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Nhomakorabea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学习按学习方式可分为( A )4-114/115
A.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言语学习和操作学习、关系中的学习
C.适用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 D.适用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13.彼得罗夫斯基根据学习内容和水平的不同,把学习分为( A )2-57
A.反射学习和认知学习 B.技能学习和知识学习
C.反射学习和知识学习 D.技能学习和认知学习
14.典型的一般适应综合症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D )13-434/435
A.警觉阶段、反应阶段和衰竭阶段 B.反应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A.“准备”阶段、“酝酿”阶段和“验证”阶段
B.“悬想”阶段、“酝酿”阶段和“顿悟”阶段
C.“准备”阶段、“苦索”阶段和“顿悟”阶段
D.“悬想”阶段、“苦索”阶段和“顿悟”阶段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互动13-413
答:
人与人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社会交往,无时无刻不在行为和情感的交互作用,即互动
C.反应阶段、警觉阶段、抵抗阶段 D.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15.如果教育活动设计对儿童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学习在儿童身上就很难发生。这是哪种学习理论提出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思路?( B )10-353
A.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学习理论
16.游戏的指导策略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D )5-191/192

学前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库

学前心理学 期末考试题库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一)一、填空(20分)1、情绪情感的作用有、、。

2、是衡量一个人意志坚强与否的尺度。

3、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有、、、。

4、幼儿自我评价尚处于学习阶段,大致有以下特点、、。

5、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又决定意义。

6、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分为、。

7、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都是一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这使得他们均带有一种的特点。

8、的出现标志个体思维的发生。

9、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0、是学前儿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

二、名词解释(9分)形象思维自信感能力三、选择题(10分)1、学前儿童思维发生的时期是()。

A一岁左右 B一岁半到 C 两岁到三岁 D三到六岁2、幼儿利用掰手指头数数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 B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3、盼望的目标达到或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解除紧张时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心境 C激情 D惊奇4、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高度积极的肯定态度是人的()A兴趣 B需要 C 动机 D抱负5、婴儿用手抓住所看见的东西,属于()。

A有意运动 B无意运动6、()是直接推动个体行为的内部动因和动力。

A态度 B 需要 C动机 D抱负水平7、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中,()是体现其社会化进程的尺度。

A人际关系的形成 B 自我意识的形成C性别角色的形成 D社会性规范的形成8、中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是由于()。

A中大班儿童已形成了各自的社交小群体B中大班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已相当稳定C中大班儿童有能力作出指向同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D社会性规范在中大班儿童心目中形成9、()在婴儿性格萌芽中起最重要的作用。

A母子关系 B 婴儿的气质特点 D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10、强而平衡,但不灵活,反应迟缓的神经类型属于()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胆汁质 C 粘液质 D多血质四、判断题(14分)1.平行游戏中幼儿参与社会交往的程度相对较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前心理学》试题A

《学前心理学》试题A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试卷学前心理学课程(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

A.直观B.能动C.主观D.客观2.下列叙述中,属于超常儿童的特点是( )A.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B.智力年龄小于实际年龄C.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D.心理年龄等于实际年龄3.()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4.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选择性注意范围的扩大说明选择性注意的发展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C.定向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D.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5.从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看,儿童最晚出现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运动记忆D.语词记忆6.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7.关于儿童情绪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初生情绪已经分化B.婴儿初生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C.2岁后情绪逐渐分化D.5岁左右出现各种基本情绪8.儿童动作发展中,通过运动、探索和体会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这个阶段属于( )A.反射动作阶段B.最初运动阶段C.基础运动阶段D.专门化动作阶段9.“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了”,可以比喻()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A.冷却法B.转移法C.消退法D.反思法10.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心理现象,属于()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控制D.自我体验11.既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的是儿童心理()A.1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13.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言语的()A.14.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性格的孩子最容易在哪种亲子关系类型的家庭出现()A.15.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非常相像,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A.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学前心理学内容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学前心理学内容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一)一、选择题(10分)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A. 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2、( 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 )。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D )。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C )。

A. 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D )。

A.客观性B.发展性C.教育性D.理论性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B )。

A.思维具体形象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C.爱玩、会玩D.个性初具雏形8、( C )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B.4岁C.5岁D.6岁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C )。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二、填空题(10分)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事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肯定或否定性联系的过程。

4、四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直觉行动思维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三、名词解释(20分)1、问题言语: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学前心里学期末考试

学前心里学期末考试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一、 选择题( 每空1.5分,共30分 ): 1、没有涉及到意志品质的是( )。

A 科学研究 B 喜怒哀乐 C 技术革新 D 体育锻炼 2、以下属于心理现象的是( )。

A 知觉 B 觉醒 C 想象 D 愤怒 3、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科学家是( )。

A 冯特 B 艾宾浩斯 C 皮亚杰 D 维果斯基 4、为儿童发展提供自然前提的是( )。

A 家庭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D 遗传因素 5、枕叶与( )有关。

A 听觉 B 视觉 C 个性 D 心理 6、幼儿劳动主要是( )。

A 自我服务劳动 B 家务劳动 C 集体服务劳动 D 都不是 7、额叶损伤可能会引起( )。

A 疾病 B 脑瘫 C 脑膜炎 D 智力低下 8、反射是有机体通过( )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运动。

A 小脑 B 脑 C 大脑 D 中脑 9、欣赏同一首乐曲,缺乏音乐修养的人与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其感受不同,这反映了心理的( ) A 选择性 B 能动性 C 可塑性 D 运动积极性班级姓名考号------------------------------------------密-----------------------------------------------封---------------------------------线---------------------------------------------------------10、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音的方向,即所谓“侧耳倾听”这属于注意的那种外部表现()A 无关运动的停止B 适应性运动C 呼吸运动的变化D 都不是11、()指把握对象时间的长短。

A 注意的分配B 注意的广度C 注意的稳定性D 注意的转移1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体现了注意的()。

A 注意的分配B 注意的广度C 注意的稳定性D 注意的转移13、小朋友在听故事时,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表现得异常安静,这属于注意时的哪种外部表现()。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学前心理学 期末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一、 选择题( 每空1分,共30分 ): 1、儿童在上音乐课时,注意使儿童专心听教师讲课,不受其他刺激的干扰,这指的是注意的那种功用( )。

A 保持功用 B 选择功用 C 调节和监督功用 D 都不是 2、“得意、忧虑、焦虑”是指那种情绪状态( )。

A 心境 B 激情 C 挫折 D 应激 3、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成熟 B 物理环境 C 社会环境 D 平衡化 4、皮亚杰认为,( )阶段儿童自我中心现象比较突出。

A 感知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5、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

A 行动过程中的坚持性 B 行动的动机 C 行动的强度 D 行动过程中的态度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意志( )的表现。

A 坚韧性B 果断性C 独立性D 自制性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 )。

A 认识过程B 意志过程C 个性心理D 心理现象8、一题多解,一事多写属于( )。

A 直觉行动思维B 形象思维C 抽象思维D 发散思维9、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A 心理成熟B 遗传因素C 环境因素D 都不是10、口渴了易激起找水的活动,这是指意志行动中动机的()功能A 激发B 指向C 维持和调节D 以上都不是11、幼儿期(3~6)是儿童个性()A 开始萌芽的时期B 初步形成的开始时期C 稳定发展的时期D 完善成熟的时期12、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引用实例、图解具体事物来说明原理、法则、规律等理论问题或概念这属于思维过程的()。

A 比较B 抽象C 具体化D 概括13、在学习过程中,有的人可以“过目成诵”,这说明他具备那种良好的记忆品质()。

职高一年级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

职高一年级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

职高一年级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小题,共45分)1、“有人长于观察事物,有人则善于分析、思考问题,这是人们在能力上的差异。

”体现在个性中()。

A.人的态度B.个性心理特征C.个性倾向性D.自我意识2、( )提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这块“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其意就在于此。

A.孟子B.孔子C.列宁D.马克思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0—6岁儿童B.3—6岁儿童C.0—3岁儿童D.3—5岁儿童4、( )和视觉有关。

A.额叶B.顶叶C.颞叶D.枕叶5、( )是皮层下中枢(低级中枢)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来实现的。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反射D.反射弧6、在幼儿园里,老师弹奏不同旋律与节奏的琴声,与许多活动的组织多次相结合,如有什么样的琴声便会引起幼儿什么样的行动,这就是( )。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反射D.反射弧7、一个人脱离了现实,心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心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

这说明( )。

A.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B.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C.人的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D.人的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8、为儿童心理活动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

A.生理成熟 B.遗传素质 C.神经系统 D.大脑9、幼儿的活动主要由游戏、学习和()。

A.认字B.唱歌C.跳舞D.劳动10、把照顾型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

这说明()。

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B.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C.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D.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11、侧耳倾听”、“目不转睛”指的是注意的哪种外部表现()。

A.适应性运动B.无关运动的停止C.呼吸运动的变化D.都不是12、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山东师范大学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注:可利用查找功能复制部分题干查询对应题目和解析。

查找按键:Ctrl+F超越高度一 .多项选择题1.(2分)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有A .建立客体永久性B.获得守恒C.群集结构形成D.自我中心现象E.假设演绎推理出现正确答案:B,C2.(2分)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趋势表现为A.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B.从笼统的、未分化向精细方向发展C.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D.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E.从主观性向客观性发展正确答案:A,B,C,D3.(2分)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 .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产出过程D.理解过程E.动机过程正确答案:A’BCE.(2分)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点是A.时间短B.取样大C.省时省力D.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变化过程E.验证早期经历与未来发展之间的联系正确答案:a’B,C4.(2分)婴幼/血伴交往的发展阶段经历了A.互补性互动阶段B.简单互动阶段C.亲密共享阶段D.客体中心阶段E.友谊的形成正确答案:A,B,D.(2分)下列哪几项反映了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由上到下B.由近及远手,叫着“嗒”,苗苗重复了多次才把娃娃逗笑。

苗苗接着不停地叫,而娃娃不停地笑。

这样的游戏一直重复了12次。

娃娃和苗苗之间的同伴关系属于A.客体中心阶段B.简单互动阶段C.互补性互动阶段D.互惠性互动阶段正确答案:B62.(1分)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照料者对婴儿的需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A.主动性对内疚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C.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性对害羞正确答案:B63.(1分)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A.思维B.想象C.需要D.注意正确答案:D64.(1分)观察学习的过程不包括A .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产出过程D.理解过程正确答案:D65.(1分)有的幼儿擅长歌唱,有的幼儿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这体现的是A ,能力类型的差异B.能力水平的差异C.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正确答案:A66.(1分)语言学习中“选择性模仿”概念的提出者是A.阿尔伯特B.怀特赫斯特C.斯金纳D.乔姆斯基正确答案:B67.(1分)当同化和顺应取得均衡时,就能最有效地适应世界,这种状态即A.同化B.顺应C.平衡D.组织正确答案:C68.(1分)如果母亲能一贯具有敏感、接纳、合作、易接近等特征,其婴儿容易形成的依恋型是A.回避型依恋B.安全型依恋C.反抗型依恋D.紊乱型依恋正确答案:B69.(1分)研究儿童的同伴关系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是A.陌生情景法B.两难故事法C.同伴提名法D.临床访谈法正确答案:C70.(1分)婴儿手眼协调的标志动作是A.握住手中的东西B.玩弄手指C.伸手拿到看见的东西D.无意触摸到东西正确答案:C71.(1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婴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A ,互补性互动阶段B.亲密共享阶段C.简单互动阶段D.客体中心阶段正确答案:B72.(1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A.4. 5〜5.5岁734〜5岁C.5〜6岁D.6. 5〜7.5岁正确答案:c73.(1分)3岁左右的幼儿已经能够辨别A.里外方位B.前后方位C.上下方位D.左右方位正确答案:c74.(1分)在幼儿的交往关系类型中,被拒绝型幼儿主要表现出的特点是A.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B.既漂亮又聪明,总是得到教师的特殊关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论述题(共20分)
试论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幼儿园中常有一些能力强、聪明、会玩、活泼好动、喜欢交往,但又脾气急躁、容易冲动、不友好的孩子,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并不受同伴的欢迎。请分析其同伴交往的类型,并谈谈你的教育措施。
2、佳佳一直盼望爸爸快点从美国回来,因为爸爸答应给她买她最喜欢的巴比娃娃。一天早上,佳佳开心地跟老师说:“老师,爸爸从美国回来了,他买的巴比娃娃可漂亮了!”下午放学时,妈妈却告诉老师,佳佳的爸爸还没有从美国回来。如果你是佳佳的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为什么?
A、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B、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C、人的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
D、同一年龄的人身上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学前儿童记忆的一般发展趋势
2.简述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
3.简述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专业:
学号:
学习中心: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务必写在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突出地表现在()
A、感知觉的发生和视听的集中上
B、记忆和思维的发生
C、与成人的交往
D、语言的出现
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
3、幼儿园教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
4、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以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的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5、儿童从5岁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幼儿已明显出现了()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
6、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是属于()
A、无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7、儿童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说明其思维的方式是()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不存在
8、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A、皮亚杰认为智慧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其本质就是适应
B、同化是主体将客体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丰富和加强以适应环境
C、皮亚杰认为真正对思维发展起作用的是数理逻辑经验,其来源于物体本身
D、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决定儿童智慧发展的内部动力
9、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有较大影响的是()
A、父母的生活方式
B、父母的活动方式
C、父母对其的教养方式
D、父母的思想态度
10、关于“个性”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观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