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1.1 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
1.2 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
2 原理
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特性,这种差异就表现的更加明显。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仍有很大作用。
3 材料
3.1 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
(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
3.2 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
3.3 试剂
40%NaOH溶液、肌酸、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1.6%溴甲基酚紫指示剂。
3.4 器具
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管、杜氏小套管。
4 流程
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
5 步骤
(一) 糖类发酵试验
1 目的
了解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的能力及实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 原理
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
种的依据。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基中放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3 材料
3.2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
(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斜面菌种
3.3培养基
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
4流程
发酵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 步骤
5.1 试管标记图9-1 糖发酵产气
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A不产气;B产气
4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均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和空白对照。
5.2 接种培养
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放入试管中(图9-1),置37℃恒温箱中培养,分别在培养24h、48h、和72h
观察结果。
5.3 观察记录
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有颜色,其反应结果为阴性,表明该菌不能利用该种糖,记录用“-”表示;如培养液呈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表明该菌能分解该种糖产酸,记录用“+”表示。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表明该菌分解糖能产酸并产气,记录用“+”表示;如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记录用“-”表示。(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
1 目的
了解鉴别不同肠杆菌科各菌属的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2 原理
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液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3 材料
3.1 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肠杆菌
(Enterobacter 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
3.2 培养基
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
4流程
培养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 步骤
5.1 标记试管
取5支装有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的试管,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空白对照。
5.2 接种培养
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相应试管中,空白对照管不接菌,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48h。
5.3 观察记录
取出以上试管,振荡2min。另取5支空试管相应标记菌名,分别加
入3~5ml以上对应管中的培养液,再加入40%NaOH溶液10~20滴,并用牙签挑入约0.5~1mg微量肌酸,振荡试管,以使空气中的氧溶入,置37℃恒温箱中保温15~30min后,若培养液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阳性反应(用“+”表示);若不呈红色,记录为V.P.试验阴性反应(用“-”表示)。
注意:原试管中留下的培养液用作甲基红试验。
(三)甲基红试验(M.R.试验)
1 目的
了解鉴别肠杆菌科各菌属的甲基红试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2 原理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3 材料
3.1 菌种
同V.P试验
3.2 培养基
同V.P试验
4 流程
培养液→指示剂→观察→记录结果
5 步骤
于V.P.试验留下的培养液中,各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注意沿管壁加入,仔细观察培养液上层,若培养液上层变成红色,即为阳性反应;若仍呈黄色,则为阴性反应,分别用“+”或“-”表示。
(四)吲哚试验
1 目的
掌握吲哚试验(Ehrlich法)的原理和方法
2 原理
有些细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吲哚本身没有颜色,不能直接看见,但当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时,该试剂与吲哚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3 材料
3.1菌种
测试菌株.
3.2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3.3试剂
二甲基氨基苯甲醛溶液、乙醚。
4流程
标记试管→接种→培养→观察→记录
5步骤
5.1 试管标记
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液的试管5支,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