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城市的区位选择
一、教析分析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对城市相关内容的学习贯穿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始终。

本单元主要阐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
城市的区位受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本单元的重点,学
习本节使学生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城市体
系及城市的空间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落脚点。

对高一年级的同学,地理知识基础薄弱,通过引导学习,逐渐培养学习通过分析,把课
本知识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世界局势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
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能以某一城市为例分析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以及在该城市发展
过程中区位因素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发展的因素。

四、教学重难点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讲述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图片导入,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如此密集,而撒哈拉沙漠上却杳无人烟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城市区位与城市城市体系。

【板书】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二)教学环节
城市的区位选择
1、区位的含义:指某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例如:梁山一中的区位。

学生回答
2、城市区位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展示世界六大城市带分布图,提出问题(1)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点?
(2)有什么共同因素?
[板书]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市体气候),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欧洲西农
部地区地势低平,主要为平原,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且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启发]对!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

为什么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城市就多呢?
[学生回答]人都是愿意生活在自然条件好的地方,自然区条件优越的地方,人就多,人口密度就大,人口多城市也就多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这些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中,有自然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

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经济发展水平、政治
文化等。

它们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分布
[板书]1.自然因素河流
活动一:展示“长江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图”,(1)图中城市分布有什么共同点?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有什么作用?(2)武汉重庆宜宾的城市区位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3)上海广州的城市区位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除了干支流交汇处以及河流入海口处容易形成城市以外,在河运的起点和终点也非常容易形成城市,比如赣州。

陆上交通的过河点位置,例如南京,对促进城市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古代战争片攻打城池的场面,为什么古代的一些城市都有护城河呢,这些护城河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工挖掘的。

护城河对城市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回答:军事防御职能,为何古代巴黎建在塞那河曲流处?学生回答……
[总结]①一方面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
②另一方面河流为交通运输提供方便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人员、货物的集散。

③河流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因此一些古城外有护城河。

活动二:展示渭河谷地和亚马孙河谷地示意图,分析,B和B’哪个最有可能
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板书] 气候
展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以及世界主要城市分布与纬度关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城市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湿度的地区。

[ 总结 ]
①城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②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的高寒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区城市规模和密度均小。

[过渡]影响城市的区位选择因素,除了河流、气候,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
读图“我国大中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图”
[板书] 地形
分析:为什么大中城市多分布在第三阶梯上?
学生回答……
[ 总结 ]
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
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②平原地区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对外联系方便。

思考: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是在亚马孙平原上。

学生思考回答
[ 教师总结 ]
巴西地处热带的的闷热,居住条件不利,而巴西高原气候凉爽,居住条件好。

活动三:若A村附近发现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矿,且政府将投资兴建钢铁公司,A村是否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 矿产
[教师提问] 那你能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
[老师讲解 ]煤城:鹤岗、大同、抚顺
铁矿城:鞍山、包头、攀枝花
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阿伯丁(英国北海油田开发而兴起)
练一练
[ 总结过渡 ]经过刚才的讨论和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有河流、气候、地形、矿产、地质等。

那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没其他的方面呢?
[ 学生回答] 交通、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

[ 引出问题 ]怎样理解交通对城市的重要性?
活动四:
目前,该地正在修建一条铁路,建成后C村会发展为城市吗?为什么?随后会给A和B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 讲解 ]城市的商品,物资,资金,信息,人员集散都需要交通。

[板书] 交通
举例:石家庄发展为省会与交通有着密布可分的关系
[过渡]交通线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城市的衰落,比如说扬州和济宁,展示扬州济宁地理位置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扬州,济宁这两个城市发展减慢下来的原因。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 教师总结 ]
1、京杭大运河的淤塞
2、京沪铁路的建成
3、海上运输的发展
给学生介绍,扬州,济宁可能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梁山北关新修建的铁水联运码头,由山西运来的煤,到梁山以后直接走水运运到南方。

[过渡]除了交通以外还有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对城市区位选择起重要作用,[板书]社会经济因素
展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因何种因素起源,进而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城市因这种因素起源?
[ 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 ]因政治因素而新建起来的城市有巴西利亚,堪培拉,华盛顿等,因军事而新建起来的城市有嘉峪关,山海关等,因为宗教的新建起来的城市有拉萨,梵蒂冈,耶路撒冷,麦加等,因旅游而新建起来的城市,比如桂林。

因科技而新建起来的城市有日本的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等等。

[达标练习]通过辽宁在清王朝时期的地广人稀,到现在拥有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分析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

[ 讲解 ] 那么哪些因素在减弱?哪些因素成为影响的新因素?哪些因素始终占重要的地位?
[ 回答 ] 减弱因素:军事,宗教
新影响因素:科技,旅游
始终重要因素:政治,交通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
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还有交通、经济、政治、军事、
宗教、科技、旅游资源等,共同促进或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我们要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学习相关内容
八、板书
第二节城市的区位选择
1、城市区位
2、自然因素
⑴河流
⑵气候
⑶地形
⑷矿产资源
⑸地质条件
3、社会经济因素
⑴主要因素:
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资源等
⑵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减弱因素:军事,宗教
新影响因素:科技,旅游
始终重要因素:政治,交通
九、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城市区位”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在讲人在讲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时,这部分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部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而且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学习基础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设计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的学习要用案例分析法和活动探究法。

可以将相关资料准备好,引导学生看图及资料,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并学以致用。

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想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看在于提高课堂效益,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效果,又不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这是我最为年轻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灵活性
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
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先用一个问题,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了城市化,你们还记得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吗?图片导入,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如此密集,而撒哈拉沙漠上却杳无人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第一课时《城市区位的选择》。

在“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我选择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并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找同学完成问题,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获取信息;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部分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的分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分析、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进步,教师给与指导和肯定,这一部分完成效果较好。

(二)强化信息,提高教学的可控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由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教学内容,就是接受、处理、存储和输出教学信息。

在学习城市区位的选择之后,我给学生展示一道练习题,有学生分析完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地理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质疑反思,由我来解决疑问,完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本节课主要知识梗概,教师给与补充和总结,学生完成效果较好。

(三)合理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马卡连柯说:教育需要的不是很长的时间,而是如何利用很少的时间。

因此,在课堂的45分种的教学中,应注意选择教学的最有速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向主攻目标进取,做到张弛有度。

总结:
在每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形成学生在基础和心理上对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绝对或相对优势,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彻底、愉快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未学习新的内容开辟道路,指出途径。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结合案例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第一目“城市区位选择”。

教材从城市区位的定义入手,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两大类,重点讲述了各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河流、气候、地形和矿产资源四个方面;河流对城市区位的选择
十分重要,教材从城市用水、水路运输和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并通过图2-2-2
“巴黎市区的变化”,直观说明了河流作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天然屏障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市大多分布在气温适宜、降水适度的地区,平原地形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教材配以图
2-2-3“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分析了我国城市宏观分布与地形,气候
条件之间的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人口集聚,出现了很多工矿城
市,教材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了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区位、经
济基础、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重点分析了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布局的变化对城市
分布与发展的影响,并以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为例,作了简要说明。

在“知识窗”中,又以
格尔木的兴起为例,作了进一步阐释。

最后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
变化的,并作了简要的说明,提醒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活动”以兰州市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实际上是对本目知识进行了总结。

最后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时不断变化的,并做了简要的说明,提醒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目,“城市体系”。

教材简要介绍了城市的作用和城市活动,重点论述了城市体系的
概念和“中心地理论”。

第三目“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具体分析了城市体
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辐射范围方面的差异。

课题: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主备人:郑丽鑫授课人:郑丽鑫备课时间:2019年4月课时:
3
【学习目标】: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
【学习重点、难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区位的发展变化。

【自主学习过程】: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城市区位的概念: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城市区位与和有着密切的
联系。

(一)自然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等;
1、水:水对城市的选择十分重要,河流的和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P38巴黎市区变化图,说明下列城市沿河设城的原因:
(1)宜宾、重庆、武汉——两河处,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的、在此集散、中转;
(2)上海、广州——河流,河海联运便利。

(3)法国的巴黎——位于河心岛,主要是利用河流的功能。

2、气候: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从气候与城市区位看,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 适宜、_____ 适度的地方,尤其是气候条件优越的中低纬度的地区。

图表导读:读图2-2-3 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在图中找到400mm等降水量线及三大
阶梯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和降水有何关系?
(2)我国的特大城市的分布和地形有何关系?
3、地形、地质: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地质关系密切,_______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思考:为什么平原是城市分布最密集和最有利于城市发育的地区?
4、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18世纪________以后,资源丰富的
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城市。

说出下列城市因何矿产而兴:
鞍山:包头:大庆:克拉玛依:大同:
攀枝花英国的阿伯丁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合作探究:①平原是城市的理想环境,为什么巴西有许多城市都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地区?
②山区城市一般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山区城市一般分布在地区。

原因:是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发展受制约,因此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较开阔的低地。

如我国的河谷地中的太原、河谷地的西安、咸阳等城市。

(二)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及等。

1、从交通与城市区位分析,城市的分布有何趋势?
———城市趋向于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特别是大城市一般都有分布在重要交通线上,沿、沿、和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

说出下列城市因何铁路线而兴:
、株洲、宝鸡、格尔木
补充拓展:以政治为中心而建的城市:(古代)西安、雅典、罗马(现代)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教城市:麦加、拉萨、梵蒂冈、耶路撒冷
军事重镇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城市:山海关、嘉峪关
小结: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等因素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减弱,、等已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而、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影响。

(如日本的科学城、中国的城市桂林)
巩固练习:1、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有
A、乌鲁木齐、西安、兰州
B、包头、太原、齐齐哈尔
C、兰州、长春、包头
D、乌鲁木齐、包头、兰州
2、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已经很弱的因素:
A.军事和宗教
B.政治和军事
C.自然资源和交通
D.科技和旅游
3.右图是攀枝花市略图,影响攀枝花市发展的
主要因素
A.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B.铁路枢纽地区,
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密集,农
业发达
4、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比较湿润②地势较高③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影响大庆、株洲、拉萨、桂林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交通、自然资源、政治、军事
B、交通、自然资源、宗教、政治
C、自然资源、地形、政治、军事
D、自然资源、交通、宗教、旅游
6、有关城市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的大河中下游平原都有大城市分布B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C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都位于季风区D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7、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
城市,其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

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新教师,很多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广阔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节课我主要讲述的是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第一课时,反思不足,改进方法,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导能力,虽然再设计教学过程中,想体现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并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等环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讲述的比较多,课堂内容比较满,弹性时间不长,这样课后练习和整理的时间就较少些,难以更好的展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策:将这节课中,难度不大的案例分析、活动阅读等内容尽可能多的交给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育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据渐浓缩成只显示主要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我没有处理的很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

对研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氛围,激发全员参与的欲望,并重视适时评价。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早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部分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原因在
于,我总是就题论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对地图分析上,学会先读图名,再读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练习和辅导。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需要我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标分析
第一课时
课表对本部分的要求是:“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能应用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原理,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体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若干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其特点是:城市体系的个城市在地域上是临近的;各城市具有自己的功能和性质,彼此之间有相对稳定的分工和联系;具有层次性,城市的规模具有不同的等级。

城市内的各种功能小区,分别担任着城市的某一功能。

一般情况下,城市的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小城市地域狭小,工业、商业、居住等各项功能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工。

中等城市,外来人口和市区旧院中分离出来的都陆续迁居外围,形成居住区,原来的城市变成工商业混合的市中心。

如果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也会从日益拥挤的中心部位向外迁移,在居住区外围形成郊区工业区,市中心的商业更加发达,会增加多种服务行业。

可见,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是不同的。

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的圆周体系设为六边形体系。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区位、经济
基础、政治、文化历史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
围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