由思想政治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教师权益建设、学术能力建设等子系统构成的[1]。

其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功能。

其中思想政治建设包括社会地位的确立和道德建设,在系统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决定着高校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其他子系统建立在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之上;管理制度建设包括高校教师的“进”(包括资格、聘任)、“用”(包括职责、考核)、“出”(包括教师流动、转任)等,在系统中起着保障作用,它规范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保障高校教师权益、促进高校教师更好地履行职责;教师权益建设包括政治权益、工作权益及相关待遇,在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它影响着其他子系统的发挥和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学术能力建设包括教学能力建设、科研能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在系统中起着主体性作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术才华,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术能力建设是建立在其他三方面基础之上的。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9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2 期2021 年 2 月 10 日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2-0099-05中图分类号:G642新工科与课程建设0 引 言近年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变革,也引发了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和对卓越创新人才的需求,我国不失时机地推动了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行动。

2017年,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发展战略[1-2],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

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3]。

“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进一步推动了新工科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等计划政策相继出台,各高校纷纷响应并迅速行动起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跨学科的研究院与新工科专业等新形态不断推出,一场“新工科运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正在形成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4]。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与教育模式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徐晓飞1, 2,沈 毅1,钟诗胜2(1.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分析与总结我国高校开展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及其经验,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介绍新工科建设方案与实践经验,并对我国深化新工科建设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模式;产学研融合;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新工科“Π型”方案第一作者简介:徐晓飞,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工作组成员,研究方向为软件服务工程、服务计算、企业智能计算、软件工程等,***************.cn。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6.16•【文号】教高厅函〔2017〕33号•【施行日期】2017.06.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理工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行业协(学)会,有关企业: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经研究,我部就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项目内容根据前期工作部署,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分别面向有关高校征集了项目选题建议,经汇总整理并征求专家组意见,形成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见附件1)。

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当前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迫切性,积极组织新工科研讨,统筹推进本单位新工科建设改革工作。

高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和优势特色,主动谋划,深入开展多样化探索实践。

要认真研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结合已有工作基础和具体情况,按照相关选题要求确定项目内容。

二、项目推荐项目实施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综合改革、注重分类实施,提供经费和条件保障,认真填写《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荐表》(见附件2)。

鼓励高校、企业、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学)会以不同形式联合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所属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择优推荐5-10项。

部属高校应统筹规划本校新工科建设与改革,择优推荐1-3项。

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相关行业协(学)会应充分发挥统筹作用,组织推荐1-2项。

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建设摘要:实践教学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在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文章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当前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实验条件、教学内容、指导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工程训练实践体系的系统建设,以期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工程技术人才,打造综合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工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7-0213-04收稿日期:2019-12-27课题背景:本文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协同育人与实践教育改革项目群“以教育增值为导向的多主体深融合工程实践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年度工程教育专项课题重大专项“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立体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2016GCZG03)、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菜单式课程体系的分层次工程实践创新教学改革与实践”(JG2016Z06)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周珂,北京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工程师,硕士;金仁东,北京科技大学资产处处长;柯红岩,北京科技大学资产处副处长;赵志毅,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院长;张甜,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书记。

通讯作者:周珂。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在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工程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逐年推进,对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工业发展的适应能力、对世界技术的掌握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科院校如何加强实验条件、教学内容、指导模式的系统建设,形成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中国制造2025”进程中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院校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建设背景及核心内容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迅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10—20年将是一个传统工业与新型工业有序转换、世界经济版图发生深刻变化的重大变革期。

“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张锐涂道勇张军辉彭笠来源:《高教学刊》2023年第36期摘要: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了高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一体两翼三化四促”实践育人培养模式。

即以培养自立自强现代化人才为核心,通过“两翼”(两个团队)的相互协同,实践“三化”(主体系统化、管理制度化、评价多元化)的有机保障,“四位”基地(劳动教育、志愿服务、专业实践、国际交流)的建设互促,构建完整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并以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为例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我国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实践育人培养模式;三全育人;创新人才;新工科;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6-0165-04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ll-around edu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t establishes the "One Core, Two Teams, Three Systematization, Four Bases" practic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mode for transport engineering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model places the cultivation of self-reliant and modernized talents at its core, fostering synergy between "Two Teams", ensuring organic support for the "Three Systemat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main body, systematization of management,diversification of evalu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Bases" (laboreducation, voluntary servi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t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ideological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The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t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es as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to explore and implement this model,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training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China.Keywords: prac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all-around education; innovative personnel;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近年來,全球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科技产业和新经济的急剧变革[1]。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顶尖的工科院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工科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期为国内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解析了哈工大新工科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哈工大在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文章对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新工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工科模式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模式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工科专业的界限,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新工科模式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验、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工作研究2021年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李晓娟,杨婷,冯超(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从学生、教师、学校3个不同层次就专业实习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前教育现状,着重对课程思政的引领者一教师在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思政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跟踪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实习全过程,充分展示了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当中的实现过程与重要意义。

在实践之前和在实践实习过程当中,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并且在课后通过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和提交总结报告等方式充分保障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和内化和理解,深化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认知实习;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项目管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人才竞争是市场上最为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应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叫各大高校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积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完善,将“德育”目标作为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叫工程管理专业在各类专业课程之间进行关联性的课程教学设计,让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充分结合,发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

由于专业实践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专业实践实习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尤为重要。

1新工科背景下教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1.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能力教师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在课程思政教育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叫因此,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政能力,让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对教师、学生的不同要求,抓住建立完整学习系统的关键所在,辩证看待“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任务内容和“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正确认识德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2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在专业实习之前对教师资格和能力的审核影响着该次实习的质量叫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之前需要将课程内容结合相关政治理论加以深刻理解,充分挖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对传统的理论和要求加以辩证理解;另一方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施工工艺的创新和施工工具的更迭对现阶段建筑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追求,突破自我,接受新的知识和方法,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行业相关发展沙龙等,保持知识和认知的先进性。

“卓越计划”下教师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提升探析

“卓越计划”下教师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能力提升探析

大批青年教师被召进大学师资 队伍 , 这些教师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实践经验 , 都是在传统教育模 式 下 培养 出来 , 他们 理论 基础 知识 扎实 , 但动 手经 验 匮乏 。研 究 生学 习毕业 后 又直 接走 进 学校 , 没 有 经
过真 正 的工程 实践 环节 。大 多数青 年教 师 因为没 有经 过 相关 岗位 的实 践 , 一 般 院 校实 践 教学 能 力专 项 培 训 不 到位 , 使得 工程 教学 中过 度依 赖教 材 , 教 师基 本上 是一 边 自学 一边 授课 , 教学 效果 很不理 想 , 基 本上 处 于纸 上谈 兵 的状态 。作 为高 校发 展 的未 来 中坚力 量 , 工程 实践 能力 的匮乏 势必 影响高 等工 程教育 的不 足 , 无法 为社 会 提供合 格 的人才 。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的原因人手 , 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l 高等工程教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 足原因分析
目 前, 我国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效果不是很理想 , 问题之一就是部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匮乏 , 其理论
基础 知识 扎 实 , 但动 手能 力弱 , 而且 对于所 教授 专业 领域 的技术 发 展现 状及 发 展需 求 不 甚 了解 。 因此 , 这
第3 3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1月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Q 9 A  ̄I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3 N o . 6 N o v e mb e r . 2 0 1 3
“ 卓 越计 划 ’ ’ 下教 师 在 高等 工 程 教 育 中 实践 能 力提 升 探 析
1 . 2中老 年教 师现 存 问题 高校 的中老年 教 师有着 扎实 深厚 的专 业理论 基 础和 丰富 的教学 科研 经验 , 是高校 的中流砥 柱 。然 而 ,

新工科理念下高等院校“卓越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与评定机制研究

新工科理念下高等院校“卓越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与评定机制研究

培养与评定进行探索和研究, 努力为打造具有高水平 的“卓越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理论基础。
一“ 、 卓越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构建 (一)“卓越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卓越创新型”教师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保证拥有 良好的师德和广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具备应 用研究与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 加强科学研究的实用性, 强调科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用和推广,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4]。 从教师 来源入手,针对不同来源的教师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 合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培养。 1.来源于高校的教师。 来源于高校的教师,青年教 师占比较大,理论知识和能力扎实,学科前沿和先进理 念把握到位,但工程实践能力稍弱。 结合这部分教师的 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如下的培养模式:聘请教育专家为 他们“讲”“演”新的高教理念和教法,加深对教育理论、 教学法的体会,学做“先生”与“师傅”;安排实验室相关 工作,指导学生实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 者选派优秀的新教师接触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 并在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指导下直接获得专业技 术,争做“能手”与“专家”;参加学校、企业的各类教育
2.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卓越创新型”教师应能够把 握现代高等教育规律,教育理念先进,思维敏捷。 在日 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学 内容难度、容量与授课对象相匹配;教学内容具有必要 性、针对性、应用性;课程重难点突出。 同时,实现实例 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学效果好,学生反映和评价好; 教学大纲、日历、讲稿的完善和严密程度,课上多媒体 课件材料的更新情况以及与板书相结合的情况等。
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培养方法、教师队伍评定机制、教师培养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创新
பைடு நூலகம்

“卓越计划”中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

“卓越计划”中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途径探索
21 年第 2 02 期 N . ,2 1 o2 02
九江 学 院 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ui guIesy( m r i cs omM o j jn Ivrt n ua s e e ) fi a i i lc n
( 总第 9 期 ) 7 (u o9 ) S m N .7
司、中兴 ( 昌)软件技术有限公 司等合作成立 南
具有较高工程实 践能力 的 “ 双师 型”教师 转化。
至今 ,学 院 近 5 % 的教 师 获 得 了相 应 的 资 格 证 。 0 学 院 1 年 轻教师 自费 近万 元 赴 香港 通 过 了 C I 名 CE
据统计 ,目前 ,我 国开设 工科专业 的本科高 校占本科高校总数的 9 %,丰富优质 的工科生源 0 是 中国和世界工程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 ,根据
工程 实践 能力培 养认 识
使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 ,从 而锻炼 、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的能力。通过 学院近年来 的精心培育 ,形成 了几个方 向上具有
丰 富教学 经验 和工 程实 践经 验 的双 师 型 教学 团队 ,
首先 ,明确办学定位 ,逐步形成工程 教育 以 工程能力 为主要培养 目标的体系 ,着力培养学生 的实践动手 能力。并依此调整培养方案 ,重新修 订教学大纲,增加实践教学 比重 ,改革考试方案 ,
研 究 以实 践 为 主 要 核 心 的教 学 方 法 。在 这 样 的 培
如嵌入式教学 团队、W b开发教学 团队、数字媒 e 体教学团队等。这些 团队的建设大大促进 了学院 工程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由学院青 年教 师 自己搭建的虚拟学习型组织——信息学 院青 年 教师网络交流学习平 台 已投人使用 ,平 台上包 含 具有工程实践经验 的老师上传 的资料 、学习心得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教师培养的研究作者:齐锐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6期齐锐(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摘要: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对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工程教育研究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培训。

并对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建议,即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最后,阐述了“卓越计划”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也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能力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TB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53-011 “卓越计划”的要求和特点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施“卓越计划”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为此,“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卓越计划”对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卓越计划”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分析2.1 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当前,我们在将教师放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

这主要与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有关。

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必将会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空间与环境。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五、 双师 同堂教 学模 式 的探 讨 在工程概预算软件的教学过程中, 为加强工程师职业 技能 的教育 , 我特邀请从事多年工程概预算分析 、 理论基
三、 注重工程师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兼容设计 为增强本科生的工程师职业技能 , 在最新 的道路工程 经济与管理的教学计划制定中, 加强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 养, 将工程概预算软件的应用能力提高到重要的地位 , 不仅 将学时进行了调整 , 同时, 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
【 探 索与 实践 】
卓越 工程师培 养 目标下 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 式 的探讨
贺玉龙 , 石建军 , 杨孝宽 , 曹
( 北 京 工业大 学
静, 秦焕 美
建工学 院交 通工 程系 , 北 京 1 0 0 1 2 4 )
摘要 : 结合我 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动 , 基于我校新的教 学计划的修订 , 本文介绍 了北京工业大学《 道路 工程 经济分析与管理》 工程概预算软件的 实践教 学探索。 本课程进行 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式的工程概预算软件 重要性的宣要求同学进行提前预 习, 效果不佳。 在此次新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 中, 笔者设计 了一个预热过程 ,考 虑到大多数 同学都拥有个 人手提电
脑, 因而要 求 同学 在此 工程 概 预算 软件 的网站 下 载试 用 版 软件 , 安装 在个 人 电脑 中 , 并 且提 前介 绍 了 概预算 定 额 , 要
规划 设计 ,将经 验丰 富 的工程师 与理 论教 学相结 合 的模 式 引入 到课 堂教 学 , 实现 了双 师同 时进行 课堂教 学 的新 模式 。
四、 工程概预算软件教学的工程实践环节设计 为 了增 强 道路 工程 经 济 与 管理 的工 程 实 践 能力 的培 养, 从 而减 少课 堂 教学 与 工程 师实 践工 程 需要 的差 距 。以 道路工程概预算软件教学为例 ,随着软件技术的广泛应 用, 道路工程概 、 预算软件 , 已经在工程建设中获得普遍应 用 。在有 限的课 堂 教学 环境 下 , 如 何 增强 学 生对 工程 软 件 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是本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的一个重

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廖晶晶徐冰峰郭荣鑫来源:《卷宗》2016年第01期摘要:目前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学轻术、课程结构的设置缺乏灵活性、师资薄弱等问题,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本文采用CDl0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实现“卓越计划”的目标,从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制定基于大工程观的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的改革等几方面入手,以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专业;CDIO基金项目:土建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专项项目“适应地方需求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实践”1 引言目前教育部提出工科类本科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然而这个目标仅停滞于应然追求状态而非实然状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暂未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培养参差不齐的现象。

CDIO(Conceiving、Design、Implementing、0pemtion)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优秀成果。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构建一个“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背景环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理论和实践。

世界许多一流大学现在都采用CDIO作为其改革的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对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也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示范意义。

2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 重学轻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误区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教育表现出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很多工科大学本应作为工程师的摇篮,却基本上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模式来培养工程师,对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误区。

基于“卓越计划”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作者:赵玉晓刘文献郑颖君徐志玲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28期摘要:“卓越计划”非常符合独立学院的培养定位。

为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低、实用型人才紧缺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企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以测控专业为出发点,以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企业合作为起点,在全院内通过“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的途径调整培养方案,促进校企人才无缝对接。

总结经验,梳理各方资源,开拓合作企业与地域,逐步扩大学生受益面。

经过探索与实践,提高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质量、就业率和层次,实现企业、高校、学生三赢。

此项研究有利于巩固独立学院的地位,并给其他学院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卓越计划;独立学院;校企对接;工学结合作者简介:赵玉晓(197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副教授;刘文献(1979-),男,山东潍坊人,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副书记,讲师。

(浙江杭州310018)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卓越计划‟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SCG41)、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测控类专业三性实验项目教学设计与开发”(ZC09038)、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测控专业课程设计群的改革实践”(ZC0909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27-02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校教育缺乏与现实生产实践的充分有效结合,一方面导致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上手工作,企业必须花费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培训和培养;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对现实的体验较少,多数不能踏实地从基层做起。

这无疑提高了企业用人的成本和风险,后果就是企业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

[1]多数校企合作仅限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在人才培养上深层次、实实在在、持续性合作的很少,即使是将实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来安排,也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随意性很强,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只是参观。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战略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的统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挑战,高校需要调整课程体系,以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新工科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工科类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双一流”战略要求高校提升整体实力,优化学科结构。

在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中,高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学科群和优势学科。

通过课程整合与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工科类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需要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深入研究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A.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竞争的加剧,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战略目标。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及一批高水平工程师教育培养基地。

这一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整体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

通过实施“双一流”可以推动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
( 四) 具 有将 科 技 研 发 能 力转 化 为 工 程教 学 的 能 力
教育 部实施 “ 卓 越计划 ” 的主要 目的是 培养 一批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的工程技 术人才 。其
主要 特点有 : 一 是企业 参与学 生 的培 养过程 ; 二 是学校 根据行业 标准和需要培养 工程人才 ; 三是 学校要 注重培 养学生 的工程及创新 能力 。显然 , 要 培养 具有创新 能力 的工程技 术人 才 ,必须 首先 建设 一 支具有 较强 创新 能 力、 具有丰 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 卓越 计划 ” 要求教师具备 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
节。作为工科教师 , 尤其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师 , 一定 要 紧跟科 技步 伐 , 时刻 关注专 业前 沿领域 , 将专 业领域 的最 新科技成果 引人实践教学环节 , 以此来开 阔学 生视
四是具有 较强 的工程 实践教 学能力 ,能 够通过 实验 教 学 ,运用工 程原 理和技 术方 法分析 和解决 工程 实 际问
( 三) 具 有 丰 富 的工 程 实践 经 历
科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兰州 交通 大学作 为教育 部第 二批 “ 卓越计 划 ” 试 点 高校, 近年 来在 实施 “ 卓越计 划 ” 过程中, 在师资 队伍建 设方 面进 行 了有益探索 ,本文 以兰州交 通大学为例 , 探 讨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 队伍建设问题 。 “ 卓越计划” 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够 ,还须具备将科 技研发能力转化 为工程 教学 的能力 。

教 师的工 程教育 教学 能力 主要体 现 在 以下 五个 方 面: 一是 具有先进 的工程教育理念 。二是具有 良好 的工 程教 育研 究能力 。三是具有较好 的工程教学学术水 平 。

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目前,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黑龙江工程学院通过更新教育理念,重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新产学合作机制,加大“双结构”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构建了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践一、我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的教育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比理论教学更加接近工程教育的本质,因此,实践教学理所当然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决定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成败。

但多年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实践教学观念滞后当今时代,很多的工程项目都是浩大而复杂的项目,其知识领域涉及众多学科,甚至很多的工程项目需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大工程”的理念、多学科的视野、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情怀及工程组织素养等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以适应和胜任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

工科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实践教学观念滞后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大工程”教育理念淡薄,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不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注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几个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学生“大工程”理念的形成、多学科的视野以及良好的人文情怀、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几个实践教学环节就能实现的,必须将其贯彻到整个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及工程素质。

2、实践教学比重偏低,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偏低,通常不到30%,有的甚至只有20%左右,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还存在缩短实践教学学时,删减实践教学内容等现象。

而且,就目前来讲,我们的很多基础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学生实际动手设计与操作机会较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被动参与”的弊端,这种被动的实验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沈阳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059名。

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45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2.8%。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515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7.0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65.72%。

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工科专任教师有500人,工科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304人,占60.8%,其中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在五年以上的151人,占工科专任教师的30.2%。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工程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培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师队伍。

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聘任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参加实践实训、返聘离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工程型师资队伍规模,争取在十二五末期达到:工科专任教师队伍人数达到600人左右,其中80%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有五年以上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0%。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一)完善政策,转变观念,大力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1. 完善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面向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力引进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充实工程型师资队伍。

对于博士来我校工作的,校内聘为副教授,享受专业技术七级岗的岗位津贴及每年2000元的博士津贴,在此基础上,对985院校毕业的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博士,还将给予12万元的住房补贴及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对于已经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还将根据其已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层级的不同一次性提供3~8万元不等的安家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卓越计划”目标下的师资队伍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建设是指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和科技技术进步的要求,通过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工程教育教学、科研、管
理和服务的综合体系建设。

而“卓越计划”是指通过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
等方面来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的核
心力量,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在新工科建设和“卓越计划”
的目标下,师资队伍探索和实践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基于新工科建
设和“卓越计划”目标下的师资队伍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
在新工科建设和“卓越计划”的目标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他们需要
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显著成绩。

他们还需要有较强
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高校
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教师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
学和实践科研,提高工程教育的有效性。

在新工科建设和“卓越计划”目标下,高校教师
的素质要求将更加全面和严格。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在新工科建设和“卓越计划”的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
要内容。

高校需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引进力度,引入更多国内外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校需要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升,通过各种培训和
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校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管理机制,激
励师资队伍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

高校还需要加强与行业
企业的合作,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科研,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